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计划免疫工作计划

第1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

1、认证做个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

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常规基础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主动收集免疫工作薄弱区域和外来流动儿童,要保证儿童免疫接种率的持续高水平。在安全注射的基础上确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乙肝等五种疫苗的接种率达到95%以上;乙脑、流脑接种率达到90%以上。对加强免疫中的塘湾、麻腮风、百白破、甲肝和白破疫苗的接种,要保证接种率达90%以上。

2、组织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

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在我区范围内继续实施乙肝、卡介苗、脊灰、百白破、麻风、白破、乙脑、流脑,麻腮风、等疫苗。

3、规范计划免疫建证(簿)工作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证制度,使用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儿童预防接种证》,新生儿出生后一个月内应建证(卡),确保儿童的规范建证(卡)率达100%,每次接种时应核对卡、证,并填写完整。

4、完成我区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是为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原有的基础上认真完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确保xx年内的预防接种门诊通过规范化建设验收。

5、保证计划免疫冷链正常远转

认真检查冷链设备的远转情况,每天上、下午都要进行运转情况检查,记录冷冻,冷藏室的温度,损坏的要及时修理,报废的应立即更新,确保冷链正常运转,以保证疫苗效价,使每名儿童都能得到有效的免疫接种。

6、强化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

开展儿童入托、入学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防止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流行性的有效手段。我院计划免疫配合学校的查验工作,对学校的入学,入托的儿童查验预防接种工作的技术指导,安排好未接儿童的补正、补种工作。

7、启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根据卫生部印发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到xx年底80%以上的完成儿童复方接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实行接种信息的个案管理。儿童出生1个月内、在我科室通过接种点客户端软件录入预防接种基本信息并上传至国家管理平台,实行全国统一。能在要求的时间内完成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设。

8、开展免疫规划宣传工作

积极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和成就,以及实施免疫规划对保护公众健康的重要意义。开展经常性宣传与“4.25”预防接种日宣传活动,广泛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全社会参与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9、完善相关资料的整理

要及时完成计划免疫相关资料的整理上报,每次接种后要及时上报儿童计划免疫常规接种率报表,全年不得少于12次。接种完成后5日被上报接种数据。afp、麻疹,无迟报、漏报。计划免疫工作资料保存好,有利于年中、年末的查验。

第2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

一、工作目标与指标

1.以镇为单位,各单苗的合格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各医院产科新生儿童卡介苗、乙肝苗接种率98%以上,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90%以上;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基础免疫12月龄合格接种率和A群流脑疫苗基础免疫18月龄、甲肝基础免疫24月龄合格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含麻疹成分疫苗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均达95%以上,麻风疫苗8月龄及时接种率达到90%以上;建证率、建卡率达98%以上。

2.以镇为单位,脊髓灰质炎疫苗、含麻疹类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或查漏补种率在95%以上。

3.针对疾病发病率:不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麻疹发病率降至0.5/10万以下;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乙脑发病率≤0.3/10万;流脑发病率≤2/10万;白喉发病率≤0.5/10万;百日咳发病率≤5/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1/1000活产儿。

4.全区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报告发病率至少1/10万;以镇为单位,麻疹监测、AEFI监测指标到达国家方案要求。

5.以镇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客户端软件使用率达100%,2012年以后出生儿童接种个案信息客户端软件录入率达95%以上,重卡率低于5%。

6.幼儿园、小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率达90%以上,漏种疫苗补种率达95%以上。

二、工作内容

㈠巩固免疫规划基础性工作,加强免疫规划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

1.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能力。巩固以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率和合格接种率为中心的预防接种服务,健全预防接种卡建立与使用制度,拓宽建卡途径,加强免疫规划系统的网底建设,提高获得医院新出生儿童信息全面性,注重与受种家长的沟通工作,确保接种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2.定期开展免疫规划督导。定期开展免疫规划督导和摸底工作,及时发现薄弱单位或薄弱人群,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开展免疫规划评估,并针对影响疫苗接种工作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

3.健全儿童建卡网络。明确村级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承担摸底、登记、报告任务,注重与受种家长的沟通工作,完善并落实各村新出生及7岁以下儿童流入、流出等变迁信息报告机制。

4.接种单位对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和计划外出生儿童的疫苗接种都要进行登记,并在接种证上预约下一针次一类疫苗接种时间,完善接种时间提醒制度。

