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配乐散文朗诵范文

配乐散文朗诵精选(九篇)

配乐散文朗诵

第1篇:配乐散文朗诵范文

1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初步感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尝试进行适当的创编,在活动中善于表达,乐意表达。

3 了解树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养成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有关森林的音乐,散文诗《树真好》的PPT课件和配乐朗诵,与诗歌内容相匹配的图片(大图片一套。小图片同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营造氛围

1 请幼儿闭上眼睛欣赏一段音乐。

2 交流:你听到了什么?好像还看到了什么?

3 看课件:原来我们来到了一片美丽的树林。看,这儿有些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呢?

二、音画交融,欣赏诗歌

1 第一遍欣赏:树林真美。现在就让我们来欣赏一首优美的小诗。

2 幼儿欣赏配乐诗朗诵。师提问:你们喜欢这首诗歌吗?喜欢这里的什么呢?(教师根据孩子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3 第二遍欣赏:这首诗歌里确实有许多好玩的事。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还有哪些呢?现在就让我们再来美美地欣赏一遍,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小图片摆出来。

4 幼儿欣赏配乐诗朗诵,并且根据诗歌内容摆放出相应的小图片。

5 请幼儿看着自己的小图片跟着配乐轻轻地诵读诗歌。

6,交流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歌有趣吗?你们想去那片树林吗?为什么想去呢?想去做什么呢?

7 简单小结:这些都是大树妈妈带给大家的快乐,你们觉得树好不好?能不能用诗歌里的句子来赞叹一下。(树真好)

三、读悟结合,体会意境

1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首诗歌,朗诵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读音。(教师念“叫、跑、飘、闹、觉、摇、跳”,让幼儿细细体会。)

2 师提问:听出来了吗?刚才每个字的读音都怎么样?在诗歌里,我们就称为押韵。因为有了押韵,诗歌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更加好听了。

3 师生一起朗诵诗歌《树真好》。(同时播放相应的课件)

4 请个别幼儿示范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把押韵的字读得很饱满。

5 请幼儿站起来再次有感情地朗诵,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

四、自主创编,提升情感

1 师:树多真好呀!除了诗歌里所说的,树对我们人类和地球还有什么好处呢?

2 请幼儿尝试模仿诗歌里的句子进行创编。师:你们能不能模仿诗歌里的句子“树真好……”编一段诗呢?请你编好后先和周围的小朋友说一说。

3 幼儿分组到前面模仿创编,一个接着一个。一句接着一句。

4 小结:树真好,带给我们人类这么多的好处和快乐。回家后,小朋友把我们今天学的诗歌,还有自己创编的诗句说给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来体会树的好处。

附散文诗:树真好

树真好,小鸟可以在树上筑巢,每天天一亮,小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

树真好,能挡住大风,不许风吵吵闹闹,到处乱跑。

树真好,我家屋子里清清爽爽。阵阵风儿吹,满树花香往屋里飘。

树真好,我们全家在树阴下野餐,大家吃得很香,说说笑笑,热热闹闹。

树真好,树下铺着阴凉。我躺在树下睡午觉。

树真好,如果有一只大狗来追我的小猫,小猫就爬上大树躲起来,气得大狗“汪汪”乱叫,

第2篇:配乐散文朗诵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诵读 感悟 欣赏

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后都有一到两篇的诵读欣赏,六册教材中,“诵读欣赏”选录的古代诗词有43篇,古文7篇,现代诗14篇,其中诗词占据了很大的比重。选录“诵读欣赏”的是一些语句优美、意韵隽永的经典诗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其中大多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刘禹锡的《秋词》,杜甫的《登岳阳楼》,等等;有激励人们去开发生活的宝藏,体验生命的价值的,如何其芳的《生活是多么广阔》等;有中国现当代文坛名家名篇的精彩片断,即教材中的“文笔精华”;还有传播异域文化、展现他国风情的外国佳作,如泰戈尔的《金色花》等。

“诵读欣赏”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范畴,但它不同于一般的精读课文,不要求精讲细解,条分缕析,而讲究诵读,重在培养语感;同时它也不同于略读课文,我们不能三言两语一带而过,它讲究欣赏,旨在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正因为如此,教师若对它重视不够,易陷入“读一读”“讲一讲”“背一背”的简单教学模式。诵读欣赏课既要诵读,更要欣赏,还要让学生在诵读中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点既是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向指引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师发出了更高的挑战。那么在教学中我们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

