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范文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精选(九篇)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

第1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范文

一、贫困与窘况――世俗化背景下 学院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面对市场经济的兴起发展和物欲主义的甚嚣尘上,普通大众对意识形态领域知识者的关注度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实用主义的盛行。社会学家曼海姆曾证明,“知识并不完全按照‘内在法则’发展,知识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等‘存在性因素’的制约。”[1] 而知识分子在今日也同样受到了制约。90年代以来的知识分子,深受“物”的强大冲击,潮流兴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现代知识群体推向社会的边缘,生存问题也随之而来。

方方关于学院知识分子系列的小说,再现了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在商品经济大潮下生活的贫困和窘况。中篇小说《行云流水》中,毕业于50年代的知识者高人云,对大学教师工作恪尽职守、一丝不苟,以致超负荷工作而生病。在住院期间想的依然是学生的课堂和作业,以及自己和严航未合作完的论文。然而就是认真做事、诚信待人、追求心安的高人云,却在急速发展的生活中处处碰壁。高人云去理发因未带足钱而受理发店小姑娘的奚落和嘲笑,自己最为看重的知识分子人格在小姑娘眼中变得一文不值。与此同时,菲薄的收入常令高人云捉襟见肘,他只能在饭店尴尬地看着自己的学生大鱼大肉,而自己只吃一碗便宜的面。高人云住在陈旧的房子里用着陈旧的电器,即使拼命工作也无法让家庭生活得以改善,妻子和儿女的抱怨更是让他感到尴尬和窝囊。他秉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坚守知识分子的清高品格,却被同事和家人认为是死板迂腐。高人云作为一个高等学校的教育者,满腹笔墨,却无法摆脱生活的困窘状态,也无法得到社会和亲人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只能自我揶揄和解嘲,无可奈何地面对金钱化、物质化的社会而惶惶不可终日。高人云想要一种宁静的“行云流水”般的生活却被现实打败,知识和人格在当今社会逐渐贬值,他越来越难以看清这个世界,失落而又不解地叩问自身和社会,“他是不是和这个时代生活的哪个齿轮错了位?”[2] 生活上带给他的酸楚和尴尬境地,让高人云这样的知识分子们陷入了无可奈何的窘况之中。

无独有偶,方方的新作《惟妙惟肖的爱情》同样揭示了知识分子所面临的困窘状态。作者将视角转向了新世纪,在经济发展一日千里的市场化年月里,表面跨着世纪的两个时代,却有着近乎雷同的本质,用方方自己的话说,“不适宜知识分子存活的时代,都是不尊重知识的时代,甚至都是伤害尊严、伤害人心、伤害文化的时代,都不是一个好时代。”[3] 同样,在《惟妙惟肖的爱情》中,新世纪知识者也有着和高人云类似的生活窘况。

历史学教授禾呈重知识、做学问,对待人生按部就班、小心谨慎,认为知识高于一切,却被认为迂腐地不合时宜不随潮流;而学历较低的表姐雪青在商场上八面玲珑、不择手段、处处钻社会主义空子,却成了声名显赫的企业家,在社会上过得如鱼得水。同样,第二代人的命运也形成了南辕北辙般的对比,禾呈的双胞胎大儿子惟妙学富五车,继承父业当教授,却因钱财菲薄而在家人面前低人一等,被看作是“无用书生”;而只有高中学历的小儿子却成为了公认的社会精英人士,呼风唤雨,如鱼得水。小说将两代人分成以雪青、惟肖为代表的“读书臭屁派”和以禾呈、惟妙为代表的“读书永乐派”,对比书写了两派人不同的生活条件差异和价值观念碰撞。“读书永乐派”的知识分子热爱学识,手持着高学历,从事着大学教育工作,一心认为“任何一个朝代,商人都比读书人有钱,但他们永远也抵不过读书人在这世上被尊重的程度。”然而现实却不是这样,教授惟妙在生活上处处碰钉子时时被讥讽,想出书却因生活困窘没钱买书号而遭出版社拒绝,还被认为是惟肖的“穷亲戚”而受嘲弄,连妻子也因信奉“爱情就是爱钱”的信条而红杏出墙。我们纵观这两派人,不管是在金钱还是名利,社会地位还是爱情家庭上,“读书永乐派”都不能与“读书臭屁派”相互融合,更无法平起平坐。这种现象正如许纪霖所说,“1992年搞经济以后,核心是商业精英,而不是知识分子,市场经济来了以后,知识分子第二度被‘边缘化’。”这也无疑造成了当代社会金钱至上、知识贬值的社会风气。小说结尾处更是耐人深思又显荒凉,“用五万元买来论文而拥有北大博士学位的成功企业家惟肖在大学的讲座人潮涌动,而正儿八经的教授惟妙座下只有可怜的三个学生。”[4] 在这个裂变的时代,“读书无用、斯文扫地”成了普遍现象,方方也由此表达了对当下知识分子的同情和惋惜,长叹道:“啼得血流无用处,不如缄口度残春。”

当下,商业大亨、科技学家和体育明星往往站立在经济舞台的中央,知识分子的个人想象和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地位无法契合。身份边缘、经济重压、生活困窘,这些都让知识分子感到十分尴尬,已然成为这个时代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压抑与矛盾――市场经济下学院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方方对当今学院知识群体的思考,除了生存状况外,更多的是关注他们的精神特点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在时代的制约和现实生活的困境面前,知识分子不可避免地产生压抑、惶惑的负面情绪和人格分裂式的矛盾。在《行云流水》中,高人云一方面承受着经济的压力,以及家人和同事甚至是陌生人的奚落和埋怨,他却不知如何为自身辩驳,也不知从何种层面证明自身的社会存在感,忍耐和承受成了他日常生活无可摆脱的部分。这种“不敢说、不愿说、不知说何”的“失语”,让高人云这样的知识分子被压抑苦闷的情绪包围。另一方面,高人云虽然表现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但却在磨难面前处处逃避和退缩,他力求生活在风平浪静的港湾之中,但无法以一个抗争的姿态来改变自己的生存现状。于是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清高的知识分子人格也在矛盾中一步步妥协。在人人都讲究实际的状况面前,高人云最终向生活低头,给了帮自己修理电器的“差生”罗林及格分数,也放下了自尊心,用姐姐单位的医疗公费给自己买胃药。同样,在《惟妙惟肖的爱情》中,禾呈和惟妙也与高人云也如出一辙,一直瞧不起“读书臭屁派”的禾呈在物质和实际面前产生了价值观的动摇,慢慢地支持起了惟肖。而“面对惟肖的慷慨大方以及挥金如土时,还能保持着清高和自信”的惟妙,也慢慢放低姿态,任凭家人的否定和嘲笑,默默承受而不予反抗。在巨变的环境中,对于他们这类知识分子来说,一方面想要留住知识分子最基本的人格操守,强调个体存在意识,努力在社会中寻求自我肯定和自我价值,但另一方面却又因产生激愤、惶惑的负面情绪,无法抗衡现实的束缚和重压,随即产生压抑和矛盾的非理性意识。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和现实世界产生了无法融合的状况。

