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自身素质论文范文

自身素质论文精选(九篇)

自身素质论文

第1篇:自身素质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农村初中历史教师队伍堪忧,加上各种教学条件的制约,严重影响了学生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课改,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农村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是学生发展的最大机遇,同时,新课程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新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第一次重大改革,新课程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冲击是巨大的,在新课程形势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播者,而是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课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学艺术的探索者。迅速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迎接新课程的挑战是每一位教师无法回避的现实。然而,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蓬勃开展的今天,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实现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自我发展,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

一、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现状分析

1.各校重视程度不够,师资力量薄弱

历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不必赘述。但在实际工作中,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在中学教学过程特别是初中阶段一直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作为中考当中进行开卷考试,且在与政治课进行合卷时只占总分的30℅的历史科,引不起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学校在师资配备和教师培训方面也将其放在陪衬位置,即使是师范院校历史专业毕业的教师,也往往兼任着政治、语文等其他科目。长期以来,历史教师普遍缺乏,好多学校的历史教学由课时量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以达到满工作量的要求。或由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担任,这些教师大多未经过专业知识的培训,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论素养,对理论的学习研究不积极,不接触历史教学理论,也就无法从理论角度来审视、指导、改进自己的教学。其中有部分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生疏,甚至把握不了所教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要求。对于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知识,许多历史教师可以说是知之甚少,更谈不上运用。

2.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陈旧

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绝大多数是从旧教材,并且是从其他学科的旧教材中成长起来的,旧教材、旧教法在他们脑子里打上了很深的烙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成绩、轻方法。广大教师形成了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无保留、无差错地传授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的观念。在历史教学中,忽视历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情感目标的培养。学生历史学得好不好,关键是看其记忆力强不强,会不会背,他们难以参与课堂活动,很少,甚至没有问难、质疑的机会,无法体会到历史是一门充满活力、思维性很强的学科。这些都不符合新课程的改革要求,极大地影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影响历史教学质量。

3.教学条件简陋,教学环境差

农村中学普遍班额大,历史教师又缺乏,教师授课任务重,按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史地生等学科教师任课要达到每周15或16课节,教师疲命于常规教学及应付名目繁多的检查,很少能留出时间去给自己充电,加之受地域条件的限制,无从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更谈不上去实践运用了。农村初级中学教学设备较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有的学校甚至长期没有历史挂图,没有幻灯、录相器材,就算现在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和帮助下,个别学校装备了一、两个多媒体教室,使用率也不高,同时还得优先满足其他科目的教学。所有这些,都给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新的课题。

面对新一轮基础教育历史课改,面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所有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和教学能力,必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积极应对才能使新课改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做到使教学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使自己由“教书型”向“专家型”、“学者型”、“复合型”、“学习型”人才过渡。

三、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

历史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每一位历史教师都必须树立自我发展的意识,顺应时代的要求,主动学习新课程的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践。《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定位。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眼花缭乱的信息、无孔不入的传媒,教师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处在一个起跑线上,需要共同探索、共同发展,教学再也不是教与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学双方“交互主体”,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积极参加培训和自我进修,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历史教师应具有“专博结合、层次适中”的历史专业知识结构,不能因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而制约了历史教学的深度和力度,不能因教师的知识面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不能因教师的历史素养而抑制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首先,教师应重视自我学历的提高,积极参加函授、自考等学历教育,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如果没有坚实的历史知识做后盾,那就谈不上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其次历史教师除了精通通史之外,平日还应该广泛的结累知识,不断扩大知识领域,对与历史相关的政治、语文、地理、民族知识也应不断学习吸收。历史教师在具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还应大量学习、掌握、探索各种在历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到的专门技能,如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与书写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绘制图表与使用直观教具的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中的应变能力(即教师的教学机智)等。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才能在新课程改革中勇立潮头,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再次,教师应订阅相关教育刊物,如《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杂志,了解本学科教育教学新特点,把握本学科教育教学发展新动向。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历史教师的培训力度,多给基层历史教师提供一些参加各级培训的机会,教师本人也应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参加新课程实验观摩、研讨活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三)潜心教研,提高历史教学水平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历史教师随时都可能碰到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如历史课上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快下课了而学生讨论还没有结束怎么办?学生准备的史料不够完善还让他们继续展示吗?如何把传统教学与课改有机结合起来?等等。不少教师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考不够周密审慎,多为随即思考,而不善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总结归纳。所以,有相当多的历史教师虽有相当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很强的教学应变能力,但却很少把它作为一项专门问题加以研究总结,而使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不能得到认可和推广,长期以往教师也会感到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自身的理论素养也不易得到提高。

因此一定要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素质,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参加校本研究活动,主动钻研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教师应依据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结合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农村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克服新课程实施中的困难。教师还要认真研究和实践学习策略的教学,在丰富自己的陈述性知识及程序的同时,还要研究策略性知识,探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途径,从而为学生提供策略上的咨询和指导。

(四)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真正成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推动者

第2篇:自身素质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途径

一、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相关概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和国家在审时度势后,针对目前国内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的现象所提出来的战略决策。旨在调动一切力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进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1]生态文明教育,由于教育群体的不同,又可将其内涵划分为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对全社会的人民进行生态文明相关方面的教育活动,狭义的生态文明教育是指学校开设相关课程,专门针对在校学生所进行的教育活动。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一部分,但是,“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着重强调了‘素质’一词,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态文明教育是研究生态文明素质的前提和基础,而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开展也有助于生态文明教育全方位目标的实现。”[2]由此可见,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高校德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具体表现,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指导下,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增进大学生生态科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生态道德意识、拓宽大学生生态文明视野等方面,涉及到环境、伦理、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众多方面的内容。

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意义

1、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基础

教育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人才则是教育衍生出来的结果。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和发展的智力支撑和人才储备力量,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发展的后备军,而生态文明建设最终的落脚点也是服务于人民。由此可见,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一个科学文化的基础。高水平的、持续的生态科学文化教育,可以源源不断的培养出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才,以高校为起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永续力量。

