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范文

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精选(九篇)

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

第1篇: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范文

认识我的信虫朋友很多,有人说我是大虫,我却称呼自己是小虫,以前是,现在还是。

从1999年收到第一封回信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十年的变化太大了,很多人退出了,也有很多人加入了。写这篇文章是为纪念一下十年的信虫生涯,因为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十年。

2003年 陷入低谷

高中学习最紧张的时候,很多信虫只能晚上写完作业之后偷偷摸摸地写几封信,却非常开心,而且总是想着毕业,那就有时间天天写了,想给谁写就给谁写,再不用被父母、老师唠叨了。可等到上了大学或者工作以后,买邮票的钱多了,可以写信的时间也多了,也没人再来管制了,但就是不想写了。这是为什么呢?呵呵,可能是因为零用钱多了,时间多了,兴趣爱好的选择也就多了,所以不愿意被动地等待回信了。别问我这是哪个伟大的哲学家总结的,因为那个人就是我,哈哈。

2003年7月,高中毕业。9月来到了新学校,从此犯了懒,没有高中时那股热情了,不过这一年的回信率却非常高,50%的信收到了回信,厉害吧。想知道提高回信率的绝招吗?想知道我是怎么做到的吗?答案是我只写了两封信,哈哈。那阵子很喜欢收集球票,当年中国队和新加坡队打了场什么比赛,我就想给新加坡足协写一封信,索要两张旧球票。我以为给新加坡足协写信很方便,因为不需要用英文写了,不过虽然用了中文,可还是怕新加坡人看不懂咱们使用的简体字,于是特地去查资料,全部用繁体中文写的,写完之后才发现,比用英文还累!还有一封信寄给了乌克兰顿涅茨克矿工队,因为前国安队的外援巴辛当时正效力那支球队。

某日晚上,我正在寝室打扑克,妈妈打来电话说有一封国外寄来的信,信封上的地址还是用繁体字写的,我乐坏了,这一定是新加坡足协的回信。回家一看,发现他们给我寄了一个队徽,还有一封信,不过是用英文写的,内容是他们没有旧球票可以给,送个队徽作为补偿。至于给矿工去的信,肯定是没有下文了。唉,没回就没回吧,巴辛日后又来中国了,加盟了鲁能。在大学闲着没事的时候,我发过几封邮件,意外地收到了皇家马德里和勒沃库森的回信。

2003年是我当上信虫以来写信数量最少的一年,或许这也意味着接下来一年的爆发吧!

2004年 找到组织了

寒假的某一天,我和同学去网吧玩,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信虫驿站”,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我们信虫是有组织的。几年前也搜索过与信虫相关的网站,可当时什么都没找到。看到很多高手的收获,心里痒痒,正好大学的学业不忙,是时候继续写信了。于是开始打听打折邮票,经过一番周折,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邮资封和打折邮票,价格真是实惠得惊人呀,后悔没有早一点往这方面动脑筋。邮资封准备好了,样信也准备好了,目标清单列好了,那就开始行动吧。从3月中旬开始,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写几封信,笔记本里记录的球队名越来越多,投入的资金也越来越多。4月下旬,回信终于陆续到来了,呵呵,让回信来的更猛烈些吧!

因为用的都是样信,所以信的内容没有什么针对性,收到的回信也很普通,唯一让我激动的是里奥・费迪南德寄来的回信,没有官方卡,只一张NIKE的广告卡,但上面有他的亲笔签名。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在西汉姆联刚出道,当时就感觉他很有潜力,哈哈,事实证明我的眼光不错,自转会曼联后他成为了顶级中卫之一。

第2篇: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范文

不几天,邮递员送来一只署有你的地址的桔黄色的信封。我捂住急骤跳动的心,拆开封口。这是什么信呀,信封内杏无一物。你是拒绝我,跟我玩什么游戏,还是一时疏忽未将信装上?但不管怎样,我斗胆给你去了第二封信,大致内容是:约你在中秋节那天在澧水河边的沙滩上野炊。并在信末写到:愿碧蓝的空中有一只吉祥鸟伴你飞行!

中秋那天,我不抱多大的希望来到河边,躺在草甸上,倾听河水拍岸。恍忽中,我看见一瀑乌发一弯细眉一嘟红唇高悬于山际,最后仍为一只披着彩绸的小羊,步步朝我走来,却总是走不近身旁。

我心头一颤,只见固如城墙的河堤上,一字排开着一群学童不停地向我挥着小手。我凝望那些充盈着活力的小剪影,以及你那美丽的仪态,心盛满了暖意。我的心儿在怦怦搏动,一股亢奋的眩晕袭上脑际。半晌,我沙哑着声音说:“你回信怎么不着一字呢?”

