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精选(九篇)

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第1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探索和建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一是营造情景氛围,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网上信息,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仿真情境中展开联想,完成对课题背景资料的了解。例如,《飞夺泸定桥》这一课通过描写红军勇夺泸定桥,表现出红军长征中不畏艰险、英勇战斗、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为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了解课题的相关背景,我布置学生课前上网查找有关资料,让学生在互联网中搜索红军长征中抢夺泸定桥这一壮举的相关资料。将学生分成“红军夺桥背景”“泸定桥简介”“红军飞夺泸定桥过程”等几个小组分工查阅相关的资料,下载、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再现珍贵的历史镜头,摘抄相关的资料,然后通过小组汇报、交流,将资料整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精神。

二是合作探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协作、交流。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了相关资料,有了表象积累,对泸定桥的“险”、红军夺泸定桥的“艰难”、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理解、揣摩相关的重点词句,体会它们准确、生动的表现能力和丰富的感彩,进而有的放矢的开展说、写训练,让学生在利用网络信息加深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训练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探究、协作和交流,发挥想象,各抒己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则注意发挥启发、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学生间的讨论、汇报,互相提问,互作解答,逐步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协作精神。

三是利用网络资源,深化文章主题,拓展延伸知识面。《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学中,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因特网上下载的、图文并茂的《长征》诗,指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正是红军勇夺泸定桥的写照,充分表现了红军不怕艰难的英雄气概,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红军精神的理解。接着,教师进一步诱导:你们还想知道红军长征中的其他感人事迹和表现红军精神的其他诗、词、文章吗?教师提供了相关网址,鼓励学生上网检索阅读,以此拓展、延伸学生的知识面。

二、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探索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利用互联网提供大量的动画、影像、音乐、图片,为学生提供了表象积累,为教学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学生以此为基础作进一步的观察、联想和想象,这就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和训练。

第2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策略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教学手段为现代化的教学提供了足够的帮助。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作橐幻一线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信息化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用好了可以大大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激感

“学会学习”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世界性口号。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式,是一种被动接收的学习,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而利用信息技术能更好的创设情景,激感,如上《北京》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说清楚天安门广场上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建筑物,这对于大多数从未去过北京,方位概念又模糊的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时,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天安门广场四周的景物,学生一句句:“啊!真美!”、“真漂亮!”,“真雄伟,我真想去看看……”。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增强了对祖国首都北京的向往,抒发了对首都的热爱之情。这堂课,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效果是传统的阅读课所望尘莫及的。

另外,网上丰富详实的声像图文资料,是语文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入一些补充材料,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探究问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长城》一课时,播放课件后,学生被我国九寨沟、黄山奇石、峨眉山、平遥古城等世界遗产的美丽风光深深地吸引住了,恨不能亲自去游览一番。我见学生心神向往之,便适时从网上调出相关资料,做知识拓展,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信息内容丰富的学科。如何在课堂中恰当地扩大学习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环节。据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人们学习知识时如果能同时动用起身体上的多种感觉器官,能收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学生大量增加相关的听和看的机会,而且能够使听和看同时接受某一信息,信息量是原来教学信息量的数倍、甚至十倍以上。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使学生置身于音像、文字的环境中,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在教学中,我认为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众多相关资料作一些补充,让学生在充分掌握资料的基础上自主学习。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

一堂精彩的课,不但要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更体现在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上。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既是一位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检评这堂课是否成功的评价之一。

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常识性说明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不足,根据课文的文本难以理解一些科学性知识。如果用多媒体模拟,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科学小品文《琥珀》时,教学的重难点是:“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根据这块琥珀进行想象的,体会科学家想象的依据”。为了解决这一难点,笔者利用从网上下载的教学课件(包括琥珀的样子、远古时代的环境、苍蝇和蜘蛛的行动及巧合、松脂球变成化石的经过、发现的过程等若干个小模块)开展教学,如点击“松林与海水”,便会出现地壳变化使海水淹没松林的场景,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下的松树如何慢慢腐烂,松脂球脱落出来,一齐深埋在淤泥里的情景。

