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原材料论文范文

原材料论文精选(九篇)

原材料论文

第1篇:原材料论文范文

关键词反倾销公共利益国家经济安全环境保护

在各国的反倾销案例中,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对基础原材料如金属、化工品等的反倾销。我国自1997年对进口产品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件以来至2006年2月,已经对三氯乙烯、丙烯酸酯、不锈钢冷轧薄板、冷轧板卷等共41种产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其中基础原材料就占了2/3多。

1成为反倾销对象的原因

1.1与基础原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

基础原材料可以分为化工制品和基础资源。基础原材料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特点比较显著,容易区分。发生倾销案件时,容易认定同类产品,对倾销的认定有利,而且大多基础原材料属于初级产品,处于生产链的上游,产品涉及面广、品种众多,下游产业应用范围广泛,在许多后续加工时常常能给加工产品带来较高的附加值,所以发生反倾销的几率也较高,有时甚至出现产业链的上下游产品同时都遭到反倾销调查的现象。

1.2与基础原材料适合规模化生产的特性有关

基础原材料大都是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在规模化生产的行业,为了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企业必须维持甚至扩大生产规模。但为了避免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发生,同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转移部分生产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当市场竞争激烈,而国外市场需求无法确保时,出口企业就会倾向于选择倾销这种竞争手段,则相应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几率就较高。

1.3与关税结构有关

根据关税结构有效保护理论,关税结构一般都体现为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制成品的由低到高的梯形关税税率结构,其关税税率是随加工程度不断提高而提高的,体现了对产业的有效保护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基础原材料产业一般不会通过提高关税来抵制进口和进行保护国内产业,否则将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各国普遍对基础原材料实行较低的进口关税税率,甚至实行零关税,于是反倾销便成为保护国内基础原材料产业的有力工具。

2利益分析

对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究竟是利是弊?如果仅是从倾销对国内竞争性产业造成损害角度考虑,显然是不合适的。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从公共利益、国家经济安全、对外贸易关系、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2.1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

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在依照反倾销法决定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国家需要平衡利益主体,其中包括受倾销损害的国内产业、以倾销产品为原料的下游产业以及最终的消费者。

2.1.1国内产业的利益分析

对基础原材料进行反倾销,与对其他产品的反倾销一样,无疑给国内受损竞争产业提供了贸易保护。在采取措施征收反倾销税后,进口产品价格止跌反弹,进而限制了该产品来自诉讼国对象的进口量,有利于涉案产品在数量和价值方面呈稳步增长趋势的情况下,使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摆脱低迷状态。这有利于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有利于国内竞争性产品市场恢复有序竞争的状态。

同时对于国内同类产业的发展而言,通过反倾销调查,如果采取措施,一般都会对国外进口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且经过复审后还可继续征税,这样对于国内的同类产业而言,就为其赢得了宝贵的调整时机,国内产业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得以利用当今世界前沿技术改进设备,提高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

但是如果受损竞争企业把反倾销仅当作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思进取,或者无法从技术上加以突破,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最终还是无法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另外,国内竞争性企业反倾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最终取得胜利后,最终得益的却不一定是其本身。首先,反倾销会导致贸易转移效应的产生。由于反倾销税只适用于指定来源的产品,在限制特定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同时,会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低价产品进口的增加。反倾销保护引发的贸易转移效应,使得进口来源由被指控存在倾销的出口企业,转向未遭受指控的其他出口企业;或者从裁定倾销幅度较高的出口企业,转向倾销幅度相对较低的其他出口企业。这样就导致反倾销保护的实施效果不一定能够达到进口国的预期目标,真正受益的可能不是进口国的进口竞争产业,而是那些未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其他国家的出口企业。其次,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削弱了相关国家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一些外国公司并不是坐以待毙,为了维持乃至扩大在进口国市场的份额,外国公司可能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入进口国市场,或者进一步扩大在进口国的投资规模,由此引发反倾销保护的投资跨越效应,削弱了反倾销对受损企业的保护作用。

2.1.2下游产业角度的利益分析

基础原材料的产业特点是产业链条长,下游产品多。当上游产业获得了反倾销保护后,上游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将上游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下游产业的竞争力。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下游产业也会进行反倾销申诉,当这种申诉被授予时,最初由上游产业提起的反倾销就产生了继发性保护效应。反倾销行动的继发性保护效应,使得反倾销措施在上下游产业间发生了传递,从而加大了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成本,增加了进口国的消费者福利损失。

同时,在对基础原材料产品进行反倾销后,短期内抑制了进口产品数量,如果国内同类竞争原材料产品生产厂家很少,国内的产品可能由原先的供大于求变成奇货可居,有可能价格发生惊人上涨,发生价格垄断,由此造成下游企业成本成倍增加,甚至难以为继,最终遭受到灭顶之灾。

由于上下游企业实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旦下游企业失去竞争力,则下游国外产品会趁机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下游企业更加难以为继,甚至停产、倒闭。国内上游企业产品进而会失去下游的产品生产商,可能会由紧缺资源到过剩资源,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甚至也会面临停产、倒闭的地步,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受损,由此引发的后果使反倾销措施的作用适得其反。

2.1.3消费者角度利益的分析

基础原材料不是供消费者直接消费的产品,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消费品,但上游产业由于反倾销价格上涨,进而会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影响到下游产业的成本,最终会间接提高消费品的价格,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总之,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对于竞争企业而言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否能真正得益与该企业是否能通过反倾销保护真正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关。而对于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而言,他们无疑是反倾销的受害者。

