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秋天教案范文

秋天教案精选(九篇)

秋天教案

第1篇:秋天教案范文

活动目标:

1、引导小朋友认识秋天的天气特征。

2、使小朋友知道秋天树叶会从树上飘落。

3、与小朋友一同探索、认识秋天可以吃到的水果。

4、认识颜色:红、黄、绿。

主题方案设计:

本次主题活动分别围绕“秋天天气凉”,“秋天的落叶”和“秋天的水果”三个单元进行的。在每一个单元下预设和生成的活动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在“秋天天气凉”单元中,我们从引导小朋友感受天气变凉了懂得要多穿些衣服,了解秋天的衣服和夏天的衣服相比较有什么不同,并鼓励引导幼儿学习独立穿脱衣服,掌握扣纽扣、提裤子等方法。在此基础上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能力我们设计、组织了有趣的手工制作活动,如“美丽的衣服”、“花帽子”等等。以上的系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到秋天应该通过穿适宜的衣服取暖,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而且引导我们思考:天凉了,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从而引申出了 “洗手后要擦护肤霜”、“流鼻涕我会擦”、“使用干净手绢”、“叠手绢”等一系列的活动。由此可见,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连续的。

图片

方案实施过程:

活动一:桔子写生

图片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加深对秋天水果 — 桔子的认知

2、培养幼儿对写生画法的兴趣

活动准备:实物桔子若干,图画纸每人一张,油画棒每人一盒

活动情况记录:

活动由来:“咦!今天怎么吃桔子啦?”随着孩子们一句句稚嫩的疑问,我们开始了关于秋天水果的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为什么会对午点时吃的桔子如此感兴趣,使他们很兴奋呢?在幼儿园孩子们品尝到的第一种秋季时令水果就是桔子,这第一个出现的时令水果 — 桔子,自然而然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激起了他们对秋季时令水果的兴趣。

活动形式:通过实物观察,使幼儿生动、细致地发现桔子的特征(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等。在幼儿观察、交流、总结的基础上,请幼儿写生桔子,教师不出示范例,鼓励引导幼儿将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桔子的真实颜色用各种颜色的画笔表现出来。

与幼儿的互动:

(1)请幼儿回忆中午午点时吃的桔子的味道,引导幼儿回忆并说一说自己印象中的桔子的样子。多数幼儿回答出桔子是圆形、桔子是黄色。

(2)出示桔子,请幼儿观察,观察桔子的外部特征。

(3)请幼儿逐个较细致地触摸观察后,引导幼儿再次表达自己的认知。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看完后说桔子不是特别圆,发现有些扁圆,桔子皮上的颜色是有变化的,有的地方是orange,有的地方是yellow,有的地方是green。

(4)请幼儿分成小组,发给每组几个桔子,请幼儿边观察边参照桔子实际的颜色给“桔子画像”。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将自己眼睛看到的颜色尽情地用画笔在纸上表现,展示他们的丰富感知。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边画边发现“这儿有点黄,往下又成桔红色了”。

(5)幼儿作品展示,并进行介绍。

孩子们听说要讲一讲自己画的桔子都很积极地举起小手想说一说,有的孩子说他的桔子是又漂亮又甜的桔子,有许多漂亮颜色,有的孩子说他画的桔子超市都买不到,因为它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

活动开展后的反思:通过开展这个活动,孩子们对于桔子的外部特征了解得比以前细致了许多。由于绝大多数幼儿基本掌握了圆或椭圆的画法,所以幼儿画的桔子造型较好,构图很大胆,有的孩子画一个桔子,有的幼儿画了几个桔子。由于是写生,我们没有出示范例,不想给幼儿一个固定模式,想看看幼儿自我表现的成果,结果很令人欣喜,尤其在用色方面,很多幼儿的作品很有色彩感觉,甚至在桔子身上由于反光呈现出的蓝色、紫色都进行了表现。

在活动中幼儿兴趣很浓,画得非常认真投入。此次活动为后面的活动延伸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接下来生成的活动是点数桔子,泥工制作桔子等)。

图片

活动二:树叶变黄了

图片

活动目标:

1、激发、鼓励幼儿在大自然中探索、发现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秋天树叶会变成黄色,并会飘落

活动准备:放大镜若干个,几本硬皮书、活动情况记录表:

活动由来:秋风吹,落叶飘的自然景象是非常吸引孩子的。为了认知秋天的树和树叶,我们首先带领幼儿到户外,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和发现。幼儿园许许多多的树木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非常适宜的场所,孩子们捡起树叶快乐地和树叶交上了朋友。

活动形式:我们选择户外的形式就是为了让幼儿与这些树、树叶有更直接、更亲密的接触,只有这样才能更真直观、更生动地认知树和树叶。

与幼儿的互动:

(1)和幼儿一起到户外去感受落叶。

孩子们看到树叶在空中飞舞都很兴奋,欢喜地用双手捧起许多树叶,同时抛向空中,感受树叶的飘落。

(2)请幼儿自由地去捡树叶,并请幼儿观察。

(3)孩子们捡了一片又一片,他们觉得自己手中的每一片树叶都很美,不舍得丢弃

有的孩子还不时地数一数自己捡了几片树叶:1、2、3、4、5……”,有的孩子发现了树叶有大有小,甚至有的孩子发现了树叶是从叶柄处开始向上变黄的。

(4)请幼儿使用放大镜,看树叶上的叶脉的样子,有的孩子说上面有小细线,有的孩子说像蜘蛛网,有的孩子点出这是“叶脉”。

(5)请每个幼儿挑选两片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夹在硬皮书中,带回班中。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开展后的反思:我们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设计组织了此次活动,让幼儿在大自然中大胆探索和发现。幼儿在活动中很投入。我们甚至没有想到孩子们能观察得如此细致,孩子们认识到了许多以往不知道的问题。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教育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孩子们在展示他们捡拾到的树叶。

图片

活动三:我是一片小树叶

图片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中树叶飘落的情景。

2、练习数数游戏。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树叶头饰,每个小朋友一个树叶头饰。

2、音乐磁带:树叶落下来

活动情况记录:

活动由来:孩子们到户外去观察,并捡拾了许多树叶,他们对树叶的兴趣很浓。由此,生成了这样一个由孩子们扮演小树叶,在音乐中进行表演的游戏。孩子们对自己收藏的每一片树叶都很珍惜,用这些树叶当作教具,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生动的、最能激起他们的兴趣。

活动形式:以音乐贯穿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中学习相关知识和能力。

与幼儿的互动:

(1)请每位小朋友自己选择一个喜爱的头饰戴起来。孩子们看到这么多树叶头饰时很高兴,争先恐后地要参与活动。

(2)请小朋友扮演小树叶随“树叶落下来”的音乐做动作,模仿树叶飘落的样子。请幼儿注意感受和表现小树叶飘落时的节奏。

(3)利用手偶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将小朋友收集的树叶摆放在地上,和小朋友一起做(摸)的游戏,搭配节奏感的音乐练习点数1、2、3、4、5

(4)再次引导幼儿欣赏“树叶落下来”的音乐,丰富幼儿的表演动作“挥挥手、“睡觉了”(树叶落下后模仿睡觉的样子)

活动开展后的反思:我们在活动室开展这个活动,一方面是对户外活动时认知的一个复习和小结,另一方面,结合我们语言领域教学特色,在游戏中将以往学习的一些英语渗透其中,体验学习语言的快乐。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还要探索如何将英语更好地相结合于主题教育活动之中。

收获与启示:围绕“我爱秋天”这一主题,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五大领域的教育内容和谐地渗透于其中,而且其形式多样。另外,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生成系列活动,每个活动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体现了层层递进性。

2

中班社会教案《丰收的秋天》

中班社会教案《丰收的秋天》适用于中班的秋天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认识一些农作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体验秋天丰收的快乐,教育幼儿爱惜农作物,爱惜粮食,快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农作物,知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体验秋天丰收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教育幼儿爱惜农作物,爱惜粮食。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鼓励幼儿围绕话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农民伯伯田间劳作场景录像

2.每位幼儿带1-2个水果或蔬菜

活动过程

一.提问激发幼儿谈话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

那你最喜欢秋天的什么?

