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少年智则中国智范文

少年智则中国智精选(九篇)

少年智则中国智

第1篇:少年智则中国智范文

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其所面临的国内外情况复杂多变,中国高层需要更多合理有效政策建议的迫切性,被认为是中国官方加强智库建设的现实背景。自2013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后,“智库”(Think Tanks)这个西方舶来品,就渐渐脱离了陌生的神秘感,被大陆媒体广泛提及并写入中央文件。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

此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各层面智库建设序幕由此拉开,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形容为“智库春天”,但也有学者担心这场“春天”演变为一场“”。

数量多达2000家?

“去年我们统计的中国智库大大小小总和有2000家”。作为这波智库热的产物,中国网于2013年9月专门开出智库频道,进行智库跟踪,其负责人张林每天的工作就是搜集和智库有关的信息,参与智库举办的活动,并逐一拜访各大智库。

中国网智库频道罗列的官方智库种类繁多,不仅包括中央文件中提到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等,还罗列了国务院参事室这样的中央直属政策咨询机构,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这样的干部培训机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节能协会这样的行业协会,以及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文化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外交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这种部委内部研究机构。

民间智库则更加五花八门,包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与全球化智库这样类似于美国民间智库的类别,也有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这样的咨询公司,新华社t望智库、人民网舆情分析室这样的媒体智库,甚至还有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中国金融40人论坛。

不同机构所统计的中国智库数量也参差不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课题组的《全球智库报告2013》,中国智库的数量达426家,位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而2014年中国网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所统计的中国大陆智库数量则多达2000家左右。

2015年2月,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主席韩方明曾在《联合早报》撰文指出,“近两年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仅多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而且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直接关注,智库这一概念想不火都难。”“于是,便出现了‘一哄而上做智库,争先恐后赶时髦’的趋势”,以及某些“看似热情却多少带有些‘’味道的势头”。

热烈而混乱的局面还不止于此,“有时候就一个所长带两个研究员,3个人就建一个智库了。这样到底算智库么?”张林在进行智库统计时确实发现,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智库正在产生。

上述现象与官方要求加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基本标准出入甚大。《意见》中明确要求是“相对稳定、运作规范的实体性研究机构”,需拥“有保障、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健全的治理结构及组织章程”等。而且《意见》还极具前瞻性地提到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整体规划,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上和无序发展。”但这项要求仍未能避免地成为现实。

民间智库争夺影响力

在此般疯长的环境中,长势最为迅猛的是民间智库和高校智库。但究竟有多少,目前并无权威统计。

国观智库负责人任力波向《凤凰周刊》介绍说:“与我们同期成长起来的民间智库,大概有两百家。”国观智库是一家致力于发展企业政策和公共政策服务的民间智库,成立于2013年3月,正是在这轮智库热潮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这些智库有的以企业身份注册,有的在民政部以社会组织身份注册,有的虽为民间智库,但还未脱离原来的事业单位。也因如此,目前中国民间智库的形态和类别复杂多样:有些虽名为“智库”,但实则为咨询公司,有些虽未挂名“智库”,但却也向政府提供公共政策建议。

这些鱼龙混杂的民间智库以及部分高校智库之所以发展显性,是因为相比内敛的官方智库,他们能更加开放地与媒体接触和合作。“我觉得目前我们最应该学习国外智库的,就是如何通过传播手段扩大影响力。”致力于公共外交的察哈尔学会会长柯银斌说,据他了解,美国排名第一的布鲁金斯学会有1/3的人员和精力致力于发展“影响力”。

在这些机构的研究中,不乏针砭时弊、学术水平可靠的优秀成果,但也有部分媒体人向《凤凰周刊》抱怨称,部分民间智库的活动水平不高,且内容重复,“有些专家就是在这个智库讲完,又把相同的内容在另一个智库那儿讲。”张林则将部分智库的行为形容为“疯狂”:“本来我们想逐个跟进这些智库所举办的媒体活动,但是发现根本就跟不过来,每周都有好几场智库活动,实在太多了!”

“相比体制内智库,我们的劣势无外乎缺乏资金和不被政府重视。”不少民间智库和高校智库的负责人向《凤凰周刊》坦言,“通过提高社会影响力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吸引企业和政府的关注,倒逼其为智库发展增加马力。”

官方智库获更多资金支持

相比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灵活多变、风生水起的热闹景象,大部分官方智库显得相对低调,被形容为“公开而隐秘的群体”。

在中国政府要求未来重点建设的50个高端智库中,这些神秘而低调的官方智库则首当其冲。据知情人士透露,首批的10个高端智库名额已经确定,主要包括官方文件中所提到的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国家行政学院等。其他的高端智库接下来每年都会进行评审。

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智库的热潮中,大部分体制内的智库获得了比往年更多的资金支持:例如,中国社科院2015年获得18亿元财政拨款;一些部委内部的智库机构也增加了财政拨款或人员编制。

体制内智库谋求升级的路径之一是“联合”,以期克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所称的体制内智库“分散、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碎片化研究”等问题。隆曾参与《意见》起草,是大陆最早倡导加强智库发展的代表人物之一。

最近,围绕一个重大政策聚集多个智库共同研讨的形式开始流行。据公开的媒体报道,今年4月在北京和上海分别举行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研究联合智库”。

不过部分与会智库学者认为,这种形式只是刚刚开始,更多的是研究相关课题的智库代表们欢聚一堂而已,还没有更多关于整合和优化研究课题的方案。

高校智库也成为官方力推的内容。此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内,早有优秀的高校智库存在,一般集中在经济、国情和国际政治领域,例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等,主要以知名学者各自牵头兴办。

2014年3月,中国教育部为响应中央对于智库建设的号召,则印发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高校智库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由此铺开。该文件称,高校智库需明确整合优质资源,建设新型智库机构深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运行和管理体制改革,实行“有进有退、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为了进一步动员全国各大高校,同年12月初,上海则举行了首届“中国大学智库论坛”,以推动高校智库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难以独立,也难以沟通上层

在不少学者眼中,独立性是一个智库安身立命的根本,但这并不容易。“官本位是制约智库独立性的主要原因。”隆国强和上海大学智库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于今在大陆媒体上如此指出。

这一点对于身为事业单位的体制内智库更深有体会,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坦言:“中美智库在功能上是一致的,但是路径不同。如何处理好独立、科学地为党中央决策服务,始终是我们需要面对的大问题。”

尽管不少体制内学者们正在努力,但是独立、科学地发挥智库作用和为中共中央决策建言献策,要将这个天平稍稍拉平都着实不易。目前最为普遍的现实情况是,“很多体制内智库已经习惯了为政府出台后的政策做合理化阐释;而不是提出独立立场的政策研究成果。”一位了解内情的智库学者向《凤凰周刊》透露,这样的情况尤其发生在以理论研究为主的智库机构。

“这关乎于顶层设计和整个体制改革,不是一两个智库机构可以改革的。”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所所长罗仲伟向《凤凰周刊》介绍,包括社科院这样的体制内智库改革,在此前朱F基时代也曾经有过设想,但是阻力重重,效果并不理想。在现阶段,诸多学者认为并不会轻易开启这个庞杂而沉重的阀门。

一份科学、客观、独立的政策研究报告诞生,需要高水平的智库团队调查撰写,但这只是第一步。要使它发挥建言献策作用的另一个关键,是它被决策者看到。在中国,智库政策建议生效的唯一指标是被中国高层看到并做批示。

