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村级集体经济范文

村级集体经济精选(九篇)

村级集体经济

第1篇:村级集体经济范文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探索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4月21日

据调查,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城镇化建设为方向,以现代农业为抓手,以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为目的,实行镇村联动、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集体收入稳步增长,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一些增收的办法,即“四个明确”的做法,可资借鉴。

一、明确主体责任

村级集体经济创收目标的完成,村级是主体责任,做到双管齐下、多措并举、众施良策,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有效途径和可行办法。

1、严格执行公共资源交易程序,确保村集体资产资源效益最大化。对村集体的房屋、土地、水面等资源,由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牵头、村监委会全体成员、老党员老干部代表、部分村民代表参加,公开招标,竞价落实发包上缴指标,杜绝暗箱操作,确保资源保值增值,达到效益最大化。

2、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好集体资源。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引智工作,引进能人流转土地,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经营、管理,在确保农户按二轮承包面积享受土地流转收益外,增加不需要分配到户的村集体路、埂、沟、渠面积的流转收益。

3、广辟镇外税源,增加集体收入。2016年起,不再下达镇外引税任务,继续鼓励村开展镇外引税,镇留成部分按原政策返还到村,增加村集体收入。全力配合项目征地,并按时交地,政府发放到村的征地协调费,按有关规定,不低于征地协调费的40%作为村集体收入。

4、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企业在园区落户。大力强化村干部的招商引资意识,要争做招商书记、招商主任、招商员,力争引进符合园区产业规划和门槛条件的企业落户园区获得税收分成,增加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5、抓好增收节支,增加村级集体资金增值收益。各村在抓好创收的同时,要严控资金支出使用,在落实各类建设项目时,实行竣工验收年底或分年度结算付款,严控预付款,将暂时不用资金参与政府融资,享受年10%的融资增值收益。

6、鼓励村干部牵头组建合作组织建设。村建立合作组织,为万亩农业基地、高效设施农业或建筑企业提供用工服务的组织、协调、牵引,按出工工日提留一定比例的服务费作村集体收入;组建各类种植、养殖、加工专业合作社,提前、产中和销售服务,在合作社赢利中按一定比例提留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多途径增加村级其他经营性收入,减去经营性支出后的结余数增加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

二、明确扶持办法

一是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收入。通过标准厂房产权到村、高速两侧制作高炮广告招租,标房出租租金、高炮广告租金收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根据2015年末民主理财人员审核认定的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对20万元以下的村分五档进行扶持,4万元以下、4~8万元、8~12万元、12~16万元、16~20万元分别扶持10万元、8万元、6万元、4万元、2万元,连续扶持六年,六年后村级自行创收必须达20万元以上。制作高炮广告村,每个广告位另补1.5万元,负责用地矛盾的协调和土地租金结算。

二是加强经营管理,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针对集体资产日益增加、收益较大增长这一情况,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强管理和监督,全面提升村级集体资产监管水平,确保村级集体资产安全可靠,使其保值增值。建立村级集体资产台账,努力加强动态管理,强化村级集体资产收益管理,完善规范资产租赁协议,及时下发非农建设土地的租赁指导价,提高出租资产收益,确保租金收缴足额按时到位。

三是建立信息系统,提升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水平。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过程控制为主线,以实时监控为核心,建立了镇、村、组三级村级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对村级集体经济“三资”的有效监管,适应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新形势,提升了村级集体经济“三资”管理水平,促进了村级经济可全面、协调和持续发展。

三、明确激励措施

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在镇村联动的基础上,必须确保目标完成,与村级目标管理考核挂钩,实行联绩计酬。

1、设立“双增收”工作单项奖。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考核为主,按专项考核结果,由高分到低分1~2名一等奖、3~5名二等奖、6~8名三等奖,分别奖励3,000元、2,500元、2,000元,奖金由镇财政列支。

2、设立村级集体创收绩效奖。对享受扶持的村,完成镇交指标,根据到账的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不含镇扶持资金),与上年实绩相比,20万元以内按新增部分的10%、20万元以上按15%计奖;已超过20万元的村,完成镇交指标,上年基数超过20万元的部分:20~30万元按2%,30~40万元按3%,40万元以上按4%,比上年新增部分按15%计奖。奖金由镇农经站结算,分配方案由村讨论确定,报镇审批后在村级经营收入中列支。

3、对享受镇扶持的村,未完成镇交村级创收指标,取消镇扶持资金,并列入村目标管理综合奖一票否决内容,低于20万元的村,村目标管理综合奖一票否决。

4、与所在村全体村干部工资挂钩。未完成镇交创收指标的村,每低于5%,村党组织书记、正村级干部、副村级干部、一般干部分别下浮工资总额的1%、0.9%、0.8%和0.7%。

