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望天门山的诗意范文

望天门山的诗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望天门山的诗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望天门山的诗意范文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84分)

1.

(2分)多音字组词。

担dān

________

dàn

________

2.

(3分)我会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清泉石上流。

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

________,山后山前处处梅。

3.

(6分)多音字组词

蒙:méng________、měng________

奇:jī________、qí________

相:xiāng________、xiàng________

4.

(3分)选择正确的词语。

勉(A.励

B.历)________自己出类拔(A.萃B.翠)________

在一片赞扬声中,我们的头脑要保持(A.平静B.安静C.冷静)。________

5.

(4分)给下列诗句排序。

________羌笛何须怨杨柳

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________一片孤城万仞山

________黄河远上白云间

6.

(6分)想一想,选一选。

吉言________

A.应允别人

忠言________

B.诚恳劝告

诺言________

C.宣誓所说

誓言________

D.表示吉祥

留言________

E.生前留下

遗言________

F.临走写下

7.

(5分)我能写出下面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②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8.

(5分)用下列词语造句

①瞬间

②仿佛

9.

(4分)默写古诗

望天门山

李白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0.

(5分)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1.

(5分)改变句子中词语的顺序,不改变原意,把句子换个说法。

①我天天坚持给鸟儿喂食。

②小明是我最好的朋友。

12.

(9分)读拼音写汉字

qīng

fēng

jìng

________山

________树

石________

________澈

________景

________争

________声

________狂

________然

13.

(5分)请你从这三首诗中选择一首你最喜爱的诗默写下来,并说说喜爱的理由。

14.

(5分)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

①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②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

③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

15.

(4分)根据解释写诗句

①雄伟的天门山好像是被从中间冲断了一样,让长江浩荡的流经这古代楚国的旧地。________

②滔滔东流的江水,在天门山遇到巨大的障碍掉头向北流去。________

③分列长江两岸的天门山,就像迎着江水扑面而来。________

④在那水流湍急的地方,有一只小船乘风扬帆,从太阳升起的东边驶过来。________

16.

(4分)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的作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他们都是________朝人。

A.刘禹锡

B.杜甫

C.白居易   D.李白

E.唐

F.清

17.

(5分)翻译句子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8.

(4分)默写《望天门山》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5分)

19.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这首诗写眺望天门山所见,始终描绘了哪些景物?

20.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诗人为山川景物抹上了哪些色彩?

21.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

回答问题

诗人在描绘这幅画时,是以什么景物为主体的?其它景物起什么作用?这些景物衬托了天门山怎样的景象?

22.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这首诗描绘了天门山怎样雄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3.

(5分)阅读诗文《望天门山》,回答问题

本诗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共18题;共8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二、阅读理解题

(共5题;共25分)

19-1、

20-1、

21-1、

第2篇:望天门山的诗意范文

关键词:李白;皖南;诗歌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2-0005-010

安徽省皖南地区,以其秀丽的山水景观与特有的人文雅韵,跟历史上许多著名文人结有缘分。其中结缘最深,以大量名篇为皖南诗歌树起光辉旗帜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李白作于皖南的诗,明确可考的有150余首,占其全集千首的六分之一,不仅数量大,而且绝大部分皆以皖南山水人文为歌咏对象,或与之有深刻联系,其中多带有皖南的韵味和气息,成为后代皖南诗歌学习继承的典范。由大诗人和山水奥区相结合所产生的诗歌,以及诗人在创作上所受的地域影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即打算先简要介绍李白与皖南关系特别深的一些诗歌,再进而分析其风貌特征及其跟皖南山水人文的内在联系。不足之处,希望读者赐正。

一、李白在皖南的游踪与创作

李白在皖南的具体行踪,今天已不可能一一厘清。但一些重要行踪还是可以确定的:一、李白开元十三年(725)出峡,十四年乘船东下,至金陵、扬州,途经皖南沿江各地;二、天宝元年(742)秋,李白奉唐玄宗之诏入京,作《南陵别儿童入京》诗,证明此前李白已寓家南陵;三、天宝十二至十四载(753—755),在宣州特别是秋浦一带长期居留,有“我自入秋浦,三年北信疏”等诗句可证;四、天宝十五载(756),因安史之乱,李白南下至宣城,有《经乱离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猛虎行》(“窜身南国避胡尘……昨日方为宣城客”)等诗可证;五、上元、宝应年间(760—762),李白因从永王璘遭流放遇赦放回后,至皖南依当涂县令李阳冰,卒葬青山。留有二孙女在当涂,说明去世后其家亦在皖南。为了获得对于李白皖南诗歌的整体印象,本节以空间分布的各重要景点和郡城县邑为中心,对其相关作品加以介绍。

(一)“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在当涂的创作

李白写于当涂的诗四十余首。其中《望天门山》、《夜泊牛渚怀古》、《横江词六首》、《下途归石门旧居》、《临路歌》都是千古绝唱。《望天门山》首句“天门中断楚江开”,是从天门山江面的上游往下游眺望。东、西梁山(合称天门山)夹江对峙,当船循航道由上游驶近西梁山时,眼前的江面为伸入江中的山体所遮挡,江流似乎没有出路,须等船绕出西梁山时,前面才豁然开朗,在两山之间现出宽阔的江面。舟行中从山体蔽江,到江面突然展现,在感觉中犹如长江之水冲破了天门山的阻挡,这是顺流而下的体验,这种体验当然以第一次过天门山时最为新鲜,也最能激发诗兴。因而《望天门山》很可能是李白开元十四年(726)第一次沿江东下时所作,它与《临路歌》,正好分别是李白皖南诗的开篇和终篇。

天门山下游不远处就是牛渚矶(采石),李白名篇《夜泊牛渚怀古》以年少贫贱的袁宏自比,亦当是诗人较为早期的作品。诗云: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所怀之事,发生在东晋:袁宏幼时家贫,以运租为业。曾于牛渚秋江月夜,在船上咏诵自己所作的诗,为镇西将军谢尚所闻,大受赏识。从此,名声日高。这是发生在当涂牛渚的人文佳话。谢尚与袁宏打破身份贵贱的悬隔,借文学展开心灵沟通,为李白所神往,此诗无论写景写事,都受袁宏咏诗的佳话启发,牛渚的清江月夜,昔人的风流往事,在李白的笔下,都有一种悠然神远之致。清人王士祯赞赏此诗:“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诗所以能够至此,除了李白的天才之外,牛渚清秋月夜富有诗意的环境和动人的历史传说,都给了诗人灵感。

《横江词六首》亦写于牛渚,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展现牛渚春潮的壮观。诗中反复突出了几个意念:一个是“恶”:“横江恶”、“风波恶”、“恶风回”;一个是“渡”:“横江欲渡”、“哪可渡”、“郎今欲渡”、“公无渡河”;一个是“愁”:“一水牵愁”、“愁杀峭帆人”。此外,诗中还多处出现“风”、“浪”、“波”、“涛”等字,把横江风浪的气势写得比八月的浙江潮还厉害。这样描写,用意是说横江是他去“西秦”的最大障碍,因横江难渡而不免发愁。其实,这组诗也可能是李白较早时期的作品(津吏称李白为“郎”),诗中的“愁”有点虚,愁而不苦,愁而不深。嘴上说:“横江恶”,而笔下展现的景象,却是横江了不起。“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写得惊心动魄,实在是对横江深情而热烈的赞美。