然而,究竟什么样的政策建议会被智库呈报、通过何种途径呈报、批示结果如何,这一切过程像中南海一样,是一个外界无法窥探和被公开的秘密。中国政府在哪些问题上需要智库的研究和政策建议、又采用了哪些被呈报的政策建议(即内参),外界也不得而知。

即使是很多体制内或半体制内(高校)的智库研究人员,很多时候也因为不清楚政府需求的方向而感到迷茫。例如,隶属于中国国安部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是研究水平较高的体制内政策研究型智库,多位研究员私下都曾表示,在很多新政策提出之前,他们也不清楚为何会产生这样的新政策,只能被动地对这些新政策内容进行研究扩充。为官方而生,却与官方沟通困难,这是大多中国智库需要面对的尴尬现实。

“在政府越来越需要更多智库意见的时候,应该对研究课题进行公开招标。”面对上下不能互通的现实,柯银斌对《凤凰周刊》建议说。

第2篇:少年智则中国智范文

对于何为智能,目前业内并没有明确的说法,而且智能化水平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冰箱可以判断储备量,有的冰箱却只具备液晶显示功能;有的洗衣机可以根据衣物自动调节洗涤时间和用水量,有的洗衣机仍需人工设定。不少消费者抱怨,一些产品只是“搭车”智能概念,应用起来并不智能,但却要为“智能”二字花去不少钱。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属的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推进委员会完成了《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指数和产品智商评价通则》(以下简称新《通则》)的制定,家电行业“智能”乱象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其实,自去年9月1日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智能家用电器的智能化技术通则》就开始正式实施。但市场上的智能电器仍然只有“智能”标签,没有“智商”标签。其原因在于标准太宽泛,不易评级。据消费电子产品信息化推进委员会秘书长李剑介绍,此次新《通则》将根据产品的信息化水平、功能用途等技术指标为智能产品进行打分和评级。评价等级共分为十级,其中一级最低,十级最高。

以洗衣机为例,新《通则》将其信息化打分项分为十大类:信息化装备水平、功能用途、易用性、专家系统、自主性、适应性、学习能力、个性化、干预性和协同能力。采用“PIQ”(即“产品智商”的英文单词字头)作为标识,方便识别产品的智能化水平。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根据智能等级进行比价和选购。除洗衣机以外,彩电、冰箱、笔记本等三种产品的包装上也将于年内张贴智能商品等级标签。

据悉,智能商品标签并非强制张贴,企业根据需要可以到国家相关检测部门评测,相关部门将根据评测结果为产品颁发证书。尽管现在全线产品的智商评级还未强制执行,不过新《通则》的实施还是能在消费者选购智能商品时起到指南作用。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同时透露,对于家电产品何时张贴标签还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不过相关部门正在全力推动。

“各企业智能家电的通信接口不尽相同,有移动接口,有联通接口,还有电信接口。这三种接口本身就存在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再比如,一些高端家电所引入的智能理念并不适用所有人群,也不好判定其人性化‘智商’的高低。”三星电子国际质量认证研究院相关人士认为,新《通则》细化了各类家电的特殊标准,今后企业在开发、生产环节上将有所参照,加大了创新投入,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第3篇:少年智则中国智范文

从人机对弈,到智能医疗,人工智能浪潮突起,有点像前几年的“互联网+”,大众的期望不断攀升,纷纷视之为绝对不能错过的战略机遇,而此次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主要是企业引领。

在国内,BAT不断将人工智能融入产品方案。淘宝的商品推荐越来越准确,百度的无人驾驶技术获得进展,这些都是依靠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拍立淘”可以使用照片来搜索商品,主要得益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成熟。除此之外,科大讯飞、海康威视也分别在语音识别领域、安防领域建立起了竞争优势。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空前广泛,从物流管理到智慧交通,再到智慧医疗,开始改变不少传统行业的运行模式。

人工智能技术不断融入生活,从感知、预测、指导,到形成综合方案,价值创造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在感知环节,科大讯飞的“超脑计划”正在支撑多个项目的商业化应用,如车载辅助系统、语音处理系统等。在预测环节,基于人工智能的天气预测,能够提升能源使用的效率。在辅助指导环节,智慧医疗已经开始帮助医生做出判断,基因组技术能够帮助人类克服癌症等病症。在综合方案环节,无人驾驶,乃至城市智慧交通的系统方案已经非常完善。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人工智能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 270亿美元。

从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过程来看,基础支撑、关键技术、应用场景是非常关键的三要素。基础支撑环节包括传感设备、用户数据、云计算技术;关键技术则包括视觉处理、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等内容xxx;应用场景则有智能制造、金融、医疗、家居等。与大众强烈的乐观情绪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工智能应用目前仍偏重B端业务,与传统业态的融合程度不高,提供的用户体验不够多。

首先,AI与信息物理系统结合有限。传统业态中能够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改造的业务环节很多,但目前人工智能企业大都处于创业阶段,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不足。按照麦肯锡的预测,如果企业对人工智能持开放的态度,到2055年有50%的工作都可以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利用“人工智能+”,随着市场容量的释放,将会产生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其次,基于AI的革命性产品不多:除了美图秀秀、科大讯飞,能让消费者想到的适用产品很少。其实,相对于德国,中国有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相对于美国,中国有规模庞大的制造业。中国的优势在于用户形成的庞大数据,如果创业企业能够利用开源的算法,把人工智能与用户数据结合起来,创业企业所创新的极致产品、体验服务将会越来越多。

数据基础、硬件能力、算法是人工智能的三大支撑,数据的井喷式成长,来源于中国庞大的用户市场。硬件能力正在被突破,比如我们已经有了“太湖之光”。算法是人工智能的短板,基于浅层次的识别和判断,人工智能目前只能替代那些重复性、简单性的劳动,而创造性、艺术性的工作则有赖于人类的感性和对美学的认知。

第4篇:少年智则中国智范文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贯彻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煤炭开发技术深度融合,助力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0﹞283号、《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2021年版)》及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部级智能化示范煤矿进行验收管理,也适用于其它智能化煤矿进行验收管理。

第三条智能化煤矿必须满足验收标准中的必备指标,有任何一项必备指标不能满足要求的,不能通过验收。

第四条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为二级及以上,并且本年度内没有发生过死亡事故的煤矿,方可申请智能化煤矿验收。

第五条井工煤矿采用分类建设、分级达标的方法,将煤矿智能化建设条件分为三类,分别采用不同的验收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验收。露天煤矿、选煤厂根据技术工艺与应用效果进行综合评分验收。

第二章验收程序与方法

第六条智能化煤矿验收程序分为企业自验收、国家验收、综合评审三部分。

第七条企业自验收以企业为主体,由企业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专家或委托第三方组织成立验收专家组,专家组应涵盖矿井各主要应用系统的相关专业,人数应不少于7人,根据矿井智能化建设类别及相关评价指标进行逐项验收。

第八条企业自验收应由专家组出具企业自验收报告,企业自验收报告应包括煤矿主要系统建设情况、矿井建设条件分类评价、矿井主要系统智能化建设与应用效果、效率与效益情况、智能化煤矿分级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等,企业自验收可以依据验收标准对煤矿的建设现状进行分级评价,企业自验收报告应由专家组进行签字确认。

第九条煤矿企业应对自验收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整改、完善,若在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则应详细说明理由,整改后方可申请进行国家验收。

第十条国家验收由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专班负责协调,国家验收分为材料初审、现场考核,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专班应在收到煤矿企业申请后的60个工作日内,从专家库抽取专家进行验收。

(一)材料初审。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专班在收到煤矿企业的验收申请后,应及时进行材料审查,经审查合格后,从专家库中抽取专家进行验收。