5、列入村(居)目标管理考核加分内容。村集体经营性收入首次达到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的村分别加1分、2分、3分。

四、明确组织架构

1、建立领导小组。负责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同时在镇农经站设立村级集体经济“双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扶持项目的实施、村级创收工作的服务指导和督查考核。

2、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负总责,团结和带领村“两委会”一班人,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潜能,努力谋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实现。

3、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运营监督考核体系,落实保值增值责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四代管”财务管理体制,全面推行收支预决算制度,大力压缩各种非生产性开支,按照“精简、效能、务实、高效”的原则,合理配备村组干部,努力节约开支,增加积累,搞活经营。加大村级债权债务化解力度,坚决禁止村级集体盲目举债。

第2篇:村级集体经济范文

林东镇是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农工商建运服多业并举的经济区。全镇现辖33个行政村,133个自然村,17189户,总人口67092人,总面积132.2万亩,耕地面积31.6万亩,其中水浇地91085亩;共有林地46万亩,草场面积42万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蔬菜、高梁、杂粮豆等,目前已在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48家,主要涉及花卉、蔬菜、养殖、围栏编织等行业。

(一)资产负债情况

2013年末,林东镇的农村经济统计年度报表显示,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资产为2356万元,同比增长7.4%,这是因为新农村建设项目增多,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原因,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负债826万元。

(二)收入支出情况

全镇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8713万元,其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28245万元;总费用13762万元,其中生产费用9854万元。在33个村集体经济中,当年有收益的村28个,无收益的村5个。在调查中发现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发包及上交收入、政府补贴补偿(包括种粮直接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征用耕地补偿以及其他补贴等)及其他收入等。2013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6974元,同比增长10.6%近年来,全镇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主体,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拓宽发展渠道;以村务公开为重点,积极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但仍有一部分村经济基础薄弱,总体水平低下,与全镇的经济发展极不适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的发挥,甚至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二、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一)村集体经济的基础条件薄弱,设施发展滞后

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相差悬殊。从目前的调查情况看,处于优越地理位置和有丰富资源的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就比较快,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全旗加快了建设新城区的步伐,距离林东镇政府以西的大部分集体土地被征用,不但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集体和农户的收入,如东白音高洛村和井子沟村等。同时旗里根据刀老毛道村的有利地形,建立了工业物流园区和专业化养殖小区,有效地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反之,对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的山区,发展村集体经济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即使想发展可能也不具备条件。

(二)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不能够充分发挥合作社的示范性作用

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现有小规模、松散型的一家一户的小生产,很难适应大市场的需求。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一些集体经济组织统一不起来、农民单家独户办不起来的困难。但我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参与各方都缺乏经验,尚处于探索阶段,部分合作社运行还不够规范,带动作用不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三)信息管理型人才的缺失也是影响村集体经济的一个因素

现在农村一般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都涌入发达地区,而随着城镇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网络平台的兴起,各村基本都缺少这样的专业人才,导致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名、特、优”产品不能真正走向市场,起不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几点思考

(一)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首先应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建设

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的好坏,关键在于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一是要把好选人用人关,通过公开选拔,民主推荐、民意测评的方式,将本村懂经营,会管理的人选进班子;二是镇党委要建立考核考评机制,通过评议考核,客观、综合的评价两委班子人员,并将考核结果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积极拓展思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围绕我旗的特色产业,肉驴、笤帚苗、马鹿、肉牛、肉羊、杂粮杂豆、马铃薯等产业,选择基础牢,经营规模大,质量安全优,品牌效益好,竞争能力强,服务措施全,带动农户多,社会效果好的合作社,并做为重点择优推荐为国家、自治区级示范合作社,每年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同时涉农项目建设也要向专业合作社倾斜。积极拓宽思路,充分发挥我旗的资源优势,依托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引导同一产业的合作社实行横向联合,创建专业联合社,发展跨地区的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真正形成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同时,要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术培训和素质培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还要以开展远程教育致富工程试点工作为契机,大力推进村级集体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要结合现在的土地流转机制,培养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户积极流转土地,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三)规范资金管理,是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力的有效途径

第3篇:村级集体经济范文

全力增加收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加收入首当其冲。一是运作集体“三资”促增收。从各村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增加收入。对集体资源和资产承包、租赁经营的,都应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合理确定发包期限。二是发展物业经济促增收。积极引导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货币性资产转化为物业经营资产,推动村利用集体非农建设用地、村级留用地以及村庄整治、集中居住点建设、宅基地复垦节余的土地,发展物业项目。鼓励村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综合设施或商业广场出租,支持有条件的村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等抱团式发展模式,在城镇工业功能区、省级开发区建设标准用房、商业用房等物业项目,增加物业租赁收入。三是加强为农服务促增收。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村集体牵头兴办各类为农服务实体,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农田灌排、地膜覆盖和回收等生产,增加服务收入。