5.接种单位要定期收集儿童流动信息,掌握流动儿童的状态;对迁出儿童,应告知儿童家长及时到迁入地接种单位接种疫苗,并在迁出单位内卡做好该儿童管理地注释。

6.做好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一是严格接种信息内卡管理。确保每个乡镇接种门诊有一个以上熟悉信息化的人员,及时下载产科和省级平台儿童信息,规范儿童建卡过程;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核查和删除管理,接种单位应至少每季度对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卡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在接种客户端软件里对儿童的“在册情况”进行修改,除重卡外不得删除儿童接种信息卡,对脱漏儿童及时补种,对外出儿童应进行流向注释。二是提高接种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每次儿童接种均需优先记录到信息内卡,做到疫苗用量和信息内卡接种数基本吻合。各接种单位应保证政务外网网络开通,确保接种单位数据接种录入后立即上传。接种单位应充分利用接种门诊日,对前来接种儿童的信息逐项核对准确、补充完整,特别是2012年以后出生儿童的家长手机号码和社会保障卡应及时补充完整,对接种信息应及时录入和上传。各接种单位对新出生儿童接种应使用社保卡进行刷卡,明确本点含社会保障卡使用在内的接种流程。三是加强疫苗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各接种点应建立健全疫苗接种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免疫规划管理子系统使用人员未经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许可,不得转让或泄漏系统操作账号和密码。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未经儿童监护人同意,不得向其他人员提供;其他政府部门和机构查询预防接种信息资料,应经省卫计委员批准,根据出具的证明材料确定查询范围,并做好查询记录和签字。四是加快短信信息预约接种功能使用,提高短信预约通知的质量。

7.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1)按照《省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方案》的要求,指导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工作,做好全区各预防接种门诊及产科接种点的考核验收。

(2)做好一二类疫苗接种告知签字、接种记录要求完整(时间、批号、接种人员签字)、并对漏种儿童进行多形式催种。

8.疫苗和冷链管理

(1)冰箱内温度计放置规范,每日分上、下午两次记录冰箱温度及运转情况;冷链设备运转报告完整。

(2)疫苗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标识清楚;不放置非生物制品物品或过期生物制品。

(3)一、二类疫苗及注射器出入库规范登记,并每月一查,做到帐苗相符,并与接种人数进行核对,要求接种人次数≥一类疫苗的使用数*每支疫苗人份数∕疫苗损耗系数;

(4)认真做好2014年的12次月需求计划及2015年疫苗年度计划,并及时上报。

(5)每旬认真做好疫苗盘点,并按时上报一类疫苗库存量旬报表,做到数字准确、帐苗相符。

(6)严格控制好疫苗库存量,原则上,镇接种单位库存量不得大于一个月的使用量。

㈡进一步加强入学入托查验接种证工作,完善查验、补种、复验流程

各接种点要主动配合教育部门做好幼托机构、学校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培训和督导工作,指导督促辖区各接种点对无证、漏种的儿童及时给予补证和补种。对存在查验接种证工作不落实的学校和托幼机构,区疾控中心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汇报,并建议按照相关规定采取行政干预措施。确保做到:

(1)建立并及时更新辖区托幼机构、小学校数、联系人;入托、入学儿童生数等数据资料;

(2)每年6月始对辖区当年入托、入学适龄儿童开展各苗查漏、造册并组织补种;

(3)加强与辖区学校联系,取得支持配合,提高查证/补种率,查验补种率达到90%以上;

(4)汇总收集辖区各校查证报表并按时上报。

(5)加强对私立幼儿园、转学儿童等查验证工作薄弱环节的管理。

㈢做好维持无脊灰、消除麻疹、控制乙肝等重大公共卫生工作,注重疫苗针对疾病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疫情处置效率

1.区疾控中心、各镇卫生院、山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结合4.25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在4月份开展免疫规划疫苗查漏补种月活动。根据根据上级安排,适时开展后续性麻风疫苗强化免疫。支持各单位开展大中专入学含麻疹疫苗查验和补种工作。

2.开展脊灰、麻疹等防控有关规划要求和风险评估,定期开展主动搜索,提高监测的敏感性与处置的全面性和及时性;启用2013版麻疹监测方案,将风疹纳入麻疹监测系统,培训麻疹、脊灰应急处置方案,每例麻疹病例均应严格按处置方案开展查漏补种免疫等处置。

3.各医疗卫生单位应落实乙肝控制措施,提高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和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及时接种率,同时提倡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分娩的新生儿注射10ug或20ug乙肝疫苗,推荐乙肝e抗原阳性或高乙肝病毒DNA母亲分娩的新生儿自费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200IU;落实乙肝监测技术方案,执行2008年乙肝病例分类诊断国标(ws299-2008)。

4.各医疗卫生单位应严格按监测方案做好乙脑、流脑、百日咳、白喉疫情监测和处置,落实病例调查、标本采集运送、应急接种、疫点处置、爱国卫生运动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㈣健全异常反应监测、处置机制

1.对疑似异常接种反应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进行诊断、治疗、处置;病例个案调查率达100%,填写《AEFI个案调查表》并及时上报。

2.开展AEFI监测,实行每旬常规报告(包括“零报告”)。

三、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实施免疫规划是政府提供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服务,是儿童健康的基本保障,是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关怀,是一件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大事。同时,实施免疫规划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各单位要实行一把手负责,切实加强领导,务必抓好落实,层层分解任务和责任。

第3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划免疫;管理;问题与对策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828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547-01

计划免疫是通过有效接种,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它是当前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防疫措施。它不仅影响到儿童今后的健康成长,还能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原有的基层计划免疫管理机制早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各种矛盾逐渐突显。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新形势下做好基层计划免疫工作的措施。

1计划免疫中存在的问题

11经费短缺,严重制约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自1978年起,我国正式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后,通过对儿童进行有计划地预防接种,有效控制住相关传染病的传播。不过,多年来,“重治轻防”的观念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计划免疫工作的发展。预防接种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没有被充分认识到,并且,很多地方财政紧张加上认识不足,造成用于计划免疫的经费严重不足,根本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资金的不足,导致计免人员的工资无法得到保障,进而极大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很多冷链设备都是上世纪80年入使用的,设备严重老化,正“超期服役”或已经报废,无法正常工作,影响到疫苗的效价。

