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范文

小兔运南瓜的故事精选(九篇)

小兔运南瓜的故事

第1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范文

一yì年nián秋qiū天tiān,兔tù妈mā妈mɑ想xiǎnɡ熬áo南nán瓜ɡuā粥zhōu喝hē,就jiù让rànɡ小xiǎo兔tù去qù地dì里li摘zhāi南nán瓜ɡuā。小xiǎo兔tù一yí蹦bènɡ一yí跳tiào地de出chū了le门mén。

小xiǎo兔tù来lái到dào南nán瓜ɡuā地dì,看kàn见jiàn一yí个ɡè个ɡè南nán瓜ɡuā静jìnɡ静jìnɡ地de躺tǎnɡ在zài地dì里li。小xiǎo兔tù选xuǎn中zhònɡ一yí个ɡe最zuì大dà的de南nán瓜ɡuā想xiǎnɡ摘zhāi下xiɑ来lɑi,可kě是shì,他tā试shì了le好hǎo几jǐ次cì,怎zěn么me也yě搬bān不bu动dònɡ。小xiǎo兔tù犯fàn愁chóu了le,怎zěn么me才cái能nénɡ把bǎ南nán瓜ɡuā运yùn回huí家jiā呢ne?妈mā妈mɑ还hái等děnɡ着zhe熬áo南nán瓜ɡuā粥zhōu呢ne……

突tū然rán,一yí阵zhèn风fēnɡ刮ɡuā过ɡuo,天tiān上shɑnɡ飘piāo来lɑi一yì只zhī气qì球qiú。“对duì,有yǒu了le!”小xiǎo兔tù转zhuǎn身shēn疾jí步bù跑pǎo进jin一yì家jiā商shānɡ店diàn。

不bù久jiǔ,小xiǎo兔tù终zhōnɡ于yú回huí到dào了le家jiā。兔tù妈mā妈mɑ看kàn见jiàn小xiǎo兔tù,眼yǎn睛jinɡ瞪dènɡ得de老lǎo大dà,急jí忙mánɡ问wèn道dào:“这zhè个ɡe南nán瓜ɡuā又yòu大dà又yòu重zhònɡ,你nǐ是shì怎zěn么me搬bān回hui来lɑi的de呀yɑ?快kuài给ɡěi妈mā妈mɑ说shuō说shuo。”

“我wǒ去qù商shānɡ店diàn买mǎi了le许xǔ多duō气qì球qiú,把bǎ它tā们men都dōu绑bǎnɡ在zài南nán瓜ɡuā柄bǐnɡ上shɑnɡ,因yīn为wèi浮fú力lì作zuò用yònɡ,南nán瓜ɡuā就jiù变biàn轻qīnɡ了le许xǔ多duō。我wǒ又yòu把bǎ一yì根ɡēn绳shénɡ子zi系jì在zài南nán瓜ɡuā柄bǐnɡ上shɑnɡ,然rán后hòu,我wǒ手shǒu里li攥zuàn着zhe绳shénɡ子zi,轻qīnɡ松sōnɡ地de把bǎ南nán瓜ɡuā牵qiān回hui来lɑi啦lɑ。”小xiǎo兔tù骄jiāo傲ào地de告ɡào诉su妈mā妈mɑ。

“真zhēn的de?你nǐ怎zěn么me想xiǎnɡ出chu来lɑi的de?”

“当dānɡ然rán是shì真zhēn的de!这zhè个ɡe方fānɡ法fǎ是shì我wǒ在zài书shū上shɑnɡ看kàn到dào的de。”

兔tù妈mā妈mɑ点diǎn点diɑn头tóu,微wēi笑xiào着zhe说shuō:“这zhè个ɡe办bàn法fǎ真zhēn有yǒu创chuànɡ意yì!遇yù到dào困kùn难nɑn,能nénɡ自zì己jǐ想xiǎnɡ办bàn法fǎ解jiě决jué,小xiǎo兔tù好hǎo样yànɡ的de!”说shuō完wán,兔tù妈mā妈mɑ深shēn情qínɡ拥yōnɡ抱bào了le小xiǎo兔tù。

第2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范文

一、拼一拼――喜闻乐见,亦真亦幻

学生的行为总是易于为兴趣所左右,因而,在看图写话素材的选择中,教师既可选择学生喜闻乐见、色彩鲜艳的图画,也可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拼一拼自己喜欢的图案,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一是自主拼图。利用低年级学生喜欢童话的特点,选择他们喜欢的卡通片、卡通画等,自己剪一剪、拼一拼、涂一涂,拼一个完整的图案,说说写写故事。二是动手改图。利用教材中色彩斑斓的插图,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给插图增加自己喜欢的动物、植物、人物,或减掉自己不想要的一些图画,再根据画面编成自己喜闻乐见的故事。教师结合阅读教学的内容、语言范式,引导学生看图写话。三是重现画面。利用校园中丰富多彩的生活,再现学生在学校参加活动或游戏的画面,如校园歌手大赛、小小演奏家比赛等,让学生自己重组这些活动图片,拼成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图案,再做一做,玩一玩,写一写。