面临着相同精神危机问题的,不只是工作后的学院教育者这一代,还有大学知识青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则是典型代表。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学生涂自强靠自身努力考上了武汉的大学,走出了大山。开学时为节省开支,选择边步行、边打工去武汉,到了学校他用一堆汗湿的零钞交学费,为了减轻家中的贫困负担,涂自强在学习之余靠做家教和在食堂帮厨来维持生计。与此同时,这个贫苦青年一心想出人头地,他心中幻想着“考研――读博――留校――当教授”的四部曲般的美梦,他勤奋、刻苦、节俭、善良,为抓住那一丝丝希望之光而与命运争斗。然而父亲的自杀让他错过了考研这唯一的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没有迈出的一步也注定了他人生的下滑。毕业后涂自强选择留在武汉作“就业半漂族”,没有人脉关系和家庭背景的他在城市的夹缝中艰难地生存,生活难、就业难、恋爱难,他一次次陷入无法掌控的悲惨处境,最终由于涂自强在高中时期落下的病根,导致了他“肺癌晚期”的悲剧,一切归于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一些评论家认为涂自强是“现代版的骆驼祥子”,的确,在涂自强的身上,除了和祥子相似的困苦潦倒和悲惨命运外,还有他们共有的一种“农民式”的守旧思想和懦弱胆怯,这也是涂自强一心想改变命运却终不得果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涂自强身上有着天生的勤劳朴实精神,他乐观不屈,从未觉得命运有任何不公,一心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点亮黯淡的人生。然而涂自强的悲伤之一便是他的精神矛盾。在涂自强的所有工作中,多以体力劳动为主,宁可为满足物质食粮而放弃精神食粮。同时,对于新事物不愿学习与尝试是他根本性的缺陷,同学邀请他一起去电脑城装配电脑,涂自强却果断拒绝了这个既能挣到钱又可以学习到技能的机会,“我哪里懂这个,我一窍不通哩”[5] ,在涂自强毕业后穷困潦倒连洗澡的钱都不舍得花的情况下,曾经的同窗好友请他到酒店洗澡,涂自强却因为不会使用水龙头而遭人嘲笑。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涂自强总是显得那么固步自封,不合时宜,他一方面想与社会和谐统一,在社会上拥有自己广阔的立足之地,一方面却又走不出自我压抑、自我封闭的圈子,解不开自设的枷锁。坚守着自身美好的品质,却又不断自我矛盾、自我妥协,于是只能陷入“逃不出又走不进”的精神危机之中,任凭命运之锤击碎他的热情和美梦。

方方在作品中为学院知识分子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精神挽歌。在商品经济大潮中,知识分子虽留有清高的操守和善良的品行,但在生存问题面前却无法做到将金钱财富弃之如敝屣,消费文化语境中的他们,在负面情绪下显得越来越无所适从,由此陷入压抑和矛盾的精神危机之中。

三、定数中的无处遁逃――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宿命悲剧与荒诞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位极好的主人公失败,这对我们来说实在不可思议,因为它违背或然率。”从常理来看,“好人成功”是最合乎自然规律的事情,然而这件事情往往超出人们的预期视野范围,发生想象不到和不可思议的扭转。当人在努力和奋斗过后依然不得回报与结果时,这就产成了人生无意义、命运天注定的宿命悲剧和荒诞性。这在很多中外作家作品中有所体现,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中纯洁善良的苔丝被处以绞刑;老舍《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从勤恳憨厚变成行尸走肉;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拼命工作、眷恋家人,却终变为“甲壳虫”。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在方方的学院小说中,也带有浓厚的宿命论和荒诞性色彩,在物质和精神都无法得到满足的境况下,知识分子力图超越命运的局限性,要求生活的合理待遇。然而抗争过后却还是陷入无法打破也无法与自身和谐的宿命怪圈。

《无处遁逃》和《定数》同样作为上世纪90年代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与《行云流水》中的高人云的逃避退缩不同,这两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在面对生活困境时作出了对现实的挣扎和对命运的反抗。《无处遁逃》中的青年大学教师严航,不满在高校按部就班的生活和无法提升的职位,想通过考托福去美国攻读博士,以此达到功成名就的目的来摆脱现在不尴不尬的生活。然而在他付出代价、全力以赴终于通过托福考试的时候,却因在美国没有可靠的资金担保人而无法领到签证,他的“美国梦”由此而破裂。严航怎么都没想到原来自身的千辛万苦也换不回想要的结果,原来苦苦的抗争也会归于失败,“原来命属一根根小绳子就只能总是属他,原来美国也只是绳子之一。”[6] 命运注定严航无法抓住这根能让他改变现状、重获新生的绳子,这种抗争后的徒劳,常常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这同时也是时代大背景下的必然悲剧。

《定数》中的肖济东也是一位年轻的高校教师,为了改变生活贫困化的状态,得到更多收入以此提高自身的家庭地位,他毅然选择辞去大学教师的工作,下海当一名收入更高的出租车司机。然而就在肖济东拥有更多的经济财富时,来自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荒芜却接踵而至蔓延开来,他无时无刻不感到司机这个职业带给他的痛苦和无聊,在这样的精神重压下,肖济东“开始怀念那些数字的公式,怀念坐在桌前苦苦思索和反复推论的日子”[7],也开始惦念着学生课堂和论文会议,于是他再一次面临职业的选择,辞去出租车司机的工作,回到他日思夜想的大学校园。然而,肖济东的抗争也走向失败,一路挣扎、一路抗衡,在此过后却又归于原点。这种无可奈何又不肯低头的矛盾性,归根结底,是经济时代制约下人文知识分子的处境悲剧。陶东风认为,“这种世俗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社会文化氛围必然对知识阶层的择业观产生重大的影响。”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让他们无法时时刻刻生活在理性主义和乌托邦中,更无法麻痹自身。在面对现实世界时,他们必须做出对命运的探索和抵抗,然而这种宿命的悲剧和荒诞使个人的力量变得渺小,甚至化为了虚无。

