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盐类的水解范文

盐类的水解精选(九篇)

第1篇:盐类的水解范文

论文关键词:盐类,水解,教案设计

1、盐类的水解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原理的基础上研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它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电离平衡两个平衡体系;学生已经知道溶液酸碱性的本质原因,在此基础上再来探究盐类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规律,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2、盐类水解是以后电化学学习的必备基础。从知识结构上讲,盐类水解平衡是继弱酸、弱碱及水的电离平衡体系之后的又一个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电解质溶液的平衡体系。

二、教学目的

1、熟练掌握并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和规律,并能解释说明某些关于盐类水解的化学事实。

2、能够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反应方程式

3、根据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得出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弄懂其中的原因。

三、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盐类水解的本质。(学习方法:实验探索,分析对比,练习提高.)

难点:盐类水解的方程式的书写(学习方法:归纳总结,具体物质具体分析)

四、课前准备

1.试剂:NaCl、KNO、NHCl、NaCO、Al(SO)、CHCOONa、蒸馏水

2.用品:pH试纸、玻璃棒、表面皿、角匙、胶头滴管、试管等。

3.学生通过教学案预习教材。

五、教学设计主要过程

引入新课

[投影并展示有关实物]

1、泡沫灭火器(NaHCO溶液和Al(SO)溶液)的灭火过程。

2、NHCl溶液能除锈、NaCO溶液能除掉油渍。(与生产、生活实际有关)

3、实验室中盛装NaCO、CHCOONa等碱性溶液的试剂瓶使用橡胶塞。(与学习生活有关)

[提问]以上三条都是我们在化学学习中常见的知识,那么这几个生活知识的原理是什么?

新课讲授

[板书]一、盐溶液的酸碱性

[分组实验]对盐溶液进行酸碱性测定。见下表:

[投影]各实验小组根据实验现象填写下表

盐溶液

NaCl

KNO

NH Cl

Na CO

Al (SO )

CH COONa

酸碱性

pH

盐类型

[结论]:显中性。

[思考]:NaCl溶液显中性,CHCOONH溶液也显中性,二者实质相同吗?

[结论]:不一样,都弱都水解,CHCOO和NH水解程度相同,因此显中性。

[思考]根据上述盐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归纳盐的水解方程式书写方法。

[板书]4、盐类水解反应的方程式:盐+水酸+碱

[注意]多元弱酸对应的盐分布写,多元弱碱一步写。

[学生板书]请写出NaCO、Al(SO)、AlCI、NaCO等水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小结:本节课掌握盐类水解的原理——盐溶于水后在水中电离出的弱离子(弱酸酸根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并在掌握盐类水解原理的基础之上学会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

当堂检测

1、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2mol/L的①(NH)SO、②NaNO、③NHHSO、④NHNO、⑤、⑥CHCOONa溶液,它们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③①④②⑥⑤B.①③⑥④②⑤C.③②①⑥④⑤D.⑤⑥②④①③

2.下列物质溶于水,由于水解而使溶液显酸性的是()。

A.POB.NaHSOC.CuClD.NaF

3.下列水溶液的浓度均0.1mol·L,请按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并说明原因。①.NaCO溶液②.NaOH溶液③.NaHSO溶液④.NHCl溶液⑤.NaNO溶液

课下作业

1、向三份0.1mol·LCH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NO、NaSO、FeCl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A.减小、增大、减小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D.增大、减小、增大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A.HCOOH+HOHCOO+HOB.CO+HOCO+H

C.CHCOO+HOCHCOOH+OHD.HS+HOS+HO

3、某酸HX稀溶液和某碱YOH稀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两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大于7,下表中判断合理的是

编号

HX

YOH

溶液的体积关系

强酸

强碱

V(HX)=V(YOH)

强酸

强碱

V(HX)<V(YOH)

强酸

弱碱

V(HX)=V(YOH)

弱酸

第2篇:盐类的水解范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盐类水解移动的影响因素,熟知内因和各种外因对盐类水解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相似的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平衡移动教学培养学生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盐类的水解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平衡移动原理的理解。

教学难点:双水解的理解。

[引入]:首先播放一段火灾录像。同学们,试想:如果这样的火灾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七嘴八舌讨论之后)正确!打“119”!消防官兵一般用泡沫灭火器灭火,其原理如何?请看演示实验:

[演示]:展示两种盐:NaHCO3和Al2(SO4)3,现配制二者的饱和溶液,将搁有燃烧着的蜡烛的铜板挂在烧杯上,向烧杯中加入Al2(SO4)3溶液,请同学们准备好,现在我将NaHCO3溶液注入烧杯中,请观察蜡烛变化情况……燃烧着的蜡烛熄了,并产生大量的泡沫,这是为什么?要透彻分析个中原因,还要用到我们刚学过的盐类水解的知识呢,好!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进入今天的课题――盐类水解的应用的探究。

[板书]:盐类水解的应用

[过渡]:在讲其应用之前,我们先把相关知识作一个简单的复习。

[复习]:课件展示:复习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水解规律和影响水解的因素,并板书。(整个板书见后)

[过渡]:这些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如何应用呢?我们一起来探讨吧!(并板书:1、在化学实验中)

[课件]:问题1:为什么用热水配制CuCl2溶液,溶液会出现浑浊?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复习,先讨论再作答。讨论要点:1、引起浑浊的物质是什么?2、这物质从何而来?3、为什么用热水配制会产生浑浊?

