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范文

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精选(九篇)

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

第1篇: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世界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全球化

[作者简介]周育,上海大学外语学院讲师,硕士,上海200444;沈旭,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研组讲师,硕士,上海201318

[中图分类号]C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4)01-0100-05

一、引言

195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接受埃及政府和苏丹政府的申请,对因修建阿斯旺水坝而受洪水淹没威胁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remples of Ramses II)和伊希斯女神圣殿(Sanctuary of Isis)进行抢救性的保护,这开创了全球范围内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先例,直至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上正式通过《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以此为正式起点,世界文化遗产已经走过了40多年的历史,而这40年同时也是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期,全球化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正一次次地突破和超越人类原本对世界的认识,全球化成为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一个重要的修饰语和标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也需要我们采用一个全球化的视角,本文拟对世界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价值、保护管理机制以及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参与全球治理进行阐述和分析。

二、世界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全球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在巴黎举行的第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的“文化遗产”为: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全球目前共有759项世界文化遗产,分布在《世界遗产公约》的160个缔约国。这些文化遗产蕴含了全球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几千年来在历史、宗教、建筑、美学、政治、经济等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展示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画卷。

全球化最初始于经济领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伴随着物质生产的全球流动,人类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处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事务的理念也必然经历全球化的升华。因此,经济全球化必然衍生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全球化进程使世界范围内或全球性的人类活动不断增加。人们开始进入一个时间和空间高度紧密的环境中。超越了空间、制度文化、民族国家的疆界等社会与政治障碍,强调从全人类和全球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在充分尊重差异的同时,努力形成人类共同的认识、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实践。

世界文化遗产本身就是文化全球化时代的产物。《世界遗产公约》和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产生正是人们在全球化时代对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的认可和实践。世界文化遗产的理念与文化全球化的内涵是高度契合的。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文化的同质化使得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对共同的文化内容产生共识,而世界文化遗产所强调的核心理念正是这些遗产中包含的普世人类文化价值。《世界遗产公约执行操作准则》规定,在文化遗产的申报、评选中,世界遗产委员会制订的6条标准通常作为一项文化遗产能否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判断准则:(1)人类创造性智慧的杰作;(2)一段时间内或文化期内在建筑、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中代表人类价值的重要转变:(3)反映一项独有或至少特别的现存或已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文明;(4)描绘出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时期的建筑物、建筑风格、科技组合或景观范例;(5)代表了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别是在其面临不可逆转的变迁时的传统人类居住或土地利用的突出范例;(6)直接或明显地与具有突出普遍意义的事件、生活传统、信仰、文学艺术作品相关。这6条标准的重要意义在于对某项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行了高度抽象的概括。而对标准的具体解读既是对文化遗产丰富文化内涵的阐述,也是对其中普世人类文化价值的界定。第一条标准强调依靠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建造出来的无与伦比的艺术或者工程杰作,如奥地利的申布伦宫殿和花园(Palace and Gardens of Schonbrunn)中一系列风格奇异的巴洛克式建筑以及各类艺术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人文价值。第二条标准指不同的文化和文明在建筑规划等方面如何相互影响,如建于1147年的西多会(Cistercian)莫尔布龙修道院(Maulbronn Monastery Complex)是阿尔卑斯山脉以北地区最完整和保存最好的中世纪修道院,对于研究哥特式建筑在北欧和中欧的兴起有着重要意义。第三条标准表现为在当年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特殊的人群所创建的一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体现在建筑规划等方面,如中国北京的天坛反映出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的天地之间的关系以及帝王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第四条标准指一种建筑物或城市规划可以作为一种典型的建筑代表,如瑞典德罗特宁霍尔摩皇宫(Royal Domain of Drottningholm)位于斯德哥尔摩默拉尔湖的女王岛上,拥有城堡、剧场和中国式的庭院楼阁,是北欧18世纪皇宫的最佳典范。第五条标准常常用于村落、人文景观或建筑,代表着一种人和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如加拿大的卢嫩堡旧城代表了以大西洋沿岸的渔业文明为特征的殖民地住区和文化,摹仿了英国本土的城市规划结构,保存了完好的原始布局和完整的外观。第六条标准是和特殊的历史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如中国敦煌的莫高窟与佛教在亚洲大陆的传播有着密切的联系。其492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以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展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而作为丝绸之路的交汇点,莫高窟也是东西方文化知识的交汇处,承载着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3.保护管理。一项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一系列的保护管理工作也随之启动。《世界遗产公约》第29条规定,缔约国有义务把《世界遗产公约》的履行状况、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状态以及所采取的保护措施通过定期报告的形式通报给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报告进行及时评估并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特定的措施来解决遗产项目所面临的问题。如一些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因为自然灾害、城市开发、环境污染等因素受到威胁或破坏,这些遗产会被列入专门的濒危名单加以保护。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从世界遗产基金拨出专门的资金、与遗产所在地的缔约国合作等诸多方式对濒危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的修复和保护,比较著名的例子有柬埔寨的吴哥窟、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古城、意大利的威尼斯、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寺庙群。

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中。世界遗产委员会定期召开的各种工作会议,组织专家学者举行的各种学术会议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官员、来自各国文化遗产保护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各个缔约国文化遗产的管理者和保护者,这些会议能运用全球的管理和学术资源提高人们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共同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事业。同时,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地的国家或城市也会在遗产保护方面展开交流合作。如世界遗产城市联盟是各个文化遗产城市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通过借鉴各遗产城市在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经验。进一步促进遗产城市的保护工作,截至2010年,已有228座城市加入了世界遗产城市联盟。

4.全球合作。世界文化遗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如自然灾害、环境污染、政治动荡等,同时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各方的集体努力。2002年以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展开了遗产保护的合作项目,其目标就是通过与全球各个领域的机构建立创造性和建设性的合作来筹集资金、提升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并且展开具体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进而增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影响力。目前。世界遗产中心与众多有志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政府机构、政府间国际组织、公民团体和私人部门建立了成功的合作伙伴关系。体现了全球各界对世界文化遗产长期管理和保护的承诺。世界文化遗产的全球合作伙伴涉及各个领域。其中有澳大利亚、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挪威、西班牙等国设立的政府性信托基金。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非洲世界遗产基金会,联合国基金会,美国的史密森学会,谷歌,国际先驱论坛报等。这些全球合作伙伴主要发挥的作用有:参与世界遗产委员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通过大众媒体制作和发行世界文化遗产的出版物来推广宣传世界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提高公众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与世界遗产委员会分享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向世界遗产基金会捐款或给世界遗产中心提供资金援助等。

四、世界文化遗产:衍生治理全球化

全球治理委员会认为,“全球治理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团体一公共的或个人的一处理其共同事务的总和。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各种相互冲突和不同的利益可望得到调和,并采取合作行动。这个过程包括授予公认的团体或权力机关强制执行的权力。以及达成得到人民或团体同意或者认为符合他们的利益的协议”。从宏观来看。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导和组织的、由《世界遗产公约》各缔约国和各国的专家学者及其它有志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公民团体和私人部门积极参与的、对代表着人类文明普世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管理的一整套机制和行为,理应也是全球治理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时代,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治理需要越来越多的全球治理其它领域资源的参与;另一方面。世界文化遗产本身也越来越多参与到全球治理的其他领域,如气候问题、环境保护、旅游开发等。当前,世界文化遗产治理的内涵与外延正通过不断地深化与拓展衍生出大量新项目:

1.世界文化遗产与全球气候。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第29届年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气候变化对世界文化遗产影响”的议题。世界遗产委员会要求世界遗产中心通过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以及相关缔约国合作设立专家工作小组对“气候变化与世界文化遗产”展开评估。专家工作小组的具体职责是:评估气候变化对世界文化遗产产生风险的本质和规模;联合制定战略帮助缔约国开展合适的应对管理措施;提交气候变化对世界遗产风险的预测和管控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在2006年7月的第30届年会上要求所有的缔约国实施应对气候变化不良影响的战略来保护文化遗产项目的杰出普世价值、完整性和真实性。

2.世界文化遗产与环境保护。世界遗产委员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orld Wildlife Fund)合作参加了世界上一项最大和最著名的环境保护活动――“地球一小时”。2013年3月23日当地时间晚上8:30至9:30,共有包括德国亚琛大教堂、希腊雅典卫城、卢森堡要塞及老城区、西班牙阿兰胡埃斯文化景观、俄罗斯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和红场在内的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关闭了照明灯光来响应节能环保的号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Irina Bokova表示:世界文化遗产参与“地球一小时”充分体现了文化遗产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承诺和贡献。

3.世界文化遗产与可持续旅游开发。一些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同时也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这些项目在科学开发和管理的情况下可以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可持续旅游开发项目旨在通过对话与合作构建将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充分整合的新模式。具体来说。将可持续性旅游原则纳入世界遗产公约的机制:强化通过制订实施政策、战略框架和工具来推动世界文化遗产可持续性旅游业发展的环境:在可持续性旅游业的规划、发展和管理领域推动文化遗产的管理者之间广泛地参与合作;推广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来鼓励文化遗产的管理者有责任的行为,促进对世界文化遗产普世价值理念的理解②。

第2篇: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范文

一、教学分析

1、学生分析: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保护环境,已有初步认识,但还不够全面和清晰,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教学方法上要适应初一孩子的特点,采用活泼灵活的方式。

2、教材分析:通过学习,能够关注身边的环境,使学生初步树立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落实环保行动,关注身边的环境,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为家乡环保出作贡献;小手牵大手,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共同保护好环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知道破坏环境,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知道保护环境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学会垃圾分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资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境、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提高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

四、教学策略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情激趣,设疑引思

今天,咱们一起聊一聊有关“环境”的话题。

板书:环境

我想知道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觉得什么是环境?举个例子来说明。

*演示文稿2

学生1:我们自己的家庭、学校。

学生2:森林、草地。

学生3:公园、广场。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秀美的山水、蓝天白云、茵茵绿草等等,我们身边的这些具体可感的事物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环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小到一个家庭、一条街道、一个城市,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乃至整个地球都是我们生存的环境。那么,环境和人的关系究竟有多么密切呢?

(二)营造环境,观察分析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短片,看过之后想一想你能从中明白点儿什么道理?