严格控制支出。村级支出过高不仅影响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影响干群关系,最终将影响到上级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一是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严格控减招待费、报刊订阅费等其他非生产性开支。严禁镇向村下达硬性协护税指标,严禁向村摊派各种费用,严禁挪用村级“一事一议”资金,严禁截留村级财政转移资金,严禁强迫村级举债搞项目,努力从源头上减轻村级负担。二是切实减轻村级项目建设负担。进一步明确县、镇、村三级事权和财权,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应由各级政府承担的各类支出,不得转嫁给村级负担。三是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监督管理。健全完善村民主理财制度,深化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开各项支出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各镇、街道都应结合本地实际,完善细化村级支出控减制度,经常性地开展督促检查。

着力控减债务。坚持不懈、坚定不移、下大决心控减村级债务,坚决做到严控增加新债,逐步化解陈债。一是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不良债务。建立严格的村级举债审批制度,村集体原则上不得举债,严禁借高利贷,特殊情况需要举债的,在确保还债资金来源的前提下,一律上报审批。严禁村级组织为单位或个人提供借款担保。建立健全债务动态监测和预警制度,加大对新增村级不良债务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规定举债、担保,特别是借高利贷的,严格追究,严肃处理。二是去虚债定实债。组织对村级债务进行全面清理审计,对村集体与单位或个人之间形成的三角债或多角债,鼓励债权人、债务人自愿结对,相互置换,冲销集体债务;对债权人已不存在或已放弃债权的呆账,依法依程序调整账目,核销债务,挤出水分,轻装上阵。三是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省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地区经济薄弱村债务化解支持力度,逐步化解陈债,让其轻装上阵。

加大政策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薄弱村发展,在起步阶段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在确保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足额到村的同时,县级财政应逐步增加转移支付,保障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县(市、区)财政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级债务化解。市里可以有计划重点选择一批经济薄弱村,明确市领导挂钩,每个村,市里安排一定数额专项资金,县、镇两级实施相应配套,帮助发展物业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二是加大土地政策支持。要将国家和省关于农村土地征用的相关政策进一步细化,并确保全部落实到位。征收村级集体用地,按规定给村安排发展留用地,或将新征收的经营性土地出让金政府净收益的一定比例转为集体经营性资产,用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对村级组织利用政策在农村宅基地整理、村庄整治和改建、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和土地整理中新增的耕地,所形成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优先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需要。三是加大要素集聚支持。各金融机构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项目应优先提供金融服务。研究制定人才向农村流动的优惠政策。逐步将村级公益性事业发展纳入县、镇公共财政预算,推动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

第4篇:村级集体经济范文

__县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积极探索,采取“立足三个依托、坚持三个强化、建立三项制度”的工作措施,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立足“三个依托”找准站位。一是依托地方资源。结合县域范围内山多、地多、林多等特点,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农业、水利、矿山等资源优势,合理开发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如小腮镇中关村充分发挥地处城郊的优势,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材资源,总投资298万元建起一个砂石厂,每年可为县城及周边乡镇商品房、公路建设提供砂石10多万方,每年增加村级收入20万元以上。二是依托区位优势。充分依托地处城镇或交通要道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培育新的集体经济增长点。白泥镇子营社区和梓桐社区发挥地处县城的优势,分别修建了农贸市场和果蔬市场,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三是依托外部力量。充分用活地方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龙家镇光辉村,瞄准江安高速公路建设,将带来城镇化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投入30万元建起了水泥砖厂,预计每年增加村级收入20万元。

坚持“三个强化”激发动力。一是强化队伍建设。将有经济头脑、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经济型人才进行重点教育培养,为村级“两委”班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增加活力。注重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增强村干部的市场经济意识和“老板经理”意识,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二是强化政策引导,县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明确规定各地在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中,职能部门要实行减免税政策,及时办理好证件审批工作,始终做到减轻村级集体经济负担。构皮滩镇构皮滩村利用丰富的水利资源,修建了2座小型水电站,其中1座已投产,每年为村集体增加20万元收入。三是强化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人力资源等优势,积极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市场经济信息、产品供销信息等服务。大乌江镇凉风村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组建农村党建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下设农资销售及收购点、农技服务点、通讯业务代办点、社会事务代办点,在为农民群众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同时,对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建立“三项制度”强化保障。 一是建立民主理财制度,各村建立健全村级民主理财小组,赋予民主理财小组工作职责;全面实行村务、财务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加大群众参与管理村集体经济的力度。二是建立资产评估制度,各村建立村级资产、资源台帐,明晰产权、盘活存量,积极制定资产、资源开发管理措施,切实增强村级资金的“造血”功能;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的收支预决算管理,各村每年年初都编制预算,严格按预决算支出。三是建立“村账镇管”制度,全面推行了“村账镇,村集体资金镇代管”制度,凡是村级组织使用集体资金,都要经过乡镇党委研究审批后才能使用。

