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热爱家乡的作文范文

热爱家乡的作文精选(九篇)

热爱家乡的作文

第1篇:热爱家乡的作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71-01

乡土历史是指家乡或故乡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和发展的整个过程,它包括家乡或故乡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名胜古迹、出土文物、特色文化等。乡土历史范围可大可小。大而言之,是指本省(市、区)以至邻省(市、区)的地区历史;小而言之,可指本县、本乡(镇)、本村(屯)的历史。乡土历史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积极地开发、利用乡土历史资源,重视乡土历史的教学。

一、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个学生从小生长在自己的家乡,对自己的家乡都很熟悉,对家乡神奇的历史故事、著名的历史人物、古老的历史传说、各种风俗习惯、独具魅力的山水和庙宇都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但他们对这些乡土历史知识了解不是很多,教师可以尝试把身边的乡土历史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秦皇扫六合》一课时,课前我问学生:“你们喜欢去旅游吗?”他们都大声地说:“喜欢!”我又说:“现在我给同学们推荐一个广西的旅游景点――灵渠,大家周末回家上网查询有关灵渠的知识,比如它修建的时间、地点、作用,同时做好记录,下周回来我请同学们来介绍这个旅游景点。”上课时,我先请学生给大家介绍灵渠,学生争先恐后地对灵渠做了介绍。待学生了解有关灵渠的知识后,我深入讲解了秦始皇当时修建灵渠对巩固统一的重大作用,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其他措施。灵渠是我们广西的人文历史,学生特别关注且很感兴趣,在这节课中听得很认真,课堂学习气氛很浓。

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乡土历史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必不可少的环节。要使学生热爱祖国,必须使其热爱家乡;要使其热爱家乡,必须使其了解家乡。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说过:“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乡土历史具有直接性、具体性的特征。历史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往往对教材中与自己家乡相关的人和事怀有浓厚的兴趣,对他们而言,这些人和事与他们生长、生活的环境密切相关,因而感到亲切。让学生去看、去听、去感受家乡的古今变化,体验家乡的沧桑岁月以及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激发他们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责任感。例如在教学《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这个内容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视频,通过视频深入了解这段历史,再结合课本的知识点,知道这次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就发生在我们广西的桂平,了解这支农民军在近代反抗外来侵略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具体、亲切的乡土史料,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为家乡的历史成就感到骄傲,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的感情,进一步唤醒他们对祖国的热爱。

三、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提高学生的素质

当前,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学生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如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乡土历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历史遗存丰富的横县,是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广阔天地。我组织学生就近参观考察了本地的历史遗址,如北宋著名词人秦观编管横州时,于桥畔留下“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的千古佳句而使其美名远扬的海棠桥;为纪念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而建的伏波庙;部分纪念馆,如淮海祠、淮海书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如横县烈士陵园等。还指导学生进行人物专访,访问附近阅历丰富的长者,指导学生撰写乡土历史或家史等。通过一系列活动,我们为学生创设了新的学习环境,开拓了新的学习途径,引导学生从校内走向校外、走向社会,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得到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第2篇:热爱家乡的作文范文

一、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根据以往的教学实际,大多是空洞的说教,学生并没有实实在在认识到为什么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以及如何去做才算是热爱祖国和热爱家乡。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孩子爱父母是因为从他出生就受到父母的呵护,非常直接和具体。同样,要让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和家乡也必须建立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熟悉的基础上。那么,怎么了解祖国和家乡呢?无疑乡土地理的教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途径。例如,地处河西走廊的瓜州县,气候干旱、荒漠广布,在外地人的眼中,这是一个偏远闭塞的小县,但借助乡土地理,可以让瓜州的孩子们了解到,这样一个小地方,却是丝绸之路上的明珠,这儿有世界遗产锁阳城,有文化艺术瑰宝榆林窟,有玄奘留下的足迹,有红军西征留下的故事,有和大熊猫一般珍贵的普氏野马,有号称赛人参的锁阳。凡此种种,都可以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乡土地理为培养孩子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供及其鲜活的素材。