(二)现场考核。智能化煤矿验收专家组由煤矿智能化专家库中抽取各相关专业专家不少于7人组成专家组,验收专家组应赴煤矿现场进行验收,并由专家组出具验收报告,验收报告包括煤矿主要系统建设情况、矿井建设条件分类评价、矿井主要系统智能化建设与应用效果、效率与效益评价、综合评价。

第十一条待所有煤矿完成专家组验收后,由国家统一组织进行综合评审、公示公告。

(一)综合评审。由国家能源局组织行业内有关专家对验收专家组出具的验收报告进行综合评审,最终确定智能化煤矿验收考核结果。

(二)公示公告。对会议评审合格的智能化煤矿,在国家能源局官方网站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

第十二条通过验收考核的智能化煤矿,可根据验收结果享受国家有关鼓励和优惠政策。未通过验收的煤矿,可以经过一年的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通过验收的煤矿,可以在一年后进行升级验收。

第三章附则

第5篇:少年智则中国智范文

关键词:小区智能化 智能化系统

 

1 我国智能化居住小区的现状及应解决的关键技术 1.1 我国智能化居住小区的现状

我国居住小区,特别是新建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是近几年才兴起来的。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总体上是以需求为导向的,而且带动和培育了一个产业的发展。1999年,只有少量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楼盘时规划设计了智能化系统,2000年,在部分商品楼盘都不同程度地开始建设了智能化系统,甚至存在某些“炒作”或“广告不实”的现象。不少开发商往往十分看重智能化系统对楼盘销售带来的好处,而对居住小区建成后,智能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以及所需的运行费用则很少考虑,存在着盲目建设“过火”了,开发商头脑“发热”了,应该让政府出面压一压,这种担忧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基本上是市场行为,不应该用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眼光来看待。事实上到2001年这种具有“盲目性”的建设逐渐“冷”下来,开始转为“理性”。

目前,全国新建的居住区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建设智能化系统,特别受到青睐的是安防装置与宽带接入网。在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经济较为发达沿海城市等已建设了不少高水平的智能化系统。随着时间推移对智能化系统运营与维护、物业管理公司动作等方面全社会都给予了高度重视,暴露了不少管理、运行机制方面一些深层次问题,它涉及到建设、公安、电信、广电、供水、燃气、电业等行业管理,也涉及到开发商、业主,甚至于政府等,但总的民展趋势是健康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居住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扩展,甚至将智能化小区扩大为社区或城市。

1.2 制定“居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求与技术导则”必要性

总结这几年来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的经验及教训,2003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及时地经修订的《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是非常必要的。

(1) 可以规范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提高居住小区的性能,使其适应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满足信户较长期的需求。《导则》要求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与居住小区建设同步进行,衽统一规划、设计、施工、检测调试与验收。智能化系统建设应采用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的原则。要求智能化系统的室内外管网布线纳入居住小区的综合管网布线设计中,满足居住小区平面规划的要求以及房屋结构对预埋管路的地求。并要求按现有标准规范设计与施工。

(2) 《导则》的实施,规范了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促进了土建设计与智能化系统建设的紧密结合。在近几年建设的智能化系统不少是由系统集成商设计的,他们往住把智能建筑设计理念及方法用于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中,造成了系统建设内容过多,功能过于复杂,物业管理公司不愿用等问题。事实上智能建筑与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有很大的区别。把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简单地纳入智能建筑范畴是不对的。首先,智能建筑往往是写字楼或单位办公楼,对楼宇自控、安防系统、网络系统等建设要求远比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更高、复杂。而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面向老百姓,系统简单易学、可操作等方面则比智能建筑的要求高。而在土建设计方面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比智能建筑地理范围更广,产品安装难度往往较大。

(3) 通过《导则》实施,规范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今后应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设计单位的一个专业,全面提高智能化系统的水平。

(4) 《导则》的实施可以引导国内智能化系统产品的研发。近几年来,国内围绕小区智能化系统的产品开发迅速增加,特别是ip家庭智能终端、家庭智能化布线箱、数字硬盘录像、物业管理网站等,不少大公司也进入这市场。智能建筑中应用系统与产品大部分为国外产品,由于智能建筑对系统与产品技术要求较高,国外系统与产品相对成熟,而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产品,如:可视对讲、多表远程计量、家庭智能终端等,国外产品价位太高,因此,绝大部分智能化系统采用国内或合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导则》的实施可促进国内产品开发向实用、先进方面引导。《导则》中支持多网融合技术,ip智能终端、系统集成技术,这些都是目前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急需的技术与产品。另外,目前还不能做到不同厂家生产的智能化系统产品,可以相互替换。《导则》的实施力求在产品互换性上起引导和示范作用。

(5) 《导则》的实施可以提高和必进物业管理水平。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对物业对物业管理队伍提出了更高地求,盲目建设、物业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将会造成浪费。如何使居住小区的智能化系统科学合理,既能满足住户需求,又能使物业管理公司掌握,运行维护费用合理,这是《导则》中实施内容之一。另外,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使物业管理在internet网上展开成为可能,探索新的物业管理模式也是《导则》实施中的一个内容。

1.3 当前智能化居住小区建设中一些问题

(1) 盲目追求先进

有些业主贪多求全,甚至提出“世界一流”、“十五年不落后”等口号。过分强调了智能化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国的现实、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实际生活水平等,超出了业主的功能需求,造成浪费;缺乏对系统和产品深入的了解,盲目追求“”或“a”的数量;需求分析不够,致使投资效果很不理想,投入使用后发现问题太多。在《导则》中,把智能化小区分为一星、二星级和三星组。但并不是说按三星级标准设计,就是最佳方案。星级划分是对不同档次的居住小区而言的。简单地说,一星级适用于经济适用型居住小区,二星级适用于舒适型居住小区,三星级适用于豪华型居住小区。选择某类星级,取决于楼盘的定位也就是业主的实际需求、对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正确定位,科学合理地选择功能及产品是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

有些盲目追求技术先进,对智能小区建设及系统集成存在理解误区。除了相互攀比,追求不切合实际的高标准和技术先进性,还有的片面强调系统集成概念,在小区内盲目推行三网合一方案。既不考虑是否有需求,也不考虑物业管理人员素质。智能化系统是高新技术的高度综合,这些高新技术本身敢在迅速地发展和更新换代。智能化系统的建成中是一切的开始,在投入运行的几十年时间里,除了需要正确地管理和有效地维护外,还要不断通过实际使用来发现各类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对系统内的部分硬件和软件进行更新与长级,使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一般来说,智能化系统产品与设备的生命周期在10~15年,综合布线与现场总线等的使用寿命在15~20年。这就涉及到业主利益与维修基金的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当前有关部门应研究这方面的体制与政策措施,使之能适时地提长技术与更新设备。

(2) 重建设轻管理

许多方案在总体规划阶段,就没有考虑系统建成以后所需要的物业管理人员、运用费用等问题。甚至有的只为楼盘促销而建,也就是说重建设轻管理,从而导致由于物业管理费偏低或物业管理人员素质差,造成某些系统关闭、停机现象。

(3) 规划、设计与施工方面存在问题

没有总体集成和系统更新与扩展的考虑,仓促上马,甚至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造成了返工,浪费严重。有些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对现场安装与施工组织了解不多,不能很好地组织指挥。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很不熟悉,尤其在系统集成方面较弱,还需要产品厂家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和通力合作。目前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注意重点大都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面建筑方面注意不够。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形面指挥不灵、协调不力,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现场工程督导人员、施工队伍素质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造成安装质量不高。另外,对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不够。