你顽皮地嘟着嘴儿,浅浅一笑:“功到自然成嘛。”

你是在暗示我?我似乎领会了话里锲而不舍的精神和你那纯洁的情愫。那么,我的爱还有希望的彼岸。

我跳下沙滩,与糊成泥人的孩子们翻滚在一起。

我鼓足信心,日复一日地给你写信,你呢,也照例给我回复那空无一纸的信函。往后,几次邂逅几次约会,我都能从你光彩照人的脸上感觉到你的柔情蜜意。你的眼睛告诉我你是爱我的。可是,什么时候你能给我一种承诺,我过于平庸过于孤独,才如此急切希望有一个家。在我说出这一切疑虑时,你总是鼓励我沉住气,功到自然成嘛。

不久,我有了一位以婚姻作为目的的新女友,或许,这不能说是新女友,因为她倔强地爱了我六年。在现实与浪漫之间,在她与你之间,我选择了那位诚挚爱我的女孩。虽然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可当有时与你街头邂逅,看见你深潭一般的眼睛注视着我,心里不免有几分怆然。我整理好你寄给我的99封信函,其中第99封未予拆开,就紧紧封闭在我专门保存你信件的精致的木匣中,那里封闭着我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

新婚不久,我把木匣作为未启的秘密交给妻子保管。妻子提议说她是否能分享这份秘密。我信赖地把钥匙交给她,说:这是一个苦涩的秘密。”她启开木匣,十分惊奇在数着一封桔黄色信封,只有第99封是我未拆开的。她尊重我,让我启开它,并说里面说不定真有写上字的纸条。多少次希望,多少次失望,我还能指望从第99封信中长出一片浓浓的生机?嘶,一张纸条儿果真从信封里抖出来。顿时,我的心中充满着一股蚀骨的冰冷。手颤颤地摊开,洁白的信纸上写着几行娟秀的字体:

第3篇: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范文

――摘自新浪微博:@下一站布拉格

缘起,一个共同的约定

10年前,2002年12月1日,60名孩子在西湖边的教室里,各自写下一封信:《写给十年后的我》。这些信被装进两个牛皮纸的大信封,信封上横七竖八地落满了12岁少年踌躇满志的签名。封信的那一天,孩子们围着老师一个劲地问:“这些信,10年后我们真的能收到吗?”

10年后,2012年10月17日,当年作文班的吾老师(现在是《小学生时代》的首席编辑)打开了这两个大信封,准备把自己收藏的60封信完璧归赵。为了兑现这个10年之约,《小学生时代》和《钱江晚报》携手,一起寻找这60个长大了的孩子,吾老师还专门为此开通了新浪微博――“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10年之约即将到期,我想知道,你们儿时的烦恼解决了吗?当初的理想实现了吗?”

2002年,这60名孩子属于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两个作文班,分别在文学部三楼的313教室和316教室上课。如今,他们正是20出头,风华正茂,大部分人正处于大学毕业前夕。

@下一站布拉格(10月16日12:57):10年过去了,这些信依然保存完好,信封上的笔迹还是那样清晰。我换了工作换了电话,你们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或许还有大学)……我们就这样各自散落了。

当时留下的线索,就只是两个大信封上的签名和一份点名册。

@下一站布拉格(10月16日13:26):薛晋的签名是霸气的超大号字体;汪晨骅,特立独行的反写印章体让我想起你的笑;那个真人和笔迹一样清秀的夏冬非;用拼音字母代替真名的张奇,我还保留着你送给我的书签;谢谢胡三乐,是你把我们共同许愿的那一个日期留在了信封上;腼腆的田梦菲,把名字写在信封的反面;王天宇,我承认你狂野的行草让我辨认了好半天……

“看见签名就会想起十年前他们的样子。”吾老师指着这些稚气却充满个性的签名,陷入了回忆:“字写得最大的薛晋,浓眉大眼很有气场;写了名字又涂掉的何为,特别调皮,他当时不愿意把信密封起来,我说不管写成什么样都得封起来,留给10年后的自己好好看;只留下拼音缩写的ZZQ(张奇),当时就说要考考我,看10年后还记不记得ZZQ到底是谁,哈,我还真没有忘记他……内向的孩子把名字写在角落里和信封背面,自信霸气的孩子字写得特别大,还有的已经在用艺术字签名了。313的女生多一些,信封最中间的地方留了出来,316的调皮孩子多一些,整个信封都写满了,有人光签名不算还画了个冰淇淋甜筒。”