2.2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分析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在整体上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不会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各地区对基础原材料进行全球性的采购。由于基础原材料大多属于掌握国家命脉的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低价倾销的基础原材料是否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有观点认为,如果基础原材料产业供应链掌握在进口方手中,由于基础原材料产业链长,涉及产品多,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会给进口国带来诸如将不得不支付大量外汇以保证供应,下游产业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问题,会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事实上,对于国内资源相对丰裕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要的。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反倾销措施,建立自己的产业。产业可以通过这种保护提高本身的竞争力以及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不仅保障该产业的安全,同时带动下游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但对于国内资源相对稀缺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对该类产业作出保护后,由于本身受资源限制,产业无法在有利的条件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国内经济从一开始就处于资源供应不足的“不安全”状态,下游企业由于产业资源供应不足,发展受到抑制,产业竞争力下降甚至丧失,最终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导致的结果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相反使国家经济安全置于更不稳定的状态。

2.3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一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对于这一类产品,如果限制进口,加强出口,恐怕是贪小利而失大利,是以子孙后代的长远福利为代价的。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资源性基础原材料限制出口、加强进口,充分运用国外基础性原材料资源。我国发改委能源所战略室主任高世宪表示,高耗能、高投入换取了经济的增长,却引发了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高能耗行业的低水平扩张,几度致使中国的能源供应出现紧张,高耗能带来的高污染又要企业投入巨额进行补救。

2.4从对外贸易角度考虑

很多国家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损害,而是要报复其他国家对本国出口产品实施的反倾销限制,以“以牙还牙”的方式来遏制其他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本国的出口利益。这不利于国家及地域间的对外贸易关系。例如,1993年1月27日,美国商业部宣布向来自19个国家的钢材进口征收0.03%~10%(平均2.7%)的临时反倾销税,导致了世界范围的“钢铁战”,其中加拿大对来自美国和其他五个国家的热轧钢征收4.5%~124.2%的尝试性反倾销税,而加拿大是美国的最大钢铁客户,此举严重阻碍了美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3启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国家在准备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基础原材料产业形势和特点,综合考虑其对于下游用户及其进口产品的消费者利益、国家经济安全以及对外贸易关系的影响,权衡利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化工业这一类国内资源较为丰富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如果通过采取反倾销措施,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得到迅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则国家机关可以通过权衡上下游企业利益,适当采用反倾销措施加以保护,鼓励、支持这一类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果该类企业尽管实施反倾销措施后仍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则该种反倾销保护则应该停止;由于我国是属于资源稀缺却又是资源消耗大户,对于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性基础原材料,如煤炭、有色金属等应该鼓励低价进口,充分利用国外进口资源,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对于高能耗、高污染基础原材料,如造纸业,可以充分依靠国外产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对国内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要兼顾进口国与出口国的经贸关系,维护特定贸易关系而不采取反倾销措施有时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潘悦,高文书.迎战“反倾销”——国际经验与中国对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王明明,马胜华,马荣花.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5(13)

3李君.中国反倾销效果实证分析——以丙烯酸酯为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l0)

4宋长青.必须强化国家经济安全监测预警体系[J].经济要参,2003(2)

5庄芮.我国重要原材料进口现状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J].经济学家,2005(5)

6朱庆华,唐宇.中国反倾销措施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6)

第2篇:原材料论文范文

关键词:原材料;品质;混凝土;质量;影响

一、原材料对混凝土质量优劣重要意义

混凝土,广义上泛指将一种具有胶结性质的材料和砂石(统称骨料或集料)以及粉细颗粒(填料)混合并成型后,经凝固硬化而粘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实体。主要为水泥、骨料等。混凝土是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年用量接近90亿吨。用量如些之大,与它的特点相关。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而混凝土原材料的好坏和选配是否恰当也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因此,确保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从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做起。原材料选用不当将导致混凝土工程产生质量缺陷或裂缝,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结构的质量。混凝土因材料选用不当产生质量缺陷或裂缝,一般认为是因为混凝土材料(包括水泥石和粗细骨料)变形受约束所引起的内应力大于材料抗拉强度的缘故。混凝土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中,是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混凝土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直接对混凝土有直接影响的原材料品质是我们值得研究的方面。

二、首先把握好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是组成混凝土的基础,原材料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把好原材料质量关。

(1)水泥的强度和体积安定性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水泥的强度上下波动,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水泥的体积安定性差,就会使混凝土产生膨胀性裂缝。因此,要选择好水泥品种,根据经验,大水泥厂生产的水泥质量比较稳定可靠。

(2)黄砂最关键的是细度模数和含泥量,砂子太细或含泥过多,会增加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另外,砂石中含泥量高,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且影响抗冻性、抗渗性和耐久性。因此,混凝土最好采用中粗砂,且含泥量和有机质的含量必须满足规范要求。

(3)石子主要控制好级配、针片状含量和压碎值。经调研,目前,好多混凝土厂家的石子级配都不是很好,因此,如何确保石子级配连续,且在生产中切实可行,还值得进一步探讨研究。

(4)现在南京地区主要使用商品混凝土,选择商品混凝土厂家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根据体会,一定要选择信誉好的,设备比较先进的混凝土厂家,同时必须到现场对原材料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三、根据工程需要认真研究混凝土原材料的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单位体积的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的重量比例。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它们与混凝土各项性能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的基本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上,根据粗骨料的规格确定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四、原材料个组成部分对混凝土质量影响

1、水泥矿物组成的影响。众所周知,硅酸盐水泥主要的组成矿物有四种,它们的水化性质

不同,在水泥中所占比例不同时影响对水泥整体的性质。C3S虽对早期强度贡献较大,但水化热是其他矿物水化热的数倍。因此C3S含量较大的早强水泥容易因早期的温度收缩、自收缩和干燥收缩而开裂。目前我国混凝土尤其是C5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普遍使用高效减水剂和其他外加剂由于C3S水化速度最快,生成3个水化硅酸钙几乎不溶于水,而立即以胶体微粒析出,并渐渐凝聚而成为凝胶。对减水剂的吸附量也最大,它首先吸附了大量减水剂。因而C3S含量高的水泥一般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差。

