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精选(九篇)

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1篇: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推理能力;点拨;培养

2016年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综合提出了九个核心素养。这对学科教学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学科教学的具体而明确的目标。

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抽象能力、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经过观察、猜想、比较、联想,再进行归纳、类比,然后提出推理结果;在数学学习中,合情推理通常会给学习者提供论证和证明的方向和思路指导。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和确定的规则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小学阶段,主要学习应用合情推理,即归纳和类比推理,且多表现为应用不完全归纳推理。推理能力提高对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于新旧知识交叉点处设计问题,点拨引导学生的思路

新旧知识联系点是新知识产生的生长点,新旧知识迁移能深化知识的理解,便于学生自己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而旧知识掌握不全的地方会成为知识体系中的断裂处,教师的点拨能实现知识的拓展、延伸,培养了思维的发散性和推理能力。例如,学习数位的认识时,“数位”对刚入学不到半年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点,在他们的已有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中几乎找不到关联点。此时,可以利用拨计数器和数数相结合来完成对数位知识的认识。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个位上拨出7、8、9,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拨10、11。此时,教师应引发学生思考:10在计数器上应该怎么拨?为什么?接着教师用操作印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二、设计开放性练习题,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开放性题目的解题方向具有不固定性,答案的不唯一性能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大,学生有更多尝试的机会,打破了思维定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对题目的多样性思考,学生的推理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教学中构建可操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严密性特点,同时又具有应用广泛性特点。选取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抽象出数量关系,可以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过程。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认知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从外在技能到内化认知的过程。而操作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科学的场景中探究,丰富了感性认识,紧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的联系。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推理能力。例如,一年级的递增递减问题,在教学中通过动手画一画、动嘴数一数、动脑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对问题有深入的感知,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找到最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观察能力强的学生还会在观察年龄和种树棵数的数字关系中能准确算出几岁时种了几棵树的问题。

四、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要“学有用的数学”。教学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无论多么独特的教学场景设计,脱离了学生熟悉的生活认知场景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要构建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课前让学生带1元钱去商店购买文具,有四种物品,铅笔刀6角,橡皮4角,签字笔5角,尺子1元,问1元钱可以买哪些物品?买一块橡皮和一只签字笔够不够?如果不够还差多少?如果多了还应找回多少钱?最多可以买几种?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认识元和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对买几种物品的探究明确应付的钱与实际付的钱以及找回的钱之间的关系,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很好的推理基础。

推理是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推理又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生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培养了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而推理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把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目标贯穿于数学课堂的内外,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充分挖掘和引导学生的想象力和归纳类比能力,让学生在严谨的数学思想B透下以及科学的数学方法指导下掌握知识,增长技能,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第2篇: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学科,计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离不开计算的相关应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核心素养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观,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谈一谈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二)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其变成一句口号,虚有其表,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数学核心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许多计算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见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理念,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并不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计算教学的设计需要有目标、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更容易掌握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节之前,教师运用核心素养讲解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就要学会有目标的教学,根据班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要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比如说,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要能够掌握简单的计算原理就可以了,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他们自主探究,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过程设计

万里长城的修建并非一日之功,同样的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运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一点一滴的渗透。在教学时,教师运用核心素养必须设计好相应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比如说,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又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见物品分配不均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处理,这样将生活中的情景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使数学计算的知识生活化,既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评价设计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评价往往是以书面评价为主,以分数论英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计算没有失误,那么数学计算教学就是有效果的,反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计算存在诸多问题,计算教学就是失败的。这种教学评价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在评价时,过于简单,而且它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相比,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重理解、重思考。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的不同,运用核心素养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不是仅凭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有的学生笔算能力差,但是估算能力强,教师就可以在平时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笔算,提升他的综合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虽然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但是数学核心素养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运用好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程中寻找到了数学计算的本质,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种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第3篇: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如果只注重基本题型的训练,一味地机械重复,缺少一些有变化的习题,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则熟而生笨,遇到稍有变化的习题就无从下手。创造性地设计练习题,不但能考查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的情况,还能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关键词:创造性;数学练习题;数学建模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数学建模”核心素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主要是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模型、求解结论、验证结果并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模型构建了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是数学应用的重要形式。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手段,也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

小学生正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了所学的数学知识,培养了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练习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谈谈我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一、练习题设计要体现知识的典型性和综合性。

在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五、七、八单元,学生已经学习了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已经能够熟练列一步乘法算式或者除法算式来解决相应的乘除法实际问题。那么在接下来学习第九单元“除法”时,就应当较前面的除法知识有增长点。