一、在培养良好的语感中学会欣赏

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很讲究语言的提炼,大多音调和谐,节奏鲜明,尤其是古典诗词很讲究节奏韵律之美。诵读欣赏是很讲究诵读的,这种诵读不是那种停留在表面的朗读,它要求读出感情,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读出诗中真挚的感情。所以在教学中要严把诵读关,力求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指导学生反复诵读,通过将诗歌中隽永的意境,深厚的蕴涵更好地品味出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欣赏含蓄美和音韵美的目的。

1.梳理节奏,理清韵律。

如学习现代著名诗人朱湘的《少年歌》时,在朗读前先划分它的节奏,找出韵脚,注意朗读时要稍做停顿的地方。

“我们/是小羊(yáng),

跳跃过山坡/同草场(chǎng),

提起嗓子/笑(xiào),

撒开腿/来跑(pǎo),

活泼/是我们的主张(zhāng)”

2.教师范读,学生交换方式多读,注意揣摩文中的感情,读出诗词的韵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都告诉我们多读的重要性。在诵读时还要注意领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题喜则声调昂扬,主题悲则语气沉婉。如同样是写秋天,马致远的《秋思》讲述的是游子思家之情,所以诵读时要读出一种哀怨悲伤之情;而刘禹锡的《秋词》豪迈激情,写出一种美妙的诗情画意,因此诵读时要读出一种喜悦豪迈,表达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二、在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中学会欣赏

诗词散文是节奏鲜明韵律优美的文学样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果配以音乐,效果会怎么样呢?心理家的实验结果证明,美妙的乐曲能直接刺激大脑的兴奋,使人迅速地步入情境之中。在音乐中诵读学生能更好地调节感情,更容易与作者的情感融合,促使学生读好课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能力与欣赏水平。可尝试着找一些经典的乐曲,如《二泉映月》、《梁祝》、《秋日私语》、《献给爱丽丝》等中外名曲,然后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选用适合学生情趣、感情基调与诗文相适应的乐曲来配音朗读。主题悲的就选择低沉之乐,主题喜的就选择欢快之乐。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就会将朗读者拉入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中去,使他们在文章与音乐的交汇中神游,诵读的效果会更明显。如在诵读杜甫的《登岳阳楼》时,学生读不出杜甫的沉郁忧伤的感情。当低沉、悲凉的《二泉映月》的乐声缓缓流出时,学生的情绪被激发起来了,全身心地去感受、体会诗歌。通过配乐朗诵,学生的情感被最大限度地释放了,收到了入其境、体其味的效果,也提高了欣赏的能力。

三、在想象的加工创造中学会欣赏

诗歌不像散文、小说那样借助篇幅优势可以详细地叙事、尽情地抒情,也正因为这一点,诗词留给学生的再创造空间很大。而且古人写诗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自然可以发挥想象,画出图画来。所以对一些意味悠长、想象空间较大的诗词,应引导学生把对作者所描述的内容的理解融入诗词的意境中,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在想象世界中对诗词留余的空间进行再创造,扩充情节,设置对话,描述人物内心世界,然后用讲故事的形式口述出来。反复朗读,变成头脑中活生生的画面,进行想象绘画。

如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构思巧妙,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这首小令既有写景又有写人,这就特别适合想象和绘画。我让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以第一人称描述“我”见到的景色,内心涌动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任务”一布置下去,学生反响很热烈,纷纷发言,课堂气氛很活跃,效果很好。同时就它的意境进行绘画更加深了学生对该诗的理解,“欣赏”的主题非但没有冲淡,反而得到加强,一举而多得。

第3篇:配乐散文朗诵范文

朗读也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古人在私塾里读书,每上新课,先生先给学生划一个段落,这叫“号书”,然后由学生诵读,直到读得滚瓜烂熟时,先生才讲解,即“开讲”。诵读时有一定的腔调,而且拉韵,这叫“唱读”。读到精妙处,亮开嗓门,拉长声音,摇头晃脑,其乐融融。

古人对诵读十分重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正是对朗读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即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朗读既训练了读和听,也为说打下了基础,故而朗读既是语文学科的要求,也是培养能力即素质教育的要求。

初中是小学到高中的过渡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以诵读为主,刚步入初中,学生还不适应默读。有声向无声的转变,不仅是阅读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完成这一转变,需要一段时间的过渡。诵读是其最主要的过渡方式,因此,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朗读的作用

朗读有哪些重要作用呢?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1、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默读虽然能够提高阅读速度,但是很难发现学生的读音错误,而朗读可使之得以及时纠正。朗读也是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一次机会,利用这个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对于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十分奏效,特别是对性格内向者效果尤佳。

