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

三思而后行的故事精选(九篇)

三思而后行的故事

第1篇: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 伍家沟村;耿村;婚恋故事;文化精神

Abstract:As shown in the story of Love and Marriage Between two villages, we found out the pursuit of life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freedom, fighting for love, yearning for happiness, looking for a glamour marriage, doing good and geting a reward of marring in a wife, and being full of gratitude; besides, we also witnessed the set of principle that couples should be loyal to each other and value justice above material gain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spects of the way to get a marriage, the value of the marriage, the seriousness of the marriage and even the standard of wish list emphasis were based on the pergence in culture. The culture of Wujiagou Village was affected by the thought of Taoism in Wudang mountain and the theory of animalism while the culture of Geng Village was steeped in the chivalry of Yanzhao and the confucianism.

Key words: Wujiagou Village;Geng Village;story of loving and marriage;spirit and culture

爱情婚姻类故事是民间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伍家沟村与耿村都有大量此类故事,反映了下层民众在婚恋方面的理想追求、道德伦理和价值观念等。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两种不同地域的民间文学在婚恋方面的文化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两村爱情婚姻故事的类型

两村的婚恋类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人鬼相恋、人与精怪(仙)相恋和人与人相恋三个类型。

1.人与人的相恋婚姻

此类故事在耿村较多,在伍家沟村较少。伍家沟村的《一女许三人》[1]338讲述了员外将女儿同时许给三人,最终穷苦的放牛娃靠真诚、实在的打油诗获得了美好的姻缘;《选女婿》[1]333讲的是三个青年同时向姑娘求亲,县官让姑娘诈死,结果只有穷书生愿意收尸,最终获得真爱。耿村《潘杨和》①的故事讲述了一个村子里潘杨两姓因为宋代“杨家将”的故事而形成世仇,互不来往,一位杨姓的女子和一位潘姓的小伙子相爱后因家族的反对酿成一场悲剧——女子被害死,小伙子含冤入狱,受尽折磨。真相大白后,小伙子毅然决定举行“冥婚”(和死人举行婚礼),从此潘杨两族和睦相处,此为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伍家沟村的《田翠萍遭冤》[1]390和耿村的《王二姐思夫》②分别塑造了两位虽然丈夫落难自己却奋起反抗家庭的压力、矢志不渝不愿改嫁的烈女形象。这类故事的特点是:表现年轻人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对婚姻的忠诚和下层民众对美好姻缘的向往。

2.人鬼相恋的爱情婚姻故事

讲人鬼相恋、结合的故事,鬼魂一方多为女性。此类故事在伍家沟村数量颇多,《妖女鬼媳妇》[1]204讲的是“鬼妻”投胎转世后仍然没有忘记前世,十七年后与已经十八岁的儿子相认,一家团聚;《田老三娶鬼成亲》[1]209讲述了一个因相思而亡的陈三小姐做了鬼仍然和田三公子相好,田公子将女鬼带回家,二人合力破了道士的法术使小姐回魂。《李小姐魂嫁张公子》[1]215讲述了一位落难公子和员外家的小姐相爱,小姐死后的魂魄跟随公子回家并成亲,后张公子跳进棺材给小姐接了阳气救活了她,两人终成眷属。耿村的《鬼亲》③讲女鬼给赶考的王生治好病并相爱,然后女鬼投胎,十八年后再成亲。此类故事的特点是虚幻的角色——“鬼”都是女性,她们往往遭遇不幸或者婚姻不自主,而且多是鬼主动追求人、帮助人,然后转世还阳,最终母子相认、夫妻团聚。

3.人与精怪(仙)相恋的婚姻故事

此类故事在伍家沟村和耿村都较多。如伍家沟村的《画上仙女配书生》[1]163讲的是书生与画上仙女的姻缘;《狐狸精闹书馆》[1]223和《狐仙小姐三报恩》[1]227中都是狐狸精和人的恋爱。耿村的《白狐仙》④讲赶庙会的刘二标遇上美貌的白狐仙,与之结婚并得到狐仙的指点,而后发家;《桂花仙子》⑤讲成精的女性桂花树与善良的男性相爱并联手抗击蟒蛇精。此类故事也以精怪主动找人恋爱的为多数;也有少数故事是人主动找精怪或仙的,精怪、仙一方大多数是女性,而且具备法力可以帮助另一方;从故事的结局来看,伍家沟村的故事中男女青年的结果多为美好,耿村的故事中“精怪”尤其是“狐”的结局往往比较悲惨。

二、两村爱情婚姻故事的文化精神

婚恋故事的主体不管是人类还是虚幻的精怪、仙,都是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关系、情感的真实折射,是民众的自然观、社会观、价值观及道德观的某种反映,渗透着社会生活和文化的丰富内涵,体现着种种文化精神。

1.人与人婚恋故事:反映了青年男女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为爱抗争、反抗恶势力的勇敢精神

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结合必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否则婚姻便不合法。这种忽视青年男女选择自由的包办婚姻带有强迫性质,父母往往只考虑门当户对,甚至拿儿女的婚事做钱财、利益的交易,古往今来不知造成了多少爱情悲剧。伍家沟村的《梁山伯与祝英台》[2]与耿村的《梁山伯与祝英台》⑥、《蝴蝶不采马兰花》⑦都是借《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反映旧社会因父母的门第观念致使相爱的青年无法结合的残酷现实。伍家沟村的《双告状》[1]401讲述了两家员外结为亲家,后来家道中落的男青年到女方家求助,居然被未来的岳父买通衙门关进监狱,女青年义无反顾上京告状,路上先后遭遇打劫的强盗、开黑店的老板,经过几番曲折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耿村的《并蒂莲》⑧讲两家父母指腹为婚,后男方家败,女方父亲为图富贵悔婚并将女儿送入宫中做宫女,最后二人私奔,走投无路之下双双投河自尽。这两则故事既揭露了家长见利忘义、拿儿女婚姻求富贵的卑劣行径,又反映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坚贞和对婚姻的忠诚。

2.人与“鬼、精怪、仙”等的婚恋故事:借虚幻的角色表达下层民众(种地的穷苦农民、落魄的书生)对幸福的渴求、对美好姻缘的向往

两村的民间故事中,无论鬼还是精怪、仙等,都是虚幻的角色,故事通过虚构这种角色表达出下层民众对自由恋爱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伍家沟村的《田螺精姑娘》[1]274讲述了勤劳、善良的单身汉给村民挖井的时候捡到一枚田螺拿回家养,田螺精化成美女帮助穷汉发家致富,而《王老二种瓜娶媳妇》[1]186里,种瓜养母的王老二因种出一个有法力的瓜而迫使龙王将女儿嫁给他;耿村的《蛤蟆变皇姑》⑨讲述的是赶考书生救了蛤蟆,蛤蟆变成美女并做了皇姑(皇帝的女儿),二人成亲。两村还有很多“鬼妻”的故事情节也十分相似:伍家沟村《娘十七,儿十八》的及其多篇异文都讲的是种地的农民遇上女鬼结婚生子或者妻子死后变成鬼妻回来生子,“鬼妻”在投胎转世时不愿喝“孟婆汤”(民间传说中,这样不会忘记前世),期间丈夫也是决不另娶,苦苦等候与妻子的重逢,18年后中了状元的儿子遇上只有17岁的母亲,夫妻重聚,母子相认;耿村的《鬼亲》③讲的则是女鬼帮助赶考的书生治好病然后投胎,二人18年后成亲。这类故事的产生,缘于下层民众对于幸福的可望不可求,以及鳏夫、丧偶者得不到性爱的满足,幻想从虚幻的女鬼形象得到心理的补偿[3]86。

3.行善得妻、知恩图报的价值观和男女平等以及夫妻间要相互忠诚、重义轻利的伦理观

行善得妻、知恩图报的价值观:两村的故事中无论是人与人的婚恋还是与精怪、仙的婚恋都表达了一种女子要知恩图报而男子则会因行善得妻、得幸福的思想。伍家沟村的《王小打鱼》[1]182中打鱼的王小因放生了两条流泪的金鱼而娶上龙王的女儿,女子则是因感念王小放了哥哥而嫁给他并帮助他战胜恶霸、发家致富,上面讲到的《田螺精姑娘》[1]274也是因为穷汉帮乡民挖井才得到田螺精姑娘的帮助,获得幸福;耿村的《傻二愣子与狐仙》⑩讲的是从猎人手里救了狐仙及其父母的小伙娶上漂亮狐仙的故事。

夫妻相互忠诚、互敬互爱,丈夫不能贪财(色)忘义,要给予妻子应有的尊重和人格信任的伦理观:伍家沟村的《田翠萍遭冤》[1]390和耿村的《王二姐思夫》②表现出两位女性在丈夫落难时,仍然矢志不渝、忠于婚姻的坚贞气节,谴责了衣锦还乡的丈夫怀疑妻子对其不忠而极端不信任、不尊重的行为[4]48。耿村的《贪财丢妻》B12中,贪图20两银子的丈夫将买来的年轻媳妇与货郎睡一夜,结果媳妇看上了小货郎,二人私奔;《借媳妇》B13中也是贪财的丈夫将媳妇借给别人,结果媳妇跟人私奔;《丑狐仙》中获得狐仙帮助的书生发家致富,后来嫌其丑陋,又做出忘恩负义的事情,狐仙一怒之下让其再度一无所有,《狐仙教变》B14中的男人嫌老婆丑,狐仙教他的妻子先打扮得特别丑陋,过一段时间再收拾得干干净净,这时丈夫发现妻子原来长得并不丑,才认识到自己贪色重貌的错误。