在课堂上,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音乐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演示、引导,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让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这时,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文本图像融合助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而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起到轻而易举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助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音乐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演示、引导,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让学生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这时,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点拨讲解,使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见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使教学难点变得浅易,能让抽象变为具体,能让学生跨越时空间来认识和理解问题,从而达到了有效教学的效果。小学生对情感的辨析单凭语言文字的表述是达不到预期,这就得借助于多媒体的应用了。通过对文字理解和语言氛围的渲染才赋予人情感的升华。培养他们具备一点对一般事物的美丑的辨析能力。学生从课堂的氛围渲染,图象、音响等信息化手段中感悟其情感,最终达到学生与老师与作者的情感共鸣。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重点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时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难点是学生没有泸定桥的感性认识及周围环境的感性认识,不知道泸定桥的结构和夺桥过桥时的危险。

第3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

当年完成飞夺泸定桥这一壮举的红军勇士,没有一个人活着走进新中国,大部分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影片中,红军的背包和木箱上写着一些词语:抱负,民族,未来,信念,勇敢,坚持……供他们在行军和休息时默诵学习。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电影《勇士》观后感,请您阅读。

电影《勇士》观后感1近日,轨道公司工会组织观看了电影《勇士》,《勇士》以红军长征途中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史实为原型,展现了勇士们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战生死关口的非凡经历,剧情感人至深。影片中黄开湘团长率领22名突击队员,与战士们穿越枪林弹雨,突破天险飞夺泸定桥,以血肉之躯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不朽的篇章。观看《勇士》,我被剧中的人物深深打动,被他们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受到了启发并深有感触,将自己的感想总结为如下三句话:

一、舍生忘死的精神。

人在生死关头表现出的大智大勇,置生死于度外的精神是最可敬的精神,是最难能可贵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时刻准备,消灭敌人,写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军歌中总结的,正是《勇士》剧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英雄壮举。舍生忘死的精神,是勇士们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深深思考、需要认真学习的精神。

二、锲而不舍的精神。

面临敌人四面围追堵截,不畏艰险,生死关头一往无前,勇士们一夜急行军240里,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徒步行军的世界之最。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世界的奇迹,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继承和发扬,应当永远传承的精神。

三、团结合作的精神。

团结就是力量。影片中,影片中小士兵在自己体力已经透支、没得吃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背起投降的敌方炮手,在体力严重透支时仍坚持,最后活活累死,场面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最后炮手被生生打动,主动加入了红军队伍,为小士兵报仇。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是大公无私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精神的写照。我们体会到这种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性,也必须团结合作,才能创造出我们公司的未来,超出困境,创造我公司新的成长业绩。

电影《勇士》观后感2昨天党员活动,纪念长征80周年,观看长征中以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为内容的电影《勇士》,在哈尔滨的50多名共产党员观看了电影。长征是人类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观看影片之前,我为大家重新介绍了长征背景和概况及伟大意义。其中,我在介绍长征时,给了大家介绍了几组数字,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6.12分出发,开始8万军队,过四道封锁线时,一次湘江之战,损失5万人,剩了3万人,到陕甘宁吴起镇时,不足7000人,三个方面军会师只有三万人。党员从1921年开始57人,到1927年5.7万人,大革命失败,1927年底,仅剩1万人;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30万人,长征后,1937年共产党员4万人,1945年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时121万人。这里,可以窥见长征的伟大意义,长征是播种机、是宣言书、是战斗队。没有长征,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就没有今天。

《勇士》影片以高超的拍摄艺术,演员精湛的表演艺术,真实再现长征在敌军围追堵截街的情况下,抢度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艰难历程。我们这代人从小就读过课文长征故事中的“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其印象终身难忘,而当从印象变为视觉,把人们带进那场生死惨烈的战斗,那撕心裂胆情感,红军的英勇顽强,深深被震撼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泪洒影厅,长时间不能自已。当我动笔,想写下这难忘的记忆,还是泪流不止……,这是多年不曾有过的情感,我们这代人,对党、对红军,不乏理性的思考,而思考再深刻,也难以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是一部革命历史教育影片,影片与以往所见教育影片最大的不同,不是政治宣教片。军事会议、战前动员,240里急行军、渡河、夺桥,整个场画面,都是那么语言简洁、朴素、果敢,就是在22名勇士中,展现共产党员先锋作用时,仅是第几支部书记代替,真是无声胜有声,却把把共产党员始终如一战斗在前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团长负伤,部队离不开他,政委说:“你是灵魂!”没有说教,他带伤同行,以行动为命令,可谓惜言如金,但告知人们,这是战场、这是时间、这是生命、这是整个军队的命运!足见导演良苦用心。电影《勇士》虽然是表现渡河、夺桥两场战斗,但是军民情、士兵情得到充分表现:在丛林战斗中发现的无助的孤儿“河妹妹”,对队部的追随,对兵哥哥的依赖那暖心的情怀;不愿意投诚的炮手和士兵,士兵为学炮手技术,竟然身背腰痛的炮手累死急行军路上,那撕心裂胆的人性情感,人们无不落泪!那泸定桥上的壮烈,震撼人心的画面,深深铭刻在人们心头!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军队的历史,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忆往昔,我们如何不珍惜今天!……