2、创设情境,激发感情,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

诗歌句式整齐,音韵铿锵,便于诵读。散文语言优美,抒情性强,朗读起来容易进入情境。故初中课本中的诗歌、散文(特别是抒情散文)教法应以朗读为主。如教杨朔的《荔枝蜜》,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以便加深对蜜蜂的感情。通过朗读,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仿佛觉得小蜜蜂就是劳动人民的化身。这样由赞美蜜蜂进而赞美劳动人民,于是学生也就领会了文章的主旨。

3、增强语感,发现问题

所谓语感,是评议交流中对词语表达的理解、使用习惯等的反映,是对语言的直接感知。汉语的语法、句法变化较为复杂,光靠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来把握这些规律比较困难。通过反复读诵,学生就可以大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而培养出敏锐的语感。

朗读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搭配、顺序及句子的类型结构,又能从中发现语法、修辞、逻辑之类的错误,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意的体味。

综上所述,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待朗读教学呢?

二、如何正确对待朗读教学

1、注重朗读技巧,提高范读质量

教师成功的朗读会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深厚的兴趣。“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要善于通过自己饱含感情的语言,形象地再现和传递文章中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感染学生,让学生“入文”,完成再创造。因此,可通过朗读教学磁带来读准字音,避免丢字、添字、语气不连贯等毛病,熟练运用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朗读技巧,训练语感,提高朗读质量。

2、创设情境,合理安排朗读步骤

朗读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要尽可能让学生进入角色。因此,教师要针对朗读材料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朗读方法,安排合理的朗读顺序,确定明确的朗读目的,营造良好的朗读气氛。

3、探索朗读新法,加强课外辅导

(1)注重朗读的审美性。朗读时,要做到声情并茂、娓娓动听,使学生置身于文章优美的艺术境界之中而为之移情动容,受到艺术的感染和熏陶。

(2)注重朗读的趣味性。感知的效果来自对感知材料的兴趣。朗读须灵活多变、形式多样,或浅吟低唱,或慷慨陈词,或配乐,或分角色,或辩论,或朗诵。还可以采用计时的办法,这种朗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调动积极性,增强趣味性,收效较好。

4、把朗读教学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始末,作为教学的突破口

第4篇:配乐散文朗诵范文

一、“导”上做文章,“练”上下工夫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我精心设置导语,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空间。比如,在学习清代诗人袁枚的诗作《所见》时,我假扮大诗人袁枚:“有一天,我在书房研墨作诗,忽然感到天气闷热难耐,于是,我就手摇扇子出来散步。走到一个树林边,我马上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请学生自由读诗文。”这样,学生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时,还要引导他们在“练”字下工夫,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诵读实践。在诵读活动中,我首先让善于背诵的同学介绍记忆背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我再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即:在诵读一首新诗时,首先要借助注释读懂题目;接着去试读诗文附注的诗歌大意,初步感知诗意后,再去观察本诗的插图,并联系诗歌大意进行入情入境的想象;最后,在诗意朦胧的想象中熟读诗文,并在逐渐清晰的再造意境中理解诗意,直至背诵诗文。

二、在游戏中背古诗

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加快背诵的速度,可以引导学生编玩一些别开生面的娱乐游戏,其中的编“谜”猜“谜”游戏,就特别富有情趣。学生把依据诗意想象的画面,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上,这就是一个谜语,这叫“观画猜诗”。出示这个画面,让别人猜想是哪首诗,诗文内容是什么。另一种做法是在卡片上只写诗的题目,让同伴猜诵诗文,这叫“观题诵诗”。还有的在卡片上只写诗文的其中一句,让同学猜说诗题和作者,并对出下句,这叫“诗句接龙”。凡此种种,形式多样。学生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扑克牌”放在口袋里,在课余时间便玩此猜“谜”游戏,他们往往是三五成群,竞相比赛,乐此不疲。这样,在轻轻松松的气氛里,达到了对所诵诗文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制定环环相扣的奖励措施

设计精美、童趣盎然的粘贴画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艺术品”,针对这一特点,我把它作为奖品。我规定学生除每两天必背一首古诗外,多背一首奖励一张粘画,并把它贴在这首诗的旁边。这一做法果然有效,有的同学一天竟然能背四首,一次就能得三张粘画。为了使这种诵读热情保持下去,我规定粘画凑齐10张,奖自动圆珠笔一只,粘画凑齐20张,为该生家长发喜报。

这种精神鼓励远远胜于物质奖励,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给孩子以辅导和督促。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的记忆潜力,我制定的最高奖励措施是:粘画凑齐40张,授予“诵读小博士”荣誉称号。