2、健全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则是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这一环不可或缺而又无法替代。高校生态文明教育一方面是为了支撑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另一方面则是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推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可以从生态环境规律、生态科学知识的基础认知,生态道德意识的养成和生态行为习惯的确立几个方面来增加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为建立健全高校生态文明体系提供实践素材,进而间接为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提供可行性参考。

3、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为了能够顺应我国现阶段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开展的如火如荼,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也有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重要性”是指生态文明素质作为大学生个人文明素质的一部分,能够促进大学生正确的生态世界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人生观的形成和发展,能够为自身的文明素质注入新的活力;“紧迫性”是根据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历程而言的,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能够让自己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而不是存在滞后性,甚至影响自身日后的发展。

三、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现状

1、高校生态文明课程普及度低

尽管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生态文明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部分高校也开设了生态文明的相关课程,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纵观目前全国各高校生态课程的开展情况,除了一部分农林高校重点加强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建设,其他一些院校,除了与环境相关的专业,则很少开设专门的生态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由此可见,在高校开设生态课程,亟需打破专业、非专业的限制枷锁,让全体学生都能接受生态科学知识教育,扩大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受众范围。

2、教师生态文明理论基础薄弱

目前部分高校内负责生态课程讲授的老师大多不是专业从事生态文明教育的,有的是环境专业的,有的是地理专业的,有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导致了教师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水平低,进而导致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收效甚微。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学中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公共课主要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这几门课中都能挖掘出不少关于生态文明的知识,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目前颁布的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行政条例等。与之相对应的,生态课程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大多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模块教学中拓展延伸所获得的,但仅是停留在内容表面的浅显知识层次上,未能提高自身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水平,也自然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从最根本上阻碍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提升。

3、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参差不齐

文明素质是一个养成教育,是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发挥理论知识的指导作用,进而来规范和约束自身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由此可见,文明素质高低因人而异,生态文明素质自然也不能例外。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在学校教育、家庭熏陶甚至是自身认知等诸多方面的影响下,具有不同的个体表征。比如有的大学生积极拥护生态文明建设,但是自身行为上却不能将生态文明理念付诸实践,存在理论与行为相背离的情况;比如有的学生对他人违反生态道德的行为予以指责,但自己浪费水源、乱扔垃圾时却不以为然,存在于人于己,认知有失偏颇的状况;还比如有的学生能够对现阶段我国的基本环境现状有个基础性了解,但是对一些具体的生态科学知识则一知半解等情况。

四、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途径

1、课程体系改革

高校生态课程体系改革,即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出发点,全面普及生态文化课程,无论是环境等相关专业还是其他非专业。不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公共课上注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知识,还要开设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了解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基础知识,并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一些延伸的知识来拓宽自己的视野,扩大生态知识储备量。此外,高校生态课程建设也可以通过建立网络媒体等平台,发挥其便捷性、及时性、分享性等特点,省时、省力的开辟“第二课堂”,利用高校论坛、在线课程、电子图库等方式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激发大学生生态文明兴趣,进而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

2、师资力量培养

一方面,建立健全教师生态文明素质考核。这是一种较为强制性的规范制度,旨在提高专职于生态文明教育这一课程的教师能够提高对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而完善自身理论知识储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切实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传授生态文化知识,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而不是敷衍应付的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鼓励教师生态文明素质教育进修、培训。这是新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教师群体进行继续教育的一个具体表现,旨在提高生态文明素质教育任职教师群体的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育效果。

3、教学模式转换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听,这种“独白”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尽管在教育过程中发挥过作用,但是却愈来愈显现弊端。教师一味地单方面理论灌输导致学生充耳不闻,致使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教学困境,应该转换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师生之间良性沟通,进而使得师生双方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能够有所获益,提高生态文明素质。

4、个人行为养成

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和生态文明行为是相互影响,互相制约的。其中,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高低决定了生态文明行为的好坏。与此同时,也可以从大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是否得当中反映出他自身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换言之,在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其生态文明行为和习惯的养成。总之,要培养生态道德意识,并用来规范和约束自身行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例如:不浪费水电、不乱扔垃圾、不在公共场合涂抹乱画、不使用一次性物品、不用塑料袋等,通过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约束自身的行为。此外,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如看到他人有上述违背生态文明的行为也应该积极制止,并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陈述利害。

五、结语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是符合时代要求、发展要求和自身要求的新时期的教育形式,同时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其中离不开各方的努力,诸如国家的扶持、社会的宣传、高校的重视、教师的教导和自身的认知等,未此要统筹一切力量,积极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提供可行性参考。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J]2012.12.8

[2]路琳,付明明.高校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研究综述[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1)15-16

[3]黄娟,贺青春,黄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发利用生态文明教育资源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77-81

第3篇:自身素质论文范文

摘要:通过对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跳高成绩的灰关联度分析,列出它们之间的灰关联顺序,找出影响优秀跳高运动员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并在跳高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跳高;优秀运动员;运动成绩;身体素质;灰关联分析

中图分类号:G823.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5-0706-03

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求运动员掌握先进的技术,不断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因此,作为竞技运动能力主要因素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发展水平,对先进技术的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起着决定作用。由此可见,身体素质是掌握技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要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跳高是一项以自身能力征服高度障碍的运动项目,它有着悠久的历史。跳高成绩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并随着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而提高,目前研究跳高的各项身体素质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主要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例如:张天华等人在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多元回归分析法用于跳高运动项目因素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李佳谙等人在浙江体育科学上发表的“我国跳高运动成绩因素的主要成分分析”等。关联度是指对于两个系统或系统中两个因素之间随时间而变化的关联性大小的量度。它定量地描述了系统发展过程中,因素之间相互变化的情况,即变化的大小、方向与速度等的相对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是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比较与描述。