书中91页第2题,就是一个很好的练习题。见上图,第一幅图的问题是除法基本类型问题,48÷8=6(篮)。而解决第二幅图的问题,则要用到第一幅图的已知信息和结果。它有两种解题思路,思路一:先求出还剩下几篮萝卜,6-2=4(篮),再求出还剩下几根萝卜,4×8=32(根)。思路二:先求出运走了几根萝卜,2×8=16(根),再求出还剩下几根萝卜,48-16=32(根)。

因为二年级小学生初次接触这样类型的,用两种不同的运算方法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所以学生们的解题思路还不是很清晰,这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接下来的及时练习中,我结合除法算式表示的两种不同意义,创造性地设计了两道同类练习题。

及时练习1:商店运来56千克桔子。①每个袋子里装7千克桔子,可以装几个袋子?

②卖了3袋,还剩下多少千克桔子?

及时练习2:小红有54块巧克力。①平均装在9个包里,每包装几块巧克力?

②吃了5包,还剩下多少块巧克力?

这两道及时练习题,它们的①小题,都用除法来解决,但是却代表了除法的两种不同含义,非常具有典型性。它们的②小题,要运用减法和乘法知识来解决。这样一个情境串的实际问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于除法、乘法、减法三种运算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积累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中,逐步发展和提升了数学建模核心素养。

二、练习题内容设计要有明确的针对性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学习数学概念“倍”,课堂中我设计了下面的选择题,内容就是针对“倍”的意义理解。题目如下:

看下图,对图意理解错误的是( )

A.的数是的3倍。

B.两个为一份,有这样的3份。

C.比的数量多2倍。

D.比的数量多3倍。

“倍”的数学概念比较抽象,结合直观图,考查学生们是否理解3倍的数量关系。

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题,应当抓住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概念,或者易错的知识点。在针对性的练习中,学生摒弃知识点的错误理解,从而正确清晰地建立数学模型。

三、练习题设计要体现对比性

在教授7的乘法口诀时,我设计了一组具有对比性的练习题,如下:

(1)妈妈买回一些苹果,她打算全家每天吃5个,吃一个星期。但是后来数了数,发现少3个。妈妈买回几个苹果?

(2)爸爸买回一些苹果,他打算全家每天吃5个,吃一个星期。但是后来数了数,发现多3个。爸爸买回几个苹果?

学生在解决这两个实际问题中,通过对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求解模型。对比性练习题,有利于排除学生思维定式,促使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思考,养成主动学习,灵活学习的好习惯。

四、练习题设计可以体现逆向思维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购物》,学生们认识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并且会独立付钱后,我设计了一个逆向思维的练习题。如下,淘气买商品要付12元6角钱,他付了4张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刚好够了。他付了( )、( )、( )和( )各一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

逆向思维训练,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使学生尝试基于现实背景,来验证模型和完善模型。

学生数学建模的核心素养,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培养和发展出来的,需要教师长期不懈地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第4篇: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当下教育教学最大的不足是“替代”儿童思考,学习的任务只不过是记住教科书中排定的学科内容,然后是做题练习。素养与解题数量并不是成正比的,依赖知识量与解题数量的增加,我们只能教会学生按图索骥,去解决固有模式的问题。要真正培养核心素养,就需要创造相应的情境。\动员正是在比赛中成长起来的,如同没有比赛,我们不可能培养真正的运动员,不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情境,就不可能有真正素养的养成。

这种真实的情境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的生活,让学生不再感到学习与生活的分裂,给素养的生发提供可能,因为素养并不是独立于人的真实生活之外而发展的。杜威认为:“儿童所关心的事物,由于他的生活所带来的个人的和社会的兴趣的统一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凡是在他的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就暂时对他构成整个的宇宙。那个宇宙是变化的和流动的,它的内容是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和重新组合。但是,归根结底,它是儿童自己的世界。它具有儿童自己的生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他敏捷地和欣然地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正如他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一样,但是他没意识到转变和中断,既没有意识到什么割裂,更没有意识到什么区分。”完整的生活促进了儿童生命的全面和谐发展,才有了各种素养生长的可能。离开了儿童完整的生活,离开了儿童整体素质的培养,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无从谈起。