这一奖励措施的实施,调动了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全班呈现出你追我赶、快乐诵读的感人局面,常常是课前课间我一走进教室就被学生团团围住,朗朗的诵诗声不绝于耳。

四、组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

学生好胜心强,集体荣誉感更强。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诵读竞赛活动。如男女双方对垒竞赛,以一方背不出者为败方,以此来检查必背诗是否背诵,这样一来,学生们惟恐因自己的过失影响了集体的荣誉,都暗暗较劲,主动背诵。

另外,诗歌分类诵读和配乐朗诵也是学生所喜欢的诵读方式之一。所谓诗歌分类诵读,就是把反映同一主题的诗歌归为一类,集中讲解并背诵。比如,在二年级的诵读教材中,教育学生珍惜光阴、勤奋学习的诗篇就有《明日歌》、《今日诗》、《金缕衣》等6首;而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篇则更多,如《望天门山》、《晓日》、《山行》等。把这些诗篇归为一类,集中讲解,有利于学生记忆和背诵。如果再根据诗歌所反映的不同主题,来选取反映同一主题的古筝乐曲与之相配,更会调动学生诵读的热情。如《望天门山》等组诗,老师的配乐范读,会把学生带入到一个旷达、悠远的艺术境界,从而使学生在陶冶性情的同时有意模仿,更加喜欢诵读。

第5篇:配乐散文朗诵范文

一、用多媒体唤醒“声”机

语文课堂活动本身就是激情的释放、碰撞和迸发,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融汇。可是,当下的很多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激情几乎荡然无存,无论是《马说》《岳阳楼记》这样的古代名篇,还是《安塞腰鼓》《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样的现代经典,充溢文本里的那种或慷慨激昂、或深情流淌的感情,经常会淹没在“平淡如水,骨瘦如柴”的“念诵”里,谈不上熏陶体验,更谈不上魅力感染。

如此现象,究其原因,除了师生“忽略朗读”的思想,更多的还是缺少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信赖和信心。很多人总以为,把多媒体动画等资源植入朗读教学,浪费时间不说,还会让学生脱离以“本”为本的文字世界,少慢差费。

殊不知,利用多媒体技术盘活诵读资源,唤醒诵读体验,真正牵动的是学生的视听神经、思维神经,“多媒”的世界给予学生的是“多维”的体验,入情入境,水到渠成。教材里的很多诵读文本,我们完全可以搭载多媒体,利用文本、动画、声音等资源融合的便利展开诵读教学,读中有景,读中有画,引领学生体会感情,读出感情。譬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诵读教学,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截取一两个有代表性的诵读片段,切入“音画时尚”,引领学生在生动的“立体声”诵读环境里,去领略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教学时,先请学生欣赏Flas《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然后结合图文、音乐模仿朗读,体悟诗人“慷慨悲凉”的情感。

这样用Flas指引学生诵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共鸣跟读。生动的多媒体诵读模式是对学生的一种唤醒,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诵读意识,唤醒学生“沉默”的心声。

二、用多媒体拨动“声”机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诵读教学经常会因为“不好读,读不好”而被师生忽略。即便是利用多媒体演绎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诵读,也常常是“只闻范读声,不见自己语”,鲜有现场比较和反馈,无法拨动学生持续诵读的热情。

不过,在电子白板、微格教室已日益普及和丰裕的环境下,多媒体诵读上档升级也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特别是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同步录音、回放回看的功能,更是拨动“声”机的友好助手和把手,引导学生现场诵读,即时反馈,听别人,听自己,互动学习,有情有景,有滋有味。

多媒体的这种拨动作用,更适用于散文和诗歌的诵读教学。譬如,《沁园春・雪》的诵读教学就是如此。在学习这篇有着磅礴气势的诗歌时,我们就要升级朗读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直播直录”等功能,营造积极的课堂气氛,引领学生拨动“声”机,读出感情。

以下是《沁园春・雪》朗诵教学板块设计片段:

(1)欣赏李默然或唐国强配乐朗诵版《沁园春・雪》,小声跟读体会,自由读。

(2)学生个别诵读,利用“直录直播 ”功能,回放学生诵读片段,小组点评,总结诵读要领。(背景音乐为《英雄的黎明》)

(3)根据讨论的要领,分角色配乐诵读。(领读、女读、男读、齐读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样的诵读设计,就是充分发挥多媒体名家诵读的熏染作用,让铿锵婉转的音调激发学生。“直录直播”功能的学生配乐诵读版品鉴,让现场学习、现场揣摩“在眼前,在身边”,从而“有声有色”地拨动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洋溢着浓郁的语文味、情感味。