12流动儿童免疫问题突出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其中,庞大的流动儿童群体,常常随着父母到处流动,居无定所,导致免疫工作难以落实。这也成为当前限制计划免疫工作持续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很多流动儿童家长都来自外地或贫困的农村地区,文化程度偏低,对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还有一些儿童属于计划外生育,其家长为了避免罚款而拒绝给孩子接种。

13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以社会效益占主导的计免工作难免受到不小的冲击。由于薪资待遇低,导致基层计免工作人员流失严重,计免队伍日益老化。同时,新进的防疫人员很多未具备应有的资质,不满足《执业医师法》的规定,也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计免工作的需要。这样,不少乡镇所辖的村卫生所,基本上名存实亡。此外,不少基层医院领导对计免工作的认识不够,很多计免专业人员被换掉,而用很多非专业人员代替。这就直接影响到计免队伍的整体素质。计免工作队伍的老化、非专业化,是制约当前基层计免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

14管辖区域不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日益更新,免疫工作正步入信息化时代。通过对儿童接种信息管理网络的完善,实现了相关资料的联网与共享,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异地接种与漏种的问题,也极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不过,由于原有管理机制的影响以及流动儿童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免疫规划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管辖区域不明显,界限不清,对于一些边缘区域或流动人口多的地区,没有切实落实计免工作。

2加强计划免疫工作开展的对策

21多渠道筹资,从经费上保障计划免疫具有长期性、投入少、回报高的特点,是一项具有社会效益的工作。因此,必须得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针对当前经费短缺的问题,要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方式来筹集经费。比如,建立专项基金、寻找合作项目、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然后,将村级防疫保健工作全部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成立专门的接种门诊,采取定点定时接种的方式。笔者认为,还应重点健全计划免疫保偿制度。根据“适度、自愿”原则,合理实施农村预防保健基金制度。即不增加农民群众经济负担的前提下,保证计免工作的顺利开展,根据适当、适度的原则,收取一定的费用。

22重视对流动儿童的计免工作流动人口是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特殊群体。有关部门必须积极借助社会各方资源,加强和相关部门的联系、合作,如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计生、公安、妇联、村委会、乡村卫生院等,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掌握流动人口的动态,及时为适龄流动儿童接种疫苗。此外,还应积极构建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管理系统,更好地实现地区间信息的衔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并且,还要健全相关管理制度,比如建立流动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卡、证、薄制度,并实施检查制。选择流动儿童大量返乡时期,开展突击检查,及时查漏补种。

23加强计免工作队伍建设基层计免工作队伍之所以不稳定,是由于薪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因此,为了加强计免工作队伍的建设,要构建省、地、县三级财政长效保障机制,把疾病防控工作的中心向下移,强化乡、村等基层免疫规划网络的建设。针对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可采取接种工作人员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基本收入,稳定基层工作队伍。市、县两级财政要加大政策扶持,以保证基层计免工作的水平。同时,要抓好再教育工作,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及业务培训,更新预防保健理念,掌握最新的预防接种技术,提高工作质量。并健全用人机制,形成科学、公平的竞争机制,调动基层计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4统筹规划、科学布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计划免疫工作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要积极构建以省、市、县、乡的四级网络体系,明确各级计免工作的目标与重心,确定管辖区域,使计免工作逐步细化、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位,解决以前对边缘区域不管、不问、互相推诿的问题。对于流动人口多的地区,要加强各部门的协调合作,做好对流动儿童的登记、监测,完善流动儿童免疫接种信息,确保让每个流动儿童都能及时接种。

3小结

计免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国家防病工作中占有战略性地位。各级政府要把计划免疫工作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为计免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做好宣教工作,增强群众对计免工作的认识,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巩固已取得的计免成果。

参考文献

第4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

一、免疫规划工作扎实有效

常住人口入册率100%.开展8月龄-4周岁麻腮强化接种工作,累计接种人次,开展水痘、流感、hib肺炎、轮状等计划外疫苗的接种。加强外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落实外来儿童管理实施方案对辖区内外来人口聚集点进行不定期巡查,督查外来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累计外来工子入册接种人,其中(暂住儿童、流动儿童)。开展计划免疫示范门诊建设工作,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登记、处理工作。加强计免微机管理,严格执行“计划免疫电脑管理规定”落实各项制度,做好各项统计工作数据的备份,确保了计免工作的顺利进行。在12月及1月5—6日继续开展查漏补工作,服苗累计()次。加强传染病报告管理,传染病漏报率为0;落实各项制度,做好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应急处理措施。做好各项统计报表的上报工作,按质及时上报相关报表,做好规范免疫门诊的建设,加强接种异常反应的登记报告制度。

我们共建卡张,建卡率100%,四苗接种率都达到95%以上,年度疫苗接种达到规定标准,扩大疫苗接种情况较往年有所突破,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更加规范。