三、两村爱情婚姻故事文化精神的差异

(一)在爱情的忠贞、婚姻的忠诚方面,具体的表述倾向和婚姻的获得方式上有差异

1.婚恋故事所蕴涵的思想倾向有差异:伍家沟村的故事表达的是追求幸福,希望夫妻双方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的思想;耿村的故事多表达维护爱情坚贞、捍卫婚姻自由的思想。

在《伍家沟村民间故事集》(第二集)中婚恋类故事有30篇,其中19篇都是借“鬼魂、精怪、仙”等虚幻角色来表达对爱情和婚姻的态度:这些故事中的虚幻角色都是善良、浪漫、正义的,爱情的结局也都是美好的,这些一心追求“还阳”(死而复生)的“女鬼”,美丽善良的“狐仙、龙女”,贤惠的“田螺精”等等,折射出山野乡民对于生命的向往和获得幸福生活、享受人世乐趣的渴望之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耿村的故事多通过男女主人公抗恶复仇的行为表达誓死维护爱情的坚贞、捍卫婚姻自由的思想,如《三世转人间》

B15中的丫鬟因喜欢财主的长工,二人被迫跳河自尽,演绎了一幕三次自尽以追随爱人并抗击来自阳世、阴间的各种恶势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悲壮故事,读来荡气回肠。

2.婚姻的获得方式上:伍家沟村强调男子要勤劳、行善,才能得姻缘、获幸福;耿村则是倾向于天定姻缘的思想。

伍家沟村故事中的男主人公都是善良的、勤劳的,如帮村民挖井抗旱、放生流泪的金鱼、孝顺孤老、营救被猎的狐仙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女方的好感,从而得到姻缘并发家致富。耿村的很多故事则表达了“姻缘天注定”的宿命论思想,《白狐仙》④中赶庙会的刘二标看见一女子很漂亮,就同行到女方家,婚后狐仙指点他发财,但最后因刘二标不听狐仙的劝阻执意举家搬往江南,造成如狐仙当初预言的“半路上狐仙会被狗咬死”的结局;《百草坡》B16中的芦群与“狐仙”胡三英相爱但是二人始终无法结为夫妻,狐仙只能帮其获得名利以便娶到漂亮的县官小姐。这里,男子不需要有什么所谓的德行,甚至不学无术的好色之徒都可以获得幸福,狐仙只是上天安排姻缘时的“中介或工具”,帮助男子实现名利后就该在特定的场合、时间离开男子。

(二)婚姻理念上的差异

在婚姻理念上,伍家沟村体现了山野乡民朴素的“男女地位平等、夫妻相互忠诚”的民间道义;耿村更体现了北方传统伦理中男尊女卑的思想、门第观念及宗族延嗣的情结。

伍家沟村《娘十七,儿十八》的原文和异文前后有7、8处之多,反复讲述了一个忠于婚姻和家庭的鬼妻(或狐仙)在生完儿子后不幸被道士收了魂魄,奈何桥上不愿喝孟婆汤,转世为富家小姐并在17年后和中了状元的儿子相认,夫妻、母子团圆——这类故事不仅赞扬了夫妻白头到老的忠贞之德,而且通过两世之爱,表达了下层民众追求幸福,希望夫妻双方相互忠诚的道德境界;《年老不娶年少妻》[3]367和《老少换妻》[1]411则从侧面表述了一个主题:爱情是婚姻的基石,靠着地位和财富娶到年青媳妇不但不可取,还会闹出丑事。而在耿村民间故事中,《孙清元临死纳妾》B17里的大人物孙清元为了死后自己的权势仍能够蒙荫子孙而娶了一房小妾;《九胎十八子三十六郎庄》B18、《五子登科》B19、《赶考三招亲》B20无不津津乐道地讲述了多娶老婆、多生孩子以光宗耀祖、延续香火的好处。

(三)婚姻的严肃性

对于婚姻的严肃性,两村的故事传递的信息截然相反:伍家沟村对于男女的结合没有太苛刻的要求,幽会、私通并不被视为什么丑事;耿村则强调婚姻的正规性和合法性。

伍家沟村的《状元指头少关节》[1]418中,赶考的举子和美貌的尼姑私通,生下孩子后送与他人抚养,18年后尼姑主动站出来认下中了状元的儿子,对此前的行为她“不但不觉得丢人,相反还觉得很荣耀”,状元的态度也是“生身父母大似天,养身父母恩无边”,一起养老送终;耿村的《状元杀和尚》[3]316中,寡妇耐不住寂寞与和尚私通,从小看在眼里却无可奈何的儿子长大后考中状元,衣锦还乡时母亲仍不愿意离开和尚,状元居然在满村百姓的耻笑中修桥以方便母亲夜间过河私会,几年后寡妇去世,当大家都以为状元会把和尚接到京城享福的时候,状元却把和尚绑到亲生父亲坟头杀掉。状元前后的行为判若两人,但就像他留下的一副对联:“修小桥为母行孝,杀和尚替父雪耻。”显然,状元也认为母亲的行为违背了传统的“妇道”,但是“孝”字当头,只好暂且忍下,只等母亲死后杀和尚以正“纲法”。两则故事中两位状元儿子对于母亲“私通”的态度是截然相反的:在鄂西北的山野之地,民众没有太多“纲法、礼教”的束缚,想爱就爱,无论是当事人还是旁观者都能接受这种行为;但是在耿村,人们是不能认同寡妇“偷人”的,状元杀和尚的做法也证明他始终没有接受这位“名义上的父亲”。

(四)择偶标准(婚姻目的)上的差异

1.对女子的要求:都强调女性对于男性家庭的功利性,即能够满足男方的某种需求。但伍家沟村的故事更强调女子的美、色,及能够帮助男子获得财富的功能;耿村则偏重于强调女子能够扩大男系家庭成员、延续香火的功能,要求男子择妻时不要重貌,如前面讲到的《丑狐仙》B13、《狐仙教变》B14中都是教育男子不要贪色,否则会遭灾惹祸。

2.对男子的要求:伍家沟村的故事中对男子的道德要求十分明确,如善良、勤劳、孝敬父母等;耿村的故事对男子的道德要求则相对模糊,很多男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也能获得狐仙的帮助,如《白狐仙》④中游手好闲且贪色的刘二标、《罗子福遇仙》B21中不学正道的罗子福,都靠狐仙的帮助获得了财富和地位。对他们的要求,也仅仅是告诫其不要太看重女色,否则容易遭祸、丢财,女子在选择男子时反而强调男子的“美貌”,如《书生与女响马》B22及其他一些女子搭救落难书生的故事中,都突出女子在搭救书生前要先观其相貌,如果合女子的意则救下来做夫婿,否则任由自己做强盗或开黑店的亲人处置。

四、两村爱情婚姻故事文化精神差异的成因

1.地域环境是造成两地婚恋故事文化精神差异的重要文化背景

伍家沟地处鄂西北深山,环境相对封闭,相比耿村而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浅。民俗学家韩致中先生评价说:“伍家沟村地处武当山麓,环境闭塞,发展缓慢,所受新思潮、新文化的影响和冲击比较慢、比较小……朴实、地道、稚拙、原始”[6]5-13。地理位置相对封闭,土地面积狭小且贫瘠,在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村民只能以种地谋生的现实下,能够吃饱穿暖就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和人生乐趣。这种愿望反映到民间故事中:一是通过精怪、仙这样虚幻的角色来幻想获得美貌、智慧、法力超强的“仙妻”以帮助自己获得发家致富的机会;二是男子作为家庭最重要的劳动力,无疑对他们的要求更为严格一些,勤劳、节俭、善良、孝敬父母等就成为女子婚嫁时必不可少的择偶标准;生活的贫困使得很多农民无力娶妻,因此幻想通过美德来获得上天的恩赐即娶上美貌、贤惠、能干的“仙妻”[7]57;第三,当生存成为头等大事时,男女结合的方式、场合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婚后夫妻间地位的平等和相互的忠诚,如上文讲述的《状元指头少关节》[1]418中,尼姑和赶考的举子苟合并产下私生子,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所以在伍家沟村的故事中鲜有一夫多妻、纳妾的婚姻,却多有夫妻相互扶持、相互忠诚的道义。耿村地处北方平原地带,古时属燕赵之地。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独特的地域环境酿造了独特的侠义民风,表现在爱情方面则是爱得轰轰烈烈,誓死捍卫爱情的坚贞成为耿村婚恋故事的重要文化精神,如上文提到的《三世转人间》B15中的丫鬟、《孙秀香还阳》B23中被长虫精派去摘秀才心肝却反过来搭救书生并联手老和尚抗击长虫精的秀香、《水火不相容的来历》B24中为爱不惜被火神烧死的云神之女等等,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2.武当山道教思想、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对伍家沟故事形成的影响和北方传统儒家思想的渗透对耿村故事的影响是形成两地婚恋文化精神差异的又一重要原因