第5篇:村级集体经济范文

关键词:经济发展;旅游特色;土地

引言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保障村级组织有效运转、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强支柱。为全面把握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研究提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措施,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农经办、审计所、财政所等相关人员组成的调研小组,对部分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初步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朗霞街道下辖13个行政村,2010年常住人口42409人、外来人口36961人,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815元。

1、村级集体收入情况。2010年村级集体总收入3606万元,其中土地征用补偿收入495万元、专项应付款794万元、村级集体可用收入2317万元。村级集体可用收入中房屋租赁、农贸市场管理等经营收入495万元,占21%,其中2006年到2010年修建的新新废旧市场、赵家农贸市场、干家路标准厂房等8个项目,年租金达到90万元;农田承包、土地使用费等发包上交收入120万元,占5%;利息收益、土地出让等投资收益94万元,占4%;办公经费、村道建设、环境整治、各类创建、党员培训等补助收入806万元,占35%;企业捐赠、资产处理、费用收取等其他收入801万元,占35%。

2、村级集体支出情况。2010年村级集体支出3494万元,其中租赁成本、服务成本等经营支出66万元,占2%;干部报酬、办公经费、维修折旧等管理费429万元,占12%;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老年补助等社会福利支出1059万元,占30%;农田水利、农业服务等农业发展支出269万元,占8%;购买建设固定资产支出889万元,占25%;土地征用费支出477万元,占14%;交际、招待等其他支出305万元,占9%。

二、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狭窄。2006年到2010年五年村级集体可用收入总计10524万元,其中上级补助为3290万元,占可用收入的31%;村级投资运行、经营发包等收入占69%。2010年村级集体可用收入2316万元,其中补助收入806万元,占可用收入的35%;村级投资运行、经营发包等收入占65%。村集体经济主要来源于村级集体房屋租赁收入、村级集体土地发包收入、废弃山塘转让收入及村企结对企业捐赠收入。不少村村级集体土地、山塘等资源缺少,村级集体房屋等资产缺乏,企业捐赠不多,收入渠道狭窄,导致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滞缓。2006年到2010年,除上级补助收入、征迁补偿和专项应付款外,其中3个村年均收入在40―60万元之间, 其中2个村年均收入在40万元以下。

2、村级集体经济支出不断上升。2010年与2006年相比,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支出快速增长。2010年总支出3493万元,比2006年增长54%;经营支出66万元,比2006年增长40%;管理费支出429万元,比2006年增长19%;社会福利支出1059万元,比2006年增长69%;农业支出269万元,比2006年增长46%;固定资产支出889万元,比2006年增长65%。增长比例最大是社会福利支出,其中文化教育费支出82万元,比2006年增长74%;财产、养老保险费支出47万元,比2006年增长96%;老年社员补助费支出81万元,比2006年增长11%;村庄环境保洁等村政建设支出342万元,比2006年增长76%。

3、村级集体经济差距逐步拉大。除上级补助外,2006年到2010年五年内,13个行政村中,年均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4个,年均收入50万元到100万元的村5个,年均收入50万元以下村的4个。村与村之间呈现发展不平衡, 2010年杨家村集体经济收入455万元,天中村集体经济收入78万元,占杨家村的17%;赵家村100万元,占杨家村的22%;西墟村109万元,占杨家村的24%。除上级补助外,2010年杨家村集体经济收入423万元,天中村28万元,占杨家村的7%;赵家村55万元,占杨家村的13%;西墟村33万元,占杨家村的8%。

三、朗霞街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1、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拓宽收入渠道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首要任务。要着眼当前园区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工业商贸产业蓬勃发展,外来人口迅速增加等发展形势,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一要发挥产业优势。充分发挥裘皮产业发展优势,加快裘皮加工、销售租赁等市场建设。要建造村级标准厂房,建设农村小企业孵化基地,增加村级集体资产。相关村要大力创建宁波AAAA级旅游特色村,加快建设步行街商铺,积极发展旅游特色产业。二要利用资产优势。要利用原自然村的老办公室、旧学校等集体资产,进行改造开发,有效盘活。要加大农贸市场修缮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各村农贸市场发展水平。三要依托资源优势。要利用废弃山塘,进行开发建设。要利用矿山、墓园、杂地等资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对分散零星的小自然村进行宅基地整理,有效盘活集体土地。利用河塘水面、集体土地等资源进行发包,增加发包收入。面向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等人力资源,建设民工公寓,发展三产服务业。