(抽一学生回答,根据他的答题进度点课件)

[追问]:怎样配制澄清CuCl2溶液?得出:配制CuCl2溶液,为防止出现浑浊,应加少量盐酸。

[巩固]:用热水配制硫酸铁溶液时,同样会产生浑浊吗?怎样才能配制出澄清的硫酸铁溶液?

[小结]:配制易水解的金属盐溶液应加少量的对应酸。(学生作笔记)

[过渡]:我们再来看盐类水解知识在化学实验中的另一应用,展示问题2:

把FeCl3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讨论,预测一下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可能是什么?(同学们猜测:可能是FeCl3,Fe(OH)3,Fe2O3)

[讲解]:哪一个正确呢?升温促进FeCl3的水解,更有甚者产物之一盐酸是低沸点酸,受热会逸出,二者双管齐下,致使水解程度大大提高,以至于彻底水解,蒸干得到Fe(OH)3,进一步灼烧,得到Fe2O3(体会1分钟)

[巩固]:Al2(SO4)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产物又是什么?

提示:别急于作答,认真思考,找出与前者的异同。

[点拔]:尽管Al2(SO4)3水解生成Al(OH)3和H2SO4,加热也会促进水解,但由于H2SO4是高沸点酸,不挥发,在溶液中要和Al(OH)3反应,蒸干最终只把水蒸去,得到的是Al2(SO4)3!同学们,学习要注意知识的融会贯通啊!

[过渡]:盐类水解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呢?(板书:2、在日常生活中)

[课件]:问题3:明矾:KAl(SO4)2・12H2O能够用于净水,其原理是什么?

[布置]:请同学们写出明矾的电离方程式,并判断有无能水解的离子,若有,请写出其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讲解]:Al3+的水解程度较大,产生的Al(OH)3胶体,胶体的知识将在高三学习,同学们现在可以上网查询,胶体的颗粒比难溶物的颗粒小,在溶液中高度分散,故Al(OH)3胶粒具有较大表面积,可吸附水中悬浮物,悬浮物越积越多,最终因重力作用而沉淀下去,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过渡]:日常生活中还有应用,比如:问题4:为什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油污效果好?

[提示]:已知:碱性越强,洗涤油污效果更好!(学生自己分析作答)

[指出]:同学们在生活中是否留心观察,思考过身边的化学?其实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要勤思考,勤分析啊!

[过渡]:盐类水解在农业方面有哪些应用呢?(板书:3、在农业中)

[阅读]:农业谚语 :“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

[介绍]:同学们,先听我介绍,谚语中的灰指草木灰,其主要成分是K2CO3,粪的主要成分是铵态氮肥,二者相混为什么会损肥分呢?

[分析]:草木灰的成分:K2CO3,水解呈碱性

CO32-+H2O HCO3- +OH-

HCO3-+H2O H2CO3 +OH-

铵态氮肥――铵盐,水解呈酸性

NH4++H2O NH3・H2O+ H+

混施后,OH-与H+结合成水,使两种盐的水解平衡强烈地向右移动,以至生成大量的NH3・H2O,进一步分解成NH3逸出了,从而降低了肥效。

[结论]:草木灰不宜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体会]:双水解的过程。

[回应]:在掌握了以上分析方法之后,我们回过头来看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Al3++3H2O Al(OH)3+3H+,

HCO3-+H2O H2CO3 +OH-,

总式:Al3++3HCO3- = Al(OH)3+3CO2;

[应用]:在课件上展示出泡沫灭火器的剖面图,外层是钢筒,里层是塑料筒(有的是玻璃筒),所用药品是:NaHCO3和Al2(SO4)3,根据刚才的分析回答,钢筒内又装什么,塑料筒装什么药品?(学生自己作答)

[简介]:在火灾没发生的时候,灭火器直立,药品是分开的,火灾发生后,取下灭火器,倒立,让两药品混和反应,产生CO2,再打开安全阀,让CO2喷出灭火!

[小结]:本节课我们用盐类水解的理论知识探究了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在学习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才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

[课堂练习]:1、请比较相同条件下的CH3COONa 、NaClO的PH值的大小,为什么?

2、向NH4Cl的溶液中投入Mg粉,有何现象?请解释!

第3篇:盐类的水解范文

关键词:教学 盐类的水解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54

1 教材分析

1.1 教材地位和作用

盐类的水解是在学习了平衡理论,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本质大背景下, 讨论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和变化,体现学科知识间内在联系和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巩固之前所学内容,对于离子共存问题、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本节课分三部分教学内容,分别是:

第一,找规律:探究不同类型盐溶液的酸碱性;

第二,查原因:分析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第三,谈变化:探讨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

第一课时完成“找规律”和“查原因”两部分的教学。

1.2 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盐溶液酸碱性的规律,能够理解盐类的水解的实质,能够正确书写盐类的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发现问题,探讨不同盐类的酸碱性;归纳总结,类比分析,能将信息有效分类和提炼;将盐类水解的知识加以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动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体会表象与内在的联系,体会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的喜悦感。

1.3 教学中的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理解水解的实质;

难点:盐类的水解离子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学生基本具备本节内容所需的理论基础,但知识储备、动手和观察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有合作探究的必要。能力层面、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探究和实验动手能力,有分类和归纳的基础。心理层面:学生对实验探究有一定的熟悉,本节中实验与理论、理论与生活的联系,能让学生有积极的参与心态。

3 教学方法

针对本节教学目标,现有教学资源和学生情况确定教学方法如下:通过实验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及对比归纳等方法,师生互动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4 教学过程设计

4.1 分发学案,回顾旧知

课前分发学案,要求学生完成旧知回顾部分,对所需基础知识进行回顾。

4.2 设置问题,引入新课

Na2CO3从物质类别上来讲,明明是盐,为什么俗名却叫“纯碱”?是不是它的水溶液显碱性呢?