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与数理统计学的回归分析是不同的。首先,它们的理论基础不同,关联分析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灰色过程,而回归分析基于概率论的随机过程;其次,分析方法不同,关联分析是进行因素间时间序列的相对变化的计算和比较,而回归分析基于因素间各对数组值之间的计算;第三,数据量要求不同,关联分析不要求太多数据,而回归分析必须有足够多的数据;第四,关联度分析主要研究系统的动态过程,而回归分析则以静态研究为主。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5名世界优秀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其运动成绩(表1)”’关联度的灰色计算,排出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关联度大小的顺序,并进行理论分析,为我国优秀运动员跳高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北京体育大学学者黄坚毅在2001年发表的论文数据资料为原始材料,见由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田径》2001年4月刊第14页文章“解读自己――男子跳高”。取该文数据资料前15名世界级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及其相对其成绩所应具有的各项身体素质进行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收集有关数据,作为分析研究的依据。

1.2.2 关联分析法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十五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运动成绩的灰色关联度进行计算,按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程度进行关联排序,找出影响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

1.2.3 综合分析法 采用图表进行分析,找出国内外优秀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指导的成功之处,为我国确立科学合理的训练指导思想,提供参考。

2 十五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指标和其运动成绩的灰关联度分析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我们可以把15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看成是一个灰色系统工程,通过对关联度的分析,把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在其成绩中的地位和作用予以提示,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具体步骤如下:

1)根据15名世界男子跳高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和其运动成绩,建立母子序列函数,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为子序列。

2)均值化,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统一量纲),对各组数据求其平均值。用所求均值去除各个原始数据得均值化数列(表2)。

3)计算各子序列(各项身体素质指标)与母序列(比赛成绩)在同一时刻的绝对差值,并列出对应数列表(表3)。

5)求关联度。利用表4中的关联系数的数据,分别将各个序列每个时刻的关联系数相加并平均,即得各身体素质指标与比赛成绩的灰色关联度(表5)。

3 讨论与结果

3.1 根据关联度分析原则,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对比赛成绩的灰关联度顺序排列为 r3>r5>r4>r7>r6>r2>r9>r8>rl即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跳高,助跑手摸高,抓举,后抛,100m,杠铃半蹲系数,深蹲杠铃,30m行进间跑。

3.2 根据关联度分析原则及综合评定结果证明 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摸高、助跑手摸高与比赛成绩关系很大,抓举、后抛铅球、100m、杠铃半蹲系数、深蹲杠铃其次,30m行进间跑最小。为此,我们认为: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跳高、助跑手摸高是决定跳高成绩的关键身体素质指标。因此在进行跳高的身体素质训练时,应特别注意弹跳和爆发力的训练。

由于跳高项目中各身体素质间的相互渗透与相互影响较大,特别是反映同一类素质的各身体素质指标间的影响更为明显。如:立定三级跳远、4~6步助跑摸高、助跑手摸高均属于反映弹跳和爆发力的素质,由于它们是取得较好跳高成绩的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因素。而这些身体素质无疑对他们各自的掌握与提高也是非常有益的,所以,我们在平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要重视这些同一类群体的各身体素质指标之间的渗透性、迁移性、转移性,摸索它们之间的相互规律,使训练和成绩的提高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弹跳和爆发力在跳高训练比赛中的重要性是无可非议的,所以在乎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我们应树立以弹跳和爆发力为中心的训练概念,致使跳高成绩有长足的提高。但在平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仅仅强调以它们为中心,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为此,我建议在乎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中,应突出重点,注重全面,力求突破,从实战出发“重质量”、“讲效果”。

4 建议

1)跳高教练员在今后的训练中,应树立“以发展弹跳和爆发力为中心,注重全面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能力,完善技术结构”的训练指导思想。单一身体素质再突出,其它身体素质不好或跟不上,无法提高运动成绩;个别身体素质过分突出,其它身体素质不协调,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运动成绩。

2)素质是基础,技术是关键,只有具备良好、全面的身体素质,才能在训练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要只顾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基础性的身体素质训练。

3)每个阶段的身体素质训练后,应采取相应的效果评定手段,及时发现训练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纠正。例如:身体素质比原来好了,但成绩却上不去。教练员应当分析是某方面的身体素质没上去而直接影响了成绩的提高;还是没有注重技术方面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学萌,等.灰色系统模型在农村经济中的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9:18-21.

第4篇:自身素质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 社会实践 纺织专业 师资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1-0055-03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教育形式。总书记曾强调:“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在提倡素质教育体制的大潮下,社会实践在其形式和内容上都有较大突破,但师资队伍的指导力度不够,以致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纺织专业由于其特有的技能性与操作性,更需要社会实践辅助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将师资构建与社会实践价值高效整合,向社会输送更多栋梁之才成为目前面临的严峻考验。

一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要求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十分必要。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身心素质等。这五种素质是大学生在当今社会的立足之本,也是他们将肩负的“将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使命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必然要求。

1.思想政治素质

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素质教育应进行正确的定位,逐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切实做到思想道德与政治鉴别力的提高。

2.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的培养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首要环节,文化素质指人们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表明人们在这些知识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行为、情感等综合发展的质量、水平和个性特点。一个人的文化素质不仅由其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还与其是否具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关,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文学修养、音乐修养、艺术修养和审美修养等。一般来说,文化素质较高的人,其社会适应性较强,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并不断提高自己,以谋求自身发展。

3.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需要从实践中获得,它是从事业务的人员在完成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所具备的综合能力,是客户对业务员的主客观认知与认可,对于大学生而言是其对外活动能力的总体评价。业务素质能反映出大学生的交际能力、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和处理事务的协调能力。良好的业务素质有利于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可,并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增加社会财富。

4.创新(创业)素质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提升综合国力的具体措施,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方向,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迫切要求,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创新(创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合,并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包括创新品质、创新思维和能力,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和追求创新型人才的社会,它是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格,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

大学生的身心素质是将其他素质加以充分利用的保障。良好的身心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不良的身心素质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情感、认知、行为方面出现与正常情况的偏差。因此,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载体。

二 科学认识纺织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高校普遍实行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纺织专业知识广泛涉及机械设计原理和项目技术指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1.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纺织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高校培养纺织专业高技能实用型人才,只学书本知识或单靠理论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社会实践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自身学好专业的紧迫感、社会责任感和为社会作贡献的使命感。纺织专业学生只有在实践操作中才能深入理解各项机械运转指标,深化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纺织专业大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夯专业基础,补查专业知识漏洞,为大学生成为高技能专业人才提供了基础保障。