演示文稿3《地球家园》

学生1:地球是人类唯一能够生存的星球。

学生2:是地球给了我们生存所必需的空气、水等条件。

师:同学们分析地很透彻,由于地球所处的空间位置,使得她能够形成生命生存所必需的空气、水等自然条件,为人类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是地球养育了我们。因此,有人说,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不能没有地球。

(演示文稿5)地球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从目前人类认识宇宙的能力看,地球仍然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唯一星球。所以说,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是人类共有的家园。

(三)交流操作,同化顺应

演示文稿6(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既然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她呢?

学生1:保护好地球。

学生2: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

师:是啊!地球就象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要善待她,保护好自己的生存环境。

板书:保护环境

师:一说到保护环境,我想大家一定有好多的感觉和想法。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破坏环境后果到底有多么严重?保护和改善环境又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呢?

(四)构建获得,强化记忆

咱们先不忙着回答,带着这个问题来看一组图片。

演示文稿7—13(破坏环境、保护改善环境方面资料)

学生1:环境污染损害人和其他生物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死亡。

学生2:环境污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学生3: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学生4:合理地改造环境,可以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一些。

学生5:改造环境,可以造福一方。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各种中毒、生物死亡和物种灭绝、沙尘暴、水土流失造成的泥石流、滑坡等现象,都是由于人们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恶果。因此,

破坏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演示文稿14)相反,

保护和合理地改造环境,就会使环境变得更加适合人们生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我国一方面北方地区淡水资源短缺,另一方面南方地区又有大量的淡水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白白流入大海,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政府调集了大批专家学者经过几十年的考察论证决定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这一工程现在正在进行中,预计完工之后将大大缓解沿线地区的城市用水紧张状况。(演示文稿15)保护和改善环境,是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一次次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什么时候重视了环境保护,人类就会享受到环境的恩惠,什么时候放弃了环境保护,人类就或受到环境的惩罚。”正是人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地球。

请同学们看图片(演示文稿16)

人们主要通过三种形式进行环保活动。

制定各种环保纪念日。

自从1960年世界地象组织为了提高公众对气象问题的关注制定了世界气象日以来,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经有14个环保纪念日。其中世界环境日,每年都要确定一个主题,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这些环保纪念日的目的是通过这些纪念日的宣传活动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醒人们进行积极的环保行动。

除此之外,世界各国都制定了各种环境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使破坏环境的行为得到制裁,强迫人们的行为必须规范到保护环境上来。比如:我国现在已经十几部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定、条例等。;美国通过机动车排放立法来控制尾气污染;等等。

另外,由于环保宣传地深入开展,使得各国纷纷推出了一些有利于环保的具体措施。如:我国政府加强了河流和空气治污管理,定时河流的水文、水质和空气质量状况公告;英国推出“零碳社区”;美国则建成了“零能耗社区”。

由此,我们可以说,人类已把保护环境看作了一切工作的前提。

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地球公民应尽的义务。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五)迁移拓展,发展智力

为了确保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同学们,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演示文稿

我这里有几组资料,咱们来分组讨论一下。每组选出一名同学作好记录,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做总结发言。

合作探究活动

四人一组,把学生分六至八个小组,确定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

第一小组:阅读:《德国人的环保意识》

小组探究:想想从自身做起,我们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请写出三——六条建议

学生总结:A、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

B、随手关紧水笼头

C、不踩踏草坪

D、不攀花折枝

E、主动对垃圾进行分类

师:说得很能具体,实在是个不的主意。

第二小组:阅读:《生活中如何减少“白色污染”》  《垃圾分类回收》

小组探究:1、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管理好垃圾,保证环境的清洁?

2、根据我校、我市的实情,提出处理垃圾的可行的一两项措施。

学生总结:A、在家里帮家长进行垃圾分类

B、在班里,放置两个垃圾桶

C、管理好自己产生的垃圾

D、建议学校设立分类垃圾桶;建议给市民发放垃圾袋;建议制定措施限制市民使用一次性方便袋。

师:有见解!课后可以写成书信发给环保局。

第三小组:阅读:《历年“世界环保日主题”》《“环保纪念日”》

小组探究:1、即将到来的6月5日是环保什么纪念日?

2、今年的环保日主题是什么?并试着写出相关的环保宣传标语3~5条 。

学生总结: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中国宣传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

为了那满眼的绿色,让我们一起来吧!

让蔚蓝色的天空永存!

爱布制手提袋吧!

师:大家创意好极了!希望同学们就从现在做起,当一个环保的宣传者。

第四小组:   阅读《禁食野味》《野生动物的路》

《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自然区》《环保图库》

小组探究:1、如果你去饭馆就餐,发现了用野生动物做的菜,该怎么办?

2、请你为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设计一个徽标。

学生总结:A、拒食这个菜

B、告诉老板他们的做法破坏了生物的多样性,是一种违法行为,不能这样继续下去。

C、向到餐馆就餐的人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告诉他们野生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的子女,我们要象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们。

D、徽标:

师:保护野生动物,就要和人们的陋习作斗争,这需要勇气和毅力!让我们坚持、再坚持!

第五小组:   《水的故事》

小组探究:1、你有哪些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2、根据自己的观察,给家长和学校提几条节约用水的意见建议。

学生总结:A、实现水的多次使用,如:用洗菜水浇花、浇地;用洗手、洗脸水冲厕所等等

B、养成随手关紧手笼头的习惯

C、小件衣服尽量用手洗

D、建议学校给每个班级发一只水桶,用来涮拖把,这样比在水管上要节约水

E、建议家长洗碗、洗澡要用盆。

师:同学们观察地十分细致,让我们把这些好的习惯保持下去,把这些好的建议尽地告诉学校和家长吧!

第六小组:地球之肺——森林

小组探究:1、平时你见到过那些破坏植被的事情?

2、就保护植被给同学们提几点建议。

学生总结:A、有人在草坪上打闹玩耍

B、有人攀折树枝

C、还有人为了自己方便把污水倒在树旁,致使树木死亡。

D、也有人在树木上刻字

E、建议:不在草坪上玩耍打闹;不随手折树枝;不在树木上乱刻乱画;学会种花种草;坚持每年种一棵树。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努力,绿化美化我们的环境。

第七小组:阅读《零碳城市》、《法国的第一座绿色学校》

《合理利用能源,保护自然资源》

小组探究:1、节约能源,我们平时能做些什么?

2、在节约能源方面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学生总结:A、在光线充足时,及时关灯

B、尽量少空调

C、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D、外出时,尽量步行或坐公交车

E、我们想做的第一件事是:尽量步行做事

师:我赞成大家的做法。

第八小组:阅读《美境行动》、《保护母亲河行动》

小组探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讲,你打算采取点儿什么行动?

学生总结:A、我们想把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保护母亲河组委会

B、我们主动购买有绿色环保标志的商品

C、向家长和亲朋好友宣传绿色消费

D、从自身做起,积极宣传和参与环保活动。

师:大家的想法太让我感动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蔚蓝色仍属于地球。

(六)反馈调控,提升经验

把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总结一下,可以概括成三大项:

演示文稿

1、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

2、爱护山林绿地和动物。

3、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具体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应该从以下小事做起:

演示文稿

爱护环境,改善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情,参加环保宣传,参加环保公益活动,带动全社会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是一项保护人类自己,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提倡高尚的消费理念,提倡绿色消费,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第3篇: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范文

摘 要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既需要全球的合作,又要重视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协作中各国达成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斯德哥尔摩会议上萌芽,蒙特利尔公约使其初具雏形,最后确立于里约会议,成为国际环境法一项重要的原则,为国际环境法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 国际环境法 共同责任 有区别的责任

作者简介:唐洁,法学硕士,青岛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专业,研究方向:国际环境外交。

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9-018-02

早期的国际条约主要建立在缔约方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试图确保每个国家享有同等的利益。1959年《南极条约》序言明确指出,承认为了全人类利益,南极应永远专为和平目的而使用,不应成为国际纷争的场所和对象。1967年的《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的条约》(简称《外层空间条约》)序言明确记载着,确认为和平目的的发展、探索和利用外城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1970年联合国大会《关于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洋低床与下层土壤之原则宣言》宣布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洋底床与下层土壤为人类共同继承财产。这些国际条约揭示出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关系到全人类的利益,保护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责任。

 

一、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形成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从“共同责任”发展而来的。大致经历了萌芽,雏形和最终确立三个阶段,该责任的逐渐形成都是伴随着重要的国际环境会议的召开或者国际条约文件的签订。1972年6月5日,第一届人类环境大会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会议广泛研讨并总结了有关保护人类环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会议上“很多发展中国家担心节约利用不可更新自然资源等保护环境的要求会妨碍他们为发展与贫困作斗争所作的所有重要努力”。豍发展中国家在保护环境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担心重视环境保护而阻碍经济的发展,限制他们的国家主权。斯德哥尔摩会议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顾虑,呼吁发达国家应为环境保护作出主要的贡献,不能牺牲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来换取国际环境标准的执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为了人类的利益保护环境的工作不可能是等量等质的,发达国家负有更主要的责任。这些都可以看做是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思想的萌芽。

 

1987年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是在《维也纳保护臭氧层公约》的基础上通过的,该《议定书》先后经历了四次重大修正,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出了“区别责任”。这种“区别责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发达国家对造成臭氧层破坏负有主要责任,如果要求发展中国家付出同等的代价为主要由发达国家造成的危机承担责任,是不公平的;第二,发达国家负有义务从财政上和技术上援助发展中国家实行有益于保护臭氧层的措施。《蒙特利尔议定书》虽然只适用于解决臭氧层消耗问题,也没有明确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但是它是按照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思想对其中的义务进行划分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国际环境法上初具雏形,为里约环境与发展会议明确提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奠定了基础。

 

1992年6月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正值斯德哥尔摩会议后的20年。会议最主要的成果是通过了《里约宣言》,原则七宣布:“各国应本着全球伙伴精神,为保存、保护和恢复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完整进行合作。鉴于导致全球环境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各国负有共同的但是又有差别的责任。发达国家承认,鉴于他们的社会给全球环境带来的压力,以及他们所掌握的的技术和财力资源,他们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努力中负有责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在这次会议上被明确的提出来,作为一项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被正式确立。

 