4.2.1 找规律――实验探究盐溶液酸碱性

分组组织学生实验测定盐溶液的PH值(包括课本要求的三种类型中的各1-2种),完成学案第一部分,每组请一名学生叙述自己实验的情况,这样能够增强自信心,能够充分感受到自己融入到了课堂教学中。

在学案的这一部分中,除了要求测定几种盐的PH值之外,要求分析形成盐的酸碱的酸碱性强弱,将盐分为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学生汇报分析结论: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强碱弱酸盐溶液呈碱性,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以口诀的形式让学生掌握规律:谁强显谁性;都强呈中性。

4.2.2 查原因――分析盐类的水解的实质

在得到不同类别的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结论之后,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我们先以NH4Cl溶液为例讨论学案1-5问题,完成学案第二部分。

教师引导分析:NH4Cl溶液中存在NH4Cl完全电离出NH4+和Cl-,水部分电离出的H+和OH-,由于NH3・H2O是弱碱,所以NH4+与OH-能结合成NH3・H2O,由于NH4+与OH-的结合使得溶液中的COH-减小,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将得到促进,CH+将增大,大于了OH-浓度,所以溶液呈酸性,达到一个平衡状态。

让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上台板演NH4Cl的水解方程式,大家来找这个方程式代表的含义和存在的问题。教师可通过问题的形式适当引导,通过分析,让学生充分注意水解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的逆反应,由于酸碱中和一般彻底,那么水解反应就很微弱,强调上述水解方程式要用可逆符号表示。然后将水解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完成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类比分析CH3COONa溶液呈碱性,NaCl溶液呈中性的原因,完成学案类比分析部分,请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汇报,教师展示。通过模仿体验过程,使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通过分析以上两个实例得出盐类水解的实质及规律,上述两个例子中都是盐电离出的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得到促进,使CH+≠COH-,导致溶液呈现酸碱性。完成上述分析后对盐类的水解下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的弱酸根或者弱碱阳离子跟水电离出的H+或OH-结合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做盐类的水解;进而得出实质:盐溶于水电离出的弱离子促进了水的电离。

掌握了盐类水解的实质,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以口诀形式加以记忆: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

4.3 解决实际问题,课堂升华

①家里人做馒头或者面条时,放的碱是什么?它不是碱为什么叫纯碱?

②判断KI,FeBr3,NaClO溶液的酸碱性;

③书写Al3+、HCO3-的水解离子方程式;

④农业有句谚语: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为什么会“损肥分”?(提示:灰指草木灰“K2CO3”,粪指含有铵根的氮肥,比如NH4Cl)

在以上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起到调控的作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给予适宜的引导;学生的实验汇报与课堂练习所反馈的情况,教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和评价。

4.4 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让学生对应教学目标,审视自己是否完成。

5 教学预评估

按设计的教学过程能够较好地完成各个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4篇:盐类的水解范文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创造性的学科,是最为接近我们生活与社会的学科之一。新课改更加重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更多地关注现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注重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使化学教学“生活化”。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前面已学过的电离理论和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在第一课时中,学生已经利用电离平衡的理论来揭示盐类水解的实质,同时形成水解平衡的概念。本节内容是盐类水解的第二课时,主要是利用平衡移动原理来分析水解平衡的影响因素。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与前面的教学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将直接影响本节的学习情况。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掌握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水解平衡移动规律;

2、利用盐的水解解释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能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相似的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盐类的水解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描述:

【走进生活 图片展示】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Na2CO3作为去污剂,为什么?为什么不用CH3COONa?由此,你又能得出什么规律?

【师生活动】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并板书:越弱越水解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问题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化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化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请推测0.1mol・L-1次氯酸钠、醋酸钠、亚硝酸钠溶液的pH大小。

【学生活动】结合它们的电离平衡常数分析它们的PH值大小。

【变式训练】室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钠盐:NaX、NaY、NaZ的溶液,其pH分别为8、9、10,则HX、HY、HZ三种酸的酸性强弱顺序为.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一知识点进行题型变换和条件变换,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走进生活 图片展示】当油污比较重的时候,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纯碱溶液的去污效果?水解可能受哪些外界因素的影响?

【问题探究1】温度会如何影响盐类水解平衡?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实验探究1】取少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过渡】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还有哪些外界条件会影响盐类的水解平衡?