二、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切实贯彻到教学当中,宏大无边的地理空间可以聚焦到一个点上长期以来,初中地理在学校都是作为副科对待的,学生不重视,教师也把地理教学作为普及地理常识的一个过程。以至于到了高中,学生连基本的识图能力都不具备。那么,怎样在高中阶段构建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呢?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借助乡土地理的教学加强地理实践。例如,在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判断哪是山谷,哪是山脊,哪是鞍部,哪是隘口往往是学生比较头疼的地方。那么,在乡土地理教学过程当中,可以将学生带到附近的山地去观察、去体验。为什么山谷的等高线向高处弯曲。而山脊的等高线却向低处凸出,看一看、比一比,自然就明白了。这样,通过地理实践将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即弄清了概念,又加深了印象。从而把学生难以把握的地理空间观念具体化、形象化,这样也就突破了地理教学中一张地图一本书的局限性。

三、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基本的学习方法

“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给学生灌输再多的地理知识都不如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乡土地理的教学正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例如分析家乡的地理环境特征,可以引导学生讲出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诸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生物、交通、科技水平等,讲出地理环境的基本要素后,可以让学生说出每一种要素的基本构成。例如,气候主要涉及气温、降水、水文包括流量、水位、含沙量、结冰期等等。由于讲授的是乡土地理,学生对有切身体验的气候、身边的河流、动植物、交通线路等都可知可感,所以学生比较容易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上。而一旦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层面,这对今后的学习无疑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要分析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交通等环境要素方面来分析。可见,乡土地理的教学可以举一反三,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思路和方法去分析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

四、中学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技能与技巧

第3篇:热爱家乡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乡土文化;美术教学;探究

乡土文化立足本土,体现强烈的地方民族特色,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学生学习美术的主阵地是课堂,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堂及教材的需要,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及个体差异,合理利用乡土资源与教材进行整合,为课堂注入新鲜内容。

一、结合美术教学的特征,培养学生乡土文化素养

美术作为视觉艺术,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陶冶审美情操等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美术教学能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个人、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加深理解乡土文化,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乡土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承中有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加以保护、继承、弘扬。在美术课程的教学中,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深入了解本地的优秀乡土文化,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乡土艺术的喜爱之情,培养其对乡土美术的认同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民俗风情,让乡土文化融进他们幼小的心灵,并能自觉地保护它,主动地宣扬它,由衷地热爱它。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二、引进乡土艺术活水,创新美术课堂教学

乡土美术内容丰富、直观、易懂,是朴素现实的美术教材。剪纸、刺绣、泥塑、脸谱等种类极多,贯穿了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各个领域,反映了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也是人类最早的审美想象,它原始的质朴美非常符合对少年儿童审美的启蒙。易动手,有装饰味、有情趣,符合学生追求个性的心理,符合他们由单纯到复杂的认识过程。

把各种艺术形式乡土艺术与美术教学有机结合,建立具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让学生领略家乡的特色,感受家乡的悠久历史,丰富美术创作的表象,积累素材并开展活动。如,参观家乡古建筑,让学生踩着石板铺成的道路看看古建筑高翘的屋脊、精致典雅的木门窗,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感叹祖先的聪明、勤劳与伟大。让学生从自己的理解出发画一画《我的家乡》,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家乡建筑的风貌,构图丰满,线条流畅,风格古朴。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感知乡土文化的源远流长,激发孩子们坚强勇敢的精神和热爱家乡的情感。并把这些活动与美术教学研究结合起来,渗透到美术教学活动中去,形成富有乡土文化特色的优秀教学活动。

三、让校园文化与乡土文化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乡土文化具有独特的亲和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让乡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欣赏、审美能力。开展形式多样、乡土特色浓厚的校内活动,如剪纸、刺绣、泥塑、脸谱、根雕、竹编、香包等。收集当地的民歌、山歌、童谣等配上图画,以绘画或手工的形式表现民风、民俗。用有乡土特色的剪纸、编织、装饰画、雕塑等民间工艺,表现逢年过节踩高跷、耍狮子、舞花灯等民俗活动。这些特有的乡俗活动与民艺活动都是极好的乡土资源,都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实现美术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增加学生学美术的实践机会,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提高美术素养。可以通过走进家里去寻找布老虎玩具、虎头鞋、年画等,把家里的宝物汇聚在课堂,去最直接地欣赏感受;可以在大自然中去找寻,那里有画栋雕梁、有石刻砖雕、有威武的门神,还有神秘的佛像……把它们带进我们的课堂,也是学习乡土艺术最有效的方法。进入民间艺人的工作室,和艺人们一起玩泥巴、做陶罐、捏泥人,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