二、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更加规范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镇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不漏一人,不错一情,我们加强和村联络员的协作,有外来儿童进入本辖区就及时与我们联系,再由本接种门诊派人对其儿童进行调查及预防接种。每月对流动儿童的聚居地进行查访,如遇到未办接种卡的就劝其补办。每月实行安全接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没有一起接种事故,各类月报表均及时、正确、完整。

三、公共卫生效果明显

积极开展各项健康宣传活动,在市疾控中心的指导帮助上半年开展计免、等宣传活动次,派发宣传资料份(计免资料份、其它宣传资料份)。认真搞好“4.25”宣传日活动,健康教育宣传取得一定效果。每月对常住和流动儿童的出生、死亡、迁移变动及接种证情况及时登记,辖区内7岁一下儿童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月报制,每月一次对镇重点地区开展流动儿童免疫状况调查。积极开展计免相关疾病检测工作。在行政村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季度及时对宣传内容进行更换,指定专人上门进行健康宣教,定期在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四、传染病报告准确

严格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并指派专人负责。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各种法规的学习及重点传染病知识的业务培训,每月开展传染病报告自查工作,详细做好自查记录。建立详细的门诊日记、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相符率达100%,报告及时率达100%,认真填写甲、乙、丙三类传染病报告卡并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网络直报。按要求做好结核病人访视工作,访视率达100%。

回顾一整年的防保工作,有喜有忧,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外来儿童管理力度不够,主要原因在于人员缺乏、村级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报告外来儿童的变动情况。

二是健康教育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范围和经常性不够。三是月报表上报数据有时缺乏准确性。

总的来看,防保工作实现了稳步发展,基本完成了上级各部门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工作,使预防工作深入民心,得到全街道社区群众的积极配合,以便更好地掌握流动儿童情况,争取在今后的工作里加倍努力,扬长避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各项工作争取把工作做到实处。

附件:1.建卡情况一览表

2.五苗接种情况统计表

3.强化查漏补种情况统计表

4.接种门诊查验接种证情况一览表

卫生院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表一建卡情况一览表

名称应建卡数实建卡数建卡率迁入数迁出数

接种门诊100%

表二五苗接种情况统计表

疫苗名称应种数实种数接种率

卡介苗

糖丸

乙肝

百白破

麻疹

表三强化查漏补种情况统计表

疫苗名称摸底数实种数接种率

甲肝

乙肝

麻腮风

糖丸

单位无证人数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

入托入学或转学人数实查验人数已补证人数需补种人数已补种全人数疫苗

需补已补需补已补需补已补需补已补需补已补需补已补需补已补需补已

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人种

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数次

第5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计划免疫;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45-01

作为一种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消除致病因素以及宣传卫生知识和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计划免疫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人群的免疫水平得以提升,以相关的免疫程序为根据对疫苗进行有计划的接种,能够使儿童发病率与病死率得以有效降低,同时还能够对感染性疾病的控制?减少和预防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1]?利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干预免疫预防还可以使儿童家长充分的了解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使家长的保健意识得以提升,促进疫苗接种率的增长,最终能够使儿童的健康成长得到有效的保障?为了对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本文选择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400例接种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400例接种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家长各有300例?在这些家长中有100例男,200例女,年龄在23―37岁之间,平均为30岁?其中中专学历的家长共计150例,大专学历的家长150例,本科学历的家长共计有100例?在学历?年龄以及性别等方面,两组家长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将一份与计划免疫相关的问卷拟定出来,内容主要包括儿童家长的疾病防治认识度?对计划免疫的认知水平?预防接种程序?儿童家长的基本资料?接种注意事项?接种不良反应等?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在各小区进行发放,经过口头告诫以及健康教育等方式之后,再对1份相同的调查问卷进行填写?从接种率方面?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健康教育达标率?计划免疫知识得分等方面进行比较[2]?

①采用多种形式的健康的方式对观察组进行教育:宣教讲座:以监护人的文化水平和生活背景等为根据与其进行关于接种的沟通交流,对其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并且将咨询电话提供出来;宣传措施:将大字画张贴在社区,并且对介绍各疫苗的小册子和有关各疫苗宣传单进行积极的发放;告知基本常识:对各类疫苗的不良反应?接种前后注意事项?各种疫苗的作用?接种时间以及计划免疫必要性?程序和定义等介绍给家长[3]?

②对照组:在进行接种操作的时候要将该疫苗的注意事项?时间以及疾病等介绍给家长,同时要让家长了解小孩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必须要保证身体健康,才能够保证接种率,同时还能够对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有效的控制[4]?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疗效用X2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2 结果

在健康教育达标率?家长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以及对预防接种的信心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通常具有比较差的免疫力,而且很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在预防疾病方面接种疫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小孩家长并不具备计划免疫知识,比较容易接受国家免费的疫苗,并不了解自费的疫苗,而且会由于疫苗昂贵的价格而不愿意接种?所以加强对儿童家长的关于计划免疫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医务人员必须要对各种途径进行充分的利用,积极地对与计划免疫相关的各种知识进行宣传,让家长充分的了解各类疫苗,使其对免疫接种的重要性具有充分的认识,这样除了能够使家长对疫苗的认知度得以提升之外,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医务人员的沟通能力?医务人员必须要将各种接种程序和接种技术正确的掌握住,严格的按照无菌操作的规范进行操作?同时在宣传的过程中必须要以不同的家庭背景为根据,选择合适的宣传方式,将某些疾病的家庭护理知识?预防方法?传染病特点以及儿童保健知识等介绍给家长,这样就能够使家长了解哪种疫苗可以预防哪种疾病[5]?在本次研究中,在健康教育达标率?家长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以及对预防接种的信心方面,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在计划免疫中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胡财琴,赖济生.健康教育在计划免疫工作中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 2012;22(6):28-29.

