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舍之死范文

老舍之死精选(九篇)

第1篇:老舍之死范文

午夜12:00左右,林波走在回宿舍的路上。由于今天在网吧呆了一天,所以早就疲惫不堪。他现在只想快点儿回宿舍睡觉。

林波在长长的走廊上晃晃悠悠地走着,周围非常静。一阵阴风吹来,林波打了个哆嗦紧了紧衣服,加快了脚步。当快到宿舍的时候,他发现宿舍的灯亮着,这让他感到很奇怪。突然他听到有人在叫他便回过头去,但是什么也没看见。当他回过头来的时候,宿舍的灯已经灭了!

他走到宿舍门前,正准备推门的时候,那个生音再次响起了,于是他赶紧进了宿舍把灯打开。林波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又一幕让他毛骨悚然,舍友们竟然一个也没在!奇怪,这么晚了他们能去哪里?林波越想越不对劲,今天晚生怎么会这么静?往常回来时总听见其他宿舍热火朝天的聊着,难道学校闹鬼?不,这绝对不可能!

林波决定开着灯睡觉。但是它怎么可能睡着呢?脑子里都在想着今天晚上发生的怪事。突然,那个可怕的声音又响起了,林波非常害怕。这时灯突然灭了,林波下床检查开关。就在手要碰到开关时,他隐约的看见一个人影从窗前闪过,林波打开门查看,果然有个人向学校大门的方向跑去。林波也跟了过去,他不停地喊让那人站住,可那个人就是不停下来。这时,林波已经追到了校外,那人就在一瞬间消失不见了!街上一个人都没有,林波正准备回去,突然飞奔过来一辆大卡车,林波没有躲开被卡车撞倒了。血花四溅......

第二天,林波的尸体在他的床上被发现,死因不明。校长给林波的舍友们换了宿舍。

校园离奇故事(二)

林波死后,学校里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学校闹鬼,有人说林波自杀。但都只是凭空捏造。

就在林波死后的第三天晚上12:00左右,林波生前的班主任在检查宿舍的时候发现林波生前的宿舍的灯亮着!老师听到有人叫他,便回过头去,可是什么也没有。当他再次回过头来时灯已经灭了。“这不可能呀?难道是我眼花?应该不是呀?”老师自言自语。老师想一查究竟,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老师打开了宿舍的门,眼前的一切让它不禁打了个寒战,他看见林波正躺在床上正死死地盯着他!老师吓坏了,正准备出去,可是宿舍的门却关上了,无论他怎么用力,门就是打不开。林波已经来到了老师的身后。

“老师,我死得好惨,你必须帮我!”林波对老师说。老师已经吓的说不出话。

林波又开口了:“我是被一个冤魂害死的,这个冤魂害死我之后就付在了安晴身上。只要老师帮我拿走安晴身上的护身符,我就能报仇了!

只要老师帮我做到了,我一定不再来找你!”

老师听完之后终于开口了:“不可以,我绝对不能让你再害人!”

“是吗?那好既然你不肯帮我,我就只有......”

第二天,主任发现了老师的尸体,死因不明。

校园离奇故事 (三)

学校已经连续死了两个人,学校不得不停课。等查出原因后再重新开学。

可是学生们好像对这件事大有兴趣,便有三十多个学生自愿留下来。安晴也是其中的一个,她从家里拿来了许多念珠.十字架.护身符之类的东西,发给了同学们以防万一。

安晴的同桌不小心把念珠弄丢了,安晴只好把自己的护身符送给同桌,她自信自己会平安无事。但是安晴没想到的是,林波已经盯她好久了,就是一直没有机会,如今机会来了林波当然要下手。

安晴不知道自己已经大祸临头了,还自己一个人悠闲自得的在男生宿舍乱窜。现在已经是晚上8:00了,安晴正准备回家,突然有人用手勒住了自己的脖子,然后就不能呼吸了。那个灵魂自然也就死了。

安晴的尸体被发现后校长已经发觉了这件事的严重性,但警察也表示束手无策。校长只好请来法师到学校驱邪,看有没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更让人不敢相信的是,法师无故失踪了!现在这所学校已经被封闭了,严禁有人出入这里。

校园离奇故事(四)

到今天为止,林波已经害死了不计其数的人。他每天把杀人当作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直到有一天,他发现了自己从小玩到大的伙伴!虽然这个伙伴和自己非常要好,但是却因为一件小事不欢而散。于是林波又起了杀害他的念头。但是林波不知道这个从小玩到大的伙伴现在是一个德高望重的法师,并且极为厉害。

当天晚上,林波来到了这个人的家里,准备动手。但却被发现,林波和法师互不相让,法师用尽了看家本领也没有把林波制服,反而被林波打成了重伤!

第2篇:老舍之死范文

日本头目用枪打伤了他的右腿,一阵沙尘中,老胡摔倒了,但他强忍着巨痛,仍旧背着鲁汉向前进。又一颗子弹钻进了他的左腿,但他依然站起来向前进,直到坚持不住了。在日本鬼子步步紧逼时,他从容地看了鲁汉一眼,说了一声“老哥,我们上路了”便用最后一颗子弹穿透了自己的头颅……

这是最让我感动的一幕,也是最让我心痛的一幕。“多好的两个人啊!”我的泪水不知何时已潸然落下。

感动,是因为他们之间生死不能割舍的友谊。老胡在鲁汉临死前,用自己的身体替他挡住枪林弹雨,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依然不愿舍弃鲁汉,表明了死也要死在一起的决心,这是多么坚定的友谊啊。这就是义!我不禁想起了孟子的“舍生取义”,孔子的“杀身成仁”,这些词语大概是用来形容他的吧。

感动,是因为老胡宁肯自己自尽,也不愿成为敌人的刀下鬼的气节。同样是死,老胡选择了慷慨赴义,可震撼天地的死。这样的死天地为之动容,我们如何不敬佩呢?