2.社会实践活动是纺织专业学生肯定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第5篇:自身素质论文范文

一、要有高尚的师德修养

教师高尚的师德修养是指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必须具有坚定的职业理想、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

首先,要具有职业理想,具体来说就是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积极性,即我们平时说的师德,其核心是对学生的爱,我们称之为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其次,高尚的人格魅力。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人们常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一个教师德之昭昭,其业也昭昭。一些教师能让学生终身难忘,重要原因在于他们高尚的人格。

二、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对于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教师的理论水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要具有明确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相对稳定的精神力量,它会影响一名教师如何看待教育的意义,如何看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矛盾,等等。有没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教书匠的根本区别。其次还应该具有包括普通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科教育学(学科教学论、学习论和课程论)、教材教法的理论知识。当前,还应特别关注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三、要有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素质

广博深厚的文化素质首先表现在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作为新课程直接实施者的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内涵,丰富学科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学科知识不丰厚的教师,是很难真正给学生创设出适于每个学生发展的学习情景的。教师的博学和多才多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入科学的殿堂。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具有了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相关理论修养,才能居高望远,才能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综合能力。

其次,要有合理而完善的知识结构。新的知识经济条件下,课程教材的综合化、开放化,多门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出现了许多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而完善的知识结构应包括普通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等三方面知识。普通文化知识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主要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又主要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四、要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我国近年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在于教师的能力。良好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传授知识的效率和效果,加速学生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教师适应新的变化与需要。教师能力作为履行教师职责的适应程度和承受水平,是决定教育教学效能的基本因素。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面临新的要求和变化,必须具备如下几种能力:教学组织能力,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技巧等能力;教育实施能力,主要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反思、信息整合等能力;教师自我提高、发展能力,即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教育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学习新的专业知识,实现自己的专业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这也就要求教师必须更新知识,不断创新,持之以恒地参加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

五、要有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

新课程强调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价值取向,关注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和个性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师者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会体验工作中的乐趣,学会与同事、家长等合作,学会较好调节自己的情绪,将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一种重要素质。

六、要有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身体素质

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切实推行基础教育改革的保证。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应具有上述素质外,还应加强身体的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一方面它保证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如期进行,另一方面又对学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6篇:自身素质论文范文

关键词 城市化 公民素质 缺位 提升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Absenc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Citizens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NIE Chenxiang, YANG Wei

(Shunde Polytechnic, Foshan, Guangdong 528300)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citizens is a city overall quality of the show, but also reflect a degree of ethnic civilization. As the economy continues to develop, though the quality of our citizens is gradually improving,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shortcomings. Combined with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itizens in terms of our country,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personal meaning, to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government, pay attention to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media and other aspects of regulation.

Key words urbanization; quality of citizens; absence; improvement

1 城市化和公民素质

“公民”这一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城邦的奴隶制国家。我国法律规定,中国公民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凡是依法取得中国国籍的人,不分民族、性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素质,从广义上来看是指公民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所具备的一切素质的总称,其中有些是先天性的素质,有些是后天的”。从狭义上来看,公民素质又包括公民道德素质、政治法律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内容。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我国城市化进程驶入了快车道,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同时,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规模也大幅度扩张。城市发展有着一整套关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量化指标体系,其中最主要的当属城市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对全国的重要影响力。然而,城市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各种城市问题的凸显,城市市民的现代公民素质之于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要,它既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所以,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高品位的公民素养,公民素养既是基础,又是形象和资源,是城市化程度的综合反映。因此,城市化需要对城市的主体――公民及其素质给予充分的重视。

2 我国公民素质存在的缺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走进了世界前列。但是我们看到与经济相辅相成的公民素质没有得到同步发展。总体来说,还存在一些缺位。

(1)道德素质的缺位: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人们收入分配及社会地位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越来越多的道德事件被推上与舆论的风口浪尖 。社会各领域的恶性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地步。幸好,我国公民普遍具备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但是,具体到社会生活中的细节上,我国公民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欠缺。①知行不一:我国公民从小就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公民对什么是道德、善、恶的概念对答如流。然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却很难将正确的道德理论与自己的具体行为结合起来,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在公园里,随地乱扔垃圾,践踏草坪,破坏环境;在公共汽车上,年轻人不肯给有需要的人让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如何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播推广、发扬光大,我国公民在身体力行方面还要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加强。我国公民应当“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仅要把对思想道德的理论铭记于心,而且更要表现在行动上,实现道德行为与道德认知的统一,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②道德为利益让路:在利益的魔力之下,我国公民有时无法保持坚强的道德意志,而做出有悖于道德规范的行为。“市场经济在充分调动人们积极性的同时,社会主义的道德信仰也受到市场经济中物质利益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冲击,原来建立的计划经济基础上的道德伦理,正在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而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公平正义、规范诚信等道德与伦理建设滞后。特别是当失信所带来的收益远远要大于由此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时,更促使市场主体做出逆向选择,完全背离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例如,2009 年H1N1事件,很多醋商借此炒作,说该病需要用食用醋来预防和治疗,一时间,市场上的食用醋供不应求,很多贩卖食用醋的小商小贩囤积大量食用醋,哄抬物价。因此,我国公民须不断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抵挡住利益的诱惑。

(2)法律素质的缺位:我国公民已具备基本的法律素质,绝大多数公民能做到认真学法,遵守社会规范,只是在有些方面缺乏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有时候无法有效行使合法权利,面对巨大利益诱惑的时候,很难把握住自己,这些都是目前我国区公民法律素质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①缺乏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我国数千年封建传统思想影响着我国公民法律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我国公民缺乏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很多公民总是认为自己就只是一个小老百姓,当官的、有权力的人无论让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无论怎样欺压都忍受着,而很少会有人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是否公平,是否可以考虑使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反抗那些不公平的待遇。可见,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最重要的就是要消除我国公民封建的、畏惧王权的意识和严重的奴才意识,不断宣扬和贯彻实施人人平等的法律意识、法律规范,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氛围。②缺乏积极行使自身政治权利的意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臣民文化、顺民心理根深蒂固,民主参与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维权意识差以及潜规则盛行的不良社会氛围,是造成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例如,部分人面对政治问题的时候,常常表现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很多人对政治的关注仅表现为 “听听”,对政治敏感问题,很多人缄口不语,“不谈国事”,很多人缺乏参政意识,无法有效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据法律、法规,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目前,很多公民不能有效地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例如,在对待投票选举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公民的态度是选择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随便选择,应付了事。部分公民认为 “选举”就是走过场,没有实际意义。但是,如果大家都这样认为,那么公民选举只是虚设,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了,更是亵渎了法律赋予给公民的神圣权利,这样的危害是极大的。

