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少年课外阅读范文

少年课外阅读全文(5篇)

少年课外阅读

第1篇:少年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1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阅读主动性不高

在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初中生对英语课外阅读不重视的现象。不能将英语课外阅读当作学业的一部分,并且阅读主动性不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初中生学业压力过大,英语课外阅读时间较少,不能够合理安排课上与课下的学习时间。二是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英语成绩效果不佳,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三是初中生自我约束力较差,阅读需要平静的心态与坚持的恒心,但因学生自制力较差,无法安静与坚持进行英语课外阅读。

1.2盲目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目前,初中生在阅读材料选择上,主要依赖于英语教材配套的练习题或者理解题,阅读材料渠道较单一,从而降低了初中生英语课文阅读量,不利于提高英语水平。与此同时,初中生对英语课文阅读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课外练习则是课文阅读,普遍存在题海练习中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另外,从市场角度来看,英语课外阅读书类型较多,学生在选择阅读类型上容易出现盲目性,不利于对英语难易程度以及词汇量的把握,往往会出现所选阅读类型超出了自身的理解水平,在花费大量时间阅读的情况下,还不能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1.3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

在初中英语阅读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引导就是督促学生多做英语阅读理解题,忽略了对文章的写作风格、逻辑结构以及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研究。在粗放式与单一式的阅读教学指导下,学生无法灵活运用阅读策略来阅读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利于学生阅读技能的提高,更无法使学生从阅读中获取愉悦感与成就感。英语课外阅读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阅读类型,但是教师如果一味的采取粗放式的阅读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引导学生对阅读策略的掌握,更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

2优化新时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2.1指导学生合理制定阅读计划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指导学生合理规划课外阅读,并且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教师应当从阅读材料选择——阅读时间安排——阅读过程管理——阅读后评价反馈整个过程进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制作阅读卡,并每周分发给学生,对英语课外阅读进行短时间的管理,通过每周反馈的阅读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表扬与鼓励按时完成课外阅读的学生。从对学生评价的角度来看,教师应当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我评价等,使其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在阅读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学生在尝到阅读带来的愉悦感时,在无形中会增强学生的阅读自信心与成就感,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

2.2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

在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中,阅读材料作为阅读的基础条件,对增强学生阅读兴趣与提高阅读效果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英语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特征与阅读能力,科学合理选择课外阅读材料。一是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初一学生而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主,建议学生选择篇幅较短、语法简单的英语童话故事,而初二与初三的学生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英文报刊。二是选择内容丰富的阅读材料,初中生英语课外阅读材料需要具备一定的赏析性以及拓展性等,选择叙述类、描写类、应用类以及议论类等形式的体裁。三是选择情感体验丰富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

2.3积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在英语课外阅读中,正确的阅读方法需要英语教师的进一步指导。教师从学生对不同的阅读目标与要求进行指导,使其选择不用的阅读方法,例如:群读、泛读以及精读等。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培养学生关键词与主题句的寻找能力以及对文章结构、逻辑关系的分析能力。另外,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及时做好笔记的良好习惯,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阅读方法,以便更好的掌握与巩固所学英语知识。学生可以采取摘抄美词美句的方式,可以有效扩大自身的英语词汇量,通过对阅读文章要点的提取,进一步明确学生对文章脉络的把握情况以及对文章整体结构的了解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邵竹凌.浅谈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出路[J].中华少年.2018(18)

[2]杨平平.浅谈微课资源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

[3]谢海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

第2篇:少年课外阅读范文

一要以点带面,由浅入深。阅读的前提是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诗歌类的课文多采用朗读法,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散文类的课文多采用朗读法和默读法,在朗读中享受语言的优美。说明文,可采用精读法、圈点批注法,主要了解事物的性质、特点等。迁移到课外经典作品的阅读,对小说可以选用精读法、跳读法;对诗歌、散文则要注重朗读,畅谈心理感受;对知识性文章则要采用记笔记谈感受的方式。  二要以小见大,重在领悟。文学作品能表现很多东西。有些不适合明说,或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通过诗词却能表达出来。因此,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一册都离不开古诗的教学。另外文学作品中包含的能引起听者强烈共鸣的情感因素,也是纯教育性语言望尘莫及的。我们引用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的句子,就能起到不让学生自暴自弃的教育效果。