交谈或交流的需要、探究或发现的需要、制作或建造的需要、艺术表现的需要这四种本能的欲望或冲动,是儿童行动的自然泉源。儿童依靠运用这些泉源进行生长,并在完整的生活中实践积淀,让知识与观念融入骨子里面而成为精神气质和能力,素养因实践而成长为核心素养。当然这里的实践,不是重复地练习,而是独立地去判断、决策、行动,如此才能在人的头脑里印下一种称为素养的东西。对学校教育而言,正是生活化实践与学科的综合满足了儿童的四大需要,让学生素养得以生发。

第5篇: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一、 在数学领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决不是空中楼阁,它是建立在丰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智力背景之上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和腾飞的核心,没有创新就永远不会有发展,只能停滞不前。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能力,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大多数数学教师认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知识,学生连基础知识都掌握不好,如何能创新?其实这些都是理解上的错误。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必须在平凡的教学中挖掘创新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鼓励学生发现细小的运算规律,寻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从而培养和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欲望和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新知识,教会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以求创新,充分发现和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 要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学法的启发与内化,发展学生的个性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还是以教师的教导为前提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想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必须对所教学科具有深刻和丰厚的知识功底,注重知识的联系与迁移,以体现教学中的创新。其次,还要以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来影响学生,不仅要取百家之长,还要树自我之风,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只在坚持创造性的教学,才能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合格人才打下坚实基础。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完全受教法制约的,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其重点已转移到学生方面,重启发、重内容、重内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当代教学的核心。学习方法的指导已成为教法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教是为了达到不教,这就需要在教育科学的理论基础上探讨学法的规律。从现代教育的要求出发,即传授知识又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个性进行素质教育。

三、 数学是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谈得上素质教育。

首先从数学学科的特点说起,数学具有工具性、知识性、综合性、连续性的特点,这些特点涉及到思想认识、思维训练、知识储备以及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等方面,这一切都与创造能力密切相关。其次,从数学教材的特点来看。数学教材是具有周密性和连续性的,每个阶段的教学都要为下一个阶段打下基础。从培养创造能力的角度来说。这恰恰是创新思维的体现。从一类新知推出另一类新知,不用教师讲解同样能完成学习任务,根据知识的连续性,还能使新知与旧知形成联系,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能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第三,从数学教学的特点来看,数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在练中提高;总是设计各种形式训练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总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培养和发散学生的思维,而这一切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力发展其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这些都与培养创造能力息息相关。

四、 教师能尽快地使现代化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是对教师教学工作创造性地挑战,也是教学工作的必然走向。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巴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对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学生们都很感兴趣,而且接受的都很快乐,课堂教学也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创新性思维需要以教师极大的创造为基石,所以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必须适应时展的,这样才能不断挖掘出教学中的创新因素,使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陈景润对“歌德巴赫猜想”的毕生追求源自初中时对数学教师的一次课外介绍;只有在教学中抓住线索,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不再只盯住教学内容,应积极开发思维潜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终生学习,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培养出具有个性,具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要想做到这些,自己首先必须端正教学思想,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注入式教学要彻底废除,另外教书匠的教学方式也必将被淘汰。应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促进学生自主、充分、全面的发展上,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我更新、自我创新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不仅获得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即真正做到在创新的前提下更加全面地得到发展。

五、 实践是检验创新结果的有效途径,在不断更新教学手段的同时,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 前人创造的科学文化成果已经很完善了,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止步不前,我们要教给学生用怀疑的态度去学习。

任何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任何问题都问个为什么?如在应用题中让学生说出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为什么用这种方式方法来计算?思维得到了锻炼,表达能力、创新意识也逐步增强。计算题教学在要求准确计算的同时,还要说出为什么这样计算?发散思维的同时明确了算理。概念教学中可以通过概念的推理,突出概念的支撑点,使学生自己总结概念,发现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教学完全可以适当放手,让学生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只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思维才能活跃,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的知识,在创新教学的同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发展具备了创新思维,才能谈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不能光是纸上谈兵,还应讲求策略。

首先在教学过程及练习题的设计上充分体现出层次教学,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以期待每名学生都达到目标,使他们都能感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法。如优生适当增加拔高题,对于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采取关键之处点拨的方法,加上系统地讲解辅助,使他们更好学习新知。

第三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质疑问题的能力。一节课应以学生质疑为前提,教师讲解为辅助,共同研讨为核心,解决疑难问题,抓住知识的命脉,逐步形成创新意识。

