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精选(九篇)

自我思想品德总结

第1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一、“中国梦”是对我国近现展史的理论概况与升华

1840年,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自此中国陷入苦难的历史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我国各民族开始了辛苦探索,再次激发了国民爱国精神,以爱国为核心的中华精神代代相传。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国人将中国实际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以实现,最终中国人们探索出中华民族复兴得以实现的科学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于这面旗帜的指引,使得我国对外开放成绩触目,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等各领域都进行了全面变革。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取得这些成就可以说是中国力量、中国道路以及中国精神的充分展现,由此可见,“中国梦”是对我国近现展史的理论概况与升华。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中国梦”的融入

“中国梦”使中国人们的现在、过去与今后历史追求紧密相连,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领悟到国家今天的辉煌与曾经的困难,作为必不可少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史料教学有助于增强初中生的感知,更易让初中生和历史事件产生某种共鸣,对内化德育极为有利。

1.结合史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中国梦”的基本方法

“中国梦”是传承中国数千年悠久文明,其历史渊源极为深厚。相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来说,师生一起回顾历史现场是作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尽可能与历史真相相接近,从而获得尽可能多价值比较大的历史知识。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以历史电影、图片、参观主体展览等方式向学生展示历史事件,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历史和“中国梦”教学相结合,其实就是与史料相结合来实施思想品德教学,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贯穿“中国梦”,抓住初中生的梦想特征,与学生生活、史料相结合,以此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感染力及吸引力。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密切结合历史,通过史料教学,例如革命战争时期的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延安精神的突出表现,以此让学生真切领悟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在和平年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比如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奥运精神以及抗震救灾精神等,都具体体现了中国精神。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课前应该鼓励学生根据该主题搜集相关史料,以访问、上网、查看杂志与报纸等方式进行,思想品德课程学习中,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确保初中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梦”。

2.“中国梦”史料教学应该结合探究式教学模式

通常我们都会将思想品德教育视为知识进行传授,却没有注重初中生“道德”的内化,道德的内化应该将学生参与与探究的重要性突出出来,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搜集相关史料,并在课堂中实施分组归纳、分析、整理与讨论结果汇报。探究式教学将学生自主性突出出来,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中国梦”,其实是人民梦,就是将人民的梦和国家的梦有机连接在一起,并和学生的梦想相联系,是实实在在、可触摸的。由此就为初中生主动积极学习思想品德课程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与用,只有在学生自主参与思想品德课程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思想品德知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进行全面培养,以此增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应用性与实效性,从而培养初中生对“道德”的感悟。此外,学习“中国梦”还应该有效结合学生生活,每个学生都有梦想,只有将“中国梦”和学生梦想结合在一起,在学生生活中充满梦想,在快乐中得到顿悟,才能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果。

三、总结

第2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关键词: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48-01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科学的艺术的系统工程,在德育的各个要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规律、原则、方法及途径是相互依靠、相互作用的大整体。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遵循品德教育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对教育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善于把握品德教育的时机,应努力做到及时、准时

学生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受着学校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另一方面也受着社会生活中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必须做到及时、准时。

及时,每次活动以后,或做完某件事后,发现有好的思想、好的现象,应不失时机地加以总结,使好的思想、好的作风得到肯定和强化。失去了这个时间,当学生离开了这个环境,时过境迁,再来做评价,就难于形成正气,效果会大打折扣。

准时:针对某个情景中偶然出现的某个现象,果断、正确地给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应注息环境效应对弘扬正气、抑制不良倾向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就不能贸然下结论,不然品德内化受阻, 由于社会品德环境因素十分复杂,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受到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品德基础不一定符合社会的道德要求,作为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品德认识、品德行为作出评价。

2.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品德教育的成功主要体现在教育者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

2.1 交谈。交谈是品德教育的一种好方法。老师与学生亲切交谈,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特别对感情脆弱和性格内向者、性格固执者,如果对其品德认识、品德行为进行公正、合理的评价,就能促使其原有的品德要求得到融合、顺应。