总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身边的乡土文化资源,让乡土美术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教学内容得到了丰富,拓宽了学生的审美视野,加深了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引导学生保护和弘扬乡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内涵,让学生成为乡土文化的继承者、学习者、实践者、创造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促进人格的健康全面发展。因此,美术教育者要根据乡土资源优势,结合美术课程的要求及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主动地学会开发与利用具有乡土气息的美术n程资源,完成有特色的美术教学。

参考文献:

第4篇:热爱家乡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乡土文化;学习兴趣;爱国主义;思维能力

一、运用宿迁乡土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我们宿迁历史文化悠久,在绵延的历史长河中,宿迁培育了无数光照史册的杰出人物,西楚霸王项羽及其夫人虞姬、京剧表演艺术家宋长荣等,都是宿迁人民的好儿女。北宋科学家沈括曾任沭阳主簿、代县令,清末诗人袁枚曾任沭阳知县。宿迁风光秀美,景观众多。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悠久的历史为乡土文化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融入乡土历史知识的介绍,不仅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在教科书中所学到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还能使学生学到教科书中所没有的历史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如,在讲述秦末农民起义一节中,我们要适时地介绍出生于我们宿迁的项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秦末项羽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故事。还有在讲述“隋唐大运河的开凿”一节中,要因势利导地介绍我们宿迁的大运河。这样就会把遥远的历史拉近现实,把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浓厚兴趣。

二、利用宿迁乡土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加里宁也曾说:热爱祖国是从热爱家乡开始的。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我们要让学生从宿迁的历史文化中搜集一些抵御外侮,抗击外来入侵的英雄人物,如,抗倭名将杨泗洪、抗金名将魏胜以及共和国炮兵的奠基人朱瑞等,通过对家乡这些光耀史册英雄人物的认识与了解,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从而进一步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育的基础。而利用乡土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三、利用宿迁乡土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我们历史教学的任务,除了让学生掌握基础史实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主要是综合、判断、分析、推理的能力,即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训练,也是改进历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塑造优秀的历史观、价格观,让学生逐步形成真诚善良、积极进取的品格,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介绍宿迁乡土历史中学生所熟悉的历史人物,如,称为“淮北刘胡兰”的喻尊霞、“少年英雄”韩余娟等人的光辉事迹,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重点地向家乡的英雄人物学习,引导学生去全面分析这些彪炳千秋的历史人物的人格,在对历史人物分析的过程中,了解我们家乡仁人志士的高风亮节,并以他们为表率与楷模,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并身体力行地去塑造自己的品行与人格。历史教学强调的是以史动人,以情感人,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地接受教育。

第5篇:热爱家乡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乡土地理 国情教育 经济发展 使命感

知国才能爱国,爱国才能报国。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首先要让他们了解自己的祖国,才能教育他们热爱祖国。地理教材中有关我国环境资源、人口、民族、经济等方面是相当丰富的,利用地理教学把国情教育与地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这是地理德育的目标。乡土地理是中学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国情教育的教材之一。乡土地理的事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直观可信、通俗易懂,开展乡情教育,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加深对国情的认识和理解,加强国情教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感。

一、利用乡土地理材料树立美好家乡的豪情壮志

乡土地理材料就在学生周围。既为学生所熟悉,又为学生所喜爱,学生时常接触,但是,学生对于客观存在于周围的地理事和地理现象,有的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仅限于片面,缺乏对乡情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在教学中应联系本地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本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工农业业生产发展等方面进行乡情分析,找出本乡经济发展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建设成就与差距,让学生更全面了解乡情,达到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我市的乡土地理是靠山面海,气候暖湿,林,果,粮,物产丰饶,美不胜收,这些内容是课堂上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教材。课外组织学生到郊外进行地理考察活动,使学生兴趣盎然。这些与材料的内容密切配合的短文,材料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注意使用这些材料,通过学生自读,加之必要的指点,使学生不但可以从中获得知识,而且开拓思路,引入思考。如地球上的“第三极”珠穆朗玛是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喜马拉雅山脉的短文抓住这个知识点的。《巴比伦的兴废》使学生了解古巴比伦由于土壤盐碱化、生态环境恶化而由一个古代人类文明发源地变为废墟。《环境对人种形成的影响》一文使学生了解到黑、白、黄等人种的不同是在人类早期逐渐形成的适应环境的特征。在分区地理中,通过“读一读”展示了风格各异的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环境和人文特征,如《印度的牛》、《金字塔之国》、《南极大陆上如何处理垃圾》,等等。这些短文学生爱读易懂,获得知识的途径自然,印象深刻。