《勇士》以高超的现代拍摄手段,以恢宏的景观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以士兵情、官兵情、军民情给人以强烈人性情怀感染力;以壮烈牺牲、战友诀别、勇往直前的顽强、战斗的惨烈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力!这是一部难得的革命传统教育的优秀影片。

电影《勇士》观后感3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10月20日,磨店社区组织机关党支部和各社居党支部百余名党员观看记录红军长征的经典电影《勇士》。观影后,党员们反响强烈,积极通过写观后感,递交给党组织的方式,抒发心中无限感慨,表达全力支持、参与打造“核心区”,建设新磨店的决心。

经统计,共收到观后感稿件29篇,社区进行了评选。党员们从不同的角度描绘出自己的感知。有的写道,日行二百四十里的行军奇迹,飞夺泸定桥的英勇战役,只是红军漫漫长征中的一个缩影,长征中还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80年前,长征改变了中国的命运,80年来,长征精神的种子已经成为建设发展的深厚力量,成为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无穷动力。有的表示,大渡河、铁索桥、爬雪山、过草地,这就是长征场景。影片展现的是红军战士的军魂和信仰,给人以长征为何取得胜利的深思。不畏艰险、舍生忘死,敢于拼搏、勇于胜利,枪林弹雨中他们用着极限在奔跑,铁索桥上勇士们以生命为代价强渡大渡河。长征不仅创造了世界军事史的奇迹也是人类挑战极限的奇迹,而一路让他们坚持下去的,便是对国家的热爱。因为这份热爱,让他们绝处逢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绝对不能忘了今天的日子的来之不易,红色基因要代代相传。有的认为,影片中看到有战士在背后的小木板上写着“国家”、“信念”等字样并时时刻刻记在心里,这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撑,他们心怀祖国,坚决完成任务,在无比险恶的条件下毅然起身反抗,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到“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时代变迁,可无论何时,我们的信念不能丢。通过观影和写观后感,进一步加深了党员们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当前,在社区的征迁、项目施工保障等各项工作中都要保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昂扬斗志。只要咬定目标不放松,用长征精神凝聚起强大正能量,走好新的长征路,就一定能谱写出“核心区”建设绚丽诗篇

电影《勇士》观后感4时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于10月21日发表讲话:“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再次彰显红军长征的巨大意义。而导演宁海强携《勇士》重回校园,来到自己的母校解放军艺术学院,与母校师生们共同分享电影《勇士》,亦是向历史致敬,纪念这段闪耀的历史。作为**年戏剧系毕业的宁海强导演感性发言:“感谢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培养,我始终怀揣着敬仰的心情在坚持我的战争片创作,也是这样的态度让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在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如期呈现出这部作品。长征路上的所有人都是勇士,而我更希望传承的是这种红军勇士精神。”

选取红军长征途中颇具代表性的“飞夺泸定桥”进行创作,有着不为人知的挑战。当问及拍摄电影《勇士》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导演宁海强亦诚挚分享:“如何让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再次吸引观众,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最大的考量,这就需要现代的工业技术的加持,以及以人为本的故事体现。”宁海强导演认为,优秀的战争动作片不应该只有火光四射的战争场面,解构电影《勇士》的种种技术元素,观众会看到最打动人的人性以及和平信念。随即他更与母校师生们探讨剧本创作时的心得:“在创作的时候要注入人性的宣泄,不能一味专注大格局。只有把人物阐释清楚了,才会有情感力量。”这也是《勇士》中红色特攻队人人性格分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没有以往观看主旋律电影的审美疲劳,完全跟随人物进入了那段伟大的历史。我能感受到导演心中创作的火热。”看过影片的同学这样评价。真实的口碑也再次佐证了《勇士》的优秀品质。电影目前仍以微弱的排片上映着,并期待更多的观众能够走进影院观看,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历史,珍惜今日的生活。