(3)科学文化素质的缺位:我国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还存在不足。①我国的科普资源相对较少:公民的科学素质建设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科学普及和媒体宣传,虽然近几年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的建设使用等。但较许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关于科学普及方面的媒体节目相对较少,节目中包含的科学知识的信息量也欠缺,作品质量还有待于提高,有关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科学文化需要。因此,政府加大对科技文化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发展科学技术建设事业,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刻不容缓的任务。②伪科学、封建迷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公民的思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解放。但由于受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影响,社会上还是存在伪科学与封建迷信思想。我国就有很多公民相信算命等迷信活动来预测自己未来的命运、前途。当今社会上的伪科学活动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来迷惑大众,骗取百姓的钱财,严重的甚至危害生命安全。例如,2009年神医张悟本的养生节目《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受到老百姓狂热的追捧。后来引起真正养生专家的关注,发现这个节目里面的内容全是不科学的,纯粹就是招摇撞骗。因此,我国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营造一个现代的、科学的、文明的社会氛围。

(4)身心素质的缺位: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全面的发展使得我国公民的身体心理素质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同时由于城市工作生活的压力之大,许多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文明病”也偷偷来袭,这直接影响着我国公民的健康和生活的质量。①我国公民体质有待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但由此产生的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状态和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文明病”困扰着我国公民,例如,疲劳综合征,静电综合症,伏案综合征,空调综合征等成为新的流行性疾病。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 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即人的机体虽然检查无明显疾病,但呈现出疲劳,活力、反应能力、适应力减退,自我种种不适的症状的一种生理状态。②我国公民心理素质有待提高:随着社会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心理疾病和行为异常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例如,学业与事业的过度劳累,社会家庭生活带来的心理压力,或者突发的精神创伤等,导致我国神经症的发病率已经从 80 年代的 7‰上升到 90 年代的 10‰,其较大增长发病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在物质文明、经济改革飞速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3 提升我国公民素质的主要措施

提升我国公民的素质,是我国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公民素质的提升,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从主观方面讲,要提高公民自身的涵养,从客观方面讲,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媒体宣传和重视学校教育,希望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培养出大量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公民。

(1)提高自身的涵养:认真学习是提高自身涵养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认真的学习、思考,不仅可以吸取先进的科学的文化知识来更好地指导劳动创造和实践活动,还可以培养高尚的情操,高尚的品格,成为有修养、有文化、有能力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一个人想要提高自我涵养,就应当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和成长,只有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活动,将理论认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来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质。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为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为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成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的、勇敢的人。”可见,公民素质不能只学习理论、空谈理论,只有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理论、把握理论和运用理论,自身的素质才能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2)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运用自己强大的政府行为,利用各种资源对公民素质教育基地进行投资,也可以成立公民素质育发展基金会,吸收民间资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资金,从而为建立公民素质教育基地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积极开发我国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可以在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古人遗址等场地中建立公民素质教育基地,并对这些场地进行免费参观,使得公民在对传统文化进行感知和认同的时候,也加强对公民素质教育方面的知识的认知,建立起关于传统文化的公民素质教育基地。政府要积极开展公民素质教育的社会活动,如讲文明讲礼貌活动,讲求敬业奉献活动,讲诚实守信活动等社会主义道德活动,还有像宣传民主法治思想、权利义务观念等法治活动。政府还要治理好社区周边环境,对于不文明的社会现象,不健康的文化知识要坚决打击与抵制,维护健康、稳定、有序的社区周边环境。

(3)重视学校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要建立公民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完善学校整个课程体系,从而加强学校的课程建设。公民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能够明确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做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公民通过各种理论与技能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公民在生活和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困境,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负面情绪,可以求助学校心理健康辅导老师,通过老师的疏导、排遣,使公民走出心灵的泥潭,走向平坦的阳光大道,成为身心和谐、积极健康的人。学校课程的设计还要多一些实践的内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不仅要重视对理论的讲授,更要重视学生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通过各种校内外实践,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更熟练地应用所学的技术技能,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于社会实践,这样,学生在掌握知识同时更好地运用知识,成为高素质公民。此外,应当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过硬,更重要的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不断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认知水平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理论水平,而且,教师的日常行为举止也对学生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不仅要求教师本人积极努力,而且还要不断完善教师的培训制度,增加教师的科研经费,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投身学校教育事业。

(4)加强媒体的宣传力度:媒体的宣传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它及时播放和报道新闻事件的功能,而且,媒体宣传可在一定时间内,形成具有特色的、极具感染力的专题栏目,因此,媒体宣传对提高我国公民素质产生巨大的作用和效果。通过曝光社会上的许多不文明行为和不良现象,宣传各行各业的榜样模范和收集大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舆论监督等等,变换各种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等。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揭露出社会上一些发人深省的不良问题,引导人们坚决摒弃这些不良的行为,并且坚定与恶势力作斗争的决心。报道一些真实的、具体的社会上的先进人物,以及他们的优秀事迹和典型事例,吸引公众的关注,并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教育人、鼓励人积极向上的重要作用,更有助于全面提高我国公民素质。利用各种大众传媒手段,不仅可以曝光社会上不良的行为举止,引导大众明辨是非,甄别丑美;不仅可以大力宣传各行各业中的先进人物代表,为大家树立一个个光荣的榜样,带动大家争相学习,共同进步;而且可以对社会新闻进行追踪报道,并且,将大众对社会上的新闻、热点问题的各种议论、各种见解汇集起来,这样,可以对热点问题的处理起到一个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大众宣传媒体,对新闻事件真实的追踪报道,以及对劳动群众的言论和见解的公开透明的汇集和报道,形成对典型事例的舆论监督,这样,对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提高公民的政治、法律素质,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秦树理.国外公民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9:240.