【问题探究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浓度、溶液酸碱性对水解平衡的影响

【实验探究2】在一只小烧杯中加入5ml0.1mol/LFeCl3溶液,用PH计测该溶液的PH值。然后,再加水稀释到50ml再测该溶液的PH值。

【实验探究3】分别在两支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的5ml0.1mol/LFeCl3溶液。在其中的一支试管中滴加HCl溶液,对比两支试管的颜色。

(设计意图:结合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药品展示】用热水配制的氯化铁溶液。

【问题解决】用热水配制氯化铁溶液时,为什么会产生混浊?怎样才能用热水配制出澄清的氯化铁溶液?若要配制硫酸铁溶液,又该如何配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联系实验实际的问题情境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变式训练】把FeCl3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产物是什么,为什么?如何通过蒸发FeCl3溶液制得FeCl3 固体?若把FeCl3溶液改为Fe2(SO4)3 溶液,情况又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变式训练、通过问题设计的层层递进和变换,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迁移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归纳总结并板书】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盐本身的性质 (越弱越水解)

2、外因:(1)温度:越热越水解(2) 浓度:越稀越水解 (3) 外加酸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知识归纳总结能力。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联系实际 图片展示】洪水过后来净水的药剂是什么?它如何利用盐类水解的原理来净水的呢?

【药品展示 碳酸钠】盛装碱性盐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用胶塞?

【联系实际 农谚】“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 这里隐含的就是盐类水解的奥秘。你能用所盐类水解知识解释吗?

【联系实际 图片展示】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是什么?

(设计意图: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产、生活、农业中的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这一环节的设计实现了从化学走向生活。也让学生深深体会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从面激发他们学好化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课堂回顾小结】

四、教学反思

第5篇:盐类的水解范文

一、教学情景的创设

课堂教学的情景模式,是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的关键所在,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才能够更好的开启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究动力.同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以高质量高水准的课堂情境结构,能够更好地顺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为提高教学的水准,我们通常是通过以下几个步奏来完成情景模式的创新的.

首先通过学生的提问形式来创设新的课程情景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可以通过对化学课程的设计来完成启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联系,从而提高对新知识的发问兴趣,增加对未知领域的欲望.

其次,利用有效的化学实验来完成情景模式的构建,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够带来惊奇,那么就不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而通过有趣的实验,学生们则可以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更为客观上的了解,这对于进一步的探究方面,都能够给与很好的启发.

最后,巧妙地利用假说法来给学生一种神秘感,让其对原有的知识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样可更自主地去探究其原理,实践自己的假说是否合理,是否正确.

举例来说,我们在《盐类的水解》这一节中,就可以先通过利用化学实验来构建新型课堂的教学情境,首先在实验室给学生备好相关的仪器和药品,如:玻璃棒、醋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铵溶液、表面皿以及pH试纸或pH指示剂.在进行试验之前,对学生进行操作讲解,在明白盐类水解以后学生演示一下步奏,就可以开始实验了.最终确定了三份溶液的pH以后,进行小组间讨论.让学生们自主去思考,任其在小组间进行讨论,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能够给与很好的帮助.

二、自主探究引导

课堂的自主探究,主要是将在新型的课堂标准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去自主进行知识的探究,让其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而这其中,老师则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引导者而已,教学中的主角仍旧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存在,只是单方面的进行灌输,导致其思维方面出现了缺陷,只会一味的被动接受,这样就大大的降低了教育的效率,同时也歪曲了教育的本意.

现代教育理念在宏观上认为,学生是在探究真知的过程中的主导.与此同时也是我们在进行教学任务中的主体存在,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建立以学为主的情景模式中,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不能够依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应当大力发挥其自主探究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安排时间进行相应的资料预读,去亲自设计实验,来了解书本中的知识是否是合理的.而这也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良好表现.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现代的教学秩序,在理念上,通过现代的信息教育模式,也可以通过网络的信息来进行实验的设计.理论上来说,现代的教学课程中,书本上列举的实例都比较陈旧,不具备对现代社会的概括,若学生学完这些课程而到社会上,仍需[JP3]要适应当代社会的实际需求,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显示意义.[JP]

所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学生理解现实中的一些真实实例,通过我们在课堂上进行的知识教学来验证网络中的一些事情,是否是真的.这对于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培养上,都能够更好地给与教导意义上的帮助,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探究合作

在过去,教学格局和教学模式的探究,通常都是几个老师坐在一块来分析几个班级的学生所呈现的一些基本特征,然后针对其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课程修正.而这也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再怎么修正,也很难适应全体的学生发展.

在这里,我们所要说的是,适当和学生进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为什么对这一课程不感兴趣,通过信息的交流,来确定到每一个人身上,引证其思想上的懈怠,然后去验证,全班同学是不是都有这样的心理.最后让学生自己组队进行实验探究,对自己所学的进行验证.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利用一些实践问题进行对整体课程的探究.然后让学生们对自己的探究结果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对集中体现的问题,来进行进一步的解说,与此同时,再利用课余时间针对一些极个别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说.

四、教学中的实例

以高中的盐类水解为主要的蓝本进行分析,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来进行分析.

例如在判断弱酸强碱盐的pH大小对比问题中,如何简单直接地判断其酸碱强弱,就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只有确保其研究的有效性,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其间的研究,这对学生的能力提升方面,都能够提供很好的保障.如:氯化钠、硫酸铜、次氯酸钠这三种溶液,在进行区分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离子的颜色首先来区分出硫酸铜溶液,然后通过酚酞试液进行滴定,确定出次氯酸钠,因为次氯酸钠可以水解出OH-离子,这样就会显示碱性,对于整体的酸碱度,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且通过酚酞滴定以后,可以很好地区分出来,而作为中性盐的氯化钠,则不会出现任何的颜色变化.