二、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基本涵义

关于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的定义有很多观点,综合这些观点来看,我们认为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就是由于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导致全球气候退化的各种不同因素,在保护和改善全球环境方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负有共同的责任,但责任的大小、承担的方式等方面须有所区别,发达国家应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主要的责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首先强调的是责任的共同性,即在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基础上,各国对保护全球都负有共同的责任。豎共同责任是指由于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国家不论大小、贫富等方面的区别,都对保护全球环境负有一份责任,都应当参加全球环境保护事业,都必须在保护和改善环境方面承担义务。豏著名学者金瑞林认为共同责任就是各国通过参与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在环境保护方面支持与帮助,采取各种措施来保护和改善本国管辖范围内的环境,同时防止管辖范围内的活动对他国或管辖范围以外的地区造成影响。

 

共同责任并不意味着“平均主义”。各国虽然负有保护国际环境的共同责任,但在各国之间,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这个责任的负担是有区别的,区别是对共同责任的一个限定。豐发达国家应当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大的或是更主要的责任。这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全球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发达国家造成的,而发达国家由于经济领先,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具有更大的能力,有更多先进的技术,理应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起到带头作用并承担更多的义务。实践中,有区别的责任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要求体现在不同方面。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必须发展经济,提高保护环境的能力,区别责任并不是免去发展中国家的保护环境的义务,而是要其承担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责任。对发达国家而言,应当在现有的发展援助以外,提供新的、额外的、充分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参加到全球环境保护。

 

三、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国际环境法律文件中的体现

1989年的《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和处置的巴塞尔公约》中就有关于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思想的清晰地表达。序言中申明:“各国有责任履行其保护人类健康和维护环境的国际义务病按照国际法承担责任……”,另外,公约第4条关于“一般义务”的规定也体现出共同责任的思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明确提出:“各缔约方应当在公平的基础上,并根据他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的能力,为人类当代和后代的利益保护气候系统”。第4条第3款规定:“发达国家缔约方应提供新的和额外的资金,以支付经议定的发展中国家缔约方为履行规定的义务而招致的全部费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虽然得到各国的广泛承认,但缺少具体可行的法律规则。