二、看一看――注重观察,把握特点

1. 指导观察,了解图意。教师在指导观察图画的时候,应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看多幅图,一般要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的顺序。比如《萝卜不见了》,引导学生先浏览四幅图片,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让学生一幅一幅地看,根据每幅图说一句话,说清楚“谁在干什么”。最后,再回到整体,看清图画之间的相互联系。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图画的内容有了整体的把握,就易于把故事内容说清楚、说连贯。写人记事的单幅图,要看清主要事件,了解图画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写景状物的单幅图,为了避免学生无序、无目的地看,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或从远及近或由近及远,或由里到外或由外到内,或由中间到四周或由四周到中间,按方位和空间的顺序来观察,接着再看清景物的特点。

2. 找准特点,掌握中心。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都有主次之分。教学中,教师要凭借图画,引导学生分清主次,重点描写与表达中心有密切关系的内容。如《小白兔运南瓜》,第一幅图上有一片南瓜地,上面有南瓜叶、南瓜花、大南瓜,哪个才是重点描写的对象?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应着力描写南瓜的样子,为小白兔运南瓜故事的发展作铺垫。故事的主人公是小白兔,事情是运南瓜,那么,小白兔看着南瓜发愁的样子要写清楚。第二幅图,小熊骑着自行车过来了,小白兔看到车轮转动受到了启发。其中小熊、车轮之间,重点描写什么?在比较中,使学生明确车轮才是描写的重点。最后一幅图,小白兔运南瓜的过程也要重点描写。除了一幅图画的内容有主次之分,多幅图之间也有主次之分,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描写事情的经过部分,为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3. 抓住细节,把握重点。学生看图写话时,往往会注意到画中最显眼的部分和最突出的部分,而忽略了细小的部分,如人物一个不起眼的动作或神态,但这些细节往往可以反映出中心。如《不要摘花》这幅画中,公园里盛开着各种各样的,小女孩正要伸手摘花,妈妈赶过来,露出严肃的表情并摆摆手,正是摆手和严肃的表情这些细节体现了花是给人欣赏的,要爱护花草树木。这些细节正好是这幅图的中心所在,在指导时应要求学生不要放弃图中人物的每一个动作、神情等细节。

三、想一想――放飞想象,顺应童心

想象是看图写话的灵魂。学生只有放飞想象的翅膀,才能让静止的画面变得灵动起来,让简单的画面变得丰满起来。教学中,笔者发现,多幅图往往有故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有一条完整的线索,学生容易把握。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写起来内容比较丰满。然而单幅图,往往只有一个最能反映主要事件的情节,学生需要联系生活加以合理地想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忽略事件当中能表现中心的许多情节。因为没有直观的图片作为依托,所以,学生的描写就显得简单、不完整。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表情,猜猜他的心情如何,想想他会说些什么。其次,引导学生像放映动画片一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在脑海中“画一画,补一补”。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要保护学生那富有灵性的想象。如一位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春天来了”,面对生机勃勃、万紫千红、百花盛开的画面,一位学生说:“百花因为相互嫉妒,竞相开放,开出了一个美丽的春天。”多么富有诗意的想象呀!可这位教师却说:“把‘嫉妒’用在美丽的花儿上,恰当吗?”教师随口的一句话给学生当头一棒,想象的火花就被浇灭了。在学生的眼里,完全可以用“嫉妒”啊。对于每一个学生的想象世界,教师应该珍惜,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让学生的想象世界更加丰富。

四、说一说――童话手法,多方辅助

“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学生能说到什么程度,就容易写到什么程度。为了让学生说得形象,说得具体,乐于动笔,在语言形式运用方面,就要动用行之有效的“拐杖”辅助教学。一是提供支架。低年级教师必须提供范例让学生学着说,可以是先提供一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接着往下说,也可以是教师说好开头和结尾,学生说出中间部分。二是常用模仿。在刚刚学习看图写话时,教师可以牵着学生走。如写对话,刚开始教师可以示范怎样说更合理,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说,最后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看图写话。三是相机施助。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病,帮助学生把话说正确、通顺、连贯,训练的过程要力求扎实,覆盖面广。在此基础上,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拓展思维丰富想象,鼓励学生尝试运用阅读中积累的词汇,做到学以致用。

五、写一写――通顺连贯,富有个性

第3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口语交际;训练;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口语交际,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其中的一个目标。从小学生就要抓起写作能力的培养,从口语交际发展到说话,慢慢地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对他们的中高年级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以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来看,发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寻求突破。

一、以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为主

在语文课本里的每一个单元都会有一个“口语交际”内容,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如《春天里的发现》《伸出我们的双手》《跨家乡》等,要求学生能根据图意进行合理的想象,用通顺连贯的话把这件事情讲清楚,有的还要求能够用自己的话写下来。这是培养学生由口语交际向写话过渡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引导学生学会看图,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要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如从远到近,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进行个体观察和分析,为下一步口语交际进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2.注意口语的连贯性和语句的通顺

先思考再说,要求把一句话或一件物品事情能够说清楚说完整。如教学《奇妙的动物世界》时,学生都见过有些动物,能够把动物的样子描述出来,同时通过进一步启发,他们懂得还可以用上一些词语使自己的叙述更具体,于是说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小松鼠毛茸茸的尾巴像一架降落伞”等句子,既丰富了学生的词语,又使口语的内容形象具体化。