第6篇:盐类的水解范文

关键词:电解质;盐的溶解性;化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3-0202-01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和简单化, 还可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利用规律再去探究化学反应的可能产物及其新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首先要明确分类标准,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当分类的子项仅两项时,只掌握其中简单一项,另一项也就掌握。

1.有1可溶,银盐除外;硫酸盐中,难溶钡铅――记住盐的溶解性

盐类在水中的溶解性分为可溶盐和难溶盐,分类的子项互不相容。 先将盐分为硫酸盐和非硫酸盐两类。

1.1若不是硫酸盐,“有1可溶,银盐除外”。只要盐电离的离子电荷有1时就能溶于水。如Ca(HCO3)2、Ba(H2PO4)2的阴离子电荷是1,故溶于水。而CaHPO4中阴、阳离子的电荷都不是1,故难溶于水。“银盐除外”,是指银盐中虽然Ag+的电荷是1,但仅AgNO3溶于水外,其余的银盐一般是难溶于水的。

1.2若是硫酸盐,“硫酸盐中,难溶钡铅”。即硫酸盐中仅BaSO4、PbSO4两种盐是难溶于水的,其余的硫酸盐是可溶于水的。

盐在水中的溶解性是学生记忆难点,但记住“有1可溶,银盐除外;硫酸盐中,难溶钡铅”这16个字及其意义,就能由盐的化学式轻松的判断盐在水中的溶解性。

(注意:上述结论仅适用中学化学的绝大多数盐。例如:有1的盐中,Cu2S、CaF2 难溶于水。银盐中,AgF溶于水)

2.高氧低还,两氧两还――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众多概念

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时,由于概念众多,理解难度也大,学生学后容易混淆。若用新课标分类的思想进行教学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2.1高氧低还――即元素的高价在反应物时,此物质是氧化剂;元素的高价在产物时,此物质是氧化产物。元素的低价在反应物时,此物质是还原剂;元素的低价在产物时,此物质是还原产物。

“两氧两还”4个字又能轻松的掌握了氧化剂和还原剂在反应中表现的性质以及反应产生的结果。

3.快变快丢,丢后守恒――快速书写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如果按照教材的书写步骤进行,但书写速度慢,且容易出错(常忘记配平及略公约数),若不能正确的写出反应方程式,学生就无法再写出离子方程式。如果掌握了"快变快丢.丢后守恒"的书写原理,只要能发生反应,就能快速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第7篇:盐类的水解范文

一、教学叙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盐类水解规律和实质,能判断盐溶液的酸碱性,并能正确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2)培养观察、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任务卡片和对盐类水解的概念、条件、实质以及注意的问题的探究,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分析、 推理、 综合归纳的能力。

(2)运用任务卡片,将教学主题内容明确化,并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探究与讨论、归纳与推理等方法建构盐类水解的概念,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与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农业谚语“农业化肥的合理施用”,激发爱国、爱家乡热情,立志于将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持续性的自主发展。

(2)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盐类水解概念和实质,探究盐类水解的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及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实验用品】

学生用品:pH试纸、标准比色卡、表面皿、玻璃棒、镊子、烧杯、滤纸、试管、试管架;浓度均为0.1 mol/L 的CH3COONa、Na2CO3、NaCl、(NH4)2SO4、Na2SO4、NH4Cl、AlCl3六种溶液;酚酞的乙醇溶液、蒸馏水。

教师用品:多媒体;用A4纸设计的任务卡片;纸玫瑰;小喷壶(装有碳酸钠浓溶液)。

【教学过程】

情景引入(PPT展示) 农业谚语(绕口令):“灰混粪,粪混灰,灰粪相混损肥分”。

为什么会损肥分?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可以帮助解决此问题(提示:灰――草木灰(K2CO3),粪――铵态氮肥(NH+4))。

学生 倾听,思考,有些同学小声讨论。

过渡 发任务卡片一,每组一张,各组同学(每组6人-8人)合作探究。组与组之间比一比,看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

学生 学生朗读,讨论,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验,并完成任务卡片中的表格。

(设计意图:这种情景引入,为进入盐类水解这一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赢得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外,这种设计最大的特色是将问题任务化,引入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充分调动和激发了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种类的盐具有不同的酸碱性,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过渡 通过上面的实验探究,初步知晓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生成该盐的酸和碱的强弱间的关系,但这些仅仅是表面现象,这些盐溶液显酸碱性的真正原因还得进一步探讨,找出其本质原因。下面各组同学以CH3COONa、NH4Cl、NaCl为例,从电离平衡的角度分析上述盐溶液呈现不同酸碱性的原因。

教师 发任务卡片二,每组一张,各组同学共同探讨,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并请其他同学予以点评。

学生 利用已经学会的离子反应知识,对盐溶液中各个离子进行分析,很快得出结论。

教师 给予评价,最后用PPT动画展示三种盐溶液中离子反应情况。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在盐溶液中,盐电离出的离子(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跟水所电离出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分子的反应就叫做盐类的水解。

过渡 以上两个任务大家完成得都很出色。学到这里,回头再看看这节课最开始的那个农业谚语,哪位同学能解释?