伍家沟地处武当山麓,位于武当山道教活动的腹地,因此伍家沟村民间故事深受本地道教文化的浸润。道家追求的修行目标是神仙与不死,为了这种享受,它对于人的寿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与关注,强调重生、求生和恶死的人生态度[8]19。这种积极逆转生命的精神在伍家沟村婚恋故事中就形成了对生的渴望和在幻想中实现爱情的愿望——死后千方百计还魂阳世并与家人重聚的“鬼妻”,并借此来表达夫妻双方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的希望。同时,原始初民“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对该村婚恋故事的形成也影响颇深:山野中的狐狸、沙爬洼的泥鳅、水井的田螺、河里的老鳖、田里的癞肚(蛤蟆)……甚至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有灵气的,他们都可以幻化为有血有肉的人形且有情有义。耿村位处开阔的河北平原地带,儒家思想的熏陶对其婚恋文化精神的形成不可谓不深远。儒家思想以“三纲五常”为核心,这在耿村婚恋文化形成中的表现:一是婚姻缔结时的门第观念,强调双方的门当户对;二是缔结程序上的严肃性、合法性,强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和既定的礼仪,不允许私下的苟合和越轨;三是择偶标准上要求女子对于男方家庭延续香火、传宗接代的功能;四是婚后夫妻间地位的不对等,要求女子对丈夫的绝对忠诚等。

两村的爱情婚姻故事都有一定的消极成分或封建迷信的性质,但只要我们用辨证的眼光来分析,其中的文化精神还是有很多的积极意义,如追求自由恋爱、忠于婚姻、热爱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崇尚真善美的价值取向等等。

注:

①《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第264页。

②《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五集)第404页。

③《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第649页。

④《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第150页。

⑤《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第549页。

⑥《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第133页。

⑦《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第178页。

⑧《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第179页。

⑨《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第312页。

⑩《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第359页。

⑾《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五集)第49页。

⑿《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第633页。

⒀《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五集)第113页。

⒁《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第215页。

⒂《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五集)第326页。

⒃《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第341页。

⒄《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第140页。

⒅《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第334页。

⒆《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第398页。

⒇《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五集)第306页。

(21)《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五集)第105页。

(22)《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第324页。

(23)《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一集)第290页。

(24)《耿村民间故事集》(第三集)第40页。

[参考文献]

[1] 李征康.伍家沟民间故事集(第二集)[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

[2] 李征康.伍家沟民间故事集[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9.

[3] 郑春元.伍家沟村与耿村鬼神故事的文化审视[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86.

[4] 郑春元.伍家沟民间故事中的家庭伦理[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8.

[5] 袁学骏.耿村故事百家[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0.

[6] 韩致中.沟深而厚积(序二)[A].伍家沟民间故事集(第二集)[C].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6.

第2篇: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

在幼儿故事教育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个好的提问可以引领幼儿顺利的进行思考和探索,反之一个无效的提问则有可能让幼儿陷入更深的迷惑中。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提问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问“绕圈子”,问题过多、过长

在孩子认识事物时,教师往往会“绕圈子”,这就使得孩子的回答怎么也不能点到问题的中心,偏离了活动的目标。有时提的问题过长过多,怕孩子听不懂,反复解释,孩子既记不住更不知道该回答什么问题。

2、关注个别,忘了全体

教师提问后理应关注全体幼儿的回答,但事实上往往出现与个别幼儿密集地对话的现象,这时,教师忘掉了全体,不能引起生生互动。

3、提问过于单一,封闭式问题过多

在故事教学中,教师不会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提问的方式进行发问,提问过于单一,有时封闭式问题过多,遏制了幼儿大胆的想象能力和思维的创新能力,很难引发一些深层次的话题。

三、故事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几种策略

针对故事教学中教师提问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展开了园本教研。如何促进教师在故事教学中进行有效性的提问进行了反复的实践、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问题设计要为目标服务,语言简洁明了

故事教学中教师问题的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而定,问教学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教学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如故事《国王生病了》的重点目标就是要求幼儿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角色等,运用合适的语言、表情、动作等进行表演。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幼儿熟悉故事后提问“故事中有谁?国王怎么啦?大臣们怎么做的?医生看了国王后是怎么说的?”。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对故事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时间的制约,要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大的知识信息量,避免故事教学中问题过多、过滥,“为提问而提问”。因此要做到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尤其是年龄越小的幼儿越要简单。如“小蚂蚁为什么要帮蚂蚁奶奶搬家?”“小蚂蚁帮蚂蚁奶奶把家搬到哪里?”尽量避免使用双重否定句,以免幼儿记不住或找不到问题的核心。

(二)提问层次化,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也就是有个体差异,在故事教学中我们要采取面向全体,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层次的提问,在设计提问时可以把问题难度分高、中、低三个层次。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有层次的提问,能够让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并做到适时地对幼儿进行追问,使他们的思维更积极化。

(三)多角度设疑,多元式设问

幼儿故事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设疑,多元式设问来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

1、开放式的提问,增强幼儿的参与意识。开放式提问答案是多样的,是没有限制的,没有框架的,可以让幼儿自由发挥的;而封闭式的提问,答案是唯一的,是有限制的,是在提问时就给幼儿设置了一个框架,让幼儿只能在框架里选择回答。

例如:童话故事《好朋友》的教学中,教师提问:“茶壶的朋友是谁?”“你的朋友是谁?”将幼儿置身于一定的角色地位中,从多种角度了解事物。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类问题难度不大,重在提供表述的机会,让幼儿收集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进行回答,有利于鼓励幼儿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意识和自信心。

2、递进式提问,易于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递进式提问教师在提一个较难问题之前,要提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层层递进。如在大班故事《花园里的春天》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是谁先到巨人的花园里玩?他们是怎么玩的?”“巨人发现这群孩子在自己的花园里玩,他是怎么做的?”“后来又有谁到巨人的花园里玩?它们是怎样玩的?”“巨人发现这些小动物在自己美丽的花园里玩,他是怎么做的?”这样逐层递进,由浅入深的提问,不仅开阔幼儿的思路,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

3、启发式提问,拓展幼儿思维。

启发式提问教学法是从幼儿实际出发,采用灵活有效的提问手段及方法,把幼儿不断引入“愤排”的学习心理状态,并不失时机,恰到好处的进行启发和指导,力求使幼儿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自己作出合乎规律的结论。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开发智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故事《笨笨猪》有三幅图,根据图片我们设计了三组启发式的提问:A:出示图一让幼儿猜想这些苹果哪儿来的?小猪看到这些大苹果心里是怎么想的?它会怎么去做?B:出示图二印证幼儿的猜测,让幼儿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并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形容小猪行为。C:出示图三再次让幼儿猜测“小猪一路走一路吃,越走越远,当它捡起最后一个苹果时会遇到什么事情呢?”

第3篇: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故事领导;校长;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lO)03-0083-04

在传统的科层化等级管理制度及理念影响下,校长一般沿用直接命令、监控式领导方式,将领导行为作为校长的个人行为,忽略教师的自主意识以及对于学校工作改进的建议。这造成了校长和教师以及其他领导者和教师之间的冲突与对立,致使学校任务难以完成。为符合现代学校管理将学校作为松散组织、强调教师在管理中的作用等理念,如“故事领导”等更为人本化的领导形式应得到重视并加以应用。

一、故事领导的内涵及其在中小学管理中的价值

生活由故事构成,学校管理活动也是在产生故事和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展开的。“故事领导”(story-leadership)是通过讲述或以其他方式呈现与领导情境相匹配的故事来影响被领导对象,达成领导目的,并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领导方式。其核心精神乃平等、沟通与理解,认为领导者应运用故事启发被领导者并传达思想,并组织讨论和教师或其他学校人员就自身独到的观点和行为模式展开交流,进而所有成员之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 “现任校长很注重我们发表意见,认为我们在学校长时间的工作有很多经验帮助学校,我们把以前经历过事件的经验教训说给校长,他接受了很多。”①可见,在学校管理中运用故事可以协调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学校改进与发展,总体上,学校管理中运用“故事领导”有如下益处。

首先,“故事领导”能增强领导行为的效能。“故事领导”将故事与领导有机结合,淡化行政职能,通过故事选择、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寓意,展现领导者的信念、价值、内涵与睿智等特征,且因其采取更平和、更人本化的方式和教师沟通,使领导者增加了知性与感性的魅力。此外,故事本身与人的兴趣紧密结合,且交流过程非常轻松,容易进入人的潜意识层面。这种有穿透力的交流方式更能实现领导与教师心灵的沟通,吸引当事者主动参与对话过程,并积极理解、思考问题。