舍生取义,慷慨就义,这一切的一切在老胡身上演绎的淋漓尽致,是多么扣人心弦、惊心动魄!

第3篇:老舍之死范文

    在《离婚》这部长篇小说里描述了旧衙门里的一个特憋屈特窝囊小职员,此小职员的形象塑造非常富有平民色彩和社会底层市民的生活情趣,同时也多多少少的揭示出了中下层民众中许多微妙的精神状态。不过,老舍在《骆驼祥子》的创作中,不再局限于对少数老百姓“骆驼祥子”某一个层面的苦难生活的暴露或者批判,而是开始思考导致下层暗无天日的民众生活状态和形成令人捧腹的人物性格命运的社会根源,已经从整体上甚至还带有国际性眼光来审视残酷的社会现实,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老舍将平民意识纳入文学作品创作中的自觉意识已经有了质的提升。

    正是因为老舍本身逐渐培养起来的这种平民意识,他在《四世同堂》和《茶馆》创作中展现的事情百态,也成为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风格,无形中平民意识很自然地发展成为了沟通老舍与普通老百姓彼此心灵的重要交集点。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塑造刻画的人物形象大多都取材于社会基层人员,其中不乏教师、学生、小公务员、贫农、隐士、店员、小知识分子甚至还有城市的落败户。最难能可贵的是,老舍先生还根据自己真实的生活感受体验,以感同身受的平民视角把自己塑造刻画人物的形象进一步升华,使自己创作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栩栩如生,文学作品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爱国求真精神和自尊自爱等思想品格让老百姓都觉得非常亲切生动、可信,很容易被大家接受、宣传,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家的言谈举止。

    二、文学思想充满民族爱国意识

    老舍非常热爱着自己的祖国,他常常把这份爱国情怀贯穿于他自己的许多文学作品创作中,因而创作了许多抒发普通老百姓对自己祖国满怀爱国的深厚情谊的佳作。1944年他开始创作的长篇中文小说《四世同堂》,诉说了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北京“小羊圈胡同”的居民遭受到的残酷压迫与统治,以及他们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故事,史诗般地展现了普通民众那股宁死不屈的浩然正气和无畏的民族气节,以此试图来唤醒了普通老百姓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话剧歌舞混合剧《大地龙蛇》描述了一个信奉儒家思想“修身齐家”的传统知识分子赵庠琛为赶走日本侵略者,用他的实际行动的影响全家上下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承担“救国责任”,无形中都走上了抗日战场的道路。

    这个故事中折射出了普通老百姓那种不顾个人安危敢于舍家为国的那种无畏牺牲精神和浩然正气,彰显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当时社会形势逼迫下迸发出的无穷力量。在剧本《谁先到了重庆》和《归去来兮》中描写了青年人舍弃家人,走出家门,勇敢地踏上了抗击日本侵略者为国家出力的故事,展现了普通老百姓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救国于危难之中的慷慨故事。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老舍他已经开始把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对祖国热爱的赤诚之心化作纸上的诗篇来教育引导民众,同时老舍那执着而顽强的民族自强信念也跃然纸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抗日战争阶段为了宣传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本质和鼓动人民支援抗战的需要,并将中国人民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勇气传递给全世界,广泛团结全世界抗击法西斯的力量为中国抗战服务,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后不久,老舍就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希望文学作家应该像前线将士用枪一样,用好自己手中的笔杆子,积极创作通俗、平实、雅俗共赏的文艺作品,引导普通民众自觉团结起来,一起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争取最后的胜利。在那艰苦的岁月老舍自己身为文协负责人,也身体力行起模范带头作用,在武汉不仅以真实的抗战事迹为题材撰写了《王小赶驴》、《打小日本》、《张忠定计》等鼓词,而且用京剧方式创作了《薛二娘》、《忠烈图》、《新刺虎》、《王家镇》等充满抗击日本侵略者内容的故事。

    三、文学思想蕴涵着佛学思想

    佛教源于古代印度,可其本身的佛学思想却与中国传统的老子、庄子和儒家思想十分吻合,无形中这样的佛学思想也深深影响着深受文化熏陶的中国文人。在老舍的文学作品中也体现出了许多佛学思想。慈悲喜舍、乐善好施是佛教的优良传统。佛教“三体轮空”思想认为,为了他人生计着想,并且出于自己的菩萨心肠和怜悯同情之心,自愿布施的才是真正的乐善好施,不能抱着私利期望获得报答的心理做好事。老舍也把这样的佛学思想融入自己的文学创作中,1926年老舍创作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里,描写了一位佛教人士把他的家产全部捐献施舍给贫苦老百姓,最后还带着他的两个闺女静心修行一心向佛。

    涅盘思想也是佛教的重要思想。抗战时期,老舍先生看到了满目疮痍的战乱场面,希望当时的中国能在困境中奋进,争取最后的胜利,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和《火葬》等作品中就体现出这样的思想。《火葬》这部书的书名本身就寓意中华民族应该在“涅盘”苦难中求得新生的意味。在《四世同堂》中,作家也为我们塑造了一些受佛理感化而最终参加抗战的人物形象。他们影响并团结了一大批抗日积极分子,在沦陷的区域投身火热的民族抗战事业中去,经受着抗战中血与火的洗礼。佛学中与善恶思想相对应的是因果报应观念。佛家所指的受报应者往往是由于自身原因所造成的。