三、用多媒体催化“声”机

不管是哪种多媒体朗读教学方式,核心目的都是要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性学习,不至于永远“人云亦云”,重复别人的声音,重复别人的体会,而是要“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形成自己的体验、感悟和表达。

为此,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时,还要突出“人机”结合、“人机”互动,适当切入开放诵读、互动诵读和理解性诵读,多维互动,读出语境,读出精神。尤其是对那些诸如《智取生辰纲》《香菱学诗》《变色龙》《老人与海》等古今中外的影视名篇,我们更要活用多媒体素材,提升诵读教学效果。譬如《老人与海》中,我们可以采用播放视频、“补白”配音的方式,引导学生透过主人公的神态和动作,读透以下经典对白,读出其中的语境:

“可以捉到一千磅的大鱼(齐读)……(齐读)有人说他打到鱼了虽然是一副骨架……”

而对《变色龙》中的一些语句,我们又可以采取“补白”的方式,切入电影视频片段,插入适时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二次加工” 中真情诵读,真切体会其中的语境。

“席加洛夫将军?(真不希望是他啊)哦(哦)……叶尔德林,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只是有一件事我还不懂,(该不懂时就不懂啊)它怎么会咬你的?(这可够难为我了)”……

利用这样的开放补白方式,特别是括号内的个性补白、创造性补白,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这样就能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进入语境,进入情境,“对话”领略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变色龙嘴脸。同时,这样的“补白”方式也尊重了学生的朗诵个性,有利于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提升诵读品质。

第6篇:配乐散文朗诵范文

关键词:书香校园;精神振奋;幸福快乐;惟妙惟肖;豪情壮志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81-01

2014年的第十二届人大会第二次第三次会议上,总理分别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

值此我市积极响应党的十号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创宜居城市、文明城市的大环境下,我们实验小学也在努力打造文明校园、书香校园。

阅读很重要,对于庞杂阅读书目中精挑细选有益书籍更是重中之重的事情。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永恒不朽的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历久弥新。据教育专家论证:长期诵读经典能够提高专注力、提升记忆力、激发阅读兴趣……

一年前校长花费大量的物力财力为孩子们印发了经典诵读书,看着孩子们人手一本散发着墨香,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典书真为孩子们感到喜悦和幸福,从此我把这本书视为珍宝和孩子们共同踏上了经典诵读的征程。

坚持每日晨诵:每天孩子们到校后或领诵或齐诵或师生对诵或生生对诵或小组背诵。踏进校园,你会被朗朗的书声,抑扬顿挫的腔调,一本正经的端书姿势,摇头晃脑的读书情态所吸引所陶醉,听着听着看着看着,你会感到精神振奋、其乐融融。

经典阅读是个沉静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可使书中文字活起来充实我们,还可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

关注每周一节的经典诵读展演:经典诵读展示课上,我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愿望,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和提升为主要目标,营造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轻松愉悦的感受诵读形式的丰富多彩;了解诵读内容的博大精深;领悟诵读心情的喜怒哀乐;积淀诵读情感的五味杂陈。

看到孩子们兴趣盎然、全神贯注、身心愉悦地背诵或吟诵或表演或配画或仿写或分角色表演经典的场景时,我感受到了经典带给孩子们的幸福快乐。

更令人欣慰的是小组内学习兴趣高涨的优秀生还主动组织、帮助那些学困生。有几个对学习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却对经典诵读情有独钟并且自告奋勇地到台上表演。

看到孩子脸上久违的笑容,我想到了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我们要静待鲜花盛开的美丽时刻。同时也感受到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中蕴涵道理的深刻,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更应该学会温柔的坚持,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到来,等待生命地慢慢成长。

是呀,每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我们不要抛弃不要放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的享受经典带来的快乐。

积极备战大型经典诵读展演:每学期末,我校都要组织《庆六一》《迎元旦》《迎端午》等经典诵读展演,老师们不辞辛苦地带领学生精选诵读内容,编写精彩台词,一遍遍排练、一遍遍修改,展演由每班的十几个人到全班同学一个不落,由三四分钟到六七分钟,要求越来越严格,规模越来越宏大,表演越来越精彩,内容越来越丰富……