(二)“我家敬亭下”——李白在宣州的创作

第3篇:望天门山的诗意范文

关键词:交流、发展、技能、方法、古诗、掌握、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4.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继承和发扬是学习古诗的目的。但由于受时代的局限、语言文字的发展和变更,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存在一定的难度。本人借鉴多年来从事语文教学经验,探讨学习古诗的一些方式方法,与同仁们进行交流,以此来提炼自己的教学技能。

一、凡事都有规律可寻,重视教材教法的规律,也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借助多媒体电话教学,可以把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之很好地接受其教学内容。

例如:我们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古诗》两首时,以往在教授时,只能借助课文插图,剖析内容加以讲解。虽然从内容方面而言,可以把该完成的教学任务完成,但从学生能否接受的角度而言,只能采取灌输性的方式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结果造成学生厌烦、教师倍感无奈而焦虑。

随着现代教学设备的普及,固有的教学模式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例如:在讲授《望天门山》这首古诗时,通过多媒体电话教学的深入,把动感的自然景观展示在学生面前,聆听他们的“歌声”,总结其内容,再度把诗篇展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进行对比、归纳,的确起到了画龙点晴的效果。

传统教学,特别是缺少多媒体电话教学的授课方式,无论从内容方式而言,还是从诗篇的结构方法入手,都无法把动感的自然景观展现在学生,让他们做到畅所欲言……

但借助多媒体电话教学,以往无法做到的变为可能,不但激活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完全借助动感的自然景观,把自己沉思的话语撒播在课堂间。顿时,激活了整堂课的内容。

这就是借助多媒体电话教学所要达到的效果。《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著的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之作。题目是“望天门山”,通过点媒体电话课件的展现,把一山分为二,长江奔流中泻,所以写“山”也必须围绕写“江”。江从山间穿过,两山对峙江边,所以才有“天门”之称。诗歌最后两句景中融情,穿出天门,朝日在望,一叶扁舟,展现在视野里。“一片孤帆日边来”为传诵名句。

这些动感情境,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在学生的视野里。沉闷的诗篇,再度迸发出火花,激荡着学生的心灵,与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时。这才是学习古诗的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完全融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世界,培养热爱古诗的情感倾向。因此,凡事都有规律可寻,重视教材教法的规律,也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解决问题,重在培养兴趣,有了一定的兴趣,才能激发斗志,才能培养热爱《古诗》的良好习惯。

《望天门山》是一首代表作,也是一首精要的七言绝句。古人抒感往往借助诗篇来述说,其间蕴含的意境真可谓深不见底。但是,不管如何精到的古诗,还是古文,都有一般的规律可寻,沿着一定的规律,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之前,重在培养兴趣,因为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兴趣可以激发他们的斗志,去探索未知领域间奇幻的世界。《望天门山》如果只重视解读诗篇的意思或者把诗篇直译成现代文字,让学生去熟悉,这并非是学习《古诗》的真实意图。为了令其产生浓郁的兴趣,可以借助多媒体电话教学的设备,把文字变为音符,根据一定的节奏而闪烁出美感的意境,令其终身不忘,这才是学习《古诗》的最终目的。

《望天门山》里起伏不定的山脉耸立其间,滔滔不绝的长江奔流而回。这些动感的自然景观有机地结合到一处,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视野所触及到的自然景观,令其产生极大的兴趣,激化情绪,激发斗志,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解决问题,重在培养兴趣,有了一定的兴趣,才能激发斗志,才能培养热爱《古诗》的良好习惯。

三、学习古诗,只是了解古诗的特征,在了解的基础上提炼认知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掌握古诗的一般特征。

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就是要掌握基本的规律,而不做深究其意的学习目的。一般而言,只要简单地熟悉其意和历史背景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然而,学习古诗的目的,不能仅仅局限在粗浅的意义和对作者的熟悉之上,要根据古诗的特征,作者抒发的情感入手,把自己当作作者,融入到古诗的“神韵”中来提炼自己的认知水平。

播放音乐,触动情感世界来展示《古诗》的意境美,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触动情感世界,引发心灵共鸣,仅此而已。但这种教学手段,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能够引发学生的遐想,激发其兴趣,对《古诗》产生一定的好感,天长日久,极易忘记。

动手写作,是另一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它可以通过学生的遐想,依靠多媒体电化教学中动感的画面,把自己的心灵与作者有机地结合到一处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世界。老实说:“万事开头难!凡事都有第一次,也许在第一次的实践操作中,未能起到预定的目的,但过于执着坚持到底,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在引领学生在学习《古诗》时,经常借助这种教学方法,把写作的意图融入到教学教法中,让学生去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果然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不管是学习现代文学,还是学习古文,关键在于思考、归纳和总结。众多事实证明,欠缺一定的写作技巧,是因为在学习各种学科时,欠缺动笔的次数和坚持;写作也如同马拉松赛跑,如果想跑出优异的成绩,就不能缺少平常的刻苦练习,有了一定的根基,写作就变得极易简单了。

学习《古诗》时,展现多媒体电化教学中的动感画面以及播放优美的音乐令其赏心悦目。其目的是:①通过动感画面的游弋,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激发“写作”的冲动;②通过播放音乐,激荡起学生的情感世界,也是为“写作”铺设一定的条件。

作文教学,单单地把作文教学与语文教学隔离,也就无从说起“作文”教学了。翻阅众多语文教材时,精妙的选编,早就给学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知识结果了。偏离课堂教学,只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也就失去了“写作”的意义了。

真情实感,只有在学生学习语文教学时,倍感触动才能激发他们的情感世界,与之镌刻在洁白的纸张里。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再度提升学生的认知技能。因此,学习古诗,只是为了了解古诗的特征,在了解的基础上提炼认知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掌握古诗的一般特征。

第4篇:望天门山的诗意范文

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诗人表现的思想情感往往离不开他所生活的时代和社会背景,离不开他的生活经历,所以分析诗人情感要注意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请看2005年山东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①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①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平,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简要分析。

【解析】从诗中“浮远堂前万里愁”“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两句,不难看出诗人要表现的是愁苦之情。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望远,为何会因无山遮望眼,神州尽览而愁苦不堪呢?这是理解诗人情感的关键。注解中提供的“南宋后期诗人”这一信息让我们自然地联想到南宋时期山河破碎、中原沦陷,统治者苟安于江南,无心收复失地这一历史背景,于是就不难理解诗人登上江阴浮远堂远望中原产生的“最苦无山遮望眼”这一反常心理了,问题也就有了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望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又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悲愤之情。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是理解诗歌深层思想内涵的关键。2008年高考说明指出古诗阅读“考查材料以唐诗宋词为主,也可选择其他时代、体裁的作品”,所以同学们复习时要注意了解教材中涉及的重要诗人所处时代的特色和诗人的生平经历,答题时还要特别关注题目中对作者的相关提示。

二、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的思想情感总会通过自己的语言、神态、动作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来,我们分析人物情感时,应紧紧抓住诗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请看下面一道高考模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诗人一大早就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到来,他坐立不宁,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是否是友人到来的车马声。好像听到了友人身上佩戴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诗人正要出门迎接,谁知这竟是一种错觉。可见诗人等待之切。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仍没有到来。于是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是自己自作多情。透过诗中一系列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等候好友时的神态,感受到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心情。

古代许多诗歌都是通过记叙和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诗人情感的,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白居易的《卖炭翁》,还有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2005年江苏高考古诗鉴赏题)、周密的《夜归》(2006年四川高考古诗鉴赏题)等。阅读这些诗歌的时候,抓住诗中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动作、神态、心理展开分析,便能迎刃而解。