二、通过本乡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进行国情教育

南靖县是对外开放县之一,地理位置优势,距厦门经济特区近,受其辐射有利于本县改革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气候冬暖夏热。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有利于商亚热带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2%居漳州市第一位,也是福建省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县份之一,远高于全国和世界的平均水平,是漳州市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也是福建省重要的林业基地之一。南靖县河床落差大,水量丰富,是我省水力资源丰富的县份之一,为南靖县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南靖县又是我省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旅居海外侨胞有了万余人,南靖籍的台湾人达100万人以上,本县正在成为海外侨胞和台胞旅游经商、投资水厂和进行农业合作的热点地带,也是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侨胞和台胞对家乡的贡献,人才促进南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通过上述诸方面优势的乡情分析,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家乡的美好、家乡的可爱。本县实施“科教兴家”战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经营步伐,形成食用菌,麻竹、香蕉、粮食、亚热带水果、巴戟天等产业化经营的生产基地,农业产值由1949年的1439万元,增至1998后的176673万元。工业形成以电子、食品、冶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地方工业体,如万利达集团公司已成为中国电子百强和我省重点工业企业之一,是我省省批36家重点支柱产业项目企业。电网覆盖率达98%以上。旅游业每年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为地方和国家增加了许多创收。通过这些材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加强国情教育。

三、了解本土的经济发展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增强学生的使命感

第6篇:热爱家乡的作文范文

《画家乡》一文以五个孩子画自己的家乡为内容,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画家乡的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画家乡的教学反思范文一《画家乡》一课在新课标语文第二册的第六组课文中的第三篇课文,读着《画家乡》,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受到我们祖国是那么伟大,它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歌唱壮丽的河山,秀美的风光,歌唱富饶的土地,丰富的宝藏;歌唱勤劳智慧的各族儿女,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这难得的阅读材料,应该让学生好好感悟,让孩子们好好欣赏,使他们从小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让他们提起画笔,用绚丽的色彩,把祖国大花园装扮得更加美丽,更加妖娆。

教学思路:根据课文特点,以插图设计教学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情感性、创造性。课文插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加课本的形象性而精心绘制的,利用插图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别致,符合学生的心理,能给教学增色不少。

根据课文段落的特点,可以让学生结合图,挑自己喜欢的段落加以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精神。

一)、揭示导入新课

你的家乡在哪儿?你喜欢吗?想画出来给大家看看吗?

二)、初读课文,划出生字,并找找课文写了哪些人的家乡。(让学生根据拼音自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初步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培养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读后,找到了“涛涛的家乡在海边。山山的家乡在山里。平平的家乡在平原。青青的家乡在草原。京京的家乡在城市。”(课文的段落结构相似,学生能找到相关的内容。学生的思维力有一定的发展。)

三)、再读课文,你喜欢谁的家乡,找出来好好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学生非常高兴,显得兴趣极高,但让他说说为什么喜欢时,显得有些词不达意,或干脆哑口无言。说明这个问题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尤其只读了两三遍,生活经验不丰富,还不能深刻的理解课文,必须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并结合课文插图,全方位理解课文。指导朗读重点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那么……那么……”这种句式,表达了小朋友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结合学生实际,重点指导平原这一段