二、引导发现

1.观看录像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农民伯伯在干什么?(收割玉米.摘棉花等)

农民伯伯是怎样劳动的,我们来学学好不好。(幼儿分组进行表演)

小朋友你们看农民伯伯在劳动的时候累不累呢?(累)

那我们要怎样做呢?(爱惜粮食)

2. 小朋友秋天还有许多的水果和蔬菜,你们最喜欢吃什么?为什么?

三、交流讨论(给水果、蔬菜找家)

1.幼儿向小伙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是什么?

2.把带来的水果或蔬菜放到水果区或蔬菜区。

3.幼儿自由交谈,学会向同伴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名称

外形.味道.及用途,然后进行分类。

小百科:秋季的主要气象灾害有:华西秋雨、南方寒露风、霜冻及低温冷害。总体来讲,进入秋季,太阳高度角渐低,温度渐降;秋风送爽、炎暑顿消、硕果满枝、田野金黄。

图片

3

大班主题教案《我眼中的秋天》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秋天的主要特征,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2、在谈论感受中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有关“秋天”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一年有几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秋天)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现在是秋天了?

注意:此环节,我们可以简单地运用了两个封闭式的提问,直接引出了“秋天”,为后面的谈话环节做好准备

2、“走进”秋天,表述、感知秋天的特征。

(1)秋天的树林

以游戏形式,带幼儿“走进”秋天的树林。

注意:一板一眼的谈话活动,显得枯燥、乏味,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而游戏是最能引起孩子兴趣的“武器”,所以这里我用了一个“梦想秋游”的游戏开始活动,一来想激发幼儿“说”的兴趣;二来让幼儿通过想象,产生有一些身临其境的感觉;三来是想创造情境,为幼儿创造认真倾听的环境。

反思:这里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境,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但是这类“想象”游戏,需要孩子们在完全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顺利开展。活动开始我有些操之过急,有些孩子没能完全过渡到游戏中。

师:来到树林里,你看到了什么?

直接出示树林的图片,树林里的叶子有点变黄了,有的变红了,秋风轻轻一吹,落叶像……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像……

注意:引导幼儿想象落叶可以像什么一样飘落下来,落在地上像什么,想象踩在上面会有什么感觉,用丰富的词汇表达、并用动作表现,让幼儿在说说、做做中感受秋天树林的美。

反思:提问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有话可说,所以孩子们能用很多美好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如:像蝴蝶一样飞下来、像小船飘下来、地上像铺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踩在上面软软的等。

(2)秋天的田野

师:踩着松软的的树叶,我们往前走,来到了田野上,你在田野上看到了什么呢?

注意:这里没有先出示图片,而是让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想象在田野上能看到什么,给幼儿创造一个积极动脑的机会,在谈论过以后,出示图片,验证田野上会看到哪些农作物,引导幼儿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完整讲述秋天的田野。

反思: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开始,激发了幼儿“说”的兴趣。但这里,我用你看到了什么来提问,孩子们就用“我看到……”来回答,所以,在幼儿刚能用简单的语句说一说看到的事物时,我就让他们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完整讲述,孩子们被前面的提问所影响,说出的完整句式就是“我在田野上看到了xx、xx还有xx”,其实,这也是种句式,孩子们能说出,也是一种完整讲述的能力,但当时由于我自己紧张,一个劲地将孩子往“有……有……还有……”上面引,但是适得其反,场面一时混乱。

(3)秋天的果园

师:来到果园里,你看到什么?水果像什么?尝一尝水果是什么味道的?

注意:此环节中,添设了一个问题:“水果像什么”,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感受秋天果园里的美和丰收。在用“有……有……还有……”句式完整讲述的时候,增加了难度,让幼儿尝试说“有像xx一样的……有像xx一样的……还有像xx一样……”

反思:此环节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能完全融入到游戏情节中,充分展开想象,表达自己在果园里看到的景象,特别是在让他们“尝”水果的时候,天真的天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但是由于上个环节出现的错误,一是我没能及时调整,二是又增加了难度,所以,完整讲述的目标仍然没能达成。

(4)秋天的花园

师:你在秋天的花园里,看到了什么花?

注意:由孩子们想到的秋天的花展开话题,再出示图片让幼儿感受花朵的五彩缤纷,引导幼儿用“有像xx一样的……有像xx一样的……还有像xx一样……”的句式描述秋天的花园。

反思:既然要让孩子们能够跳一跳就能“摘”到,教师就应该先让孩子学会“跳”,前面没有让孩子“跳”稳,是没能达到活动目的的主要原因。在活动中,我既纠结在丰富幼儿词汇上,又跟句式杠上了,所以最后“猴子扳玉米”,什么也没捞着。应该让幼儿先从简单的“有……”——“有……有……还有……”的句式,此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句式,能够完整说出,已经是提高了能力。

(5)秋天的小动物

师:刚才我们一起出去转了一圈,你们知道秋天这个时候,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吗?

注意:运用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引起幼儿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对秋天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反思:此环节与前面的环节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并没有让幼儿用语言去表达什么。因为说得太多,像科学活动的认知。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就是让幼儿感受秋天的“趣味性”,对秋天有进一步的认识,所以我只是简单地让孩子们了解了一下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与设想的一样,孩子们对动物的各种过冬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可以引申出另一个科学活动《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3、小结提升: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述对秋天的认识。

师:你认为秋天是个什么样的季节?为什么?

第2篇:秋天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图上括号和问号的用意,能从图上看清楚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掌握此类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正确列式计算。

2.使学生切实感受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引导他们感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以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结合用数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具准备:课件、展示台、录音机。

教学过程:(黑板上已板书:金色的秋天)

一、录像激趣,引入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好,请看大屏幕!

1.两段录像场景。(动画片里面的形象,以及一些生活实例)

师:你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举出身边的具体实例。

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事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3.谈话引入。

师:生活中的许多事,我们都用了数学知识去解答。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好吗?

(教师板书:用数学)

二、新课部分

(一)教学图1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对,秋天到了,秋天多么美呀!(课件出示背景图:孩子们三五成群到郊外去玩。)瞧,他们来了!(演示课件,不出现大括号和问号。)

师:你看到了什么?(有四个小朋友在玩,又跑来了两个小朋友。)

说得好,孩子们接着看……

(课件演示大括号和问号闪动)

师:现在在我们原来学习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大括号和一个问号,他们表示什么意思你们知道吗?谁来说?(学生自由回答)

师:大括号表示把先跑来的四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两个小朋友合起来(师边说边做手势),下面的“?人”就表示让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也就是问我们“先跑来4个人,又跑来2个人,合起来是多少人?”(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你们自己说说,边说边做动作,开始!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指定学生回答)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多请几个人说)

师:(稍慢)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和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这道题的两个条件,求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人就是问题。先跑来的4个小朋友是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又跑来的2个小朋友是告诉的第二个条件,要我们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

师:根据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了2个这两个条件,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能!)

师: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学生回答)

师:对了,因为是要把这两部分合起来(教师手势),所以用加法算。

师:加法算式怎样写呢?谁来写?

(生说,教师板书:4+2=6,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4、2、6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原来有4个小朋友,又跑来2个小朋友,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6个!)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求出了这个问题。(结合教师手势)孩子们真能干!

(二)教学图2

师:这些小朋友玩累了,想到好朋友小强就在旁边住,想去小强家休息一下,小强见他们来了,可高兴啦!赶忙跑到地里摘向日葵,好用瓜子来招待这群好朋友!瞧,小强在地里正忙着呢!(课件演示:7个向日葵,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一共有7个向日葵)

师:真不错,接着看──(课件演示:摘了3个,?个)

师:你看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听!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回答)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问我们还剩几个,那么告诉了什么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学生回答)

师:这幅图告诉了我们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这两个条件,提出了还剩多少个这个问题。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学生回答)

师:谁来告诉我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是从7里面去掉3个,所以用减法算。)

师:谁来列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3=4,课件也出示算式)

师:7、3、4、在图上各指的什么?(请学生到屏幕前来指)

师:有7个向日葵,小强哥哥摘了3个,还剩几个?(4个)孩子们真能干!你们运用这两个条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伴随教师手势)

(三)小结,指导看书

师:刚才图上的两件事,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我们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这样的题我们也叫它──“应用题”(课件出示这三个字)。孩子们,这种题叫什么呀?(应-用-题!)你们以后会解答应用题吗?(会!)