三、注意特殊意象、历史典故

古人常常借助某些特殊意象、历史典故来抒发复杂深厚的感情或影射某种现象。所以,我们阅读诗歌时要特别关注诗中的意象和典故。请看2007年福建高考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分析此题时,不但要结合注释中的背景资料,还需抓住“梅花”这个常用以表达“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的特殊意象。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三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天地寂寥”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第四句“几生修得到梅花”,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表现出来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如果忽视或者不了解“梅花”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就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四、 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

如果我们对于诗歌中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情感难以把握,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有。方法就是抓住诗中直接表现诗人心理、情感的关键词和表达情感态度的关键句。如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柯子王炎

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解析】此题是对词中的一句话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分析,抓住“数枝”“湿”“红”等关键词可知,这里展现的是一幅几枝鲜花花瓣上沾着水珠的画面,但作者写这句并不是为惜春感伤,这可以从两方面看出:1.作者接着“数枝”句发表议论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2.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直接抒情“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表现出了关心农事、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找出诗中表现诗人心理、情感态度的词句,再结合全篇看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而且能较快地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五、从景与情、物与志的关系入手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景衬情、移情于景、托物言志都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诗歌中的景与物都是浸透着作者思想情感的意象。读诗时,要紧扣意象特点揣摩、把握诗歌主旨。请看2007年辽宁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具体说明。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

第5篇:望天门山的诗意范文

【关键词】鉴赏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意象 意境 答题格式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学科“古代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中有一个考点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本文拟结合古代诗歌鉴赏题讨论一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解题技巧。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意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身份+性格

(一)鉴赏抒情主人公形象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

1.(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参考答案:这首诗刻画了一个穷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的诗人形象。他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概括“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两句诗刻画的诗人形象。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刻画了诗人隐士的形象。他年事已高,意态安闲,神态安逸、潇洒。

(二)鉴赏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并非指第一人称的诗人自己,而是指诗歌中塑造的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的人物形象。

1.(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 隐 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刻画了一个远离尘嚣、率性自适的隐者形象。它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 江 月

曹雪芹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这首词塑造了贾宝玉怎样的形象?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贾宝玉是一个封建阶级的叛逆者形象。他的所谓乖张不过是不愿走统治者为其所规定的读书应举的生活道路罢了,寄予了作者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深刻批判和对保持美好天性的人的赞美之情。

二、鉴赏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感(意)的景或物(象)。

答题格式:象+意。

1.(2010?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参考答案:“子规”即杜鹃,中国几千年来的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定为一种悲鸟,一种凄凉、哀伤、思归的象征。在本诗中它的含义是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2.(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 山 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 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参考答案:这四句诗的意思是凤凰饮甜泉,日落后栖息在山冈。一声高吭的鸣叫响彻九州,伸长脖子远望八荒。体现了凤凰高洁、志向远大的品性。

4.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国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

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极写竹子的可爱,盛赞竹子的高洁。

三、鉴赏意境

鉴赏意境本来不是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子考点,但由于许多人常把意象和意境混为一谈,所以在这里把二者辨别一下。意象的“象”指诗歌中的景或物,意象的“意”指诗歌中融入的诗人的主观感情。意象是具体的单个的词语。意境的“境”既指诗歌中的景或物,也指诗歌描绘的整幅画面,意境的“意”指诗歌中融入的诗人的主观情感。意境是针对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而言。鉴赏意境的提问方式常有二种,一是分析这首(句)诗的意境,二是这首(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景象)。

答题格式:描画面(翻译)+点氛围(用双音节形容词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如孤寂、凄凉、雄浑、壮阔等)+析情感。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参考答案:这首诗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的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辉,独自向青山走去,越走越远。这首诗精美如画,构成一种闲淡的意境,流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代人赋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参考答案: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词的上阙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第6篇:望天门山的诗意范文

阅读下面的古诗答题。

春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_______”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_______到

_______。

②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

2.(广东省课改区)

品读下面的诗歌,你会得到很多启发,请你从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也来创作一首小诗。

供选题目:微风惊雷浪花落英

题目:_______

细雨 朱自清

东风里,

掠过我脸边,

星呀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3.(湖北省黄冈市课改区)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各题。

[甲] 乡愁 (节选)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甲、乙两诗都把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物象。甲诗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等对应物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对应物上。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

②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

③放飞思绪,想象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

“我”的心理活动:______________

“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

4.(湖北省荆州市)

读杜牧的《赤壁》,然后答题。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 ―――O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5.(湖北省襄樊市)

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似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6.(湖北省孝感市)

对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A. 首联直接写出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奏”与“夕贬”对比,让人感觉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D.颔联表明诗人的心迹:不惜残年为皇上革弊除害。

C.颈联即景抒情,表现了诗人忧家伤囤的情怀。“马不前”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也让人联想到马致远的“瘦马”,都是以马写入。

D.尾联写诗人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显得从容、宁静,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的思想境界。

7.(江苏省南通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______________

8.(江苏省苏州市)

阅读《卜算子・咏梅》这一首词,完成①―③题。

卜算子 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①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 到春天?下边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

A. 写“春归”、“春到”,交代梅花开放的背景,暗示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

B.预示”春天“就要到来,表现出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豪迈之情。

C.通过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以春天为线索展示梅花的俏丽,以梅花的高洁反衬春天的美好。

②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来咏梅,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

③同样是写梅花,的《卜算子 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有着明显的不同,“专题・荷”中写荷的诗文也是多姿多彩的。请你举例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答:______________

9.(江苏省无锡市)

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从弟①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从弟:堂弟。②罹:遭受。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 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10.(江苏省泰州市)

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完成下列各题。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①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

②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征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

③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

11.(江苏省扬州市)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 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济南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 现出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②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 _______的情感。

13.(四川省资阳市)

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阳阴里白沙堤。

①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小,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们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②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浙江省温州市)

欣赏比较下面两首古诗,选出现解错误的―项是( )

[甲] 绝句

宋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乙] 渭城曲

唐・王维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A.甲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都写了春天的景象。

B.甲诗“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沾”:产点出了春雨的细小迷蒙。

C.乙诗中的“客舍”足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以诗中“客舍”、“柳色”点出送别的题旨。

D,甲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游春时的喜悦之十情。

15.(成都市课改区)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诗人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

16.(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

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相关链接: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

17.(广西河池市课改区)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①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答:______________

18.(广西玉林市课改区)

下列对所选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E.诗歌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19.(河南课改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______________

20.(沈阳市课改区)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1.(四川省课改区)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个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答:______________

22.(广西河源市)

品读下面丘逢甲的一首诗,回答有关问题。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注:丘逢甲的《春愁》作于1896年春,时值包含有清朝政府向日本割让台湾等内容的《马关条约》签订一周年。)

①“强看山”中,“强”的意思是_______。它表现了诗人_______的感情。

②诗中押的是一韵。

③读了这首诗,令人联想到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唐朝诗人_______写的《春望》一诗,诗的颔联“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与丘逢甲《春愁》诗同样的感情。

23.(广西桂林市)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淮上与友人别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_______,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的诗则_______,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②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以为例的一句是:

③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感情。

24.(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古诗答题。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①这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夜泊图画。

②全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 B.江枫/渔火/对愁眠

C.姑苏/城外/寒山寺 D.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句写了三种现象:月落、乌啼、霜满天,巧妙而有层次地表明了夜泊的时间及感受。

B.“愁眠”指愁眠山,又名孤山;“江枫”指江桥和枫桥;“江枫渔火对愁眠”,意思是江桥、枫桥、渔火,对着愁眠山。

C.诗的后两句只写了“卧闻山寺夜钟”这一件事,却使全诗的神韵得到了最完美的表现。

D.全诗在描写江南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中表现了羁旅者萦绕心中的缕缕轻愁,创造了情境交融的典型化艺术意境。

25.(湖北省黄石市)

阅读新诗答题。

一道小河

平平荡荡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平沙万里――

自由的,

沉寂的,

它没有快乐的声音。

一道小河

曲曲折折地流将下去,

只经过高山深谷――

险阻的,

挫折的,

它也没有快乐的声音。

我的朋友!