第4篇: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范文

[内容提要]:作为革命性的国际贸易新形式,全球电子商务的兴起,使现行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挑战。尤其是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协调、全球电子商务中的版权国际保护等亟待研究。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国际贸易大国,且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走在前列的发展中国家,理应在全球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保护上采取积极对策。 全球电子商务(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是随着因特网(Internet)的迅速普及,全球一体化经济进入“无边界”时代而兴起的具有革命性的国际贸易新形式。“电子商务代表着未来贸易方式的发展方向”,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于1996年制定了《电子商务示范法》;欧盟和美国在1997年先后提出了《关于电子商务的欧洲建议》、《全球电子商务框架》;世界贸易组织(WTO)在1998年5月召开的部长级会议上发表了《关于全球电子商务的宣言》,并于当年10月正式启动全面研究电子商务中法律问题的项目,为2000年前开始的新一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谈判和评审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TRIPS)协议的实施,乃至全球电子商务法典的制定做必要准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1996年底通过了《WIPO版权条约》(WCT)和《WIPO表演与录音制品条约》(WPPT)这两项“因特网”条约,1998年10月又宣布:经成员国同意,WIPO将实施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对在世界所有地区的电子商务问题的认识,包括成立专门的指导委员会、加强与各地区成员国的协商、在1999年9月召开关于全球电子商务的国际会议。这一切,标志着在新世纪前夕,全球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法的突出问题。本文将初步论述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中新的国际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一、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电子商务 在世纪之交,人类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其显著标志就是因特网的出现和普及。它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显现。可以断言,它与蒸汽机、电话等发明一样,会导致人类社会的跃进,即进入全新的知识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时代。 在未来世纪的知识经济中,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与观念,而这类资源的投入与配置,都离不开因特网。人们越来越青睐这一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因特网进行的全球电子商务,极大地减少了交易成本,促使了“无边界”世界市场的形成,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尽管限于条件,尤其是支付手段和方式的缘故,全球电子商务现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各国,但是,追求交易成本最小化的经济动力,必将促使人们更新知识和观念,寻找最佳市场交易手段和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们将直接在“无边界”世界电子市场上进行商业交易。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革命。 知识经济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根据WTO界定,信息技术产品(ITP)包括电脑、电信设施、半导体、半导体制造设备、软件和科学仪器。近年来,ITP产量持续增长,升级换代加快,价格直线下降。越来越多的个人或家庭拥有了电脑。同时,ITP国际贸易量快速增长,据统计,1995年ITP出口总量已接近6000亿美元;1996年,仅美国、日本、欧盟15国(不计内部贸易)、新加坡、中国台北、马来西亚、韩国、中国、泰国和加拿大等十大国际贸易伙伴的ITP出口量就约为4508亿美元。1996年12月,WTO第一次部长级会议达成了《信息技术协议》(ITA)。根据ITA,新世纪伊始,ITP贸易将实现零关税。这意味着电脑、软件和电信设施等产品将更先进、更便 宜。这样,全球电子商业的大发展,便有了更扎实的基础。全球范围ITP市场的迅速扩张,带动了信息技术投资的急剧增长。据世界信息技术与服务联盟统计,1997年全球信息技术投资接近2万亿美元,同时,随着已于1998年2月5日正式生效的《WTO基础电信服务协议》的实施,全世界90%以上的电信服务市场将逐步开放,从而导致国际长途电话费大幅下降。诚然,必须清醒地看到发达国家,或接近发达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ITP和基础电信方面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及最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差距巨大。对于后者而言,如何参与全球电子商务竞争,在未来的国际市场有立足之地,是极为严峻的课题。但是,这种差距肯定不能阻挡科学技术发展的力量席卷全世界,将各国商业在不同程度上,或迟或早地融入全球电子商务网络。 在认识知识经济时代的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性这一前提下,我们来看一下目前全球电子商务的两种主要方式,进而分析其中的知识产权新问题。第一种是直接式电子商务,即整个交易过程均以电子手段进行,并且,最终产品亦通过数据信息形式传输给买家。比如,就某一新版本软件的网上交易而言,买家满足了卖家的支付条件,包括提供个人信用卡密码等一系列必须披露的信息,就可以在网上购得产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这类网上交易的数据信息化产品将与日俱增。第二种是间接式电子商务,即买家在网上挑选、定购,并采用电子方式支付,然后由卖家通过传统邮送交付买家。这与人们常见的邮购方式相比,市场信息不再是一张张塞在信箱里或在发达国家习以为常的一大捆扔在家门口的花花绿绿的商品广告,而是全球电子市场上弹指可得的无数商品信息。数据化信息技术再发达,也不可能使众多日常生活品和工农业产品消失,因此这两种电子商务方式将始终并存。 二、全球电子商务中新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全球电子商务与知识产权及其国际保护关系密切。众所周知,上世纪末开始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缘起于1873年在维也纳举办的国际发明博览会上,许多国家的发明人拒绝参展,因为担心其发明原理被他人窃取,并在其本国以外作商业性开发利用。这是当时的科学技术进步与国际贸易发展,对各工业国家已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以国际性协调的客观要求,它直接导致了1883年《工业产权保护巴黎公约》的问世。从而拉开了近一个多世纪来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序幕。无独有偶,本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全球电子商务的兴起,现行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面临新的、更加复杂的挑战。 (一)域名与新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 单个厂商参与全球电子商务的前提是在因特网上注册域名。域名(domain name)是因特网上容易识记的英文字母名称,如“www.ecommeree.gov”,具有排他性。应该留意,域名与用户名(user name)的区别。比如,个人在某因特网服务公司申请,并经许可使用的是用户名,而非域名。现在比较集中的问题是某厂商注册的域名,与其它厂商以英文字母形式表示的注册商标或使用商标相同或相似,即域名与商标的冲突,或产生的淡化商标作用。但是,域名本身的知识产权性质及其保护将越来越重要。这是现在讨论域名与知识产权之间联系的关键,即域名在全球电子商务中愈益显现的无形价值,以及能否进而如何在知识产权的范畴内加以保护,并立即着手国际协调。 1.域名的知识产权性质 如同发明、商标和作品不是自古具有知识产权一样,域名始初只是因特网上的计算机代号。从肇起于美国的因特网系统管理制度来看,域名是英文字母代号,与之唇齿相依的是 域名系统(the domain name system,DNS)中的因特网协定(Internet Protocol,IP)数码代号,即DNS数码。从信息与网络技术来看,DNS数码起着指明某计算机在因特网上地址的作用,因此是真正的网址,即数码地址(Number address),而相吻合的域名,是为了便于人们在纵横交叉的因特网地图上识记而设计的。前者由因特网数码分配机构配置给上网厂商,后者由上网厂商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在某通用顶级域名和二级域名下申请注册域名。只有这种申请注册的域名会引起与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关系。当然,一般而言,域名的讨论涵盖完整域名。 许多专家学者已解释了数码地址与域名的联系与区别,并试图从各方面论证域名的知识产权性质。有的从域名的商标效应方面考虑;有的将之归入商誉;有的明确列为与商标、商号并列的商业标记权;有的侧重于探究域名的唯一性和作为相对有限的资源稀缺性,以此说明其无形价值与知识产权的内在关联。这些都是很有启发意义和学术价值的探讨。 本文补充认为,作为分析的起点,可能要注意到因特网系统管理制度与任何现有知识产权制度的区别。否则,将域名纳入某一现行知识产权加以保护,可能会“削足适履”,难以实施。因特网系统管理制度与美国政府建立的、由南加州大学信息科学院(ISI)主持的因特网分配数码机构(IANA)有关。IANA通过将数码地址群配置给全球三大区域的IP注册机构(北美是ARIN,欧洲是RIPE,亚太地区是APNIC),协调全世界的因特网系统管理。然后,区域IP注册机构再受理分配本区域较大的因特网服务商所申请的数码地址群。这些因特网服务商再将这些所获得的数码地址群配置给较小的因特网服务商,以此类推,直到终端用户。 从因特网管理制度的起源上可见,传统知识产权制度中任何类别都难以包容因特网数码地址及其域名。就域名而言,其无形价值的客观性以及作为知识产权加以保护的必要性,许多专家学者已做阐明,不必赘述。本文提出,能否将域名假定为一个全新的、独立的知识产权范畴。 2.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协调 如该假定成立,可以说,现在还没有明确的国内或国际的知识产权法来保护域名。这种“无法”状态会妨碍全球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因特网系统管理制度的特殊性,如今要改革这种制度,建立合理的、稳定的、兼顾全球各区域和各国或地区利益的、商业性的域名管理新体系,单靠因特网发源地――美国一家的行动是不行的。因特网国际协会(ISOC)与美国的IANA以及全球产业界、因特网用户等已达成初步协议,成立新的全球性管理顶级域名机构。这说明国际社会正在加紧努力,协调这一基础性领域内错综复杂的问题。基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本文仅对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协调,提几点原则建议: 第一,域名系统本身的国际协调涉及信息与网络技术问题。未来对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应充分地注意到技术因素的制约。法律是手段,不是目的。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旨在发展和完善因特网,使全球电子商务建立在稳定、可靠、高效的基础上。忽视技术因素的法律设计,要么“一厢情愿”,要么“隔靴抓痒”,解决不了问题。比如,有人曾提出将域名与数码地址分开管理,以便将域名作为商标保护。但是,因特网的技术性质不允许这样做。可见,法律专家必须与技术专家合作,才可能设计新世纪的因特网全球管理体制。 第二,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应先国际,后国内。如同相邻权的保护,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要先确立国际性法律框架,然后,各国据此制定适合其国情的国内法予以实施。在“无边界”全球电子商务中,域名本身的知识产权保护,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性。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尽快行动,合作构划新的国际法框架。如本文引言提及,WTO和WIPO已分别为此目的而实施有关项目或措施。 第三,制度的衔接。现有国际知识产权法缺乏保护域名的专门制度,但是,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和TRIPS 协议等主要的国际知识产权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与规则,可能对建立域名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起指导作用。在这方面,人们须深入研究目前域名系统所存在的缺陷的法律意义。比如,美国商务部电信与信息司于1998年初公布的《因特网名称与地址的技术性管理的改进方案》,例举了七方面问题,即域名注册缺少竞争性;商标持有人与域名持有人之间的争端解决机制太费钱费时;当各国适用反托拉斯法或知识产权法对因特网行使司法管辖权,无数有关的诉讼会导致混乱;就厂商对全球电子商务的利益期求而言,目前的域名管理不够有力和正式;美国域外的因特网用户剧增,但在国际合作与协调管理方面,发言权很少;在域名的商业价值增长时,新的顶级域名仍处于暂时状态;当因特网已商业化时,政府没有退出。只有真正地把握了问题症结,才可能从技术与法律两方面,设计新的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制度。 (二)全球电子商务中的版权国际保护 除了域名问题,当前全球电子商务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更多地涉及版权(包括邻接权、数据库等)。犹如上世纪70年代,人们担心在国外公开其发明创造会遭窃取,如今版权所有人则非常忧虑与因特网有关的盗版等侵权问题。 与域名问题不同,全球电子商务中的版权与邻接权保护可在伯尔尼公约和TRIPS协议框架内扩展。80年代中期,当因特网显露全球化、商业化趋势时,国际社会就开始酝酿新的版权与邻接权协议或条约。始于1986年9月的原关贸总协定(GATT)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将版权与邻接权(有关权)列入了与贸易相关的知识产权议题,并最终达成了TRIPS协议。与此同时,伯尔尼联盟大会于1989年采纳了WIPO的建议,建立了专家委员会,研究有关修改伯尔尼公约的协定书。1992年,该委员会一分为二,其一负责起草伯尔尼公约协定书(包括计算机程序、数据库、出租权、录制音乐作品的非自愿性许可、基本的广播与卫星通讯的非自愿性许可、进口权、摄影作品的保护期、卫星转播、权利的实施和国民待遇等十个问题);其二负责表演者与录音制品制作者的权利保护。经过七年的起草准备,专家委员会提出了关于保护文学与艺术作品的若干问题、保护表演与录音制品制作者权利、有关数据库的知识产权等三个条约实质性规定草案。1996年12月2日至20日在日内瓦召开的WIPO关于若干版权与邻接权问题外交会议,最后通过了两个新条约,即WCT和WPPT.“对该外交会议极为关注的国际舆论经常干脆称之为‘因特网条约’。在某种意义上,这种提法很有道理。虽然这两个条约包含了进一步明确现有国际规范义务的重要条款,但是,其重要性主要源于那些对数据技术的挑战做出反应的条款。”会后,WIPO继续努力,旨在尽早达成关于数据库的条约。1998年11月2日至10日,WIPO版权与邻接权常设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数据库保护会议。下面本文结合TRIPS协议、WCT和WPPT以及继续讨论中的数据库条约,论述全球电子商务中的版权新问题。 1.因特网上的版权 依靠因特网进行的全球电子商务,须臾不离各种商业信息在数据化网络环境中的传播和接受。无论是直接或间接式电子商务,买卖双方都必须获得充足的商品供求信息。在这一意义上,电子商务与传统的有形市场并无本质区别。对于直接式电子商务而言,卖方须提供文字或图象等信息产品。问题在于,数据化网络环境下传送的信息都可能与版权有关,比如,商务信息的版权、向公众传播权。与传统市场的根本区别是:全球电子市场连接的是无数台电脑及其使用者。通过电脑进行交易,往往需要将在屏幕上浏览的商务信息暂 时存入电脑内,或通过电脑存储在其它软盘之类,以便作出经营决策。这种商务信息的存储,那怕是很短暂的,都涉及版权中的复制权。TRIPS协议和WlPO两个“因特网条约”都有与因特网上版权相关的条款,尽管这些条款并不仅仅针对全球电子商务而言。 (1)商务信息的版权 TRIPS协议第10条第2款和WCT第5条以基本相同的语句,规定:数据或其他资料的汇编,无论以机器可读形式或其他任何形式,只要由于其内容经选编或整理而成智力创造,均应予以版权保护。这种保护不延及创意或数据等资料本身,也不损害选编或整理中的数据或资料本身已存在的任何版权。这完全符合伯尔尼公约第2条确立的版权保护基本原则,即版权保护只延及表达的形式,而不延及表达的创意。任何属于智力创造成果的文字或其他信息表达,均属版权保护范围。在全球电子市场上,具有版权的商务信息可能是初始的商业数据或资料,汇编或整理过的数据或其他资料。厂商如何防止这类版权在因特网上被盗,涉及到防范技术措施、对公众而言的信息可获取性、侵权的证据采集与认定、司法管辖权等诸多复杂问题。 向公众传播权 WCT第8条规定:在不损害伯尔尼公约有关条款的前提下,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应享有专有权,以授权将其作品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传播,包括将其作品向公众提供,使公众中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可获得这些作品。WPPT第2条(g)款将“向公众传播”定义为通过除广播以外的任何媒体向公众传送表演的声音或以录音制品录制的声音或声音表现物。显然,这与全球电子商务中公开传播作品或录音制品,乃至以直接电子交易方式传输这类信息产品过程中,如何在保护版权所有人的权利同时,给予公众在因特网上充分获取信息的权利休戚相关。根据WIPO助理总干事米哈依。菲彻尔博士的解释,WCT以“伞形解决方法”(umbrella solution,又译为总解决方法),填补了伯尔尼公约的空白,即“数字传输行为应以中立方式来描述,而不受具体的法律特征化影响(比如,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将作品提供给公众访问);这种描述不应是技术特殊性,同时又应在这种意义上表现出数字传输的交互性:它应当阐明当公众成员从不同地点和在不同时间可访问某作品时,该作品也被视为向公众提供;在这种独占权的法律特征化方面,即在权利或被使用权利的实际选择方面,应留给国内立法足够的自由;应填补伯尔尼公约在向公众传播权和发行权这类权利规定的空白。”WPPT第10条和第14条,以类似的方法规定了一种“向公众提供”的特殊权利。可见,在国际协调方面,这两个因特网条约采取明智的方式,既明确了公众传播权的国际法律地位,填补了伯尔尼公约的空白,又给各国立法留下了回旋的余地。 (3)关于复制权的范围 全球电子商务的无数信息,在因特网的传输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复制,甚至当人们在浏览这些信息时,也会涉及接受电脑内的暂时复制。WCT第1条第(4)款规定:“缔约各方应遵守伯尔尼公约第1至21条和附件的规定。”根据外交会议关于第1条第(4)款的议定声明:“伯尔尼公约第9条所规定的复制权及其所允许的例外,完全适用于数字环境,尤其是以数字形式使用作品的情况。不言而喻,在电子媒体中以数字形式存储受保护的作品,构成伯尔尼公约第9条意义上的复制。”WPPT第7条对录音制品的复制权作了明确规定:“表演者应享有授权以任何方式或形式对其录音制品的表演直接或间接地进行复制的专有权。”这表明,国际知识产权界已达成共识,即暂时复制品不应也不可能被排除在复制品的定义外,但应有可能在合理的情况下,就某些短暂和偶然的复制品对复制权进行适当的限制,尽管WCT和WPPT尚未明确规定。本文认为,就全球电子商务中的复制权范围及其适当限制而言,可能更多地要考虑到商业交易本身的特点,尤其是作为个人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特殊性,比如,是否允许非赢利性的,或者说旨在做出交易决策而进行的复制。上述WCT和WPPT乃至伯尔尼 公约有关条款,适用于因特网上的作品或录音制品的复制权,但是并没有充分地顾及电子商务问题。、这有待于WTO和WIPO的进一步协调。 2.因特网上的数据库 现有国际知识产权法对有关数据汇编(数据库)的保护,仅见诸于TRIPS协议第10条第2款和WCT第5条。如上所述,这属于伯尔尼公约规定的版权保护范畴。但是,WlPO1996年12月外交会议未能通过的数据库知识产权条约草案,旨在建立数据库保护的专门(sui generis)制度,即将尚不属于版权保护的数据汇编作为新的知识产权予以保护。由于因特网以及全球电子贸易的迅猛发展,来自发达国家产业、商业和出版界要求保护所谓“非原创性数据库”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国际社会仍在努力寻求合适的专门知识产权制度,尽管科学研究和学术界坚持认为没有必要另起炉灶,在版权制度之外对数据库进行特别保护。 最先提出数据库保护专门制度的欧盟力主将之列为新的邻接权加以保护。根据这种意见,数据库被定义为:“独立的作品、数据和其他系统地或有方法地整理而成,并能单独进入的材料”。这种数据库包括任何种类材料(包括文学、艺术、音乐或其他作品)的汇编。这种材料可以是文本、声音、图象、数字、事实和数据。它们可以是电子形式(包括网上或非网上数据),或非电子形式。显然,这种主张适应了全球电子商务的需要,为更多的厂商以数据库形式(包括非原创性数据的汇编)在因特网上提供商务信息,创造了更有保障的法律环境。 与欧盟不同,由于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费斯特出版公司诉乡村电话服务公司”一案(1991年)的判决,否认了对数据库保护的“额头流汗”(sweat of the brow)理论,即将非原创性数据库排除在版权保护范围之外,以判例法形式影响了美国在这方面的保护制度,因此,美国政府1997年12月公布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指出:关于数据库保护的专门制度的必要性和性质,还需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做进一步讨论。言下之意,至少目前还不具备立即通过数据库条约的条件。 本文以为,对数据库的专门保护,实质是将数据库作为新的邻接权,进而扩大其保护范围。这固然有利于厂商利用因特网开展电子商务,但是,作为因特网上的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根本问题,这涉及如何平衡公众获得充足信息的权利与知识产权人的权利。数据库的专门保护制度能否建立,取决于各国和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程度与把握尺度。 三、中国在全球电子商务中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对策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各国都在制 定或实施面向新世纪的对策,力争在未来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因特网的进一步发展,国际贸易的“主战场”或许会转移到无形的全球电子市场。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国际贸易大国,且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走在前列的发展中国家,理应在全球电子商务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采取积极的对策。 (一)大力加强基础电信建设,为我国更多、更好地参与全球电子商务创造条件 在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对外贸易中的电子数据交换(EDI)制度,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成员包括当时的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国家技术监督局、经贸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交通部。我国十分重视EDI的推广,于1995年9月建立了EDI的应用平台,已在进出口许可证管理、海关报关自动化和无纸化、国际货运中的电子合约以及电子化邮政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EDI是在因特 网尚未普及化之时提出的,现已被更先进的电子商务(EC)所代替或包容。EC与EDI相比,对基础电信的技术要求更高,并且不局限于经营外贸业务的厂商范围,而是开始形成了一个全球电子大市场,使任何厂商乃至普通百姓都可参与交易。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虽已着手建立电子商务的运行系统,但是现有的基础电信建设还跟不上全球电子商务发展的步伐,必须大力加强。 同时,我国要逐步开放电信服务市场,大幅降低电信服务费。作为今后加入WTO的组成部分,中国迟早要根据WTO基础电信服务贸易协议,开放这一服务市场,引入竞争机制。这是加快中国参与全球电子贸易的必由之路。 (二)与国际知识产权界密切合作,探寻符合国际标准和适合中国国情的域名制度 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信息办)印发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域名管理办法)。作为我国首部关于域名管理的行政规章,该域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1)国务院信息办及其常设机构――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是中国的域名系统管理机构;凡在中国境内注册域名,应当依该办法办理;(3)CNNIC负责管理和运行中国顶级域名CN以及CN之下的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这两种二级域名,并采用逐级授权的方式确定三级以下(含三级)域名的管理单位;(4)域名注册申请人必须是具有法人资格的厂商;(5)在顶级域名既定的前提下,CNNIC负责建议二级域名的增设、撤销、更名,并由国务院信息办批准公布,三级域名必须根据命名原则申请注册;(6)域名注册申请人根据法定程序申请,并对其选择的域名负责,在其了解范围内,保证不侵害任何第三方的利益;(7)域名注册的审批按照“先申请先注册”的原则进行,不受理域名预留;(8)各级域名管理单位不负责任何与注册商标或企业名称发生纠纷的处理及其法律责任;(9)注册域名实行有偿注册和年检制度,可以变更或注销域名,但不许转让或买卖;(10)在中国境内接入中国互联网络,而不以CN为顶级域名,必须在CNNIC登记备案。 上述概括的我国现行域名管理制度,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处(DARPA)及其授权的域名分配机构(IANA)的管理模式相似。在密切关注国际社会对域名管理制度的改革,尤其是非官方化和商业化的管理趋势之时,考虑中国未来非暂行的域名管理制度,是值得我国信息管理机构和商标管理部门,乃至整个知识产权界重视的前瞻性课题。建议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学者对此展开必要的研究。 (三)修改中国著作权法,充分兼顾全球电子商务对下世纪版权国际保护的新要求 中国已经加入了伯尔尼公约和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日内瓦公约,与美国达成并实施了一系列双边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根据《民法通则》第142条之规定和《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著作权法中与我国负有实施义务的国际法存在抵触的条款,实际上已被修改。中国政府代表虽在1994年4月15日签署了包括TRIPS协议在内的“乌拉圭回合”的“一揽子协议”,但由于中国尚不是WTO成员,因此没有义务在中国知识产权立法中实施TRIPS协议,尽管事实上已在许多方面予以实施。中国积极参与了WCT和WPPT的制定,但是还没有签署这两个因特网条约,况这两个条约本身至今还没有生效,因此,谈论中国实施其规定义务为时过早。然而,据悉我国立法机关目前在着手修改著作权法时,已注意到这两个新条约指明的国际版权保护方向,并“将密切注视国内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形势,在修改著作权法时积极考虑作者和专家的意见”。在此,笔者建议,在著作权法中增加如下内容:(1)复制权包括以数字形式在电子媒体中复制作品的权利;公开表演权,即通过演员的声音、表情、动作在现场直接公开再现作品,以及通过除广播以外的任何媒体向公众传送表演的声音或以录音制品录制的声音或声音表现物。