(4) 小区局域网与宽带接入网重复建设

开民商自已建设小区局域网,要求该小区有较大的规模(最好在1000户以上,对别墅区可减少),且住户上网率较高;物业管理公司中有通信运营的。前一种方案小区对信息化的需求较高,投资较大,另外对网络的安全方面要下更大的功夫,有一定的风险;后一种方案投资少、风险小,但今后物业管理公司要开展网上增值服务需支付一些费用。目前有少量的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这两种方案都用,这是没有必要的。

(5) 多表远程计量系统运行管理方面问题

多表远程计量系统计费没有与有关部门沟通,会造成许多管理问题。有的建成后长期无法工作,造成浪费,有的选用一些价格低、质量差、性能不稳定的产品,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系统的误差很大,结果形同虚设,仍需人员每月入户抄表,完全失去远传和集中检测的作用。水、电、气等业务部门的经营管理方式很不相同,有的在推行(或局部推行)预付费的ic卡经营方式;有些计量由小区物业公司管理,物业公司向水、电、气等业务部门用预售方式交费,使用中常出现较大差。个别小区还将公共环境的浇花清洁用水、路灯照明和办公用电等摊到住户身上,常常由此引发纠纷。

(6) 系统配置与控制室建设不合理

这一误区会造成系统运行效果不佳。部分小区安装安防系统只是为门面,实际上作用不大;也有些小区安防系统设计过多,不切合实际。例如有一个只有二个多层住宅楼的院,为了防止非法放侵,从一层至顶层每套住宅内都安装了窗磁、红外幕墙,由于选用产品性能不佳,再加上使用不当,造成报率高,应用效果极差。另外,根据众多物业管理公司和系统集成商反映,许多小区的中心控制室非常狭小并且偏隅一角,甚至在地下二层,致使智能化系统投入运行后效果不理想。为了物业人员能及时出警响应,迅速赶到现场,中心控制室位置首迁在小区中间。为便于系统维护和检修,机房面积应恰当。开发商应选择有系统设计和施工经验,并能规范施工的集成商来完成智能化系统项目。应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否则待隐蔽工程结束后便无法更改了,由此成的损失将是十分巨大的。如智能化系统中涉及的弱电系统较多,应尽量将弱电系统管线统一到一条(个)综合管道(井)中,每个子系统对接地都有一定的要求,应根据不同的子系统确定不同接地方案,接地与防雷应分别考虑、统一施工。

由于智能化系统在国内隶属于建设、公安、邮电、广电、电业等行业管理,目前管理混乱,加强对小区智能化管理势在必行。

1.4 我国智能化居住小区应解决的关键技术

目前居住沤智能化系统是由安全防范系统、管理与监控系统和通信网络系统组成,总共十五个功能模块。

安全防范系统由以下五个功能模块组成:居住报警装置、访客对讲装置、周边防越报警装置、闭路电视监控装置、电子巡更装置。

管理与监控系统由以下五个功能模块组成:自动抄表装置、车辆出入与停车管理装置、紧急广播与背景音乐、物业管理计算机系统、设备监控装置。

通信网络系统由以下五个功能模块组成: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宽带接入网、控制网、家庭网。

总结以上三个系统,共十五个功能模块在个国各地小区中的应用情况,排除其管理、产品质量与用户使用等因素外,从技术层面来看应解决以下关键技术:

(1) 产品互换性

目前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中不少产品是不可替换的,如小区可视对讲系统,如果客户终端机坏了只能换同一型号的产品。这对系统长期运行存在着很大隐患,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产品的生产厂家不会出现变迁。解决产品的互换性问题,需要制定一毓的待业标准规范,通过市场竞争,使其逐步形成占据垄断地位的厂家联盟及它的品牌。这里的关键技术是制定一系列的行业标准,这需要时间,也需要政府、社会各个方面大力支持,来检同攻关。

(2) 改进自动抄表装置的原理

从已经建成自动抄表装置的运行情况来看,效果普遍不佳,除了水、电、燃气的管理部门不予配合原因外,自动抄表装置的工作原理存在着严重缺陷,自动抄表装置一般都是采用将原表具中机械转动变换为电脉冲,以累计电脉冲数得到计量值。虽然目前采用抗干扰、ups、信号传输过程自动纠错等方法,仍免不了出错。因此研究开发《可直读表具计量值》的自动抄表装置已是当务之急,目前已经有了这类产品,但还不普遍采用。

(3) 简化布线

目前一套居住区智能化系统布几十根线的现象普遍存在,线多给施工造成困难,且今后维护也十分麻烦。因此如何使布线简化且规范,形成整套智能化系统布线施工规范,也是需各方共同攻关来解决。

2 大力发展基于internet网家庭智能化系统 美国、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提出了“smart home”或称为“wise house”,实际上与我们“智能化住宅”概念差不多,其实质内容是:将住宅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各种通信装置、家电和家庭安防装置等通过家庭总线技术(hbs)连接到家庭智能终端上,对这类装置或设备实现集中式的控制和管理,也可以异地监视与控制。异地功能的实现主要依赖于internet网。换句话说,家庭智能终端是指完成住宅内各种数据采集、控制及通信传输的设备(或设备组合),一般具有家庭安全防范、设备监控及信息通讯的功能。

早期家庭智能终端采用星型结构,每个探测器和家庭智能终端之间都必须单独布线缆,造成了在面积不大的一套住宅内要敷设几十根线缆,给建筑设计、施工和用户的装潢带来很多困难。家庭总线技术的推出改变了以往家庭智能终端星型结构的布线方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智能化系统家庭总线的带宽要求将会逐步提高,对家庭宽带总线开始有了需求。其实家庭中的不少低速设备,对带宽的要求不高。考虑造价因素,将会形成低速总线和高速总线在同一住宅中并存的局面,两者之间通过网关连接。由于这一方案成本较低,将会维持较长一段时间。

1988年美国电子工业协会组织编制了《家庭自动化系统与通讯标准》。在美国约有4万户家庭安装了“smart home”系统,在新加坡也有许多社区采用了这一类家庭智能化系统。从居住环境而言,欧美以单体别墅的居住模式为主。家庭智能化系统是与市镇相关系统直接相连,美国目前仍盛行adsl 、cable modem等宽带接入方式,因此欧美的智能家居多数是自行独立安装,自成体系。

我国城镇大多选择建设密集型的居住小区,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但对家庭智能化系统而言,房地产开发商不应该将其所有内容划入小区智能化系统中。而应该将家庭智能化系统设计成业主完全可以自行选择的系统,业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产品和功能、可以自选升级。房地产开发商应该为业主自行安装家庭智能化系统提供环境、建筑结构与技术上的支持,如管线、设备或装置的安装空间等。

家庭智能化系统可以成为智能小区的一部份,也可以每个家庭独立安装基于internet网家庭智能化系统,由于后一种工作模式将很大部分增值服务由物业管理部门转向于社会,克服了信息服务由物业管理部门一家包打天下的不实际的做法。从发展来看家庭自行安装其于internet网家庭智能化系统将是一个发展方向,这一类产品将会有很大的市场。

3 研究开发用于绿色建筑的智能产品是今后的发展重点 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年建筑量世界排名第一,作为大量消耗能源和资源的建筑业,如何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已迫在眉睫。发展绿色建筑是改变传统建筑的高消耗、高污染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舒适和适应21世纪信息社会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简称为舒适空间),同时实现自然资源、节约资源(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涵盖了智能建筑、智能化居住区、节能建筑、健康住宅和生态住宅等内容。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内(规划、设计、施工、运营、拆除/再利用),绿色建筑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应用,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实现与自然共生。