感谢你解答了

我久闷的问题,

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

青年的快乐

在其中荡漾着了!

①这是冰心八十多年前出版的诗集《春水》中的诗句。那时的诗人满怀对新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天真地,又是苦苦地探寻着世界与人生之谜的谜底。她以深刻的感悟力从生活现象中获得了微妙的生命体悟,并且用诗的语言传递出心灵感悟的信息,那就是:_______。

②诗人用“平平荡荡”的河流和“曲曲折折”的河流比喻两种生活现象,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

③快乐是一种感觉,是心灵的一种愉悦惬意的感受和状态;快乐是一种美德,是对生活的坦然和热爱。请你结合诗歌谈谈你对快乐的理解:______________

26.(湖北省咸宁市)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

27.(湖南省常德市)

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回答后面的问题。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①“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

②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

28.(江苏省宿迁市)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①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厂山涧的_______。

②“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_______。

29.(四川省内江市)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①本诗作者是_______(人名),诗中表现诗人处境的同语是_______,表现诗人情怀的词语是_______。

②梁启超对本诗作者曾有这样的评价:“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从这首诗中你看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品格?结合具体诗句谈谈感受。

答:______________。

30.(西宁市)

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

句子是:______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______

31.(云南省曲靖市)

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七步诗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1豉:豆制品。2萁:豆茎。

3然:通燃。

①诗中“泣”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

②如何理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

32.(云南玉溪市)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①―②题。

次韵梨花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

不及天然玉作容。

总向风尘尘莫染,

轻轻笼月倚墙东。

注释:玉作容:形容梨花洁白如玉。

笼月:被月光笼照。

①这首诗表面赞美了梨花的_______,实则赞美梨花_______的品质。

②诗的第一句是崔护诗“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活用。把“人面桃花”改为“桃花人面”,作者这样改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

33.(浙江省湖州市)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醉汉 非马

把短短的巷子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啊

我正努力

向您

注:非马,台湾诗人,祖籍广东,1948年离开大陆到台湾。

A.诗的开头写道“把短短的巷子”“走成”“万里愁肠”,表达的是一种思念母亲、思念故乡的无奈而又惆怅的情感。

B.诗的结尾说“我正努力向您走来”,写出了作者忆母情深、思乡情切的执著及期待着早日团圆的虔诚。

C.这首诗言约意丰,辞藻华丽,并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使作者的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D.这首诗结构别致,句式参差不齐,把一个词甚至单个字排列成行,使“醉汉”的醉态与诗歌内在的情感节奏十分契合。

34.(四川省乐山市课改区)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从内容和语言运用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5.(哈尔滨市)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36.(昆明市)

品读唐朝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 )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大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37.(甘肃省)

阅读下面一首诗答题。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①对这首诗的题目,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汉江上向远方望 B.在汉江上临时眺望

C.在高处临时眺望汉江D.登上高处眺望汉江

②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一笔勾勒出汉江横卧楚塞而接“三湘”、通“九派”的浩渺水势。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出汉江水势之大,江水漫出天地外,把青山都淹没了。

C.“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两句,诗人故意用动与静的错觉,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

D.“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表现了诗人要与山翁共谋一醉,流露出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

③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动感的画面,请找出表现动感的词语并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8;(贵州省毕节市)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答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①这首诗首句连用了两个“笼”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杜牧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新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请选出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 )

A.“二十三年”,指白居易因参加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的前后时间;“弃置”指被贬谪。首联表达了诗人的无比辛酸之情,也流露出了内心的不满。

B.“闻笛赋”是指西晋的向秀为怀念自己的好友嵇康所作的《思旧赋》,“烂柯人”是指晋人王质。颔联写贬谪归来后的感受,借用两个典故表达怀念旧友和人世沧桑之感。

C.颈联写诗人对未来的展望。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说明虽然处境艰难,但仍然信心百倍,积极进取。

D.“听君”中的“君”指唐代诗人白居易,“歌一曲”指白居易所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尾联不仅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也是和友人共勉。

②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答: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1.①望 山河 草木花鸟

②参考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而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意同即可)

2.(略)

3.①坟墓 海峡 家国之思(意近即可)

②最欣赏的句子示例: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早日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的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若欣赏其他句子亦可。品析言之有理、意思准确即可)

③“我”的心理活动示例:妈妈,原谅不孝的儿子,我回来迟了,我多么想念你呀! “断肠人”的倾诉示例:回家的感觉真好! (意近即可)

4.①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②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5.D

6.D

7.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意思对即可)

8.①D(“线索”与“反衬”的说法均错误)

②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恰当,分析具体即可。例如“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写梅花在百花盛开时笑逐颜开的样子,表现她崇高的精神境界,体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

③这些诗文视角不同、立意不同,作者的经历不同、情感不同、反映的价值观不同,作品也就不相同。如,同是咏梅,同是借物抒情,笔下的梅花是积极乐观的,“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表现了诗人乐观豪迈之情;陆游笔下的梅花则是寂寞凄凉的,抒发的是孤傲清高之情。同是写荷,《爱莲说》借莲言志,赞美坚贞刚正的气节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芙蕖》则强调莲的实用价值:可鼻、可口、可用。(举例时讲出其中的一点,或举出另外的作品均可)

9.C

10.①收复中原,统一国家。(意思正确即可)

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挑灯看剑,梦回连营”亦可)

③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11.①特点是朦胧(迷茫),冷寂(悲凉)(意思对即可)

②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12.①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②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13.①C

②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言之有理即可。)

14.D

15.①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②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16.《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全诗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17.①D

②开放题。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8.BC

19.①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②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20.C

21.①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22.①不忍心(强忍悲痛) 为祖国的山河破碎而痛苦万分

②an

③杜甫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①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②杨花落尽子规啼 ③B

24.①唐 张继

②D

③B

25.①平荡而曲折的水流里,青年的快乐在其中荡漾着了。或生活中有坦途,也有坎坷,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快乐面对(意思相近即可)

②生活中的坦途;生活中的坎坷。(意思相近即可)

③扣住“愉悦”、“惬意”、“坦然”、“热爱”中的一点作答即可

26.是“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只要意思相符即可)

27.①“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心情

②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28.①桂花、(春)山(涧)、(明)月、(山)鸟(写出3个即可);幽静(能体现“静“即可)

②a写出了诗人闲适、安逸的情趣;b诗人的心境与环境和谐统一,营造了静谧的氛围(意思对即可)

29.①陆游 僵卧、孤村 不自哀

②忧国忧民,报效国家的感情至死不渝;处境凄凉、艰难也“不自哀”,即使梦中也在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报效祖国(意合即可)

30.写出“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的句子;回答中能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时刻”来表述原因即可。