二、挖掘学生潜力,展开合理性的想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大多数以童话、寓言及著名人物小时候的故事为主,生动活泼、饶有趣味。学生读起来兴趣浓、印象深。如果能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合理展开想象性的口语交际训练,我认为至少有以下好处。

1.口语交际内容延伸了教材内容

学生不仅能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通过想象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从而提高学生辨别善恶好坏的能力。在教学中,低年级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在课堂上经常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惑,需要教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例如《该怎么办》一课我给学生提供礼貌用语,并对学生的听说习惯、交际方式、态度和礼仪进行指点。

2.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好的开拓

想象性口语交际,其思维的天地非常广阔,只要合理,尽可以天马行空,捕捉灵感,想象出精彩的一幕。学生感到轻松、有趣,甚至教师会从中受到启发。如教《小白兔运南瓜》一课时,我特别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小白兔见到大南瓜想办法”和“南瓜已经运到家”的画面,在运南瓜的过程上画上了一个大问号,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白兔会用什么好办法把南瓜运回家?学生被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画面深深地吸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小白兔可能会用的方法,小组交流后在班上又进行了交流,学生说得头头是道。

3.可以锻炼学生连贯地叙述一件事情

如《春天里的发现》一课教学目标:能说出自己的春游看到的美丽景色。激发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由此可见,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想象情况进行口语交际,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个较好途径。

三、增加一些课外口语交际训练,激发他们的写话兴趣

小学生感情丰富,教师抓住他们这一的特点,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教材作为课外补充训练,培养学生爱听、爱读、爱说、爱写的兴趣,进而达到会听会读会说会写的目的。教学中教师以童话故事来进行说写练习,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巩固学生学过的字词句

一二年级学生在课堂教学及课外阅读中,认识了一千多字。这些字及有关的词句有些常用,有些少用。让他们多读多写,就能不断地巩固所学的词语、句子,不断地吸收新的词句。如在学习了“劳动”的“劳”时,学生通过查字典,掌握了“举手之劳”这个词,通过老师的指点,能够很轻松地进行运用,如“不用谢,这是举手之劳。”。

2.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并且学会了恰当地设置情节

在口语交际《小熊过桥》时,学生能想象到小熊去公园玩,去奶奶家,去割草等情形,并能合理地分析出小鸡年纪小,所以小熊抱他过桥;山羊年纪大,所以小熊扶它过桥……通过训练,提高了整体的思维能力。

“宝剑锋从磨砺出”,作文也应如此,写得愈多愈熟。在低年级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只要深谙学生心理,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为题材,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激发兴趣,并持之以恒,小学作文教学的效果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代洁.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N].贵州民族报,2010(9).

第4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范文

一、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

1.激发阅读兴趣,积累语言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学生对积累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记忆深刻。为了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积累的兴趣,本学期开学始,笔者首先利用课堂时间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在学习每课生字之前,先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积累生词,到正式学习的时候,开展“比一比”的活动,看谁积累的多,给予奖励。只有弄懂了词汇的意思,学生才能记住。其次,笔者也经常找些有意思的图片,让学生自由竞说,凡是用的好词汇或好句子,便打在图侧。看到自己积累的词汇或句子被输入到图片旁,学生很高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材选入的文章都文质兼美,典范性强,学生有了初步的积累词语的能力以后,笔者要求学生带好采蜜本,每学一课,就引导他们把文中的好词好句摘在本上,在教学过程中有意地让学生交流这些词句美在哪里,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练习运用。如《阳光》《清澈的湖水》等课文学生不仅能背诵下来,而且还学会了运用里面的好词佳句造句写文。

2.课堂精讲多读,积累语言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感的是教师无休止地讲授,就像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笔者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不包办代替他们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时,笔者只引导学生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让学生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假如》时,笔者先创设一定的情境,观看《神笔马良》的动画片,然后引导学生读书并提问:“假如文中的小朋友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会做哪些事情?”学生兴趣盎然,读得津津有味。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小树在寒风中缩着身子,轻轻叹息;小鸟在家里苦苦等待,饿得直哭”等句子,学生极感兴趣,读出了自己的感受。在这里,作者运用了几个排比句,列举了几种情况,准确地表达了情感。学生通过读,学习了作者的语言,增加了自己的词汇量。

对于阅读课文,笔者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问题先让他们互议,笔者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既读懂了文章,又积累了语言。

3.关注生活,积累语言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作文描写生活,整个生活的内容都可以纳入作文之中,而在我们的口语交际中要时时处处关注这些鲜活的素材和富有活力的语言。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言语交谈中的情感美、语言美,并把它记录下来。那些特别的、精致的语言其实是很有意味的,结合特定的情境会表现出无穷的魅力。

如,一个小男孩把两颗鹅卵石泡在装水的玻璃杯中,然后对妈妈说:“妈妈,你看我养的鹅卵石!”再如,妈妈把鸭腿撕下来,一只放在儿子的碗里,另一只按到奶奶的碗里。奶奶说:“太腻!你吃……”这些特定生活情境中的语言,都值得我们认真揣摩。