许多生动形象的表演给我们实验小学的师生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低年级的儿童情景剧《摇篮曲》、古诗联唱《春晓》《悯农》等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稚气未脱,表演有板有眼,朗诵有情有味;中年级朗朗上口的歌表演《九与酒》,惟妙惟肖的科普诗联唱《蜂》《蜗牛》等让我们感受到学生的表演妙趣横生,充满了生活情趣,充溢着生活探讨;高年级诗歌朗诵《沙漠》w西部畅想》更是表现了西部天堂的美丽雄浑、灵秀狂悍;诗歌表演《长征》《西江月・井冈山》让我们感受到气势豪迈、胸怀宽广;歌伴舞《卢沟谣》《少年中国说》《骄傲,我是中国人》更是掀起了同学们爱国爱民实现中国梦的豪情壮志。

第7篇:配乐散文朗诵范文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重要性

鲁迅先生“三味书屋”中寿镜吾老先生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一阵读书。老先生也大声朗读,他“微笑起来,而且把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地读。那洪亮的读书声和先生陶醉的朗读情境至今难以忘怀。然而这一切已成为我们心中美好的回忆。近些年来,语文教学讲得太多而读得太少。读得少,以致学生缺乏对作品的深刻感受,阅读能力在下降。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把朗读纳入有效教学模式,从文章的语言和内容出发,以“读”为中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选择学生喜爱的读书内容,方可有效地操作朗读这一活动

我们可选课文中值得一读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及它们的片段等,也可选高考优秀作文、课外美文、本班学生佳作等。

1.课文内容。朗读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在教学之前,让学生认真地将课文朗读几遍,理清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古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朗读,多读几遍,熟能成诵,“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尔自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做到了这点相当于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到教师真正讲时,学生听课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了。

2.课外佳作。光局限在课本不行,课外需多读一些意境优美的文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同时学生也可以读高考或本班同题的优秀作文,在朗读的过程中相互切磋,共找优缺点,从而达到一同进步的效果。

二、做好配乐范读,这是让学生初步把握诵读技巧、培养朗读兴趣的重要环节

名家、教师或学生伴着合适的音乐朗读,那饱满的热情,深情地诵读,学生自然会被感染,从而潜移默化地走入佳境。如教《滕王阁序》,学生预习全文后,会感到文字很生疏,不能感受其美,这时播放著名表演艺术家孙道临在滕王阁录制的现场配乐朗诵,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到滕王阁的壮丽景色,从视觉、听觉上引起审美的兴奋,学生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去体悟、背诵。学习杜甫《登高》伴着《二泉音乐》老师范读,学生深深感受到杜甫的孤独、凄苦,自然而然的愿意投入字里行间体悟作者的那份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反复的诵读,一节课便记住了诗歌的大致内容并当堂背诵。在教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过程中,仍采用了配乐朗读,让朗读好的学生在课堂上随着流淌的音乐,抑扬顿挫的朗读,引领的同学情感的涌动也激发了其他同学朗读的渴望,他们不由自主地读起来,读得真切,读得迷醉。。。。。。

配乐范读,可使学生初步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作品的风格特征及诵读的停顿、语速、重音及语气。不但有效渲染了课堂气氛,还充分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拨动了学生那敏感的心弦,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采取了多种朗读形式,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朗读的机会

教学中采取多种朗读形式,防止学生产生疲劳感,增加他们的新鲜度,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1.齐读。男声齐读、女声齐读、男女声合读。根据作品的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不但每个同学都参与了,同时还可起到如同交响乐般的奇妙效果。

2.独读。让诵读优秀的学生进行个体表演,可展示学生的才华,并起到引领的作用;对于内向、胆怯的学生,点名朗读,老师只要送给他们勇气,他们就会用自己最好的状态来朗读。老师恰当鼓励,他们就变得自信起来,从此喜欢上朗读、喜欢上语文。

3.分角色朗读。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大多数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辛苦的内容。怎样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读是很重要的一环。在教《烛之武退秦师》时,首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四名同学分别扮演佚之狐、郑伯、烛之武、秦王),然后要求这四名同学在准确把握人物语言、人物性格的基础上,进行对话表演,通过对白、动作,使教育教学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

4.诵读比赛。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补充课堂教学的阅读数量,拓展学生视野。

四、充分利用好课前三分钟,让朗读成为有效教学的模式

坚持开展“每节课前朗读”,让课前三分钟朗读成为课堂一支永恒的序曲。下课了,学生像脱缰的野马,自由地驰骋于校园之中,心绪不能平静。上课了,急匆匆地走进课堂,很难快速地把心收回到课堂中来,这样,怎能有效地上好语文课?这时教师要求:每天的语文课,预备铃声响起,全班同学在课代表的组织下,认真地大声朗读。当教室里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就会不约而同地快速进教室,秩序井然,平时动作拖拉的学生也加快了脚步,自觉地拿出语文课本出来朗读。这样不仅加深了诗文的复习巩固,也调整了学生的课前状态。