[2] 莫良元,齐慧丽.当代大学生自我修养途径探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3).

[3] 时延春.公民政治素质研究[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4] 张秀雄.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施[M].台北师大书苑,1998.

第7篇:自身素质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综合素质 经管类专业 措施

当今社会正处于21世纪科学技术文化高速发展时期,对高科技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经管类学生是文科专业的一大类学生代表,他们的知识体系和理、工、农等自然学科的专业有一定的差别。经济管理类专业要想发挥学生进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综合素质的涵义

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些素质正是“德、智、体、美、劳”的简要概括,在这些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精髓,是各方面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文化素质是基础,是知识和各方面能力的综合;业务素质是发展的根本,是伴随着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提升的;身体素质是必要条件,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就失去了“革命的本钱”;心理素质是考验是适应高速发展社会的必备良好的基础,若心理素质不过硬,便减轻了立足于当今社会的砝码。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

综观大学校园发生的各类事件,都表明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容乐观,发人深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道德素质差。优良的传统中国文化被摒弃,不能在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文化背景下成长和成材;社会不良作风和习气也严重影响了校园文化,并腐蚀着大学生的思想,带给思想的冲击波愈演愈烈;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被大学生视为精神的枷锁,流于形式。这些思想的冲击使大学生不懂得什么是真理、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高尚,所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随之偏颇,更不用谈及发扬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去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和培养健全人格。

(二)心理素质差。当今大学生承受外来压力的影响,承受力越来越弱。不敢勇于面对现实,不能主动去承受压力,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批评指正,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超越,更不能接受自己失败的考验等。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的大学生群体,不能靠自身克服心理障碍,结果导致心理抑郁,心理障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终身错误,结果不可思议,触目惊心。

(三)文化素质差。大学生盲目以“专业为本”,忽略了复合知识对于文化知识所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忙于重视知识积累,忽略人文修养提高和综合素质全面改进;盲从“个性发展”,遗弃传统而不重视平均发展,造成个性突出,难以被众人所钦赖。

(四)身体素质普遍差。目前,大学生由于身体素质差而休学、退学、住院长期治疗的屡见不鲜。选修课程的增加也为一些身体素质差,不能承受高负荷运动的学生带来了新的生机,但这也使一些懒于锻炼的学生有了可趁之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身体素质不能得到应有的锻炼。

(五)能力素质较弱。这集中表现为实践操作性差和社会适应性差。动手能力不能在学校得到充分的锻炼,这在经管类专业学生中有更突出的表现。社会适应力表现为人际关系把握失分寸,适应新环境不知所措等。

三、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孩子读大学是家长们最为关注的事情,所以“读好书、勤读书、只读书”成为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养成了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偏激理论。这样就导致了学生们一直在寒窗苦读阶段的思维定势模式,形成了只要学习好,一切都能迎刃而解的错误观念。尤其是进入80年代,大多数的独生子女也在这个环境下成长起来,家长对他们的关爱在原来教育观念上体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只读书现象”越发严重,这导致孩子进入大学后交际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动手能力不强等等症状。

(二)学校教育因素影响

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地,大学之前的“应试教育”以及高中过早的文理分科,从而较早地使素质教育产生了发展的障碍,加之大学后的专业教育,造成了本来先天知识结构不足的学生们更削弱了对除专业知识外的一些知识的了解和学习,从而导致综合素质上欠缺。加之从以往“填鸭式”学习转变到理论素质和实践素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转型期,的确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无论是在教学体系、学科建设、专业和课程结构调整上都要下大力度,寻找一条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路。

(三)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对人才的定位和需求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对于新形势的把握对学校培养人才也提出了新的难题。所以学校培养的人才如何合乎社会的品位,也是伴随着不同时期、不同观念对学校层面和学生层次的考验,科研性人才还是实用性人才,务实性人才还是灵活性人才,对于不同时期,社会的满足属性也有着不同的区别,因而社会转型期对人才的考察和选拔也有了新的内容,从而导致学校培养怎么样的综合素质人才的问题重重地打了个问号?所谓综合,也就和社会需求需要重新整合而不断变化了。

四、提高经管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措施

(一)加强和改进道德素质教育,是确立学生素质提高前提。

道德素质教育是综合素质提高的前提,正所谓“会做事,先做人”,道德素质是大学生乃至每个社会人必备的一个根本素质,通过后天的道德教育而影响和改造着先天道德素质,因而道德素质的提高更为后天的培养的方式、方法,手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般道德素质教育,学校都定位于道德品德课程和政治科目的学习上,而忽略了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更高要求。当今社会要求大学生的人格健全、思想积极、道德过硬、品质优良等。在这个层面上学校要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情操,有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意识;有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有着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美德;有着诚实守信的公德,中国传统的思想基础等。

有了社会的要求,我们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带动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学校教师要教授学生的基本政治理论课程,用前人总结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现实头脑,承担起历史使命;通过古书、古籍、古语来验证和体会人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对人的思想的启迪作用。这个过程是自我认知、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另外在学习基本的政治理论思想的同时,与专业老师共同完成培养人道德素质的作用。

有了理论的指导,辅助于实践,这样才能在道德素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社会实践伴随着理论的深入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比如进入社会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去感受道德氛围;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政治修养提升活动等。真正让学生体验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真理,使他们对科学的学习这些道德教育课程有更为可信的认知。坚定老师在学校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方向、道德情怀等,使学生更为积极地采取实践活动去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以适应当今社会,来满足社会需求,来提高综合素质这一体系的灵魂所在。