[2] 杨月,杨雅斌,金红兵.矿区中计划免疫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25(4):455-456.

[3] 陈怀友.当前计划免疫工作改革的探讨[J].江苏卫生保健.2012,18(7) :744-746.

[4] 曹康生,郑志刚,曹卫中,等.崇明县计划免疫工作质量控制效果分析[J]. 中国计划免疫. 2011,22(1) :3-6.

第6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

计划免疫工作是是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除一些相应传染病的根本措施。

随着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的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适龄儿童接种疫苗的种类剂次越来越多。随着儿童家长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向家长宣传预防接种知识,让家长知道传染病给社会、家庭、个人所带来的危害就显得尤其重要。许多家长因缺乏预防接种的知识,对门诊工作人员在现场告知的知识未能理解,接种疫苗后未能采取恰当的家庭护理,致使很多儿童出现的一般副反应进行性加重。这样不仅给儿童带来了身心痛苦,耗费了家长的精力与时间。而且还会造成家长对接种人员产生不信任感,无形中增加了医患矛盾,甚至严重的会出现医疗纠纷。因此,加强预防接种全程的健康宣教,普及家长预防保健知识势在必行。

我区于2010年11月份开展了“免疫预防知识培训讲座”的课程。俗称“妈妈班“,是专门针对刚刚出生一个月左右的婴儿妈妈们的一个培训讲座。这批年轻妈妈由于大多数文化水平较高,理解和接受能力较强,对她们的培训免疫知识一般都讲得比较深,比较全面。授课形式是以幻灯片为主,授课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1、疫苗的价值:从为什么要接种疫苗开始向家长宣传接种疫苗的重要性。介绍基本疫苗所预防的疾病以及这些疾病给宝宝造成的危害性。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和禁忌症,副反应的处理等免疫预防知识介绍。让家长充分意识到接种疫苗是利国利民利已的必不可少的预防举措。

2、介绍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的相关知识:一类疫苗是国家为了保护婴幼儿的生命健康而免费提供的疫苗,所有的宝宝都应该接种。然而,一类疫苗能预防的疾病毕竟有限,而威胁宝宝健康的疾病还有很多,由于预防这些疾病的疫苗不在国家免费接种之列,因此它们被统称为二类疫苗。例如:肺炎球菌可导致如肺炎、菌血症、脑膜炎、败血症等疾病,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和生命;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又比如二类疫苗中脊灰灭疫苗和一类疫苗中脊灰减毒疫苗和相比,安全性更高。完全避免了宝宝出现疫苗相关的风险。

从开展培训至今,共有近400名家长参加了“妈妈班”的讲座。

家长们知道了接种疫苗应怎么做而且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以得到更好的接种效果。也使得有条件的家长在计划免疫的基础上更主动地选择自费的二类的疫苗如水痘、肺炎、流感等,在没有培训之前,我区二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的首针接种率是10%,全区四个培训点的六次培训结束后,现在的首针接种优率在20%-30%之间。肺炎疫苗的接种率也迅速提高。这不但让家长了解到预防重要性和对宝宝更好的保护,同时又使计免科室增加了经济收入,达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良好局面。

对家长进行有规划的健康宣教固然重要,然而由于接种人员的自身责任心问题有时也会给接种儿童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出现差错事故而造成医患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因此加强接种人员安全接种意识,履行正确的告知和查对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1、 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加强业务学习,强化安全接种意识,对计划免疫工作人员要进行上岗前培训。认真学习相关规定和技术性操作标准,熟练掌握各种疫苗的免疫程序、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对接种人员进行专业的预防接种培训。尽量做到“一苗一课”,实行执证上岗制度。只有有了过硬的技术本领、足够的法律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免疫规范,也才能做到自我保护,避免和减少由于接种不当引起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2、 以仔细全面的工作态度和科学严谨的职业规范认真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接待接种儿童时首先要做好电脑扫描登记工作和预防接种记录。登记前仔细询问儿童家长,儿童有无过敏史、禁忌症等,严格核对好儿童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月龄、住址、剂量、针次、接种日期、生物制品的名称、是初种还是复种以及上一针接种相隔时间等有关内容。同时告知家长所接种疫苗种类、预防疾病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填写接种单时要清晰、准确。有过敏史或不能接种的要注明原因,并请家长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这样不仅能让受种方参与、选择、行使预防接种权利,同时医护人员的自身权利也能够得到保护。

3、 接种现场接种室应保持清洁、明亮、空气流畅,每天对接种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在接种操作中,我们要严格遵照三查七对的操作规程,注射部位严格消毒,不能在有炎症、化脓、硬结或患有皮肤病处进行注射。在接种前再次询问儿童姓名,月龄。并告之接种疫苗的名称和可能出现的相关不良反应及接种后注意事项。注射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进行安全操作。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接种,同时要备好1:1000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以备急需之用。从各个流程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通过与家长形式各样的沟通,定期性的宣教措施来满足家长对疫苗防病的求知欲,增强了家长对预防接种重视度和信任度。使家长积极、主动、及时带宝宝 接种疫苗。同时也改变不良的工作习惯,提高了接种人员自身素质。全程科学严谨的查对制度对接种工作的顺利展开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和基础。达到了我们为千家万户儿童防病保健的工作宗旨。

参 考 文 献

[1] 王陇德.预防接种实践与管理 [P].2006,11,2.