其次,“故事领导”能增强学校成员的向心力。第一,“故事领导”的使用有助于营造和谐学校文化。故事能有效达成思想文化的共享,并调整人的已有观念。将故事应用于领导过程,能高效传递学校课程或学校发展的目标与核心价值观,使共同的愿景深入教师内心,进而有利于共同营造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学校组织文化。第二, “故事领导”有助于激发教师的积极行动。“故事领导”强调教师以个性的方式朝向学校的核心规划愿景前行,尊重其主体性,调动教师寻求自我价值的动机,进而诱发其行为。

最后,“故事领导”可以实现学校成员间的积极合作与知识分享。“故事领导”透过分享与沟通、信任与理解潜在地影响教师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改变传统领导与教师对立、教师与教师分隔的局面。同时, “故事领导”能很好实现合作与分享。比如,在解决教师间的利益冲突时,它表现为一种思想、行为模式的类比,让教师自己思考,选择更恰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教师故事会能激发教师的表达欲望并深化聆听深度,是分享经历并引发反思的有效途径。校长可采取教师故事会的领导形式,引导教师说出自己的故事,尊重教师的故事,实现教师间个体化故事的分享。

二、“故事领导”在中小学管理中的应用

学校管理通常需要处理包括引发行动、促进合作、传达价值、勾勒愿景、建立品牌等常规任务和包括争取信任、平息谣言、解决问题、改善关系、化解冲突等校长需要面对的突发事件,这要求“故事领导”不仅是叙述故事,还需要充分准备合适的故事并对事后产生的效果进行评价。}{]由此, “故事领导”的应用主要包括建立故事资料库、应用故事进行领导和对领导效果进行评价三个过程。

(一)建立故事资料库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长面临着不断多样化的领导情景,一个重要困境就是不能感性直观地表达观点并启发教师。有校长在访谈中指出:“有时候很想找一些素材说服教师,但总找不到合适的案例。”校长不能针对问题选择合适的故事题材,说明“故事领导”首先应该收集多元化的故事,即建立故事资料库。

首先,确定故事分类标准。“学校中发生了很,多有意义的故事,但一般没专门收集,也不知道怎么去收集。”这种现实问题决定了我们首先应设计故事收集标准。我们认为,可以以“故事主题”为一级分类标准, “故事类型”为二级分类标准。“故事主题”可根据故事的应用情境划分,比如按照学校文化商讨、课程与教学模式交流等;也可以根据故事的结构心理功能划分,法国叙事学家布雷蒙(C.Bremond)将其划分为连接式、镶嵌式和两面式三种。连接式适用于复杂故事,并因为有故事背景的铺垫而长于制造氛围;镶嵌式可以随意地在故事的开头、发展和结尾增加故事,有利于强调或修饰需要提出的部分;两面式是指同一个故事中,有两个对比的角色和故事发展历程,长于表达主张或给人以启发和提示。由于存在这样的故事“骨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创生故事,以运用于不同情境。为方便校长灵活运用故事,对于同一类型的故事,应注明故事逻辑、不同叙述方式的着重点以及可能的叙述建议。“故事类型”则可根据故事来源(生活故事、文化故事、文学故事)予以确立(图1)。另外,需要建立一个可供检索的系统以提高故事检索效率。

其次,故事素材收集多元化。除了书籍、大众媒体等校外故事收集渠道,校内发生的故事更具有直接和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学校可以收集建校者、杰出教师与校友、领导人员以及学校当下的人物与事迹,甚至是学校所在地的文化古迹、历史人物等方面的故事,启发、激励、规范学校成员。同时,学校的开放性决定了学校间的有益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同区、省甚至全国的校长都可加强联系。交流分享学校故事以及故事应用的经验建议。再次,面向未来收集故事。除了常规领导情境,校长还面临许多难以控制的特殊情境,而故事启示又是特殊情况如辟谣、解决纠纷、分歧等问题解决的有效方式,应用机率高。为提高故事素材对特殊领导情境的针对性,故事收编人、校长以及教师群体要经常处于互动之中,了解各方尤其是教师群体亚文化的变化趋势。

最后,有效管理故事资料库。“学校历史悠久,有很多感人的事迹,但时代变了,对很多教师

的触动并不大。”故事的“不适应性”需要有效管理故事资料库,校长和故事收编人应注重“故事”的日常管理和故事实施后的反馈管理。日常管理主要指随时添加高质量的故事,并根据学校文化建设而作出调整;实施后管理指根据故事的应用频率、实施效果、教师反馈和校长总结以及针对性的调查来评估故事及资料库的质量并作出调整。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使用过程中应有针对性的根据校长的人格特征和领导风格确定收集取向。

(二)应用故事进行领导

“有时候给教师讲一些关于优秀教师成长之路的故事,不多,也没想过去有意识地设计故事来表达我的思想。”有些校长不自觉地运用到了“故事领导”,但使用频率较低,缺乏有效策略,也没有类似的培训予以支持。我们认为校长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故事领导”在学校情境中的应用原则。在故事领导过程中,校长需准确把握所面临的问题,并按照一定的原则选择或者创生故事。其一,针对问题核心选择故事题材,并理清故事脉络。校长所设计的故事如果不能说明需解决的问题或叙述设计过于混乱,很容易引起教师的批判和反感。其二,故事寓意与教师生活情境有关联性。如果故事意境与教师在所面对的问题中所扮演的角色相距甚远,教师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对待问题,而不是去感受问题、内化思想,就会达不到领导效果。其三,注意“卫星事件”的渲染作用。故事事件有“核心事件”和“卫星事件”之别。“核心事件”是故事发展的主脉络,而“卫星事件”是指作为环境影响和充实故事情节的事件和场景。鉴于教师思维成熟度较高、思考比较全面和人性化,这要求校长在设计叙述情节及信息安排的过程中,注意核心事件的清晰程度,并根据所传递的核心信息有针对性地删减或添加故事中的“卫星事件”,以加强故事的震撼力。

其次,注重故事领导应用的三环节。一般而言,应用故事领导有三个环节:一是故事导入,意在营造心理氛围,为被领导者理解、思考故事做铺垫,使其自然过渡到故事叙述;二是故事呈现,意在通过故事传递主旨信息,以避免信息传递浮于表面;三是故事评论,意在通过讨论以确定被领导者准确理解领导者的信息,并引导被领导者进行相关的思考。其中,故事呈现是三环节的重要枢纽,校长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其应用策略。故事呈现有口头叙述、音像制品、文本或网页等渠道,如通过树立学校历史人物雕像,设计学校独有的图腾崇拜,并创生故事传递学校愿景。此外, “故事领导”不一定要针对直接的被领导者,校长还可以采取跟旁人说或在众人面前说的形式,用恰当的故事把信息传递出来,避免因问题尖锐而发生争吵。

最后,校长应是反思型实践者。要成功发挥故事在领导过程中的影响力,校长必须既要懂故事,又要懂教师。故事叙述通常在日常对话中完成,为了自然且迅速地带领教师进入故事世界,校长必须谙熟故事叙述的技巧,并根据自身的性格和领导风格以及教师与所述故事的特点,调整故事叙述的情绪、语言和语态。比如,在叙述故事启发教师思考面临困境的时候要合理利用微笑让教师感觉信任与温暖。并合理利用停顿,给予教师思考问题的空间。而在叙述语态上,要合理地综合利用描述式、评论式和表达式语态。此外,校长应有意识地加强有关故事学、心理学以及组织理论等知识学习,并练习故事叙述技巧和进行经验总结。

(三)领导效果评价

任何领导行为都需要评价,以提高领导效率。“讲故事的时候一般都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没太考虑过应用的效果问题。”有校长应用了“故事领导”,但没有及时反思和评价,很难提升故事领导水平,这从侧面说明我们应通过评价“故事领导”提高管理效率。 ,首先,找准“故事领导”的目标。根据组织行为学的观点, “故事领导”评价应主要考虑即时问题的解决状况和领导行为对组织的长效影响。第一,分析及时问题情境并作出目标判断。如果校长的目标是传递学校发展的规划和愿景,那么评价就应着眼于教师或其他学校人员对愿景的理解和内化程度及行动状况;如果需要解决人际冲突,那么评价的标准自然变成冲突的改善情况以及教师对处理和思考此类问题的意愿和方式有何变化。第二,关注故事领导行为对学校文化建设及教师成长等的影响。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故事领导”的重要目标,教师成长是终极价值, “故事领导”评估应为围绕这两个层面展开。

其次,设计评价维度。“故事领导”评价围绕故事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叙述水平以及讨论环节等内容实施。第一,理念评价维度。“故事领导”的设计理念要关注理念对问题情境的针对性和适切性、理念的时代性与现实性以及理念对组织文化的贡献度。第二,明确“故事领导”的设计方案。方案主要包括故事选择和叙述结构设计,评价相应地关注故事素材与核心问题和领导对象的匹配性、叙述结构所营造的心理氛围的适应性以及故事脉络和叙述重点的清晰性。其三,基于发展的评价结论。由于“故事领导”应用情境具有个性化特征,且其评价目的在于校长反思提高,所以评价结论应以描述性判断为主,并辅以校长的总结感想。