2、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加大扶持力度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关键之举。要通过政策引导、项目扶持等有效手段,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扶持工作。一是加强项目扶持。要加大对杨家拼貂市场、西墟标准厂房、天华步行街店铺、干家路裘皮街商务楼等9只项目的扶持力度,提供启动资金,推动总投资1600万元的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待项目投产运行后,预计每年可新增租赁收入200多万元。二是加强政策扶持。要落实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指标要对村级集体进行适当倾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土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城镇土地使用税返还机制,建议城镇土地使用税市得部分中按每平方米1元返还给村,朗霞街道13个村城镇建设用地250多万平方米,每个村每年新增19万元。同时,建议对村级工程建设多征的有关税费以基础设施建设补助的方式返还给村。

结论

综上所述,要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同时需要加大村级集体经济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第6篇:村级集体经济范文

一、宁波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村级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扶持途径和经营管理模式,村级集体经济有了新的发展。2005年全市村级集体总收入(不包括依法属于村集体的土地征用补偿和上级补助收入)达20.2亿元,比2000年的12.8亿元增长58%,平均每村可用收入达6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10元,比2000年增加54%。近几年,市委、市政府的主要措施是:

(1)采取综合措施,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2000年,宁波市专题召开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座谈会,出台《关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村级收入的若干意见》,指导各地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实现途径和运行管理模式,并落实有关扶持政策措施。2000―2002年“固本强基”工作中,整治了200多个问题村,扶持落实了5000余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近三年又连续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帮助和指导村基层组织围绕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全市上下的努力,宁波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摆脱了“九五”期间的徘徊局面,2000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6%。2005年全市村级集体总资产达249亿元,净资产17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38%和120%。

(2)适应新的形势,拓展集体经济发展途径。面对农村集体企业转制、电管体制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改革等带来的村级集体减收压力,各地在巩固资源开发、小水电开发和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办法、新途径。一是做好物业开发租赁文章。积极开发标准厂房、三产用房、外来农民工公寓等物业,发展租赁经济,租赁收入大幅增长,成为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2005年全市村级集体租赁收入达到8.5亿元,占集体收入的比重从14%上升到42%。二是做好旅游资源开发文章。利用乡村各种旅游资源,投资或合作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如宁海天河景区,涉及的6个村以山林为资本参股,以门票收入的7%分成,每村每年增收几万到十几万元。三是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文章。通过旧房改造、宅基地整理或标准农田建设,获取土地整理折抵指标,利用土地折抵指标,发展二、三产业或依法转让兑现。如余姚市泗门镇谢家路村通过土地整理,获取土地整理折抵指标340亩,再开发二、三产业用房吸纳企业落户,创收1700万元。

(3)增加财政补助,减轻集体经济支出负担。长期以来,村级集体承担着大量社会事业的费用支出,负担沉重。近几年,宁波市积极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市、县(市)区和部分镇(街道)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财政支持力度,有效地减轻了村级集体的负担。据统计,2005年全市村级获得上级拨款收入共7.9亿元,是2000年的4倍。这些拨款主要用于村庄整治管护、社会综合治安、村道建设、薄弱村帮扶、村主要干部报酬、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补助,约占村公共服务支出的30%。

(4)加大帮扶力度,促进集体经济均衡发展。在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同时,努力帮助薄弱村培植稳固收入来源。2000年以来,除市、县、镇三级财政投入外,组织机关部门和单位与贫薄镇(乡)、村开展结对帮扶。有关部门对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实行倾斜性补助,有效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2000年来,市财政共投入扶持资金近2亿元,各帮扶单位共投入结对帮扶资金6000多万元,6000余户地处偏远山区和地质灾害地区农户得到帮扶迁移,集体经济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数量占总村数的比例从35.6%下降到21.4%,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以下人口下降70%。

(5)加强民主管理,保障集体经济规范运行。各地加大对近郊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力度,妥善处置村级集体资产,保护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的合法权益。到2005年底,全市已有222个村经济合作社完成了股份合作制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江东区29家股份经济合作社2005年总资产达到36.1亿元,净资产29.6亿元,当年可用收入3.1亿元,分别比改革前增长128%、115%和129%,人均分红达到6000多元。同时,全面推进村务财务公开,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全市普遍实施了村级会计账务乡镇会计服务站制,会计电算化和县镇村联网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得到加强。村级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合同管理、重大工程招投标、管理费用定项限额等各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增强了村级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学性。