师:好,翻开书第47页,从上往下看,第一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

(能)第二幅图你们见过吗?(见过)下面的算式能填完整吗?(能)好,填在书上。

(四)课间活动

三、巩固练习

(一)第47页“做一做”

(展示台出示“做一做”中的两幅图)

师:秋天到了,石榴成熟了,瞧,石榴树上

挂满了沉甸甸的石榴;蝴蝶在果园里快乐地飞来飞去,孩子们,认真观察这两幅图:(缓慢)图上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解答呢?

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完成下面的列式和计算。

师订正:第一幅图谁来说给大家听?(学生说)算式怎么写的?为什么用减法算?一样的请举手!(第二幅图订正方法同样)

(二)练习七第13题

师:孩子们,秋天美不美?(美)还有更美的呢!老师带你们到湖边走走,好吗?

(展示台出示13题彩图)

师:瞧,碧绿的草地,蓝蓝的湖水,这个小湖美吗?(美!)天鹅在湖面上翩翩起舞,小青蛙在荷叶上欢快地蹦跳着,鱼儿在湖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这些小动物可爱吗?(可爱!)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美!

师:看到这么美的一幅图,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师:谁又能想到和数学有关的呢?

这些小动物分别给我们提出了问题,谁来说说?(学生完整地说出每道题的意思。)

师:同意吗?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完成在书上!

(教师简单订正)

(三)练习七第14题

师:翻到第52页,完成书上14题。

(简单订正)

第3篇:秋天教案范文

疑妻不忠导致夫妻不和

47岁的王仲秋原是江西乐安721矿保卫科的一名保卫干部,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矿山企业,其貌不扬的王仲秋娶了一位端庄秀丽的妻子。王仲秋的妻子名叫邹清玲,是矿职工医院的一名护士,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能歌善舞、性格开朗。当时,追求她的小伙排成队,最后她竟然嫁给了貌不惊人、才不出众的王仲秋,很多人对此都百思不得其解。跟妻子相反,王仲秋性格内向,甚至有点孤僻,也没什么业余爱好。由于性格和兴趣方面的差异,他俩的婚姻一开始就埋下了祸根。

他俩结婚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那时人们的娱乐方式有限,年轻人大多数以进舞厅跳舞来打发空闲时间。邹清玲是位活跃分子,舞跳得不错,结婚前,她经常出入舞厅;婚后,她依然舞兴不减,隔三差五要进舞厅。王仲秋对此十分恼火,每次邹清玲要去跳舞他都极力阻拦,新婚蜜月里两人就多次为此闹过别扭。为了不让跳舞这样的小事影响夫妻感情,邹清玲决定忍痛割爱,从此不再进舞厅了。当王仲秋得知妻子作出这样的决定后,异常兴奋,对妻子突然变得百依百顺、体贴入微。此后,他俩确实过了一段平静和睦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没过多久,生性多疑的王仲秋又生出了新的事端。一天,一位同事开玩笑说道:“仲秋,你小子艳福不浅啊!娶了一位这么漂亮的妻子,你可得看紧点啊!”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王仲秋认为妻子在外有不检点的行为,一定是同事已经听到了什么风声。于是,他又开始疑神疑鬼起来。邹清玲经常上夜班,王仲秋便坐在家中胡思乱想,他怀疑妻子在上夜班时背着自己跟别人胡来。想着想着,他就坐不住了,常常悄悄到医院观察妻子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妻子跟别的男人多说了几句话,他的心中就会醋海翻腾,恨不得上前将妻子和那个男人狠揍一顿。

一天晚上,王仲秋照例躲在暗处观察正在上夜班的邹清玲的一举一动,他发现妻子跟一位男医生在说着什么,而且越说越靠近。王仲秋妒火中烧,板着脸冲了进去。见王仲秋突然到来,邹清玲和那位男医生都感到意外。邹清玲问他:“你怎么跑到这儿来了”王仲秋没好气地说:“我来得不是时候吧幸亏我来了,否则……”王仲秋一番莫名其妙的话让邹清玲愣了半天,至此她才发现王仲秋一直在暗中监视她!她忍无可忍,大骂王仲秋卑鄙。王仲秋恼羞成怒,上前打了邹清玲一个耳光。

其实,那晚邹清玲跟那位男医生是在谈论工作上的事。领导了解到事情原委后,对王仲秋进行了严厉的批评。邹清玲的娘家人也来到王仲秋家兴师问罪,警告他今后如果再无事生非,胆敢再动邹清玲一根指头,就决不轻饶他。王仲秋自知理亏,连道歉带忏悔,并当场写下保证书,保证今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情。这样,这场风波才算过去了。

可是,王仲秋虽然嘴上承诺不再疑神疑鬼、无事生非,可他本性难改,依然担心妻子会红杏出墙。于是,他对妻子的一举一动照样横加干预,妻子回家晚了一点,他就刨根究底,追问妻子到哪儿去了,跟谁在一起,干了些什么。邹清玲不胜其烦。更让邹清玲啼笑皆非的是,一天晚上,一位患者在注射室打完针后,一边系皮带一边走出注射室,随后邹清玲也从注射室走了出来,这一幕正好被躲在暗处的王仲秋看见,他认定他们一定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不由分说冲上前去将那人揍了一顿。

邹清玲见王仲秋如此蛮不讲理,感到非常失望。邹清玲觉得这种生活无法再过下去了,她多次提出离婚。可王仲秋死活不同意离婚。结果,他俩的婚姻就这样在磕磕绊绊中勉强维持着,到后来,两人发展到分居,婚姻关系名存实亡。两人分居后,王仲秋的心理严重失衡,加上不断听到一些邹清玲的风言风语,他更加认定妻子在外干了对不起自己的事。他又气又恨,多次想对邹清玲施以暴力,可是由于担心妻子的娘家人找自己的麻烦,所以只得强压怒火,不敢贸然行事。

蒙面色魔频频残害无辜

王仲秋认定自己和妻子发展到今天这地步,全是因为妻子太漂亮了的缘故。有气没处出的王仲秋偏执地认为,漂亮女人都不是好东西。于是,他迁怒于所有漂亮女人,并决意对那些漂亮女人进行报复,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

王仲秋将第一个作案对象锁定为一位年轻漂亮的单身女教师。该女教师不但相貌出众,而且性格开朗能歌善舞,王仲秋在她身上似乎看到了妻子过去的影子,于是,压抑在他胸中多年的那股火突然间越烧越旺。

1998年2月23日,那天,王仲秋跟邹清玲又因琐事大吵了一架。吃过晚饭后,王仲秋一个人神情沮丧地在外四处转悠,当他漫无目的地来到某学校宿舍楼下时,突然想起了该校那位漂亮的年轻女教师,顿时有了一股莫名的冲动,他当即决定今晚就将这位女教师当做妻子的第一个“替罪羊”。

主意打定后,王仲秋立即回家找了半截裤腿用来蒙面,然后返回宿舍楼下,一直转悠到将近晚上12点,他蒙着面蹑手蹑脚来到那位女教师的宿舍门口,先是打开门窗上的摇头,然后将手伸进去将门锁扭开。进入房间后,王仲秋扑向床上熟睡的女教师。女教师被惊醒后,一边极力反抗,一边不停地呼救。王仲秋见无法得逞,只得仓皇逃离现场。

第一次作案就险些栽了,着实把王仲秋吓出了一身冷汗。大概过了四五天,一切风平浪静,王仲秋这才松了一口气。

接下来,王仲秋又蠢蠢欲动,把眼光投向新的作案目标。一星期后的一个晚上,王仲秋通过事先踩点,吃过晚饭后便守候在某年轻女工下晚班的必经之处。等那位女工骑车路过时,王仲秋蒙着面突然从黑暗中蹿了出来,挡住其去路,吓得那女工连人带车倒在地上。王仲秋肆无忌惮地在她身上发泄完后,又残忍地撕扯其和会阴,痛得这位女工惨叫不已。王仲秋回到家中后,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莫名,望着妻子紧闭的房门,他在心中暗暗说道:“哼,你神气什么,看我怎样收拾你们这些。”他认为刚才被的虽然不是自己怨恨的妻子,但自己也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跟那位女教师一样,因顾及名声,这位惨遭蹂躏的女工忍气吞声没有到公安机关报案。几天后,王仲秋发现没有任何风吹草动,不禁心中窃喜,认为自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他故伎重演,采用蒙面入室、半路挟持等手段先后对8名女子实行和性摧残,其中多名女性的会阴被他撕裂出血,等部位均有不同程度损伤。频频作恶,屡屡得手,而受害者又一个个忍气吞声不敢报警,使得王仲秋有点忘乎所以了。