第5篇: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范文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地球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满足不了人类的贪婪。追求绿色时尚,走向绿色文明。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保护环境的黑板报,供大家参考。

保护环境的作文1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地球母亲的负担越来越重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强烈的呼号。我们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我们既然爱我们的家园──地球,就要不断努力,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地球那副美丽的面孔才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我们现在还只是小学生,不能为保护环境做太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做到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废弃物的规定,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校园清洁。还要积极参加一些植树活动,并且许下我们对环保的期望,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让我们从小事做,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一起加入保护地球母亲的行动中。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地球母亲的负担越来越重了,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强烈的呼号。我们热爱地球,热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我们既然爱我们的家园──地球,就要不断努力,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地球那副美丽的面孔才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但我们现在还只是小学生,不能为保护环境做太大的贡献,但我们可以从保护学校的环境做起。做到遵守有关禁止乱扔废弃物的规定,爱护花草树木,保持校园清洁。还要积极参加一些植树活动,并且许下我们对环保的期望,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让我们从小事做,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一起加入保护地球母亲的行动中。

保护环境的作文2我们现在的世界里,每天都会制造出成千上万的垃圾,会让我们的天空出现许多雾霾等。不过,这些难题在我的梦里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我的梦里,大街上,一片清新的空气,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因为在我的梦里,汽车里的汽油可不像现在---有毒,而是香喷喷的牛奶,这样,只要有汽车,就一定有奶香,像是给地球妈妈涂了一层护肤品呢!在我的梦里,就算是最爱乱扔垃圾的人,也能做到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他们可没有受过培训,而是在我的梦里,垃圾桶可神奇了,比如,你扔进一些报纸,里面就会蹦出一只独一无二的小青蛙模型,而且每次出来的模型都各不相同。

在我的梦里,小朋友像被施了法术一样,买一样玩具后,就不会扔了。可不是因为我梦里的小朋友特别乖,而是因为我梦里的玩具很奇特。比如:你买一个遥控汽车玩腻了,只要按一个按钮,那个遥控汽车就会自动改造,把汽车的样子改一下,不但会改变样子,还会改变技能等等。

在我的梦里,还有许多奇特又环保的东西。比如,我梦里的以旧换新机器,只要把一个旧的东西放进去,过几秒会出来一个跟以前一模一样的东西,像刚买回来的一样;又比如,重新开始机器,你把一个黏黏纸贴在电视机上,过了几年,电视机得扔了,如果是现在这个世界,黏黏纸也要丢了,因为撕下来也没有用了,在我的梦里,把机器的镜片对着黏黏纸,再去撕,就能完好无损的撕下来。

第6篇: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范文

20xx世界地球日作文推荐1保护地球妈妈

伟大的地球妈妈:

地球妈妈您怎么啦?看着您每日,一直都在愁眉苦脸、眉头深锁、唉声叹气的,您到底有何心事呢?

最近,空气受到很严重的污染、人类大量砍伐树木等等的问题日益严重,还您一直发高烧、哮喘咳嗽的。看来您的病情也真不轻啊!

伟大的您得一直在忍受这种种痛苦。在您身上的万物之灵的人类却不懂如何去感恩、爱护、保护您。人类还任意地做出了种种伤害您的事,真是感到很抱歉。

身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也开始慢慢懂得反省了。如今,人类知道您的病情太严重,他们已经开始为您着想。政府一直在呼吁大家要环保!大家必须减少使用塑料袋、纸巾等。现在的我们懂得环保了。当我们看见四处有可再循环的物品,如:铝罐、纸张、玻璃瓶、塑料、金属罐等都会把它们给捡起来送到环保中心。我们也开始举行收集拉环运动。收集后,去我们把它们给环保后制成义肢。大家也为您的秃头种回您的“绿色头发”。政府也取缔那些非法伐木者。

地球妈妈,您不用再担忧了,人类已经慢慢从沉睡中苏醒了,觉悟了。我相信您,有一天一定会康复的。地球妈妈,好好照顾身子,好好休养,身为万物之灵的我们一定会尽量地让您重新呼吸到新鲜的空气的。

20xx世界地球日作文推荐2感恩地球

地球,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也给予了我们生命,地球就像是我们的母亲一样,对我们无微不至,对我们细心的关怀,所以,我们要感恩我们的地球母亲。

为了感恩,应该爱护环境卫生,防止大气层受到破坏,少排放污水、烟尘等有害物质,爱护树木,多植树,节约用水等行动才会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永远年轻,永远健康。

地球上的树木花草我们也应该爱护,因为它也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东西,例如:清新的氧气,鲜艳的色彩等,都对我们人类和动物有着很大很大的作用,所以,我们要好好的保护它们,不让他们受到伤害。

还有动物们,它们也是地球上的一员,我们也应该对它们感恩,它们对我们做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如果地球上没有它们的话,我们生活起来肯定是无滋无味的,大地上也没有生气,我们要感谢它们带给了我们这种生机勃勃的样子,让我们心情舒畅。

感恩大地,养育了我们,给予了我们能够站立的权利,让我们能够用上我们的双脚,让我们能够锻炼身体,从而强身健体。

天空也值得我们感恩,它让小鸟自由的飞翔在蓝蓝的天空上,还有云朵,让它无忧无虑的飘荡。也让我们可以坐着飞机在天空上自由的翱翔。

河流和山川也是我们感恩的对象之一,河流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宽广的胸怀,山川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魅力所在,从而知道到我们人类要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需要了解的东西也太多太多。

地球,以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和生命,都给了我们报答不完的东西,这些东西也是宝贵的,是无价的,所以,地球和动物、生物们,我们都因该保护,而且尽我们最大最大的努力去保护它们。

20xx世界地球日作文推荐3保护我们的家园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是全人类的妈妈,我爱她!