学生 草木灰中有K2CO3水解显碱性:CO2-3+H2OHCO-3+OH-

铵态氮肥中的NH4Cl水解产生H+:

NH+4+H2ONH3・H2O+H+

二者相互促进。NH3・H2O增加,容易分解生成NH3逸出,降低肥效。

(设计意图:任务卡片式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同时增加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学生热情高涨,另外,此处已将本节重点探究出来,再次回到本节开始提出的悬念――农业谚语问题,形成前后对应,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并且培养学生辩证统一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渡 通过完成以上两个任务,初步把盐类水解的概念提炼出来了。同学们能否归纳出盐类的水解的条件、实质和规律?接下来,大家结合两个实验,请看任务卡片三。

教师 演示两个实验:

(1)碳酸钠的酚酞水溶液红色,而碳酸钠的酚酞乙醇溶液没变化。

(2)观察氯化铝溶液里面是否有浑浊。

学生 仔细观察,积极思考,讨论,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热烈。

PPT展示 水解的条件:在水溶液中、易溶于水电离出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

水解的实质:破坏了水的电离平衡,促进了水的电离。

水解的规律: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无弱不水解,同强显中性。(口诀)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实验设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归纳思维。)

过渡 这节课所学习的反应全部是在水溶液里进行的离子反应,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师 看最后一张任务卡片四,根据任务卡片上的提示来总结。

学生 思考,交流,热烈讨论,集思广益,并查找自己的教辅资料,得出结论,各小组派代表陈述自己小组的观点。

教师 各组的观点相结合,得出最终结论,用PPT展示

过渡 到此,已经完成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大家讨论积极,发言踊跃,并且把老师给大家准备的四张任务卡片完成得很好,下面请各小组派一位代表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 各组代表将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作总结,做到心中有数。

二、知识技能呈现方法

在检测溶液酸碱性的实验得出的结果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逻辑推理,进而形成“盐类的水解”概念,并且在挖掘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盐类的水解规律”。

教师 将本节课表现最好的小组予以表扬,并奖励该组每一位同学纸白玫瑰(纸为滤纸,事先用酚酞溶液浸泡后晾干),在交到学生手里时,用装有碳酸钠溶液的喷壶喷一下,立即变为红玫瑰。

(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2.激发学生兴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盐类水解在生活中无处不在。3.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课堂作业

思考:

(1)盐碱土是指土壤所含的盐分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长。长期使用(NH4)2SO4这一种化肥为什么会导致土壤酸化?

(2)Na2CO3溶液能否保存在玻璃塞的试剂瓶中,为什么?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生活化学、化学生活。)

三、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的教学思想是依据人们认知事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采用任务卡片式教学模式,结合对农业谚语、实验现象设疑,由教师组织,学生对任务卡片中四个任务探究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入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的理念。实际教学效果显示,学生明确了任务,不盲目,组与组之间竞争,使学生主动性也得到了调动,最为主要的是学生能很快理解盐类水解的实质,学习的成就感也得到了提升,从而也充分展现了高效课堂的魅力。

第8篇:盐类的水解范文

关键词 饮用水;食物;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酸胺

中图分类号 R1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234-02

硝酸盐、亚硝酸盐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味苦且咸,易潮解,易溶于水。亚硝酸盐是工业用盐,食品工业上严格的限量使用。因外观颇似食盐、白糖、发酵粉和碱面,极易被误用而引发中毒事故。一定量的亚硝酸盐进入人体,主要表现为全身乏力、心慌、气短、腹胀、口唇及指甲青紫。水和食物中存在的硝酸盐,在细菌的作用下可以转化为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尤其是夏天天气炎热,细菌更容易滋生,这就使得亚硝酸盐在食物中的含量大幅攀升。亚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胺而成为一种致癌物质。

1 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性质

硝酸盐(NO3-)与亚硝酸盐(NO2-)分别是硝酸(HNO3)和亚硝酸(HNO2)的酸根,它们作为环境污染物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气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动植物体与食品内。常见的硝酸盐类有:硝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铅等它们极易溶于水,硝酸钠、硝酸钙是很好的氮肥。固体的硝酸盐加热时能分解放出氧,其中最活泼的金属硝酸盐仅放出一部分氧变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类有:亚硝酸钾和亚硝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味微咸涩,易溶于水。它们可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并广泛用作防锈剂,也是建筑业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掺加剂。在一些食品如腊肉、香肠等中,常加入少量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增色剂,不但能防腐,还能使肉的色泽鲜艳。但是,亚硝酸盐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它可诱发人体胃癌、肝癌、食道癌等疾病,过量或长期食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危害,所以,国家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2 硝酸盐、亚硝酸盐产生的来源

2.1 硝酸盐的自然存在

硝酸盐大量存在于自然界中,主要来源是固氮菌固氮形成,或在闪电的高温下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直接化合成氮氧化物,溶于雨水形成硝酸,在与地面的矿物反应生成硝酸盐。固体的硝酸盐加热时能分解放出氧,其中最活泼的金属的硝酸盐仅放出一部分氧而变成亚硝酸盐,其余大部分金属的硝酸盐,分解为金属的氧化物、氧和二氧化氮。硝酸盐在高温时是强氧化剂,但水溶液几乎没有氧化作用主要用途是供植物吸收的氮肥,氮元素不仅是氨基酸与蛋白质的主要成分,还可以合成叶绿素,促进光合作用,所以如果植物缺氮就会叶子枯黄。硝酸钠和硝酸钙是很好的氮肥。硝酸钾是制黑色火药的原料。硝酸铵可作肥料,也可制炸药。由硝酸作用于相应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等而制得。