2.2 讨论、总结,讨论和总结是利用集体舆论的品德评价,使德育进行内化的方式,通过讨论分辨是非,将学生的思想认识,调节到德育内化目标的方向上来,运用讨论这一品德评价方式,应明确两点,一是对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学生,适宜在高年级进行, 二是讨论的内容、主题须明确,教师应让学生清楚地判断是非的标准、依据。总结,既有学生对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克制、自我改正的品德评价,又有在集体舆论力量引导下,对集体内部的思想、行为和某种现象,进行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两种形式是同时进行、相互包容、相互促进的。近年来,一些学校采用每周定期总结、学生代表总结和各组长总结,对某一段时间的品德认识、品德行为,进行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善于总结,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了良好班风的形成。

2.3 评比、奖励。这两项措施是品德教育必不可少的教育环节。评比是调动集体舆论对学生品德要求同化的肯定和强化,也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手段,通过评比褒扬先进、激励后进、弘扬班内正气,使后进学生找到思想差距,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如果只重视评价学生外在的行为,效果往往欠好,所以我们应从学生的品德结构中,进行全面了解、分析,学会寻找、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情感和热点,不要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比如,如果学生的动机、愿望是好的,而事情的效果却是糟糕的,我们在对其品德评价时,就不能全盘否定,而要寻求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弄清前因后果,注意其品德认识、品行意志、品德信念所具有的方面,在肯定表扬中有更高的要求,在批评中有更热情的关心和期待。另外,品德教育的语言要生动、感人、有吸引力、态度诚恳、姿态语言可以说是一个动作、一个表示肯定的眼神、一个期待的目光。有声语言更具有魅力,天生活泼好动的学生需要老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在交谈中,一个肯定的动作,就是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催化。恰当地运用这些手段,都是品德评价艺术性的体现。运用交谈和眼神,以及一个拍拍对方肩膀的动作,都可能对品德评价作出肯定和强化,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处理问题一定要弄清谁是谁非,在没有调查清楚之前,不要轻易批评一个学生,否则只能使学生"口服心不服"。而且长此以往,还会激化学生之间的矛盾,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

表扬、批评相结合。这样能够使学生乐意接受老师的观点和意见。具体说来如果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如果那个同学全然不对,那就首先指出他平时的优点,拉近与他的距离,然后再批评;如果冲突双方都有责任,那就首先肯定这个学生正确的做法,再批评其错误之处,这样,他就会觉得老师理解他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就会乐意接受批评,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第3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5―0063―01

为了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促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几年的教学中,我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座谈式教学法

初中生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增强,他们特别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另外,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爱发表不同的意见。教师如果不了解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对他们的表现过分地压制,就可能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为此,教师应巧妙地设置课堂话题,引导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中的各种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创设一种学生喜欢说、愿意说的课堂氛围,通过座谈式的教学法促进思想品德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辩论式教学法

初中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不会人云亦云,而是对许多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粗浅的认识。在很多时候,他们对一些问题的看法会使得教师和家长都刮目相看。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思想品德课中安排辩论赛,让学生就课本中的某一问题进行辩论,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辩论氛围中不仅掌握知识、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而且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他们参与的意识和主体意识。通过这种辩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得到成就感。

三、以情激学法

以情激学的方法就是情感投资,即以爱结情,以情诱学。如,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级,对学生进行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搞卫生、做游戏,给他们讲故事,让学生能够信任我、亲近我,从而逐渐喜欢上我的课堂,喜欢上我所教的思想品德课。

四、实验室式教学法

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大多数学生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如果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枯燥的理论传授,不仅徒劳无益,而且时间长了会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厌恶。那么,如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呢?我认为,如果在思品课堂上引入诸如理科教学的实验环节,那么一定能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知识,从而让学生爱上学习,增强教学的生动性。

五、小舞台展示教学法

舞台小品因其诙谐幽默、贴近生活、引人思考等的特点而成为大众喜欢的娱乐形式。如果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偶尔插入小品,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情绪高涨,促进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而且还能使学生开动思维,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另外,还能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小舞台展示教学法。

六、体验式教学法

通过体验,让情感和理性直接对话。只有这样,思想品德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心灵有所启迪。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的学习中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还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并亲身去经历,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这就是体验式教学的魅力所在。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要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去体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七、以情明理法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不管是讲概念还是讲原理,我都会注重寓理于情,使抽象的理论闪耀出情感的色彩,以增强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八、归纳总结法

第4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途径

思想品德是人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正如陶行知所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就是用生活进行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够实现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构建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学生、教材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鲜活的世界让学生了解和体验知识,真正地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与各位同行共享。