1999年7月1日,王仲秋决定对早已纳入自己视线的一家打印社年仅18岁的打工妹王晓莹下手。那天晚上,王晓莹一个人在店里打印材料,一直工作到晚上12点多钟,累得精疲力竭的王晓莹决定在店里的沙发上将就一晚。睡得迷迷糊糊的王晓莹突然感到有什么东西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王晓莹惊呆了,想起身反抗,但动弹不得。王仲秋粗暴地对王晓莹进行奸污,之后又用力抠她的,痛得她差点昏死过去。将王晓莹折腾了一个多小时后,王仲秋才趁着夜色逃走。

备受的王晓莹终于在第二天早上鼓足勇气来到乐安县公安局报案,警方接报后,展开暗访。暗访的结果让侦查人员吃惊不小,从1998年开始,类似的案已达8起,作案手法相似,极有可能是同一个犯罪分子所为。据受害女性反映,作案者说一口普通话,由于其作案时都蒙着面且处在黑暗之中,所以无法看清他的相貌特征。

办案民警考虑到地处乐安县公溪镇的721矿有许多外来人员,便找到该矿保卫科了解情况,并要求保卫干部协助留意观察该矿外来人员的一举一动,没想到这无意中给身为保卫干部的王仲秋提供了很有价值的信息。他跟警方玩起了捉迷藏。警方在公溪镇及721矿周围布控时,他就按兵不动;警方刚刚撤离,他就故伎重演。在警方接到第一起报案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王仲秋居然在警察的眼皮底下又相继残害了10多位女子。

作恶多端难逃恢恢法网

时间在一天天流逝,蒙面色魔还在屡屡作恶,正当乐安警方为案情陷入僵局而烦恼不已时,具有一定反侦查能力的王仲秋为搅乱警方的视线,煞有介事地向警方提供了一条“线索”,说群众反映721矿有一外地工人有重大作案嫌疑,因为此人有“露阴癖”,在晚上或偏僻处遇到女性时常会嬉皮笑脸地“掏家伙”。侦查人员立即传讯这名工人,通过问话,发现他根本不具备作案时间。

转眼到了2003年4月9日,王仲秋又决定在当晚“干上一场”。那天晚上,王仲秋像幽灵一样闪进了一户人家的院子,进屋后,他借用手电筒微弱的光照着一位在床上熟睡的姑娘,然后迫不及待欲伸魔爪。这时,门突然“吱呀”一声响了,原来是女孩外出办事的父母深夜赶回了家,见女儿房内站着一个人,他们大吃一惊,男主人大喊:“谁在我家?干什么的”王仲秋见无处躲藏,便支支吾吾从房内走出来,夫妻俩以为是小偷,就一起上前揪住他,扯下他头上的面罩,并借助灯光看清了王仲秋的模样。王仲秋拼命挣脱,然后撒腿跑出院子消失在夜幕之中。

联想到这几年频频发生的蒙面色魔入室案,夫妻俩认为今晚闯入自己家中的很可能就是那个蒙面色魔。第二天,夫妻俩来到公安机关报案,并描述了这个蒙面人的外貌特征,夫妻俩说,这个蒙面人是721矿的,但叫不出名字。后经照片辨认,夫妻俩一眼就认出了昨晚闯入自己家的人。至此,作恶多端的王仲秋终于浮出水面。

第4篇:秋天教案范文

一次,我正在座位上埋头苦做摘抄,蓦地,头顶上响起一个声音:“大家休息一会儿,我们来猜个字谜吧。”抬头一看,只见秋姐拿着一本书抵在下巴上,眨巴着眼睛向我们“放电”。“好!”下面的回答异常整齐。

“四十八个头。”秋姐笑眯眯地说,“想出来的同学就直接把答案写在黑板上。”我一听觉得好简单、可是细细一想,难。于是不禁在心底暗暗抱怨:猜字谜难易也要有个度嘛,太难脑细胞会死很多。

“猜对有奖哦。”一秋姐笑眯眯地说。我的大脑立刻高速运转起来。秋姐平时发的奖品五花八门,其中还有某某的拥抱一个或某某的祝福一句。若是这样,我想出答案来的话还不如把它让给同桌卢涵。

谁知秋姐居然说:“奖品――送衣服一套。”天,不要白不要,赶紧想答案!我的脑海里立刻跳出几个特殊的字――米、田、冈,但都与谜面对不上号。会是什么字呢?看看黑板上的答案,五花八门。

“暂时还没有同学给出正确答案哦!有效期截止到下节语文课前。同学们再见。”秋姐捂着嘴离开了,留下“愤愤不平”的我们。

第二天语文课前,应卉卉转过头来对我和卢涵说:“昨天的字谜你们猜出来了没有?”“没呢。”“我告诉你们吧,是‘井’字。老师说的四十八个头其实是四个十,八个头。”

“哦。”我恍然大悟,拍拍身边的卢涵说:“你上去写出来吧。”卢涵站起来,走上讲台,写下一个“井”字,并龙飞凤舞地签上了他极具个性的“艺术签名”。

卢涵走下讲台,刚回座位上,上课铃就响起来。秋姐走进教室。“老师――”,卢涵看秋姐没注意到黑板上的字,急得叫了起来。秋姐转身看了一下黑板,说:“哟,急什么急,课上完了再说。”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眨眼,课结束了。

“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答案,完全正确。请我们的卢涵上台领奖。”秋姐说。卢涵站起来,像骄傲的公鸡一样走上讲台。

第5篇:秋天教案范文

幼儿园庆中秋节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每个家庭准备一个月饼带来。 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 结合孩子们的观察记录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完整讲述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准备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请幼儿和家长讨论,由幼儿回答)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点击课件)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父母、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活动二,水果拼盘比赛 活动目标: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中秋节也是水果丰收的节日。 通过家庭小组式竞赛活动,促进亲子交流,增进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组号牌 自带水果 一次性塑料刀具盘子等

活动过程:一、教师介绍活动的意义 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坐在月下不光赏月还要品尝月饼和各式丰收的水果,感受生活的富足。

二、介绍游戏规则

今天我们的家长也带来了丰富的水果,我们先来介绍一下(个别家庭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名称,基本特性)现在我们将举行一个制作水果拼盘的大赛,活动规则如下:

1、以三个家庭为一小组,发放号牌。

2、在规定时间内,不但要比造型还要比桌面整理。

3、幼儿参与性将作为优先评奖标准。

4、奖项有:配合默契大奖和最佳造型奖

三、水果拼盘比赛

教师注意进行部分协作,其他班教师记录并进行评奖

四、评选与品尝活动

颁发奖状,互相交换品尝水果拼盘。

五、教师进行今天活动的小结

你们今天这个中秋节过的怎么样?(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你还知道哪些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呢?你喜欢过这些节么? 月亮月亮明明,走路带上大烧饼,

一边走一边咬,到月底吃完了,下月十五又圆了。 月儿弯弯挂树梢,好像一把小镰刀, 我要借它用一用,割把青草喂羊羔。 月亮弯弯弯上天,牛角弯弯弯两边, 镰刀弯弯好割草,犁头弯弯好种田。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月亮尖尖,水里月亮弯弯; 天上月亮挂胸间,水里月亮当小船。 初一一条线,初二看得见,

初三初四像娥眉,十五十六圆又圆。 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交朋友。 袋里装着两只蛋,送给月亮当早饭。

月亮奶奶,爱吃韭菜,韭菜侯辣,爱吃黄瓜, 黄瓜有种,爱吃油饼,油饼喷香,爱吃片儿汤, 片儿汤不烂,爱吃鸡蛋。

紫不紫,大海茄,八月里供的是兔儿爷。 自来红,自来白,月亮码儿供当中, 毛豆枝子乱哄哄。鸡冠花,生个红, 圆月的西瓜皮儿青。月亮也吃得哈哈笑, 今晚的光儿分外明

八月十五月亮圆,月亮圆圆像银盘, 红木桌子金闪闪,西瓜月饼供上天, 海棠果,红枣鲜,当中摆个大鸭梨, 红白石榴两边站,手捧甜球把月拜,

拜的月亮爷爷心欢喜,银辉朗朗撒满地, 保咱天下都平安。

月姑娘在天上,圆又圆亮又亮, 花姑娘在树上,又美丽又清香。

小白兔白又白,你从月宫走下来。 月亮里有棵桂花树,九月九日把花开。 姐戴一朵上花轿,妹戴一朵去拾柴, 剩下一朵送给我,我把桂花树门前栽。 十年长成桂花树,不用你白兔再送花来