第7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计划免疫;流动儿童;评价研究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055-01

目前国内外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都已取得重大成就,但我国在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通过文献检索,现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综述如下:

1 我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成就与现状

我国虽然已建立起完整的计划免疫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然而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美国儿童计划免疫涉及11种疾病,而我国只有6种;发达国家关注免疫的彻底性和减少副作用等研究,我国注重的是接种率和覆盖率。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发展不均,东西差异较大,特别是贫困山区是计划免疫的薄弱环节,流动性大也是管理的难点。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发病率较高。上海市宝山区近10年来流动人口中,麻疹、百日咳及乙脑发病率分别比本地居民高出13.9、7.5和17.8倍;苏州市计划免疫针对传染病,流动人口年均发病率高达12.52/10万,常住人口为2.19/10万,流动人口中麻疹、百日咳、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脑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常住人口,可见,非常有必要针对流动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予以特别的强调和重视。

流动儿童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政策规定、预防接种等相关知识的了解、重要性认知程度也相应较低,防病意识较为薄弱。刘美玉等于2002年对贵州市0~7岁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调查显示,11.65%的流动儿童家长为文盲,小学文化占42.96%,完全不知道计划免疫知识的占19.36%,对各种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次数等知晓率基本为0。

从已有研究看,流动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普遍低于常住儿童。在全国第4~5次强化免疫活动中,“零剂次”免疫儿童中99.0%以上为流动儿童。孙晓冬等调查现实,上海市外来流动儿童计划免疫五种疫苗的合格接种率仅为41.02%,远低于本地户籍的儿童。

2 针对上海市辖区的调查研究现状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大城市,徐英、徐丽华、朱利华等对上海市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实际接种及其家长对计划免疫知晓情况进行了调研。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00位上海市流动儿童的家长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卡介苗接种率97.0%,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0.6%,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全程接种率为76.0%,百白破联合疫苗全程接种率为80.9%,麻疹活疫苗接种率为88.6%,乙脑疫苗接种率为81.3%;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活疫苗五苗全程接种率为23.8%。总体上看,上海市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实际接种率低,尤其是五苗全程接种率明显偏低。

王德耀、美友芬、陈磊等认为,流动人口骤增是上海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做好外来儿童计划免疫服务与管理具有重要社会卫生学意义。他们对上海市闵行区外来儿童计划免疫建卡率进行了调查,研究表明:父母职业及居住时间对儿童建卡率有着重要影响,而与父母籍贯和文化程度并无联系。他们研究认为,建立与健全流动人口卫生工作网络,严格制度化管理,提高卫生服务质童,是实施外来儿童计划免疫的关键。

刘萌,钱序从闵行民工子弟小学银星小学学校和公办学校颛桥中心小学卫生老师处收集学生的计划免疫接种卡;对松江区九亭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免疫接种点的医务人员进行结构式问卷个人深入访谈。发现,民工子弟学校学生五苗全程接种率仅为33.3%,明显低于当地沪籍学生的接种率96.2%。对医务人员定性访谈发现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容易中断;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保健意识差,及其经济状况等影响其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医务人员对流动人口优惠政策的了解程度低且工作量大,与前来接种的流动人口沟通有困难。

何艳青等选取上海市闵行区实施4种管理模式的虹桥镇、梅陇镇、七宝镇和江川路街道,组织部分外来人口儿童家长和外来儿童学校的老师,进行焦点组讨论。发现外来人口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都很重视;对计划免疫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外来儿童学校中计划免疫知识的教育得到了加强,但仍需完善“凭证入学”制度结论尽管这4种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3 结语

大城市的外来人口众多,对外来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是控制传染疾病,保证儿童健康的关键。了解外来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分析外来儿童接受计划免疫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有效的干预因素,对于流动儿童采取有效的计划免疫管理是十分迫切和重要的。

上海闵行区有大量的务工人员,在乡镇企业务工和集贸市场经商,大多数为贫困状况,对儿童健康意识不强,我们闵行区采取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了解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现状,希望能建立有效的计划免疫体系,把儿童的计划免疫工作落到实处,把儿童健康素质提到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 吕治林编译.儿童疫苗的现状与展望[J].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0,2,36-39

[2] 沈平.中国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5):352-354

[3] 刘美玉,张晓石,杨幼平等.贵阳市2001年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现状调查与分析[J].贵州医药,2002.4:328-329

[4] 孙晓冬,张金芳,张继光等.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免疫状况调查及对策探讨[J].中国计划免疫,2002.8:214-216

第8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来宾市;免疫规划;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a)-126-02