一、利用生活获得教学资源

1.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由于思想品德课的理论性很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面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很难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事件,巧妙地创设相对真实的教学情境,必然能将有限的课堂拓展成广阔的空间,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变成亲身体验的过程。情境教学的实施,通常先引入生活,然后结合教学内容对引入的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归到生活。在引入生活的环节中,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体会和辩论反思。在回归到生活的环节中,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隐私和隐私权”的教学中,我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某个学生的求助信。这位学生刚转学到一个新的学校,很多同学来询问他的家庭和生活情况,由于这位同学不愿意回答,因此同学们议论纷纷,该学生不知道怎么办,于是写信来求助。在看到这封求助信后,学生们必然会充分地调动自己的思维,积极地思考如何帮助这位同学解决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思考,我事前设计一些问题:“同学们是否愿意告诉其他同学自己的事情?”“隐私是不能说的丑事吗?”对于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学生们可能会分成两种观点,有些外向型的学生会愿意向同学们讲述自己的事情,而认蛐偷难生不愿意向学生们讲述自己的事情,这时我引入教材上的内容,讲解隐私有关的知识。在第二个问题的讨论时,我让学生们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然后对学生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并适当进行补充。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让学生们利用刚刚所学的知识对第一个问题进行正确的回答。通过这样结合生活实例的教学方式,很好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很好地解决了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的情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时政热点

思想品德课程与时政热点密切相关,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可以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在实际的生活中,初中生对时政热点也比较关心,经常会讨论一些时政热点事件,如果能够将其引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社会责任”这节的教学中,我找些时政热点的新闻,如最近天津大爆炸中的消防员事件。在冲进火场的时候,每个消防员都知道其危险性,但是并没有因为自身的危险而退缩,都努力地救助受灾的群众,最后有些消防员牺牲了,他们的精神和事迹却会一直流传下去。从这些消防员身上能够体现出社会责任感,将这样类似的生活实例引入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在教学中,我适当地向学生们提问:“如果同学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做?”学生在接触到问题的第一时间,可能没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可以巧妙地去引导,如车上有自己的亲戚、朋友等,我们又会怎样?这样,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这种责任感,从而真正的达到教学目的。

二、展开活动,用于生活

1.开展社会调查

通过社会调查法、体验式教学法等,能够让学生们充分地了解到思想品德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在“新同学”这节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参观、了解学校的校容校貌以及校史室。在参观完后,我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如:“学生们对学校的第一印象是?”“同学们最喜欢学校哪个地方?”等,利用这些问题来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在感受新学校的同时,拉近学生和思想品德教材之间的距离。除了调查问卷外,还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调查,如在“行动”有关知识的教学时,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参与到社区精神文明创建的活动调查中。在得到调查结果后,让学生们结合自己的调查结果,讨论社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措施。

2.开展生活化的活动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的活动时间应占总课时的20%以上。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学生引向社会大课堂,从日常生活及正在发生的事件中汲取生活的养料,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思想品德知识,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现实生活动态化和世界的复杂多变,如果简单地套用书本知识,显然无法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自己亲身去经历、去体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和是非观。

在“与人为善”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们互相之间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写出自己的采访感言,然后在堂上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很好地加强了互相之间的了解和沟通,变得更加和谐、友善,这时再讲解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必然会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课进行生活化教学,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扩展广阔的空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善于发现生活、总结生活,利用生活中的事件将思想品德课变得五彩缤纷,让学生们感受到思想品德课的魅力,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来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第5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2

1、引言

思想品德课程是确保初中生的思想品德建设发展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初中生一般都处于青春期,此时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正在慢慢形成,也是学做人、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有效的教育引导,紧紧围绕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思想品德问题进行教育指导,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建立良好的品质行为。

2.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学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忽视

现阶段,仍有很多教师没有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当成学科的重点,认为思想品德教育只属于辅修课程,只要简单地看看就可以,没必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去学习,这样必然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下降。很多学生也对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不感兴趣,认为枯燥无味,理论性太强,离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只是对教材内容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加上教师对该课程的不重视,学生也产生了逆反心理。

2.2 思想品德课堂教育形式过于单一

当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延续了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端,有些教师重视单向的知识灌输,只是讲授课本知识,而对于其他参考资料和相关的时展新动向结合使用较少,导致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枯燥,课程缺少与时代相适应的的特色,且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更轻视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很难接受理解,也难以结合实际生活产生自己的认识。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水平提升对策