作为更年轻的一代,涂自强同样逃不出宿命主义的怪圈。贫苦大学生涂自强身边总有无数的好心人对其施以援手,打工老板、大学室友、食堂师傅等人,都给了他很多帮助。他认为身边每一个人以及自身生活的周遭世界都那么的“好”,然而就是这种“好”让他结局的“坏”具有了更强的悲剧性。涂自强从大山里走出,带有农民身上固有的朴实和善良,他勤奋向上,为了生存和梦想拼命攀爬,连专业老师都被他感动,承诺他只要上线就一定招他为研究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为人称赞的涂自强,却无法找到与这个社会契合的位置。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贫富差距拉大、阶层分化严重的今天,宿命让他无法翻身,不管怎么奋斗都是徒劳,都无法改变自身的境况,他从未松懈,却也从未得到,只能在社会的边角处苦闷、失败,甚至是沉沦。涂自强的悲伤,不仅仅是个人的悲伤,更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悲伤。在当下的环境中,底层小人物,哪怕是知识者,靠个人才华和人文精神想要改变命运,已经是难上加难。方方拷问这个时代:“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才会让涂自强这样的年轻人处处不顺,事事艰难呢?”[8] 方方通过在涂自强身上给予的悲悯和同情,引发出人们对整个现代知识分子生存现状的思考,但方方的作品还是流露出积极乐观的思想特征,悲怆过后,依然让社会期待希望。

方方对于知识分子悲剧的书写充斥着无尽的心酸和悲怆,她深刻剖析了知识分子理想层面和现实层面的巨大差距。在呕心沥血奋力向上之后,知识分子无法营造出理想化的新生活,反而陷入无可遁逃的宿命悲剧之中,这种悲剧虽然显现出生命无意义的荒诞,但方方依然认为,人可以凭借理想、道德去改变自己的现状。

方方笔下90年代以来的学院知识分子,生活在新旧道德体系交织的现代化消费时代,自身理想和社会现实碰撞,不可避免地造成身份边缘化、生活贫困化、精神危机化和宿命悲剧化的现象。然而这种现象终究会在文明社会中得以解决,知识分子和知识时代永远不会终结,他们依然是道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方方的学院派小说,为当代人对知识分子的关注和对时代的反思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叙事小说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BZW114。)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注释:

[ 1 ] 陶东风:《知识分子与社会转型》,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2 ] 方方:《行云流水,方方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 3 ] 方方:《这篇小说只是我的一声叹息》,《长江商报》, 2014年04月04日。

[ 4 ] 方方:《惟妙惟肖的爱情》,广东花城出版社,2014年版。

[5] 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6] 方方:《无处遁逃》(方方中篇小说新作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第2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范文

朴实简单、真实细腻、催人泪下……阅读完这本书,这些是它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主人公涂自强,或许在每个读者心里都有不同的看法,之于我,他树立起的是个坚强而又高大的形象:“踏着石头,一步一跃”,是自强的欢愉天性;“发了呆,终是忍了下来”是自强心底的柔软被刻意地触碰;“涂自强原有两兄一姐,他现在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家庭的不再完整激起他奋发图强的斗志;自农村来却不卑不亢,经受城里人的冷嘲热讽,哪怕心里憋屈难受,脸上也总是挂着憨厚的微笑;与青梅竹马的采药城乡远隔,与身世相似的女同学分道扬镳,尽管也会有万般不舍,但是他遵从命运的安排,不拖不拉,毫无亏欠;在乡亲们的眼里,强伢貌似还只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转眼却可以上武昌念大学,大伙儿都乐呵呵地说道:“涂家也出了个人才”。

条件艰苦,心怀感恩

跋涉的路途总是艰辛的,为村妇搬树枝,得了一顿饭。是啊,山里人总是朴实得可爱,互帮互助就是人之常情。辗转到了工地,工友们的力荐,老的板赏识,涂自强得了第一份工,临别时,做饭的大婶包了几个馒头,涂自强道谢再三。在他心里,世间温暖,遇上全是好人。

令所有人更为惊叹的是因为修路的原因,自强毅然决然地决定开着“11路公交车”,徒步赶赴学校,他心想顺道还能打几份工,挣些学费。一路走走停停,青菜和咸萝卜皮都让他嚼得津津有味儿。老太的留宿,买面老板娘的一碗水,洗车店老板的留用,小汽车车主的顺风车,好心的大爹在雨夜的相助,时时处处都令他感觉到幸福的所在。

终于抵达学校,从腰带里扣出零碎,一张张整理好交给收银员,上面粘的污渍与汗水令人动容,老师自内心传递出一种温暖,舒缓了自强的压力,之后帮助他在学校食堂厨房谋得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也保证了他食能果腹。厨房的师傅们同样是对她大加赞赏。

我生在海边,长在城市,我根本不敢去想象自强那饥饿难忍的过去几年,如今他的处境渐加,我也不禁为他舒了一口气。原来一顿饱饭可以坚定人心,坚定为自己铺就康庄大道的信念。

室友们对自强亦是宽心地接纳。生活条件优越的赵同学与涂自强的对话,我没有听出轻蔑地嘲笑,也得为他竖起大拇指,他为自强送去了电脑,为他道明考研的方向,确实成为了涂自强前进路上的浅浅明灯。其他室友也是对自强关怀有加,李同学赠了他手机,一群人聚在一起吃温馨的饭菜……

铮铮汉子,顽强坚毅

不知是造化弄人,或者是天妒英才。接受众人庆贺的那个夜晚,采药的身影不断在自强面前摇晃,而他的梦境也成为他今后人生的真实预兆。

“不同的路,是给不同的脚走的,不同的脚,走的是不同的人生,从此我们就是,各自路上的行者,不必责怪命运,这只是我的个人悲伤。”采药同样是个才情兼备的女子,可是生在农村,许多事身不由自也不及村中的男孩,她的现身仅仅是在多年以后的一间药店,挺着个圆圆滚滚的大肚子,想必当年落榜,她就早已为自己的将来谋划好了,即是不想拖累自强,也没有亏待自己。

涂自强庆幸自己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成绩的优异令他寻得一份家教的工作,生活倒也平静起来。在得到了赵同学的一二指点,涂自强决定专心考研。“天微亮涂自强就爬了起来。他趴在桌前,给自己仔细拟定出一份学习计划,从专业到政治课以及英语,每一项他都要拼出最好成绩。他写完计划,意犹未尽。又在这份计划书下,写了一份更为细致的作息表。他的时间安排几乎精确到每一分钟。”若是当年高考时,我也有与他相似的学习镜头,为自己的一举一动定下规板的制度,并尽全力地付诸行动,怕是今日的处境会更加的令自己显得从容吧。