31.①“泣”字使用了拟人手法,极为生动细腻地刻画了诗人面对兄弟残酷紧逼的现实表现出的极度痛苦和悲愤

②豆茎与豆原本是同根相生,诗人用豆茎与豆比喻同胞兄弟、手足之情。面对兄弟紧迫地残酷相逼,诗人极度伤心而又深感无奈

32.①洁白 不被风尘所染的高尚纯洁

②崔护的诗,把“人面”放在前,是用桃花衬托姑娘的美丽。这里把“桃花”放在前面,是突出桃花的红艳,从而反衬出了梨花的雪白

33.C。

34.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自己乘船经过天门山时的所见所感的描写,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一个“出”字,使静止的山峰有了动态美。全诗用“碧水”“青山”“白帆”“红日”,勾画出一幅色彩明快、美丽壮观的山水画

35.C

36.D

37.①D ②B ③“浮”、“动”两词写出了动态,明明是水波在起伏,却给人以前方的城郭在水面上浮动,天空也在动荡的错觉,形象地渲染出了磅礴的水势

38.①描绘了秦淮河水边夜色朦胧(或:迷蒙)和冷寂的景象

②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或国事)的关注与忧虑

39.①A

第7篇:望天门山的诗意范文

王良庆先生的面孔我却不甚熟悉,王良庆先生的诗歌我倒不算陌生。报纸上见过,杂志上见过,书本上见过。每每读先生的诗,我总有一种冲动的感觉。就像他写诗一样,乡村的自然景色,乡村的风土人情,“无不猛烈地撞击着我愚顽的心灵”。先生的诗歌,先生的才华,无不激荡起我灵魂深处的层层浪花。近获先生相赠的诗歌集《不再渴望》一部,我如获至宝,喜出望外。读之感慨良多。

诗之基,是诗人胸襟之使然;《不再渴望》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博怀。良好的胸襟、博大的情怀,这是对一个诗人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只有这样,诗人才称得上诗人,作品才算得上作品。“金的声音自远古飘来,心与耳鼓大幅度振荡,镰刀在舞,稻谷同父亲一起放歌,锤子在舞,车轮同太阳一路奔跑”(见《诗吟五行》)。这首诗以一个浪漫主义者的激情,表达了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体现了作者对理想世界的美好向往与热烈追求。《与张家界热烈相拥》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诗人描绘的一种美丽非常的梦境:“天子山玩惯了魔术与杂技”,这里有“纵生斜长”的绿树,这里有“横飞竖挂”的瀑布,这里有“挤得瘦长瘦长”的石林,这里有“层层叠叠直插云天”的块石,这里有“赏玩先行者遗落的这座精致的盆景”,象征无限自由美丽的“天子山”,让人“无法想象另类的神奇”,惟我可以“放牧你的神奇”,直叫“孙悟空羞得不知去向”。天子山的青草,天子山的鲜花,天子山的走兽,天子山的飞鸟,更令人向往,可是作者没有去写,而是将坚强、豪放、粗犷、博大的这方山水写得有血有肉,令人振奋不已。好的诗都是用真诚和心灵写就的。古今中外很多成功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作者博怀的真实写照,或苦难的人生,或艰难的经历,或美好的感受;从某种意义上说,艺术的美既是作者艰苦劳动的结果,更是作者高尚的情操、博大的胸怀的具体体现。《不再渴望》可以说就是这样的作品。

诗之情,是诗人灵感之使然;《不再渴望》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聪慧灵气。在美好的幻境里,在充沛的情感中,诗人时时刻刻都可以找到一个与现实世界相融相合、或者相斥相对的精神世界。火花的碰撞之后,心灵的交融之后,便产生了一吐为快的诗。诗,使诗人的灵魂得到抚慰;诗,使诗人的心灵得到满足。美好的幻境、充沛的情感,对于一个富有浪漫主义气质和激情的诗人来说太重要了,它往往能给诗人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找到灵感的泉源,使心灵想象的翅膀得以自由的翱翔。《不再渴望》的每句诗、每首歌,都是诗人聪慧灵气的真实反映。在冬天,听到第一声雷响时,先生灵感来了,“所有的活物都陷在梦乡里,整个世界醉翻于冬眠,灰色的天幕阵阵痉挛,痛苦地娩出了第一胎雷声”(见《冬天的雷声》)。两辆自行车相撞,诗人的灵机一动,“你羸弱的小‘山羊’,顶不住我疯狂的‘奔马’,我明白该怎样道歉的时候,你早已完成无比诗意的后滚翻,不远处两三个小青年,发出了粗野的‘喔…嗬……’,怯怯地扶你,竟扶起了一串串脆脆的笑声”(见《清晨我俩骑车相遇》)。看得出,《不再渴望》的诗很富有灵性,大都是即景生情之作。正因这样,它的格调明朗激越,一气呵成,抒发出诗人溢满胸腔的浪漫激情。很多诗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就如一首欢快的歌,流淌其中的是诗人掩饰不住的喜悦与灵气。

诗之神,是诗人才气之使然;《不再渴望》充分体现了作者的出众才华。说实在话,我不很爱读新诗。要读新诗的话,我很欣赏《不再渴望》这类的诗作。它不仅能使人从其低徊曲折、一咏三叹之中细细地品出其独特的韵味,而且能使人感受到诗人美好的理想、澎湃的激情、出众的才华以及敢于抨击邪恶的大无畏精神。《感受》、《桃花源是如何写成的》、《我是放鸬鹚的乡村姑娘》、《厦门看海》等,就是这类的诗篇,它能让人读出神来读出韵来。同样,像《渴望是你的雪撬》、《等你开镰》、《中国小菜篮》、《葡萄架下的风景》等诗作是颇具王良庆艺术个性的诗篇。这些诗篇,充分体现出了王良庆先生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其结构的严谨整饬、其形式的灵活多变、其节奏感的鲜明、其旋律感的强烈,可以说都达到了相当理想的境界。“门前一口水塘,妹妹说……,那是一张绿色的唱片。塘边一根钓竿,妹妹说……,那是一根金色的磁针。浮标上下跳跃,妹妹说……,那是一曲《欢乐的童年》”(见《妹妹说》)。这首诗很短,却极富有感染力。这种感染力得以实现,我认为与诗人选择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抒情视角有直接关系。在本诗中,诗人把生活中钓鱼的一个细小情节写得生动有趣,然后以这一意象为出发点,把丰富的人生经历浓缩为一种生动的艺术形象,强化了生活的乐趣和对儿时的回味。诗歌虽然短小,却如一座楼台,层层叠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精美的艺术世界。这就是诗人的才气之使然。(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审计局)

第8篇:望天门山的诗意范文

关键词:宋祁 蜀地 路线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宋祁年谱长编》(项目批准号14YJC751042)阶段性成果

宋祁,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后徙居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天圣二年(1024),与兄庠同时登进士第,列甲科第十名,释褐为复州军事推官。累官至皇v五年(1053),知定州(治今河北定州市)。嘉v元年(1056)八月,有诏解宋祁定州职,移知益州(治今四川成都市)。此时宋祁已经五十九岁,年迈而徙官。自定州到益州,其间路途遥远,宋祁走的哪条线路,其间有何诗歌创作,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宋祁诗文有关内容进行考索以勾勒其入蜀路线图。为了便于考述,将宋祁自定州到益州的路线分为定州至开封、开封至大散关、大散关到益州三段。

一、定州至开封

宋祁自皇v五年(1053)正月诏知定州至嘉v元年(1056)八月诏移益州,在定州任职三年有余,其实早有思归之心。其诗文中有大量边境生活清苦之叹。如《上昭文相公书》:“况其本来文翰诸生,不习军旅,……若早得罢归,供职经筵,晚节之幸也。” [1]卷五一宋祁在此书信中敞开心扉向庞籍诉说不习边地军旅之事,望其荐引早日归朝。《腊后书所见》《思归》《次韵天平观文庞相公以久留塞下见寄》《登高晚思》等诗均表达了思归的心境。