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

调查表明,近几年宁波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势头,总体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发展领域逐步拓宽,经营方式也由直接的市场竞争型向资源发包、物业租赁型转变,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行管理制度也逐步建立健全。但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管理也面临不少问题,主要是:总体实力不强,经营性收益较少;公共服务项目增多,支出总量刚性增长;发展很不平衡,部分农村集体经济依然薄弱;管理不够规范,制度执行不够有力。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不统一。一些干部对要不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怎样发展集体经济存在模糊认识:一是“过时论”。认为发展村集体经济已经过时。二是“无用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了,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已经没有必要。有的说,村里搞公益事业应当由公共财政向村级延伸和覆盖。三是畏难情绪。认为现在既没有了村办工业企业,又不能与农民争利,发展集体经济已是难上加难。一些地方干部安于现状,不愿多花心思抓集体经济的发展,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2)原有收入渠道减少。村办集体企业上缴利润是我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村级主要收入来源,而今村办企业已经转制,集体资产参股企业取得固定回报的村为数极少。农村税费改革后,农业承包上交收入来源减少;部分村在城市化和旧村改造过程中,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被拆除,以致收入减少;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原村集体投资兴办甚至借债兴办的水、电设施,收取水电费差价,但这些收费项目在农网改造后已全部取消。如慈溪市周巷镇因电管体制改革,全镇村级每年减少收入达150万元以上。

(3)政策与要素制约增强。由于土地宏观调控趋紧,村级用地指标更加难以落实,致使一些有区位优势、发展项目和货币资金积累的村丧失了发展机会,村级发展空间难以拓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滞后,制约了村集体将自然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换。此外,生态环保要求逐步提高,对生态涵养区、水源集聚区发展工业、休闲旅游业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4)部分村缺乏基本发展条件。目前有些地方薄弱村较多,客观上分析是不少村地处偏僻,区位条件差,资源开发利用成本高、效益低,加之自身缺乏资金积累,这些村在短期内要取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难度确实较大,有的本身就是需要下山移民、易地致富的资源贫薄村。

(5)管理体制缺乏活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最大的缺陷是体制、机制上的问题。集体资产产权主体不明确,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加上激励和经营考核机制不健全,导致经营管理者与经营效益关系不密切,缺乏经营动力;集体经济组织与其成员利益关系不够密切,缺乏凝聚力。此外,部分村人才外流,村干部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创新能力,影响了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发展信心。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村级集体经济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农村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一项重要任务。村级要确保“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保证村级组织的公共属性,必须有集体经济的支撑,依靠社会捐资不是根本之策和长久之计。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长期进行大量的物质投入。要比较好地维持村级运作,解决村民基本福利,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有效管理,一个村每年大约需要30万元;如果要达到全面小康示范村的建设标准,每个村大概需要即期投入500万至1000万元。尽管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对“三农”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完全依靠政府财政和民间的力量是不现实的,还必须依托村级自身发展经济、积聚财力,依靠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条件。

(2)理清发展思路,拓宽发展路子。要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一些集体经济发展办法已经不相适应,各地应该在发展领域、发展途径、发展方式层探索新的路子。具体为:一是开发利用资源。在继续搞好山林、海塘、“四荒”等农业资源集体统一发包经营管理的同时,要积极利用水源、景点等优势资源,采取资源入股、使用权转让租赁等方式,发展小水电、休闲观光旅游等,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发展物业经济。综合利用区域经济优势,积极发展标准厂房、市场、商铺、仓储、外来民工公寓等物业资产,采取物业出租方式,获得稳定长效的物业租赁收入。三是盘活存量资产。在土地控制日趋严格的情况下,充分挖掘村内存积的闲置资产潜力,对空置的校舍、村(队)公用房、晒场、旧厂房、多余的农业生产管理用房等进行改造集约利用,增加集体收入。四是向外购买资产。货币资产较多的村,可以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依法跨区域购买房产、土地、水源、景区等产权或使用权,通过开发或改造升级,获取增值收益。五是通过服务增收。在个私块状经济比较发达或形成农业特色产业基地的地区,村级可以通过提供仓储、运销、信息中介、通用设备、集散场地、水电供应等有偿服务,增加经济收入。

(3)强化管理监督,创新经营机制。一要健全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村级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结合本村实际,制定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实施办法,明确民主决策的组织、内容和程序。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发展项目、建设工程等重大支出项目必须实行民主决策。要保障社员(村民)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确保民主决策机制健康运行。重大工程项目还应当公开进行招投标,工程质量问题要进行责任追究。二要推进以股份合作制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有条件的村,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已经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要积极探索对经营者实行基本年薪、绩效年薪有机结合的年薪制考核办法,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建立责任风险保证金制度,使经营者的责任风险与利益挂钩。支持有条件的村(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支持引进经营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决策经营水平。