最后,分阶段实施评价。“故事领导”的评价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交流过程中的反馈分析,主要是观察听众的反应和与听众的深入讨论。在叙述、讨论的过程中,被领导者从神态、姿势等方面会有一定的反应,由于“故事领导”过程比较放松,这种反应的真实度较高,可以直接判断被领导者的接受状况。但校长也应注意技巧,避免教师因避讳与领导意愿相悖而掩盖真实信息。二是事后观察与领导效果资料收集。领导效果存在一定滞后性,且成效的长远性和影响范围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判断。因此,校长要留心被领导者的行为表现及其变化,或通过邮箱等其他形式了解他们的相关感想和意见,判断领导效果。

三、中小学管理运用“故事领导”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领导理论,故事领导将故事运用于领导情境中,旨在应用故事与领导结合的优势增强管理的效能。但由于故事的特点、与领导职能的结合及其学校领导环境的众多特殊性, “故事领导”在其应用的过程中有特殊的要求。

(一)校长应提高“故事意识”及增进相应行为

校长是否具有“故事意识”及相应的故事行为是有效“故事领导”的关键。首先,由于意识主要通过行为而得以体现与提升,校长应提倡和积极推动故事资料库的建设,自己动手、动脑收集校内外故事并根据应用经验总结不断优化。其次, “意境化”应用故事。故事叙述需要真情实感,需要真切的体验以及校长自身的深入理解和思考,校长应深加工故事蕴意,创造性地应用,并避免应用过程中的牵强与刻意。再者,在实践中提高应用技巧。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应用场景,如生活故事一般不适用于领导管理殊状况的问题解决,而文化故事与文学故事在领导过程中以隐喻的形式出现,不直接映射现实中的个体,不会触及被领导者的心理底线,适用范围广。这要求校长学习故事应用原则并结合实践不断提升“故事领导”的技巧与水平。

(二) “故事领导”与其他领导方式交替使用

“故事领导”有其应用场景的局限性,即必须有精当的故事题材配合校长周全的设计,它在领导情境中的运用,应与其他领导方式交错进行、间隔实施。其一,在其他领导方式中穿插“故事领导”。“故事领导”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其新奇有趣而胜过简单说教的领导方式,因此,领导者在其他领导方式的应用中,应不断根据人物、时事、理念等创新故事的情节和内容,以吸引教师的注意力,产生整合效应。其二, “故事领导”中贯穿其他领导方式。―个故事、一类故事的重复使用,往往会使教师厌倦故事领导,这要求校长所传递的理念比较深刻、新颖,以此引起教师思考,同时如果适时提供其他不一样的领导方式,也能提高教师对于按部就班领导模式的免疫力。

第4篇: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

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故事教学法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 选故事要做到“准”“切”“精”

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吃透教学目标,在教参、资料和网络上去选择现成的故事,服务于教学。在选择故事时,要做到“准”“切”“精”。

“准”,就是故事内容既要围绕教学目的,又要符合本班学生实际,使选择的故事富有教育意义,思想健康,知识正确,决不能为了让学生喜欢听你的课而随意拈来一个故事凑合一下。

“切”,就是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理解水平,选用语言规范、篇幅适中和人物结构既不太简单又不过于复杂的故事(包括新闻、童话、寓言等)。故事材料不能光从教材参考资料上找,还必须从网络、报刊和其他书籍中找,从本班、本校实际生活中去选取。有的要进行删、减、补,选择其中某一方面为教学服务。

“精”,就是一堂课所选的故事不宜过多,一般1~2个,如处理较恰当,也不要超过3个,做到讲清一个道理,转化一个道德观念,实现一课一得。

二、 讲故事要做到“趣”“理”“情”

讲述故事是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直接体现,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语言、表情、肢体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讲述的故事情节转,以达到故事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做到“趣”“理”“情”。

“趣”,就是内容要健康有趣,要根据儿童特点,语言要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和拟人化,要记讲,不看讲,也不背讲,让学生在听了教师的故事之后,能复述故事情节,或能梗概故事内容。

“情”,就是讲述要生动,感情要真挚,要善于把故事中各种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声调、表情充分表达出来,做到“动之以情”。学生听后就能形象地感到谁可爱,谁可憎;什么对,什么不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与学生对话时要给学生以亲切感,缺乏感情的故事,是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的。

“理”,就是讲故事一定要讲清道理。要重在分析,引导学生把故事中包含的道理一层层揭示出来。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形成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服务的,不应当作为“余兴节目”,而是阐明道德概念的“例题”,是教学双边活动,不能光满足于教师的“讲”,还要重视学生的“听”。引导学生在听的同时动脑筋思考,运用自己的思维来理解、消化、吸收故事中的养料,从中受到教育。为达到这一目的,可通过三种谈话,即:过渡性谈话,就是讲故事前,提出要求,唤起注意;启发性谈话,讲故事中,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总结性谈话,讲完故事后,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另外,低年级在讲故事时,还可以把讲故事和看图画结合起来。

三、 编故事要做到“奇”“巧”“新”

编故事和讲故事一样,可以陶冶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变得更加纯洁和美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编故事,“新”是基础,“巧”是关键,“奇”是重要的一环。“新”,就是内容要“新”,不要老讲老掉牙的故事,如什么“大灰狼”“狼外婆”等,要经常关心有关新闻,参阅《中国少先队》《故事会》《少年文艺》等报纸杂志,触类旁通,结合本校、本班情况,紧扣教学内容编或改编。编故事还要注意情节,“无巧不成书”,要有冲突,但奇而不能怪,做到“易记、易讲、易懂、易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故事在品德课教学中的作用。

例如,讲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尊敬老人》这课时,笔者选用了这样一个典型故事:西安古城有两位老人无儿无女,王曾吾爷爷七十五岁,腰有伤,行动不便,老伴何淑珍奶奶,年迈七十,患了脑溢血病,半身不遂。两老生活不能自理,后写信给《西安晚报》反映了他们的困难,信发表后,当天晚上就有人上门,次日收到二三十封信,接着,信从四面八方如雪片飞来,最多一天收到八十一封信,有的自愿当“女儿”“儿子”,有的要把老人接到他们家侍奉。两位老人又感动又为难,正在这时,离他家不远的卫生学校的陈老师来到他家,说:“我们学校六百多名学生都要给您俩当闺女,照顾你们……”两位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卫生学校召开了一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两老喜迎六百闺女”仪式。从那天起,每天三个姑娘轮流到老人家里照料老人……

第5篇: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

对故事应有所筛选

古今中外,故事浩如烟海。日月星辰、雷电风雨、山川草木、历史地理、人物典故……无一不入故事之林,良莠混杂,不筛选能行吗?

怎样筛选呢?第一,把思想性、教育性放在第一位;第二,选择故事性强、富有情节,而且符合儿童口味的故事;第三,适当照顾趣味性,诙谐而幽默;第四,必要时可把故事进行剪裁加工或改编。

开发孩子的智力

孩子听故事,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其想像的翅膀能不断挥舞,并逐渐进入角色。为了训练孩子的想像,有时可在故事的中途停下,让孩子自己去续编,从中进行引导,有时还可以和孩子互相交替地对接故事。心理学家所说的“讲故事是训练儿童想像力的体操”,就是这个意思。

孩子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语言,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学习塑造人物典型。如果在孩子听完故事后,父母能让他复述,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而且还有助于其记忆力的锻炼。

塑造孩子的人格

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大道理往往难以被他们所领悟。但是,如果利用形象、生动的童话、神话、民间故事和历史人物故事的描述与刻画,他们就很容易接受。他们不仅能接受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准则,而且还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感情,树立起模仿的榜样。比如,“谦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如果讲大道理,孩子听不明白,大人亦难以三言两语说得清楚,换上故事《孔融让梨》,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必须要有针对性

不同年龄的孩子,故事应有所不同。年纪小些,故事应短些,情节应简单些,故事的含义亦应浅显些;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故事可相应拉长,情节相应的复杂,含义亦可深刻些,让他们通过思考去领会。

第6篇: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园长;故事领导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2)10-0040-04

[作者简介]季旭萍(1972-),女,江苏靖江人,扬州大学第三幼儿园园长。

在传统等级管理制度和理念的影响下,幼儿园园长一般会沿用命令式、控制式的领导方式,强调制度管理,忽略教师的感受和自主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园长和教师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心理上的对立,造成人际关系紧张,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任务的完成。现代园长应充分认识到“人本”管理的重要性,并讲究领导艺术。而“故事领导”这种人本化的方式已在学校情境中受到重视和运用,我园在管理实践中也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一、故事领导的内涵及其在幼儿园管理中的作用

“故事领导”指的是通过讲述或其他方式呈现与领导情境相匹配的故事来影响被领导对象,达成领导目的并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领导方式。其核心精神为平等、沟通与理解,并认为领导者应运用故事启发被领导者并传达思想,通过组织讨论和教师或其他人员就自身观点和行为模式展开交流,进而使所有成员之间建立充分信任的关系。“故事领导”应用于幼儿园管理中有如下作用:

1.增强园所成员的向心力。首先,故事能够有效地实现一种思想或文化的共享,并能传递园所发展的目标和核心价值观,使幼儿园的共同愿景深入教师内心。可见,“故事领导”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园所文化。其次,“故事领导”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尊重教师的主体性,鼓励教师以个性化的方式向幼儿园的共同愿景前行,调动教师寻求自我价值的动机,最终付诸积极的行动。