嘉v元年(1056)八月下诏移益州,九月上旬宋祁解定州职,一路南行,赴益州。其文《益州谢上表》曰:“昨被嘉v元年八月诏书,授臣吏部侍郎,仍旧职,移知益州。臣以九月解定州符印。十月过阙下。”[1]卷三八文中只言九月解印,未言具体日期,然据《九日过卫南》诗题及上文 “十月过阙下”句,知宋祁在九月九日前已出发。

一路南下,九月九日,行至澶州卫南。作诗《九日过卫南》,诗中有:“酒驻衰颜浅,风吹客帽寒。”[1]卷八卫南,属澶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太平寰宇记》卷五七:澶州“隋开皇十六年置楚丘县,属滑州。以曹州有楚县,改名卫南县。此在卫之南垂,故以名县。今属澶州。”[2] 1182宋祁此时已近花甲之年,故诗有“衰颜”之叹。此时正值秋九月,微感风之寒冷。而睹黄花又引起故乡之思。

自卫南县南行,十月到达开封,滞留月余方西行。在开封期间面见仁宗皇帝,赐“镇静”二字为治蜀之策略。《益州谢上表》:“臣以九月解定州符印,十月过阙下,又奉t旨,许朝见面赐训。” [1]卷三八朱弁《曲洧旧闻》:“宋子京《西征东归录》载云:‘知成都陛辞日,面请圣训。上曰:镇静。子京自著其事,曰:语简而意尽,于治蜀尤得其要,真圣人之言也。’”[3] 93

二、开封至大散关

嘉v元年(1056)十一月,宋祁自开封出发,一路西行,过陕州、华州、长安、凤翔等地,再折往南,经陈仓到秦岭北麓的大散关。

十一月,宋祁向仁宗辞行,从开封再次出发,沿今陇海线西行。据《益州谢上表》:“十月过阙下,又奉诏旨,许朝见面赐训。自见逮辞凡一月。” [1]卷三八可知十一月再次出发。

嘉v二年(1056)正月新岁,在羁旅中,有诗《途中新岁忆三城兄长相公》寄兄宋庠而述思家之情。三城,即河三城,宋庠此r正守河,故代指庠。诗中有“马上逢元朔,匆匆记物华” [1]卷八句。元朔,即正月初一。自十一月开封出发,至新年,一月有余,宋祁仍在旅途中。从其留存诗文看,还未过秦岭。宋祁此番入蜀似乎并不急于上任,进取之心逐渐消退。宋庠以《和子京旅况》和此诗,仍勉以国事为重。

嘉v二年春,沿今陇海线西行至渑池。作诗《渑池道中》。渑池在今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北与山西省交界。宋时渑池属河南府,在洛阳到陕州之间。往西是崤山、函谷关。诗言“紫动林梢已放春” [1]卷一四则此时已是早春。宋祁此时年已六十岁,故又言“自笑衰翁应分定” [1]卷一四。

继续西行,过陕州,访处士魏野旧隐,赠诗魏野之子,会官牒促上任。有诗《次陕郊》。诗中有“惊风吹客梦,西落剑南天” [1]卷六句,知诗作于受诏移益州之后。陕州,属永兴军路,与河南府接壤,治陕县。由“官牒见婴缠。遽传非久舍” [1]卷六句,则明朝廷催促上任。又有《题著作魏仲先隐墅》。魏野,字仲先,原为蜀人,后迁居陕州。自筑草堂于郊野,读书咏诗,不求仕进。天禧三年十二月卒。魏野卒时至此已三十七年,故诗中“白杨风老几寻枝”句下自注曰:“仲先去世三纪有余。” [1]卷一六又有诗《赠清逸魏闲处士》,魏闲乃魏野之子。

西行入华州,游西溪河。有诗《华州西溪》。华州,属永兴军,在陕州之西,京兆府之东。西溪,渭水南岸支流,在今陕西省华县西。诗题下自注:“在路左百步。”则宋祁非刻意游西溪。

到达长安,睹唐朝旧物,感古今之变。诗《长安道中怅然作三首》其一有:

“树老经唐日,碑残刻汉年。便须真陨涕,不待雍门弦。”其二有:“宫破黄山在,城空北斗移。”其三有:“南山不改色,千古恨相仍。” [1]卷一二长安,宋朝时为京兆府治地,属永兴军,唐朝旧都。老树、残碑、破宫、南山等引起诗人无限的历史兴亡之感。宋祁在长安所作的诗还有《过玉莲汤》。“玉莲汤”设在长安宫中。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锦雁”条有对玉莲汤有描述:“奉御汤中,布以文瑶密石。中央有玉莲汤,泉涌以成池,又缝锦绣为凫雁于水中。帝与贵妃施镂小舟戏玩于其间。宫中退水出于金沟,其中珠缨宝络流出街渠,贫民有所得焉。”[4] 54

继续西行,到达凤翔。《开元寺塔偶成题十韵》作于游凤翔开元寺时,诗有:“集福仁祠旧,雄成宝塔新。经营一甲子,高下几由旬。” [1]卷二开元寺,在凤翔府凤翔县。《大清一统志》卷一八四“陕西凤翔府二”:“开元寺在凤翔县城内北街,唐开元元年建,寺内亦有吴道子画佛像,东阁有王维画墨竹。”[5]卷一八四诗中“经营一甲子”句下自注:“自至道乙未经始,至至和岁乙未告成。” [1]卷二则寺塔成于至和二年(1055),宋祁到此地时,寺塔建成不久。

过唐九成宫故地。作诗《拟杜工部九成宫》。《杜诗详注》卷五《九成宫》注:“《唐书》:九成宫在凤翔麟游县西五里,本隋仁寿官。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焉。”[6] 386九成宫位于凤翔麟游县,则宋祁过凤翔时游此地。宋祁诗集中有多篇拟杜、和杜诗。除此篇外还有《拟杜子美峡中意》《和贾相公览杜工部北征篇》等。

自凤翔折往南,翻越陈仓二里山、梁泉御爱山。有诗《晓过二里山》。二里山在陈仓驿附近。陈仓驿在陈仓县城。陈仓县,属凤翔,治所在今陕西宝鸡市东二十里渭水北岸,唐宋r陈仓县已移治今宝鸡市,并改名宝鸡县。《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宝鸡县“本秦陈仓县,秦文公所筑。因山以为名,属右扶风。大业九年,移于今理,在渭水北。乾元二年改为宝鸡,以昔有陈宝鸣鸡之瑞故名之。”[7] 42诗有“黎明走苍山”[1]卷六可见旅途之辛苦。接着又翻越御爱山。有诗《御爱山》。《方舆胜览》卷六十九“凤州”条:“御爱山,在梁泉县松陵堡之侧。唐韦庄《入蜀记》云:大散岭之北。唐僖宗巡幸历山下,爱玩不能去。”宋祁此诗除了对御爱山险要地势的描写外,也未忘对僖宗的议论。

继续南下,到达大散关。有诗《散关》。《方舆胜览》卷六十九“凤州”条:“大散关,在梁泉县。S极边,为秦蜀要路。” [8] 1213大散关位于今宝鸡市渭滨区二里关西的大散岭上。大散岭是嘉陵江与清姜河的分水岭,为秦岭主脊。大散关乃“川陕咽喉”,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诗中“关存不置吏”“今为有道废” [1]卷七隐含着对盛世的赞颂。