我们的家园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有郁郁葱葱的森林,有奇峰罗列的大山,有清澈甜润的河流,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家园这么美,我们怎能不爱她?怎能不保护她?

你们是否记起过4月22日是地球日,这是个特别的日子。可如今的地球日,应是人类对地球妈妈的忏悔日,更应是对地球妈妈的拯救日!

以前,绿色覆盖面积大约占地球的三分之二,可现在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森林失去了她往日的绰约丰姿,脸上被洪水刻上了深深的皱纹,她憔悴的哭泣着……

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纸屑、瓜子皮、一次性筷子、塑料袋悠闲自在的躺在地上,由于人类没有环保意识,整个城市已蓬头垢面,她痛苦的呻吟着……

第7篇: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全球化;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

近些年来,推动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提高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成功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不仅需要草原人民做好充足的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准备工作以及传承与发展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过程中的细心认真,还需要做好后期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以此来达到预期的草原景观效果和绿化效果。这不仅有利于完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式,还能提升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的综合价值。

1.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状况及意义

1.1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状况

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作为实现全球空气质量净化、环境改善的一项重要工程。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具有生命特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还具有自然景观与生态景观的协调性特征。提升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完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目标。[1]这不仅仅有利于保持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稳定性,还有利于实现全球化背景下草原绿化工作的长期保持,因而草原居民需要将全球化背景下的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相结合。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坚持适地保护草原、合理搭配和草原绿化的基本原则,构建科学的草原生态体系;科学安排好草原的绿化时间,平整全球化背景下草原的发展。同时草原居民应当综合考虑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规律等因素,提升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的综合价值,进而实现美化生活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的环境保护目标。当今社会随着人类文明的飞快发展,草原文化的全球化正在以一种不可逆的形式无声息地渗透到世界的各个角落,尤其要实现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崛起。全球化背景下异种文化的交流发展使得草原文化历史发展处在不停地发展演变过程中,相对弱势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容易出现被强势文化同化的问题,这不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科学化发展,使得草原少数民族承受着空前的挑战和巨大的压力。因而,没有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自身发展总是容易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使得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发展变化,不利于为草原文化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契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性使得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存在着经济快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巨大改变,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使得其提高文化竞争力至关重要。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使得民族未来的发展道路十分不平坦,尤其缺乏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张力,不利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因而草原居民应当在坚守已有文化的同时积极汲取有利于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全面发展的多元化积极元素。

1.2推广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在进行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应当根据生态环境的理念确定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范围和创新方案,高效合理地利用好自然资源和草原环境,这有利于满足人们对环境舒适、环保等使用功能的需求,达到节能降耗、可特续发展的目的,为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在草原的绿化过程中,草原人民应当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深入贯彻好科学发展观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推动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的科学发展,推动我国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实现生态中国、美丽中国的综合发展目标。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发展由性质各异的草原个体因素镶嵌而成,因而不同的草原环境具有不同的草原文化景观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而且草原景观结构与生态功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作为生物栖息地和人类居住地的草原景观和人文景观处在生态系统的上方,因而具有尺度新和价值多重的特点,即集经济、文化、生态价值于一体,综合性的特点十分突出。为了创建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系统,草原居民不仅要在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保持生态景观、草原景观、人文景观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还要提升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景观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负荷能力,实现草原生态系统内部各功能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进行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功能价值,改善草原居民的居住环境,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实现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草原居民在进行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时,还应当结合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特点,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人口数量、经济发展等因素,合理规划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方案。

2.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草原居民推广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准备工作不充分,在进行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草原居民往往忽视了完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准备工作,使得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无法得到科学的完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环节的细节极其容易被忽视。因而提高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水平是保障草原文化质量的首要因素。草原居民不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做好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十分不利于完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不利于完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计划,不利于合理安排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发展的单一性使得草原文化很难实现科学的创新。我国历史上的草原文化往往经历过几次重要的变迁和社会化转型,而且正在以传统自在的方式完成。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发展的每一次变迁和转型往往受到社会条件、人口因素、历史条件的影响,并且在发挥着一种没有超越自在文化创新的发展范畴。明清以来,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入严重影响了传统草原文化的草原居民的信仰,并引导着社会结构和草原居民的价值取向,使得草原居民和边疆居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汉文化对草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人们对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认识不断增多,并出现与日俱增的问题,导致草原民族的风俗民情、思想观念、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学艺术等诸多要素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多元化全球化背景下的草原文化使得文化形态丰富多样,但形式却不断趋于单一化,使得草原文化无法出现科学的转型。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转型并无法改变草原文化的本质属性和自在特性,使得一些缺乏自觉的文化精神的草原居民很难实现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创新和多元化发展。草原居民往往不严格按照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模式,忽略了对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性的综合考虑,使得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无法得到有效保存,不利于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草原居民不严格按照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信仰,做好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工作的行为,往往导致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无法一并移植到草原居民的生活中,不利于按照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整体美观性和自然性。

3.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

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草原居民往往忽视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本性的保持。在对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的过程中,草原居民往往忽略了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标准,从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趋势实现对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工作的有效推进。[2]由于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受地理环境、社会因素的影响比较深远,使得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景观很少出现荒漠化问题,因而在进行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草原居民不能直接继承全球化背景下的草原文化,而要采取扬弃的手段实现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继承,保持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发展的完整性,不利于对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进行有效发展,保持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不利于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完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策略,做好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对完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十分关键。为了做好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应当加强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科学化和可持续发展。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需要根据草原文化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好专项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方案,并采取科学、合理、规范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措施来实现草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此外,还应当对全球化背景下的草原文化进行全面考察工作,如果发现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发展出现阻力,应当及时寻求解决策略,进而有效预防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出现。

4.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转型的传承和发展方向

社会作为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转型的文化传承载体,社会应当积极发挥其调解职能,不断拓宽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转型的发展路径,实现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转型的有效传承,不断拓宽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转型的发展空间,使得社会充当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转型的保护者的作用。由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因而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积累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作用。相关部门制定相关的草原文化法律、规章和条例对实现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化转型和草原文化的保护至关重要。保持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转型的高度,可以有效改进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生存环境,使得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不能有效的实现。草原法律保障给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保护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现代转型的文化传承等规章制度,能够有效推动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有效执行力,这有利于草原文化的可持续生存发展目标。特殊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发展环境使得草原民族的生活范围处在孤立地位,无法对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生存提供有效的保障。此外,加强草原人民的文化保护意识是实现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认同感的关键举措,以草原文化为重心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引导草原居民恪守信义、崇尚自然、不断实现价值观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原有草原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生活节奏十分紧蹙,这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重心,不利于提高草原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增强草原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同时,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承载的个体也会自动形成一种对草原文化的保护力量,使得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出现了问题,不利于加强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保护意识。设置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保护区对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指导经济的良性运行使得社会角色很难弥补因经济发展带来的对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的不利影响。因而充分调动社会文化工作参与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作的积极性对影响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有利于提升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地位和价值。

5.结语

综上所述,对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工作进行不断完善是保障生态绿化工程的关键环节。草原居民在进行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应当综合考虑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不同特性等因素。提高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手段,对完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使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范围不断得到扩大,使得草原文化的环境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草原居民应当将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完美结合起来,提高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整体价值,进而完善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的发展工作。这不仅有利于使草原文化的综合价值得以充分发挥,还能够实现全球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范文

这则视频在网络上走红除了延参法师的口音和表情外,就是猴子和人的互动。这是大自然的和谐与美,也是生命之美。

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小星球,但它与其他星球的区别是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在人类已知的世界上,地球是惟一一个具有生命的星体,这也是地球美的所在。地球上的生命不可能单独生存,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它们是相互联系、共同生活的。而生物多样性指的就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它包含3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生物学家指出,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灭绝与新物种出现的种数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这种平衡已受到破坏。

如今,在人类追求高投入、高增长、高消费的文化发展模式的冲击下,生态环境迅速恶化,使物种的灭绝速度达到过去两亿年速度的数百倍乃至数千倍。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土地的压力大增,野生动物遭人类大量捕杀,森林也几乎被砍伐殆尽,使整个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009年11月3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再次更新了《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在47677个被评估物种中,17291个物种有濒临灭绝的危险,比例约为36.3%。其中包括鲜为人知的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动物。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许多物种甚至在发现前就已经消失。

据专家估计,由于人类的活动和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种类正在以相当于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而生物多样性的快速消失,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以及赖以生存的农业和畜牧业造成严重影响,并进一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全世界目前约有3.4万种植物和5200多种动物濒临灭绝。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保持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环境健康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最近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年仅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就会导致2万亿到4.5万亿美元的损失;另一方面,如果每年对自然保护区投资450亿美元用于改善生态系统,由此带来的收益可高达5万亿美元。