全村骄傲,孝感天地

行文开始不久,“四爹爹领了远亲近邻几个过来祝贺,录取通知书便在这些黑糙的手上传来转去。”整个村子都在为自强的出息而满心欢喜。

“母亲要去坡边的地里挖土豆,自强争着去。”这确实是一个孝子该有的品质,自强做到了。尽管出于母亲的角度自认为不能亏待了“家里的人才”,怕是心里一定如同吃了糖一般甜蜜吧。

距离开学还有几日,而自强对父母说:“咱的钱也不够,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城里打工的地方多,早去不定可找个地方干干活,多少也挣点读书钱哩。”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沿袭数千年之久,定是有它存在的道理的。

山里人总是互相照应的,怪不得自强说他吃的最好的怕是从家里走出门的那天起,因为人人都敦促他“多吃点儿,多吃点儿”。

听闻父亲病危,自强已是震惊地不能自己,顾不上许多的奔回村子却依旧不得见上慈祥的老父亲最后一面。父亲的离去,对自强的打击是巨大的,又错过的了从此决心再也不会回到农村。自强为自己的每月生活用度制定了严密的计划,仔仔细细地规划着人生。果真,简朴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他计划着每月为母亲寄去一些,好照应她老人家晚年的孤独生活。可是祸不单行,上天并没有给这个在外顽强地只身打拼的男人一点点儿宽容,老家房屋倒塌,年迈的母亲被压在房梁之下,而母亲被及时送往医院可能是对涂自强最后的一点小小的安慰。回家一趟,自强自然是没有忘记父亲,在父亲坟前又一次坚定自己要出人头地的信念。

老房子没了,涂自强带着母亲栖身在城市里狭小的出租房,渐渐的,母亲也爱上了城市,而在自强的心里,暗暗许下为母亲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条件的誓言。

可是!接连发生的变故让自强的体力透支,愈发地招架不住了。在得知自己严重的病情,他没有时间懊恼与悲伤,强装镇定地安顿好母亲,编了远去美国的善意谎言,放心离去……

第3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范文

也许等到一切都归迹与无声的时候,那些天使的身影才越发鲜明起来。我们挥洒着一样的青春,我们高唱着相同的梦想,我们隐藏着共同的悲伤。就这样,在曾以为无人理解的日子里,比什么都真挚,比什么都坚定地构筑起来的友谊,一分一毫地,以一种落寞又喧嚣的声音,在那场注定的遇见里留下它延续的意义。

太多的事情都被我们带上了“曾经”这样的字眼,可我依然舍不得放下那些回忆。我们的嬉戏,我们的欢笑,都在时光的长河中变得澄静辽远,安详淡定。那些女孩笑容温暖眼神明亮,那些男孩一脸清俊目光灼灼。

毕业那天,那一张张单纯而又充满坚毅的脸,第一次被泪水打湿。每次翻看毕业时的照片,我的嘴角总会泛起一个浅浅的笑,渐渐的,那笑意又化作一抹淡淡的感伤。

没有人想离开,但我们终究还是散了。

在天使离开了以后,那本日记是否已经开始泛黄?在天使离开了以后,校园里的玉兰花是否依旧四处飞散?在天使离开了以后,课桌上信手的涂鸦是否已被人抹去?

天使离开了。可我依然感激。

怀想着那段有你们一起陪我走过的年华,我的难过全都化为勇气,让我能坚持自己的脚步,微笑着向前。也始终相信着,哪怕阻隔着万水千山,我们还是能够心心相印,甘苦与共。不会忘记,那一天我们高喊着各自的理想,我依稀看见了你们闪亮的羽翼,夹杂着那么多奢华,融进我的眼底。风和日丽,白云舒展。因为有你们,无论何时我都能够拥有梦想。梦想变得坚强,梦想与你们分享,在未来的某一天实现!

第4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范文

只是这秋的萧瑟,难免让人徒增感伤,甚至是抹去了对硕果的喜庆。这似乎是有些不公平,却也是人性根本。脆弱的心灵深处,恰逢秋日,必然是一段触伤。尤其,是当我们看到一些熟悉的,本该美好的事物,偏偏逢秋便是失去了生气,自然是感伤。

不过,有些看似凄楚的东西的背后,却也是另段美丽,励志的风景。

当然,心情是风景的主要旋律!

——

【残荷】

又是逢秋,不禁感伤孤鸿南飞,却也佩服自己背井离乡的勇气。

人之存世,为之理想,自然是想逢秋见果,谁愿意萧萧落叶随风兮,又是谁愿意希望临秋落空?看着满塘荷花,失去昔日风情,尽管有些隐痛。但那硕大的莲蓬,摇曳在风中,又何尝不是一种喜悦,一种满足!

秋荷残韵,早已在我脑海形成,只是悲凉过度,也是惭愧于这眼前的莲蓬。世人多叹残荷秋韵是无奈奈何的生悲,可谁料想,这残荷心中,逢秋竟是她莫大的鼓舞与成果。春来长叶,夏来生花,尽管是美如伊人,羞红岸上娘子。但她心底,最终渴望的竟是那众人伤悲欲逢秋,犹喜莲子散清香。

莲蓬,顺理成章的成为残荷烂漫时的一种向往,一种奋进。

我们感叹,这花开得时候多娇,如今竟是这般残去潦倒。不禁,心生同情,更是缅怀自己——将这份本对荷的无奈感伤,添加到自己的情愫当中,便又是另番要死要活的尴尬痛楚。却不能看到,这残荷背后的喜悦,感受不到这莲蓬散发的醉人清香。确实,这荷花零落,昔日嫣红的花瓣又是枯萎,萧风瑟瑟,本是朝蓬的夏日荷塘,生气是被抹杀的一败涂地。世人因此感伤,也是情理之在。

只是也是可惜,看不到硕果的醉香,仅仅愚昧触景生伤。

想必,这残荷摇曳风中,莲蓬必是也在暗暗嘲讽世人懦弱了罢。

【繁花】

世间万物,最有犹美的或许就是繁花了罢!

其间无奈,教我最难相思。此时生悲,又或是因那一首《葬花吟》!自然,这里不适于言辞葬花与黛玉。倒是时候,有些相仿!逢秋生悲,似乎是千古不变的旋律。多数人因秋怀伤,触景伤情,也是不变的定数。只是也有多数人喜悦于秋来丰收,硕果累累。

奈何,多数人对多数人,这秋,却依旧是秋!

昔日烂漫的繁花,蓬勃得生气,教人难以忘却而不禁又忘却于世间繁琐。因此,感动!感动繁花的美丽,烂漫着脆弱的灵魂,教人在复杂的百态中,落得一席之地。只是,这世间繁华,也不过是空有虚实,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挣扎于此,不能自拔。

看着繁花朝落,潮起潮升,感叹生命短暂,却依旧不能乐在途中。

作为世人,比起落花,我们更是悲哀!