    俗话说自造孽不可活,老舍作品中的许多因果报应现象和佛家所讲的报应观念相吻合。《四世同堂》中他刻画了无耻汉奸、民族罪人冠晓荷和大赤包,他们最终都不得好死,可笑的是竟然死在他们甘心为之卖命的“日本爷爷”手里当了冤鬼。而平时作恶多端的特务败类冠招娣和李青山等人也都得到了不可饶恕的惩罚。老舍还在《大悲寺外》中描述了为了自己的一点点私利竟然做出了害死了忠厚善良的黄学监的丁庚,结果恶有恶报,丁庚他承受不了心灵的折磨最后钻进大悲寺祈求上天对他的饶恕。这表面看来是诉说传统的日常生活小事,但从更深的文化意义角度上看,这些事情已远远超越了平时人们认为的“扬善惩恶”的思想,折射出了佛理思想对老舍文学创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文学创作中老舍在赞颂佛教文化的同时,也讽刺挖苦那些打着佛教名义做伤天害理事情的坏人。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就写描写了一些非常势利的和尚,对有权有势的人,低三下四满脸堆笑地讨好他们,连一点自尊都没有;而对于贫穷的普通老百姓,则摆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态,甚至还动手打人,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

第4篇:老舍之死范文

个中的奥妙就在于,我这边厢擎起了广告攻心战的三大法宝:区隔、动机和技巧。

广告攻心战的法宝之一:品类区隔。

所谓区隔,是指你老兄能够在别人心中留下“完全不一样”的印象。当我们是土豆的时候,你可以是地瓜或者是胡萝卜,但千万别也是土豆。如果你是土豆,那在消费者心中,你就肯定得在我们后边排队,什么都得讲个先来后到嘛!可如果你是地瓜,那消费者一下子就把排到前面去了,我们土豆只好干瞪眼。

丽舍(中国)的产品如果按老式叫法,就是丽舍牌远红外桑拿浴房,而经区隔之后笔者叫它“丽舍浴”。瞧瞧,它不是桑拿浴类设备了,它是另一种全新的洗浴品类了。真叫人兴奋,它不用站在桑拿浴的阴影下痛苦地挣扎了,有了有理有力的区隔,丽舍浴就可以直接跳出桑拿作威作福了。另外,那些已经进入和将要进入市场的远红外桑拿浴房,也因此无法丽舍的便宜了。就像“脑白金”如果不叫“脑白金”而是叫史玉柱牌褪黑素,那它以巨额广告轰起来的市场就会被其他蜂拥而起的其他牌子的褪黑素所瓜分。所以巧妙的区隔还能防止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类市场被猎食者掠夺。就像几年前,消费者买PDA不说PDA,而要买商务通,其他PDA们只得干瞪眼一样。

广告攻心战的法宝之二:有效动机。

笔者还以为,从今往后任何一个广告运动都要在有效消费动机上做做文章了。基本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格局的到来,就意味者品类消费的群体习惯和品牌消费习惯趋于稳定。要想突破这种稳定,必须向消费习惯挑战。而向消费习惯挑战,必须借助创建新的有效的消费动机。比如,绝大多数老同志在孩童的时候,基本上都有爱穿军装的习惯,那时军装特好卖。可2004年中国都市里的孩子们呢?爱染黄毛了,爱穿哈韩的服装了,就连“影视大鳄”邓建国几十岁的人了也这样,真叫人受不了。为何人类的消费习惯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环境是一方面原因,同样重要的原因是动机在牵着人们去改变,去尝试新的东西。“丽舍浴”也面临着类似的现象:它的目标消费者正是那些有桑拿浴习惯的消费者——它们喜欢被热气蒸得半死的感觉。“丽舍浴”恰恰不需要闷得死去活来就可弄出一身汗来。面对这种行销难题怎么办?请“动机”出山:不是去鼓噪“蒸得半死”不好——因为这样毫不起作用,而是去呼悠说极至的生活完全不用“闷得死去活来”。广告运动将全力用于塑造产品身份价值和激发消费动机。故而笔者为之确立如下整合一致的核心广告诉求策略及其文案表达:“极至生活,来自丽舍。丽舍浴。”

广告攻心战的法宝之三:魔鬼技巧。

现如今的广告运动,绝大数看上去都像是勤劳的卖货郎。而笔者想做的是使之像催眠师或者是蒙汗药。说句老实话吧,俺是不懂催眠术的,俺也不知道蒙汗药的化学分子结构,但俺知道,广告运动在塑造品牌价值时必须具备表达的才情,必须一种灵性,应该强调表现的技巧。不是直截了当地喊出你是什么样的——在多数情况下这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大大地露怯。高明的表现技巧,是让广告受众被吸引,被抓住,被催眠,被诱导,被迷魂,然后被埋下一种去消费的冲动。

丽舍如果是去粗暴地灌输,那它唯一的出路是才靠死缠烂打获得胜。这种靠体能和力气去打赢广告战的压力,显然是企业所无法消受的。于是,我们找到了些魔鬼招术,希望通过智慧利用人体内的化学反应,来赢得广告战的胜利。

广告片从一个梦幻般的场景开始,一双优雅的双脚裹着金黄色的浴袍从水面走过,涟漪漾动。背景响起神秘和带有强烈魔幻色彩的背景音乐;一个饱含深情的女声吟道:“Olny for you(字幕:谨献给你),Just fou you(只献给你)”当古铜色的男性健美上躯汗水趟下,和美丽的女士卸去浴袍,以慢镜头特写出现时,华贵的丽舍浴房和丽舍LOGO隐约可见。女声柔情吟道:“It is Leesa(字幕:这是丽舍),Just Leesa(正是丽舍)”随后,男士坚毅的脸转向夜幕中的高楼背景,夜空中礼花幻变成丽舍标志中花瓣形状。于是这对情侣优雅地在浴房中尽情相拥,露出极至享受的表情,幻变出丽舍LOGO和广告语。一个音感纯厚的男中音从容告白:“极至生活,来自丽舍。丽舍浴。”