第7篇:村级集体经济范文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发挥基层党建核心引擎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党的领导是前提,坚持“龙头+堡垒+示范”,增强政治引领能力。福州市仓山区建新镇正是坚持发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的生动写照,通过发挥这三个层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档升级。发挥乡镇党工委的龙头作用。逐村分析、研究、制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落实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村“两委”班子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强大合力。发挥村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村子强不强,全看领头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关键在人。要按照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注重选拔优秀党员年轻干部,真正让有本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人进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把“懂政策、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吸纳到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岗位中来,不断提高村“两委”班子在新时期驾驭全局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基层党员的示范作用。发挥好基层党员在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大潮中的示范作用,帮助广大党员提高意识、开拓视野、增强本领,由“思想先进”变成“领富先锋”,切实增强带民致富的能力,埋下村集体经济发展 “金种子”。

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注重构建双招双引动力平台

李峰书记提出“先把枣庄经济搞上去”,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广泛共识,“大美枣庄、未来可期”在全市人民中产生了强烈共鸣。发展集体经济,就应该抓住农业农村政策与产业转型的机遇,高质量实施“双招双引”。实施招才引智,在引才、用才、留才上下功夫。江苏泰州组建一支覆盖全县的“田教授”队伍,切实发挥了年轻职业农民、新型创客、专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助推互联网+、乡村旅游、产品推广等领域,让人才在乡村闪光。开展招商引资,学会用别人的钱发自己的家。杭州阜阳洞桥镇大坞村,立足村级对集体经济发展进行系统设计、区域开发,产业规划,通过招引外商,搭建网上交易平台,盘活了农村集体“沉睡资产”,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同时,要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支持基层干部积极投身招商引资,特别是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以融合发展的模式助推乡村振兴,以现代企业制度的思想管理集体经济,让乡村更美更富更兴旺!

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注重坚持绿色发展根本底线

绿色发展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建设大美枣庄的现实需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坚持抓顶层设计,锁定绿色发展方向。择优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基地,按照工作展示、发展示范、骨干培训、技术推广、模式创新等功能定位,示范带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坚持以绿色为底,开辟绿色发展蹊径。浙江金华金东区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建成精品村134个,秀美村139个,创成A级景区村56个,探索了多元化的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优化绿色发展保障。强化组织、财政、科技、农业等多方联动帮扶,支持政府和社会各界带政策、带资金、带技术、带项目参与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实现对村级集体经济绿色发展的“保姆式”帮扶。

第8篇:村级集体经济范文

一是村级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当前农村“空心化”现象相当严重,由于人多地少,务农收入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打工的数量剧增,留守农村的大多为妇女、儿童及老人,被戏称为“ 386199 部队”。从调查情况看,村两委班子成员普遍存在结构欠佳的状况,年龄偏大,文化偏低,影响着村集体组织的决策能力,部分村干部对发展村集体企业心存疑虑, 缺乏开拓进取、敢于担当的魄力。

二是村级经济发展不够平衡。由于受管理水平、区位优势、基础条件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区域位置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村 , 依靠城镇建设和工商业发展,通过承包经营、租赁经营、股份制合作等办法,多渠道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集体经济实力较强,干部精神状态良好,管理协调工作到位,发展氛围浓,服务能力强。而区位和资源优势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的村,村组织服务功能差,公益事业难于兴办,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难以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

三是村级资产经营管理不善。由于监督制约机制不完善,村级集体资产资源经营管理不善、资金使用不当现象仍时有发生。有的村集体鱼塘、林场、零星土地等资源承包租赁合同不规范,承包租赁费偏低,导致村集体资产流失。部分村尚未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规定,财务透明度不够,非生产性支出随意性较大,有的甚至挥霍浪费村级资金,群众颇有微词。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服务农民群众的物质基础,是增强村级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需强化措施,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

1. 发展壮大村级经济。一方面,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应通过“走出去参观学习、请进来传经送宝”等方式,增强村干部引领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阳光工程”培训等优惠政策,提高村干部和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注重把那些懂经济、善管理、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选进班子,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和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培训基地,对村干部和农村能人进行分期分批轮训,举办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题讲座,增强村干部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推进村级经济发展。由于各村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状况、干部思想解放程度等情况的不同,发展村集体经济应从实际出发,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一村一策,稳步推进。对区位一般、资源较少的村,重点发展多种经营基地,走产业兴村之路,在产业服务上下功夫。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本地特色农业优势,组建专业公司、加工企业等,采取“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以有偿服务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积极创办或参与组建信息、技术、销售服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群众提供销服务,为龙头企业提供引导农民生产和产品收购服务,在农业产业化服务中获取合理报酬,在帮助农民增收中增加村集体收入;对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的村,重点发展产销合作组织,兴办农副产品交易市场,走商贸流通兴村之路。立足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人力、区位等优势,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兴建厂房、商业用房、市场基础设施,对外租赁经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积极探索资源开发、资本运作、土地营运、招商引资兴办工业和农业资源开发公司、组建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创收等发展途径,大力推广土地流转型、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物业服务型、资产营运型、合作服务型等多种模式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2. 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认真开展村级“三资”清理,对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及各类经济合同进行全面清查。以农村“三资”清理为抓手,推行“三制”管理,着力盘活农村“三资”存量。一是资金管理推行专户储存制。各乡镇依托财政所,成立农村三资服务中心,对村级财务进行委托,实行会计电算化。在保持村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基础上,不论村级资金来自哪种渠道,一律进入专户储存,先申报再使用。村级资金及账务全部移交服务中心,各村只设一名报账员,负责办理村级财务收支业务。为防止村集体资金被平调、挪用,分别为各村开设资金储存专户,取款时必须加盖村委会公章、村主任及财政统管会计印章后,才能从银行提取现金,确保镇、村两级相互制约,切实取信于民。各村需要支付款项时,先填写村集体用款申报单,据实写清支出项目及金额,经乡镇分管领导审批,方可办理拨付手续。对村级备用金实行报账拨补的办法,确保村级基本支出需要。二是资产管理推行台账登记制。清理盘点村级资产,建立资产登记台账,每年至少对村级资产进行一次盘库,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三是资源管理推行公开竞标制。对村集体机动地发包租赁、建设工程发包、闲置资产处置等,全部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拍卖所得用以偿还村级债务或建设公益项目。