电影《勇士》观后感5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长征》的七律诗高度的形容了红军长征的情景,前几天观看了〈〈我的长征〉〉,红军长征的经历又重新在我的眼前。影片的片头以著名的老电影演员王心刚饰演的王瑞,在乘飞机的途中,时空由现代回到解放战争时期,影片通过时空倒转的手法,通过王瑞的回忆,记述了红军长征的事件。

王瑞,一个16岁红军小鬼,诠释了那些历史上的著名事件,遵义会议,四度赤水,飞夺泸定桥等等。当红军辗转行军,危机重重,九死一生的时候,几乎没有人能够知道去哪里?为什么要走?连他也说不知道该怎么走,他说,我知道那是错误的,所以不要跟着错误走,而其他人的的回答是:跟着走!或者跟着他走。

在遵义会议的时候,面临着红军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各位领导人都很焦急,但是影片没有直接表现出那种紧张的气氛,而是通过王瑞去送宵夜时,被他骂,之后再通过另一位领导人对王瑞的解释说:“现阶段的情况很紧张,他他们在没日没夜的开会,你打断了他的思路,所以他才会对你凶的,表现出来。会开完了,第二天早上他同王瑞偶然相间了,他想起那个小鬼就是昨晚被自己凶过得人,于是跟他聊了起来。期间,他看王

瑞口袋里鼓鼓的便问那是什么?王瑞便掏出来那四只红色的蜡烛,他要他好好保存,以后会有用的。在看电影的过程中,老师要我们注意那红色的蜡烛,在红军长征胜利后,红色的蜡烛又出现在荧屏中,但与前次不同的是,这次的红色蜡烛是点燃的。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红色是否代表了中国的红色政权,点燃的蜡烛是否代表了中国红军长征的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红军用鲜血换回来的。蜡烛一般是代表着奉献精神,红色的燃烧的蜡烛也代表了红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一幕幕场景使我记忆深刻,遵义会议后,正是他同志的正确领导,红军才能摆脱敌人的一次次围剿,红军知道了自己往哪里走——向胜利的方向走;影片中以浪漫的手法——王瑞姐姐的歌声去打动那些彝族同胞,以以诚待人的方式终于取得彝族同胞的信任。

第4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主动性;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正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构建起新的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学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积极主动的发展。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使学生最大兴趣地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呢?我认为,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一、化静为动,激发学习兴趣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对黑板、挂图和书本等相对静态的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相对单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难免枯燥乏味。现代信息技术克服了这一缺陷,利用简洁的语言、精美的图示为教学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使教学充满了生机。例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因为故事发生时间久远,同学们对当时的历史不是十分了解,单凭教师的口述和书面文字等一般教学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很难掌握课文内容,还会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红军当时面临的种种困难和飞夺泸定桥时勇敢无畏的精神。这时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出示已经搜集好的中国红军冒雨赶路、泸定桥的特点及恶劣环境等图片资料和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视频资料,形象生动地再现历史情景,创设良好教学情境,学生既轻松愉悦地理解了学习内容,又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变难为易,培养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能模拟仿真,化抽象为形象。它不仅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于一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中,还拓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变难为易,凸显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表面积时,由于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曲面,学生较难想象其展开后的形状和长方形的关系。因此,在教学时,通过屏幕动态演示圆柱侧面展开转变为平面图形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推理,从中体会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长方形的长,圆柱体的高是长方形的宽,再配以恰当的文字说明,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和掌握,达到了既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及时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反馈信息,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学生难点的解决。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要符合教学需要,紧扣教学大纲,正确处理了解、理解、掌握内容的关系,计算机可随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学生中肯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计算机会及时给予评价,来一声“棒极了!”“你真聪明!”或是献上一束鲜花,学生看了听了自然高兴,兴趣盎然;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一想”等激励性句子,启发学生动脑。这样通过信息反馈,让学生在表扬和鼓励声中学习,他们既看到了自己的进步,又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促进自我激励,获得了独立发现的愉快体验,不断提高内部驱动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接受教育,提高能力。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新的革命。它以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变难为易,及时评价,满足了师生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王振宇.小学心理学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5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小学教材精选课文,其语言特点精雕细刻妙不可言。教者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要抓重点词、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使其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古井》一文,能显示古井特点和风格的词是“温情”,“哺育”两词。教学我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慈母的“温情”,体会渗透在“哺育”一词中的伟大母爱,然后进行点拨“温情”的“温”是温暖的意思。从这两个词中可以看出古井像一位慈母悉心照顾着她视为儿女般的村民。伟大的母亲让村民让读者感受到一股融融的亲情,融融的暖意。学生对这两个词有初步了解之后。我再指导学生理解文中与这句话相呼应的“多好的古井啊,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了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一句,体会“古井”以写井,以井育人的写法,这样,学生对词句和课文内容有了深入地理解。古井的形象跃然纸上,语感自然而成。