2、水泥细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在目前我国大多数水泥粉磨条件下,水泥磨得越细,其中的细颗粒越多。增加水泥的比表面积能提高水泥的水化速率,提高早期强度,但是粒径在1um以下的颗粒不到一天就完全水化,几乎对后期强度没有任何贡献。倒是对早期的水化热、混凝土的自收缩和干燥收缩有贡献——水化快的水泥颖粒水化热释放得早;因水化快消耗混凝土内部的水分较快,引起混凝土的自干燥收缩;细颗粒容易水化充分,产生更多的易于干燥收缩的凝胶和其他水化物。粗颗粒的减少,减少了稳定体积的未水化颗粒,因而影响到混凝土的长期性能。我们现有的混凝土结构。一般的设计寿命是60年,而有专家预测,由于超细水泥颗粒含量太多,50年后,我们的混凝土强度只能达到设计强度的40%。随水泥比表面积的增加,与相同高效减水剂的适应性差。为减小流动度损失需要增加更多掺量的高效减水剂。不仅增加施工费用,而且可导致混凝土中水泥用量的增加,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水泥细度还会影响混凝土的抗冻性、抗裂性。

3、骨料的品种、质量与数量。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都要求骨料的强度大于混凝土的强度。因此一般情况下,骨料质量对混凝土强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是骨料中的有害物质(如淤泥、有机物、硫化物和硫酸盐等)。它影响骨料的粘结,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硫酸盐和硫化物对水泥有腐蚀作用,它与水泥的水化物反应生成钙矾石,使水泥石体积膨胀。它除了能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外,还降低混凝土的搞冻性能。当骨料含有较多的软弱颗粒或杂质时,也会使混凝土强度下降。表面棱角多的碎石表面圆滑的卵石与水泥石的粘结国力要强。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也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尤其对于水泥用量比较大的高强混凝土。

4、掺加粉煤灰和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目前使用的高等级混凝土中,为了改善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一般采用外加剂和粉煤灰双掺的办法比较好,粉煤灰作为活性材料,主要含有大量的三氧化铝和SiO2,与水拌合后,本身不硬化,而是与气硬性(氢氧化钙)相拌合,不仅在空气中硬化,而且在水继续硬化,由于矿物颗粒比较细,具有填充效应和流化效应,增加强度。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但也带来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偏低的现象,28d天标准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所以在配制高强混凝土时,要注意掺加量的比例要掌握准确,适应性如何等等,不要肓目掺加,否则影响混凝土强度。

参考文献:

第3篇:原材料论文范文

关键词:现代建筑;施工;材料;管理

1施工前的材料预算管理

事先进行周密的调查、规划。并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做好现场材料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如果准备不周而仓促开工,势必造成混乱,使各项工作处于被动。

材料供应部门必须按照材料计划,并根据施工进度,有计地组织材料进场。首先,搞好市场调查,掌握建筑材料的市场行情,取得材料采购中的主动权。其次,协调各方,紧密配合,积累资料,做好采购资料的基础工作。合理确定采购的数量,避免积压和浪费;根据施工需要,按计划有条不紊地供应所需材料。再者,合理安排材料储备,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利用效率。这就需要择优选购,尽量做到先本地,后外地;先批发,后零售;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和算成本,防止材料舍近求远,重复倒运,加强经济核算,努力降低采购成本,最终选择运费少、质量好、价格低的供应单位。

2施工材料的储存堆放管理

材料储存是材料管理的中间环节,对实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储存环节一旦管理混乱、把关不严,将导致整个材料管理的混乱。这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疏于防火、防盗、防潮等安全措施。②库房材料摆放零乱,无标明品名、厂家、生产日期、型号、规格等的标识卡片。③没有登记材料收、发、存台帐,无月度、季度材料收支动态表。④仓管人员给采购人员出具假入库单,同采购人员共同实施违法活动,或者与领料人员合谋将库存材料领出卖掉或私分。⑤仓管人员故意刁难供货方,以索取好处费。

3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

认真执行材料验收、发放、退料、回收制度。建立健全原记录和各种台账,按日组织盘点,抓好业务核算。首先,坚持材料进场验收,防止损亏数量,认真做好现场材料的计量验收和台账记录,不同材料和不同的运输方式,采取不同的验收方法进行验收。如遇数量不足、质量差的情况,要及时退回,并进行索赔。其次,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控制材料消耗。施工技术人员根据工程需要制订详细的材料定额使用量计划,对施工班组下料进行合理使用指导,对超定额用料,经过原因分析后审批方可出库。第三,根据本日材料消耗数,联系本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分析材料消耗水平和节超原因,制订材料节约使用的措施,分别落实给有关人员,并根据尚可使用数,从总量上控制今后的材料消耗,而且要保证有所节约。第四,做好余料的回收和利用,为考核材料的实际消耗水平,提供正确的数据。

现场平面规划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堆料场所应当尽可能靠近使用地点及施工机械停放的位置,避免二次搬运,造成人工和机械的重复投入,不能选在影响正式工程施工作业的位置,避免仓库、料场的搬家,现场运输道路要坚实,循环畅通,装卸方便,符合防潮、防水、防雨和管理要求。

在工程施工中,还必须搞好材料的收、发、存等工作,以降低工程成本。如:把发出去的油灰铲、毛刷、电焊条等材料,一律以旧换新,最终,把所有废旧材料回收,如有缺少则进行罚款;食堂尽量用废旧木头烧火做饭,以节约用煤,废钢筋头,则卖到支模用的步步紧生产商手中,这样钢筋头价格高,而且回收的步步紧质量好、耐用、省铁丝;对于漏电保护器,一个就几百元,使用一段时间就容易坏,我们与厂家建立长久业务往来,要求跟踪服务,这样就杜绝了漏电保护器的浪费现象;对于废旧安全网,联系厂家回收,既做到了环保施工,又做到了节约资金。

4材料进、出仓的管理

及时准确提供材料的进出仓数量,以提高材料计划采购的准确性。首先是编制单位工程材料计划,要根据工程进度计划,需要哪些材料,材料的数量必须由技术员、统计员、材料员、班长共同计算核对,层层把关,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进场,确保生产顺利开展。如果材料进场数量多了,不仅造成浪费,而且占用大量资金,会增加工程成本;提供数量不足,不仅影响生产,也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