我国在经济增长方式方面,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问题,并且在建筑业还相当突出。建筑物在建造和运行过程需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并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建筑产品成本的2/3属于材料费。据统计,建筑业消耗的物质占全国物质消耗的总量的15%左右。2001年,全国建筑业主要建筑材料消耗为:钢材7810.1万吨,木材4519.3万m³ ,水泥41399.8万吨。每年房屋建筑的材料消耗量占全国消耗量的比例约为:钢材占25%、木材占40%、水泥占70%、玻璃占70%、运输量占8%,建筑材料消耗的矿产资源约50亿吨/年,生产能耗约1.6亿吨标煤/年,占全国能源生产的13%,建筑能耗约占全国能耗的28%,建筑活动造成的污染约占全部污染的34%。同时建筑占据土地资源和自然空间,影响自然水文状态、大气质量,对生产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绿色建筑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扩大内需。绿色建筑对于建筑理念、发展模式和消费方式是一次深刻的革命,它集成了建筑节能、建筑智能化和绿色建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行业科技含量。据统计,发展绿色建筑可带动新型节能墙体、节能门窗、新能源利用等30多个待业的发菜,市场发展潜力达164亿元。智能技术应用以智能技术为支撑、提高绿色建筑性能的系统与技术、发展集中空调节能控制技术、建筑室内环境综合控制、空调新风量与热量交换控制技术、高效的防噪声系统、水循环再生系统、给排水集成控制系统等。采用高技术的智能新产品,如:太阳能发电产品、智能采光照明产品、隐蔽式外窗遮阳百叶等。

智能化居住区是指配备有智能化系统的居住区,达到建筑结构与智能化有机结合,并能通过高效的管理与服务,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与便利的居住环境。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的概念是从智能建筑发展而来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及internet网等的迅速发展,反这些领域中技术、产品、应用环境引入到居住小区中已成为居住小区建设中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小区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可以说居住小区的智能化系统建设是现代高科技的结晶,也是建筑结构与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从这一观点出发,居住区智能化系统应用范围应扩大,应用于节、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这些领域的应用发达国家已有大量成功案例。例如英国integr组织建造完成的智能型住宅,座落在watford市的integer建筑研究开发中心。这座建筑包括了许多特色:环保、节能和智能控制。北美不少住宅,为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外墙安装了通风器,设计了热交换装置,利用余热达到节能的目的;加拿大cmhc公司在温哥华的试验住宅,利用坡面安装了太阳能光电板:美国scottsdale的dcranch超大型智能住宅区,综合布线造价就达二千万美元以上;美国比尔.盖茨智能化的家;英国为残疾人设计建设在barnsley的“默特尔”的智能公寓。

第6篇:少年智则中国智范文

人类将在与机器的共生共存中,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近年来,人工智能已经从科学的神坛走入了经济的大潮,成为了各大公司争相竞逐的新战场。

在中国,BAT纷纷在人工智能领域布局:李彦宏声称“互联网的未来在于人工智能”,百度的百度大脑、无人驾驶汽车初具规模;腾讯发挥微信、QQ的强大优势,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支付领域发力;阿里巴巴则以阿里云为基础,将人工智能的基础――数据生态系统做大。而国外的谷歌、微软、FACEBOOK、IBM等巨头,也在人工智能领域全力推进,从当年IBM的深蓝到今天的阿尔法狗,仅仅是巨头们在人工智能领域尝试的冰山一角。 什么是人工智能

尽管随着人机大战,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一个耳熟能详的热词,但究竟什么是人工智能,却在行业内都难以有一个确定的定义。其实简单地说人工智能就是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的模拟,但之所以人工智能的定义难以确认,关键在于对“智能”的定义难以确认,在人工智能领域经常有一句话说:我们连人的智能是什么都不知道,何谈人工智能?因此目前大家普遍认可的还是由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在1956年的达特矛斯会议(Dartmouth Comference)上提出的:人工智能就是要让机器的行为看起来就像是人所表现出的智能行为一样。简单地说,如果说机器人是要在完成人类四肢的工作,那么人工智能则是要完成人类大脑的工作。

人工智能为什么这么火

其实人工智能早在60年前就被正式提出,几十年来也一直在飞速发展,但似乎在过去的日子,普通人更多地是通过《终结者》、《我,机器人》等科幻电影了解到人工智能,但为什么今天人工智能突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呢?来自微软研究院的芮勇认为,除了这些年所谓算法的演进和提升外,几个物质方面因素的发展也将人工智能的应用成为了可能。首先在于背后计算能力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背后需要有强大的计算能力的支撑,我们看到是阿尔法狗击败了李世石,其实阿尔法狗只是一个程序,在背后则是强大的超级计算机的运算。据中国最大的超级计算机制造者――浪潮公司的科学家刘军介绍,目前,超级计算机的性能发展迅速,一台超级计算机已经能够达到一百万台电脑的运算能力,因此,在计算能力上将人工智能需要的超级运算成为可能。其次,人工智能需要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就必须拥有海量的数据,而几十年的互联网的发展,让人类社会中海量数据的产生于收集成为了可能。第三,4G技术的普及,让数据随时随地的链接已经成为常态,也让大量数据的传输成为可能,使用场景的便利化,给人工智能走进日常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如果说人工智能原来是一粒种子,但阳光、温度、湿度等外在条件还未具备,因此一直蛰伏在科学家的研究室里,那么今天,正是人工智能即将破土而出的时刻。

既然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那么无论是科学层面、经济层面,还是我们生活中的人工智能三大猜想就无可回避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看看中外人工智能专家将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人工智能是否会比人聪明?

在硅谷的美国宇航局艾姆士研究中心,有一所一出生就声名显赫的大学―“奇点大学”。其校长雷・库兹韦尔认为,伴随生物基因、纳米、机器人技术几何级的加速度发展,2045年左右,人工智能将来到一个“奇点”,跨越这个临界点,人工智能将超越人类智慧,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与机器的关系。人类将在与机器的共生共存中,开启一个新的时代。那么,人工智能真的将比人类聪明吗?

对于这个问题,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坚决认为,人工智能一定能够超越人类,因为通过互联网万物互联,可以把所有人类的智慧汇聚到后台,通过深度神经网络来展现,所以人工智能到时候不是跟单个人比,它是把所有人的智慧汇聚在后台,来跟单个人比,所以它在绝大部分场合下会表现得比人类更聪明。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洪小文则认为人工智能在大多数情况下比人类更具有能力,但它仍旧无法与人类的智能相比,因为,人类最可贵的能力在于创造力,而这一点上人工智能无法与人类抗衡。被称为中国人工智能布道者的搜狗创始人王小川指出,原来我们都认为人工智能缺乏创造力,但现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否定了这一点。拿阿尔法狗在人机大战中的表现来看,它的很多招法都是传统围棋理论所难以接受,对人类棋手而言匪夷所思的。因为以前是人类告诉机器方法该怎么做,到阿尔法狗的时候,人类开始不用告诉计算机方法,只告诉人工智能目标:就是要赢,这个方法和答案让它自己找。但即便如此,也不能认为机器能够比人聪明,因为必须要人类为人工智能设立一个目标,它才能够产生后面的学习。

所以对于人工智能而言,可以在很多时候轻松击败人类,但它仍受到两方面的限制,第一条是它只能从人类已有的各种各样的行为和判断的数据中去学习,创造不了人类没有经历过的全新的方向。第二是机器设计不了规则,必须由人来设立规则或者说是算法。 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

当机器有了智能,自然而然就会让人们想到他与人类的关系,所以在《终结者》中出现了“审判日之战”,在《黑客帝国》中出现了人与MATRIX(矩阵)的对决,而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则防患于未然地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真的会取代人类吗?