2003年11月29日,由爱成智业倾情企划的《丽舍TVC策略及创意文本》获得了丽舍(中国)管理总部的高度赞赏并进入拍摄阶段。为了获得空前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人心的诱惑力,制片组不仅在数百平米的摄影棚里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和延请了两名美国演员,而且对音乐创作和配音录制也都精益求精。终于使得我们的魔鬼心机得以实现。

第5篇:老舍之死范文

《茶馆》这部作品浸注了老舍对于满族民族命运沉痛思考,老舍在人物形象和行为的描写中体现了强烈的没落情怀。

在《茶馆》之前其作品中没有一位亮明满族身份的人物!但《茶馆》中出现了两个旗人形象松二爷和常四爷,分别是老舍批判和维护的对象。松二爷身上体现的是三百年来积下的历史文化旧习和心理症结,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他们创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他们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内部的冲击和外来的凌辱,必然使这个民族走向衰落。

老舍对于常四爷这个满族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精神世界的探索,是其满族情结的第一次正面释放。常四爷,这个老北京旗人中间走出来的自食其力者,是《茶馆》这出戏里,最少受到挖苦、批判的一个形象。可见老舍对这个人物是付出了最大的感情的,有满满的同情和寄托。”

作者写常四爷的主要用意:一是要人们知道旗人下层有一批忠肝义胆的爱国者。二是要表明从清末过来的满族人,并不都是些坐吃等死的“窝囊废”。三是表现满族精神文化中一些极有价值的东西。

首先,在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晚清时八旗将士的多数人仍在坚守的爱国情操。当清朝末年他还吃着皇粮、坐得起茶馆的时候,就很瞧不上“吃洋饭”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尤其是感到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后,他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出狱后就赶上庚子年,为扶清灭洋,他跟洋人打了几仗。虽然国还是破了,但他的民族气节还在,“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其次,常四爷一生保持着满族人“又倔又硬”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再次,常四爷心地善良,正直豪爽,为人仗义。在他还没没落时,看到穷苦人会施舍碗面给人。当自食其力时也没有人穷志短,“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松二爷死了连棺材也是他化缘化来的!作为旗人他对国家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大清国应该受到历史的惩罚:“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

第6篇:老舍之死范文

奇情是一种异乎俗情的表现方式,一般人的举手投足、喜怒哀乐,按照人情之常,大家都差不多,但是奇情就做得不一样,例如汉武帝的李夫人。

中国人描写女人的美,用倾国倾城,最早就是说的李夫人。李夫人被形容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成为绝代佳人、美的偶像。可惜红颜薄命,得了要命的病,最后缠绵病床,眼看就死了。汉武帝跑去看她,想见最后一面,可是李夫人却拒绝了。为了给情人留下一个光彩照人的好回忆,而不是一个风姿憔悴的坏印象,她拒绝了人之常情的诀别。从俗情观点看生离死别,大家见最后一面乃情所必至,理所当然,怎能不见?可是从唯美主义观点看,却不见更好,“相见怎如不见”更好,这就是奇情。

奇情论者的价值判断,是绝世的,是独立的,它对得失的衡量与鉴定,与俗情标准不同。俗情的标准是“尽”字,奇情的标准却是“舍”字。“尽”是一切事情都随波逐流地做,做到胃口倒尽、感情用光、你烦死我、我烦死你为止,一切都不留余地,也不留余情。“赶尽杀绝”这是俗情标准。

相对地,奇情标准却高得多,因为它能“舍”。“舍”是一种智慧、达观、艺术、决断的结合,它的特色之一是常把“进行式”转变成“过去式”,它常在俗情标准的中点上,作为终点,在“看起来还没完”的节骨眼上,戛然而止。“舍”是速决,是早退,是慧剑斩情,是壮士断臂,是功而不居,是浓抹处淡妆,是无情处有情。

第7篇:老舍之死范文

一、(2016·福州)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选自《礼记·礼运》)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2)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3)不独子其子 (以……为子)

(4)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C.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长跪而谢之(大道之行也)

3.解释下面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4.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甲】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乙】文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示例:①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__②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二、(2015·锦州)阅读下 面的文言文,回答6~8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小国寡民(选自《道德经》)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解释加点的字词。

(1)豁然开朗(开阔的样子)

(2)阡陌交通(互相通达)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迁徙)

(4)虽有甲兵(铠甲)

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8.【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原文完成下表。

【甲】①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设酒杀鸡作食

屋舍俨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美其服

②甘其食

③安其居

④乐其俗

【参考译文】【乙】缩小国土,减少人口。即使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使人民珍重生命而不远走他乡。虽然有船只车辆也不必乘坐,虽然有铠甲兵器也无意陈列。让人民再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让他们觉得吃得甘甜,穿得美好,住得安适,习俗欢乐。相邻国家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叫的声音相互听得见,(但)人民直到老死也不相互往来。

拓展延伸桃花源诗

东晋·陶渊明

嬴(yíng)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

黄绮(qǐ)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yān),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qì)。

桑竹垂馀荫,菽(shū)稷(jì)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mǐ)王税。

荒路暧(ài)④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zǔ)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r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⑥(yì)。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第8篇:老舍之死范文

论文关键词:老舍,城市贫民,生存状态,社会环境,经济赤贫,自身,意义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有众多描写贫民形象的作品,在我看来,有两类,第一类是农村贫民,如:鲁迅笔下的闰土、祥林嫂、阿Q,台静农的“地之子”们,柔石笔下的“为奴隶的母亲”;第二类是城市贫民,如老舍笔下的小福子、祥子、沙子龙等。我们认为,塑造贫民形象最成功的当属老舍。