3.1 学校、教师首先要全面认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由此引导学生重视

首先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上进行必要的调整,适当增加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课时,再者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把握好课程的总体要求,充分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课以及深刻认识到思想品德教育课对学生的重要性,转变备课思路,为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将传统的教案思路向学案思路转变,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采用导学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只有教师真正重视起来,花精力去备好案,教好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会重视,学生在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的同时,也能全面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3.2 课堂教学形式要创新

由于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内容比较抽象,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学习的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再加上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很多教师教学就是理论的灌输,学生学习也只是死记硬背,不重视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教学模式抹杀了学生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成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然而根据新课程的标准,我们应该摒弃这种教学模式,要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学生思维、情感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初中生的学习特点,丰富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比较新奇的课程,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教育课的学习热情,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针对课堂需要阐述的知识,我们开设一些时政演讲;或者设定某一辩题,将学生分为正方、反方、评委方、观众方等进行主体辩论;或者设置情景模式,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充分体验文章的寓意及思想感情;再者,选择合适经典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在教室中播放,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等等。在课堂外,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适当展开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与课堂完全不同的社会环境,这样学生自己对于思想品德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收获感触也更多。如:组织学生展开专题调查,要求学生全程自行策划分工实施总结报告;利用一定课时或者寒暑假带学生到相关社区开展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如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如此,将学生置于广阔的社会现实中学习思想品德教育课,推广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是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而不仅仅理论知识的接受者,根据课堂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自主地去体验现实的生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3.3 拓展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学习范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课改的不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也处在不断变化更新过程中。因此,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拓展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以使教学与社会生活相衔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找找教材外的与内容相近且实用性强的其他参考资料,结合起来教学,还可以选择一些反映社会热点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来扩大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学习范围,如此,不仅学到了比教材内容更多的知识,而且还能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

4.总结

学校和教师要全面理解初中思想品德的真正意义,坚持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及其个性的发展统一,教师要把握正确的教材观,在备课过程中要吃透教学课标,牢固树立新课标意识,将新课程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促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在创新教学形式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教材和活动的比例,切不可顾此失彼,适得其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要及时作出反思,不断总结,增强教学针对性,使得教学内容更全面,教学设计更加合理,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钟世军,雷新菊.浅谈中学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1)

第6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氛围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开展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部分重要内容,所以,只有打造积极向上、有趣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才能让学生充分地利用课堂上45分钟的时间。

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课堂。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基础

有人给师生关系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即电路适配器,相同的教育条件、教育对象,通过一定的师生关系配置,或许能爆发出强烈的教育能量,产生积极的教育效益,或完全相反,会产生短路,使学生厌学。这个比喻给了我们教师很多的启示,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电路适配器”的功效,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认可和尊重,并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进行自我展示。

二、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是捷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也飞快,教学手段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比如,投影、录像和电子网络等,这些方法的引入,都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这些方法能将抽象的书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等,能将抽象的知识和形象的思维结合起来,对打造高效的思想品德课堂有很积极的作用。

三、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是根本

课堂形式的确定,向来是教师所捉摸不透的东西,因为不同的学生喜欢的课堂形式也自然不一样。所以,在这门课程开课前,教师应该询问学生想要的课堂形式,汇总后,根据学生的要求,经常变换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用心想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比如,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一些小游戏、小活动之类的,深刻的记忆是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课堂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最后,学习之后的总结也很重要,总结的方式也要尽量多样化,除了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配合,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多多发言,这样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起到巩固和查漏补缺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师要从各个方面打造初中思想品德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第7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含受教育者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简称知、情、意、行。首先,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其次是道德情感,这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而品德情感是学生产生品德行为的内在动力,是实现执行转化的催化剂。在此,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品德行为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品德意志是调节学生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最后,道德行为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品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少年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思想品德是一个多要素的综合系统,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导下,在品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点、思想倾向和行为习惯的总和。它与一定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道德风尚及风俗习惯相联系,受到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思想品德是意识行为方面的,也是政治道德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道德。而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目标,学校德育是小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