二、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文章是以“言”表情的,语言文字是作者所抒情感的载体。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发挥教学过程中的情境的作用。善于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中,让他们仔细品味咀嚼,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如的《长征》一诗生动地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历程。热情讴歌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是一首气壮山河的革命史诗。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的“暖”和“寒”两字就是训练学生最佳语感的切入口。教学时,首先给学生讲述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再引导学生想象红军顺利渡江的心情。讲解“寒”时,首先让学生回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从而了解到“寒”字其实是反映当时战斗的惊心悲壮,最后把全诗让学生练习朗读。以上教学中,我设计了两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情味,培养学生的语感。

三、在读中培养语感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讲清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走进课文,获得与作者脉搏跳动的同频,语感自然而生。朗读的方式很多,如领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教师范读。如教学《凡卡》一课时,我首先通过有感情的范读,使学生受到感染。在朗读凡卡挨打的原因时,重读“摇摇篮、睡着”;读凡卡被打时,重读“揪、拖、皮带”,之后稍停顿,朗读随之改为低声,放慢速度,读“揍了我一顿”,要能表现出凡卡那泣不成声的控诉。之后,我不再作繁冗的讲析,而是适当的指点,让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体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这样通过朗读使学生从充分理解和掌握文章准确的用词,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情节,对文章内容产生真切敏锐的感受,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四、启发想象,培养语感

语感同想象是密切相关的,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课文内容像过“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一闪过,从而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其语感。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飞夺”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抢时间,与敌人援兵斗,二是攻天险,与守桥的敌人斗。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红军是怎样做的,启发学生想象,通过想象体会到夺桥的难和红军的“勇”。在“抢时间”一段我这样启发学生: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这个任务怎样完成?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冒雨急行军,是怎样的困难情境……通过启发想象,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并从红军战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引起感性的共鸣,达到训练学生语感之目的。

五、调动积累,培养语感

第6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要教学任务应当由学生完成。每节课教师首先应让学生知道“学什么”,然后再指点(或师生共某同研究)“怎样学”。为此,教师应在课前把本节课的主要学习任务告诉学生;课中,师生围绕既定任务进行有序的训练;课后,师生对照主要任务反馈小结。此法的好处在于:①任务明确,学生学习时注意力集中;②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听、说、读、写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局面;③亩于当堂反馈,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

(二)听课思考法。

人的大脑机能定位决定了大脑在同一时间的多功能牲,据此,可以把朗读朗单项训练改为综合训练:于听读前出示一二道听、读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听后解答,使学生在体会语感的同时自然感知课文主要内容,从而减少了教学环节,节省了教学时间。

(三)掌握达标法。

即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如阅读课文,在研究某一项任务前先要求学生将所掌握的那一项知识迅速“过电影”(重现),教师可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作为析比较,再量力设计一些发展题,由于学生带着明确的标准去完成新的练习任务,没有畏难心理,因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性高涨。

(四)重点铺垫法。

小学高年级教材每单元的重点读写项目对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为使学生正确地领会重点项目的概念(定义)并能运用概念较准确地分析讲读课文,教学前应根据“读写例话”把重点项目的概念解释清楚。由于概念新鲜,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因而学生很容易领会,再运用概念分析课文就能得心应手。

(五)启迪激励法。

在要学生完成某项难度较大的练习或识记某项不易记住的知识前加些启迪、激励性话语,如:“互相比一比,谁用的时间最少、背得最熟、记得最牢?”要学生记住一些重要内容(指教师的讲解),可提醒:“请同学们注意听,下节课老师要考一考你们的听记力。”还有,可利用学生最敏感的分数来进行刺激,如要学生解答课后复述性答题,先分题打分,然后让学生仔细默读课文、做出答案,教师出示答案后让学生自行计分,从而使学生竭其力尽其智地答题。