小I机器人的创造者袁辉对此持悲观态度,他认为整个目前人类文明是在走向一个下滑的阶段,所以在这种阶段下面,人类最后会被终结,这可能是一个时间的问题。从本质上说,这是人类自己的问题,人类创造了人工智能这样的一个物种,这个物种与人类是和谐共存还是竞争,完全取决于人类的发展。而搜狗董事长王小川则预测当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时候,会与人工智能共同进化,人工智能将最终会成为人类的一部分,人工智能既会帮助人类,也会约束人类,二者将是一种合体的关系,最终人会变成新人类,会进化成新的物种。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承认因为人工智能可以在后台汇聚人类的各种智慧,所以在很多的复杂的活动中可以超越人类,但是最终是被人类所管理和控制的。因为机器没法自己设定规则,所以它一定是在人类定的大规则下来为人类服务的。最后人和机器会相互耦合在一起,推动整个世界的进程。

其实,在人类发展的进程当中,每一个新技术的出现总会伴随着争议、误解甚至是担忧或者是恐惧,在十九世纪工业革命的时候,英国的产业工人担心机器抢了自己的工作,于是纷纷去烧机器、毁机器;两百年前,在美国大约70%的人口都是农业人口,而大型机器和生产线出现后,几乎抢夺了所有的农业人口的工作。但现在美国只有1%的农业人口,而那69%的人并没有因此而失去他们的生活或者是工作,反而在机器创造的更多的新领域创造了新的工作,寻找到了新的生活。相比那个时候,人类进化了,因此人类就是在不断认知自我的过程当中,去拥抱越来越美好的新生活。 人机大PK

尽管有预言人工智能将逐渐地接管人类的种种职业,但那毕竟是未来,现在,人工智能在一些常见的领域到底达到了什么样的水准?让我们看看人机在几个职业上的PK。

项目:语音识别

规则:由人工智能和人类速录师同时听一段声音,并将其转化为汉字,看谁的准确率高。

结果:

1、速度:双方速度几乎一样,都是在语音播放的同时完成了录入。

2、准确率:准确率都达到99%以上。

应用场景:目前,语音技术主要应用领域是:导航和音响系统、智能可穿戴设备、制造业、智能家居、电信领域、医疗领域、教育等领域。预计在2017年以前,全球语音识别市场将达到1330亿美元。

视角延伸

1、在嘈杂的环境,多人对话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尚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

2、对于方言,人工智能的准确率明显降低,需要专门的数据库予以支撑。

3、人工智能的语音识别已经拓展到多种语言,已经初步达成了实时翻译功能。

4、在未来万物互联时代,语音识别将成为人机对话、打通各个平台的接口。

项目:驾驶

规则:无人驾驶汽车在高峰期于北京东三环行驶,看行驶的平稳度与安全性;无人驾驶汽车在专业赛车场进行18米S弯绕桩跑,就是赛车手考赛车水平的时候,会有这一段考试,从头到尾如果是人驾驶一般要14分钟,用智能机器人可以做到13分钟多一点,就是说比赛车手还少一点时间。

结果:

1、实地无人驾驶顺利完成,放置于车顶的打火机,硬币等物件没有掉落。

2、专业赛车场进行的18米S弯绕桩跑,人驾驶一般要14分钟,人工智能可以做到13分钟。

应用场景:当前,世界大型汽车制造商都在致力研究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该技术在减少拥堵和安全隐患等方面大有作为。根据业内预测到2020年,无人驾驶汽车市场将达到6亿美元。

视角延伸

1、人工智能还不能处理很多复杂的情况,在技术上仍然具有很大挑战。

2、无人驾驶的目标第一是解决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安全性;其次能够将人类从驾驶的烦琐中解脱出来。

3、专家预测,未来五年无人驾驶的发展方向将是“增强驾驶”,即汽车同时具有人类驾驶与无人驾驶功能并存,人与车的关系就如同当年人与马的关系一样。

4、无人驾驶设备能否小型化将成为无人驾驶能否走向应用的一大门槛。

项目:图像识别

规则:由人工智能和人类同时识别三张明星在不同化妆、衣物时的图像,看谁能准确地认出;同时识别三种长得相似的普通人的照片,看是否能够辨认出这是否是同一个人。

结果:

第一次辨认结果人工智能胜过了人类。

第二次因为有一张图片面部有头发遮挡,人工智能表示无法识别。

应用场景:目前,图象识别技术主要应用在:导航、遥感图象识别、天气预报、环境检测、通信、军事和公安刑侦、临床诊断和病理研究等领域。

视角延伸

1、使用图像识别技术,在大量摄像头拍摄的画面中无论要找罪犯还是要找失踪的人口,效率将会比人类识别高出很多。

2、跟人脸识别和语音识别相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提高对个人身份的辨识度,在金融支付领域具有广阔前景。

3、图像识别将进一步发展成表情识别,可以在第一时间感知人类情绪,并采取相应措施。如在驾驶中如果智能摄像头能够感知司机情绪不稳定,可以提前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 观点大碰撞

对于人工智能,过去很多人定义过,它要有比较高的自感知能力、自主决策和控制能力、对安全和意外的自动预警和防范处理能力等,它要能在较少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完成工作和服务。但要强调的是未来人工智能跟过去不同的地方,未来的人工智能一定是终端跟云端协同创新实现的智能控制与服务的。有了网络以后,人工智能就不仅是靠机器内的软件硬件系统来操纵,还可以在使用终端和云端之间实施交互协同来实现,它的水平和能力会远远超过历史上单部机器的智能行为。其实阿尔法狗也有很多东西是在云端计算,而不在终端。所以这是一个未来的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可以应用在生产制造业,还可以应用在各种服务领域。比如金融服务、医疗服务等都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学习方面,也可以用来提升学习效率;还有农业领域,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判断施什么样的肥料、怎么样防治病虫害等,快到收获季节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预测预判市场销售,这对农产品的行销也都会有大的帮助。

“中国制造2025”提出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智能制造是核心。制造经历过不同的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是机械制造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是机电结合了起来;后工业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后又加了电子、机械电子一体化;而信息网络出现以后,现在和未来的制造是网络智能的时代的网络协同智能制造,制造过程、运行服务过程都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技术创新的核心。

邬贺铨:中国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走得很快

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步,一般被认为是在20世纪50年代,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开始研究。不过,人工智能在前50年里还停留在科学家的圈子里,没有走向应用。这些年中国人工智能的研究跟其他新生领域的研究一样,取得一些好的成果,但是总体上与国外还是有差距的,在一些有影响的文章发表、人工智能原创的技术,包括支撑人工智能的产业等方面我们还有差距。

不过,应该说中国的人工智能在个别领域做的还是很不错的。比如说,科大讯飞在中文的语音识别上是领先的,百度、阿里、腾讯也在关注人工智能,不但自己在培养专家,也从海外引入一些高端人才,努力缩短我们与国外的差距。

中国机器人也做的不错,严格来说,我们机器人是广义的机器人,传统讲的机器人是工业机器人。我们的机器人产品以面向社会消费应用为主,产能产量已经占到世界较大市场。沈阳自动化所和新松机器人等公司从事机器人研究很长时间了,他们在做工业的机器人,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和应用。但是在大型生产线上,目前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以国外产品为主。