2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分析

2.1 教育理念落后

就目前来看,许多小学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阻碍教育进程。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很多小学仍然把学生的分数和成绩摆在发展的第一位,而忽视了“德”的教育。在他们看来,升学率和学生的分数高低是学校立足的根本,因而把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抛在脑后。我们知道,小学课程中也有“思想品德”这一门学科,而很多学校就仅仅局限于这个课程,并没有把小学生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开展起来,只停留在书面教育和完成作业的形式。从本质上来,这是让学生应付课程作业和课程考试,没有真正让小学生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从长远来看,这其实是一种落后的教育理念。不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校,是注定无法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众多人才的,只是制造了应试教育的大批机器。

2.2 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师品德素养不高

就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单独来说,许多学校也没有充分进行课程的教育。教育部规定小学 1、2 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程每周应安排 3 课时,但是往往大多数小学只安排了 2 课时,还经常出现语文、数学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思想品德课时的现象。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学把思想品德课程安排在放学前的最后一节。我们知道,这个时候小学生的思想已经很难集中,因此获得的学习效果也会很差,更何谈思想品德的真正教育。就老师来看,许多老师教师素养提升不足,学校对思想品德师资配置也不够重视,甚至出现一些兼职教师。一些学校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师资队伍整体学历与素质偏低,无论是综合知识,还是专业知识都有待提高。除此之外,这些老师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大多数思想品德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只是自顾自的进行讲课,而没有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和吸收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吸收的效果。

2.3 轻视思想品德隐性教育

从实际来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注重对小学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然而,从教育情况和结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合理地利用社会资源,来对小学生开展潜移默化的隐形思想品德教育。具体来说,这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往往留在理论层面,却没有结合实际,没有把相关的高尚道德品质作为学习的目标。例如,未将民族团结精神、爱国精神、集体精神融入到教学中去。另外,不少学校只是依赖于思想品德课程这一学科的显性课程教育作用,殊不知小学生在学校、社会的大环境、家庭的小环境中受到的隐性教育才是其思想品德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很多学校轻视传统节日教育,也给学生留下了潜意识中的轻视意识,尤其是具有革命、爱国等传统节日的隐性教育过于弱化,如八一建军节、清明节等。家庭、学校、社会这三者的共同作用,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了导向性的作用。

3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创新途径

3.1 结合学生需求开展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是关心学生的内心成长和三观健康,所以,基本的教育原则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中心,展开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众多丰富的资源与素材展开教学,通过课堂内外的通力配合全面培养学生们的正确三观,引导其健康的发展,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跟上时展步伐,与时俱进。就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来说,不仅要注重传统的爱国教育和爱党教育,更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思想意识。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融入课堂教育的各个环节,同时课堂教育要顺应时展的需求和现状,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

3.2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当前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学生每天都被外界的大量信息充斥着。在这种冲击下,学校要尤其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要提醒学生剔除盲目跟从的思想,以一个正确合理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和世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灌输理论层面的思想教育知识,也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同时,在社会各界丰富的正能量的影响下,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为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健全自身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革新教学模式

包括思想品德课程在内的每门学科,都值得教师去革新教学模式。现代社会,已经无法适应过去过于僵化、传统的教学方式,而教师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多媒体、互联网资源来丰富课堂内容,达到革新教学模式的首要目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爱国电影或者介绍优秀爱过人物的短片,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中国近两年军工科技井喷式的发展态势和首艘航母的下水都可以作为宝贵的教学素材来展开思想品德教育,这对于学生自主萌发强国爱国之心都有着正面的促进作用。教师也要善于与其他学科联系,与生活联系,不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把正确高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达给学生。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的基础条件就是稳定和积极的教育环境。因此,学校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同时,更要全面加强课堂环境和学校学习环境建设,通过多种隐性教育手段的应用来影响和巩固学生们在思想品德方面的认知,进而达到真正的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第8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关键词:转变观念;充分备课;精心上课;多样作业;常反思

本人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回顾多年来的工作经历,感受颇深。在不断的学习和摸索的过程中,有自豪成功之处,亦有遗憾失败之时。幸好酸甜苦辣都有营养,使我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也形成了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

1 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本学科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思想品德课被认为是“副课”而得不到学校、家长、特别是学生的重视。一些教师也因此“自轻”而放松了对思想品德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如果说我门要教给学生的只是教材上的原理和知识以应付考试,那思想品德确实是“副课”。实质上,思想品德课的作用和目标是很大的。我们常说:人才、人才,先成人后成才。思想品德课堂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思想品德教师要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社会实际、国内外形势等,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真正意识到本学科的重要地位,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否则,只能是一个教书匠,而不是一个教育者。