二、鼓励学生积极运用积累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的语言积累多了,语言能力并不一定就加强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积累的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课内创设运用的情境

课堂是特殊的交往环境,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用语言,为学生进一步在生活中运用做好铺垫。对学生已理解、已感悟的词、句、段,教师应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实现语言积累的目的。

如,看图说话《小白兔运南瓜》,主要描述的是一只小白兔在菜园里收获了一个大南瓜,却怎么抱也抱不动,最后却把南瓜运回了家,让学生猜一猜小白兔是怎么把南瓜运回家的。学生积极动脑,帮小白兔想出一个又一个的办法。在故事讲述完之后,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遇到困难一定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学生树立起了自信心。

第5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范文

春节是大家一年中最喜欢的节日。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用心感受节日的喜庆……

兔年说兔

用生肖纪年,在我国被称为“十二生肖文化”,我国数千年文明史就靠它串联起来。

“虎去神州添活力,兔奔华夏送春来。”“兔年”来到了,红彤彤的对联,欢响的鞭炮,大红的灯笼,处处洋溢着新年的喜悦。

“兔子”以其机敏驯良、乖巧可爱的秉性,早已成为人类的朋友,老百姓一直把它视为吉祥之物。我国神话《嫦娥奔月》中,与嫦娥相伴的就是玉兔。人们虚拟出一个凡人不可企及的“广寒宫”,让玉兔在桂花树下抱铁杵捣药,赐福人间,这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古之文学作品常将“玉兔”喻为明月,有“金乌西坠、玉兔东升”“冰兔半开魄,铜壶微滴长”之说。《孙子兵法》有“动如脱兔”,《淮南子》有“兔子走火如马则追风逮日”,《三国演义》有“马如赤兔,关公千里走单骑”之说。

唐诗中有《小白兔》一首:“新秋白兔大于拳,红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击,玉鞭遮到马蹄前。”明诗中有《白兔》一首:“夜月丝千缕,秋风雪一团。神游苍玉阙,身在烂银盘。露下仙芝湿,香生月桂寒。娥如可问,欲乞万年丹。”作者通过人与白兔共鸣和的态度,从侧面揭示了小白兔的静美与可爱,手法十分高妙。民间艺术中的“兔儿爷”,穿着大将军行头,造型生动诙谐,威风凛凛地骑在老虎背上,深受儿童喜爱。

[我读我做]

1.十二生肖我知道(把动物名称填入括号内)。

子( )丑( ) 寅( )卯( )辰()巳( ) 午( )未() 申() 酉() 戌()亥()

2.文中有关于兔子的两首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请你背下来吧。你还收集了哪一首关于兔子的古诗呢?工整地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兔年说兔》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关于兔子的知识,有的同学还养过小兔子呢。那就一起来写写你见过的小兔子,或者你和小兔子之间的故事吧!

过年啦

一道道晨曦划破夜空,一盏盏灯笼飞上屋檐,一幅幅对联贴上墙壁,一声声爆竹响彻云天,一句句祝福口耳相传――过年啦!

春节怎么吃?那可是大伙心中的一件大事。瞧,早在节前10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了,像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等,都要采买充足呢。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北方人过年吃的饺子,馅里有放糖的,用意是吃了糖馅新年日子甜美;有馅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的,用意是吃了可长寿;有馅中放一枚硬币的,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把面条和饺子同煮,这就叫“金丝穿元宝”。

东北地区的人进入腊月后会先杀一头猪,请村里人吃一顿,以示庆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由大黄米作皮包上豆馅制成,几乎家家都做,多则上百斤,少的也有几十斤,可以吃上一个冬天。

豫南一带除夕的年夜饭要吃到午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再端上一盘鱼,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将饺子和面条同煮着吃,面条代表钱串子,为发财之意。

江南一带的风俗是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再插上松柏枝,叫作“年饭”。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元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而取“如意”之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新年必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年夜菜肴,也因各地风俗而异:苏州人喜选名字吉利的蔬菜;上海人年夜菜必上一盘“蛋角”;绍兴人除夕夜要有一碗“鲞冻肉”。年夜菜各地大多都少不了一条“整鱼”,但不能动筷,以示“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干脆就用一条木雕的鱼配在菜盘里。

吃好喝好过年好!想来这汇集了东西南北的美味佳肴,一定能赢得你的胃口吧?

[我读我做]

1.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那是一大过年习俗了,饺子馅里放糖,用意是_____,放花生,用意是_____,放硬币,用意是_____。

2. 你对哪个地方的春节风俗最感兴趣?为什么?请记录下来。

3. 你们家里过春节又是怎样的热闹呢?家里人会做什么准备呢?过年时又是怎样的?快拿起手中的笔,把这一幸福的时刻记录下来吧。

正月十五闹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都用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这个吉祥的节日。有的人家挂上了大红的西瓜灯笼,有的人家挂上了孔明灯、绢灯、橘灯……真是式样繁多。

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看那桃灯,粉红的底色,桃尖上涂点红色,桃底有翠绿的大叶子,真是既漂亮又简单。看那金猪灯,制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一个金猪就立刻展现在眼前了。再看那扇灯,虽说它的样式已经过时,可还是那么“青春焕发”,那么有风度、有气魄……

看那多姿多彩的爆竹,正在天空炸响,仿佛给夜空炸开了一个洞,满天的“星星”从天空一下子撒下来。还有那五彩的烟花,多么灿烂,一旦升空便辉煌了整个夜空。观看烟花爆竹的人们为那脆声声的炮响和那五彩的烟花惊得目瞪口呆,这情景多么壮观,多么美好啊!