中国在无人驾驶车的应用方面跟美国相比也不会差距很远。现在百度的无人驾驶车,按照现在的水平也有望在未来的一两年内应用了。不过,无人驾驶需要很多技术,而现在国产车内的车载电子系统还是进口的,如果说不能在汽车总线上突破,我们的无人驾驶车在核心技术上还是有不少差距。

总体来说,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中国走得很快,展望未来不仅会缩小与国际的差距,也会走在前面。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两化融合的重要阶段,需要大量的生产自动化手段,中国的人工智能的市场非常大。

张潼: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就是让机器学习

现在企业界很多研究院,包括阿里、腾讯、滴滴、360等关心的都是机器学习的核心能力。总体来讲,一个是大数据,另外一个是对于大数据处理和加工的能力。把一个原材料变成你真正所需要的系统或者产品,这是它的能力。从机器学习的技术来讲,如何实现规模更大、创新还有实时更新的效果,这一系列的技术能力使得所有公司都非常感兴趣。

总体来讲,数据处理的核心能力就是机器学习能力,还有高性能计算。处理大数据也要有计算平台,最后是一系列应用,包括广告、无人车,包括其他行业的探索。

此外,现在的医疗有各个环节,其中一个环节和互联网紧密相连,当病人患病的时候,去医院之前往往会自己看看是什么毛病,会有自我诊断或者自我询查信息的过程,但是百度搜索信息不太足够,因为只能找到相关网页,并不直接相关。其他的一系列互联网公司也会有这样的平台去帮助查询者对接,像对接医生和对接专业的知识一样。

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实际上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去做这种系统,这种系统有几个形式,比如说病人会用口语化的形式表达,医生比较专业,病人不知道很多专业名词。如何把口语化和专业知识对接需要设定自然语言的病症,这也是病人希望交流的形式。

从机器智能角度上要有交互、引导以及对话,另外还要把信息综合起来,这样会有更好的理解。如互联网+零售业,百度怎么和零售业相结合,这是研究院思考的问题。如果打通线上线下,就知道这些客户线上的行为和喜好,以帮助线下的商家找新客户。而利用机器学习建模技术把这些人的喜好或者类别分列出来。

如何理解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关系,大数据是它的源泉。世界上很多国家很重视收集数据的能力,因此也使得它在下一阶段将有大大提升。此外还有机器学习,AlphaGO、无人机就是例子,它的核心技术就是智能化,下一个十年也将会有更加细致的发展。人工智能会促进一系列的新技术成为可能,这种可能会推出新的产业。

Jim Lawton:机器人需要更加智能化

长时间以来,机器人只能在不变的工作环境下工作。我们需要为机器人定制适合的工作环境,这个安排在一些工厂行得通,但是大部分工厂的工作环境不一定能配合。

我们通过编程让机器人执行一些任务,机器人会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工作,但这不是智能机器人。更加智能的机器人是这个行业重要的突破和创新。我们现在拥有更优秀的机器人――能够在不完美的环境下工作。操作任务自动化进程不断地在创新。此外,随着机器自主学习及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的进步,认知任务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

人机协作将主要在两个方面发生变化。一方面,以往我们需要请专家为机器人编程,然后执行任务。现在则通过演示来培训机器人。在未来,人类员工将“告诉”机器人去做什么,机器人只需要“看”着去学,从人类那里学习,也可以从另一台机器人那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深信只有人类能自主工作。制造业的新趋势是结合传达实时遥测数据的机器人和能累积结构化和半结构化数据的软件数据平台,然后供人类理解及诠释信息、并且做出明智的决定以提升工作流程,促进持续创新。

因此来说,人类和机器人将并肩工作,共同解决问题,提升工作流程,并能一起处理更多的任务。操作任务和认知技术自动化相结合是制造业创新时代的必然趋势。

SEARI在去年11月成为Rethink Robotics在华首家分销合作伙伴。协作机器人是Rethink Robotics的核心优势,Rethink Robotics通过其智能协作型的机器人Baxter和Sawyer,可完成目前90%传统自动化方案不能完成的工作,从而不断革新制造业的生产方式。

协作机器人和传统的工业机器人有很大的区别。传统机器人对精准定位、速度、精度、刚性等方面有硬性要求,相对而言,易用性、操作灵活性及安全性正是协作机器人的优势,国内很多企业对两者的比较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在过去几个月,我们的销售团队已经走访一百多家企业,向它们推广Rethink Robotics的方案,获得非常好的反响。但协作机器人真正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现在不少国内制造业的工厂都是几年前、甚至十多年前建好的,当时的厂房设计是按照人手操作的思路来设计的,完全没有把机器人的元素考虑在内。

第7篇:少年智则中国智范文

    目前,能够为大多数权威人士接受的定义,出自弱智领域的主要专业人员组织——美国智力缺陷学会。其内容如下: ??弱智是指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智力功能的平均水平,它产生或伴有适应性行为能力低下,并在发育期间表现出来。 ??美国智力缺陷学会定义的要点是。一个人必须在智力和适应性行为这两个方面同时明显低于一般人的平均水平,才属于弱智。请注意,该学会的定义并没有说弱智是不治之症。今天,人们已不再认为弱智是一种使人痛苦终生的状况,也不再认为它是一种疾病。相反,根据我们现在的理解,一个人在生命的某个阶段可能会表现出弱智的症状,然而在其他阶段则可能不会如此. ??适应性行为 ??按照美国智力缺陷学会的定义,在确定一个人是否弱智时,其适应性行为所起的作用大大加重了。有些孩子接受标准智力测验的得分可能很低,然而,他们可能同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这种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能很差,但却能“一上街就聪明”,比如他们能单独乘地铁,从事课余劳动,还能与同伴游戏,等等。这说明他们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应性调整。 ??然而,适应性行为的内容绝不仅限于校外生活能力。适应技能因年龄不同而异,在各种情况下也不尽相同。学龄前儿童和成年人各有不同的适应技能。城市少年可能是“一上街就聪明”,而农村少年则可能需要另外一些完全不同的能力。美国智力缺陷学会对此作了详细说明:在婴儿时期,感觉一运动、交流、自理和社交等方面的技能是重要的,在童年中期和青春前期,需要掌握学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技能:而在青春后期和成年期,职业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十分重要。 ??智力功能 ??美国智力缺陷学会的定义所说的“低于一般智力功能的平均水平”,是指标准智力测验得分低于平均分两个标准差以上。在现在常用的智商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中,70分比中位分或平均分1OO低两个标准差。然而美国智力缺陷学会的手册却指出,应该把70分看作一种标准,在某些情况下可将75分作为临界分。 ??将70~75分作为临界分要比从前的临界分慎重。而1973年以前,美国智力缺陷学会一直主张把临界分定为85分(按《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修订版)》和《斯坦福一比内特量表》,85分低于平均分或中位分一个标准差)。这种更为慎重的做法与越来越强调适应性行为能力的趋势是同出一辙的。

第8篇:少年智则中国智范文

如果有人说2014年是智能家居元年,那么他一定是外行:这样的说法把海信海尔西门子往哪儿摆?这些可都是老牌的传统家电企业,也曾经货真价实地在智能家居的人海中扑腾过好一阵子,虽说到最后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淹了个半死,但也能称得上是智能家居行业的先烈了。当然,今年智能家居的概念能够被重新炒热,和两个互联网与硬件的跨界巨头不约而同宣布进军这个领域是分不开的:基本上是前后脚的时间,苹果推出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而Google也宣布收购智能家居企业Nest lab。可见这种大体量公司一举一动不仅牵动人心而且还能吸足眼球。