六、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和家长的积极性比较高,开始孩子们都认真的在听后来慢慢有些活跃了点,特别是在游戏环节,家长比孩子更想参加游戏,孩子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家长非常的配合。希望在下次活动中更要注重孩子的兴趣点。在故事上要更生动童趣一点。这次活动还是很成功的。就是孩子的积极兴趣方面还要花心思想一想。在最后结束还要加强。

幼儿园中秋活动策划2活动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在共同品尝分享月饼的气氛中,体验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带一个月饼。

2、学习有关中秋、月亮的古诗,准备关于中秋的故事。,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3、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时长:30分钟

活动过程:

1、出示月饼,引出话题。

2、小朋友先讨论

妈妈老师:这是什么?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啊?那小朋友知道月饼是拿干什么的呢?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时候吃月饼吗?你知道中秋节是哪一天吗?

3、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小朋友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提问:你知道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讲述中秋节的来历)

补充: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的秋季而且又正好是的秋季的中期,所以就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被称为仲秋。每年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被叫做月夕或八月节。在中秋之夜,人们望着天空上又圆又亮的月亮,很自然的就会盼望和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中秋节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有句诗词叫做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就是这个意思。(PPT第二张)朗读《静夜思》(PPT第三张)

4、介绍中秋的民间故事(放《嫦娥奔月》视频)及中秋节的有关习俗(10分钟)

提问: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中秋节都吃些什么?(分享月饼,观察月饼的外形,知道月饼又圆又大,表示团圆的意)思,又表示圆满、丰收之意。

通过分享月饼,让小朋友进一步体验节日的快乐。(PPT第四张)吃完月饼问小朋友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呢?

传说啊元朝末年,统治者为了维持他摇摇欲坠的腐朽统治,不准民间私藏铁器,他规定十家共同用一把菜刀,百姓怨声载道。其中啊有个英雄人物张士诚为了号召人民起义,中秋节前,在每个月饼中夹一字条,约定起义时间。

到了中秋之夜,人们掰开月饼,见到传单,就纷纷行动起来。到了明清时代吃月饼之风兴起,就是为了纪念反元的人民起义。这就是为什么到了中秋要吃月饼的习俗。

除了吃月饼啊中秋还有其它的习俗比如:我们这个地方还要赏月、赏桂花、品茶、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金门要拜天公、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等等。(PPT第四、五、六、七张)

5、讲解月亮的变化

提问:中秋节的月亮是怎样的?小朋友月亮除了是圆的以外,还有什么形状呀?为什么要把月饼做成圆形的?从上弦月变成满月再变成下弦月,可以清楚的看到月亮盈亏的变化过程。播放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分钟)

6、集体品尝月饼

7、活动结束

幼儿园中秋节活动设计方案3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幼儿品尝月饼、和家长一起制作灯笼、学习和欣赏歌曲、手工制作,绘现等形式,体验过节的快乐,感受中国传统的文化习俗。

活动准备:

活动形式:班级集体活动、幼儿园集体活动

活动内容:

一、环境创设:

1、各班和幼儿一起布置教室、公共活动场所,其中有月亮的变化、灯笼等。

2、各班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3、幼儿在节日前观察月亮,绘制月亮的变化图。(各班事先发起记录表)

二、艺术:

1、绘画:中班提供图片或实物水果,供幼儿画水果。小、托班涂色练习:好吃的水果

2、泥工:供幼儿制作月饼。

3、制作灯笼:用空瓶、彩带、色纸、粘贴素材等做灯笼。

4、唱有关月亮的歌曲。《小白船》、《爷爷为我打月饼》等

三、语言

1、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嫦娥奔月(小、中、大班,小小班视情况定)

2、儿歌《中国的点心真不少》

过节啦,吃点心,吃点心,吃些啥?清明节,吃青团,中秋节,吃月饼,重阳节,吃块糕,端午节,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中国的节日多,中国的点心真不少!

3、小班:古诗《静夜思》

中班:吟唱《枫桥夜泊》《泊船瓜洲》(有关中秋节诗词自选一到二首,附后)

四、社会

1、中秋节是什么时候成为固定节日?(唐朝初年)中秋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2、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3、了解有关月亮的传说、神话故事的名称。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朱元彰月饼起义、唐明皇夜游月宫许多故事流传至今,月亮上的嫦娥姐姐、小玉兔、桂花树

五、科学:

1、了解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名称: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2、人类首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候?(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于1969年7月21日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是哪个国家的什么计划的一部分?(阿波罗计划)我们中国是谁第一个乘坐载人航天飞船登上太空?(杨利伟叔叔)这个航天飞船叫什么名字?

六、猜灯迷游园活动:各班按分工悬挂灯笼并贴上迷面。

七、中秋节游园活动:(自定)

幼儿园庆中秋节活动方案_幼儿园中秋活动策划 幼儿园庆中秋节活动方案

幼儿园庆中秋节活动方案4:活动背景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家家庆团圆,祭月、赏月、吃月饼,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

为了让我班的孩子更加了解这个传统节日,我们以中秋节为契机,开展了快乐的中秋节主题活动。目的在于综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利用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各时各地不同的庆祝习俗,以及感受现代中秋节所特有的艺术性,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活动一:谈话活动中秋节的故事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了解《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活动二:学唱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

活动目标:

1、使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并且能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绪。

2、培养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和表现力。

3、加深幼儿对我国民族节日的理解,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活动三:古诗《静夜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活动四:美术活动《赏花灯》

活动目标:

1、学会画折线、波浪线、螺旋线三种曲线。

2、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提高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创新。

活动五:泥工活动《做月饼》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由来,体验节日欢乐气氛,知道中秋节要吃月饼的传统习俗。

2、了解月饼的制作过程,发展团、压 、切、揉等技能,能借助辅助工具刻花纹。

3、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活动六:分享活动《食物分享会》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2、体验与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快乐的中秋节活动小结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小一班在节日前夕开展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孩子欢聚一堂,说着中秋节的故事、唱着中秋节的儿歌,老师们也纷纷给孩子们讲起了有关中秋节的故事,让孩子们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丰富了科学知识,在优美的故事中感受到传统节日的熏陶。

我们班开展的庆中秋活动,主要以快乐为中心点,让幼儿体验幼儿园这个大家庭的团圆与快乐,激发幼儿乐意上幼儿园的美好情感。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参与中秋节各种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表现自己;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祖国的传统文化。

在9月8日,本班就发出通知书,发动家长积极参与中秋节系列活动。先是建议家长在家里给幼儿讲一个关于中秋节、月亮的故事或者是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来园后,和孩子们聊天,有意问问有关中秋节的事情,在集体交流中丰富相关经验。聊到赏月时,李文博辰说月亮里有嫦娥,朱馨语说 还有一个可爱的小兔子,高蕴杰抢着说嫦娥吃了不死药看孩子们这么感兴趣,于是借助视频给他们讲了《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通过故事与交流,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到了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接着又和孩子们聊起了中秋赏花灯,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心中的最美的花灯。

设计过程中,有意引导孩子以各种曲线为花灯上花纹,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味设计自己喜欢吃的花灯,对设计不作限制与要求,鼓励大胆创造。在活动结束贴花灯时,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他们在合作、互助中尝试到了成功,体会到了美术活动的乐趣。

在孩子们了解月饼,品尝月饼后,我组织他们通过团、压、切、揉等技能,借助像皮泥做一做月饼。我鼓励孩子利用辅助材料大胆设计,让他们自由发挥,他们特别好奇,表现的非常兴奋,积极动手,每人都制作了一个漂亮的月饼,互相介绍、欣赏。活动中,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技能,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很多幼儿还制作了正方形、三角形环形的月饼,孩子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最后,我们让幼儿带中秋节的食物、水果,和小朋友、老师一起分享。