师:“你能说说,我们的家乡在哪儿吗?”学生的回答范围过于狭小,只说了个小地名。我告诉他们,我们的家乡跟课文中平平的家乡一样,也在平原。除了书上写到的这些平原的特点,如:金黄的稻子,雪白的棉花等。我们这儿还有什么?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如:春天有桃花、梨花、竹笋……夏天有荷花、西瓜……(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文,能让学生在直观、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的认识,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课文,也能更好地记住课文内容,理解平坦、宽广的意思,想想我们平时能看到家乡的边吗?让学生通过实际和课文的对比,了解到其实我们的家乡比书上写得更美,物产更丰富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在上这篇课文时,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课件,没能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一定会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一年级画家乡的教学反思范文二《画家乡》一文以五个孩子画自己的家乡为内容,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

从课前谈话引出“家乡”,让孩子们感受自己家乡“大洋”的美好,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从家乡大洋导入,原意是想从身边导入,激发学生情感,并带着这种情感进入学习,但从实践操作来看,这一环节效果不是很好。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这一环节,重点学习“宽”、“虾”、“脚”、“捡”、“贝”、“壳”6个生字。学习生字时,我创设过关游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再读词语,再读通课文,最后走进课文。生字教学到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这节课重点学习6个生字,这6个生字贯穿读文,读句的各个环节。在课中操中也有所体现。为了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巩固生字,编排课中操,正好是课文5位小朋友的家乡,以一问一答式展开。但课中操的内容有点长,我让学生边拍手边读了2遍,有些疲劳,如果可以在第二遍的时候,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出现,可能会更好。

在研读课文时,让学生读准句子中生字的字音,读好大海的“宽”,记住“宽”字,用一句话把“宽”字的形和义结合在一起。(把看见的东西全都包括在里面了,连水草都在内。)除了“宽”字讲解比较仔细,还有“捡”字,做做动作,“提手旁”和手有关,这一只张开的手就像“捡”。说一说用手捡过什么?联系生活说话。像“贝”字教学,露出的“撇”和“点”,就是贝壳的小触角,让孩子感受贝壳的美丽,学写“贝”字,从而注意起“贝”字的写法。贝壳的触角长在什么地方,这在造字上可能有歧义,我自认为形义的结合会让孩子们容易识记,可是语言的规范还是需要注意的。作为语文教师,特别是低段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在语言、行为上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语文教学允许学生犯错,但不允许教师犯错。

低年级语文教学,生字教学是重点,如何激发兴趣,让孩子乐学,把单调乏味的生字变成动听的音符,这将是我一直追求的。这次的大洋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生字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创设学习生字的情境,把一课中孤零零的生字编成句子,编成儿歌,让孩子可以换个语境学习生字,只有扎实的生字教学,才会有缤纷多彩的阅读天地。

一年级画家乡的教学反思范文三在我校本次赛课决赛中,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画家乡》一课。本课描写了浩瀚的大海、辽阔的草原、连绵的群山以及一座座现代化城市。孩子们通过欣赏,能够从中懂得从小要热爱我们的祖国,从小热爱自己的家乡,用五彩的画笔,绚丽的色彩,画祖国,画家乡。

这次我教的是这一课的第二课时,因此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使学生产生画一画自己美丽的家乡的愿望和行动。根据低年级教材的特点以及一年级学生的基础及认识,因此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及感受家乡的美丽。这一教学重点在课堂上做得还不够,只顾着完成教学任务,没有花更多的时间让同学去朗读、去感悟。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是模仿课文我也来说一说自己的家乡。这一教学难点我却没能去突破它,能上来说的学生寥寥无几,真是这节课的一大遗憾,因为本来还想以此做为突破点,来升华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把课堂气氛推到最高潮,真是亮点不成反成缺点啊。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去深究,也许是我平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得不够;也许是我引导的方法不科学;也许……

根据本课特点,我以课件设计教学为主线,体现课堂教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利用课件来组织教学显得新颖形象,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本课课文段落相似的特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一段,从中习得学习方法后,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

首先是复习导入。一是再整体感知课文,加深了解五位小画家以及他们的家乡;二是复习巩固生字词,为后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好铺垫。

其次是细细品读第二自然段,画中感悟。通过直观、形象的课件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涛涛家乡的美丽,并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家乡的美丽。还让学生把涛涛家乡当成自己的家乡来介绍,巩固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

接着是让学生运用从第二自然段中学到的方法(看图读文——找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看图介绍)分组学习其中的一个家乡。在这一环节上,如果组长组织能力强,那么本组的合作学习还有模有样,能扎扎实实的交流互动。反之,小组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看来小组建设中小组长的培养很关键。