相比较大公司的战略方向,同样能够吸引眼球的还有小米最近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新动作:10月10日,小米在其官方路由器微博中了四款智能家居新品,它们分别是小蚁智能摄像机、小米智能插座、Yeelight智能灯以及小米智能遥控中心。且小蚁智能摄像机与小米智能插座各100台0元微博首发,接受大家的公测。

提到小米,大家第一时间联想到的肯定是手机,这款创造了国产智能手机“奇迹”的品牌,已经成为高性价比智能手机的代名词。从路由器开始,就能看出小米进驻智能家居行业的野心,因为其路由本身的配置已超越了传统路由,它更像是一款小型的家居服务器。小米进驻智能家居的思路比较明了,首先就是占据家庭用户的网络入口,这也说明了小米路由不一般的配置,而手机则恰好是整套系统的终端。

智能家居产品百花齐放

智能摄像头其实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产物,它就是消费者需求转型后的一类产品,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家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则备受关注,因此不少传统安防厂商开始进驻民用安防领域,为了满足普通消费者的防盗需求且兼顾产品“长相”问题,家庭监控设备由此诞生,也就是现在市而在售的智能摄像头一类的产品。

而对于这类智能摄像头,市而在售的何止一家,像海康萤石系列的C2、C2S,联想的看家宝2代,百度的小度i耳目以及360家庭卫士等等,更不要说一些初创团队、传统安防厂商、转型后的IT与互联网企业发售的产品,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功能上则相差不多,清晰度方面基本都是720P标配、手机App远程操控、支持红外探测与夜视功能、移动侦测报警、双向语音对讲等功能。

基于不同用户的需求不同,不少智能插座的主打“卖点”不同,有些产品比较看重体积,以全球最小著称:也有一些产品以功能制胜,号称是拓展性最强的智能插座;还有一些则以细节“收买”用户,让用户感受那无微不至的关怀。总之每款产品都有各自的优势,但最基本的功能则是远控通断电源。

不过智能灯泡产品可能并没有插座产品那么多,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选择的余地,对于智能灯泡还要看用户自身的实际需求,目前市面在售的智能灯泡价格普遍不低,多数都在一百元甚至更高,而智能灯泡的功能多数是为用户营造浪漫的氛围,有的则可以通过位置来感应主人的到来。

智能家居套装也有看头

对于智能家居套装产品,早在此前就曾问世一套名为LifeSmart智能家居组合套装,此套装中就包含智慧中心、环境感应器、智能插座、无线摄像头等产品,市场反响还是不错的,表示系统地体验到了智能家居产晶的用途及1+1>2的效果。

小米此次的产晶同样是四款,仅与LifeSmart套装组合有一款设备不同,即环境感应换成了智能灯,据悉LifeSmart智能家居组合套装还在不断完善自身的智能方案,通过智慧中心不断扩展自己的智慧王国,且产品性能相对稳定,已有不少用户体验、购买,成熟的产晶更适合刚接触智能家居产晶的用户使用。

而对于此类智能家居套装组合的产品,市而在售的品牌也不唯一,且不少进驻智能家居行业的商家纷纷效仿,由于目前智能家居行业标准尚未统一,因此套装组合的形式更容易让消费者接受并使用,也能看出小米此次四款智能新晶齐发的目的。

第9篇:少年智则中国智范文

【关键词】城市建设;智慧城市;问题现状;管理创新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已进入信息时代,“生态城市”“泡沫城市”“智慧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模式应运而生。而其中智慧城市是城市建设管理中实践性最强,普及率最高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目前,智慧城市已超越单纯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而开启了系统的城市建设网络化,进入城市建设的高级管理模式。但同时,智慧城市在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中,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也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重点。

1 智慧城市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的智慧城市开始于2010年,是由住建局、科技部、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共同推出的,2013年和2014年国务院先后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示范建设的通知,住建局和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等8部委联合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建设一批智慧城市试点,至此,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智慧城市从开始启动到现在,有了近7年的发展,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较为典型的问题为:部分城市的智慧城市系统盲目上马,在运行和推广大中没有做到顶层设计,没有统一的技术操作规划,网络安全隐患较为突出。有的城市存在着重视度不高,只是为了建设而建设的情况。

1.1 相关理论薄弱

智慧城市是一个科技性比较强,信息化要求比较高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也是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重要的新型发展方向。但目前情况下,许多城市智慧城市的开发及应用还仅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上,其理论体系还不算成熟。再加上智慧城市这一口号最初是由科技公司提出的,其目的是通过智慧城市的应用给科技发展带来动力,使科技应用方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但科技公司仅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而没有实践的城市建设管理模式进行有效的衔接。而地方政府作为智慧城市的主要操作者,对智慧城市缺少深层和系统的认识,只是简单的套用部分概念,也有部分城市只是购买了智慧城市的APP,但缺少系统的理论知识,相关理论知识比较薄弱。

1.2 缺少顶层设计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为核心技术。在这种技术支持下,需要对智慧城市的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需要对各方的主体需求,数据及升级系统进行识别和设计。只有在顶层设计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才不会造成既有信息资源的浪费。

而目前情况下,许多城市对智慧城市的顶层系统重视度明显不够,大部分城市规划中很少涉及智慧城市的内容,没有建构完整智慧城市技术架构,使其技术应用与居民和城市规划相脱节,对智慧城市缺少顶层设计的后果往往会起到断章起义的负面效应。

1.3 智慧城市设计标准化和个性化的冲突

目前,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其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少统一的相关标准。之前工信部曾经下文要求针对不同的城市制定个性鲜明的智慧城市系统,有针对性的解决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城市病问题。比如像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应重点解决城市拥堵等问题,中小城市应重点解决产业升级和现代化问题;对于一些环境容量小的城市则应通过信息化手段斫行监控;一些历史文化资源较为厚重要的城市则可展示其优秀的传统文化。

基于以上几点,对于智慧城市是否要建立统的标准,是否要建立个性化的系统,是个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答案的说法,这对智慧城市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

1.4 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在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为了政绩和面子的功利性思想比较严重。许多城市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有的存在着建设后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部分城市的智慧系统建好后,其宣传、软件应用、数据采集,科技公司的信息服务都没有跟上,缺少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其硬件设施只被闲置浪费。因此,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及建设后应用不充分的情况,要根据应用为导向,不是盲目上马,仓促建设。

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新思路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虽然走过了近7年的发展之路,但由于城市之间的差别,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别很大的,有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比较成熟,有的则相对滞后。在大的信息化时代,随着智慧城市的进一步普及,面对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误区,我们还需要吸取经验和教训,以使智慧城市建设沿着健康良性方向发展。

2.1 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沟通和协调能力

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的目的是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来达到管理的目的,也是智慧城市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做好智慧城市发展的顶层设计。

首先要坚持规划先行。规划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城市管理的基础,对于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要根据科学技术变革的方向和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前沿性设计,要制定高标准的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要对智慧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联系,对其进行有计划,有重点,有层次的步步推进,要避免其静态式发展,要打破其重复建设的弊端,从规划的角度来解决信息建设共享,资源数据共享,信息孤岛连通等问题。

第二是要有效的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建设互联网化和数据化的具体体验,它绝不是一个部门能够完成的,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加强其管理、协调和监督机制,完善其信息采集和数据共享机制,各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系统和管理经验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确保其保持高效管理机制。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