第9篇:村级集体经济范文

一、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的原因

(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观念落后,没有创新和进取精神。多年来,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的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受保守思想的束缚,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仅仅依赖农业、就农业抓农业的思想严重阻碍了我县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直接影响到村级自身“造血”功能。 受思想观念的束缚,也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不仅是经济形式、经营方式的调整,更是人的思想观念的大调整。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有很大的原因是思想观念在作梗,思想观念上的落后是当前制约和阻碍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财务制度执行不严,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村领导班子素质、年龄、文化结构不合理。有相当一部分村的财会人员文化层次、专业水平、素质偏低,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使个别村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有漏洞。在执行财务制度不严的情况下,导致非生产性开支数目较大。主要表现为:一是财务管理不十分规范,资金支出不附原始票据,有白条纸入帐现象。二是民主理财意识不强。有的重大资金的支出,没有经过村民代表以上会议集体研究决定,有村干部说了算的现象存在,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账目,只是记的流水账。有的村,报刊订阅、信笺纸购置活动费等,非正常性开支超出正常的生产性开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三是财务监督制度没有真正到位。

(三)集体经济资源少,发展空间小。目前90%的村90%的山林、荒山全部分到农户,集体经济基础发展的空间较小,村干部没有经济发展的余地。有的村将一些资产一次性发包给他人变相收取以后多年度的承包款,有的村陷入一种“挖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中。

(四)历欠税费变成呆帐,债权债务难理清。原来村在征收三提五统及农业税费等过程中,少数村出现了一此“困难户”、“钉子户”、“逃帐户”、“赖帐户”拖欠不交,从而形成一些历欠款,征收难度加大,部分历欠资金变成了呆帐。有的村出现了村欠户、户欠村的现象,债权债务没有集体经济难以理清。

二、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对策。

(一)利用各种形式加大教育力度,提高思想认识。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为增强集体经济提供组织保障。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以人为本,必须着眼于农村党支部班子的加强和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要认真选优配强党支部一班人,注意从文化程度高、经营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在选配上一定要坚持标准,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和开拓进取、无私奉献、不怕吃苦、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结合素质升级,加强教育培训,是提高村级干部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村干部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

(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选培好班子,拓宽思路,提高认识,组织村主要干部到村集体经济搞的好的地方去学习,使他们能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无工不富的观念,并进一步启发他们创业的激情。二是因地制宜,选好项目。根据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等情况,确立项目,保证新上项目的成功率,决不能“一哄而上”麻木上新项目,使村集体旧债未偿又添新债。一定要因地制宜,慎重考虑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选准好项目,上水平,增效益。三是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根据各村两委班子和集体经济现状,选择适当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方式。对班子实力强的,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实行典型引路,推着上;对班子弱、缺乏创劲的村,采用承包、租赁等扶着上的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减轻村集体负担,一方面认真执行好村级零招待费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招待费支出,对村级不合理负担要进行彻底清理整顿。另一方面限额订阅报刊,减少各类达标活动,庆典庆祝,祝贺活动开支,真正达到减轻村级负担的目的。采用多渠道、多途径节支增收,巩固村集体经济、村级债权债务问题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巩固的一个瓶颈,影响着其他工作的开展。采用各种有效途径回收历欠资金,对收入低的“困难户”通过低保扶贫等形式在增收的基础上逐步予以收缴,对“钉子户”通过正当途径向法院,强制催缴。二减债。对有村集体从私人处高息借款的,做好宣传,采取降息免息来终止借款高息;对个别非生产性开支严重的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共同审议,并强迫追回不合理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