免疫规划工作,是指根据传染病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调查,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力,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实践证明,被国家列入了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的免疫规划工作,是消灭相应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简便的措施。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引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下,来宾市免疫规划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一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乡镇,仍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本文通过分析来宾市近年来免疫规划工作情况,同时对当前基层免疫规划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初步探讨,旨在进一步发挥免疫规划工作的最大效益,促进来宾市免疫规划工作向更高层次,持续、健康地发展。

1近3年来宾市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及经验

来宾市2006年底总人口2 473 633人,统计局统计2006年出生儿童24 942人,计免上卡36 567人。全市辖区6个县(市、区),有66个乡(镇),741个行政村,5 420个自然村/屯。经过多年努力,来宾市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县乡村三层防保网络。县级以上接种单位22个,其中仅承担新生儿HepB1和卡介苗接种的医疗机构16个、设立预防接种门诊6个。分别设有县、乡、村级接种点22个、86个和162个。每个乡(镇)均设有一个防保科(组),村卫生室共869个。近几年来出生儿童建卡率不断提高,全市2006年出生儿童建卡数占总人口达14.78‰,“四苗”接种率达90%以上。各县(市、区)免疫针对性疾病均未超标。总结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1机构完备、检查督导到位

全市各县(市、区)均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免疫规划协调领导小组,疾控中心均设置有独立的计免科,县乡“四室”建设已基本完成。预防接种单位均能100%按要求完成县、乡、村级预防单位的指定工作。各地均成立了由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多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组成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负责辖区内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同时,定期进行县级、乡(镇)级免疫规划工作督导检查,如每年6次常规运转、2次查漏补种及自治区要求开展的强化免疫工作等。

1.2专业队伍稳定,素质有所提升

免疫规划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技术性强,专业队伍不稳定,会导致免疫规划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来宾市在确保县、乡二级的专职免疫规划人员达到配置要求的同时,还对专业人员进行县级对乡级,乡级对村级的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稳固队伍。

1.3重视经费保障

虽然有个别乡镇免疫经费落实不到位,但是政府对免疫规划工作的经费保障开始逐年重视并不断加强。近几年来,各疾控中心定编人员的工资由县财政全额拨款;预算外收入上缴的资金也能100%返还各疾控中心。按要求落实免疫规划经费。

1.4信息化、制度化,提高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好电脑设备,以保证免疫规划的报表及时上报。县级免疫规划管理科、乡防保组均按要求配备计算机,安装有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记录有免疫规划工作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各县(市)均建有完整的AFP病例主动监测记录和旬报报表。根据现场查阅县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内科、儿科的门诊日志和住院病例,均未发现漏报现象。

1.5加强免疫规划宣传

近几年来均以县为单位开展了电视免疫规划宣传活动,每年县、乡均定期以宣传车、挂横幅、贴标语、发传单等形式开展免疫规划宣传,调查的12个乡镇卫生院均有5条以上固定免疫规划宣传标语,村卫生室有1条以上固定的免疫规划宣传标语。

2现阶段来宾市免疫规划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经费不足,落实不及时

2006、2007年有武宣、象州、合山、忻城、金秀5个县(市)未及时下拨冷链经费;最近一次强化免疫经费,有武宣、合山两个县(市)乡级未及时下拨。乡村医生补助费,2006年只有忻城发放不及时,2007年有金秀、忻城、合山三个县(市)发放不及时。由于经费不足,未及时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疫规划工作的开展。

2.2部分乡镇免疫规划工作相对滞后

因为经济原因,部分乡镇免疫规划工作相对滞后。如少数乡(镇)仍在进行国债项目的建设,“四室”建设还没有完善;部分乡(镇)疫苗管理不够规范,基础五苗的损耗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部分乡镇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偏低,“五苗”有超龄接种现象。

3相应对策及工作展望

3.1充足的资金保障

政府对卫生经费投入不足,会造成免疫规划工作基层环节薄弱,应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继续加大对免疫规划工作的支持和投入,保证免疫规划工作各项经费的及时落实,保持防保队伍的稳定,调动积极性。

3.2加强流动人口免疫规划工作

因地区经济差异,人员流动性加大,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的疫苗漏种已经成为免疫规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据2006年底的调查数据显示,来宾市计免上卡的36 567人中,流动儿童有1 726人。应制定针对流动儿童的管理方案,开展流动儿童的专项调查。

3.3继续加强宣传力度

利用多种群众易于接受的、通俗易懂的方式继续加强对计免的宣传,提高群众防病意识,动员群众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做好接种工作,保护儿童的身体健康。对边远、免疫工作薄弱的村屯要经常性的上门宣传和督导,强化群众防病意识,以提高接种率。

3.4全方位增强业务水平

不断加强免疫规划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操作技术水平,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的管理和相关疾病的监测能力,杜绝预防接种事故的发生。做好疫苗管理(特别是卡介苗),降低疫苗损耗。加强信息交流,每年由市卫生局组织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以借鉴区内外免疫规划工作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

免疫规划工作具有动态性、社会性、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各项措施,以促进来宾市免疫规划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来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宾市免疫规划工作质量综合评估情况报告[R].来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简报,2007-9-17-P1-6.