(二)提高心理素质的潜藏危机的防患意识,增加心理帮扶工作力度。

学生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学习、生活、工作、就业、恋爱这五大重点问题已经成了制约学生心理健康程度的指针,在与过去简单的社会环境相比,学校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而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经管专业的学生应该在社会环境压力的充斥下,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因为专业特点更要求他们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这也为他们面对各种提高素质的途径上增加了负担。针对大学生的这些情况,学校应把心理健康课程、心理辅导课程首选为必修课,从而不会导致学生们无处求医、羞于求医,如果把这个课程推广普及到每个人,心理问题便不致于成为另类群体。另一方面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试也是随着心理方面知识的不断积累而不断完善的,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组织各种生动的心理选修课程、各种心理帮扶工作、心理测试等活动让学生们对心理情况本着科学的态度接受和认识,并去理解和寻求解决的办法。

(三)巩固文化素质培养模式地位,创造浓厚的人文及能力发展环境。

1.加强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以更好的专业课程设计为基础,有效的学习方法为导向,培养学生爱专业的思想、切合实际地增加专业理论与专业实习的机会。教师改善教授课程的方式,能积极促进教与学的互动,转换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为主动学习,在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努力激发学生的理论转化到实践内化过程,调动他们的主观意识去挖掘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来完成专业知识学习。

2.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专业知识文化素质的培养。

专业知识文化知识就来自于个人兴趣取向方面的知识,这些学习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来实现,也可以通过读一些课外书籍,例如用文化素养很深厚的书来激发文学体会,也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来博览群书来提高对各方面知识的摄取。但兴趣所向会导致“缺什么、补什么”教育初衷的大大减弱,学校的教育给一般学生培养这方面知识总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所在来选取,但这样会导致越不感兴趣、越抵触的方面的知识了解越少,从而成为某一方面的“文盲”,结果导致面向社会需要这部分知识时而不知所措。学校要建议学生在培养自己兴趣所在的同时,缺什么补什么,要逆其思维而行之。

3.能力当先,势在必行,多样化手段提升大学生能力潜智。

第8篇:自身素质论文范文

 

关键词:成功素质教育 大学生成功 大学教师素质

成功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成功。而大学生要成功,大学教师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主体成功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是否能够成功,大学生成功素质获取的主要途径乃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是成功素质教育的关键影响因素。因为独立学院教育规律和模式与普通高校不同,所以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基于这种特点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对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也会相应呈现其独特性和复杂性。 

一、大学教师素质的要求 

大学教师除了具备普遍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和专业文化素质外;鉴于其独特性,还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一)人文素质 

当下处于时代的转型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社会出现了很多不良的思潮,冲击着社会大众乃至对大学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抛开无节制的贪婪、商业上的巧取豪夺,制假贩假售假、腐败现象无时无处不在不说,作为任何社会堕落之最后防线的教育事业,其有的腐败程度、人文素质的低下也令人触目惊心。 

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文化基础较薄弱、不够勤奋,家境较好,因此就会导致自我认识和控制力差,同时个性突出,自我约束力不够。在社会这样激烈的影响下,就会对学生形成腐蚀作用,出现诸如: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导致学生主流价值观和自我实现意识的缺失。这种人文素质的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自身的“精神成人”和阻碍大学生 “五大体系”的全面发展和最终成功。 

从当下大学人文素质现状来看,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仍然是实施大学人文教育的关键。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自身的思想、言行、人格、技能,甚至教师的礼仪和服饰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行为学中讲到榜样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无穷的,所以提高大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效率好的关键。 

(二)创新思维和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是国家教育大计的重要举措,是民族的希望。创新素质是成功素质的核心素质,创新教育也是成功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一个人没有创新思维是没有大的的成功的。要求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必然要求大学教师具有较高的创新素质。 

对大学教师而言,创新是一种敬业的表现。创新就要求教师要具有批判和怀疑精神,敢于设想和想象,敢于实践。在复杂的否定之否定中,建立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在这过程中,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时间的,对教师身心和意志的双重考验。当然,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在教学中本能地会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这种强烈的教学互动下,学生的智力会得到经常性的开发,有利于学生长远、可持续的发展。 

(三)实践能力 

在教育目标上,独立学院注重培养的是应用型的人才,具有一定的市场导向。实践能力强是应用型人才的标志,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会在教学模式上有所偏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独立学院更强调教学内容必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适应专业目标岗位群的实际需求。保障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在教授方式上,强调产学研结合,不断挖掘教学空间,将课堂搬到现场,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前提是大学教师要有很强实践能力素质。在教学和科研上,大学教师要不断创新并将研究成果投入应用转化为生产力。 

(四)身心素质 

大部分的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并呈现阶梯型层次,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过硬,就要求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这是对大学教师身心素质的考验。只用健康的体魄,才能承受和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所谓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更是对教育事业的责任认定。健全的心理素质诸如:耐心、信心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可能就需要耐心的讲解和多次重复的强调。

健全的身心素质是进行教学活动的基础,不断锻炼和提升大学教师身心素质是成功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 

(五)发现素质 

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个性突出,潜质明显的特征;鉴于此,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就提出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同步推进。那么

,对于大学教师而言就要求必须具备发现素质,这里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要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质,使得学生内在的隐性素质升华为显性素质。二是教师同样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失败因子,指出和督促学生能够消除失败因子,不断进步并最终走向成功。 

往往不是学生缺乏意识或者创新思维,而是教师缺少发现。可见,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在学生的成功教育环节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成功素质教育理念成功的体现是培养成功人才,那么不断提升大学教师的发现素质乃是该教育理念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途径 

(一)国家和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 

近年,国家不断关注和重视独立学院的发展,并赋予其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国家应该颁布相应的政策诸如规范制度、经济政策等来加强大学教师素质工程的建设。大学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学校发展的基石,重视教师素质的培养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学校长远发展的保证。 

(二)大学教师素质的自我提升 

1善于思考,加强交流。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思考,总结自身的不足,寻找素质缺陷不断改进和提升。同时,要加强与人交流,同事相互思想碰撞,产生新的观点,有利于共同素质提升。 

2参加教学培训。参加各种教学培训诸如先进教育理念的陶冶,教学技能的培训,教学竞赛的参与等,都能够在不同方面改善和提升大学教师素质。 

3努力实践。实践是最有效的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投身实践,不断创新并检验。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教学得失,在自我高素质要求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结语 