一、城市贫民类型举要

老舍创作的《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月牙儿》、《四世同堂》等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有老派市民老马、牛老四,祁老人,张大哥;新派市民张天真、蓝小山、冠招弟、祁瑞丰;理想市民赵四、李子荣、丁二爷;城市贫民祥子、小崔、巡警。而以城市个体劳动者为主体的城市贫民形象给人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其中,按类型来说,有如下几类:

1.车夫

“五四”之初,“劳工神圣!与劳工为伍!”的声浪风行,中国新文化先驱们在面对社会,挖掘社会问题的过程中,势必将此精神灌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去,而他们接触最多的自然是与他们生活相关的群体。就他们的经济能力而言,女仆与包月车夫是极为普通的。因此,车夫作为这一时期文人笔下常见的形象便不足为怪了。胡适的《人力车夫》、郁达夫的《薄奠》、臧克家的《洋车夫》、鲁迅的《一件小事》等。反映车夫生活也是老舍反映城市贫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现车夫生活的贫困与艰辛,展现车夫血与泪的挣扎,是车夫文学最重要的内容。与他们不同的是,老舍也创造了其他形态各异的车夫形象。如,《老张的哲学》中的赵四,作家虽也肯定了赵四的美好品德:“常人为自己打算的事,他不打算,常人为别人不打算的事,他都张罗着。”但同时,老舍也用一种玩弄的笔触写了与他这种好汉哲学相悖的打人行径。《黑白李》中车夫王五助人为乐,勇于牺牲,比之赵四,有了更多的人情味,有了更雄厚的生活基础。到《骆驼祥子》,车夫形象转身一变,成为主角,由市民社会中无足轻重的地位而成为贫民个体劳动者的典型代表。《四世同堂》的小崔,主动把自身的命运与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以下层的反抗来寻求民族和自身的解放,赞扬了车夫誓死不当汉奸的民族气节。老舍塑造的一系列车夫形象,准确把握住了当时社会的车夫所应具有的生活特征,富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无限光彩。

2.巡警

在老舍的印象里,“巡警和洋车夫是大城市里头给苦人们安好的两条火车道。大字不识而什么手艺也没有的,只好去拉洋车”;“识几个字而好体面的,有手艺而挣不上饭的,只好去当巡警”。[1]巡警形象也是城市贫民形象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巡警形象在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里就有了。这个巡警,“握着刀柄”,只敢打赵四这个穷车夫几拳,可是,谁都可以命令他,连老张都敢对他大发威风:“你们巡警是管什么的?”这个巡警给我们留下了欺软怕硬的印象。之后的《骆驼祥子》、《抓药》、《蜕》、《四世同堂》里也出现了巡警的身影。《四世同堂》中的白巡长,内观他的品性,没有任何道德瑕疵:爱国、爱自己的同胞、善良。可他也的确做过许多坏事:帮助日本人动员中国人献铁造枪,给日本人带路抓钱诗人

在一系列巡警形象中,大概最令人难忘的要数《我这一辈子》中的巡警了。老舍塑造了一个好强,努力却又一辈子受尽折磨的巡警形象。“我”一辈子都在挣扎、拼命,可生活的道路铺满和充斥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和障碍,一个接一个的不幸使“我”跌入痛苦的万丈深渊爬不出来,最终只能等死。“我”要立在人间的最低处,等着一切人一切法一切困苦的打击。[2]

巡警属于统治阶级的一部分,是统治工具之一。当巡警就是当“官差”,他们具有一定的武装设备,有一定的权力,享受着官饷。按理说,这绝对是个美差,然而这一切只是表面现象,老舍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通过《我这一辈子》中描绘的巡警极其不幸的遭遇和惨烈无奈的生活,控诉了警察制度的黑暗及整个社会的“不够本儿”。

3.妓女

如果说,车夫和巡警代表了男人们的生活,他们依靠出卖自己的苦力以养家糊口。那么,女人们没有气力,就只能卖肉——做妓女得以生存。

提到妓女,大家联想到的通常都是无耻与肮脏,是千夫指万人唾的勾当,是令人作呕的寡廉鲜耻的女人。阅读老舍的作品,对妓女的印象却截然不同,老舍对他们寄予了极大的宽容和同情。她们为了生活,为了照顾家人,不得不卖肉。这类人物中,小福子形象尤为突出。文中老舍不惜用“她美,她年轻,她要强,她勤俭”等词去刻画她。可就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为了在残酷的现实中存活下来,也只得出卖自己,“上了市”“开始卖了”。她用她那瘦弱的身躯,承受着生命给她的千斤重担。最后退无可退,上吊自杀了。《微神》中的“她”纯洁、善良,曾经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向往自由的爱情,但遵守礼教规范,即使看一眼自己爱恋的人,都羞得脸红。她为了养活父亲,为了生计,被迫嫁人甚至沦为暗娼,在病中无奈选择自杀。与小福子有同样命运的有《赵子曰》的谭玉娥,《四世同堂》的尤桐芳,《月牙儿》的母女俩等。

这些可怜的女人都曾为自己的凄惨命运奋力挣扎过,有着追求个人理想幸福的美好愿望。但就是这么一个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普通愿望,对她们而言,也如镜中花、水中月一样,近在眼前,却永远无法到达。老舍以饱含血泪之笔展示其悲剧人生,写她们被生活的重担和污垢扭曲、撕裂,写她们的灵魂在地狱中备受煎熬,最终陷入痛苦的泥沼不可自拔。作者谱写下一曲曲惨无人道的女性悲歌,展现出老舍先生对20年代女性命运的独特思考。