春来秋去,繁花命体犹为苦短。然而,一谢朝华,那满地花残,也只是世人多情,冠加罪名罢了。春来花开,蝴蝶双飞,逢秋遗韵,满地花残,一喜一悲,最终竟是生命殒消。世人自古犹叹,这花也是开得不该啊!

可是,她心中如何想,又是如何悲呢?

开得美丽,开得醉人,何尝不是一种幸福,一种喜悦?何来生悲?人生苦短,终有一死,花花草草又是何等短暂。但她们是生得朝华,死得韵色,又何来生悲?可怜世人习惯将自己懦弱的悲情强加于落花,借落花秋残抒自己恐慌,无奈。

可怜,落花也就顺理成章的满地残落了,这秋,也就理所当然的生悲了。

【落叶】

叶落知秋,似乎更是赤裸的揭露了秋的悲凉。

沉重的随风落去,教远方游子,逢秋读悲。记得某个清晨,觉得气候微凉,误以为时间还停留在夏季。忽然起了一阵风,窗外院落的白桦树顿时刷刷的落了一大片叶子。教我不禁诧异,甚至是些许生寒。

忙翻了翻日历,才知道已经入秋多时,只是自己不愿面对现实,难以相信这生气昂然的局面竟然逢秋是这般悲切。更是令在自己背进离乡,看这秋叶零落,毫不动情,游子的伤怀,更是深刻。却不知道这落叶归根的道理!

有些愧对于自己做人的品质了。

树叶还绿的时候,他们蓬勃的朝气,骄傲的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谁也不知道,这树生叶,将来是要归去哪里?偏偏,人在悲情的时候,犹为脆弱,看不见正确的路,正确的方向,迷惑的以为,秋来了,叶落了,一切希望归于尘土。却不知其,是回去最初,归根原处。

游子还乡的喜悦,难以控制的激动,不禁潸然泪下。

却不知道,这落叶归根,也是彷如游子回乡啊!

看这落叶,我们竟是这般伤情,却不知返途,依旧迷失!

如此添悲,也是懦弱者啊!

【秋月】

每逢十五,月圆思亲,比起前三,这月似乎还是比较喜庆的。只是人性根本,这月圆中秋,也教多数人缅怀伤悲。或许,是浪子异乡,这思情也是更多的由喜转悲。

自古中秋,圆月思故,在这个团圆美好的日子里,游子归心,竟是那般脆弱。只能借月寄予情怀。谈古论今,有多少诗篇佳作犹叹中秋,有多少文人墨客悲语圆月。看似喜庆的篇章,圆满的结局,其中也是暗藏了不少无奈与奢望。

这教多愁之人,不禁潸然泪下。今遭秋圆月,故人两相忘。游子他方,即便是事业有成,也是不敢莫忘归根之处。只是望月深思,又是谁能解读其志呢?不禁暗暗叹嘘,这圆月本是美好祝愿,该是喜庆,却是因为寄思,难为伤怀。

不禁举杯邀明月,苦叹春秋无实。这悲,也算是自找的罢!

人生在世,年华无几,仅仅因为一个秋,就败得这般涂地。人之脆弱,偏偏不愿正视,懦弱的要借一个本是美好的事物来渲染自己的愁肠。因为心在悲中,往往迷失局中,哪怕是圆月,也是看得残缺不全。

而那千里婵娟,也只能说是借口罢了。

第5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范文

心情是五颜六色的。喜、怒、哀、乐、惊……是许多种不同的颜色,我要给它们涂上色彩。

我要给心情涂上粉色。粉色代表温馨。让心情永远温馨、烂漫。无论做什么,心里总是幸福的、快乐的。我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对待每一件事。

我要给心情涂上红色。红色代表热情。让喜悦洒遍心房的每一个角落。让我的生活总像晴朗的早晨,充满希望的曙光!

我要给心情涂上橙色。橙色代表劳动。让心情像橙子一样酸中透甜。我知道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汗水,才会有收获;只有在生活中经历了挫折和坎坷,才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道理。

我要给心情涂上蓝色。蓝色代表大海。让心情像天空那么辽阔,像大海那么宽广。心情总是那么舒畅,不再有悲伤、忧郁。让快乐一股脑地涌进心房,让心在自由的天空无忧无虑地翱翔。

……

第6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范文

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本性,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情感,这是他眼中的世界,也是他笔下的世界。顺其本性,全其生意,让一切一切,在自然的法则中生生不息。所以,朦胧间,感觉那是一幅画,每一笔都是竹;定神时,发现那是一首诗,每一笔都是情。一字一墨都要为情义,为情义可随时随地诵一阕诗。一方“二十年前旧板桥”朱文印,让人感到他心中的悲凉。

他就是郑板桥!

【人物小传】

郑板桥,原名郑燮(xi è),字克柔,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之一,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

郑板桥资质聪慧,3岁识字,至8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少时随父立庵至真州毛家桥读书。16岁从乡先辈陆种园先生学填词。20岁左右考取秀才。23岁首次赴北京,于漱云轩手书小楷欧阳修《秋声赋》。26岁至真州之江村设塾教书。30岁,其父去世,靠卖画为生。40岁中举人。44岁中进士。45岁任范县县令,兼暑朝城县。54岁改任潍县县令,连任七年。60岁遭陷害,县官职务被罢。

竹影墙

有一次,郑板桥应邀去朋友家里喝酒。酒喝到一半,主人当着众人的面非要郑板桥在墙壁上画一幅画不可。郑板桥见推不掉了便吩咐主人准备墨宝。主人连忙让儿子拿来一砚墨,郑板桥一看,说:“不行,太少了,至少要磨半小盆的墨。”要那么多的墨,难不成要将整面墙都涂黑?尽管心存疑惑,主人还是让儿子端来半小盆的墨。这时郑板桥已经醉得摇摇晃晃了,他走到墙壁前面,用手往盆子里一沾,就往墙上抹了起来。抹了几把,又把整个盆子端起来,将里面的墨汁整个都泼到墙壁上,弄得黑压压一片。主人看后很不高兴,他原本只想让郑板桥画在墙上,一是风光,二是好看,谁知黑压压一片不知在画何物,又不好涂掉,只好留下。

有一天电闪雷鸣,下了一场大雨。雨过天晴后,这面墙壁前面竟然死了上百只麻雀。过了一些时日,来了一个老头儿,对着这面墙壁仔细地看了许久。这主人看见了,一时好奇,就问:“您在看啥?”“这画,一定是名人画的吧?”主人心中还有气,说道:“哪是什么名人,只是一个朋友用手抹的。”老头儿问:“这画成了之后,可出过什么奇怪之事?”主人答:“奇事倒是有一件,有天下大雨,又打雷又闪电,之后就在墙前面发现死了上百只的麻雀。”老头儿点头说道:“这画,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画的是竹林,只有打雷下雨的时候,闪电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将它当成真的竹林,飞来避雨,所以就撞在墙上死了。”

【精要点评】随手涂抹的黑压压的不起眼的竹林图竟惹来了上百只撞墙的麻雀!这位主人的“有眼无珠”又该招致不少人的嘲笑,而郑板桥的画技高超又该赢得无限夸赞了。只是,我们是否真正明白,看似平凡的事物却往往孕育着伟大。

妙笔战盐商

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扭送到县衙门,要县令郑板桥处以重罚。郑板桥见那个小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明白他是被生活所逼而不得不如此,于是顿生怜悯之心。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就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盐商笑眯眯地说:“好!好!”