第6篇: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然而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忽视了对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主要探讨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学科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不足,致使学生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建构、迁移和技能的熟练运用,对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性影响。文章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对如何培养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一些探讨,希望能够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什么是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呢?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其一为信息意识,其二为计算思维,其三为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其四为培养信息社会责任感。信息技术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在于将课堂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培养融为一体,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如何培养核心素养。

二、核心素养形成的对策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要把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训练学生的计算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规范学生的信息道德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目前大部分学生的信息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学生的信息来源主要还是课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在课堂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知识获取途径,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在获取信息的时候,要提高对信息的敏感度,以便将信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二)培养学生计算思维

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这些思维和方法不只属于计算机,与日常生活也紧密相关。比如学生去上学前会尽可能将上课要用到的东西放入书包,这就是“预置和缓存”;比如我们在散步时突然发现手表丢了,肯定会原路返回去寻找,这就是“回推”。由此可见,计算思维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应当成为我们赖以生存的一种能力。然而,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经历、感受并形成计算思维方式呢?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笔者认为需要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计算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会很自然地形成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当学生再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了。

(三)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例如我们学校开展的机器人投篮比赛,我只是跟学生提一提,具体怎么做,由小组成员自己讨论完成。学生拿到任务后,充分利用信息化环境,在网上查找比赛要求、比赛规则、比赛方式等,用计算思维的方式去思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进行决策。学生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学习,培养了创新的精神,激发了创新的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感

信息社会责任指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应尽的责任。信息技术在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计算机病毒肆虐、黑客猖獗、机密信息泄露等威胁。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信息技术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不正当地使用这些技术可能对人类所带来的巨大危害,充分认识其自身对此应尽的义务及所承担的责任。例如在讲《计算机病毒》这一课的内容时,除了介绍病毒的危害、来源和防范外,还要介绍一下黑客,让学生就对黑客的态度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认识到黑客的危害,形成良好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信息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个人网络行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求,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创新能力和信息社会责任感,有利于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知识体系,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作者:樊丽娟 单位: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

[参考文献]

[1]袁智强,李士锜.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以“正态分布”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03).

第7篇: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学生;核心素养

G623.5

当前核心素养的分析研究逐渐深入,2014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中要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核心内容,对不同学生、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教师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合理,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核心素养的概述分析

数学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综合能力,并不是具体的知识技能,也不是简单的数学能力。数学核心素养能够将数学的思想以及本质在数学学习中有效形成,提高其综合性与整体性。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目标密切相关,对于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评价有着重要的意义。素养注重的使知识、能力等统一,[1]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素养是通过数学学习形成的对周围事物认识、理解等品质,使人们与周边环境发生作用而表现出的思考方式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的策略。人们遇到的问题有些是数学问题,有些与数学问题的联系并不直接,有了数学素养就能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对数学问题进行解决。

数学核心素养与学习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如数感、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等与数学直接相关,[2]数的知识的学习与核心素养关系密切,数的学习对于学生数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数感的建立对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数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深入教材内容,挖掘其中的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以计算、测量、认数以及统计等数学知识技能等形成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教学不同领域知识时,教师需要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认真阅读分析,对教材中的话、图片、例题以及习题等进行分析,[3]对知识进行理解,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明确知识技能目标。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实质进行分析,了解知识技能中的核心素养,以及能够培养的核心素养,将其通过教学目标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中需要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处。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问题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推导公式进行理解,掌握计算平行四边形的公式,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正确的计算,并能够正确的应用平行四边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中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有模型思想、符号意识、推理、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行探究,使其转化为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经验,行动以思想作为前提,只有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思想意识,才能够对教学行为进行外化,使得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到实处。