材料在点收入库时,验收人员应清点数量是否与发货单相符,检验质量是否合合同规定的标准,核对规格型号及计量单位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并向供货商索取有关技术证书、产品合格证。对残次等不合格材料或因施工方案变更不需用的材料应及时通知供货商,按规定办理退货手续。而实际上,现场验收人员或者因缺乏责任心,或者因收取供货方的好处而怠于查验,致使材料数量不够或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影响了工程质量,给企业造成损失。

原材料进仓,仓管员除按要求进行记录、验证外,还应按有关规定做好防护措施,并按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进货日期等打上标识。对出仓的原材料要登记,并详细记录材料使用的部位,做到使用的可追溯性。为避免材料使用过程中发生误用,可将其标识复制随同材料一起发放,由于材料成本是项目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故进、出仓还应记账,真正做到账账相符,并及时将有关数据反馈给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及时掌握项目的材料成本构成。

5作好周转材料的护养和维修工作

(1)钢管、扣件、U型卡等周转材料要安规格、型号摆放整齐,并且在上次使用后要及时对其进行除锈、上油等维护工作,扣件还要检查上面的螺丝是否还能使用,不能使用的要及时更换螺丝以不影响下次的使用。方木、模板等周转材料要在使用后要按其大小、长短堆放整齐成型,从而便于统计数量。

(2)在使用时,相应的负责人员要认真盘点数量,材料员办理相应的出库手续,并由施工队负责人员在出库手续上签字确认。当工程结算后,应要求施工队把周转材料堆放整齐便于统计数量;如果归还数量小于前面应归还数量。要对施工队做出相应的处罚措施。

6工程收尾材料管理

第4篇:原材料论文范文

解答中针对辨析类、评价类首先给出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根据学科知识给出理由(为什么赞同或为什么不赞同),而理由通常从学科理论内容角度给出;影响类要根据材料题中的材料考查意图,再结合学科知识,归纳出可能产生的影响作用(积极或消极作用)。如果这三类材料题,在问题中还隐含原因探究或正确方法探究的问题,我们不仅首先要解决材料明确设问的问题,还要解决隐含的其他问题。例(以辨析类为例):农民伯伯种的蔬菜是商品吗?此题属于《经济生活》内容。第一步,给出判断:(正确或错误)此题说法错误;第二步,理由阐述:(从学科理论内容角度)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从商品的概念可知,作为商品,既要是劳动产品,又要用于交换,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显然,农民伯伯种的蔬菜是劳动产品,一个条件已经具备,另一个条件呢?题中没说清楚,我们分析一下:若用于交换(市场出售),是商品;若不用于交换(自家、赠送亲朋食用),不是商品。此类题一般如此解答。当然,还可以先分析、阐述理由,最后得出结论(判断)。

2.图表类材料题

首先全面分析材料中所给出的各类数据信息,然后推断这组材料数据的考查意图是评价?是影响?是认识?(是原因、理论内容、做法的结合)最后结合学科知识组织答案。

3.原因类材料题

原因类材料题的原因考查通常有这几种情况:(1)事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原因考查。必要性原因包含必然性和重要性分析,必然性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方面探讨原因;重要性要从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方面探讨原因;(2)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原因考查。可从主客观原因、内部外部原因、自然社会原因这几个方面分析;(3)考查事物的危害性原因。这三种原因材料题回答时要根据材料设问进行侧重和取舍,语言的表述中连接词有“有利于……“”原因在于……”等。例:此起彼伏的灾难性事故、层出不穷的“合同工”事件、食品安全问题、药品乱象等等,令我们深感不安。政府管理松散、执法力度不够、依法管理没有落到实处,而隐藏在其背后的“腐败幽灵”,更是让我们痛恨。请运用所学有关知识说明政府依法行政的原因。从题意分析,此题属于《政治生活》内容,原因探究可从(必要性和重要性原因)政府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一角度介入。(1)必要性(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①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②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原则是对人民负责;③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的基本要求;④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要求。(2)重要性(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①有利于保障人民权益;②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③有利于增强政府权威;④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4.建议措施类材料题

这类材料题的解答具有开放性和拓展性。此类材料题的解答:(1)可以依据学科知识归纳做法措施;(2)可以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做法措施;(3)可以依据时代大背景的时政知识、国家大政方针内容归纳做法措施。

5.认识类材料题

第5篇:原材料论文范文

材料的计算模拟方法介绍

材料的计算模拟研究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它综合凝聚态物理学、理论化学、材料物理学和计算机算法等多个相关学科.它的目的是利用现代高速计算机,模拟材料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深入理解材料从微观到宏观多个尺度的各类现象与性能,并对材料的结构和物性进行理论预言,从而达到设计和开发新材料的目的.材料的多尺度计算模拟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First-principlesMethods)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是目前研究微观电子结构最主要的理论方法.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只用到普朗克常数(h),玻尔兹曼常数(kB),光速(c),电子静态质量(m0)和电子电荷电量(e)这5个基本物理变量和研究体系的基本结构.从量子力学出发,通过数值求解薛定谔方程,计算材料的物理性质.在密度泛函理论,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框架下的计算已广泛应用于第一性原理的电子结构研究中,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结合一些能带结构计算的方法,对于半导体和一些金属基态性质,如晶格常数,晶体结合能,晶体力学性质都能够给出与实验符合得很好的结果,同时能够比较精确地描述很多体系的电子结构(如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电荷密度、差分电荷密度和键布局等)、光学性质(介电函数、复折射率、光吸收系数、反射光谱及光电导等)和磁性质,从微观理论角度分析和揭示材料物理性质的起源,使实验者主动对材料进行结构和功能的控制,以便按照需求制备新材料.