(六)判断选择法。

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差、分析问题的能力弱,致使育的训练效果很差甚至是无效劳动。为此,对一些难度较大或超出学生生活经历的课文,可间或设计一些判断选择题,要求学生在答题前细读课文,然后反复揣蘑筛选答案。反馈信息后,师生立即分析正误原因,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调整思路。用此法训练,学生精力最为集中,准确思维的品质能得到最佳培养。

(七)发谬纠错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保持时间在25分钟左右,超过这个界限,将会出现注意分散的现象。为此,教师可适时设计一二题错误较明显的答案,以便唤起学生新的注意,促使学生应即进入新的思维状志。友谬纠错法能抓装知错就改”和“刨根究底”的心理特点来发挥人的内驱力,因而能减少知识和思维的误差。

(八)逆向思维法。

第7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

一、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节课的效果。理想的新课导入,能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新课的导入上,教师应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导入新课的情境创设有许多方式,如,故事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等,具体可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选择。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美丽或是表现于一个人的外表,或是沉寂于一个人的心灵……文中居里夫人的美丽指的是哪几方面,为何她的美丽可跨越百年呢?”课前情境的创设立刻点燃了学生学习的火花。

二、质疑问难,奠定创新基础

古语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创新思维的火花,“问”是追求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许多发明创造正是由质疑问难开始,从解疑入手的。如,爱迪生在遇到多次疑问中终有1000多项发明,牛顿在苹果成熟时掉下被砸到发现万有引力……这一切发明都是源于自身的质疑。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质疑便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地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如,我在教学《飞夺泸定桥》这一课时就抓住“飞夺”来提问:“飞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飞夺?怎样飞夺?有什么样的结果?”这样把质疑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产生了探索、思考、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通过探究,学生的脑海里产生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画面,更加深刻理解“飞夺”这两字的意思,并且领会红军勇于克服困难、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学生在老师的提问中克服了困难,锻炼了胆量,磨炼了意志,在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探索、质疑的创新能力。

三、营造氛围,培养创新土壤

心理学研究表明,宽松的外界刺激能使大脑皮层有效地接受信息。因此,良好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接受信息,在民主愉悦的环境下,学生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有几个学生说:“老师,课文结尾写小姑娘惨死街头,为什么还要写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顿时教室鸦雀无声,整个教室的空气似乎凝固了。这时我并不急于给学生回答,而是缓和紧张的课堂气氛,说道:“是不是安徒生写了败笔?人死了为何还要创设美好的情境呢?”这下同学们“舒”了一口气,然后老师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思考,最后明白了这是借太阳升起来所发出的明媚阳光给读者暗示,寒冷的大年夜已过去,新的一天、新的一年开始了,新的一天是温暖的,然而社会是残酷的,穷人的命运未因新年的到来而改变。这样的学习,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情感在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四、合作交流,激活创新意识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新课标的目标之一。在与人交流、合作的活动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都能不同程度地培养和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通过自身积极参与,领悟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心中萌发了一种强烈的表达欲望,这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并不失时机地鼓励、表扬,能大大地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8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法;教学实践

语文教师应追求课堂导入的艺术化和科学化,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使学生在上课后的几分钟内产生求知的欲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功,还要有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方法。下面笔者结合多年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出一些课堂导入方法。

一、介绍背景导入法

对于有些由于成文年代较早,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学生感到陌生,难于理解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导入。如《的扁担》一课的导入:“同学们,八十多年前,同志带领队伍和在井冈山会师后,亲自跟战士们一起到山下去挑粮。为了不让战士们藏起自己的扁担,他在扁担上写了‘扁担,不准乱拿’八个字。这件事反映出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格。”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导入的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目的,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设置疑问导入法

设置疑问导入法就是有意地设置矛盾,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造成一种急于求知的心理悬念,激发学生释疑解惑的强烈欲望。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十分关注。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常常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这种导入设计有很强的冲击力,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促使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根据学生爱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一上课就给学生创造矛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起注意。因此在课堂教学导入时,利用巧妙设问造成悬念,让学生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如课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的导入可设置这些问题:诸葛亮小时候在哪儿读书?私塾里是怎样读书的?现在是什么样的?诸葛亮的做法为什么遭到老师的批评?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找到答案。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找答案。这种方法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问题的设置和把握。