2.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数学教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是主导,新课改的提出要求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全面提升,使数学内容与实际情境密切联系,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教师需要让数学知识趣味化,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生活中有很多数学知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能够使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升与毫升”时,这一问题就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回家记录自己家中瓶瓶罐罐的容量,以及喝的饮料瓶以及酸奶瓶的容量,[4]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对升与毫升的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并且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设置悬念,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数学知识的亲切感。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中,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3.强化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数感对于科学直觉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的数学态度以及数学素养水平。如果一个人有良好的数学意识以及数感,也会有对数以及数运算的适应力和感受力,能够有目的的利用数学知识对数量关系、空间形式以及数学特点进行观察、解释,善于利用生活中的问题发现和感受数学特征。因此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有着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将数学内容灵活的展示出来,教材中的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系,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已有的数学知识,生活经验进行学习。比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可以创设野营的情境,让学生从野餐到野营进行玩耍,寓教于乐,通过玩耍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余数的除法知识。[5]再如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农村小朋友进入到城市后的所见所闻,以及城市学生到农村之后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知识中,学生可以通过万以内的数对具体事物进行分析和描述,对较大数进行大小比较,能够口算几千几百加减法,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以及符号感。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生活情境,从生活中获得学习的素材,对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找到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使数学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逐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意识,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4.强化知识技能培养,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以知识技能为主,又高于知识技能,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以及应用过程中有充分的体现。小学数学教学中,核心是概念,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形成知识的性质、定律、公式、法则等,这些都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基本技能有测量、运算以及画图等。[6]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让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方法,更好的强化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通过分类方法、模型以及推理等数学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引导同数相加的问题,通过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计算,了解相同加数连加的特点,对乘法的意义进行渗透,同时认识乘号、学习乘法算式的写法以及读法,体会乘法的含义。在数学练习中,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有层次性的练习,积极转化直观图形、语言文字以及数学符号表示方法,深入的对乘法意义进行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画图、书写、符号表征、观察以及操作中,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直观的了解乘法概念的思想,认识到乘法读好的简洁性,[7]使符号意识得以发展。通过图形以及实物等对乘法的意义进行分析和理解,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使用数学符号进行交流表达,强化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5.开展多元化评价,完善评价体系建设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价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教学评价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等进行检验,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数学教学以及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时,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结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在教活动中注重情感以及态度等表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提高数学学习的信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方法,实现动态化的教学评价。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评价,能够使数学课堂评价更加公正、客观,提高数学学习评价的实效性,在数学评价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的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以及终身发展。若教师能够对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有效的把握,了解数学教学的目标,通过合理的方法对教学进行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使其更好的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适应,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使学生能够自主解决问题,强化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核心素养的地位,将其置于课程改革中,使立德树人的目标顺利实现。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需要注重日常工作的开展,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提高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提出科学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利用生活化的知识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使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和效果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智平.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刍议一――例谈数感素养的培养[J]. 中华少年,2016,33:134.

[2]王玉. 淡化细节 注重本质――小学数学课堂中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16,05:11.

[3]陈敏. 聚焦数学核心素养――第六届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峰会综述[J]. 人民教育,2015,23:46-47.

[4]陈六一,刘晓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分析与界定反思[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5:57-60.

[5]李星云. 基于笛Ш诵乃匮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1:45-48.

第8篇: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摘 要: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科核心素养一~频频出现在教学工作者视野之内,初中化学教学也不例外。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何培养化学实验素养成为普遍受关注的课题。分析了初三化学实验课堂的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话题,以期为初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关键词:人教版;初三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化学实验素养指的是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这当中包括很多方面内容,我们将那些最核心的、最基本的内容称之为核心素养。作为实验素养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最终教学的成败。初三阶段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期,实验题在中考当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的核心素养培养任务显得更为艰巨。

一、化学实验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

素养是一种素质和能力,它具有一定的先天性,比如男生和女生在思维方式上明显存在差异,但是更多时候,素养是通过后天训练和培养出来的。正所谓“笨鸟先飞”,即便是一个操作能力非常差的学生,经过一百次训练,他的动作操作能力一定可以有效提高。只不过因为先天认识习惯和接受能力差异,每个学生这种提高的程度存在一些差异。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上,实验核心素养的培养大致可以通过三个基本步骤形成:实验计划、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这三个部分侧重点各有不同,接下来,就以九年级上册“燃烧的条件”实验为例,具体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核心素养。

二、培养初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一)实验计划: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是往往学生遭遇的问题在于“万事开头难”。计划是实验开始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在这一阶段,教师认为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是化学实验核心素养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众所周知,新课程教学改革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进入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学习经验,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理所应当尝试自主探究活动。这至少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验题目是什么,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实验需要哪些化学仪器。例如“燃烧的条件”一节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验计划阶段应当了解本次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燃烧的条件,需要准备酒精灯、蜡烛、火柴、小水桶、镊子、铁架台、小石块、纸条、木条、玻璃杯等实验仪器。

虽然初三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但是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加上化学又是一门刚刚接触的学科,因此,在自主探究过程中他们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出现问题,教师便迫不及待地帮助学生解决,谈何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合作者,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引导的工作,让学生掌握多种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例如,上网查询资料、图书馆查询资料、翻阅教材等,实在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进行点拨提示,否则培养核心素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自主探究能力也不会提高。