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孩子与家长都非常积极投入到每个环节里。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开展得很顺利,在这里非常谢谢各位家长朋友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因为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家长们充分的准备、积极的参与,大家别出心裁的创意也令孩子们格外开心和快乐,也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到各种各样的技能,提升了浓浓的亲子情。

参与是一种快乐,创造是一种享受,合作是一种幸福。通过此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创造力,同时也进一步增进孩子与家长的亲子感情,有效促进了家园联系。

中秋的月儿圆圆、中秋的月饼香香,中秋的话儿甜甜,中秋的快乐多多希望通过中秋节的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更让孩子学会分享、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庆中秋节活动方案5主题目标: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简单了解中秋节的来历,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2、 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让幼儿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习俗。

环境创设:

和幼儿一起布置中秋的大型壁画,其中有月亮的变化、宫灯。

悬挂灯笼,水果图案营造热闹的节日气氛。

展示幼儿 在节前观察月亮、绘制出的月亮变化册。(事先发放记录单)。

区域活动:开开心心来中秋

(1)绘画:提供水果图片,供幼儿绘画之做好吃的水果。

(2)泥工:橡皮泥,供幼儿制作月饼。

(3)美工:提供各色彩纸、胶水、绘画笔供装饰节日的灯笼 。

(4)制作灯笼:运用空瓶子、彩色胶带、色纸、粘贴素材,做一个灯笼。

家园共育:

有条件的家庭,晚上带着孩子一起观赏中秋的月亮,并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的古诗。

与幼儿一起准备一个灯笼,最好是共同制作的。

督促幼儿节前节后连续观察月亮,并记录月亮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活动目标:

1.认识传统节日中秋节,知道其来历及有关习俗。

2.体验分享、合作的快乐。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胆讲述、表现。

活动准备:

1.有关月亮的图片、动画、故事传说。

2.活动前与幼儿一起布置活动室,悬挂月亮变化图。

3.每个家庭准备一个月饼带来。

(二)活动过程:

1.猜谜: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只圆盘,有时像把镰刀。请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图:月球 结合孩子们的观察记录讲讲月亮的变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古时人们将一年分四个季节,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个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叫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吃果实赏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师:中秋节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请小朋友讲一讲。

教师完整讲述中秋节的美丽传说。

3.人们怎样过中秋。

1)请小朋友说说你们准备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请幼儿和家长讨论,由幼儿回答)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4.吃月饼,共同分享快乐。

1)师:你们知道人们用什么方式庆祝中秋节?我还知道,小朋友最爱吃月饼,今天大家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月饼,那就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月饼吧。

2)教师简单小结,月饼的分类

3)幼儿欣赏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乐曲《春江花月夜》,边听音乐边分享月饼,体验与父母、同伴、老师一起过节的快乐。

幼儿园庆中秋节活动方案6活动名称: 中秋大团圆

活动时间:本周三下午4:50-----5:40

准备:每位孩子自带一块月饼 报纸4张

活动流程及教育目的:

一、 月饼分享

地点:班级教室

时间:下午4:505:05

目的:1、愿意把自己的好东西与他人分享

2、在分享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感恩

3、培养孩子主动与他人交流及孩子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二、亲子互动

地点:操场

时间:5:105:40

内容:

1)亲子集体舞《爷爷为我打月饼》。

目的:1、培养孩子乐于参与集体活动,在集体舞的表演中增加集体意识,增进亲子之情,体验集体舞带来的快乐! 2、了解中秋节的意义。

第6篇:秋天教案范文

摘 要:"春秋决狱",是以《春秋》等儒家经典的"微言大义"为断案标准来处理疑难案件一种司法活动。在古代司法实践中,儒家经义实质上有超越法律权威的地位,在中国法制史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春秋决狱"开启了法律儒家化的进程,对于汉代法制以及中华法系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忽视法律作用,重视儒家经典对中国法制化进程有一定阻碍。笔者从"春秋决狱"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进程、实践案例、具体法律内容及其影响作用等方面着手,剖析"春秋决狱"在法制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借鉴之处,以期对现代法制化建设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春秋决狱 原心定罪 判例制度

一、春秋决狱的名

“春秋决狱”,又称“引经决狱”,指统治者用儒家经典的四书五经指导司法实践活动的一种特殊断案方式。在汉武帝时期,“春秋决狱”被广泛利用,在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纠纷或者疑难案件在法律中有规定,而该规定与儒家经典相悖,适用儒家经典;法律没有规定,直接适用儒家经典。以现在的法律思想看当时的司法活动,可以说古代的司法审判是将法律条文与判例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它将儒家经典中的故事、经义、经文应用于法,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司法解释,即出现疑难案件时,审判者可以在审理过程中,根据儒家思想,对法律条文进行限制或者扩张。“春秋决狱”的旨在纠正当时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审判不查明案由事实,良善之人无免责事由,罪恶之人亦无刑可处的过于僵硬的弊端,从而使司法审判顺乎天理人情,同时巩固统治者“天子”的地位。

二、春秋决狱的实

汉文帝断缇萦案,西汉孝文帝时,齐国的太仓令淳于公犯了罪被判处肉刑,他的女儿缇萦上书汉文帝愿意没入为官婢,希望可以免去父亲的刑罚。汉文帝听说后,怜悯其孝义,诏令曰:我听说在有虞氏之时,仅画衣冠异章服就能平复杀戮,是子民不犯。这是什么样的治国之道啊!如今我朝已立有肉刑的处罚,然奸恶之辈泛出,这是什么原因?怎能因我教导训化不良而是百姓受罚呢。如今有人犯罪,还未教化却加以重刑,或者其已生悔意却已无向善之道。现在刑法断其支体,伤其肌肤,终身不得改善,这是刑法之痛且违背德性啊!又怎能称为民父母之意呢?于是废除了肉刑。

可见,《诗经》上所说的“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是汉文帝废肉刑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即汉文帝向往“画衣冠异章服以为戮,而民不犯”的一种统治状态。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汉文帝除肉刑诏,所引用的就是《书》说中的象以典型。”所以,汉文帝之所以废肉刑,实为附会《书经》之文,以反对肉刑之残酷。

三、春秋决狱的特点

(1)贯彻了大一统的尊君思想

董仲舒把“天人合一”的思想运用到政治统治中,将皇帝神化为天之子和天下人的父亲,独创出一套适宜统治者统治的君权神授说。他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将其中蕴含的贵族等级观念转变成维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理念。他以神学论证以君主封建专制统治的合法性,将皇帝置于至高无上的神圣地位。因而引用儒家经典断案的“春秋决狱”也贯彻了他这种大一统的尊君说。

(2)赋予断案者自由裁量权

“春秋决狱”的断案者被赋予了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书,“春秋决狱”的案件大多是疑难案件,当法律条文的适用可能与伦理道德相违背,或者没有可以适用的法律条文时,断案者就要从儒家经典中寻找可以借鉴的案例。但是,不同审判者对案件有不同理解,主观上的情感倾向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所依据的儒家经典也不尽相同。所以,断案者在引用儒家经典裁判案件时当然会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四、春秋决z对我国现今法制建设的启示

构建符合现代法治精神的亲属相隐制度,亲亲相隐制度贯彻儒家伦理道德的“春秋决狱”,将孝道、亲尊思想应用于法律实践,汉宣帝时,诏令明确“亲亲得相首匿”为原则的法律地位。尽管亲亲相隐制度之后被废除,但两千多年的存在历史使其对我国社会仍有较大的影响。

第7篇:秋天教案范文

关键词:反思;精彩;独特;遗憾;困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49-01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关于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高起着相当重要的助推作用。鉴于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中受益匪浅。对于一堂课的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

一、写精彩之处

成功的课堂往往有一些精彩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点”,这是教学反思的第一素材,教师最好能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精彩问答,记录自己的所言所行,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论加以阐述。