临拆封又发现一个惊喜――调皮男生刘嘉睿,竟然把名字签到了封口的内侧,缩成小小的一团,难怪正反面找了好几次都没看到他的名字。这个发生在10年前的类似躲猫猫的搞怪行为,预示着这会是一个有趣的“寻找”游戏。

故事,是一个个“时间胶囊”

所有的人,包括吾老师在内,都非常好奇10年前的孩子们会在信里跟自己说些什么,会留下什么样的梦想告白。

“我还记得他们大概的样子,记得他们课堂上的小故事,但是不记得他们当时是怎样和自己对话的了。不知道这10年来,他们有了哪些变化和成长?有没有一直在为梦想而努力?会不会有人因为这封信而想要重新捡回丢失的梦想?”吾老师慢慢地拆开了信封。

胡三乐(信件选摘):你现在在哪儿上大学?是我心里最基本的浙江大学还是好一点的北大?清华?或者是国外的哈佛?剑桥?牛津?……如果都不是的话也就太对不起学习一直很好的我了。(不要告诉我没考上大学,如果是的话我就太想骂你两个字了:“人渣”)……

赵一驰(信件选摘):我想过我的模样会不会像爸爸。在我心目中爸爸的模样还是很帅的(模样指的是除了身材以外的部分)。我最崇拜的人就是我小姑姑,她可是博士学位啊。现在美国当医生。请你务必给我“寄”张“照片”。

陶力行(信件选摘):在此10年后,你远赴英超。哈哈,你可真伟大啊。你以高大的身材,颇有个性的发型和一套出神入化的过人、射门技术,在曼联锋线坐稳主力。啊,你真的好伟大、好伟大啊,真不愧是我。

张奇(信件选摘):现在妈妈最希望我长大能帮她洗一次脚,你千万别忘了。我希望能一直读到博士后,能创造一台真正的机器人,能一举成名……愿上帝能助我心想事成。

还有的同学,对着假想中的未来自己,轻松聊起了家常:

吴振宇(信件选摘):你现在还倒霉吗?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在一次秋游中,在车上别人呕吐,吐在“我们”身上,而游玩中,又被别人推入石灰坑……我可以希望你运气好一点!

钱家俊(信件选摘):你要帮我感谢叶家祥,他几次冒着“生命危险”在学校给我吃彩虹糖,请我吃里脊串,借我玩电子宠物……不报答他我过不去啊。

郑彬斌(信件选摘):现在的我在一心一意复习,想参加华杯赛。对了,有道数学难题想让你解一解(内附),如果那时有时光邮筒、时光机什么的,帮我寄过来,好吗?(注:这粗心的马大哈,忘了把这道数学题附在信末。)

范天能(信件选摘):前几天,妈妈买回一只鸡,这只鸡不出10分钟就被消灭了,我面前的鸡骨头成了珠穆朗玛峰,妈妈爸爸面前却成了孤山。(老师当年的评语:只要发挥吃鸡的精神,你一定能心想事成。)

在黄辉的信里,还说到了10年后的吾老师:“我特别想知道吾老师变成了什么样,是不是一个满头白发、皱纹不少的老奶奶?”哭笑不得的吾老师给了他这样的批语:“不至于吧?我会老得那么快?一定让你大吃一惊。”

寻找,从一份点名册开始

遗憾的是,当年那份点名册上记录的联系电话,如今很多成了空号。能幸运联系上的10多位家长,大多还记得当年孩子在少年宫读书的情景。一位家长说:“没想到老师还留着孩子的梦想,我非常非常感激。”也有家长主动要走了吾老师的电话号码:“让孩子主动给老师打电话才是尊重。”

《钱江晚报》上的“寻人启事”发出不过两三天,当年写信的60个孩子便陆陆续续地找到了30多个。有的是被自己的家长、亲朋看到了报纸上的名字,有的是被同学“推荐”和指认出来的,被网络点名的同学兴冲冲地跑到吾老师的微博上报到:“报告,我被某某同学当萝卜挖出来了!”还有的在微博里惊呼:“我和×××是初中(或高中、大学)的同学,但我一直不知道,其实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同学了!真是太神奇了!”