(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操作是实验教学的精华所在,动手实践能力是初中化学课堂实验核心素养的第二个关键词。在开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调动五官,按照实验流程一步步进行操作。有时,操作过程中任何一个细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导致最终实验的失败。学生动手安装仪器、取用化学药品、推进实验进程,会发现很多化学现象。例如,溶液颜色的变化、沉淀物的产生、气泡的产生、温度计水银柱的变化等。如果实验操作不规范,比如操作失误、气密性不严、线路接错、数据偏差等,都不会产生相应实验现象。为了保证成功完成实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必然会仔细参与每一过程,久而久之,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细心程度也会进一步提高。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操作、去动手。而不是一味地演示实验,让学生“隔岸观火”。“燃烧的条件”实验操作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在用酒精灯加热空纸盒环节没有控制好水量,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教师指导学生规范操作流程,再试一次,第二次果然成功。这一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加深对“燃烧”这一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有效提升了操作

能力。

(三)实验报告: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实验报告是实验计划、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用化学术语进行表达的文本形式,这一阶段培养归纳总结能力非常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基本情况有条不紊地如实填写实验报告,同时做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逻辑顺畅,让人一目了然。

有关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属于一个新课题,各位化学教学工作者都积极开展了此方面的研究,但是教师应当注意,鉴于这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在达成共识方面依旧存在一些争议。具体教学实践中,如何将理论行之有效地运用于初中化学实验课堂,需要教师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抉择。

参考文献

第9篇: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与背景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界最热的话题。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四维核心素养”,我们基础教育改革一直在不断推进,力求与国际接轨。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如何在初中英语课堂上真正落实呢?这是我们每个一线初中英语教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结合体;它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同时,核心素养兼具稳定性与开放性、发展性,是一个伴随终生可持续发展、与时俱进的动态优化过程,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生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就初中英语教学而言,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教师必须以新课标中关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内容和培养要求为靶向,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在进行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这四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适应时代的需求,自主探究学科内容,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二、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

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过于重视分数,对学生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忽视对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上往往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这种教学环境使得课堂上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疲劳,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教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大搞题海战术,学生疲于应付,容易对英语课程产生厌恶情绪,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而实际上,国家、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更需要的是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沟通系统能力的培养。从2017年出台的高考英语改革,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这一趋势。

2.课堂互动少,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中,往往“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英语知识。由于缺少互动,学生不能及时对教师讲解的内容反馈,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大打折扣。

三、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教材的教学,也要注重课外的延伸。作为对课堂的补充,教师可以挑选一些与课本话题或时事相关的英语读物、音乐、电影等推荐给学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观点,加深对语言、文化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这同时也能促进同学之间相互的学习。教师还可以综合融合课程,多组织开展各种丰富有趣的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举办“中西方节日海报展”,通过将中外的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比较与分析,拓展学生对国内外文化的认知。

2.情境表演,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

通过情境表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牛津版初中教材内容多贴近生活,趣味性很强。我们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设置情境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运用语言。如每个单元的Comicstrip生动有趣,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表演。Reading可以根据内容设计成不同的形式来巩固。如8AUnit1Friends可以设计成演讲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好朋友;讲到网络的利弊时,可以设计成辩论赛;讲到8BUnit2Travelling主题时,可以设计成导游带队介绍参观各个景点;故事类的课文(如7BUnit5中的Theghostinthepark)可以改编成剧本让学生表演……这些活动不仅能有效加强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树立自信心。

3.小组合作,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传统“填鸭式”教学会使学生觉得乏味,失去学习的动力。很多学生会认为英语只是一门学科,只要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而不需要进行其他方面的运用。这就违背了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教学,使整个学习过程变成了与伙伴共同奋斗的过程。这本身很有趣味,对学生有着较高的吸引力。弹性分组,按需要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变被动为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体验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提高了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英语交流和运用能力会获得全面的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4.探究话题,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发展

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我们教师可以以教材的各个话题为探究载体,引导和培养学生思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学了8BUnit5Goodmanners后,我们可以就中外礼仪的不同点展开讨论,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和别国的文化。也可以就生活中某些人的不文明行为让学生思考自己应该怎么做。再如,教材中对于一些中外名人的介绍如9AUnit4中的SpudWebb和Unit5中的谈盾等,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思维,通过挖掘他们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四、结束语

总之,在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基础知识,更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做到真正、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将来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虽然现在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我相信,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终极目标一定能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刘艳.浅谈在初中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8):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