[我读我做]

1. 给这几个字标上拼音,看你行不行?

绢()灯 橘()灯琳()琅()满目

2. 文中写了多少种花灯?你还喜欢什么样的?把你心中的花灯画下来吧!

3. 过元宵节,你也来做个花灯吧,打算做什么样的?选什么材料?怎么做?好好计划一下!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做,把做花灯的过程记录下来,你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对联的故事

从前,有个姓李的财主,他平日鱼肉百姓,无恶不作,百姓对他恨之入骨。有一年过年,家家户户忙着贴对联。李家更不用说了,李财主写了一副对联叫人贴在大门的两旁,对联是:

父成龙,子成龙,代代全成龙;

父发财,子发财,辈辈都发财。

同村一位穷秀才看了对联,沉思了一会便离去了。第二天一大早,李财主的门前围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道:“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李财主,他以为人们在称赞他的对联,忙打开大门,一看门上的对联,立时气得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

原来,李财主门上的对联,被秀才改成了:

父成聋,子成聋,代代全成聋;

父泼财,子泼财,辈辈都泼财。

为了这副对联,李财主整整病了一个多月,人们无不拍手称快。

[我读我做]

1. 文中的“鱼肉百姓”是什么意思?查查资料解释一下吧。

2. 秀才把上联中的“_____”改成了“_____”,表示_____;

第6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范文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也是孝敬父母的日子!别忘了多关心爸爸妈妈一点!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的必备食品。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

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不论月饼源于何代,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皆成天下人们的心愿。

有人以为吃月饼和送月饼,自古以来就与中秋节有关。其实,情况并非如此。初唐时,原来农历八月只有初一是节日,而无十五这个节日。相传,后来唐明皇曾于八月十五夜游月宫,这样民间才把八月十五这一天作为中秋节。到了中唐,人们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楼观月,而当时还没有月饼出现。说到月饼的出现最早是在南宋的时候。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那时的月饼与现代月饼亦大不相同,只是作为蒸食品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

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

比如,山西省介休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习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关于月饼的制作技术,在明代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一些月饼的饼面上,已出现“月中蟾兔”之类的装饰图案。其设计之精良,构图之美妙,花纹之灵细,使人获得艺术享受,既充分体现了月饼制作者的匠心独运,也反映了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农历八月十五,是人们合家团聚或倍加思念远方亲友的日子,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块,大小不同,共分为6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6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

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

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八月十五中秋节,江南又称八月节,八月节的起源与兴盛都和南京有关。

作为岁时节令,中秋节形成较晚,但玩月这举却由来已久,东晋时,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传至今影响最广的赏月佳话,以至演化为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乐以欢度的中秋节佳节。

牛渚(今采石矶),汉时即属丹阳郡秣陵(今南京)。《续汉书·郡国志》说,秣陵县“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东晋于南京(当时叫建业)建都,镇守牛渚的谢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听到有在运租船上讽咏自己的《咏史》诗,大为赞赏,于是邀请过船,此人即是袁宏。他们一见如故,吟诗畅叙直达天明。当时谢尚身为镇西将军,而袁宏只是个靠运租为业的穷书生,由于对才能的尊重,他们这间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谢尚玩月闻袁宏咏史于前,文人雅士亦趋之于后,于是泛舟、登楼玩月者连绵不绝。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抵金陵闻知此事,即赋诗曰:“昔闻牛渚泳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孙楚酒楼“玩月达曙”。唐欧阳詹作《玩月诗序》也说:“玩月古也,谢赋、鲍诗,眺之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游月宫,这些都是流传至今的玩月佳话。

八月十五,时届三秋之中,故谓中秋。中秋时节,气温已凉未寒,天高气爽,月朗中天,为玩月最佳时令,人们多爱此时玩月,自唐以下渐演为节令,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宋时人们在中秋之夜吃瓜果、圆饼,这圆饼即月饼之始。坡有“小饼如嚼月”的诗句。南宋年间中秋之夜,建康(今南京)、临安(今杭州)竞放水灯,烛摇月白,尤呈奇观(后来,南京将放水灯移到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放水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做皇帝。八月初二,徐达攻下元大都,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这一夜南京,人们绘月宫图,陈列鲜果、月饼,燃点斗香,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故事,竞放水灯等等,热闹非常。此后,无论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热闹。北方人在这一天要吃月饼、水果,购兔儿爷给孩子玩。“兔儿爷”,有纸绘、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举旗,十分别致。

南方人中秋爱吃月饼、鲜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头等。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饮,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据《正德江宁县志》记载,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赏月,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筑朝月楼,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

玩月桥”在夫子庙秦淮河南,桥旁为名妓马湘兰宅第,这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追忆牛渚玩月,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明亡后,渐渐衰落,后人有诗去:“风流南曲已烟销,剩得西风长板桥,却忆玉人桥上坐,月明相对教吹箫”。长板桥,即原先的玩月桥。