二、扩大范围,丰富课外阅读

要完成新课程标准确定的量化任务,仅仅进行课内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再好的语文教学也需要课外的充实与完善。因此,必须重视课外阅读。  一是课外阅读要广泛丰富。朱熹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博览群书,能开阔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目前,适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很多,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格列佛游记》、《伊索寓言》、《草房子》,以及其他中国古今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文学名著等,都是人类文化的精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有效引导学生阅读。  二是课外阅读要注重联想。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还可结合课内。学了《草船借箭》,引导学生阅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学了《争吵》,指导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了《吹泡泡》,指导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橘灯》等。这样,学生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促进课内,大量汲取中外文化的精华,在潜移默化中积淀文学素养。  三是课外阅读要活动随行。对小学生而言,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需要注重细节和引导。在课外阅读中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彰显文学的活力。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交流性的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比赛性的读书知识赛、辩论赛;评比性的课外阅读小明星、阅读小能手评比等。另外,还要积极创造阅读氛围,在班里可组织图书角,让学生自己管理借阅。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三、注重积累,加强课堂训练

第3篇:少年课外阅读范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是哺育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通过阅读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趣,积累文化,不断增大词汇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又是理解力的基础,所以阅读经典著作有利于青少年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阅读经典著作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基础。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4],从而又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一个读书的民族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阅读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支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强大最持久最富有创造性的力量。如杨叔子院士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的精神、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本民族文化被摧毁或消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灭亡。犹如曾经创造出辉煌文明古老的玛雅民族一样,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人们不会将他们等同于古老的玛雅民族一样了,因为现在他们的民族随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式微。一个民族一旦抛弃了自己在悠久历史中所形成的本民族经典著作,就将会失去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青少年学生在课外阅读传统经典著作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学生们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忠诚、勇敢、友谊、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课余时间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著作,与经典同行,不管是从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青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记忆最佳的黄金时期,若能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著作,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的典籍,以滋养心灵、拓展视野、启迪心智、教养人品。利用课本范例.激发学生阅读文化经典著作的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生才会将家长的要求、老师的要求———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新课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年级选编了一些古文,虽然篇数不多,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小学生可以学古文,让小学生阅读古文先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俗话说得好:“一熟三分巧,”这样就能消除学生对古文的畏难情绪,经典著作诵读教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背、反复接触,让学生觉得古文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是可触可摸的,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缩短这些经典文学与孩子们在心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距离,让孩子们学习起来不会感到生疏,能与身边的事情相联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走进文化经典著作中来。通过激发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思维发展,滋养思想情感,提高品位修养,从而让孩子们觉得生命更有价值、生存更有活力,学习、生活更充满快乐,学习的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是从精神上给学生们补充了更加丰富的“营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著作奠基可以激起他们一生对文化知识的向往,如此必定会有益于造就德才兼备的贤士,襟怀天下的大器,以达到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目标[5]。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学校除了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外,还可以根据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富于想象、模仿能力强等心理特点,在学校、班级中积极创设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利于学生“自主感悟经典著作”的课堂教学氛围,来进一步激发提高他们学习经典著作的兴趣与能力。举办系列文化经典著作阅读竞赛活动。如唱红歌、读经典、诵诗歌、讲故事比赛等。在比赛中让学生找到更多读书的乐趣,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智慧,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乐于其中,让学生的感官沐浴于神秘的经典文化天地,产生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敬仰感以及生命价值体认的特殊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经典著作的反复影响自觉转化为言行的规范、文明、得体、优雅,达到心态的从容愉悦,理想的高深远大.我国经典、诗歌、故事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诵诗歌、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们在诗歌、经典、故事中感受传统民族经典著作的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经典著作的理解和欣赏,汲取立身做人的精神食粮。以活动为载体,既有利于铭记经典著作的精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著作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感受那浓郁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阅读的愿望,从内容上适合他们的“胃口”。让学生们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在我们的教学中,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用,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让我们都来重视经典著作阅读吧!