郑板桥当即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做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因郑板桥画上了竹子和兰花,许多人都想一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宝。所以当小贩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来很多人围观,整个县城都为之轰动了。盐商的门被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点也做不成。最后,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哀求郑板桥放了那个小贩。

【精要点评】爱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除恶扬善是一个正义官员的应有之举,而睿智更是一个人灵活处事的重要基础。作为县令的郑板桥,富于爱心,也深知事情的真相,如果为小贩强出头,则会得罪盐商。于是,妙计一施,一举两得。

教子之道

郑板桥曾有一子,但不幸早夭,晚年52岁时才又得一子,无疑倍加珍爱。由于长期在外地做官,不能亲自教育儿子,郑板桥只好在书信中再三嘱托亲人们严加管教。他把做人放在“做官”之上,把“明理做个好人”放在第一位。

那么,什么是郑板桥心目中的“好人”呢?

“好人”应该是平等待人的人。郑板桥在给堂弟郑墨的家信中说,家人的儿女对仆人的儿女不要有官宦子弟的“优越感”,不要以为“高人一等”,切不可倚富欺贫,恃强凌弱。他教育儿子有了好吃的东西要与佣人子女分享。

“好人”还应该是具有博大爱心的人。在郑板桥看来,“天地生物,化育劬劳,一蚁一虫,皆本阴阳五行之气而出” ,都是天地辛辛苦苦创造出来的生灵。人作为万物的灵长,有责任爱护世间的一切生灵,而不应该随意地伤害它们。因此,他要郑墨对其子严加管束,即使嬉耍之时也要想到培养其善良之心,以“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

病危时,郑板桥把孩子叫到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孩子做的馒头。待孩子将馒头送到病床前时,郑板桥已经断了气。孩子悲痛得大哭,忽然发现旁边有张纸条,上面写道:“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临终前给孩子上了“自立”的一课。

【精要点评】如果用现代的教育观衡量,郑板桥所持的教育目标及“好人观”虽然免不了局限性,但他注重孩子品性的培养和熏陶,其中闪现出来的尊重生命,推己及人、推己及物的仁爱思想、平等意识、悲悯情怀,以及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善心、爱心与自强自立的教子法,仍值得称道。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天,郑板桥在范县县署前面的树荫下遇到了一个穷困、饥饿,靠卖字来糊口的老兵,遂上前与其闲谈。谈话中,郑板桥意外地知道这老兵不但与音布同营,更是好友音布的同门。于是,郑板桥把他带进书斋里面,听他诉说音布的生平和那令人难以置信的凄凉晚景。

老兵的话语在郑板桥的耳边不断回响着,在他模糊的泪眼中,形成一种绝顶的孤独和萧索的意象。他在诗中勾画着这种意象:

柳板棺材盖破祛,纸钱萧淡挂(ruǎn)车。森罗未是无情地,或恐知人就锁书。

想到了伤心的地方,郑板桥不由自主放声痛哭。在郑板桥的记忆中,音布慷慨啸歌,是一位不拘细节、才气纵横的书法家。郑板桥认为,一个特殊人才往往有着特殊的性格,岂可以一般的尺度对一个奇才做琐碎的苛求。

郑板桥在悲悼一个天才凋谢的同时,却为了另外一个天才的闪现而将他到范县后所普的数百首词付之一炬。

一个叫陈孟舟的盲人在很偶然的机会里问起郑板桥填词的方式。郑板桥为他诵读李白的《菩萨蛮》和《忆秦娥》,并为他分析这两首词的题材、音调和平仄。几天后,郑板桥意外地听到了陈孟周所填的词:

何时了,有缘不若无缘好。无缘好,怎生禁得多情自小。重逢那觅回生草,相思未创招魂稿。招魂稿,月虽无恨,天何不老。

听完陈孟周的吟诵后,郑板桥久久地静默着,不但为那凄美的词义所陶醉,也感到一种令人眩晕的意外震撼。在这种天才的光耀下,郑板桥突然觉得自己很渺小,很笨拙。他一向服膺的创作真理在这个盲人面前显得多么牵强而没有意义。

对盲人这奇迹般的创作,郑板桥逢人便吟诵,逢人便赞叹。最后,在自愧不如的激动情绪下,他焚去了到达范县后的全部词稿。

【精要点评】音布的死,激发郑板桥写下了一首悲凉的长诗,留下了一个奇才的风貌与典型。然而,一个盲人灵思的突然闪现,却让他将用无数心血所“冶炼”而成的数以百计的作品化为灰烬。这一刹那天才的闪现,对人类而言,到底是意外的惊喜,还是无法弥补的损失,也只好留待后人去评判了。

难得糊涂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这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今潍坊市)做官时题写过的最为脍炙人口的匾额。

当时有个莱州县,地处潍县东北,面临大海,其东南有座云峰山,山上留有许许多多的碑刻。有一年秋天,郑板桥专程从潍县赶来观赏这些石刻。由于碑刻深深地吸引了他,所以,盘桓至晚,不得不于当晚借宿在山间茅屋。

屋主为一位神态儒雅的老者,自命“糊涂老人”,却出语不俗。老人室中陈列了一尊方桌般大的砚台,石质细腻,镂刻精良,郑板桥看后暗暗称奇。交谈中,老者得知来客是潍县县令以及诗、书、画三绝的大家郑板桥后,肃然起敬,遂请郑板桥题字以便刻于砚背。郑板桥大笔一挥,题写了“难得糊涂”四个字。落款时他用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方印。

因砚台很大,尚有些余地,郑板桥便请老者写一段跋语。老者思忖片刻写下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藏野人之庐。不入富贵之门也”。老者也拿出一方印钤盖于落款处,印上的字是“院试第一乡试第二殿试第三”。郑板桥看后大惊,方知眼前老者是一位隐退的达官。有感于“糊涂”老者的自命名,郑板桥见砚台尚有些空隙,当下便步老人之神韵,补写了一段话――“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老人看后仰天大笑:“真乃高士也。”郑板桥亦称:“得遇老人家,实实三生有幸!”从此,郑板桥留下了他的“难得糊涂”和“聪明糊涂论”。