第8篇:配乐散文朗诵范文

【2017年大学生朗诵比赛策划书范文一】

为弘扬传统文化,迎接十年校庆,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营造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经研究决定,特开展以“诵读经典,爱我二中”为主题的朗诵比赛活动,为使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二、内容和形式

1、内容要以歌颂祖国、歌颂党、歌颂家乡、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诗歌或散文为主,倡导结合实际的创作。

2、形式可多样,可以是独诵、双人朗诵或小组朗诵、集体朗诵,并进行适当配乐和表演,朗诵可脱稿也可看稿,倡导脱稿朗诵,脱稿的将进行适当加分。每个节目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

三、活动的有关事项

1、参加对象:每年级组选派6名教师参加。

2、程序:10月20日前由年级组选定相关教师并组织排练,10月23日把参赛情况(包括年级、参赛者、诗歌题目、形式、配乐等)交至教科处。教科处将参赛情况作为教师绩效的一项依据存档。

3、比赛时间:x月x日(星期五)下午2:30—5:00

4、比赛地点:科技楼六楼

5、会场布置:xx

6、主持:xx

7、摄像:xx

8、评委:xx

9、统分:xx

10、评分办法:本次演讲比赛中采用100分制进行评判,要求正确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表达形式相统一。每个节目表演完毕后,评委当场评分,统分时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其余的平均分为选手最后得分。

11、奖项设置: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分别奖给该教师300元、200元、100元。设一个团体奖(取选手平均分)奖给年级组500元。

四、其他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统一穿校服,按时到场、抽签、比赛。

2、选手参赛必须使用普通话,倡导脱稿朗诵,并富有感情色彩及丰富的肢体语言。

3、每位选手比赛时间限定在3—5分钟内,如果超时或不足,评委将适当扣分。

4、比赛顺序由抽签决定,中途不变更顺序,比赛需紧凑进行,选手上场迟到2分钟视为弃权。

5、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比赛过程中,若有疑义,由评委会裁定。

6、各年级组选派教师(不少于15人)、自主值日的班级选派50名学生作为观众,在赛前10分钟入场,遵守会场纪律,不起哄,不喝倒彩,做文明观众,对每一位选手的比赛都给予热烈的掌声鼓励,不得擅自提前退场或中途走动。

附:朗诵比赛评分表

序号: 选手姓名: 年级: 总分:

项目

形象与形式(30分)

语言与表达(30分)

思想内容(30分)

综合印象(10分)

具体方面

衣着得体,与朗诵内容相协调,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朗诵形式富有创意,配以适当乐曲或以其他富有创意形式朗诵。

内容熟练,吐字清晰,普通话标准,能很好把握节奏。能正确把握内容,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

作品主题鲜明突出,内容积极向上,富有感召力和思想教育意义。

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作品的内涵,基本功扎实、发挥出色、振奋人心。

得分

评分备注:1、脱稿朗诵的可视具体情况加1—3分

2、原创作品可视其内容和表达加3—5分。

3、每个节目的比赛时间限定在3—5分钟内,时间不足或超时扣3—5分。

xx二中教科处 团委会

【2017年大学生朗诵比赛策划书范文二】

一、 活动背景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学文明;营造富有激情、富有青春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特举办“我与祖国共奋进”专题朗诵比赛。

二、 活动主题

“花样年华”

三、 活动目的

通过此次活动,纪念五四运动九十二周年,同时加深同学们对五四运动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当代青年的爱国热情和时代责任感。

四、 活动对象

学院大一、大二学生

五、 活动流程

(一)宣传

1.通过海报形式公告比赛消息。

2.由各班宣传委员通知各班同学关于比赛的消息。

(二)初赛

1.时间:x月x日

2.地点:A449

3.规则及要求:

(1)每名选手的有30秒的自我介绍和3分钟的朗诵时间,要求不得超过规定时间。

(2)朗诵内容要积极向上,体现当代大学生健康的精神面貌。

(3)要求选手清读,可配乐可不配乐,可脱稿可不脱稿。

(4)评委奖根据选手的表现进行打分,从高到低排名,取前12名进入决赛。

4.评分标准

(1)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1分)

(2) 精神饱满,姿态得体大方,感情饱满真挚,表达自然,能通过表情的变化反映朗诵的内涵(2分)

(3)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 (3分)

(4)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和评委产生共鸣(3分)

(5)自我介绍(1分)