民国以后,南京是中央政府所在地,社会畸形发展,夫子庙前灯红酒绿,八月十五达官富贾泛舟秦淮玩月,而千成成户苦不堪言。当时曾流行一首歌谣:“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楼上吹箫管,有人楼下皱眉头。”加上这时旧迹多湮,河水污染,游人涉及不多了。

第7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范文

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语境中进行,重视口语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根据以上要求,笔者认为在小学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用心创设交际语境

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也会因之而变得高涨起来。我们可以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语境:教材一年级上册第4单元“语文天地”中的“我来问,你来答”这道题目时,这样引出话题:“听,教室外面有什么声音?”(同时用手拢在耳旁,做侧耳倾听状)顿时,教室里静悄悄的,所有的学生都侧耳细听教室外面的声音。瞬时,很多学生都高高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听到了学前班小朋友做游戏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汽车在公路上跑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春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有的说听到了小鸟唱歌的声音……越说越起劲,越说越精彩。学生之所以能有这么多说不完的话,正是由于这个说话语境是真实的,而且是即时的,它就在学生的身边。我在话题前面加上了“教室”一词,限定了题目,缩小了学生的听觉范围,使得学生真切地听到了外面的声音,才有了这么多奇思妙语。我想,如果机械地用课本中的原话问学生,范围太广,有很多学生可能会茫然无措,一时想不出什么话来说,那就无法取得这样好的效果。创设多样的口语交际情境,课堂才会生动有趣,学生才敢讲会讲,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1.实物创设情境。利用实物创设情境,能让学生进入角色,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如教学《买文具》,可创设购物情境,以课桌椅为货架,课桌椅上摆满文具,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或主动问价或热情作答。学生在买卖的互动中激发交际兴趣,提高交际水平。

2.图画创设语境。课本中安排的每次口语交际都配有图画,优美的图画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还体现了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图中人与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借助图画,鼓励学生想象、创作。例如《小熊真可爱》一课,图中的熊爸爸、小熊、小白兔、松鼠、黄鹂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画面上小熊与其它小动物的关系,然后让学生同桌互说,或说给自己的好朋友听。在说的过程中提醒听的同学要认真听,不明白的问题可以向对方提问。最后,让学生围绕小熊怎么可爱,展开想象,大胆创作,编一个充满童心、童趣的故事。

3.利用多媒体创设语境。利用多媒体创设语境,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我最喜欢的玩具》,在课上播放玩具店里各种各样可爱的玩具,学生兴趣盎然,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情不自禁地喊出来。然后,在小组里让同学们互相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为什么喜欢这些玩具。还可听广播节目,让学生发表感兴趣话题的观点;模仿广播、电视媒体的语言形式,举办“焦点访谈”“实话实说”“拍案说法”“奇思妙想”等节目,让学生担任主持人、嘉宾和观众,讨论学生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充分发表意见,并能在尊重他人的前提下,乐于表现自己。又如在一年级《小兔运南瓜》口语交际的教学时,教师特别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小兔见到大南瓜想办法”和“南瓜已经运到家”将运南瓜的过程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随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兔会用什么好办法把南瓜运回家的。学生被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可爱的画面深深地吸引,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小兔可能会用的方法,小组交流后在班上又进行了交流,学生说得头头是道。

口语交际语境创设方式很多,如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录相节目,播放录音来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的语言描述和表演等。交际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说的过程中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激起强烈愿望,并为说好提供努力的方向。我在上口语交际课的过程中,就有设计学生评价表格,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做详细的记录,等集体评议时,让学生说说自己记录的内容。在评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锻炼。

二、力争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与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的交际的双主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因此,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有一些口语交际的话题,双向互动是显性的,操作起来比较容易。如小学教材里“小猴借铅笔”这个话题,有这样的提示:小猴是怎样向熊猫借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是怎么做的?小猴是怎样还铅笔的?熊猫是怎样说的?教学时,只要让学生弄清这个话题的提示要求,分别让学生扮演小猴和小熊猫,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连说话带动作表演起来,就可以进入互动状态。

有一些交际话题是互动性不够明显,双向互动往往被忽略,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留意。如“学会劝阻”,题目要求对公共场所的不适当甚至危险行为加以劝阻。如果教学时只关注“劝阻一方”怎样说话,那么这个话题就失去了互动性,成了看图说话。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还应该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如:搞课本剧表演;参加国家纪念日活动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也要引导“被劝阻一方”说话,让他“能言善辩”。这样在表演时,才不会变成独角戏。像道歉、祝贺、待客、商量、请教、安慰、解释等话题都属于此类。