【精要点评】做任何事情,拿得起放得下,堪称悟透了人生。然有些“聪明人”往往拿得起却放不下,做事常常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乃至身枯力竭仍在拼命。还有些人干大事糊里糊涂,但在小事上“聪明”,为蝇头小利而费尽心机,锱铢必较。如此说来,效法先贤采菊东篱,难得糊涂,方是人生之佳境。

三头驴,别官场

乾隆十一年,郑板桥五十四岁,离开范县,调到潍县当县令,连任了七年。郑板桥刚上任时赶上全县大旱,民不聊生,百姓四处逃荒。见此,郑板桥不顾他人阻止也没有逐级申报,把前程与性命作为冒险的赌注,开仓赈贷,救济灾民。同时,又大兴工役,修城凿池,招收远近饥民做工就食,并令城内大户开厂煮粥,救活不少灾民。可因为这事郑板桥得罪了上峰大吏和豪商富贾,朝廷最后以贪污之嫌,罢去了他的官职。

郑板桥与潍县父老已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一旦要离去,百姓痛哭遮留。郑板桥的心情也十分沉重,他分别画了竹、菊留赠潍县的官绅士民,并在画中题词: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装着简单的行李;一头驮着两夹板书,加一把阮咸(乐器名);一头则是皂隶骑着,在前面引路。驴子到家了,郑板桥的仕途之路也走到了尽头。

【精要点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进又无能退又难”,郑板桥终于在难中如愿地退了下来,唱着道情归山去了,而不再为五斗米折腰。

第7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范文

1、我倔强的不愿屈服,换来的却也只是伤痕累累。从此我的世界不再有你。心碎了无痕,我感动天感动地就是感动不了你。

2、一直固执的以为面对什么事情我都能够坦然的微笑,可是,终于在你转身决定离去的一刹那,我泪如泉涌,不可抑制。这是,过往的幸福嘲笑着心中的疼痛,原来,世界上最痛的痛是离开。

3、你一直存活在我的世界里,而你的世界里一开始就没有我。

4、太阳再大又怎麽样,蒸发卟了莪德悲伤。

5、我把爱情还给你,你把我仅有的一点点骄傲还给我好不好?

6、错过了日出可以等待,错过了美景可以再来,错过了流星可以等待,错过了爱情却不会回来!珍惜身边的人,特别是你爱的和爱你的人。

7、爱一个人有多苦只有自己最清楚,负出了全部青春以荒误原来只是一个错误,我也不想装糊涂却又不得不认输,错过的情人还有谁能够留住,我也只能够装糊涂假装自己很幸福,伤在心里头眼泪再也留不住……

8、何为快乐?就是掩藏自己的悲伤,对每个人微笑…

9、当眼泪留下来的时候,才知道,分来也是另一种明白。

10、累了,蹲下来抱抱自己,依旧倔强的说:也不过如此。

11、撕心裂肺的挽留,不过是心有不甘的表现。

12、你穿上婚纱时,就是我披上袈裟之日。

13、藏在心底的话并不是故意要去隐瞒,只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呐喊。

14、属于我的那首歌谁会去听。

15、没有我,你要好好的,这是你唯一能为我做的…

16、转瞬即逝的爱情,根本不值得留恋。

17、宁愿独自在大雨中奔跑,也不愿投进你那虚伪的怀抱。

18、如果你的婚姻不幸福,那就回来找我吧,哪怕我已经老得走不动了,我也会带你一起私奔的……

19、望着你离开的背影,我告诉自己要坚强,不哭,()是因为爱你,更是因为懂你。

20、不要在我坟墓前哭、脏了我轮回的路。

21、从有了你开始,我已经不能习惯再一个人。

22、请珍惜你身边默默爱你的人。或许,有一天当他真的离开了。你会发现,离不开彼此的,是你,不是他。

23、这世间没有卑微的爱情,貌似卑微不过是因爱你太多罢了,在最终化为无言里,没有成全、没有怨恨、也没有祝福,只有一抹凄凉的眼神,在风中飘散……

24、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象是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一滴一滴凝成热泪。

25、遗忘了过去,记忆在脑中不停的旋转,最后意识渐渐模糊。

26、人永远都不知足,你永远都不是一个人的所有。

27、如果我从没遇见你,如果我从没爱上你,如果我一开始没坚信,也许我就不会是现在的这个自己。

28、有天当你想起我,时间已摆平所有的错,也学会不再问为什么。直到有一天,面对爱情开始吝啬,会不会怀念当初的炙热?一路上经过各自曲折,直到有一天,选某个人相濡以沫。

29、我以为我的温柔,能给你整个宇宙。我以为我能全力填满你感情的缺口。最伤感空间说明大全。

30、忘记你,是为了证明我可以忘记你。

31、总要等到过了很久,总要等退无可退,才知道我们曾亲手舍弃的东西,在后来的日子里,再也遇不到了。

32、给我一个支点,让我重新撬动你的心好吗?可令我难过的是,直到你离去,也始终不肯给我这个支点……

33、别老跟我说永远,你说永远到底有多远。

34、什么天荒地老,什么至死不渝。都只是锦上添花的借口…

35、人这一辈子,真爱只有一回,而后即便再有如何缱绻的爱情,终究不会再伤筋动骨。

36、没有什么忘不了的,总会在以后的时间忘了你,先忘了你的样子,再忘了你的声音,忘了你说过的话,忘了……43、深入骨髓的悲伤,是我望眼欲穿的伤痛。

37、我们说好一起老去看细水长流,却将成为别人的某某,在分岔的路口,你在左,我在右,我们都倔强的不曾回头。

38、有一种缘分叫钟情,有一种感觉叫曾经拥有,有一种结局叫命中注定,有一种心痛叫绵绵无期。

39、男人哭不是不坚强,而是坚强太久了。

40、我们都这样离散在岁月的风里,回过头去,却看不到曾经在一起的痕迹,尽管,曾经那么用力的在一起过。

第8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范文

哈尔滨医科大学一位教授介绍,人的健康,从后天因素分析,主要有六大因素,即心理健康,生活规律,营养合理,运动适当,医药保健,环境良好,而心理健康应该是列在第一位的,中老年人更是如此。