@下一站布拉格(10月18日23:06):今天被@很多次,那些个躲在时间幕布后面的少年,在微博里拿掉了“记忆的头套”,变成了风华正茂的青年!男生大都长到了我要仰头的高度,女生个个青春美丽,怎么可以这么好!这么好!!

@下一站布拉格(10月21日22:59)一个小遗憾:有童鞋激动地找我,说信封上没看到名字,问自己的信有没有在里面。我查了查,没有,他很失落,怪自己当时翘课了。我也很后悔,那会儿我为什么不狠一点,逼他补上这个作业呢?

第4篇: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范文

新中国成立之初,1950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曾作出一个《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阐述的理由深刻简洁,“因为今天大陆上的战争已经结束,我们的党已经领导着全国的政权,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很容易危害广大人民的利益,而由于政权领导者的地位,领导者威信的提高,就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在党内党外拒绝批评,压制批评。由于这些新情况的产生,如果我们对于我们党的人民政府及所有经济机关和群众团体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公开、及时地在全党和广大人民中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我们就要被严重的所毒害,不能完成新中国的建设任务。”请注意中央强调“公开”、“及时”,今天读来别具风采。正是这个“公开”、“及时”,迅速将党的各级组织和领导者,完全置身于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监督之下,加强了党和广大群众的联系。这就是常常教育全党的“让人说话,天不会掉下来,自己也不会”,顿时全国上下清风荡漾,各级报刊经常刊发批评建议。而当年报纸对发表批评意见具有重要裁决权。按照《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只要报纸刊物确认这种批评在基本上是正确的,即令并未征求或并未征得被批评者的同意,仍然应当负责加以发表。”“批评在报纸刊物上发表后,如完全属实,被批评者应即在同一报纸刊物上声明接受并公布改正错误的结果。如有部分失实,被批评者应即在同一报纸刊物上作出实事求是的更正,而接受批评的正确部分。如被批评者拒绝表示态度,或对批评者加以打击,即应由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予以处理。上述事情触犯行政纪律和法律的部分,应由国家监察机关司法机关予以处理”。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功臣自居骄傲自满的党员干部,迅速受到广大群众的批评;贪污腐化分子立即被有效揭发,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当年首先由群众检举揭发的。

在这种清风廉洁的氛围中,人民来信更是满天飞,有的甚至穿山越岭直达国家主席的办公室。1951年4月30日,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专门将当年一季度人民来信分门别类向主席作了书面正式报告。这份报告1900字,短而精,其首先从数字上统计人民来信:“一月份来信4680封,二月3544封,三月11436封,三个月总共来信19660封。其中致敬信14777封,要求解决工作、生活、学习等各种问题的899封,刑事、民事诉讼、控告恶霸反革命、检举匪特的292封,汇报生产、学习和工作情况的257封,找事的231封,旧谊213封,提出各种建议的192封,要求题字和要照片的177封,少数民族来信82封,控告干部的80封,其他对时事表示态度、找人、求见、馈赠以及杂类共2225封,外国人239封”,读来一目了然,如身临其境。

对这些人民来信,整理者不是单纯地归类统计数字,而是从这些来信中发现和抓住反映的问题。“1951年一季度这些来信即是以抗美援朝、和镇压反革命三类问题最多。”并逐类加以分析,对颂扬性人民来信看重点,如“关于抗美援朝的反映:各阶层都是一致地表示拥护,有胜利信心。特别突出的是城市工商界”,在重点中看辐射面看深度:“【关于抗美援朝工商界】来信的城市有110余个。这里反映出工商界对政府信任的加强。例如上海市黄浦区工商业者来信说:‘物价的稳定,各种建设事业的恢复,人民生活的安定,国际地位的提高,一连串的事实,使我们有信心期待国家更美好的将来’。”

报告对“谈问题”的人民来信,绝不文过饰非,而是高度概括问题的要害,将其分为“有乱抓、乱打、乱杀和划错成分等偏差”问题,“有十封反映干部包庇恶霸地主家庭”问题。有“长期失业,地方政府不能解决,生活临于绝境”的问题,有兑现“实行三个人饭五个人吃的诺言”问题,有优抚工作突出问题。在问题方面,抓住党群关系的重点,明确汇报“有的军属、烈属生活困难,甚至讨饭。有的乡村千部把自己家里的生活搞得很好,对军、烈属的困难不认真关心解决。因此,有些现役军人回家或接到家信后,来信表示不满。有的说:‘八年抗战,不如村干;万里长征,不如民兵’。”对人民来信中尖锐的批评、“怪话”,报告中没有扣帽子,而是如实汇报,认真转办,要求地方深入调查,不许隐瞒包庇。必须正确面对以解决问题。