(2)分子动力学方法(MolecularDynamicsMethods)分子动力学是一种确定性方法,是按照该体系内部的内禀动力学规律来确定位形的转变,跟踪系统中每个粒子的个体运动,然后根据统计物理规律,给出微观量(分子的坐标、速度)与宏观可观测量(压力、温度、比热容、弹性模量等)的关系来研究材料性能的一种方法[5].分子动力学方法首先需要建立系统内一组分子的运动方程,通过求解所有分子的运动方程,来研究该体系与微观量相关的基本过程.对于这种多体问题的严格求解,需要建立并求解体系的薛定谔方程.根据波恩-奥本海默近似,将电子的运动与原子核的运动分开来处理,电子的运动利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处理,而原子核的运动则使用经典动力学方法处理.此时原子核的运动满足经典力学规律,用牛顿定律来描述,这对于大多数材料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近似.只有处理一些较轻的原子和分子的平动、转动或振动频率γ满足hγ>kBT时,才需要考虑量子效应.

(3)蒙特卡洛方法(MonteCarloMethods)蒙特卡洛方法是在简单的理论准则基础上(如简单的物质与物质或者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采用反复随机抽样的手段,解决复杂系统的问题.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手法,可以模拟对象的概率与统计的问题.通过设计适当的概率模型,该方法还可以解决确定性问题,如定积分等.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蒙特卡洛方法已在材料、固体物理、应用物理、化学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6].蒙特卡洛方法可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模拟材料构成基本粒子原子和分子的状态,省去量子力学和分子动力学的复杂计算,可以模拟很大的体系.结合统计物理的方法,蒙特卡洛方法能够建立基本粒子的状态与材料宏观性能的关系,是研究材料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的本质的重要手段.

材料专业引入计算模拟教学的探索

材料计算的目的在于理解和发现新的材料性能及其物理本质.计算已经与实验和形式理论一样成为材料研究的3大支柱之一.为学生将来能够有更高的起点研究材料科学,适应新形势下材料研究方法,培养具有宽广材料科学基础,掌握材料现代研究手段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材料科学专业人才.我们在本科教学阶段就应该有计划的引入和加强计算模拟方法的教学.采用的教学形式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的应用.近年来我们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1)开设计算材料学类课程在2006年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已经确定《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和《计算物理》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学时分别为36学时和54学时.《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课程偏重实践教学,通过上机操作学习计算软件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材料学的发展现状及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数学模型;材料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材料科学研究中主要物理场的数值模拟;材料科学与行为工艺的计算机模拟;材料数据库和新材料、新合金的设计;材料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控制;计算机在材料检测中的应用;材料研究科学中的数据和图像处理;互联网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9部分内容,基本涵盖当今计算机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中应用的各个方面.《计算物理》课程则以理论教学为主,偏重物理基本原理的介绍.主要教学内容包括:计算物理学发展的最新状况;蒙特卡洛方法及其若干应用;有限差分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机代数;高性能计算和并行算法等8部分内容.计算材料类课程的开设注重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原则,在讲解基本原理的同时加强学生动手上机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经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材料模拟的能力.部分选修计算材料类课程的同学在学习中对计算模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大四时选择材料计算相关课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例如,08届学生的毕业论文《ZnS掺杂Cu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和《布朗运动的蒙特卡洛模拟》,09届学生的毕业论文《ZnO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11届学生的毕业论文《晶格热容的理论计算》和《简立方晶体结构能量分布的理论模拟》等均为材料计算和模拟相关课题,并且有多人的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个别优秀的学生读研后继续从事材料的计算模拟相关研究.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计算材料相关课程的开设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有极大地帮助.(2)在材料相关的理论课程中加入计算模拟方法介绍虽然已经在材料专业开设《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和《计算物理》等材料计算相关的课程,但这两门课均为专业选修课,只有选修相关课程的学生才能得到相应的计算模拟培训,受众面还比较窄.因此,为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到材料模拟计算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在材料专业主干课的教学中也适时地加入相关的计算模拟方法的介绍,从而扩大计算模拟知识的普及面.例如,在《固体物理》课程中,当讲解到能带理论一章时,我们会在本章结束时,加入一次课,着重介绍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平面波赝势计算方法计算材料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等以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的常用软件(CASTEP、VASP等).一方面,对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加以直观化和适度的扩展,另一方面也进一步普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的相关知识.在《材料科学基础》教学中讲解到相平衡与相图一章时,我们会在本章内容结束后介绍相图计算近年来的发展现状,包括CALPHAD(CalculationofPhaseDiagram)计算方法、热力学与动力学的结合、第一性原理与相图计算方法的结合,并简要介绍今后相图计算可能的发展方向[7].在晶体缺陷内容的教学中,穿插介绍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面心立方金属空位和间隙原子点缺陷的形成能的方法.通过在课程教学中穿插入计算模拟方法的介绍,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3)举办计算模拟相关的学术讲座.自从2009年以来,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从事计算模拟研究的教师每学期都结合自身的科研情况举办面向全院学生的学术讲座.例如在2011至2012学年第二学期,我们举办两场学术讲座,分别是《氧化锌晶体及其掺杂的第一性原理研究》以及《可见光响应半导体光催化材料的结构和能带设计》,教师在讲座中介绍自己的科研情况,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如何把学到的计算模拟知识应用到科研实践中去,让学生体会到如何利用计算模拟预测材料的物理性质以及指导材料设计的研究方式,提高学生自觉学习计算模拟方法的积极性.