祖国医学认为,“气是百病之源”,这里涉及到心胸和精神心理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认为,50―80%的疾病与不良心理有关。他们制定的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与自然环境的能力。”后来,在健康标准中又增加一条“道德良好”。所以当代健康的新观念共有四条,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与自然的能力,道德良好。后三条均涉及心理因素,这足以说明心理健康在人体健康中的地位。

现代科学认为,生理和心理共同构成健康的基础,但心理也影响生理。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促进健康,不良的心理状态会导致疾病,甚至死亡,当心情愉快时,神经体液调理好,思维敏捷,工作能力提高,免疫力增强。当心情长期紧张,焦虑时,神经体液调理失去平衡,血压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会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中风,胃溃疡等。美国澳恩堡有位喉癌患者,在服药同时接受“想象疗法”――静坐,并想象体内白血球战士向癌细胞恶魔开战,将恶魔一个个杀死,并运用内力帮助使劲儿。一年后,癌症肿块消失,恢复健康!可见涉及心理的“想象疗法”多么重要。

祖国医学主张,“形神合一”,强调形神相互依存,同时强调神的反作用,认为,“神为行之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明代名医万密斋曾经给落榜而忧郁成疾的秀才朱正治病,便调侃他的病是“怀孕啦!”,需要开两副保胎药!使朱秀才乐个不停,心情为之一爽,抑郁症不治而愈。调查发现,世界各地长寿老人的共同特点是豁达开朗,处世乐观。可见,心胸开阔对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怎样才能保持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呢?

首先要学习些心理学、医学和养生常识,在此基础上,了解心理――生理――病理的转化关系,重视心理调整与身心健康的重要关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还要注意怡情养性,保持乐观。无论老年、壮年还是青少年,涵养道德都是第一位的事。要以积极态度对待生活,淡泊名利,随遇而安,保持愉悦的心境。许多养生学家、科学家都认为,情绪是生命中的指挥中心。古人云:善念造药,恶念造恶。要让自己始终善念做主。每天对着镜子笑一笑,可以自我鼓励地说:“今天我很好,我很愉快!”这似乎是阿Q精神,实则有其道理,也是一种自我心理暗示和心理安慰。

其次,讲究形神兼养,动静平衡,动以练形,静以养神。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有人说“生命在于静养”。确切地说,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生命在于动静的平衡之中。动,不可过劳;静,也不可过懒。这就好比前人说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需要张弛有致,动静平衡。

再次,中和七情,和畅情志。七情即喜怒哀思悲恐惊。七情过度会损伤身体。喜伤心,悲伤肺,怒伤肝,思伤脾,恐伤肾,惊伤胆。人有情感,当发则发,但要发而有度,这个度就是“中和”。所以要以理治情,适度。

俄罗斯学者兹马诺斯基提出一个健康公式:

这个分式说明,分子越大越健康,分母越小越好。分子中首位是情绪稳定,情绪不要大起大落,做情绪的主人。善于养生保健者,都勤于动手动脑,使生活充满情趣,读书、听音乐、书法、绘画、种花、爬山、旅游等等,不仅仅是活动和爱好,也是健身之道。工作着是美丽的,生活多美好!既是知足常乐,又要知不足也乐。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顺其自然,四季调神。中医养生的核心理论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要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生发应畅快勿抑郁。夏季要精神饱满勿焦躁动怒;秋季保持安宁,神气收敛;冬季宜沉静,气机不外泄。

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还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尽快适应离退休后或者提前内退的角色转变。离退休后首先遇到的矛盾是原来的职务已不存在,一下子“门庭冷落车马稀”了,不要为此而抑郁寡欢,要尽快顺应角色转换,当好快乐闲人、“家庭小时工”、“老年学生”等等。对孙子辈的喜爱不要过分较真,孙辈主要让子女去管;老年宜动用脑,活到老学到老。

二是做身心衰老的自我调节。生活要有规律,定期体检,及时治病;多参加社会活动和亲友聚会;适当运动和静养,重点在腰腿,心肺功能,要量力而行,保证安全。

第9篇: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范文

1、宿命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位置,即使短暂的错位,也终要回归本位。

2、不想用爱情来渲染悲伤,不想看你如此疲惫,低着头不理会,说我冷漠?无所谓!

3、伤口再痛痛不过背叛的伤痛,泪水再多多不过你给的冷漠。

4、花开再谢、人来又走。假若注定是过客,起初又何必招惹。

5、我们在放弃,涂白了记忆,以为就可以伪装无邪的美丽。

6、青春,让我们学会了悲伤、逞强、强颜欢笑。

7、我落日般的忧伤就像惆怅的飞鸟,惆怅的飞鸟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

8、有多少永远值得坚持,有多少永远配得上永远。

9、潮起潮落,冲不走沙滩记忆的贝壳;云卷云舒,留不住她远去的背影;人来人往,挡不住初识的那份快乐。

10、初次相识总是那么的美丽,过程却是那么枯燥,结果更是令人伤不起。

11、绘一场生死契阔的游戏,为我们的故事写下一个结局。

12、我不想做你生命的插曲,只想做你生命最完美的结局。

13、能给你的全都给你我都舍得,除了让你知道我心如刀割。

14、暧昧过头,友谊终究酿不成爱情。就像旋转木马,因为你在追、我在逃,我再追,你又跑……

15、在什么都不确定的年代,我们总是爱得太早、放弃得太快,轻易付出承诺,又不想等待结果。

16、那些流年、那些颠狂、那些悲伤,在某个十字路口、已经尘埃落定。

17、在什么情况都没有确定的时间里,我们相爱的似乎太早,分手的似乎太晚,承诺总是那么的容易,结果却是我们都不想看到的。

18、知道真相又如何?青涩年华里,我们都怀揣着各自的秘密,原谅了彼此的心机。

19、心里有一些牵挂,有些爱却不得不各安天涯。

20、谁给我波澜不惊的爱情,谁陪我看透流年的风景。

21、所有的疼痛、都被隐藏在乖戾的微笑里,()越是笑,就越疼。越是疼,就越是没心没肺的笑。

22、过去的故事总归成为回忆,会痛、会哭、会想起。

23、我,不怕路太远找不到终点,就怕两个世界画不成一个圆。

24、今生今世,但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每天都能看见他的笑颜。

25、为你落下一滴泪,故事到最后总会落幕,我真心的付出却不是你要的幸福。

26、试着放手,走与不走,留与不留,我不想懂?

27、说好就此放手,说好不为彼此停留,可回忆说走又不走。

28、有一点累,有一点灰,有一点点执著;全世界不懂都无所谓,对错也无所谓!

29、人生总有些牵挂,让有些无奈的爱彼此天涯。

30、相识,总是那么美丽;分手,总是优雅不起。

31、一种游戏,一种规则。玩得起,继续;玩不起,出局。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