三、解题导入法

课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它往往与文章的立意有密切关系,解题导入法就是抓住课文标题中的关键词语加以解释,帮助学生从一开始就对这一课的内容有大致了解。通过解释标题,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和好奇,带着强烈的兴趣学习新的内容。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在《长征》中写过一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里的‘铁索’指的就是泸定桥。‘飞’是抢时间,‘夺’是攻天险,那么红军战士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是怎么飞夺的?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吧!”这样就很顺利地导入新课,教师如果从解释标题入手,自然导入,就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与难点。

四、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意识地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沟通,利用学生的已知,把他们的注意力和思路引导到追求未知上,以旧引新,做到“温故而知新”,一举多得,极有实用价值。用已知知识做铺垫,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这种导入法注重知识衔接,此方法的关键在于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如在讲授叶圣陶的《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一课时,可与学生一起回忆所学过的叶圣陶的文章《小小的船》和《瀑布》,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不但重温旧的知识,而且有助于理解新课文,从而更好地学习新课文的内容。又如教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我先让学生背诵王维《鸟鸣涧》一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这样自然地与将学习的课文联系起来,激发学习新课的兴趣。这种导入法是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文章,使之感到亲切,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非常轻松。

五、音乐导入法

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大多都喜欢唱歌、听音乐,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能引发兴趣。选择适合课文的音乐导入,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如教《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时,播放脍炙人口的《歌唱二小放牛郎》,使学生对文章感到亲切。这样精心营造教学氛围,以情激情,使学生入情入境。又如教《七子之歌》一文时,播放歌曲《七子之歌》,引导学生想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再如教《妈妈的爱》一文时,播放《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在情感上更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带着一份感动一份感恩认真学习这篇课文。讲课文之前,播放一段乐曲,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六、故事导入法

在上新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先把课文编成通俗易懂的故事讲给学生听,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形象。如教《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田忌赛马》、《滥竽充数》、《叶公好龙》、《刻舟求剑》等课文时,教师可以用故事导入法导入新课。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用讲故事的方法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会很快集中,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轻松活泼的氛围。

第9篇: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范文

1.利用图片、实物等培养学生的语感。

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的课文都配有色彩缤纷的插图,图与文的内容是相通的,一幅图往往是表示课文的某一片段,甚至于整篇课文的内容。借助插图可以再现课文情境,运用图片展示再现情境时,教师加以引导和启发,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文中展现的情境,学生就能充分感受形象,进人情境。然后教师再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语感提升就会很明显。如,在讲授《我有一盒彩笔》时,我先出示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连绵起伏的高山、海中的鱼类,达到帮助学生理解连绵起伏和宝藏的意思,感受美丽场景,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出赞美、喜爱之情。接着,出示龟裂的地面、地震后的惨景、现代战争带来的破坏等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进行说话交流,进而感悟和运用文字,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播放音乐,创设情境来诱发学生的语感。

创设语文情境时,播放音乐渲染情境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重要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用富有感染力的乐曲,为学生创设情感画面,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角色,找到情感的共鸣点,从而理解教学内容,达到较好的指导朗读效果。如:讲授《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们可以以播放低沉、悲伤、凄凉的乐曲,把学生带人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小女孩当时的感受,突出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与悲愤,达到音乐渲染情境,促使朗读到位的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文中的内在情节及一些句子的含义。

3.观看影碟体验情境,进行语感训练。

现代电化教学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让教学内容涉及的人、事物、景、过程、方法等活起来、动起来,对创设一种特定的情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譬如《桂林山水》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景色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习这篇课文,教师都要播放桂林山水的影碟,把静、清、绿的桂林的水,奇、秀、险的桂林的山,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如果老师再通过感情朗读,评议朗读情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使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热爱之情得以升华。这样,学生学起来,既轻松又愉快。如学习《飞夺泸定桥》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学生很难体会到抢时间和夺天险所克服的困难,因此,播放《我的长征》中飞夺泸定桥的片断,能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读起课文来加上教师的指导就感到很有气势和感情了。

4.组织学生在表演体会的情境中强化语感。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