三、在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第8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范文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抽象的东西更加多了,孩子们对于这些抽象的东西总是提不起兴趣,甚至有种惧怕的心理。首先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惧怕的消极心理,关键是靠激励。哈佛大学威廉・詹姆士教授研究发现:一个人要是没受到激励,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的话,就能发挥到80%-90%,甚至更高。由此可见,激励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了惧怕心理,进而还要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学一学小学老师,把数学课堂打扮一番,给抽象的数学穿上形象的外衣。例如,在教学“圆”这一章节时,我以一个故事导入:有一天,兔妈妈带着孩子去地里收南瓜,可是这南瓜太大了、太重了,抱又抱不下,扛也扛不动,这可怎么办呢?这时,熊猫骑着车子从这儿经过,小兔子看到后眼前一亮……还没等我讲完,孩子们立刻喊起来:“把南瓜竖起来滚着回家。”我又问:“小兔子怎么想到的?”“车轮子是圆的,可以很轻松地往前滚,南瓜也是圆的。”这个故事显然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圆的形象已在学生的头脑中勾勒出来,这时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圆的概念: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叫做圆。这样借助形象,既有利于学生接受,也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什么都会是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我们完成一件事的首要条件。同样要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数学观察能力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较持久的数学感知能力。初中数学是一门学习简易的数学运算和图形关系知识及其初步应用技能的课程。数学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形成各种数学技能起到了促进作用。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运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习得正确的观察方法。比如:在几何中,有这样的题目: A、B、C、D是直线上的四个点,那图中共有几条线段?教师可从观察入手,指导学生先观察以 A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一起数一数,孩子们很快地数出有3条。通过引导孩子们知道了观察的方法,进而让他们找找以B、C、D为端点的线段有几条?教师从扶到放,让学生学会了观察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发展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思维培养的具体体现。当今课堂,很多教师为了赶教学任务,总是自己讲,学生听,容不得学生去探索,去思考,“满堂灌”的现象还是特别严重,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何谈起,毕竟创新思维不是教出来的。在数学课堂中,我们要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充足的思维时间,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独立学习的天地。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不是直接把公式告诉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通过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去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两个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是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孩子们通过动手拼剪图形后,受到了启发,总结出了梯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个主动参与,在不断的探索中,寻求答案,这是学生智慧闪光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种子萌芽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找回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应用意识是人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应。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基础的数学知识,还应培养学生自主的数学应用意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数学就是为生活服务的。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数学与生活脱节,时刻要让数学融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例如,学习“频率与概率”这一章节时,我让学生将自己的生日写在一张白纸上折好,投进我预先准备好的玻璃箱内,我故弄玄虚地向箱内吹了口气说:“我有透视眼,在纸上我看到我们班至少有两个同学的生日是同一天的。”孩子们先是吃惊,而后笑着喊道:“这怎么可能呢?哪可能这么巧?”我说:“不信的话,我们可以验证一下呀!”孩子们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我让几个学生来分别把同学的生日抄到黑板上来。果然发现了三个同学的生日是同一天的。这时他们惊呆了,莫非老师真是神仙。我笑了,说:“其实老师的猜测也是有据可依的。”就这样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这样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进而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我们要多创设机会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利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第9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范文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观察,能激发学生观察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的观察往往处于无意观察和笼统观察阶段。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直观现象,表现力和可控性强。绚丽的色彩,迷人的画面,优美的音响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是指导学生有意观察事物抓住特点,进行说写训练的最佳手段。如说话训练“你最喜欢的动物”选用了学生最喜欢的动物小白兔,巧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来指导说话,教学时播放配有轻音乐的表现小白兔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内容的录像,并在放录像前先提出观察说话的要求。悦耳的音乐,诱人的画面,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有的情不自禁地赞美着:“小白兔多美呀!”教者按先整体后部分、从头到尾的顺序指导学生观察。放录像采用特写定格的方法,依次显示小白兔的各部分,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则采用放慢镜头的方法。课堂上学生跃跃欲试,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有的学生说道:“我最喜欢小白兔,它长着一身洁白的毛,漂亮极了。头上竖着一对长长的耳朵,一双又圆又红的眼睛象宝石一样,长着一张三瓣嘴,吃东西时一动一动的,多有意思呀!”还有学生说道:“小白兔的尾巴短短的,象个棉球,它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真可爱!”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能说出一段通顺而连贯的话,说明教学是成功的。这成功来自于巧用电教媒体和教者的巧妙指导,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地进行观察的效果。

观察有序是观察最基本的品质。只有观察有顺序,作文时才能言之有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看图说话是培养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用投影片指导学生看图,便于调控学生的视力焦点,是简便易行的方法。指导学生看图,我归纳了一下口诀:全面看图,看懂主要内容;分部看图,看懂具体内容;最后连贯看各部分内容。这顺序就是“整体——部分——整体”顺序,按照这个顺序指导看图,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教《小白兔运南瓜》,上课时首先打出三幅投影片,让学生联系起来整体观察。如果不联系观察,不看第一、三两幅图,怎能看懂第二幅中小白兔受到启发才想出办法的内容呢?这样有条理地去观察全图主要内容就看懂了。再按顺序分别打出三幅图,根据主要内容,逐图仔细观察,指导学生看懂每幅图的画面,想象具体内容。最后整体观察三幅图,疏通思路,把握中心,抓住重点,为说话写话作准备。

再如看图说话《公园的花不能摘》是一个单幅图,为了培养学生按顺序观察的观察能力,我制作了复合投影片。教学时,首先用投影仪打出完整的画面,从整体入手使学生看懂图;然后分部看,去掉上边的人物画面,观察画面的背景,使学生弄清图上的通过景物反映的时间、地点、主题背景;再覆盖上人物画面,仔细观察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人物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最后连起来总结图意。观察有序了,说话也就有条理了。