成功素质教育理论是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和探索,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也会不断地变化和完善,但其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的关键还是加强大学教师素质的提升。努力培养大学教师的高素质,进而培养大批的成功人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赵作斌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第9篇:自身素质论文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人才 综合素质 拓展体系

[作者简介]刘林箭(1960- ),男,湖南长沙人,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执行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与学校体育学;张毅(1954- ),男,辽宁建昌人,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浙江 湖州 31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拓展体系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c201012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53-02

自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重大决策后,我国进入了一个空前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时期,当今已迈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了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①进行高等教育体制的结构调整和功能变迁。结构调整是由过去的一元化的精英教育走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使高等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功能变迁是从过去的同质精英教育走向更贴近经济社会建设的多元需要人才的教育。作为民办独立学院的本科高等教育更应找准定位,错位发展,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键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针对独立学院生源素质,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建立和完善以“三课堂六平台”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教育培育体系,为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和立场方向保证。

一、以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平台,拓展学生政治思想道德素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从学校教育抓起。把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渗透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个环节,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②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培育的根本与灵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独立学院主要通过两课,业余党团校、理论社团、学生干部培训班、基层党团组织建设、讲座、报告、主题班会、社会教育实践等向大学生深入系统的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的头脑,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通过学校课程教育第一课堂、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与校外社会实践服务第三课堂的有机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信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体现中华民族特色赋予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素质。

二、以注重“学术科技”为平台,拓展科技创新素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育大量的不同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有效地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品质、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大学生创新型人才是我国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责任。学术科技活动是学生将书本的和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再学习的过程,它是大学校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一种重要途径。学术科技活动主要以应用知识为主,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更注重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综合提高,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独立学院以学术科技活动建设为平台,构建以各类学科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园、科研社团、学术讲座、论坛、科学文化教育基地、科研立项、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省新苗人才计划等培训手段。从不同角度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利用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展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育人功能。学生通过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学术活动,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在学术科技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爱好、能力和特长,实现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受到较好的教育。

三、以构建“文化品牌”为平台,拓展学生的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应具有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21世纪人才素质中的重要的内容。独立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文化品牌”建设为平台,秉承“明德求真”的校训和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要求,以及“育合格人才、创求真品牌”的精神,塑造了“博雅论坛”“生命之光”“护士节”“团支部风采大赛”“体育节”等一批具有学院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30余个,初步构建了“一系一品”的文化格局,多个文化品牌还荣获了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创新奖、高校校园文化品牌。大学校园是陶冶学生人文精神、道德情操的重要场所,是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课堂。通过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培养良好的情操和人文精神,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而使大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得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四、以发展“阳光体育”为平台,拓展学生的身心素质

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4月29日启动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④的战略举措。其宗旨是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增强学生体魄。健康的身心是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没有一个好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加拿大华裔医学专家谢华真教授提出了健商(HQ)的新概念。“健商”认为:人们是否能健康长寿,主要是由五大要素来决定的:一是要自己掌握健康的钥匙;二是要拥有健康的知识;三是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四是要有健康的心理;五是生活技能。⑤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的“健商”普遍较低,其主要表现是大都不爱运动、生活无规律、卫生观念差和不良的饮食习惯等。为发展学生的“健商”素质,学校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为平台,结合校园教育环境,建立了以体育课、体育节、体育竞赛、体育达标、运动队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为主体的一体化体育活动体系,探索一条使大学生身心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新路径,使学校体育成为既是体育,又是文化,既是锻炼,又是玩耍;既是运动,又是教育;既是参与,又能观赏的校园体育文化现象。积极地创造条件组织开展各类体育娱乐和体育竞赛活动,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使之掌握更多的体育健身方法,增强身心保健意识和保健知识,逐步培育终身体育的意识与行为。

五、以“纪念节日”为平台,拓展学生的审美素质

学生审美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追求个人生活品位,塑造完美人格,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必备素质。审美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培育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具有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独立学院根据社会、校园和学生具有的艺术素养,以“纪念节日”为平台,不断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学校、团委、学工处、系部、社团、班级等各级组织定期组织校园体育节、艺术节、五四、元旦、毕业、迎新等各类文化体育艺术活动。通过多种形式举办人文艺术类学术讲座,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人文教育氛围,加强学生人文艺术素质教育,拓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渠道,使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道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体育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达到寓教于乐、寓教育于文、寓教于艺。培养大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独特的文化艺术品质。

六、以“社会实践服务”为平台,拓展学生的“情商”素质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深入了解社会,检验自我、锻炼自我、积累社会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大学生社会情感素质的有效途径。尔曼认为“情商”是个体最重要的生存能力,是一种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能力影响生活各个层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性品质要素。情商主要是反映一个人的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关系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是属于非理性的。情商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二是自我认识的能力;三是自我激励的能力,是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认知他人的能力;五是人际交往的能力。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非智力素质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进行的社会系统工程。独立学院成立了青年志愿者服务总站,各系部均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分站,共建立各类志愿服务基地40多个,累计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6171人。大学生志愿者们利用业余时间深入社区和农村开展支教帮扶、健身指导、医疗服务、家电维修、社区空巢老人关爱、公益宣传、大型赛会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也逐步形成了诸如“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团”“阳光医疗服务团”“戒毒帮教志愿服务团”“滴水公益服务团”等在校园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学校社会实践活动能极强的促进大学生准确定位自身价值,培育他们具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和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推动学生提高自我意识和形成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构建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讲究合作、自律,具备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崇高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康的人格。

七、结束语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把教育结构划分为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四个部分,但社会对素质教育结构的认知还是存在着多元的划分。从德智体美四分法和实施素质教育实际出发,独立学院提出构建“三课堂六平台”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体系是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之一。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以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为落脚点,以竭诚为青年学子服务为切入点,以带动青年学生科技学术创新为突破点;全面推行师生互动、全员参与的运作方式,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基本内容、推进步骤和创新体系,规范详细的实施办法和评估细则,构建起领导重视、机构健全、科学运转、师生广泛参与的素质拓展工作体系。只有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机制,才能有效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种各类形式的素质教育活动,全面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注释]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②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68.

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