三、大散关至成都

过大散关后,宋祁沿着古蜀道一路南行,经黄花驿、三泉县、利州朝天岭,嘉v二年(1056)二月一日到达利州治所。其后经望喜驿,过剑门、梓H,二月二日到达绵州。再经罗江驿、汉州,于二月上旬到达成都,二十日领州事。

出大散关,沿嘉陵江上游西南行,到达凤州梁泉县黄花驿道。有诗《黄花道》。诗言“锦官何日到,菖叶已催耕” [1]卷一二当作于益州到任之前,且盼望早日到成都。《方舆胜览》卷六九“凤州”下有“黄花驿”,则黄花驿在凤州。《太平寰宇记》卷一三四“凤州”梁泉县条:“废黄花县在州北六十里,本汉故道县地,今县即梁泉县之梁道乡。”[2] 2628

继续南行,到达三泉县,游龙洞。作诗《三泉县龙洞洞门深数十步呀然复明皆自然而成》。三泉县,北魏正始中置,以界内三泉山名,北宋时长期直属京师,其地与利州、兴元府接壤,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北。《长编》卷八:乾德五年“五月庚寅,诏兴元府三泉县直隶京师。”[9] 194宋祁所作此诗后来经利州路转运使刻石。《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宋景文诗尽龙洞之景”条:“三泉龙洞,以山为门,深数十步,复见天日及山水之秀。盖自然而成,非人力也。宋景文公赋诗云……曲尽龙洞之景。利路漕为刻石,仍以石本寄公。”[10] 329

继续南下,到达朝天岭。作诗《朝天岭》。朝天岭在利州北部,离三泉县不远。《方舆胜览》卷六六“利州”:“朝天岭,在州北五十里,路径绝险。”[8]P1156诗言“萋萋芳草意,无乃为王孙” [1]卷九景色虽美,而诗人不得不赶路。

继续南行,于嘉v二年(1056)二月一日,止宿利州治所绵谷县,此时桃李花已盛开。有诗《二月一日次利州桃李盛开》。宋祁到达朝天岭时已进入利州境内,此时所“次”当为利州治所绵谷县。绵谷县故址在今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嘉陵江东岸。《太平寰宇记》卷一三五:“利州,益州郡。今理绵谷县。”[2] 2646

南行,至望喜驿,见嘉陵江。作诗《次望喜驿始见嘉陵江得予友天章张文裕西使日咏嘉陵江诗刻于馆壁有感别之叹予因戏答二章他日见文裕以为一笑》二首。北宋置望喜镇,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南。唐朝已于此置望喜驿,元稹有《望喜驿》诗。《方舆胜览》卷六十六“利州”条有“望喜驿”,并引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诗。宋祁在诗中以美景安慰怀归之情,而怀归之心愈显。

向西南方向前行,进入剑州,至剑门。有诗《次剑门》。诗有“春风来迥野” [1]卷八则此时早已入春。《初入蜀州阁道作》诗亦作于此时。剑门,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六十里剑门镇。其地势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

西南行,至梓潼,访张亚子庙。诗《次梓潼》有“行行芳序深” [1]卷八句,知此时春色已浓。梓潼属剑州,在今四川梓潼县。诗《张亚之庙》题下自注:“今封英显王。”诗有:“潼水无时腐,英名相与俱。” [1]卷八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九《郊社考》卷二三:“英显王庙,在剑州,即梓潼神张亚子。”[11] 823《长编》卷四九:咸平四年七月,“丙子,封剑州梓潼神济顺王为英显王。”[9] 1066可知宋祁过梓潼曾访张亚子庙。

继续向西南行,二月二日,到达绵州,人困粮乏,幸友人接济。宋祁文《王侍读启》:“二日次左绵,枉飨人肃给。嗣饷醪S,皆济所乏,感愧无喻。” [1]卷五三左绵指绵州。杜甫《海棕行》诗云:“左绵公馆清江澹海棕一株高入云。”仇兆鳌注:“绵州,涪水所经,涪居其右,绵居其左,故曰左绵。”[6] 922绵州地近成都,二日当指二月二日,是月二十日祁已领益州事。

西南行,止宿罗江驿,题诗于驿之翠望亭。《题罗江翠望亭兼简西游君子》即所题诗。罗江,县名,属绵州。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五十里罗江镇。县治内有罗江驿,唐时已设,唐彦谦有诗《罗江驿》。明曹学纭妒裰泄慵恰肪砦逡唬郝藿县“左水自安县来,右水自绵州来,合于县之东北,蹙成罗纹”[12]卷五一,故名罗江。陆游《罗江驿翠望亭读宋景文公诗》诗云:“宋公出牧曾题壁,锦段虽残试剪裁。”[13] 281知至南宋时宋祁所题诗仍存。

继续往西南,到达汉州时,游房公湖。作诗《汉州房公湖》。汉州,与成都相邻。房公湖在汉州,宋祁过汉州,游之。《方舆胜览》卷五四“汉州”条:“房公湖,又名西湖。”[8] 967房公湖乃唐代名相房g贬汉州刺史时所建,诗中流露出对房g的敬仰之情。又《汉南州按行江逡允见寄》诗有:“净练寒江供望阔,赤萍圆日对吟低。轻筒络绎传清唱,知在春烟几曲溪。” [1]卷一八言“寒江”、“春烟”与宋祁至汉州时之时节合,诗亦当作于此时。

到达成都。嘉v二年二月二十日,领益州事。《益州谢上表》:“昨被嘉v元年八月诏书,授臣吏部侍郎,仍旧职,移知益州。……以今年二月二十日领州事。” [1]卷三八宋祁到达成都应在领州事之前,然具体日期不可考。

嘉v三年(1058)十月,王素知成都,宋祁被召还待阙,其在蜀约一年九个月。

四、结语

宋祁自嘉v元年(1056)八月诏移益州,到嘉v二年(1057)二月上任,历经长达七个月。调任时宋祁已经五十九岁高龄,行动多有不便,而定州到益州又路途遥远,山路险峻。宋祁自接到移知益州诏书后,于九月上旬解定州职,一路南下,九月九日已到澶州卫南,十月抵达开封。面见了仁宗皇帝,滞留开封月余重新出发,一路西行,经渑池、陕州、华州,到达长安,再往西进入凤翔县。又自凤翔折往南,翻越二里山、梁泉县御爱山,过大散关。出大散关后,沿嘉陵江上游西南行,经梁泉县黄花驿,到达三泉县,继续往南翻越利州北部朝天岭,到达利州治绵谷县。再往西南行,经利州望喜驿,过剑门,经梓潼县,嘉v二年(1057)二月二日,到达绵州。再经罗江驿,过汉州,约二月上旬到达成都,二月二十日领益州事。

参考文献

[1] 宋祁.景文集[C].湖北先正遗书本.

[2] 乐史.太平寰宇记[M].中华书局,2007.

[3] 朱弁.曲洧旧闻[M].中华书局,2002.

[4]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M].中华书局,2006.

[5] 潘锡恩,穆彰阿.大清一统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仇兆鳌.杜诗详注[M].中华书局,1979.

[7]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中华书局,1983.

[8] 祝穆.方舆胜览[M].中华书局,2003.

[9]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中华书局,2004.

[10] 吴曾.能改斋漫录[M].中华书局,1960.

[11] 马端临.文献通考[M].中华书局,1986.