为保护濒临灭绝的动植物,最大限度地保护地球上的多种多样的生物资源,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制定并通过了《生物多样性公约》。2001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可持续发展峰会”上,各国领导人承诺到2010 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快速流失的趋势,2005年,来自世界各国的150多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纽约举行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又再次重申了这一承诺。2010年对生物多样性来说,是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各国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国第10次会议上,重申以往的承诺,并将减少生物多样性流失的承诺纳入到国家计划之中,确保每一个缔约国都制定并通过一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国家策略。

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地球生命的物质基础,包括人类生存的基础。如果这些物种遭到破坏,我们的后代子孙将变成孤家寡人,难以在地球上生存。保护物种多样性与人类生存发展紧密相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呼吁每个人都要在保护物种多样性上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投入到这一人类共同使命中来。

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共存形式

生物多样性在地球表面无处不在,它是地球环境亿万年演化的产物,又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环境的缔造者与维持者。在地球所有的特征中,覆盖其表面及海域的生物层是最复杂、活跃和富于变化的。这个生物层就是生物圈,它通过无数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的代谢活动,以物理和化学的形式与大气层、地层和水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境体系,使得人类在内的无数物种都可以生存在这个体系当中。

生物多样性实际上是一个支撑地球生命的系统,是指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于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建筑和家具材料、药物及其他工业原料。人类的衣、食、住、行没有一项能够脱离生物多样性。

地球上出现可呼吸的空气、可饮用的水源、肥沃的土壤、高产的农田、富饶的海域、适宜的气候以及其他的生态系统服务,都充分显示了生物体的作用。可见,生物多样性在地球表面无处不在,甚至存在于每一滴水中。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是人类共同的财产,给人类带来了诸多惠益,是人类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可以归纳为三大类:第一是直接价值。从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和驯化的组分中,人类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物、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同时,它在娱乐和旅游中也起着重要作用。第二是间接价值。主要表现在固定太阳能、调节水文过程、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吸收和分解污染物、贮存营养元素并促进养分循环和维持进化过程等方面。第三是未来潜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未来潜在价值指能够在未来某个时候为人类社会提供经济利益。这些潜在的价值目前还未被人们发现和利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生物在未来可能给我们提供极大的帮助。

生物多样性在时间与空间中演化,从无到有,由简变繁。任何时候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的总量都由两个相互对立的力量所左右,即物种形成和灭绝。然而对于任何一个特定地点,生物多样性受4个关键因素影响:气候、散布能力(生物到达并定居在某一地点的能力)、时间和生境的种类(某一地点有多少可供物种利用的条件)。

物种类组成的不断变化,部分物种的绝灭,是一定自然历史时期的产物,既与自然环境变迁相联系,亦是植物群不断繁衍、演变、新类群不断产生,旧类群不断消亡和不断更新的过程,生物进化,“适者生存”是生物物种多样性产生的结果和背景。

化石记录表明,自地球上有生命以来,数以亿计的物种发生了进化。然而地球也并非简单地不断被越来越多的物种塞满,相反,物种形成的过程总是与另一种相反的过程大致平衡——这就是灭绝过程(即一个物种的所有成员全部死亡)。事实上据古生物学家推算,自生命产生后的漫长年代里,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物种中有99%已经灭绝。

在人类出现以前,物种的灭绝与物种形成一样,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两者之间处于一种相对的平衡状态。据有关资料显示,物种自然灭绝的速度大约为每100年有90个物种灭绝。人类出现以后,尤其是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物种灭绝的速度大大的加快了。以哺乳动物为例:在17世纪时,每5年有一种动物灭绝,到20世纪则平均每2年就有一种动物灭绝。就鸟类而言,在更新世的早期,平均每83.3年有一个物种绝灭,而现代则每2.6年就有一种鸟类从地球上消亡。在印度洋、大西洋中的一些岛屿上生活的特产鸟类绝灭的速度,从1601?1699年为8种,1700?1799年为21种,1800?1899年为69种,1900?1978年为63种。目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在丧失。据国外的科学家估计,目前物种丧失的速度比人类干预以前的自然灭绝速度要快1000倍。以鸟类为例,在世界上9000多种鸟类中,1978年以前仅有290种鸟类不同程度的受到灭绝的威胁,而现在这个数字则上升到1000多种,大约占鸟类总数的11%。据联合国环境计划署估计,在未来的20?30年之中,地球总生物多样性的25%将处于灭绝的危险之中。在1990?2020年之间,因砍伐森林而损失的物种,可能要占世界物种总数的5?25%,即每年将损失15000?50000个物种,或每天损失40?140个物种。大量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以拯救这些逐渐走向灭亡的物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没有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就没有人类的出现。生物多样性一开始就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为了保障人类在地球的长期生存。人类只有改变自身的行为,才能在这个星球上延续下去。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水平。

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生物多样性被称为地球的免疫系统,起着保护生态系统健康、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作用。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是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的保障。然而,由于资源的过度利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物的生存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面临巨大的压力,大量物种急剧消亡,生态系统严重退化,各种资源不断枯竭。因此,生物多样性受到各国政府、有关国际组织及社会各界和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

“任何一个物种在自然界不可能单独长期存在下去,它必须与其他相关的物种形成生物群落才能生存,对于我们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的肆意破坏,必然导致人类自身最终面临毁灭性的灾难。”北大生物系教授潘文石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时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当今社会,特别是一个到2050年人口将达90亿的星球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人类还需要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迅速、根本且创造性、可持续的”措施,否则当前的地球自然体系将快速退化甚至崩溃。

20世纪后叶生命科学各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很多科学家认为在未来的自然科学中生物科学将成为带头学科,甚至预言本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在生物科学诸多的分支中,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前生物科学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学界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据可靠的数据说明每天约有100多种生物在地球上绝灭,很多生物在没有被人类认识以前就消亡了,这对人类无疑是一种悲哀和灾难。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动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生物多样性是完整的、和谐的、浑然一体的,它体现了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

生物多样性是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重要保障。人类是动物大家族的一员,动物都不能自己制造食物,需要绿色植物提供。在全球30万种植物中,人类经常利用的农作物不到200种,加上药用植物,所开发利用的也不到1000种。我们都知道,小麦、水稻、玉米提供了全人类主要淀粉来源,大豆、花生是主要的脂肪来源。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输送到大气,然后参加大气水循环;地球如果没有绿色植被覆盖,水循环就绝对不是今天的样子。再看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健康的呵护:在化学制药没有发明前,我们的祖先就是用天然动植物成分来充当药物的,至今生物制药的主要成分依然是各种动植物提供的;另外,最关键的是,我们呼吸的氧气也是植物制造的。光合作用、生物固氮作用是地球上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两个生物化学反应。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金鉴明指出,生物多样性一旦减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要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就要受到影响。至于潜在价值,虽然大量生物的潜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种野生生物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它的各种潜在使用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

生物多样性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是世界四大遗传资源起源中心之一,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拥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物种数量位居北半球第一,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是北半球的生物基因库。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南北跨越热、温、寒三带,物种多样性极为丰富。高等植物约有34000多种,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约占全世界植物物种的十分之一。其中,苔藓植物117科(苔类52科,藓类65科),506属(苔类144属,藓类362属),2541种,种数约占全世界总种数的11.25%;蕨类64科,221属,2275种,约占世界蕨类总种数的19.25%;中国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有12科42属245种,分别为世界现存裸子植物科、属、种总数的80%、51.22%和28.82%。被子植物243科、3182属、29230种,科、属、种数目分别占世界被子植物的61%、31%和12%。

中国也是动物物种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记录的脊椎动物共6588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4%。其中,哺乳动物607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4.1%;鸟类1332种,约占世界总种数14.6%,是世界鸟类种类最丰富国家之一,其中湿地水鸟271 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56 种。爬行动物452种,约占世界总种数4.6%;两栖类335种,约占世界总种数6.1%;鱼类3862种,其中内陆湿地鱼类已记录的种类有1118 种,约占世界鱼类总种数的17.5%。另外,无脊椎动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等种类也极为繁多,尚无法精确统计。

相对于物种的丰富度,物种的特有性更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程度。中国辽阔的国土、古老的地质历史、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形成了多样的生境,这些都为特有属、种的产生和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使中国的特有种极为丰富。中国特有植物估计有15000~18000种,约占维管植物总数的50~60%,在世界上处于第7位,特有高等脊椎动物在世界上处于第8位,各类群有属、种所占比例差异较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系物种、平衡自然、保护地球家园。同时,生物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具有宝贵的开发利用价值,对于加强农业、创新科技和促进发展都十分重要。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负责任大国的应尽之责。我国已加入一系列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公约和协议,要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认真履约,共同呵护地球家园。

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在行动

7月3日上午,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柳林林场,来自汉中朱部级自然保护区的32只人工笼养朱被放飞,它们将“翻越秦岭”,首次在我国北方展翅翱翔。

作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朱主要生活在温带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带,习惯在高大树木上栖息和筑巢,在水田、河流浅滩、沼泽等地觅食。20世纪以前,朱曾广泛分布于俄罗斯、日本、朝鲜半岛和我国大部分地区,自古被我国民间视作吉祥的象征,有着“吉祥之鸟”的美誉。然而,由于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水田森林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人为干扰等因素使得朱的数量急剧减少,在东亚地区各国先后绝迹。我国1981年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7只野生朱,这也是当时全球仅存的一个朱野生种群。

经过多年不懈保护与饲养繁殖,朱种群数量已由最初发现的7只发展到现在国内的1700余只,其栖息地的分布范围也在不断扩大。32年后,带着一份美好的寓意,32只“吉祥之鸟”的身影重现在我国北方,为鸟类世界再填一道美丽的风景。

人工饲养,野外放飞,这是中国为保护朱野生种群所作出的系列努力之一。

无独有偶。2012年10月11日,在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全球首只在野化培训场诞生的大熊猫“淘淘”被正式放归自然,这意味着中国的大熊猫保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将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补充野外种群,是濒危野生动物繁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恢复和重建野生种群的重要手段。大熊猫由于受自身繁育能力低、食性单一和栖息地破碎等因素影响,放归自然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野生动物。相关专家称,放归自然后的“淘淘”要经历适应野外环境、融入当地种群、繁育后代等多重考验才能真正实现放归自然的目标。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中国又是生物多样性受到最严重威胁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原始森林长期受到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活动的影响,其面积以每年0.5×104km2的速度减少;草原由于超载过牧、毁草开荒的影响,退化面积达87×104km2。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不仅表现在总面积的减少,更为严重的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降低或丧失使生存其中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或受威胁种。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中国是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人口对环境特别是生物多样性的压力。如果不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遏制这种恶化的态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会威胁到世界的发展与安全。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性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早在1992年就参加了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并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字。继而,中国政府批准了这个《公约》,并履行承诺的义务;成立了国家履行《公约》工作组,协调我国的履约工作;分别于1994年和1997年完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和《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报告》,并正式。同时,加强物种保护和自然保护的法规建设,并陆续启动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工程。(选自《201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发展及保护研究报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央领导就加强物种资源管理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在各地区、各部门和广大生态保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部分地区生物多样性锐减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基本保持稳定。