观察的另一个重要品质就是抓住事物特点仔细观察。事物有它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而个性是区别其它事物的特征。观察时,只有抓住事物的特点,边看边想,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才能深刻地了解事物,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把作文的内容写具体,写生动。小学生观察事物大多是笼统的见林不见木,不善于抓住事物的特点。于是我利用电教媒体的可控性,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仔细观察。他们对于一种明显事物所掩盖下的另种不明显事物的观察还缺少深刻性。如在他们观察小白兔样子时,我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再进一步提示“小狗嘴巴是''''U''''字形的,小兔的嘴巴又是什么形状?”让学生定格观察小白兔的嘴,经过讨论,学生回答:“小白兔长着一张''''Y''''字形的嘴,吃食时还一动一动的。”通过类似这样的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观察思路豁然开朗,观察能力得到培养。

二、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说话能力。而电教媒体在说话训练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极其有利。

1.借助投影,展开想象

“想”是学生看懂图,看好图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投影的画面是形象的,要让学生对画面内容有正确理解,就要指导他们边看边想,唯有通过不断地全面细致的观察思考,才能逐渐使他们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上来,从静止的画面中看出其中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如指导学生观察《公园的花不能摘》一图,启发学生当看到盛开的和树木、小亭时,想象到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公园;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观察,想象画面反映的主题(即作者意图)。如根据妈妈的动作神态想象妈妈是怎样说的;听了妈妈的话,孩子是怎样想的,怎样说的及怎样做的,这些都要通过看图来指导学生通过合理想象来完成。解决了这个问题,就领会了作者如何通过图画内容来展现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了。

我注意发挥投影片的多种功能,让学生认真看老师演示投影片的同时,展开丰富的想象,补充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尔后再要求先口述再写下来,如讲《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运用五幅投影片。分别是:①小猴子掰玉米。②小猴子扔掉玉米摘桃子。③小猴子扔掉桃子去摘西瓜。④小猴子扔掉西瓜去追兔子。⑤小猴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两手空空地回家了。当讲到第五幅图时,我提出问题:大家想想,小猴子空着手回家后又会怎样呢?又用投影打出一个大问号。这时同学们的想象活跃起来了,再结合他们自己的生活经历,编出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同学们的想象不但丰富,而且非常有趣。我便趁热打铁地让学生把续编的故事写在作文本上。通过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想象训练,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造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观察说话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2.借助音乐,进行合理想象

低年级学生好说爱动,表现欲极强,一有机会就尽情地施展他们的才能。有一次我让学生们听配乐童话。我一会伸双手当耳朵学小白兔蹦蹦跳跳,一会捏鼻子扮大灰狼。听完录音后,我拿出头饰让学生表演,有趣的故事给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创作热情。孩子们随着音乐的节奏维妙维肖地表演开了,通过表演加深了对故事语言的理解。学生表演得生动形象,说得轻松愉快,写起来笔调也比以前顺畅,内容也较充实。

另外,用录音机录下有代表性的各种声音,如风雨声、鸟鸣声、马嘶牛吼声、汽车声、打谷场上的欢笑声、城镇早市的喧闹声……通过某些特定场合的录音,进行想象作文,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

3.巧用录像,培养发散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与感性经验直接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具体形象来体现的。用录像再现写作素材,可使学生很好地感知、观察,展开想象、拓宽思路。将从画面中观察到的图象与其内涵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找到这个联系点,使学生的联想与想象深刻、全面又合理,尔后将这样的情感与认识诉诸文字,使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有序、有情、有理。

如在一年级教学中,要求学生用“爱”字造句。由于小学生知识肤浅,若照本宣科,学生能说出诸如:我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句子。如果适时播放国旗飘扬、黄河奔流及一些动植物的录像,进行点拨,学生的思路就会开阔,倾刻间便能说出“我爱逗人的小猴子”、“我爱鲜艳的五星红旗”、“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又有谁不深深地爱她呢”等精采的句子。借助电教媒体以形象思维促成抽象思维,完成从“物”到“意”的思维转化,从而通过铺设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较为成功地拓展了思维空间。

三、运用电教媒体指导说写,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口才,小语新大纲明确指出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而现代媒体直观形象,既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又便于教师指导学生说话。从学生刚入学,我就用投影片指导学生看简单图,说完整句子,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完整的陈述句子是由谁(或什么)和怎么样(或是什么)两部分组成。然后再启发学生仔细看图,说具体复杂的句子。句子教学我多用复合投影片,如“小女孩读书”一句话,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打出一个小女孩在读书的简单画面,首先问:“小女孩在做什么?”答曰:“小女孩在读书。”接着问:“小女孩在什么地方读书?”答曰:“小女孩在家中读书。”再给图上加上一盏台灯,问:“小女孩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读书?”最后再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小女孩的动作神态,问:“小女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怎样读书?”这时学生就能够说出:“小女孩晚上在家里认真读书”这样较具体复杂的句子。经常这样练习,学生说一句完整话的能力就逐渐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