第9篇:望天门山的诗意范文

一、了解诗人

我们常说“诗如其人”,那么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诗。孟子也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了解诗人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创作时的丰富情感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使学生对诗歌及诗人有一个初步感知,为理解诗歌作好铺垫。了解诗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介绍诗人的诗风。如先引导学生复习小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有了感性体验后接着板书“李白·豪迈奔放”,再教学《望天门山》。这样,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认识过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诗人、诗歌的感知在不断深化。

2、介绍诗人的评价。如讲孟浩然,可以从其他诗人或诗论入手来介绍:孟浩然是唐朝第一个大量写山水的诗人,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他的诗,受到李白、杜甫的高度赞扬。大诗人李白在《赠孟浩然》这首诗中,不同寻常地写到:“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还发出“高山安可仰”的长叹。杜甫也称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想一想,能得到李杜高度赞扬的诗人,可见其诗歌是多么的不同凡响。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过故人庄》。

3、介绍诗人的创作背景。如教学杜牧《泊秦谁》,先有感情地介绍时代背景:杜牧生活在晚唐时代,当时唐朝已呈衰落迹象,风雨飘摇,然而当朝的达官贵人却不顾国家安危,夜深了仍然在花天酒地,醉生梦死,有家不归,有案不办。杜牧是一个有正义感和远见的诗人,他在秦淮河畔看到这个场面后,感到非常悲愤:那些向歌女点歌的达官贵人,怎么就不知道亡国之痛呢?奢华不除,大唐必亡!

二、解读诗题

诗题往往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写作对象和场景。解读诗题往往要前后延伸和拓展,从多个角度了解诗歌。举例如下:

1、《泊秦淮》:诗人杜牧什么时候停船靠在秦淮河岸?(夜泊)当时环境怎样?(夜色迷茫,“笼”)诗人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还是忧愁?为什么?

2、《春望》:诗人杜甫在什么季节眺望哪里?那里的景色是繁华还是荒芜?为什么?(诗人在春天眺望长安城,而当时长安城被安史之乱的叛军占领,一片荒芜景象,这就是战乱中的唐朝首都)。

三、创设情境

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

1、散文描述法

如《次北固山下》:王湾我家住河南洛阳城,本月我乘船来到这风景如画、景色秀丽的江南。于是,将船停靠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欣赏起这里的风光。远方旅客过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经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许我就走在这逶迤的山路上,为前途而奔波。再看长江,江水浩淼,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了碧绿的江水前边,就要驶入天际。……我来到江南,正是冬未腊月,就在江边度过了一个冬夜。独在异乡为异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还没有散尽就看到一轮桔红色的太阳冲破黑暗,从东边海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这里不光太阳来得早,好象春天也来得早,寒冷的旧年还没过去春意就来到了长江边上。唉!江南虽好,却不是我的家乡。想念家乡,想念亲人,该写一封家信了。家信写好了,该怎么寄呢?古人传说鸿雁能够传递书信,那就托归雁捎信到洛阳去吧!

2、音乐烘托法

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写寺院的闲雅幽静和诗人的忘情脱俗,淡泊宁静,意境幽深寂静,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这样,可在朗读中配以幽雅、空灵的《空山鸟语》古筝曲,让音乐走进古诗,用音乐来诠释古诗,烘托气氛,让学生在弥漫着钟磬之声的赏心悦耳的古曲中展开联想,引入意境,“因为音乐和诗词是同一棵树上的两片翠绿的叶子”。

3、绘画激趣法

除散文描述法、音乐烘托法外,还可利用古代山水画、课文的插图或教师绘制的简笔画创设情境,演绎古诗。如制作《观沧海》多媒体投影图画,在图画中,茫茫大海辽阔无边、汹涌澎湃,配以登山远眺,雄心勃勃的诗人,强烈的海风吹拂着他的战袍和须发,使人身临其境,领悟到曹操海涵天下的博大胸怀和统一中原的宏伟抱负。

四、理解诗句

初中所选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语言凝炼,音韵优美,含义深刻。由于古今异义、通假、词类活用、用典现象和押韵的关系,能否准确、生动地释词解句直接影响到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领悟。理解诗句,通常有释、补、调、想、品五法。

1、 释  (1)商女:以卖唱为生的女子,歌伎。(2)宦游人:出门求官之人。(3)

儿女共沾巾:分手时的少男少女。(4)潭影空人心:空,使……一扫而空。空人心,使人的追名逐利的世俗杂念一扫而空。

2、补

(1)君问(我)归期(我)未有期(2)泊(于,在)秦淮(3)与君离别意(都是相同的),(因为我们现在)同是宦游人。

3、调  (1)风烟望五津(望五津风烟):遥望您去蜀州时将经过的五个渡口,那里关山重重,烟雾迷蒙,我实在为你担心。(2)无限河山泪(河山无限泪):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的眼泪无穷无尽。(3)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淡淡的烟雾和朦胧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江水和沙滩。

4、想

(1)海日生残夜:黑夜尚未散尽,一轮红日就从大海中冉冉升起。[先译后联想]黑暗之中孕育着光明,光明与黑暗同时存在于一个画面当中,最后光明冲破了黑暗,放出万道霞光。这是多么令人惊奇多么令人鼓舞的一幅画呀!

5、品

(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品]一个“潜字”,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而又默默无闻的美好品格,从中也折射出诗人杜甫关心天下苍生疾苦的善良情怀。

(2)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品]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

(3)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初语第三册)[品]这句诗有三层境界,“孤帆”一层,“运影”一层,“碧空尽”又一层。①老朋友孟浩然坐船走了,渐渐地,连他的船也望不见了,只能望见孤帆一片,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②直到孤帆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隐隐约约的帆影,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③最后连帆影也在碧空里消失了,李白还在岸上望着,只看见长江默默无语地在天边流着。这是多么深厚多么感人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五、指导朗读

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真挚的情感,更能引起他们的共呜,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

朗读教学时,要防止三种不良倾向。一是为读而读,对学生的朗读不加以指导和评点,走过场而已。二是只放录音带而不亲自示范朗读。由于朗读带一般由艺术表演家录制而成,其阅历和感悟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不顾城乡学生的差别,不因材施教,不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硬要机械模仿,无异于拔苗助长。我们主张最好老师当面范读,同时配合面部表情、动作等体态语,因材施教,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沟通情感的桥梁,起到录音带无法替代的作用。录音带的作用适合于诗歌欣赏,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一般不适用于范读。三是朗读前缺乏感情理解的基础和忽视感情积累、酝酿的过程。

2、古诗朗读要讲究节奏,这样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一般来说,按表音节奏划分多,按表意节奏划分少。四言为“二二”节奏,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五言有“二二一”节奏,也有“二一二”节奏,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晨兴/理/荒秽,带有/荷锄/归”。七言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另外还有“二二一二”节奏,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

3、古诗的读法有三种类型:朗读、朗诵和长吟,这三种对节奏的处理要求有所不同,应当分清类型。另外,师生对朗读的要求也不一样,应该有所区别。

4、古诗词朗读还要注意掌握感情基调,如壮志难酬、苍凉悲怆的《渔家傲》,豪迈奔放、想象瑰丽的《望天门山》,气壮山河、慷慨悲壮的《过零丁洋》,委婉含蓄、缠绵绯恻的情诗《无题》,与世无争、清新自然的《归园田居》,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的《春望》。

六、角色表演

通过角色表演,学生会渐渐进入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进而引起情感共鸣。在表演时,可进行适当的分工,有导演、有主要演员和群众演员,有模拟场景,通过揣摩诗人当时的表情、动作、心理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