4.艺人

中国新文学的作品中抒写江湖艺人的,特别是以艺人为主人公的并不多。老舍的亲朋好友中就有卖艺的,唱戏的,开镖局的,他心中始终装着他们,装着这些身怀各种绝技的江湖艺人们。沙子龙与他的徒弟们、小文夫妇、鼓书艺人、方珍珠等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他们的原型,都是生活在老舍周围活生生的人物,是当时北京城里人们时常能碰到的没落旗人。

《断魂枪》叙述了一个老镖师一路“下沉”的故事。享有“神”美名的沙子龙,断魂枪是他的独门绝技。可是,时过境迁,在“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的时代,走镖已然没有饭吃了。残酷的现实使他不得不将镖局改为客栈,从此不再争强好胜,甚至别人找上门来也无动于衷。他的世界犹如梦幻般一去不返,断魂枪没有传下去的必要,已经不可避免地淘汰了,脱节了,而谁能体会沙子龙的落寞与悲伤呢?《鼓书艺人》中的方秀莲生性聪明,心地单纯,她想受教育,从而实现自我更大的价值。但当她被送进学校学习,却被同学鄙视为“贱业中人”,她的人格遭受到了伤害。后来在爱情的道路上受挫,与进步作家孟良的婚事告吹后,又被特务欺骗和凌辱。《方珍珠》中的方珍珠和秀莲一样,渴望受教育,可是也被赶出了学校,使她不得不感到自己“到哪儿也不算人”。

过去在艺人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辈子作艺,三辈子遭罪”。老舍以极大的关心和悲悯情怀来观照这些个被腐蚀、被歧视、受压迫、受欺辱的下层文化群体。他真实地再现了蹈入卖艺“贱业”、活在世上矮人三分的艺人们的生活,将他们为了逃脱命运的捉弄,愈战愈陷,愈陷愈惨的生存规律与足迹表现得相当完整与丰富。

纵观老舍创造的城市贫民形象画廊,上述几类人物形象都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的生命,一开始都展现出光鲜亮丽的一面,而当他们对生活满怀希望,对未来无限憧憬的时候,现实生活的一个个荆棘,一次次挫折让他们不得不跌入苦难的沼泽地,逃也逃不出来,从此看不到任何“光亮”,犹如“月牙儿”般只能亮那么一小会儿而黑暗是无限的生命。到最后,被无休无止、永无止尽的灾难纠缠着,吞噬着,毁灭着。

二、城市贫民生存状态的形成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各有各的不幸。但是无一例外,他们都走向堕落,走向死亡。造成悲剧结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他们所置身的社会生活环境导致的。马克思说:“专制制度的唯一原则,就是轻视人,使人不成其为人”,它“必然具有兽性,并且和人性是不相容的”。[3]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尊重人的权利和对幸福的追求,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目标,这些都是老舍城市贫民作品中的旧社会所不相容的。这个社会不但不把人当人看,而且还常常把人变成兽,逼成鬼。老舍不得不、不能不对这个扭曲、摧残人性的社会发出强烈的控诉。

小福子,起始是个多么善良纯洁的姑娘,可为了生存也不得不走上了暗娼这条不归路;巡警“我”是个聪明能干的手艺人,然而在那个不认本事只认人的年代,这些本事等于零。为了最基本、最低级的生存需求,尽管年迈,“我”也要四处奔波,死亡却近在咫尺。他们的命运,正如《我这一辈子》中的老巡警这么评价道:“在我这一辈子里,我仿佛是走着下坡路,收不住脚。心里越盼着天下太平,身子越往下出溜。”老舍在谈及《骆驼祥子》创作经验时说:“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是什么样子”,[4]指出了悲剧命运的总根源是黑暗的社会现实。正是生活在这些苦人们周围的社会渣滓们,组成了一个庞大的网,不断地剥削、压榨“小福子”们,最后毁灭了他们的希望,吞噬了他们的魂灵,摧残了他们健康的身体,使他们不得不蜕变成走兽。月牙儿体会到,“世界就是狼吞虎咽的世界,谁坏谁就占便宜”,“这个世界不是梦,是真的地狱”;巡警认识到,“这是个以蛮横不讲理为荣,以破坏秩序为增光耀祖的社会”,“良心在这年月里并不值钱”;祥子觉得这是个“小人物就根本不应该有想头的社会”。他们的反抗、奋斗都无济于事,世界对他们的任何努力和付出都视若无睹,还不时地打压他们。这种美的毁灭在老舍那里激起了悲伤和愤懑,他的内心跟他们一样,滴泪和淌血。正如写《骆驼祥子》时,“笔尖上便能滴出血和泪来。”[5]老舍正是以无奈而又沉重的笔触,揭开“真的人生和社会”[6]的本来面目,展示了旧势力、旧社会对人的价值的摧残。残酷的社会现实剥夺了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还有什么比这——欲以最大的代价和最低的条件求生而不能更悲哀、更能博得别人同情的呢?

其次,经济贫困也是城市贫民悲剧的一个因素。

在荒诞不平的社会中,在金钱主宰一切的世界里,有钱有势就可以横行霸道,为所欲为;贫困卑贱就只能任人宰割,受人差遣。方秀莲的“穷”使她被学校赶出来,婚事告吹,又被特务欺辱;巡警的“穷”使他时时提心吊胆,处处陪着小心,可是每天还是过着非人般的生活。

金钱在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钱不一定家庭幸福,但是没有钱的家庭肯定是不幸的。《月牙儿》中,钱隔阂了最纯洁的母女亲情:为了生活,母亲抛下女儿,母亲心狠,可是钱更狠,“钱比人更厉害一些,人若是兽,钱就是兽的胆了”,[7]“什么母女不母女,什么体面不体面,钱是无情的”。巡警的妻子就是因为看到了他注定一辈子受穷的命运所以才跟师哥跑了,虽然跑后前途未卜,但至少还有摆脱“穷”的希望。