(一)深化红歌传唱进校园活动

学校广泛开展“唱红歌让我更快乐、红歌伴我共成长,”同学们通过唱革命歌曲,对峥嵘岁月的回顾,对幸福生活的珍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唱出了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和诚挚的祝愿,也唱出了新时代学生昂扬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学经典著作,深入推进诵读活动

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著作的诵读,让青少年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从小浸淫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与圣贤为友,与经典著作同行。开展文化经典著作诵读课堂,举办文化经典著作诵读比赛。教育部门要组织各中小学校,依托《读点经典》小学版和中学版,结合课堂古典文学内容,利用早读、晚读、班会、自习、少先队活动等组织学生诵读文化经典著作,每学期要分班级、年级、学校等集中组织开展文化经典著作诵读比赛活动,在学校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文化经典著作阅读热潮,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的文化经典著阅读热情,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还能不断地积累了语言,锻炼了口才,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突效果,扎实开展讲故事活动

以讲故事诱发兴趣,大力推进故事进校园、教育部门要要求学校广泛开展课堂故事会、讲故事比赛等故事进校园活动,每学期中学校开展不少于1次讲故事比赛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成长中的亲身经历,结合所学的知识和身边的真实事迹,畅谈对历史故事的体会和感想;对新时代英雄的理解,可以围绕自己所看到的电影和书籍,抒发感情,讴歌长征的丰功伟绩;可以借助长征中的历史故事等内容增强学生爱国情感,以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事例,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展现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党、热爱人民的美德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四)让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

第4篇:少年课外阅读范文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作文;实效

通过课外阅读,小学生可以增加对生活和社会的认识,将生活和语文连接在一起,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为写做准备,这样的语文才会更有魅力和吸引力,学生也会更爱阅读和写作。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全面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来指导阅读方向,推荐合适的课外书籍,培养小学生扩散思维,点燃课外阅读和写作的激情,从而达到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效果。阅读是汲取优秀文章的精美之处的过程;阅读也是批判,避开文章中的谬误的过程。只有学会做一个好的读者,培养良好的语感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写者。阅读是写作的垫脚石,只有站在这块石头上才能看得更远。

一、立足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授课

由于小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不同,所以学习情况也不一样,还有就是老师的教学方法、内容等其它因素的影响,最终学生获取的知识量也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老师在授课时要有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教学计划,不单要求老师要了解、熟悉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情况,还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确保学生在阅读时掌握的知识都能够在写作中运用自如。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作文课堂发展性评价对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也有一定的帮助。作文课堂中进行自评策略,互评策略和共评策略,让学生们进行欣赏和讲评,达到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双重效果。再次,精神教学也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简单的来讲就是老师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老师要多鼓励、引导、赞赏,因为日常阅读积累不但可以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还可以丰富词汇,写出好文章。

二、论述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中的重要性

1.如何在阅读中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众所周知,想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提高离不开课外阅读,所以,课外阅读越来越受到与教育相关的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老师也要深刻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在授课过程中,老师把阅读带入课堂中,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形式,还能够贴近生活,有效地将生活和学习结合在一起。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如利用晨读时间,鼓励阅读,创造课外阅读的机会,如开展读书成果展示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积累真正可以使用的资料内容。教师需要把握和思考、寻找学生的兴趣点,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故事的兴趣较强,讲解相关故事时,老师要尽量富有感情、有声有色,同时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其中的精华内容。教师也可以说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学生老师也没有读完,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读完剩下的内容。这样的阅读氛围创设是必要的,此外也可以利用背诵比赛、朗诵比赛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课外阅读量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少年时期的课外阅读中的诗歌、民谣和散文等这些文学作品都适合小学生阅读,在阅读同时也在进行着文学熏陶和文学积累。从而丰富作文素材、拓展学生视野、积累词汇,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阅读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当然,素材的积累不只是多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够完成的,除此之外,在有优秀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做笔记,做笔记可以让词语记得更牢固,使用这样的方法让学生将美文美句记录下来,积累素材。由此可见,课外阅读量就是写作素材的源泉。