我在教学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在导入部分就出现了精彩的环节。课始,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引导学生读准这两句诗中的字音,再引导学生辩析这两句诗的异同, 最后引导学生围绕“谁更了解春天”这个话展开辩论。课上,学生们就“游人”与“儿童”谁更了解春天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支持游人的一方认为,游人一般是成年人,他们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当然应该比儿童更了解哪里的春光最饱满、最灿烂了,他们举例说春游时都是大人带着孩子去的,没听说有孩子带大人去春游的。支持儿童一方认为,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充满朝气,没有成人的那种老眼光、老观念、老印象,容易发现新鲜的事物,春天在哪里他们看得更清楚,现在大人们整天在办公室里忙得不可开交,只有孩子能无忧无虑地亲近大自然,春天也最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双方争持不下的时候,我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只拣儿童多处行”。随即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课后我是这样反思:“诗句—冰心—课题”,三位一体,三点一线。以这样的方式引入课题,自然流畅且充满诗意,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其中,由诗句所引出的游人与儿童“谁更了解春天”这一话题的争辩,不只是在为引出课题开启帷幕,它实质上还潜藏在整篇课文的阅读之中,课后练习第4题就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课伊始,设置这个争辩的话题,可以一下子就触及到这篇文本阅读的主旨。

反思教学的精彩之处,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可以是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的措施,可以是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板书,可以是某些教学思想的成功渗透,可以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这些情况,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并由此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

二、写独特之处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常常会因为偶尔触动而产生灵感,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教师应该及时反思学生那些独特的见解,准确地捕捉这些火花。我在执教《最佳路径》(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在教学格罗培斯的设计过程时,很多人都为这位世界建筑大师“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方案叫绝,可有一个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反对的手。他觉得格罗培斯的方案并不是最好的,理由是格罗培斯让游人随便乱踩,一定有无数条路,方向各不相同,这样很难看,而且游人也不该随便踩踏草坪。对于该生独特的见解,我交给学生去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说他在公园里看到的人行道都是弯弯曲曲、有宽有窄,那样的道路不但不难看,反而优雅自然,让人走在上面心情舒畅。还有学生说迪斯尼乐园那么大,如果都是笔直的路,那多单调啊!一番讨论后,该生认识到:草坪被踩只是一时的损失,换来的却是顺其自然、给人自由的路径,这是小损失换来大收获。

下课后,我及时整理了学生的争辩并写下了这样的反思:给人自由是格罗培斯成功的关键。其实,给学生自由也应该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

三、写遗憾之处

无论怎样优秀的教师,其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造成课后的遗憾。对其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可以使之成为日后的经验教训。

四、写困惑之处

第8篇:秋天教案范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

2.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大意。

3.培养学生的古诗自学能力

过程与方法:

小组讨论,借助工具书自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中初秋的景色美丽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秋天渐渐来了,说说初秋时节,你都见到过哪些景色?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描写初秋的诗,板书课题及作者,请生谈谈对作者了解多少。

二、自学古诗

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 读准字音

2.指句朗读,正音

3.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的学习有哪些方法?

4.各小组自学古诗,老师辅导

5.小组汇报结果: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三、创设情境,自主朗读

小组比赛读,读出诗的节奏和意境

四、板书: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 日 无 情 最 有 情,

偏 催 万 树 暮 蝉 鸣。

听 来 咫 尺 无 寻 处,

寻 到 旁 边 不 作 声。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教案二

教材解读:

《初秋行圃》是以儿童的生活为题材的古诗。它以描写蝉为目的,诗人杨万里写落日催暮蝉,蝉鸣声此起彼伏的情景,也写了闻蝉寻声,蝉儿闭口的情形,整首诗通俗易懂、真切传神、趣味横生。虽是即景写景,却亦具有一番清新别致的情趣。

教学理念:

1、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不管是领会诗的涵义,还是体味其美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朗读能激发想象,强化积累,培养语感,所以,朗读必须贯穿于古诗学习的全过程。

2、创设情境,体会情感。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体会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在学习“近在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不作声”时,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从情感的体验出发,首先在读中感悟、品味,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找不到蝉到的遗憾,然后引导学生再读,再一次交流情感,体会到深藏在作者内心的对秋天美景、对秋蝉的赞美、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圃”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全诗。

2、借助注释,在读中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会作者蕴含在诗句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复习作者杨万里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收集他写的其他诗歌。

2、课前布置学生观察初秋的美景。

教学时间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预设:

一、激趣导入、整体把握

1、同学们,三年级我们学习了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还知道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生齐背后交流)

2、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与秋天有关的古诗。板书课题。

二、读题解题,初读古诗

1、指名学生读诗题。

2、通过预习,谁能说说题目“初秋行圃”的意思?

(教师提示:加进去适当的词语把话说完整。)

3、现在正值初秋,在你们眼中,初秋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学生交流自己在身边看到、感受到的初秋美景。

4、师:那诗人杨万里在这首诗中又描写了什么景色?他什么时候在花园里散步,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三、自读自悟,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古诗。

2、师: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会生字。

3、指名朗读,正音。学习生字“圃”。

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习古诗弄懂诗句的方法。

(如,、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与同学交流等。)

5、师: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八分钟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大家可以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古诗,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要求:先自学,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然后在小组内交流。需要老师帮助的同学或小组,可以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很快来到你的身边和你们一起学习。

四、集体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师:看到大家学得这样认真,相信大家已经有成果了,哪个小组愿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学习的成果?

2、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读诗的感悟,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古诗大意。

(古诗大意:这是初秋的一天傍晚,诗人在园子里散步,这时,太阳西下,漫天五彩晚霞,要说这快落下的太阳,真是又是无情,又是有情,园里树上的蝉,正趁着太阳落下的短暂时间,拼命的高声歌唱,园子里一片蝉叫声。蝉的叫声好像就在身边,可是你却无法找到他们,因为,当你找到它跟前的时候,它好像知道你来了,鸣叫声立即停止了。)

五、读中品味,体会意境

师:刚才,大家了解了诗意,相信大家再读,一定会读得更美,更投入。谁读第一句?

1、从这句哪些词语看出作者写的是黄昏时候的景象?

抓住“落日”和“暮蝉”加以体会。

2、你觉得哪些字能体现落日的有情?

引导学生品味“偏、催”二字。深入体会作者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一“偏”一“催”把落日当成了有灵性的人。就是这两个字赋予了“落日”的情意——“有情”,使初秋傍晚的景色充满了勃勃的生机,给读者留下无限遐思。

3、引导学生想象落日的“有情”。

“落日无情最有情”究竟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根据诗句谁能想象出这幅画面?(提示:夕阳、晚霞、地面景物、蝉鸣声……)

4、谁能读出落日的这份“真情”?

预设:(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逐步让学生读出情,读出形,读出味。)

生读(没有激情)。

师:你这快落山的太阳,怎么这样无情?从你的读中,老师感觉不到漫天五彩晚霞的瑰丽。谁再来读。

生读。

师:老师从你的读中感觉到你是重情谊的夕阳,可我从你的读中没听到满园此起彼伏的蝉鸣声。谁再读?

生读。

师:哦!多美的景致!多热闹的黄昏!老师好象看到了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听到了园子里嘹亮的“黄昏大合唱”。来,让所有的蝉儿都唱起来,全班齐读。)

师过渡语:

初秋的傍晚,诗人独自在园中散步,抬头望着西边的天空,一轮红日即将落山,夕阳将天边抹上了瑰丽的色彩,为大地披上了五彩的外衣……多美的景致啊!听,众多秋蝉也不甘寂寞,趁着这美丽的时刻,放开清亮的歌喉,开始了“黄昏大合唱”——“真美,服了;真美,服了……”

学生齐读前两句。

5、听到这美妙的“合唱”,你会心动吗?是否想找到这些“歌唱家”,赶快行动——

(1)可诗人找到了蝉没有?

引读:近在咫尺——,寻到旁边——。没看见蝉,心中会是什么滋味?