最后是创设情境,升华感情。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我们家乡具有代表性的风光景物(正气广场、青原山、吉安大桥),在欣赏中唤起学生爱家乡,想画家乡的情感。这一环节在写话的设计上我做得不够好,给了学生一个根据家乡图片写话的框架,有点拔高难度,也有点限制学生的思维。真是矛盾呀,不给学生框架又怕学生不知从何说起,给了学生框架又怕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第7篇:热爱家乡的作文范文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大推动力,要想使学生学好历史,必须先让他们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其中引入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教学,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因为学生对自己家乡的土地、人物非常熟悉,说起家乡的人和事,喜爱之情油然而生,自然会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曾做过多次尝试,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辛亥革命》一课中, 讲辛亥革命领导人时, 我插入孙中山先生的事迹,对孙中山先生的祖籍设问,让学生知道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在讲到同盟会时,让学生知道早在辛亥革命时期,紫金县就建立了同盟会,组织反清斗争和讨袁起义。让学生知道历史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又如:讲述《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这课的重要内容宗法制时,因为每个学生家都有家谱,学生对自己的家谱很了解,在课堂上请学生讲讲家谱,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发言,把自己知道说出来。有的学生唯恐自己课堂上得不到发言机会,主动站起来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在课堂上稍加点拨就使学生们较容易地掌握了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学生就会牢固地掌握了这一个历史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 有机地插入了客家乡土历史, 这引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极大兴趣。使他们感到历史并不是那样陌生、抽象, 而是熟悉和亲切的。学生就会渴望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从而有利于历史教师的教学。

二、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客家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文科的教学不同与理科,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文科教学重要之所在。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迅速、价值观人生观被淡化的现今社会,如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历史的价值,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之情,就达到了文科学习的最终目的,这也是历史教师的责任。《中学历史教学法》规定,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课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当渗透当地历史文化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对家乡对国家的热爱之情,从而认识到自己所担负建设家乡和保护祖国的责任和历史使命。这是那些空洞的、概念化的说教所无法达到的。

抗日战争中,本县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震撼东江;解放战争中,紫金人民配合粤赣湘边纵队解放了紫金等等,让学生知道原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紫金人民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在对的学习中我加入紫金刘尔崧英雄事迹。“五四”运动爆发后的第六天,在刘尔崧的直接领导下,紫金进步青年积极响应,随后,紫金成立了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新学生社,创办了劳动半夜学校,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唤醒民众,鼓舞斗志,为紫金的解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这些内容的加入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又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家乡之情, 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曾出现过这样一个英雄而感到自豪。

第8篇:热爱家乡的作文范文

论文摘要:古诗是我国悠久诗文化的一朵奇葩,是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够使学生学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使学生从小就具有爱国主义情感,懂情懂意,并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诗。在我国,诗从《诗经》始,可以说是历史悠久。诗人各朝各代各时期都有很多,尤其是出现了很多著名的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作的内容也包罗万象,题材不拘一格,特别令人称道的是其高超的技巧,一词一句都经过千锤百炼。在悠久的诗文化中,古诗是一朵奇葩,它意境优美,含义隽永,语言形象,韵律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现代教育应特别注重古诗教学,意在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古诗教学从小学开始,学生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小学古诗教学。那么,对于蕴涵着优良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呢?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团结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历朝历代都有好多爱国诗人,他们的很多诗篇都饱含着深深的爱国之情,如南宋诗人陆游、抗金名将岳飞、爱国主义诗文文天祥等。唐代诗人杜甫一生爱国忧民,他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听闻收复河南河北后喜极而泣的心情,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关心国家、人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王昌龄在《出塞》一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体现了诗人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感。这样的诗人和诗作还有很多。在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为祖国的发展出力献策。 

(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古诗有云:“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可见其对家乡的热爱。唐代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句传达的便是诗人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情感。宋代诗人王安石在诗作《泊船瓜洲》中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的炽烈情感。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对这些千古佳句进行深入解读,进而教育学生热爱家乡。 

(三)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尤其是广大劳动人民在人类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身上散发着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芒。因此,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唐代诗人李绅在《悯农》这样感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尊敬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二、加强对学生情谊的教育 