5.比赛流程

(1)由主持人对本次活动、评委以及比赛规则进行简要介绍。

(2)根据登记的名单一次上场。

(3)每五个选手公布一次分数。

(4)根据最后的排名公布前十二名选手的名字。

6.备注

(1)由**主持,并由**在开场前写黑板。

(2)准备评委打分表、选手登记表。

(3)由**负责统计分数。

(5)由**负责计时。

(6)由**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7)邀请去年朗诵比赛的获奖者等做评委。

(三)复赛

1.时间:x月x日

2.地点:

3.要求:

(1)每名选手的有1分钟的DV展示时间和3分钟的朗诵时间,要求不得超过规定时间。

(2)朗诵内容要积极向上,体现当代大学生健康的精神面貌。

(3)要求选手必须脱稿朗诵,可配乐。

(4)要求参赛选手带异性搭档一名。

(5)评委奖根据选手的表现进行打分,从高到低排名,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4.评分标准

(1)第一轮

a.DV展示(2分)

b.衣着得体,精神面貌积极向上(0.5分)

c. 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 (3分)

d. 紧扣主题,内容充实生动,有真情实意。寓意深刻,富有感召力。(0.5分)

e. 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2分)

(2)第二轮

a. 吐字清晰,声音宏亮,正确把握朗诵节奏。(1分)

b.与搭档配合默契。(0.5分)

c. 能正确把握朗诵内容,声情并茂,朗诵富有韵味和表现力,能与观众产生共鸣(0.5分)

5.规则:

(1)第一轮

每位选手由1分钟的DV展示时间以及3分钟的朗诵时间,由评委现场打分,评分标准为……(详见“评分标准”)

(2)第二轮

第二轮的比赛内容为视频配音。选手通过抽签决定配音内容及搭档,评委奖根据选手的表现进行现场打分,评分标准为……(详见“评分标准”)

6.比赛流程

(1)第一轮

a.主持人简要介绍关于这次比赛的背景内容、评委以及第一轮规则等。

b.十二名选手根据抽签的号码依次上场,先是播放1分钟的DV亮相,在播放结束后,选手上场开始比赛。

c.每五名选手公布一次成绩。

d.由评委点评第一轮选手表现。与此同时,计分小组要统计各位选手的成绩,并进行排名。

e.评委点评后,公布成绩。

(2)第二轮

a.主持人公布第二轮的比赛规则。

b.选手上台抽签,抽取第二轮比赛题号及搭档。

c.先播放一遍原视频,播放完毕由选手开始配音比赛。

d.每五位选手公布一次成绩。

e.最后一位选手比赛结束后,由评委上台点评,与此同时,积分小组要统计各位选手的成绩,并进行排名,作出一、二、三等奖的获奖名单。

f.主持人公布获奖名单,并由嘉宾进行颁奖。

7.备注

(1)由**主持

(2)由**计分

(3)由**负责维持现场秩序

(4)由**负责写黑板

(5)准备评委打分表

(6)准备选手号码牌

(7)请礼仪队进行现场服务

(8)准备颁奖音乐

(9)准备搭档签以及题目签

(10)准备第二轮视频素材

(11)邀请主席团及各部部长作评委

六、奖项设置

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第9篇:配乐散文朗诵范文

【关键词】初中古诗文;教学;诗境;感情

一、探究背景,进入诗境

“文章合为时而作,诗歌合为事而作”,每一首诗,都有它产生的社会根源和性格根源,因此,必须对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个人遭遇作一详细介绍,从中获悉作者的性情特点及写作特色,充分了解诗歌写作时的历史背景,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前提,也是一把进入诗歌意境的钥匙。如教学杜牧《泊秦淮》,如果不了解时代背景: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又怎能体会杜牧这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的情感。

二、诵读成韵,领悟感情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朗读时注意停顿、节奏、轻重缓急。反复品读,读出韵味,熟读成诵,在自我感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逐步加深理解和体验,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品味语言,整体感知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都说明遣词炼句的讲究和艰难。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如“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

四、创设情境,引入意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如凭借描绘、伴音朗读、简笔图示以及电教媒体等手段,向学生描述(图示)自己在诗中所看到的生活画面,尽可能达到传神的地步。

运用联想和想像,用散文式的语言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或形象。在朗读中配以音乐,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赏心悦耳的音乐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

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蕴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情到深处,诗人、教师、学生共鸣。

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方法主要是品评、朗读、背诵。通过品评得其精要,通过朗读领悟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进而背诵,加深理解,积累语言。如能这样,可以期望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潜移默化,陶冶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