2.提高园长行为的管理效能。“故事领导”将故事与领导有机结合,无形中淡化了行政职能。园长所选故事的内涵意在展现园长的信念、价值、睿智等特征,加上园长与教师平和、人本化的沟通方式,更能彰显园长知性与感性的魅力。此外,由于故事本身容易吸引人的兴趣,且交流过程比较轻松,这样容易使教师和园长主动对话,积极互动,从而实现心灵上的沟通,达到更高层次的交流境界。正如有的教师所言:“这样的过程很愉快,能引发我们的积极思考,比起经验教训的简单传递要好得多……”由此可见,员工思想的转变受故事的引导,但主要来自员工自身的感悟,因而更能发挥自我管理的实效。

3.实现园所成员之间的分享和合作。实践中,“故事领导”透过信任与理解、透过沟通与分享潜在地影响教师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改变了传统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对立的局面。同时,“故事领导”能够很好地实现成员之间的分享和合作。例如,在面对一些矛盾和冲突时,它表现为一种思想、行为模式的类比,可以引发教师去思考,选择更恰当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每年的学期结束,我园会通过“教师故事会”的形式,让教师共同分享自己与孩子、家长、和同事之间发生的故事,通过故事让员工反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我能从中学到什么?别人的错误我如何避免?从而发挥故事“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其实,实现教师间个体化故事的分享,也是让教师分享经历并引发反思、促进成长的有效途径。

二、“故事领导”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如果你不会给员工讲故事,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卓越的管理者,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是这么认为的。幼儿园管理同学校管理一样,通常需要处理包括引发行动、促进合作、传达价值、描绘愿景、建立品牌等常规任务,也包括处理争取信任、解决问题、改善关系、化解矛盾等突发事件,这就要求园长既要具备“故事意识”,又要具有“故事领导”的能力。

(一)储备故事――打下“故事领导”基础

有的园长感到困惑,“有时知道光讲枯燥的大道理无用,很想找一些素材说服和引导教师,但总找寻不到合适的案例。”的确,在实际管理中,如果园长直观、感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不但不能得到教师的认同,反而会引起教师的反感。由此可见,故事的选择和储备非常重要!

首先,故事内容多元化。不同的学者会按照不同的标准给故事分类,但故事的来源主要分为生活故事、文化故事、文学故事三大类。生活故事为日常生活中可见的故事,适合口头叙述,我个人比较偏好。主要包括园内外发生的要事、他园的经验和做法、园长或教师的个人经验和共同经验等。文化故事在实际操作中也会借用,如一些口耳相传的传说、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等,可谓小故事寓含管理大道理,叙述起来易于令人接受。文学故事则包括小说、童话、科幻故事等,在实践中一般运用得较少。

其次,收集手段多元化。为了做好故事的积累工作,园长要带领大家从书籍、大众媒体等渠道收集,更多的故事是共同积累园内发生的故事,这类故事更具有直接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每一任园长、平凡教师、优秀家长身上发生的感人故事。同时,幼儿园的开放性也决定了姐妹园之间的有益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平时我还注重和区、市、省乃至全国的园长加强联系,学习和分享姐妹园的故事以及她们的经验和建议。

最后,有效管理很必要。简短的故事可以用笔随时记录,稍长的故事可用电脑或录音来保存。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故事对教师的触动不大,经常使用并不能提高管理的效果,这就需要园长根据幼儿园日常管理的需要重新收集高质量的故事。当然,园长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风格和人格特征确定收集取向,这样有利于实际操作,也更能展现园长的管理魅力。

(二)叙述故事――实现“故事领导”价值

园长要实现“故事领导”的效果,必须思考故事领导的有效策略。一般来说,园长应注重故事领导应用的三大环节:

1.故事导入,意在营造心理氛围,为教师理解和思考故事做准备。对管理者而言,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创造出一个开放互利的环境,让大家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为此,园长要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使其自然过渡到故事叙述的环节。

2.故事呈现,意在通过故事传递信息,让教师接受并理解信息,这是三大环节的重要枢纽。园长要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策略,不同的目标和情境可选择不同的故事,那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借鉴著名企业管理专家诺尔迪奇的观点,园长应该学会讲述三种类型的故事:

第一类故事是“我是谁”,即讲述自己的感人经历和成功经验,用个人的故事打动人心,赢得信任和认同。记得我刚上任园长时,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员工,我给大家讲自己的故事,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叙述了我如何克服种种困难,以园为家,忘我工作的经历。这样的故事既是介绍自己,也赢得了同事的认同和信任。

第二类故事是“我们是谁”,即通过故事激发团队协作精神,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此,我常常和大家共同回忆幼儿园创建的艰辛历程,叙述大家如何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奋战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有幼儿园的教师、保育员,有家长志愿者,甚至还有普通的门卫和厨师。实践证明,生动的故事能打动人,真实的故事能说服人,所以园长要学会讲故事,并挖掘员工中的感人故事,通过“故事领导”向员工传递幼儿园的办园目标和服务理念,促进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类故事是“我们向何处去”,即描述、解释幼儿园在未来要做些什么以及怎样走向未来,这类故事勾画出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激发教职员工行动起来实现理想的热情。讲这类故事时,园长要注意从正面描述,帮助大家树立信心。另外,还要善于收集和开发有利于园所发展的故事,增强员工对幼儿园的认同。同时,每年我都会把这些故事讲给新上岗的教师听,让他们领会幼儿园倡导的价值理念,从而实现幼儿园文化价值的传承。

3.故事评论,意在通过讨论以确定教师是否理解信息,并引导她们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是故事领导应用的必要环节。园长要多倾听教师的想法,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评论,达到在思想上引领教师,在行为模式上规范教师的目的。

要想真正发挥故事领导的实效,园长既要懂故事,明白故事的主旨所在;又要懂教师,了解教师的心理。故事叙述通常在对话中完成,园长要想把教师带入到故事情境之中,必须讲究故事叙述的技巧,调整自身的情绪、语言和语态。例如,在叙述故事启发教师如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时,要微笑地让教师感受到温暖和力量,并合理把握语速,适当停顿,与教师进行目光交流,给予教师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而在叙述的语态上,如同写作文一样,要综合运用生动的描述、恰当的表达和必要的评论。园长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提高自身故事领导的效果。

(三)效果评价――提高“故事领导”效率

任何一种领导行为都需要评价,以提高领导效率。有的园长应用了故事领导,却没有过多考虑效果问题;有的没有及时反思和评价,这样就很难提升故事领导水平。实践中,我们更多地倾向于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效果评价,一是注重在交流过程中的反馈和分析,主要是观察教师的反应和组织共同讨论,以判断大家的接受情况。当然,园长应讲究技巧,避免教师因避讳与领导意愿相悖而掩盖自己的真实反应。二是园长要在事后多注意观察,留心教师的行为表现及其变化,或通过其他形式了解她们的感受和意见,从而判断故事领导效果,及时进行适当调整。

三、“故事领导”在幼儿园管理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故事领导将故事运用于领导情境中,目的在于应用故事与领导相结合的优势增强管理的效能。但由于故事本身的特点及幼儿园领导环境的特殊性,“故事领导”在其应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园长应具备“故事意识”,增强“故事行为”。园长是否具备“故事意识”及相应的行为是有效进行“故事领导”的关键。首先,园长应积极提倡和推动故事的积累工作,自己动脑、动手收集园内外故事,并根据经验不断总结和优化。其次,园长应学会创造性地应用故事。故事需要真情实感,需要园长自身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可适当加工故事蕴意,但避免牵强附会,否则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再者,园长要在管理实践中努力提高技巧,不断提升“故事领导”的水平。如生活故事不适合运用于管理殊状况的问题解决,而文学和文化故事要以隐喻出现,这样不会触及教师的心理底线。

2.“故事领导”和其他领导方式交替使用。“故事领导”要想实现真正的效能,必须和其他方式有机结合。其一,在其他领导方法中穿插“故事领导”,在一定程度上会因其新奇有趣而胜过简单说教的领导方式。因此,园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故事的情节和内容,以吸引教师注意力。其二,“故事领导”中穿插其他领导方式,一个或一类故事重复使用难免会使教师产生厌倦心理。如果适时穿插其他不一样的领导方式,注意向教师传递新颖理念,就会引发教师思考,提升故事领导的价值。

第7篇: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

一 故事教学的现状

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多以“先完整讲述,再分段讲述”及“逐图出示,静坐细听”这样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中“多倾听复述,少判断想象”,现场较多地出现听故事时津津有味、回答问题时懒懒散散,教学过程前头热、后面冷。老师觉得故事教学越来越失去意义,不知该用什么方法保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度出现了迷茫、困惑的现象。针对这一困惑大家进行讨论,认为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将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于是,一次以“故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为主题的园本教研活动产生并展开了。