水中存在亚硝酸盐时表明有机物的分解过程还在继续进行,亚硝酸盐的含量如太高,即说明水中有机物的无机化过程进行的相当强烈,表示污染的危险性仍然存在。引起水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增加的因素有多种,如硝酸盐还原,以及夏季雷电作用下促使空气中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合物,遇雨后部分成为亚硝酸盐等。

2.2 水和食品中硝酸盐、亚硝酸盐的来源

硝酸盐、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特别是在水和食物中,包括粮食(大米、面粉等)、豆类、蔬菜、肉类、蛋类等都能检测到一定量的亚硝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是自然存在的离子,是氮循环的组成部分。硝酸盐主要用作无机肥料,而亚硝酸钠用作食品防腐剂,特别是用于腌熏肉类。在地下水和地表水中硝酸盐浓度通常较低,但受农用渗沥或排放的影响而检测浓度很高。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也是人或动物废弃物中氨及类似物的氧化产物。在缺氧条件下,硝酸盐可能形成和积存亚硝酸盐。氯胺消毒时,如果生成的氯胺控制不适当,可能在输配水系统内生成亚硝酸盐而使浓度升高。亚硝酸盐也是微生物活动的结果,这种活动可能是间歇性的。配水系统中的硝化作用可以增加亚硝酸

浓度。

2.2.1 自然和生产中产生

环境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污染来源很多,化肥施用、污水灌溉、垃圾粪便、工业含氮废弃物、燃料燃烧排放的含氮废气等在自然条件下,经降水淋溶分解后形成硝酸盐,流入河、湖并渗入地下,从而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如:1)人工化肥:有硝酸铵、硝酸钙、硝酸钾、硝酸钠和尿素等;2)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与人畜排泄物,这些现象正以各种形态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2.2.2 人为添加

食品防腐与保鲜,硝酸盐与亚硝酸盐被广泛用在肉品和鱼的防腐和保存上,以使肉制品呈现红色和香味,腌制的渍酸菜、经过长途运输和长期贮存的蔬菜以及隔夜的加工过的蔬菜不仅硝酸盐含量大量增加,而且在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硝酸盐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一些绿叶蔬菜中也含有大量硝酸盐,若存放于高温环境,在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硝酸盐可还原成亚硝酸盐。

3 硝酸盐、亚硝酸盐食品添加的原因

1)我国居民吃腌菜的习惯历史久远,经济不发达时期,特别是北方寒冷、少雨的地区,冬春两季没有新鲜蔬菜,相当长的时间靠吃腌制酸菜和咸菜度日,吃自制的咸菜、酸菜就成了传统的饮食习惯。腌制及不新鲜的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非常高。南方也有腌制的酱菜、泡菜、咸菜、鱼和虾酱等,多含有亚硝胺类物质,不应食之过多。常温下的剩菜、剩饭含有的亚硝酸盐会随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增加,从防癌角度出发,均不应吃。

2)亚硝酸盐的主要成份是亚硝酸钠,是一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加工中作为发色剂使用,同时可增强肉类的鲜美感,还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亚硝酸盐氮是水中含氮有机物进一步氧化,在变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

在各种肉制品烹调中都免不了加入亚硝酸盐。为何在烹调肉里添加亚硝酸盐呢?这要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说起。很多消费者买熟肉时都喜欢粉嫩的鲜肉,色泽好,口感也不错。其实这就得归功于粉、肉类保水剂、香肠改良剂等肉制品添加剂。虽然亚硝酸盐是有毒物质,但它却可以让肉类煮熟后颜色粉红、口感鲜嫩,且能明显延长保质期,这也是熟肉中普遍添加亚硝酸盐的原因。这些添加了亚硝酸盐的粉,能把一片老牛肉变成口感很好的团,就像肉化了妆一样,这样画过妆的肉更受消费者欢迎,所以很多商家也就不惜铤而走险。很多鲜肉中也加入了亚硝酸盐,如果餐馆的师傅在烹饪时再加入亚硝酸盐,就会使总量超标。

4 对人体的危害

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环境污染物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在气态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以及动植物体与食品内。含有大量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饮水、蔬菜、粮食、鱼、肉制品、渍酸菜、隔夜炒菜等经人食用后,大量亚硝酸盐可使人直接中毒,目前各类蔬菜中不仅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仍然存在,而且硝酸盐超标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对人们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人体摄入的硝酸盐大部分来自蔬菜,约占80%。硝酸盐在细菌作用下可还原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可使血液中毒,使人体出现头昏缺氧症状;同时亚硝酸盐可与人体摄入的其他食品、药品、残留农药中的次级氨反应,在胃腔中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是消化系统癌变的罪魁恶首。它在人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是致癌、畸形、致突变的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亚硝酸盐中毒和亚硝酸盐致癌不是同一回事。亚硝酸盐在含有维生素C的共食条件和体内环境下是不会转化成亚硝胺的。不可把食物中亚硝酸盐与亚硝胺致癌混为一谈。