结束语

第6篇:原材料论文范文

[关键词] 申论 材料 精读 速读

自从200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引入申论以来,申论成为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必考科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09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指出:“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因此,材料是应试者作答的基石,是解题之源。倘若研读材料不细,偏离或脱离材料主旨,做答便无从着手,考试必然不会成功。故而,材料的审读是申论成功的关键之所在。

那么,应试者应如何审读材料呢?根据教学和辅导学生备考的经验,笔者建议如下。

一、仔细研读申论的做答要求

其因有二:

第一,只有明确了做答要求,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在审读过程中,把握中心,有效取舍材料。

第二,做答要求中,隐藏有许多关于材料的有效信息。一般情况下,概述题和写作题透露了材料的主要内容,这样,未读材料之前,便对材料的内容有了一个总体把握。以2008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题为例,第一题为“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根据给定资料1~8,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并对主张怒江水电开发和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理由分别加以概述”。写作题中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为: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省级(含副省级)以上考生综合管理类考生为:人与自然。从要求中可以明显看出,材料的主要内容是怒江水电开发问题存在争议,而问题实质是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问题。这样,审读之前,已经有了一个整体轮廓,审读过程中,就要重点分析不同意见的理由,并在比较鉴别中初步形成自己的观点。

二、精读材料

虽然诸多参考资料都建议先泛读,以便于整体感知材料,然后再精读,但我认为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在研读申论要求过程中,基本上对材料已经有了一个整体把握,且目标已明确,如果再进行泛读,事倍功半,过于浪费时间。最佳作法应是直接精读,第二遍再略读。当然精读也要有一定的策略。

(一)精读材料的注意事项

1.系统思考,全面辩证

申论考试虽然考察多种能力,但最根本的出发点还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解决问题,就必须找出给定材料所述的社会现象存在什么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何在,有无危害,材料中给出了哪些可借鉴的经验或教训。这也正是思考问题的逻辑顺序。

在遵循这一逻辑顺序的前提下,必须全面辩证的思考问题。如现象中存在哪些成绩与不足,不足即问题;对某一问题或有正反两方面的意见,就要考虑到赞成者的理由是为什么,有无不足,反对者的理由是什么,有无合理的成分。能否将二者的观点进行融合,以扬长避短。

2.细心筛选,明辨主次

申论考试的材料虽然庞大杂乱,但并不是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信息都是有用的,这其中可能包含着许多迷惑信息、多余信息。因此,我们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材料的信息进行筛选,找出哪些是重点段落,哪些是次重点段落,哪些是枝节,哪些是鱼目混珠的段落,否则,很容易陷入误区。当然,筛选的依据就是试题的作答要求。这样,阅读时,重点的内容细读,非重点的则略读。

3.敏于感触,及时捕捉

在阅读时可能会产生一些解题的灵感。在阅读给定材料时,一定要善于捕捉,否则,稍纵即逝。应及时在试卷空白处写下一两个关键词,这样,在答题过程中可起到一个提示作用。

4.透视现象,把握实质

申论阅读往往涉及很多材料,如何从整体上把握这些材料,并依此进行分析得出这段材料要说明的中心问题,这是申论考试的关键。这就要求考生审读时要从各个子材料中跳出来,居高临下进行俯视,整体把握材料,理清各子材料之间的关系,找出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实质,才能避免就事论事,使得论述深刻。例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所给定的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是如何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也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如果仅局限于表面现象――怒江水电开发,就无法深入地分析问题了。

5.理解精神,明确方向

把握了问题实质,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正确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准确把握材料主旨或精神,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如果指导思想错误,思路发生偏差,必然无法正确解决问题。

在阅读过程中,需注意三方面内容:一是材料中包含感彩的语句。这样的语句中含有命题人的态度,考生需与之保持一致;二是权威的话语。这些话语往往是解决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定性话语,为考生指明方向。三是相关的国家大政方针。例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材料反映出对怒江水电开发存在争议,有人赞成,有人反对。那么,要不要开发,如何开发呢?材料4这样写道:

“对引起巨大争议的怒江水电工程,2006年水利部某负责同志表示,完全不开发保持原生态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但原先提出要充分利用怒江水资源,建设13级水电站,是一种掠夺性的开始。虽然当地希望尽早开发,但即便是没有争议的―两个水电站,也要在严格前期工作审查的基础理论实施开发。耍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

水利部某负责同志的话语为争议定下了调子:开发是一定的。在如何开发问题上也提出了指导性原则。如果再结合参考文献和十七大报告内容,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就显而易见了:保护前提下的开发。

(二)阅读第一遍――精读材料,吃透子材料内容

第一遍阅读方法: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建议第一遍阅读时间:25分钟左右。要边读边勾画关键词或关键句,及时评点并总结段落大意。

1.把握主旨句,整体感知具体描述性语句

主旨句即反映一段文字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的句子。主旨句一般情况下出现在以下几个地方:(1)以提纲挈领的方式直接出现在段落最前方,即首句;(2)以总结段落内容的形式出现在自然段的最后,即尾句;(3)在段落的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然,有时一个自然段中会有两个以上关键句,每个关键句引领一个内容。

而材料中具体的描述性语句的出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作为典型事例出现;(2)出现于主旨句之前或之后;(3)作为干扰内容出现。对于第一种情况,要结合申论要求,整体感知。找出其反映的问题(可能包含原因)或经验;对于第二种情况,只要把握了主旨句即可,具体内容采用略读,一扫而过;对于第三种情况,直接略读即可。如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1至7月,汽车全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23.32亿元,同比增长29.44%;产品销售收入3598.88亿元,同比增长31.05%;利润总额221.90亿元,同比增长51.14%。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都比较大,实现了增产增收。1至7月,16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完成工业总产值2036.4亿元,同比增长33.66%;产品销售收入284.31亿元,同比增长29.36%;利润总额113.71亿元,同比增长46.38%,利润总额的增长超过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增长,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据悉,去年8月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跃升至40个工业行业之首。以汽车制造为主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取代电子信息通信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羊。”

该段中划线文字的前面近200字的数据描述只不过就是为了说明汽车工业的成绩,即划线的文字而已。因此,可以快速扫视,只要能够找出划线部分即可。

2.留心关联词,注意关键词

审视关联词语,能够得到诸多有效信息。如因果关系中,强调的原因的情况比较多见;转折连词出现的地方,强调的一定是后面的内容。

在申论考试的材料中,往往涉及事件或问题的表现、原因或解决措施等问题。因此,要注意与此相关的常见词。如根源、危害、教育、体制、领导、法律法规、监督、落实、经验教训等。