二 寻求故事教学方法的策略

为了寻找故事教学方法指导策略的理论依据,我们通过集体和分散自学相结合,重温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书籍中的相关内容。然后围绕“故事教学中哪些教学方法应用比较有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对教学方法这个关键词的涵义有了共识和理解,并制定了以下三点故事教学方法:(1)以间接教学和发现学习为主要手段;(2)打破常规,以先分段后整合地讲述故事为主线;(3)追求常态,以朴素的教具为辅助。

三 探讨故事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1.以集体教学为载体,研究实践

朱家雄教授曾提出:幼儿园园本教研应先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着手,这是因为教师对于集体教学活动的反思比较容易。基于这一认识,我们以大班故事《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这一文本为课例,把前期制定的三点教学方法设计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通过观看一位教师的现场教学,参加研讨的教师就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分组(骨干组和成长组)进行分析讨论。

2.反思教学,集体评议

反思教学是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的反思、同伴的反思与集体的反思,通过不同层次人员的反思、讨论,形成集体智慧,达成共识。

第一,个人反思。首先执教老师作了自我反思。她认为这个活动是成功的,因为:(1)互动式参与的教学方法。在故事讲述中打破常规采用了先分段后整合的方法,不仅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能继续保持倾听的习惯,而且幼儿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体现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2)动作式参与的教学方法。针对以往故事教学中出现的难点:作品的理解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本次活动采用了边讲述边用动作辅助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对一些词汇及故事内容进行体验和理解,收到了简单又有效的效果。

第二,同事评议。骨干组和成长组的教师们通过交流和讨论,以关键词的方式呈现了他们讨论的结果。

骨干组关键词:“朴素、常态”;“开放、互动”。第一组关键词是“朴素、常态”。他们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朴素常态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了配套图片,以教师自身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恰当的肢体语言作为辅助,体现的是一个一线教师常态的教学过程,因此预设的第三个方法是有效的。第二组关键词是“开放、互动”。他们认为:教师通过活动前对文学作品的反复研读把握,设计出分、总的故事讲述模式,通过一系列开放性的提问,给了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幼儿对接下来的故事进行大胆猜想,这为活动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打下基础;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设计了一场辩论赛,通过对城市好还是乡村好展开辩论,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在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中,教师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肢体动作的设计,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幼儿在倾听猜想、模仿创编中较好地理解了故事。他们认为预设的第一个方法也是有效的。

成长组关键词:“先分后总”。这一组认为和以往的教学组织形式不同,本次活动采用了先分后总、分段讲述故事的教学方法,这正是该活动从头至尾吸引幼儿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故事情节发展的转折处,设置了开放性的提问,让幼儿凭借已有的经验对故事情节发展进行预测,通过分段处理,教师把大量想象的空间、表达的空间留给了幼儿,让幼儿能够充分地表达,有了分段理解的基础,在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的时候幼儿就能跟着讲述故事了。因此他们觉得预设的第二个方法,以先分后总的形式为主线讲述故事更能让幼儿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使幼儿始终保持着听故事的新鲜感和敏锐感,所以说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故事教学方法。

3.集体讨论

第8篇: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

▶教学目标

1.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

2.能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学重难点

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一个科幻故事。

▶教学策略

1.习作前:创设习作情境。

2.习作中:搭建写作框架。

3.习作后:注重交流评价。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印象最深的科幻故事,感知科幻故事的特点。

2.大胆设想故事,描述神奇的科幻世界。

3.将头脑中天马行空的想象有条理地记录下来。

▶教学过程

一、

交流导入,畅谈故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曾看过一部科幻小说《小灵通漫游未来》,书中作者叶永烈幻想的事物,有的现在已经变为现实了。如小说中提到的下棋机器人,现在已经有了。

课件出示:

2.回忆交流,畅谈故事。

(1)提出问题:你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是什么?故事里写了哪些现实中并不存在,却看起来令人信服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用《小灵通漫游未来》中写到的下棋机器人导入,无疑会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接着,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科幻故事,为后面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打开思路,大胆想象

1.热身练习,引导想象。

(1)提出问题:如果你的大脑可以直接从书上拷贝知识,如果你拥有一个背包飞行器,如果你用时光机穿越时空回到恐龙时代……你会做些什么?

(2)让学生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想象。课件出示思维导图:

课件出示:

过渡语:让我们写一个科幻故事,把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记录下来。

2.讨论交流,大胆想象。

(1)提问:在你的笔下,人物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他们可能运用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这些科学技术使故事中的人物有了怎样的奇特经历?

(2)提示:放飞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课件出示:

(3)鼓励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人物有怎样奇特的经历呢?课件出示例子: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有了热身练习的基础,这个环节就让学生天马行空地自由想象:你想到了哪些不可思议的科学技术?老师依然采用思维导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每一个联结点都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无数个关节点。例如,假如拥有恒温衣服,接下来的奇特经历可能是火场救人、去南极探险、潜水、登珠穆朗玛峰等。学生打开了思路,想象的世界便无限广阔。

三、

读写结合,领悟写法

1.了解科幻故事的基本特点。

(1)回顾学过的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思考:科幻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呢?

明确:科学、幻想、小说,对应的就是科学性、预言性、文学性。

科幻故事和科幻小说有很多相同之处,我们推测一下:科幻故事的三要素是什么?

明确:科学、幻想、故事是其三要素,即科学性、预言性、故事性。

(2)重点讲述科幻故事的“故事性”:强调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课件出示:

科学——科学性:基于现实

幻想——预言性:大胆幻想

故事——故事性:生动和连贯的情节

2.引导学生回忆课外阅读的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说,领悟写法。

(1)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一定阅读过科幻小说或科幻故事,想一想:哪篇故事的写法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相机从“科学性”“预言性”“故事性”等方面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首先,回顾学过的课文《他们那时候多有趣啊》,意在促进知识迁移。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其他科幻故事或科幻小说,领悟写法。

四、

范文赏析,编写提纲

1.课件出示提纲及范文:

设下悬念,引人入胜。

第一次乘坐飘行车

叶永烈

“小燕也会开汽车?”我可真的不敢相信了。

“这汽车,谁都会开。小灵通,你只要跟我学一分钟,保证会。”小虎子说道,“在我们这儿,飘行车简直像鞋子一样普遍,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飘行车,每个人都会开这玩意儿。”

“小灵通,你还是先跟我学吧!”小燕让我看她面前的操纵板,说道,“你看看这操纵板,就明白一大半了。”

运用插叙,衬托这辆车的先进性与智能化。

提到小虎子在看电视,既照应了前文,又写到了高科技产品“小盒子电视机”。

我凑近一看,只见浅绿色的塑料操纵板上,写着:开关、速度、高度……

小燕告诉我:“开车的时候,你把第一个开关朝左一推,车子就开动起来了。你再调节好速度和高度。以后,就只要管管方向盘了,向左拐弯时,把方向盘朝左转,往右转弯时,将方向盘往右转。”

往常,我爱坐在司机旁边,想学学开汽车。可是,司机的座位旁边,总是写着“开车时请勿与司机谈话”。所以,一开车,我就静静地坐在司机旁边,不敢问一句话。可小燕开车时,只顾跟我讲话,我真担心,车子可别出事故。

正想着,迎面来了一辆飘行车,与我们的飘行车头对头,几乎要撞上了。我大吃一惊,还没来得及喊出口,那辆飘行车从我们的头顶上飞过去了。

小燕笑着告诉我:“你只管放心,一百个放心!坐飘行车,非常安全。即使司机闭上眼睛开车,也不会闯祸。因为飘行车装有自动避撞装置,一遇上对面有车子开来,它就会自动向左拐,而对方的车子也会自动向左拐,不会撞上。有时,突然对面出现一辆高速行驶的飘行车,来不及躲开,其中的一辆飘行车就会自动加大气流,从另一辆飘行车上面飞过去。”

“如果飘行车掉到河里或者撞到山上,怎么办呢?”我还是有点担心。

“没关系,飘行车在水上也能飘行,还能爬山。”小燕一边说着,一边故意让飘行车离开了公路,开进一条小河,然后再沿着河岸爬上去,重新回到公路上。

我跟小燕很快就熟悉起来。我发现,她现在也像小虎子似的,很喜欢讲话。只不过她在陌生人面前,才一言不发罢了。

这时,我想起了小虎子,他怎么一声不响呢?回头一看,原来他在用那小盒子电视机收看文艺节目,正看得津津有味呢。

结尾描写了飘行车的透明车壳,以及车内的空调。

语言描写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觉。

一系列的动作描写让氛围紧张起来。

通过实验,二手烟的危害显而易见。

不愧是杀手锏,一招“制敌”,也看到了爸爸对家人的关爱。

飘行车的整个车壳,像水晶一样透明。坐在车里,外边的景色像放电影似的,从身边溜过去。太阳光虽然透过透明的车壳,直射到我的脸上,却并不觉得热,大约那车壳是用会吸热的透明塑料做的。车里还装有小型冷气机,非常凉爽。

总评:故事以“我”第一次乘坐飘行车的内心变化为行文的线索,条理清晰。故事的语言描写出色,“我”、小燕和小虎子之间的对话体现了人物的特点,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生编写提纲,写好提纲后,同桌互相交流、评议:是否体现了科幻故事的三要素(科学、幻想、故事)?