5 对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危害,除了要科学合理地施用化肥、禁止使用污水灌溉、污水、垃圾与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等环保措施,保护地表水与地下水源不遭受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新腌菜不足20天不能食用,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还应尽量少吃腌制、熏制、腊制的鱼、肉类、香肠、腊肉、火腿、罐头食品、渍酸菜、盐腌不久的菜;不买存放过久、隔日或发蔫的蔬菜;当日买的菜当日吃完;不吃隔夜的熟蔬菜;不可将剩饭菜长久存放;工业盐误被当成食用盐或碱面,面食、炒菜中放进去,食后可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在饮食中防止亚硝酸盐危害的常见办法如下,①多吃新鲜的蔬菜和肉类;②低温保存食物,以减少蛋白质分解和亚硝酸盐生成;③少吃或不吃腌腊制品、酸菜;④不吃腌制时间在24小时之内的咸菜;⑤胡椒和辣椒等调味品与盐分开包装;⑥经常暴晒粮食,让亚硝基化合物分解;⑦不喝长时间煮熬的蒸锅剩水;⑧食用可以阻断亚硝基化合物合成的食物;⑨多食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丰富的蔬菜水果;⑩大蒜、茶叶、食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改掉对健康不利的饮食习惯,了解些食品常识。

参考文献

[1]朱济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危害.2004,6,24.

[2]杨孝文,任秋凌.肉类中的化合物可引发膀胱癌.2008,05,03.

第9篇:盐类的水解范文

关键词:探究课堂;传统课堂;盐类水解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96-02

最近我校举行了一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盐类的水解》,老、中、青三代齐上阵,展开了探究课堂与传统课堂的一场激烈的PK。“探究”与“传统”,究竟孰是孰非?且听我慢慢展示真实的现场教学案例来分析。

一、稳重老教师“高效率”的传统课堂

【复习引入】前面学习水的电离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的溶液显酸性,碱的溶液显碱性,那么盐的溶液是不是一定显中性?【学生活动】全班齐答:不一定。【点评】给出的提问是“假性问题”,没有达到提问的目的。【思考】盐是怎样产生的?酸可分为强酸、弱酸;碱可分为强碱、弱碱,按照这种分法,盐可以怎么分类?举例说明。【学生活动】全班齐答:酸碱中和的产物。一位同学答出四种盐: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弱酸弱碱盐。【点评】从盐的由来角度让学生来分析盐可能的类型,水到渠成。【演示实验】用PH试纸分别测试下列溶液的酸碱性:NaCl、NH4Cl、Na2CO3【学生活动】根据实验结果,分别回答溶液的酸碱性。【点评】学生对验证性实验兴趣并不大。【小结】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强酸弱碱盐溶液显酸性、弱酸强碱盐溶液显碱性—“谁强显谁性”【点评】学生记忆性的“掌握”盐类水解结果,解题可能不成问题。【教师分析】为什么有的盐溶液显酸性,有的显碱性,有的显中性?①NaCl溶液:NaCl=Na++Cl- H2O?葑H++OH-(溶液呈中性)②NH4Cl溶液:③CH3COOH溶液

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吗?

【小结】什么是盐类水解?盐类水解本质是什么?【点评】学生听得很认真,也会跟着老师依样画葫芦,但大都精神状态不佳。究竟为何会这样?对于老师的分析过程他们似乎都不太感兴趣,“鱼”是捕到了,但是“捕鱼”的方法学会了吗?

二、年轻女教师喜忧参半的探究课题

【复习引入】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H2O?葑H++ OH-,有哪些数据可以说明?【学生活动】学生积极思考回答。【点评】同样是复习引入,明确知识点的提问更有效。【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你有哪些方法抑制水的电离?【学生活动】学生很自然的想到:①降低温度;②增大C(H+)或C(OH-)。【思考】你又有哪些方法促进水的电离?【学生活动】升高温度;减少水电离出来的H+或OH-浓度等。【点评】从学生已有旧知切入,让学生很有满足感。过渡自然,探究过程设计得有梯度。【教师追问】有什么办法可减少水电离出来和C(H+)或C(OH-)呢?从哪些角度考虑这些离子?【学生活动】可加入能与之反应的离子。从离子反应的条件看,要生成沉淀、气体、弱电解质。【点评】在教师逐级启发下,学生探究知识欲望逐渐被调动起来。【交流与讨论】一、请同学们讨论后先写出能减少水电离出来的c(H+)从而促进水的电离的离子,然后以离子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后写出的离子有CH3COO-、CO32-、SO32-、ClO-、HCO3-、H2PO4-、OH-等。【继续追问】你觉得黑板上书写的这些离子都行吗?有没有疑问?【学生活动】有一位学生对HCO3-、H2PO4-这些离子有疑问。【教师指导】对于这些酸式根离子,到下一课时再作讨论。【继续追问】对于用离子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还有没有疑问?(大多数学生写出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 ?葑CH3COOH)【学生讨论】【教师引导】(1)H+从哪里来?在离子方程式中用什么符号表示?(2)写等号还是可逆号?【学生讨论】均认为H+应写成H2O、等号写成可逆符号更为合理;方程式前面写了H2O,所以生成物中要补写上OH-,反应后的溶液应呈碱性。【点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一个接一个踊要求上黑板补充,课堂活了起来。探究式问题的抛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讨论并小结】上述这些离子方程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点评】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