总结一类事物或现象时,也会出现一些起提示作用的词语:经调查、资料显示、反映、表明、看出、初步推断、分析、强调、指出、认为等等。例如:

种种迹象表明,“东莞模式”已经到了了不得不改的地步。但如何实现转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路径。低水平的劳动力、旧产业离开东莞,高层次的劳动力、新产业从何而来?”(摘自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

首句“表明”一词揭示下文将是对“种种迹象”的结论性分析,即“东莞模式”需要转型,但如何转型尚需探索。

再如:

某专家认为,东莞为了产业转型不断探索而仍不得其门而入,全国其他地方的“东莞化’’却如火如荼的进行。长三角地区被人津津乐道的“昆山模式”,其实和“东莞模式”并无本质差别,只是引进的制造业相对环保、高端而已。其他地方,包括武汉、成都、重庆、天津这些城市的新特区,也不乏类似“东莞化”的克隆者。内地省区提出“欢迎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之类口号,实非明智的选择。(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资料5)

本段文字中“认为”一词,表明下文将谈专家的观点,即产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精要评点,简写段意

在阅读过程中,对于重要语句要随时圈画评点。评点要凝练,可采用最简洁的方式进行标注,只要自己明白即可。如原因可标为:“因1”、“因2”;问题可标为:“T1”、“T2”。

同时,当读完一段子材料时也应对子材料的内容做一下概括,当然,没有必要进行仔细推敲,只需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的把握,简单标注几个关键词即可,比如,可标注“现状”、“原因”、“措施”等。这样做,既准确,又节约时间。我们精要评点,概括段意的目的是为第二遍梳理思路,系统把握材料内容作准备。

(三)阅读第二遍――跳读材料,分类组合,理清脉络

第二遍阅读方法:速读与跳读相结合。速读是要迅速采集有效信息;跳读是寻读第一遍阅读不理解的地方。建议第二遍阅读时间:5~10分钟左右。

一般情况下,申论给定材料并不是一片完整的文章,而是有诸多子材料组合在一起。子材料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存在。因此,第一遍的阅读只不过是对整体材料的各个局部作了分析。要真正了解全貌,需将肢解的局部重新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因此,必须在第一遍阅读的基础上,按一定逻辑关系对给定材料的内容进行分类组合。这个逻辑顺序如前文所讲,现状怎样?有无成绩、存在什么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何在、有无危害。如何解决问题?材料中给出了哪些可借鉴的经验或教训。

所谓分类组合,就是将性质相同的内容集中在一起,并按一定顺序排列。这样,所呈现的结构无外乎三种: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交错式结构。

纵式结构:现状及问题――原因――对策。纵式结构体现的是逻辑顺序。

横向分类组合,内容一般呈现两种关系:并列或对立。并列关系如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对立关系如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正面和负面;成绩和问题。

随着申论命题的逐渐成熟,阅读量不断增加,材料内容上呈现多层次性,结构也愈加复杂,一般不会是单纯的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而是纵横交错式。

纵横交错式结构中,以纵向为轴,横向扩展。横向分类组合可存于纵式结构的每个环节。如:现象或观点可能有甲乙丙丁各类;现状可能有成绩和问题;原因可能有政治原因、经济原因、社会原因、文化原因等;影响可能有正面和负面;谈措施也可能存在多条。

例如,2004年试题。给定材料比较杂乱。通过梳理,可以看出整篇材料呈并列式分布,包含汽车工业和交通拥堵两方面内容。而汽车工业又包含现状与发展趋势;关于交通拥堵问题又包含三个方面:表现、多个原因和多种借鉴经验。

经过两遍阅读,基本可以将给定材料消化,然后再去答题,便可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第7篇:原材料论文范文

材料作文在中学生作文中占了一定的比例,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比较,有一个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材料作文要从提供的材料出发去确定一个写作的论题。这个论题既要紧扣原材料,又要有现实意义,还要比较新,这往往关系到整篇文章的成败,因而训练学生选好论题是十分必要的。

社会生活是多面体,人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也就因人而异,为选好最佳论题,我们很有必要启发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去思考材料。那么,从哪些角度去思考立论呢?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形:

一、有些材料作文,从材料内容的正面角度去立意,可以成立。我们还不妨启发学生逆向思维,看它的反面观点是否成立。例如:

根据下面材料作文:

史书记载:“丁公为项羽将,逐窘敌彭域西。帝急,顾谓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丁公引兵而还。及项王灭,丁公谒见。帝见丁公徇军人,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也。”遂斩之。曰:“使后为人臣者无效丁公也。”

根据这则材料的正面意思看,是指责刘邦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从这个角度立论,可以是:“警惕小人和骗子”,“不为花言巧语所动”。

但是我们不妨从它的反面去思考:刘邦贵为天子,如不明大义,为报私恩,不斩丁公,使为臣者怀有二心,天下岂能安定?断以大义,使天下知为臣不忠者无地可容,杀丁公无可厚非。这个角度立论了是可以成立的,它可以是:“断以大义、理所当然”,“叛徒不除,情理不容”。

二、有的材料作文,材料涉及的内容是相对或矛盾的两个方面,对于这类材料,不妨启发学生进行求同与求异思维,从矛盾双方的角度去思考立论。如:以“也说方与圆”为题作文:

求异思维。从“方”“圆”不同的角度立论:“两种处世态度,两种世界观”。

求同思维。从“方”与“圆”的相同角度立论:“为人宜方正,办事要灵活”。

三、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有些涉及的对象是双方的,我们应启发学生从相关对象的各自方面出发立论。如:以“从孔明挥泪斩马谡谈起”为题作文。材料涉及到的对象有诸葛亮与马谡。就诸葛亮方面来立论:“赏罚分明,取胜之道”,“量材使用,实在必要”。从马谡方面立论:“骄者必败”、“名不符实,死有余辜”。