指导学生带着遗憾的语气来读。

(2)作者心中只有遗憾吗?再看,这漫天的五彩晚霞;再听,这此起彼伏的蝉鸣声,真有遗憾?那又怎样读?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中的欣喜、赞美之情。

(3)师小结:

看到天边美丽的晚霞,听到园中这悦耳的“大合唱”,作者兴致大增,虽然没有寻到“演唱家”的踪影,可这情、这景足矣!这一样也能让作者诗兴大发——

(学生带着赞美之情齐读全诗,边读边想象意境。)

六、赏读全诗,熟读成诵。

1、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表现自己对《初秋行圃》的理解。

师:请大家用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来展示这首诗表达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读一读;想唱的,可以把诗句改成自己喜欢歌曲的歌词,试着唱一唱……

2、学生分组练习、展示、评价。

五、总结拓展,课外延伸

1、引导学生总结刚才学诗的方法。

读:读通、读顺诗句。

译:结合注释、或、或结合插图、猜读理解词语、诗句的意思。

悟:品读、感悟,想象、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诵:声情并茂地朗读古诗。

2、用自己学到的古诗学习法,自学唐朝诗人虞世南的《蝉》。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意即可,无须对作者托物言志写法进行深究。(虞世南的《蝉》附后)

3、课外找找杨万里的其他写景诗读一读。

板书设计:

初 秋 行 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偏催万树暮蝉鸣。

近在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不作声。

附: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緌(ruí):结冠(帽)的两条带子叫缨,缨在颔(hàn)下打结,余下的两段叫緌。因为緌是下垂的,所以诗中称“垂緌”。

饮清露:古人以为蝉是饮露为生的(其实它吸树汁)。

小学四年级语文《初秋行圃》反思

开课时,我抓住诗题中的“行”字切入,让学生辨析“行”为“散步”之意,其设想是由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诗人所在的园中漫步,与诗人一起看日落,听蝉鸣,寻蝉踪,在与作者漫步的过程中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准备不充分,纰漏百出,与课前设想的效果相距甚远,我总结有这样几大硬伤。

1、读得不充分。

学习古诗,不管是领会诗的含义,还是体味诗的意境,都离不开朗读。本节课,主要是采取了生自由读,指名读和齐读三种形式,对朗读的方法,读中感悟指导不力,所以看似注重了读,实是浅尝则止,没有读进去,读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2、难点没突破。

“无情”与“最有情”是一对矛盾,如何引导学生来体会?课中我虽提出这对矛盾让学生探究,通过引发学生想象,想象落日赐予园子美丽的景象来体会落日的有情,又因落日离去而“无情”,但学生体会更多的是作者为日落而悲伤,这是因为引导的侧重点不对所致。

3、预设不充分。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每节课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充分的预设,才可能对课堂上生成的东西进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引导。今天课堂上出现的一个生成是我没有想到的。“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孩子们的认识是蝉只能生活在夏天,天气变寒冷了蝉就要死了,而日落就成了罪魁祸首,又怎么可以说“最有情”?这可是我没有想到的,面对孩子们“秋天来了,蝉就要死了”这样的感叹,突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引导。现在想起来,孩子们感受不到“偏催蝉鸣”中所包含的“最有情”是因为孩子们站在了蝉的角度,而不是诗人的角度。如果引导孩子们从诗人的角度来体会,如:正是因为蝉在枝头的寿命很短暂,所以落日催促它尽情鸣唱,落日多善解人意呀!这不是“最有情”吗?这样利用意外的生成有效的引导也是可以突破难点的。如果课前预设充分些,面对孩子们这样的“感叹”,我也就不会迂回反复而不得解了。

4、对学法的指导不力。

在朗读的时候应指导明确,而不能对四年级的孩子提出“你为什么这样读”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感悟想象时也要注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从本课的学习中习得方法,发展能力。

总的来说,这节课留下这些硬伤的主要原因是课前备得不充分,今后教学特别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设计的环节要符合学生心理。有了充分的准备,课堂上才能很好的把握和调控。

相关文章:

1.小学四年级语文《井底之娃》经典教案及反思

2.小学四年级语文《水乡行》教案及反思

3.小学四年级语文《荒岛日记》教案及反思

第9篇:秋天教案范文

笔者在备课过程中反复阅读文本,以期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搞清文章主旨。我又参考教材所配教学参考书,随后自己诵读来体会文章之气,可是竟然读不出一气呵成的美感。如此经典的文章竟然文气不通,我产生了疑问:究竟是自己对文章思路理解有偏差,还是参考书有问题,抑或是文章本身思路有问题?

首先,我们把苏教版参考书对《秋声赋》思路的概括整理如下:

第一段,“写作者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对秋声的描绘”。

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首先是“对秋状的描绘正是为了烘托秋声的凄切”,然后是“对秋气的议论”。

第三段,“是全文的题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感慨人生”。

第四段,“在秋虫唧唧声中”又以秋声结束全篇。

(摘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学参考书》)

我又找来了一些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发现大部分几乎与苏教版教参大同小异,可见都来源于教参。有的案例对第二段的概括稍有不同,说:第二段是写秋色、秋容、秋气、秋意。还有的概括为描写秋状。

题目是“秋声赋”。“赋者,铺采文,体物写志。”从赋的特点来看,全文理应围绕秋声来描写,并且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为旨归。文章以第一段“夜读时听到秋声,从而展开对秋声的描绘”开始,第三段由物及人抒发感慨,到第四段以秋声结尾。可谓首尾圆合。所以我认为教参对第一段、第三段、第四段的概括是十分准确的,是没有任何疑问的。

焦点就集中在对第二段的概括上, 因为我觉得文气不通的地方就是第二段。说是对秋声的描绘,可是文章描绘秋声的文字不多。议秋气偏离描写秋声中心。所以我产生了疑问:第二段是对秋声的“描绘”和对“秋气”的议论吗?

我们不妨带着这些疑问对第二段做一次重新理解分析。问题的关键是集中于对一句话的翻译:“胡为而来哉?”一个看似简单的句子却不好处理。一般的译法是“(它)为了什么而来呢”。很显然在文言句式中属于省略句,省略了主语“它”。我们理解文言文对代词的指代对象必须明确,那么“它”究竟指代什么呢?很多人认为应该指“秋声”。省略句所省去的内容如果前面已经出现过,为了避免重复追求简洁,可以承前省去。因为前面一句是“此秋声也”,所以我们姑且认为是指秋声。那么这个句子就翻译为“秋声为了什么而来呢?”大家注意这又是个设问句,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后面的内容验证一下:设问句之后的内容是否是回答“秋声为了什么而来”呢?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课文)

我们不难看出反问句后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奋发。” 我们不妨抓住关联词与关键词,从分句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一下。“盖”字在文言文中经常被用到表示原因的句子前,引起原因。“故”是所以的意思。“凄凄切切,呼号奋发”是形容秋声悲伤特点的形容词。因此,这一部分的逻辑关系为:因为秋状……所以秋声有令人悲伤的特点。

第二部分结构与第一部分相似,所以其逻辑关系应该是:因为秋气……所以秋声有悲伤、萧杀的特点。

综合两部分内容,“胡为而来哉”后面内容全部都是解释秋声具有令人“悲伤”这个特点的原因。显然不是回答“秋声为了什么而来”的原因。由此可见,省略句中“它”指代的并不是“秋声”而应该是秋声的特点“悲伤”。省略句应该是承前省略,那么“悲伤”一词在反问句前出现过吗?“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第二段的第一句中就有“悲哉”二字。所以第二段的段意应概括为:指出秋声的特点“悲”,并解释秋声之悲产生的原因。所以第二段是个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段落,符合本文围绕秋声来写的中心。文气自然就畅通了。很显然苏教版对此段的概括是不妥当的,“烘托”一说也是牵强附会的。有的教学案例认为是描写秋状,则更是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了文章思路不畅通,读起来文气不通。

但是回过头来想想,为什么教参讲错,实际教学中又有那么多教师讲错呢?我想除了教师照搬教参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课本“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的标点有错误。我又参看了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与苏教版教材有一处标点不同。比苏教版更容易让读者将“胡为而来哉?”的主语误认为是秋声。我觉得分歧的根由就是对意思的理解存在问题。两者都很容易让读者将“胡为而来哉?”的主语误认为是秋声。

我认为“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的标点,应该改为:“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即将“噫嘻悲哉”后面的感叹号改为逗号,将“此秋声也”后面的句号改为感叹号。仿照课本中倒装句如“甚矣,汝之不惠!”“你放着吧,祥林嫂!”这样“噫嘻悲哉,此秋声也!”就变成了一个主谓倒装句,既突出强调了秋声“悲哉”的特点,同时便于与后面的“胡为而来哉?”形成较好的衔接。这就从语法上避免了读者将“胡为而来哉?”的主语误认为秋声的可能性。这个修改意见希望与教参编写者商榷。

其实《秋声赋》古文并没有问题,因为古文不加标点,现在的文章标点都是后人给加的。标点虽小,但对文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到一句话的翻译,再到一段话的理解,大到整篇文章的文气畅通,标点不容忽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