[2]余文周,崔钢,于竞进.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筹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5.

[3]董学明,申树林,万正荣. 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影响因素调查[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5,11(2):8.

[4]董蒲梅,郭万申.计划免疫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4,15(5):272.

[5]柴丽敏,车颖悟.计划免疫及其在社区服务中的实施管理[J].航空航天医药, 2005,16(3): 57.

第9篇:计划免疫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流动儿童 计划免疫 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43-0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迅猛发展,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也夹杂着不少儿童,从而成为流动儿童。由于流动儿童家长大多数来自外省(市)的农村或偏僻地区,文化水平偏低,对免疫接种工作认识不足,缺乏对儿童预防接种知识的了解,计划免疫知晓率低,主动接受免疫服务意识差,甚至极少数流动儿童家长对预防接种效果持怀疑态度而拒绝接种。部分流动儿童是计划外生育,怕到卫生部门登记后引起计生部门的查处,不主动、不配合,甚至拒绝预防接种,形成免疫空白,从而导致部分流动儿童漏卡、漏种现象发生。大部分流动儿童无接种证或免疫史不全,使预防接种无据可查。另外,由于流动儿童动态流动,来去自由,致使预防接种通知难以到位,严重影响了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使这部分人群成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怎样才能完成城市社区(尤其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成为计免工作亟待解决的难题。

1.计划免疫流动儿童的定义

迮文远编著的《计划免疫学》对计划免疫流动儿童定义,是指“户口不在居住地,或户口在本地而人在外地居住时间在3个月以上儿童[1]”。本地将流动儿童的标准定为“凡外区县流入本地区但离开户口所在乡镇或出区境的儿童”,居住时间4个月以下的为短期流动,4个月以上的为长期流动。

2.免疫规划的现状与问题

2.1 部分家长对计划免疫工作的意义认识不足 我县计划免疫自20世纪80年代开展以来,对控制相应传染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用疫苗可预防的白喉、脊髓灰质炎已先后基本消灭或控制,麻疹、百日咳、流脑等传染病年发病率由20纪60年代的600.03/10万降到1/10万以下。但由于受文化水平、生活条件等有关因素的影响,部分家长对此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家长只知道有病看病,而不知道无病预防。特别是流动儿童的家长多数忙于打工、经商、挣钱,对于孩子防病保健意识淡薄,从而导致了部分流动儿童漏建卡、漏接种现象发生。

2.2 宣传工作不到位和方法欠完善 当今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非常疼爱,这对计划免疫工作带来有利条件,目前的计划免疫宣传对当地户口的儿童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流动儿童家长的职业比较繁杂,大多无固定住所,或居住条件差,无法看到电视和收听广播的宣传,所以常规的宣传方式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2.3 超生人员存在恐惧心理 有些家长不顾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规定,多在怀孕后离家出走,他们不仅居住分散,且经常更换居住地点,东躲,孩子出生后不愿被外人知道,普遍存在恐惧心理,致使流动儿童数难以摸清,服务难到位,宣传工作难以见效。

2.4 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 由于基层卫生组织经费严重不足,报酬问题得不到落实,很难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些从事计划免疫工作人员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使一部分流动儿童未能及时建卡和免疫接种。

3 免疫规划中的防范策略

流动人口是商品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工业化、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集团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出现过剩。特别是农村耕地的减少,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大批剩余劳动力纷纷走出家园寻找就业门路。于是跨地区、跨行业的各种劳动、商务应运而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人口流动。在这规模宏大的流动人潮中,也夹杂着不少儿童,成为计划免疫的流动儿童,据有关部门的分析,人口大流动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管理好流动儿童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

3.1 领导重视,狠抓落实 每年应将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管理纳入年初工作计划,年终考核指标。从行政上、业务上狠抓落实,促使各乡镇卫生院积极主动,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搜索流动儿童,减少免疫空白点。

3.2 执行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动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的有关规定,凭计划免疫接种证入托、入学制度,依法加强辖区内管理。

3.3 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制度 与工商、公安、计划生育、交通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流动人口管理部门职责。特别是大型土地招工或劳动输出,必须经过流动人口管理部门注册登记。

3.4 开设常年计划免疫接种门诊 随时进行补卡、补种,在流动人口较多,儿童流动频繁的集镇、城乡结合部门开设学年计划免疫接种门诊,对流动儿童做到随到随建卡、及时接种。

3.5 建立横向网络 各县、各乡镇之间建立计划免疫横向网络,对流动儿童一旦发现,及时建卡和转卡、补种,并统一计划免疫转卡单,互通信息及时联系,像传染病疫情报告一样建立制度。

3.6 广泛宣传,普及免疫知识 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单、标语、接种证等多种形式,多方位的反复开展计划免疫知识的宣传教育,仅儿童家长主动到卫生部门登记造册免疫接种,由现在的被动搜索变为主动上门要求免疫服务。

4.结束语

免疫规划工作是疾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本国策之一,自从实施儿童免疫规划以来,许多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流动人口的逐年增长,流动儿童的数量也随之上升,流动儿童的免疫接种工作已成为疾病防控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给当前儿童免疫规划管理模式带来了一定的冲力。对此,各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改进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建立完善的外来流动儿童管理机制,为更好地开展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