三、课外阅读的积累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大脑想象能力

由于部分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认为阅读的不实用性,导致许多人对课外阅读不够关注。人类在不断地发展,许多学生都能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课外阅读。这会使学生对写作过程感到愉悦,对写作感兴趣,词汇和素材得到了积累,提升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想象力也会更丰富,写出好的文章也就不难了。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现代社会中的人与以前的人相比,文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不管是学习知识方面还是一些文艺方面都成为现代的教育重点。因为小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拥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言而总之,教师必须重视阅读的重要性,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将阅读带入课堂,我们要追求更高的教学效果,老师还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适当加以引导、鼓励,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彩.论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科技经济导刊,2016(22).

第5篇:少年课外阅读范文

一、儿童文学概述

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简单流畅、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等特点。儿童文学从阅读对象的年龄阶段分类,又可以细化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以及少年文学等;儿童文学的文体丰富,包括有儿歌、儿童诗、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学、儿童戏剧、童话、寓言等多种体裁。

(一)儿童文学的特点

1.教育性与成人文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儿童文学的教育性特别突出。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可塑性极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因此,作为儿童专属的读物,儿童文学作品必须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凸显其教育性特征。

2.具象性处于阅读儿童文学作品时期的儿童及学生,其思维方式以具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转化。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又一特点即具有具象性,作品中的语言“有声有色”,娓娓动听,易于阅读对象的理解。

3.趣味性处于儿童期,专注力往往很薄弱,因此,儿童文学的趣味性能够时刻吸引阅读对象,让他们能够心甘情愿地沉浸在作品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获得生活启发,实现教育意义。

(二)儿童文学的功能

1.认知功能阅读对象的年龄及阅历决定了他们在生活的大多数方面缺少经验和基本的认知。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有效地培养阅读对象的社会认知能力,从而启迪心智,提供成长及生活经验。

2.审美鉴赏功能儿童文学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其内容具有丰富的美感。阅读对象通过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偶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刺激其情感,陶冶其情操,从而培养阅读对象欣赏美、鉴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3.教育功能儿童文学作品本身的内容积极向上,能够有效帮助阅读对象的健康成长,使其在阅读的潜移默化中得到德育方面的启发和教育,从而成为更优秀的自己。

4.娱乐功能快乐是人们的共同需要,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不分地域。而儿童文学的娱乐功能恰恰体现在其寓教于乐的方面,能够让阅读对象在阅读过程中身心放松,通过娱乐手段将教育内容跃然纸上,使阅读对象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

二、儿童文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教育部颁发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对课外阅读的要求是,对第一阶段(1-2年级),朗诵儿童、童谣和浅近的古诗,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这就要求了在学生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涉猎,从而完成国家要求的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高其阅读水平。如何引导、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有效阅读呢?本文从如下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设舒适的阅读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学生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体验交流的乐趣;同时为学生创设一个想说、敢说、愿意说并有机会说的环境。”《教育纲要》中如是说。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前提,阅读亦是如此。教师应首先以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真正用心阅读,有所收获。

(二)教师推荐,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

儿童文学作品内容丰富,能够帮助学生认知社会,积累生活经验以及成长经验。因此,一旦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应利用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有效向学生推荐经典书目,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一生受益。例如,在小学高段期间,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鲁宾孙漂流记》《汤姆•索亚历险记》等,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以及高尚的情操。

(三)运用儿童文学的多种文体,于生活点滴中实现教育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