2 细致充分备课

“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细致和充分的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备课一般都按;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三个环节来进行。备大纲(课程标准)能使教师了解教材的知识层次,体系和深广度,掌握好这些教学的层次和要求,并将不同的教学层次要求落实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去。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备教材主要是找出教材的编写意图、结构体系、教学内容、重点及各单元之间的联系,备学生这是备课的关键。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怎样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能力,教师要尽可能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的差异,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备课时,教师要注重扩充教材。思想品德课实践性较强,时代性鲜明,但教材中的事例材料往往滞后,因此,备课时选取最新的一些时事思想品德或学生们关心的热点、爱听的话题、离他们感觉较近的事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还能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的能力。当学生发现社会需要与所学知识的直接联系,让他们自然感受到今天在学校的学习就是为未来服务社会做准备时,会大大增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3 精心安排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传统教学中“注入式”和“填鸭式”的教学早已是昨日黄花。因为这种“我讲你听”的“告诉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剥夺了学生思维、选择和尝试的权利。只能扼杀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之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引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所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我个人认为:

3.1 从思想上要相信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创新优势。不是学生做不到,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思考、研究、创造的机会。过去“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依赖心理,导致现在,当新课程改革扑面而来时,课堂上,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讨而无论”、“启而不发”,为了完成课堂教学的内容,我们又回到了“我讲你听”的“填鸭式”。

3.2 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使学生乐学。我在讲授每课时,要求全体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上课小组讨论,不懂的问题拿到班上讨论。教师只是作补充、指导和做最后总结,一节课下来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3 要多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评价。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空气和阳光。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成长需要激励,学生需要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创设各种情景,力争创造更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自己、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时,积极挖掘学生的优点。

3.4 课堂教学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多媒体能加大课堂知识容量,能插入图片。能播放与思品有关的电影。使用多媒体,教师省时、省力。

4 布置多样化作业

学以致用永远是教育的直接目的,俗话说“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的好”因此,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知识才能变得丰富、深刻。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采用新的作业形式,如通过对本地企业进行调查,撰写报告,根据教材的内容排练情景剧,用数码相机拍摄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场景,对某一专题做展板、做一次用品制作,等等,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设计、分析、思考、行动诸多方面的能力。

5 课后常常反思

第9篇:自我思想品德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低碳意识;策略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低碳意识”意义

1、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全国积极响应。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的总目标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而在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有意识的贯穿“低碳”教育,不仅有助于初中生尽早树立环保意识、从小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作风,而且也是积极响应国家新课程改革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提高初中生的环保意识、节约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进而全面提高未来国民的综合素质,增加我国的竞争实力。同时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大利器。

2、满足社会及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打破经济发展对传统路径的依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正确处理好社会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之间的关系要求我们整合个体资源与社会资源,使之达成一致,从而形成合力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在这个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进程中,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要求社会的转型,我们要由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由高耗能的传统经济向低碳环保的新型经济转变,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行动,归根到底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未来国民的观念意识的根本转变。

对正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迅速变化的关键时期的初中生进行“低碳”意识的培养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求,有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低碳意识的策略

1、增强教师“低碳”意识培养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相结合的能力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做到既教书又育人首先必须自己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其次是必须具备把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并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低碳”意识首先教师自己对“低碳”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一线教师要时刻充实自己,深化旧知识,补充新知识。只有在这种“温故而知新”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把对学生的低碳“意识的培养与思想品德的具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良好的”低碳“意识。结合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低碳“知识点与思想品德教学内容之间关系并付诸教学实践的过程。

2、举办各种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诋碳”

组织学生活动的形式可以有很多,只要是能达到相应的教育目的的活动形式都可以采用。比如说:读书会、演讲比赛、辩论赛、小品、主题讨论会、听广播、看录像等等都是比较好的活动形式。利用一堂课的时间开展以“低碳”为主题的主题讨论会,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低碳”的认识并列举身边“低碳”的例子,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低碳”热情,积极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经历之后可以再次举办类似的主题班会,总结归纳学生自身在生活中的“低碳”体验,并交流经验。作为思想品德课,更注重让学生积极树立“低碳”意识,并将“低碳”意识自觉内化为自己行为,从而促使周围人形成“低碳”意识。

3、利用多种宣传形式,加大“低碳”的宣传力度,创建“低碳”知识学习平台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