除了有表达爱国主义情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情感的诗作之外,还有很多是表达亲情、友情的诗作。情谊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每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都会产生或深或浅的情谊。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人际关系淡漠已成普遍事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 

(一)亲情教育 

爱家才能爱国。家是亲情维系的一个团体,父母之情、手足之情是亲情的体现。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充满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读来使人颇为感动。诗人孟郊在《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中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至极。著名的《七步诗》虽然反映的是手足相残,但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间要和睦相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切体会亲人的关爱,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品质,使学生与父母、兄弟姐妹在家中营造一种和谐的亲情关系。 

(二)友情教育 

子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朋友交往是学生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有朋友学生才不会囿于自己的小圈子,才会博闻。而益友又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朋友的选择也大有学问。因此,对学生的友情教育不容忽视。古人就十分重视朋友间的交情,在诗作中多有反映。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高适的《别董大》,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等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刻体悟诗中所表达的对友人的深情厚谊,教育学生要珍惜友情,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三、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发展,才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引导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靠单纯的说教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教学中有所感知,有所体悟。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诗作,教师可以拿来一用。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现了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明代诗人于谦在《石灰吟》一诗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王安石的《梅》中有一句 “凌寒独自开”,不但歌颂了梅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表达了自己变法的决心。教师在教学这些古诗的过程中要特别强化其中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在优美的诗句学习中受到教育。 

诗歌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还兼有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情谊和正确、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任务。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所认识,有所学习,有所发展,这样中华民族的才能始终屹立不倒。 

 

参考文献: 

[1] 龚睿,《对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的反思》[j],《当代教育论坛》,2005(6) 

第9篇:热爱家乡的作文范文

1 传授国情知识,增强爱国情怀

中华民族向来以刻苦耐劳、富有智慧,有着无限的创造力著称于世界。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充分体现。几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典籍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历史教材中有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如在讲授《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时,要让学生见贤思齐,深刻体会并学习张骞的忠贞爱国,不辱使命,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应该时刻把“给青少年播下爱国主义种子”作为己任,并作统筹安排,通盘考虑,根据各个时期教材内容制定施教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进行和落实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任务。

国情教育是历史教学赋予的社会功能之一,早在1914年就明确指出:“言国情者,必与历史并举,抑知国情与历史本质无殊,所异者,时间之今昔耳,昔日之国情,即今日之历史,来日之历史,尤今日之国情。”这种历史——现实——未来之间的贯通性,说明了对国情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对历史的认识和反思过程。历史教育应着重认识时代,认识时代的需要,认识时代的任务,要引导学生认识当前的时代,理解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理解现在时代需要什么,个人应在这个时挥什么作用。只有把过去、现在、未来联系起来看,这种认识就是历史感,就要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

2 利用乡土史料,唤起学生爱国主义思想

爱国主义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有热爱祖国的人民,有热爱祖国的山河和历史文化。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所以爱家乡也是爱祖国。所以在讲述历史知识的同时,还需重视发挥乡土史料,讲述当地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物古迹,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能使学生从家乡的历史看到祖国历史上的成就,从祖国的历史上知道家乡的过去及其有祖国历史上的地位,从而看到亲切生动、贴近生活的爱国主义教育。例如我们向本校学生讲述王十朋墓地址,从而进述王十朋事迹;在全国掀起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下,虹桥人瞿振汉率领红巾军起义情况;在影响下,乐清学生成立救国会,向农民宣传反帝反封道理的情况,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影响下,周丕振抗日斗争的事迹;1947年,内战战火蔓延全国,在全国学生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影响下,乐清中学的学生也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斗争。这样的发生在当地的例子从古至今,举不胜举,从这些更具体更贴近的事例中,哪一个学生不会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谁不为家乡的历史成就感到骄傲,通过这些更为亲切的乡士史料,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感情,进一步唤起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从而受到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苏联无产阶级革命家加里宁曾经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故乡开始的。”故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学生对本乡本土的历史人物、事迹、文物遗址多少有些了解。讲授历史时联系他们从小耳闻目睹的乡土教材,将使学生备感亲切,产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光荣感,从而激起对祖国的热爱。

3 了解社会实情,参与报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