金钱在家庭中是有力杠杆,在爱情中也是重要的筹码,对于那些温饱尚未解决的苦人们来说,爱情和浪漫只不过是奢望。《微神》中的“她”为了生计,被迫与自己相爱的人分开,嫁给了别人,最后还沦为暗娼;祥子与小福子同病相怜,彼此产生了感情,可还是不能成为眷属,只因为祥子“负不起养着他两个弟弟和一个醉爸爸的责任”,他突然明白了,“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人家”[8];《我这一辈子》中,精明能干的巡警与漂亮利落的妻子喜结良缘,可是好景不长,妻子还是跟别人跑了。看来,“穷”使爱情也很难维系,“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爱情不过是有钱人家排忧解闷的游戏。

以“小福子”们为首的城市贫民们一辈子在与“穷”斗争,可是始终被“穷”紧紧束缚着,最终被“穷”碾死。他们满怀希望和信心,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个打击、挫折,使他们渐渐怀疑自己,于是一步步走向死胡同,最终毫无退路,成为“没了心”的走兽。“穷”践踏了小福子,“穷”也践踏了无数像小福子一样的城市贫民,正是“穷”一点一点把他们推向最没有出路的深渊,一步一步腐蚀了他们美好的人性,使他们丧失了人之为人的基本属性,成为完全被异化的人,尽管这些人生命尚存在可是精神已全失。

最后,悲剧价值的生成,我们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去考虑。[9]造成“小福子”们悲剧的客观原因无疑是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和极度的经济赤贫。然而,也不能排除和忽略主人公们自身的性格因素。“小福子”们身上都有中国劳动人民身上勤劳、吃苦和善良等传统美德,但同时传统文化也造就了他们保守、愚昧、中庸、狭隘的性格弱点,再加之残酷的现实逐渐侵蚀着他们的道德标准,他们的情感和生存需求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价值观念的改变使他们总处于苟且偷生和委曲求全的状态中,最终自甘堕落,自暴自弃。小福子被自己的亲生父亲卖掉,她也只能认命。回到家中,发现母亲被打死,两个弟弟无人看管,她也不敢吭声,最后为了生活,做了妓女。面对祥子的软弱,她也只能无奈顺从,不敢稍作争取。巡警“我”有人缘、有手艺、有个可心的妻子。可是,妻子跑了,“我”只好改行,踏上了巡警这条不归之路。此后,随着生活中苦难不断地涌现,人性中的虚荣与惰性占了上风,“我”坦言道:“一个人的虚荣心每每比金钱还有力量,当惯了差,总以为去当仆人是往下走一步,虽然可以多挣些钱”。这些城市贫民身上的性格特点,使他们不可能站得更高的去审视这个社会,从他们的一次次失败中找寻根源,他们不懂得也不明白如何认识自己与社会。他们生活的准则是:劳动可以获取幸福。可是每一个希望都会带来无尽的绝望,每一次的努力都得不到该有的收获,他们最终只能认命了,否定了,堕落了。于是,他们不再对道德、生活、朋友、家人甚至是自己负责。

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因素和城市贫民们自身的原因,使他们看不到希望的曙光,走不出陷入的尴尬局面,他们只能小心翼翼、忍气吞声,可最后还是不得不迈向生命的尽头。

三、城市贫民形象的意义

在描写城市贫民形象的作品中,老舍创造出了这么多悲剧人物,描写他们美的毁灭,挥洒着血与泪完成这类人物。可是,他并没有积极地给他们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老舍承认,“只代他们伸冤诉苦,也描写了他们的好品质,可是我没敢说他们应当如何革命”。[10]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只是小福子、巡警们、艺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特定的人物性格发展,走向堕落是他们最后必然的归宿。但总体来说,在现代文学史中,这些城市贫民形象,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在现代文学史的底层叙述中,老舍对底层穷人世界的书写与其他作家存在极大的差异。大多数作家笔下的贫民都来自乡下农村,而老舍却将这些人物置身于城市这样一个独特的语境下。在文学现代化的进程中,贡献了一种新的写作可能,那就是在鲁迅、台静农等人塑造的鲜明的农村贫民形象之外,打开了另一类贫民生存的审美大门。以一种切近逼视的视角和不无调侃、嘲讽又饱含同情的复杂心态,将写作笔触探身到发展中的现代城市,从而成为城市贫民的代言人。老舍笔下的城市贫民世界,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一样,感人肺腑,震撼心灵,有着一种直逼人性深处的力量,成为文学史上的不朽诗篇。

第二,纵观现代文学的风景线,占据主导地位的人物形象有鲁迅笔下的阿Q、闰土、祥林嫂、孔乙己,30年代有茅盾笔下的官僚资本家和民族资本家,叶紫笔下的农民形象,以及远在湘西封闭世界中的翠翠等。老舍笔下的祥子、小福子、沙子龙,无疑这些人物的出现,不能不说是选材上的一个大胆突破,不仅构成了老舍小说风格的重要部分,而且也充实和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的人物图谱。“‘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创作中,市民生活题材较少有人涉足,特别是北京市民日常生活,被全面引入新文学创作领域,使新文学的艺术天地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也为新文学争得市民读者,大大扩大了新文学的影响。”[11]老舍把城市贫民社会这个不怎么为人们熟悉的世界,把城市贫民这个常常被人们忽略或不敢涉足的特殊领域引进艺术的殿堂,并且取得了成功。他更大胆地把笔端探伸到城市贫民中的各个行业——车夫、巡警、妓女、艺人等的生活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甚至把他们作为作品的主人公出现,把他们塑造成一个个血肉丰满、五光十色的形象,在老舍的精心勾勒下,他们一个个“现形纸上,声态并作”。