四、还有些材料作文,材料涉及到了互不关联的几个方面。我们不妨横向思维,从不同的方面去立论。如:

“清代作家松龄屡试不第。后来他在自家门前摆上桌凳端出茶水,请过路人给他讲各种传奇故事,二十多年来从未间断。正是在搜集这些素材的基础上,他写成了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根据上面材料写议论文,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立论。

1、从蒲松龄落第并未消沉的角度立论:“落第不能落志”、“天生我材必有用”,“路,就在脚下”。

2、从蒲松龄坚持二十余年的角度立论:“成功要有毅力”、“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从蒲松龄取得成就的途径的角度立论:“成才靠自已”、“自学可成才”。

4、从蒲松龄请路人讲故事的角度立论:“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

5、从生活与写作的角度立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五、有些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是综合型的,这要启发学生纵向横向思考立论。如:

以《猪八戒照镜子》的故事作材料写议论文。横向立论:

从猪八戒的角度立论:“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从镜子的角度立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纵向思考:

就猪八戒而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闻过则喜”“听听反面意见”,“要从自身找原因”“亲身实践,方知真假”。

第8篇:原材料论文范文

关键词:材料加工及成形;塑性成形;教学大纲

1.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塑性成形原理课程在材料加工工程硕本学生专业课程体系中定位为培养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涉及的材料科学及加工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涉及的材料成形加工与控制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及基础知识;掌握工程材料基本原理,熟悉材料塑性成形特性及成形机理;具备熟练应用所学材料塑性成形理论及机理进行材料性能方面的分析能力;能独立进行金属材料塑性成形工艺设计及工艺方案的制定;具有解决材料塑性成形质量问题和从事材料塑性成形相关的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和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及趋势,具有全球意识、国际视野;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初步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教学目标

通^前期的文献资料研究和教学实践,我们提出在大材料学科研究背景下的材料塑性成形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掌握材料塑性成形机理以及材料塑性成形方面的工程应用特性及成形方面的基础理论及知识。

(2)培养学生掌握材料塑性成形相关成形工艺分析及工艺方案制定的技术理论及基础知识。

(3)培养学生系统掌握通过材料塑性成形理论进行材料塑性成形性能分析及控制的技能,具备利用所需塑性成形理论知识,进行新材料塑性工程工艺开发能力,并制订出合理的成形工艺方案。

(4)培养学生了解材料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的前沿发展知识,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能够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及解决挤压成形问题。

(5)培养学生有一定的团队协作和组织活动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创新工程实践意识和能力。

3.教学效果

(1)从全局的角度思考问题,具有解决金属塑性成形质量及相关材料塑性成形质量问题的意识。

(2)掌握材料塑性成形基本原理,能分析金属在塑性成形过程中出现的一般问题,初步具有解决材料塑性成形质量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制定材料塑性成形工艺规程和进行合理工艺方案制定的能力。

(4)能运用有关手册和参考资料,熟悉本行业的塑性成形理论及技术现状和发展方向。

(5)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金属塑性成形中实际的生产问题,独立从事新材料的塑性成形工艺开发与成形工艺的制定。和丰富的教学内容相比,塑性成形原理课题的课堂授课课时已压缩,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分配本课程的讲解时间、各段之间的教学时间及各种实例之间的教学时间,争取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完整和合理地完成既定教学任务。

4.课时分配

上述四个教学大纲设计的基本环节相互联系,是教学工作的指南,同时也是教师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参考文献:

第9篇:原材料论文范文

(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附件1):初级一式2份,中、高级一式3份,一律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内容要全面、具体、真实,字迹要端正、清楚,并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指定位置粘贴本人近期免冠小二寸彩色照片。《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使用人事部统一印制的评审表或用b5纸双面打印。

(二)《专业技术职务参评资格条件审查表》(附件2):1份,贴于申报材料袋封面。

(三)《申报材料清单》(附件3)1份,贴于申报材料袋封面。

(四)晋升中、高级任职资格者提交论文:1份,a4纸打印,并符合如下要求:独立撰写,代表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内容与本人从事的专业技术岗位相关;评审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字数为3000-5000字,具体要求见附件6。

(五)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1份,a4纸打印,其内容为本人在专业技术岗位上的主要工作情况,包括工作重点、承担职责、工作业绩成果和收获等。一般不少于1500字。

(六)本人最高和参评学历、学位证书、现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1份。

(七)有效期内的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或免试证明、外语、计算机免试申请表等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各1份。

(八)身份证复印件1份。

(九)任现职以来发表出版有代表性论文、着作或研究报告等。凡公开发表的作品,应提供原件。属合着的应提供本人完成字数或完成工作量的证明材料。论文复印件可提供发表刊物封面、封二、目录和本人论文内容,着作类可附加相关奖励或认可的文件。

(十)制作证书的近期免冠小二寸彩色照片1张。

(十一)其他有关材料。

二、申报材料要求

1、上述申报材料除《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制作证书的近期免冠小二寸彩色照片》、《专业技术职务参评资格条件审查表》、《申报材料清单》外,其他材料按上述顺序、按照原件和复印件两部分材料装订成册(把各种证书原件先固定在a4纸上,然后装订a4纸,参评论文和专业技术工作总结与证书复印件装订一册),首页分别附加明细目录,内容填写要准确,字迹要工整,装订要规范。属我公司自行评审的,资格审核后原件退回本人,属委托评审的,评审结束后原件退回本人。

2、申报材料每人限装一袋,并填好《专业技术职务参评资格条件审查表》、《申报材料清单》分别贴在申报材料卷封面上。组卷要求整洁美观,卷内项目内容要符合实际,档案袋要耐用统一。

3、申报评审材料中所需提供的复印件一律由所在单位审核人签字、盖章。

4、出生年月、参加工作年月、入党年月、毕业时间等涉及时间的信息,以××××年××月形式填写(如:199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