【设计意图】古人绘画,有“胸有成竹”之说,我们写作文前也应该做到胸有成竹。出示提纲和范文,让学生欣赏,接着让学生学习列提纲,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写作文前做到心中有数。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生根据提纲完成作文。

2.展示习作,师生评议。

3.修改习作。

4.和同学交流,看看谁写的科幻故事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作文并进行自我修改。

▶教学过程

一、

动笔起草

1.启发谈话:作文时,有了提纲的约束,按“计划”行事,写起文章来就容易做到一气呵成,写出的文章就容易达到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等要求。

2.学生独立完成习作,教师巡视,相机对写作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

3.提醒已经完成习作的同学尝试修改习作,其他的同学加快写作的速度。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我们要做到“因材施教”。对写作有困难的同学予以指导,对速度慢的同学加以提醒,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二、

指导修改

1.启发谈话。

有人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托尔斯泰说过:“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古往今来,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大概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习作初稿写好以后,我们还要反复修改完善。

2.指导自改,提示修改方法。

课件出示:

修改步骤:

l

自读。

l

自改:“换”拗口、意义不明确的语句,“调”前后紊乱的语序,“添”一些具体内容,“删”多余的内容。

l

自查:对照本课的习作要求,看内容是否奇特而又令人信服。

3.互改习作。

同桌之间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修改。

4.课堂交流。

(1)说一说修改自己作文的过程和体会。

(2)讲一讲修改他人作文的过程和理由。

【设计意图】“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5、6年级)提出的关于习作的目标。本环节要着重注意两点:一是指导修改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修改作文;二是通过自改、互改、交流,培养学生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三、

评价欣赏

1.交流展示。

教师引导:你的习作通过自己几次修改,一定有许多精彩之处。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精彩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的成果。还要简单说一说这些句段好在哪里。

2.班级评赏。

(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习作或片段组织学生评赏。

将习作展示在多媒体课件上,让学生念出来。组织学生评一评,并说明理由。

(2)分组交流自评,畅谈习作收获,分享习作成果。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发现作文的精彩之处,并念给大家听,增强写作自信。在班级展示学生的优秀习作或片段,让学生体验习作的乐趣,并热爱写作文,从而更加努力地写好作文。

四、

课后展示

1.将优秀习作装订成册,并传阅。

2.将优秀习作张贴在“作文园地”,供大家欣赏和学习。

3.将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争取发表。

4.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向学校广播站或学校文化长廊投稿,力争展示。

5.鼓励学生把这篇作文编入自己的优秀习作集。

【设计意图】学生写完了作文,并不等于作文课已结束。还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平台展示学生习作。课后的作文展示是作文课的必要延伸,它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的习作得到发表或展示,他(她)就十分自豪和自信,从而更加努力地阅读和写作,写出更好的作文。同时,对其他的同学又是一种鞭策。

▶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习作目标是“展开想象,写科幻故事”,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谈本次教学设计如何达成单元习作目标:

1.如何展开想象?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兴趣,胜过说教无数遍。首先,用学生感兴趣的科幻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浓厚兴趣。接着,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最后,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启发,从而展开丰富而奇特的想象。

第9篇:三思而后行的故事范文

台湾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郝广才在论及绘本奥秘时说过:“达・芬奇的密码,并不是藏有什么宗教的大秘密,而是他如何创造了‘美’,让我们的眼界大开,学会一种观察的方法,来发现新世界。”那么,绘本作文教学,引导儿童创生“第三个故事”的密码又是什么呢?

密码1:图文交融,“第三个故事”在往返运动中生成、推进

绘本是说故事的图书。绘本的故事,不只是靠文字来叙述,而是由文字和图画来共同表达。文字讲述的故事常常被一幅幅图画分割着,使故事暂时中断,从而造成悬念。它们迫使儿童读者追问:“事情是怎么发展的?下面会怎样?”从而产生阅读期待。然而,好的图画却又常常吸引读者的目光,迫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来观看并注意画中的细部,享受图画带来的乐趣。如此,读者的注意便在图画与文字之间来回往返运动。

绘本作文教学可以顺应这种阅读方式,引导儿童在图文之间来回往返的运动中,读图读文,图文交融,产生悬念,积极投入,获得感受,在心中逐步生成、推进“第三个故事”。同时,着力激发其倾述“故事”的欲望,捕捉倾述的时机,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第三个故事”。

譬如绘本《记忆的瓶子》,图画和文字通过反复的手法,呈现出一个很有意思规律――戴尔的记忆,根据其内容和感情的不同,所装的瓶子形状和颜色也会各不相同,而且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譬如白色的是想念、蓝色的是依恋,红色的是胜利,弯曲的是不易……我曾在绘本作文课上与孩子们一起阅读这一绘本,引导他们叙述自己的“第三个故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潜心阅读绘本中的文字和图画。文字推动孩子细致观察图画,并展开想象;读图、想象,又让他们产生继续阅读文字的欲望。阅读过程中,图文交融,儿童心中自然诞生了关于《记忆的瓶子》的第三个故事。故事中既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更是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

实践研究表明,在文图交融、往返运动的阅读过程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第三个故事”的生成和讲述将会是主动的、独特的、充满儿童情趣。

密码2:化静为动,“第三个故事”在想象、推测中鲜活、生动

故事都是关于运动和变化的,它们必然在时间中发生,然而画面都是静止的。一幅图只能表现时间长河里短短的一瞬间。为了让图能够传递足够的信息,让读者把图中的信息构成故事,绘本的创作者在构思故事时,总是着力于用图表现动的东西,表现一瞬间的行为、动作、神态,以暗示时间的推移,叙述故事,而原本应承载这些信息的文字语言则被“少量化”了,其中一部分文字被作者融进了图画里,或隐退到图背后。

根据绘本的这一特点,我们则可以精选绘本中的“典型图画”,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在文图交融、往返运动的阅读过程中,引导儿童仔细观察图画中人物的行为、动作、神态,联系配图的文字,放飞想象,弄清他们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并调动各自的生活经验,注意图中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揣摩他们在说什么、想什么,让平面的、静止的画面,在儿童心中变得立体起来,鲜活起来。

譬如《疯狂星期二》,一本配有极少文字的图画书。大卫・威斯纳高超的绘画技法,娴熟流畅的图画叙事功力,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想象力的飞跃。在课堂中,与孩子们尽情享受图画带给我们的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后,我精选并出示了一幅图,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放飞想象,描述各自心中的“第三个故事”。

图画书的一幅图展现的只是故事中的一部分,有时,教师还需引导儿童从当前看到的这幅图联系到下一幅或上一幅图画,注意两幅图之间的变化,鼓励他们主动追问,大胆推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积极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情的发生、推进,又会怎样发展?让一幅幅独立呈现的画面在儿童心中联系起来,流动起来,如影视一般连续播放起来。

我深感,在绘本作文教学中,引导儿童联系文字仔细读图、想象推测,实质上是在图文交融的阅读过程中,利用“静止画面”和配图文字调动儿童的经验,激活儿童的语言潜能,让儿童读出绘本创作者融在图画中和隐退图画外的文字,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和自己创生的“第三个故事”,使这一故事鲜活而生动。

密码3:聚焦细节,“第三个故事”在发现、寻找中丰满、厚实

优秀的绘本创作者通常会十分注重图画设计的机智和细节的巧置、隐藏。绘本中的细节可以是人物的某个特别动作、表情、衣饰,可以是环境中的某件物件、某处背景。这些细节有的着力营造了故事的氛围,有的刻意让读者追求原因和结果,暗示时间的推移、故事的变化。每一个细节都传递着重要甚至是主要信息,丰富了图画的叙事容量。绘本中的文字往往能引导读者注意图画中的特定细节,提示读者用特定的方式解读这些细节,图画中的细节注重的也往往是文字的特定方面,并引导读者解读文字。

在绘本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利用细节激发儿童发现的欲望和乐趣,引导他们在读图时仔细观察、寻找这些特定的细节,积极思考,发现暗含在细节中的意义,从而使创生的“第三个故事”丰满、厚实。

《铁丝网上的小花》的绘画者――意大利画家罗伯特・英诺森提以一种超级写实的画法向我们述说了一个发生在德国小城的故事。二战期间,小女孩白兰琪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集中营。接下来的日子里,白兰琪坚持偷偷省下自己的食物送给集中营里的孩子吃。最后,战争结束了,白兰琪却牺牲了。这本书讲述的故事关于战争、大屠杀,却又分明让读者感受着纯真、善良和爱心。在课堂中,当孩子们读到故事最后的文字和图画时,我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引导他们借助文字对图画意义的指向功能,注意寻找图画中的特定细节,解读细节,丰富“故事”的内容,倾情叙述自己的感受。

孩子们当堂写下的文字和这本书都足以让我们的心在哭泣!图画细节引爆了儿童情感的高潮!孩子们透过战争现象感受着人性本真,分辨善恶、美丑……他们在绘本作文课堂中寻找着生命的力量。可以想见,“故事”,在他们心中也必然因此而深厚、丰满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