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我国已制定《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20多部相关法律法规。生物物种资源保护部际联席会议、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工作协调组、部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机制运转良好。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农业大国,70%左右的人口住在农村,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多年来,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践表明,保护生物多样性重点是保护物种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就地保护是最好的办法。

我国具有陆生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原和稀树草原、草甸、荒漠、高山冻原等。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类型也很齐全。湿地类型中除苔原湿地外,其余类型均有分布。建立相应的自然保护区,使物种自然繁衍符合物竞天择的规律,确实是保护多样性的最好办法。

在就地保护方面,截至2009年底,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541个,占国土面积的14.7%,初步形成了类型比较齐全、布局比较合理、功能比较健全的全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在移地保护方面,已建有动物园230多个,植物园234座,以及数百个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生物物种资源的调查有序开展,一些重要生物物种资源已经完成编目收录。各有关部门通过联合或专项执法行动,有力地打击了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据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总体上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趋势。例如,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珍稀孑遗动物,是世界上最濒危的物种之一,被誉为“国宝”和“活化石”。通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全面强化了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现在已经有45%的大熊猫栖息地和61%的野外大熊猫种群纳入到自然保护区内,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目前,我国大熊猫种群数量超过1800只,分布在陕西、四川和甘肃3省的45个县境内,总栖息地面积达230万 hm2。

大熊猫、金丝猴、朱、扬子鳄、鳄蜥、蟒蛇、穿山甲等250多种野生动物新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还开展了人工繁育野生动物放归自然,朱、扬子鳄、鳄蜥、黄腹角雉等10多种野生动物实现了从人工繁育场所到野外的生存,朱、野马等在放归自然后还顺利实现了自然繁殖。

我国野生植物及其生境的拯救保护正在不断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以就地保护和种源保存培育为龙头的保护格局。通过《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规划》的实施,针对苏铁、兰科植物、西南地区高原珍稀植物、西北地区珍稀沙生植物、东北地区珍稀野生植物以及三峡库区珍稀植物等六大类物种实施了就地保护、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及种源培育工作,有效保护了我国10余种野生苏铁的主要分布区,对200余种亚热带野生兰科植物实施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了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1000多种珍稀或濒危、特有野生植物,成立了全国苏铁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和兰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分别收集保存苏铁类、兰科类植物240余种和500余种,基本完成了苏铁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原产我国的重点兰科植物收集保存取得阶段性成果。对杏黄兜兰等我国特有的濒危兰科植物以及德保苏铁、华盖木、西畴青冈等极度濒危物种开展了回归自然的试验。

在我国公布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到:到2015年,力争使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提出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就地保护,陆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占陆地国土面积的比例维持在15%左右,使90%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和典型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保护。合理开展迁地保护,使80%以上的就地保护能力不足和野外现存种群量极小的受威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这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参与进来,以实际行动保护身边的物种。因为世界上任何一个物种都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善待它们,实际上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和生存基础。所以,只有爱护野生动植物,才能真正爱护人类自己。

保护森林、湿地、荒漠

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森林、湿地、荒漠三大自然生态系统覆盖了近2/3的国土面积,在保障人类生存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荒漠是物种基因的宝库,因此生物多样性关系着生态安全,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发展。

实践证明,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无论损害和破坏哪一个系统,都会影响地球的生态平衡,影响地球的健康,危及人类的生存。只有建设和保护好这些生态系统,维护和发展好生物多样性,人类才能永远地在地球这一美丽的共同家园里繁衍生息。

在广袤的大地上,无数的绿色森林使人类居住的地球多情而美丽。森林中,一个个涌动的生命向我们展示了自然的勃勃生机。森林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藏。在这里,各种珍奇的动植物资源争奇斗艳,展示着各自的风姿和美丽。它们与姿态各异的奇石、蜿蜒流淌的溪流、珠串垂挂的瀑布等共同组成了大自然的合唱。森林是生物多样性的摇篮。在森林中,不管是参天大树、奇花异草,还是飞舞的鸟类、爬行的昆虫,在它们身上都传承着物种的基因、地球的密码。

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而且还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因此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和“鸟类的乐园”。

无论是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荒漠总是与荒凉、风沙、贫瘠、干旱等联系在一起,很少能有人联想到绿色和生机。然而,荒漠是全球大量资源的贮藏地,是人类三分之一食物和二分之一牧产品的来源地。荒漠生态系统,既是全球生态系统的脆弱带,同时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态类型。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1.9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活立木总蓄积149.13亿立方米,森林蓄积137.21亿立方米;天然林面积1.2亿公顷,天然林蓄积114.02亿立方米;人工林保存面积0.62亿公顷,蓄积19.61亿立方米。中国拥有各类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和热带林,以及它们的各种次生类型。中国森林的野生动物资源极其丰富,6347种脊椎动物大部分栖息在森林中或林缘。中国有乔木2000多种、灌木6000多种。由于在新生代第四世纪冰川期,华南、华中、西南广大地区,除局部山地有山地冰川外,大多数山地未遭受冰川影响,从而保存了许多中国特有的孑遗种。

中国内陆湿地主要有沼泽、湖泊、河流3种类型。根据1995~2002年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中国沼泽湿地1370.03万公顷,湖泊湿地835.15万公顷,河流湿地820.70万公顷。内陆湿地鱼类已记录的种类有1118种,其中鲤形目有824种,占中国淡水鱼类种数的73.3%。中国有湿地水鸟271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水鸟有56种。

荒漠地区蕴藏着天然特有品种和品质的经济植物、动物和药材,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一个独特的子系统。由荒漠地区各类生物和环境构成的陆地荒漠生态系统,在保障着全球41.3%陆地面积和20亿人口生存的同时,还为人类保存了许多特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为人类提供了独有的丰富奇异的自然景观。

另外,中国拥有各类草原近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1.7%。中国天然草原上已知有饲用植物6704种,其中属于中国草原特有的饲用植物有320种。天然草原上还分布着大量有经济、药用等价值的植物资源,如甘草、麻黄草、冬虫夏草、雪莲等。天然草原上繁衍的野生动物达2000多种,其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达40余种。

近十几年来,由于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流域及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重点工程,森林资源保持了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6%增加到目前的20.36%。然而,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草原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目前90%左右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石漠化。据估计,中国40%的重要湿地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特别是沿海滩涂和红树林遭受严重破坏。

1998年出版的《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估计中国物种的受威胁程度哺乳类为23.06%、鸟类14.63%、爬行类4.52%、两栖类2.46%、鱼类2.41%、裸子植物28%、被子植物13%左右。据2004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估计,中国野生动植物濒危状况远比过去的估计高,特别是植物的濒危物种比例远远超出过去的估计。近20?30年来,中国海洋底层和近层鱼类资源衰落,产量下降,渔获物组成低龄化、小型化和低值化。

中国生物遗传资源丧失十分严重。例如,20世纪50年代,中国各地农民种植水稻地方品种达46000多个,至2006年,全国种植水稻品种仅1000多个,且基本为育成品种和杂交稻品种。20世纪50年代,中国种植的玉米地方品种达1万多个,到目前生产上已基本不用地方品种了。另外,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分布范围也不断缩小,中国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现已消失或大面积萎缩。

为保护森林、湿地、荒漠、草原等重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中国相继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拯救繁育濒危物种、开展资源调查、建立自然保护区、强化执法监管和野外巡护、促进资源培育等强有力措施,取得了保护区域不断扩大、濒危物种种群稳中有升、自然生态系统日益优化的成就,令世界为之瞩目。

根据《全国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和《全国林业自然保护区发展规划》,林业部门已经实现了其阶段性目标,完善了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网络。截至2011年底,林业系统已建立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野生植物和野生动物等五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2126处,总面积1.23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12.77%,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数量的82%、面积的82.10%,其中部级自然保护区263处,面积7629.07万公顷。这些自然保护区成为我国自然保护区的主体,有效保护着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涵盖了20%的原生林、50.3%的自然湿地和30%的典型荒漠地区,对维护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尽管这样,现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一些区域生态系统不断退化,物种栖息地不断减少。我国一些重要生物资源流失国外。二是一些新的国际生物多样性问题对我国形成新的压力。外来物种入侵呈蔓延之势,危害日趋严重。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生物多样性保护尚未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或议事日程,缺少综合配套的保护政策,特别是一些自然保护区日常监管缺失。

第9篇: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范文

活动总结

2020年4月22日是第51个世界地球日,按照××××【2020】×号《关于开展第51个世界地球主题宣传活动周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单位精心安排,周密部署,组织开展了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

为做好今年“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主题,我单位及时召开会议,成立了专门的活动宣传领导小组,本着“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原则,增强针对性,突出实效性,对宣传活动做出了精心策划,详细部署,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科室,明确责任,为搞好“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精心组织准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按照省厅和我局对于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周活动的安排意见,我队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把宣传工作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结合起来,组织开展了有特色的、有影响的宣传活动。

1、利用队机关楼电子屏滚动播放宣传主题标语,并通过广播、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职工群众了解了世界地球日的起源和目的,进一步宣传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利用文化广场电子屏,播放电影《流浪地球》。通过电影所反映的未来环境被严重破坏、满目疮痍的地球,引出目前全球共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旨在提高职工群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大家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3、制作第51个“世界地球日”专题宣传栏,通过文字、图画等宣传形式,达到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使职工群众对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取得了显著成效。

4、组织职工开展“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摄影展,旨在让大家去自然中寻找、发现和记录地球之美,

使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让大家共同关注生活环境,共建美丽家园。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