第三,通过这些城市贫民形象,表达了老舍对这一时期、这一社会的独特认知和情感书写。老舍在刻画他们时都倾注了深厚的人道关怀和悲悯情怀。他在抒写这些劳动者的美好性格被扭曲、被摧残以至泯灭、变质,都强调是这个社会的责任而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社会是官僚、地主、军阀,那些有权势的人们统治的世界。祥子的堕落,老舍明确指出“一点也不是他自己的过错”,“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用如泣如诉之真情,多姿多彩之巨笔,再现了下层民众苦闷的生存状态和离奇的人事命运。他以一种“忧下层民众之所忧,愤下层民众之所愤”的情怀,对城市贫民的生活柔情地关照,对他们悲剧的命运激情地叙说,揭开他们最真实、最艰辛的生活图景,并且深入他们的灵魂深处,体会他们的艰辛与悲伤,奋斗与希望,无奈与反抗,深刻展现他们的苦痛的人生经历和精神创伤。他深深地“哀其不幸”,而轻轻地“怒其不争”。老舍于城市贫民,他们是好朋友,是一种血肉相融,是一种兄弟姐妹般的感情。他替他们伸冤、呐喊,替他们控诉、声讨,替他们盼着“世界快变个样儿吧”。他深深地同情与理解他们,他为他们——并不为别的什么——而写。可以说,老舍的城市贫民的作品里饱含着血与泪,展现出博大、悲悯、宽容,成为现代文学中生命关怀下的独特景观。[12]置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21世纪的今天,如何深入生活,关注弱势群体,老舍的人文情怀仍不失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老舍.《老舍全集》第二卷中篇小说,[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成都,第110页.

2 老舍.《老舍文集》(3)《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3 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56年12月,第411,414页.

4 老舍.《老舍文集》,第16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245页.

5 百家·中国新时期散文沉疴初探》,[J]1992年第2期第42页.

6 鲁迅.《坟·论睁了眼睛看》,《鲁迅论文学艺术》(上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7月版,第180页.

7 老舍.《月牙儿》《老舍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5年,第285页.

8 老舍.《老舍文集》(3)《骆驼祥子》,[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184页.

9 李春青.《文学价值引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10 老舍.《老舍选集》序,[M].《老舍文集》(16).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第223-224页.

第9篇:老舍之死范文

现在不晓得是什么原因,喜欢听歌了,以前对歌真的很反感,甚至心情不咋地的时候一听到歌就会发火,那时候觉得歌很无聊,只有闲着没事干的人才听那所谓的“鸟叫”呢....自从在某件事情发生之后,就开始听歌,记得六年级暑假的一天,我把音响开得老大的,听了一天的歌,然后花痴样的跟着后面唱呀唱的....无聊死了,就如那傻子般的样子,用我的工鸭嗓子跟着后面哼....饿~~~说出来都不好意思的,天底下竟然有我这种人...

以前心情不好时就吧整个脸埋在水里,憋着气。现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听歌,但还是和以前一样,歌听到一半就关掉,很少把一首歌曲完完整整的听完。大多数心情不爽的时候就到操场上跑几圈,再扒在桌子上,也不知道自己是哭了还是怎么滴了,就趴在那扒几分钟,然后喝一瓶水,最后会一句话不说,哪怕是最亲近的人找我说话,也不理。一般到了这种程度,就说明我已经火到了极点。

想一想小学时光真的幼稚,为了一点点小事就争论不休,为了某个朋友就那么“讲义气”。我太傻了,当初真的好傻....不就是一个HXH吗?上初中了就那么舍不得,幼稚!人家HXH现在搞那样子,怎么看怎么是混子,我鄙视她,还真是小学的时候我帮她哎,换了别人,哪个睬她,搞笑的很哎,那次看了我叫我几声,我不理她之后,现在连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呵呵,我真的太傻,我不得不说,我长这么打最后悔的时有两件,其中一件就是,我后悔认识HXH。

现在,我比以前要开心不知多少倍,至少比和HXH在一起好,因为在HXH眼里,我什么都不是,朋友?呵呵,她不懂什么是朋友,只知道有个人每天在她旁边陪她散步,然後,在需要我帮助的?r候,假?自己是多?可?z,?o耻!不记得是听哪个讲的,“要恨一个人,先要了解一个人”是的,我确定,我足够了解HXH,当然,我不会说我恨她,我从没恨过什么人,顶多只有讨厌。可是就是因为她,我恨过本不应该恨的人..她简直太了。她一个女孩子竟做出那么多荒唐的事....

说说别人吧,谁都比HXH好,是吧。最起码我认为是这样的。比如老谈,小学时我们挺坏的哈,总是叫老谈请客,吃的爽死了。而且上课时玩游戏,不知道被老师警告了多少次,上课还是讲话,讲的开心死了,说句不好听的,我们都不理老师一眼,是人家老师死缠着我们不放呵!小学时我挺邋遢的,头发从来不整理,就是穿衣服喜欢装酷,像个男的样的,简直是疯丫头。我自我感觉现在比小时候要安静多了,最起码人家不犯了什么原则性错误我是不会爆发的。记得小学总是逮着男生打,现在想想挺好玩,挺幼稚的哈。

小时候和五大门牙,黄奏群还有老谈玩得不错,现在就我一个人在二中,他们都去稼祥中学了,老谈暑假还见到过,前几次还通了电话。大门牙和黄奏群从毕业了后就没见到过了,到想见见他们呵!我初中的班上只有曹俊雄一个小学同学,虽然讲他以前是我同桌,玩的不错,但现在我们从开学以来讲话的句数从来超过10句。

小学的时光都已过去,那六年的童年,有的都已经忘记,留下的是什么呢?我无从思考,呵呵。

时间过的好快,都上初二了哈,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