对源源不断的人民来信怎么处理?当年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要采取三条措施:一是认真转办,这里重点是落实到“办”。因为办得及时有效果,“去年平均每季转办1800封,而今年这一季转给各级党、政、公安、军、群机关处理、参考的达2800多封。这和来信增多有关。同时也是由于遵照主席关于‘满足群众要求’的指示,把稍有参考意义的信件都尽量转办,使群众的要求,哪怕看来是很小的要求,也能得到解决或答复,使地方上能获得更多的材料作参考。”可见,当年人民来信转办的出发点和基本点是“满足群众要求”,对各种人民来信的态度,不是推诿转发,而是加强各级相互通气,共同解决人民来信中反映的问题。立足于“满足群众要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它将对待人民来信的态度从被动转为主动,立场上和群众站在了一起,而不是今天有些单位和地方仅仅从维稳、考核的角度对待和处理上访问题,忽略了满足群众要求这一面。上下通气党群通气出现了障碍,凝聚力和向心力势必受到影响。

二是直接回信。中央办公厅秘书室“直接回信的件数比从前增加了。三个月共给群众直接回信327封,等于去年一年直接给群众回信的总数。”笔者曾采访到诸多珍藏当年中央办公厅回信的人士,提起当年收到回信,今天一个个仍热泪盈眶。中央对人民来信的及时回应,加强了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作用深远。

三是“检查、推动各地党、政领导机关比从前更加认真注意人民来信”。“江西省委、西安市委及河北、平原、山西、河南等省人民政府,都已颁布关于处理群众来信指示和决定。……我们打算今后试验注意收集各地好的办法,进行介绍,使地方上的经验能互相交流。”

主席对秘书室这份关于人民来信的报告,于1951年5月16日亲自批示,“要求全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必须重视人民来信,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的态度。”(《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265—266页)他还明确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人民来信的多少,设立专班专人或亲自处理。并将秘书室这份报告,“发给你们参考,我认为这个报告的观点是正确的”。亲自推动全党全国高度重视人民来信,以形成“上下通气,有错必纠”的新制度,解决各种上访于“人民来信”的萌芽之中。

第5篇: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范文

王曦是一个“80”后的太原女孩,2005年大学毕业后,学工艺美术专业的她“北漂”到了京城。一番挣扎后,她再也顾不得专业对口,为了生存只得进入一家销售公司做接待工作。

从此,王曦成了北京几百万上班族中最普通的一员,每天打卡上班,拿着一份不算丰厚的薪资,在朝九晚五的时间段里,过着满是框架、不得逾矩的生活。有时候,她甚至羡慕写字楼下那个卖盒饭的小贩,每天只需忙上三四个小时,赚的都比自己多。

2007年“十一”长假期间,王曦来到向往已久的九寨沟。这次畅快的旅行给她留下了难忘的回忆,离开之前,她在一个很小的邮电所给北京好友赵彤彤寄了张明信片,“汇报”自己美妙的九寨沟之旅。

回到北京一个多月后,王曦几乎已经忘记了那趟多彩旅途,但就在这时,女友却忽然收到了那张“迟到”的卡片。几天后朋友们在赵彤彤家聚餐,看着旖旎的九寨风光图案下,自己亲手写的那句“所有的旅程都有终点,而记忆不会”,王曦一瞬间有了时空交错的感觉,记忆的闸门轰然开启,一个月前的记忆被瞬间拉回。

指着明信片上的美景,她开始津津乐道地向大家讲述九寨仙境的迷人,下塌农舍小院的温馨,瀑布前不慎扭伤脚被一帅哥搀扶回营的“艳遇”……最后不无感动地说:“虽说邮递速度是太慢了,但也借机让我和你们重新回味了一遍当时旅行的乐趣,重温旧梦的感觉,很美妙!”一向幽默的女友小荷调侃说:“这张卡片估计是用牛车送的!其实,如果能更慢些更好玩,30岁那年收到你大学毕业时写给我的信,复活我的校园回忆;50岁时收到几十年前的婚礼录像带……将会是什么心情?!”

小姐妹异想天开的笑侃,却点亮了王曦的灵感: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就像飞转的砂轮,毫不留情地磨掉了应有的生命韵味。如果放慢脚步给未来的自己或亲友写封信,不仅种下了一份惊喜,也能让人好好享受和品味过往人生啊。或许,我可以开一家这样的小店――专门替人向未来‘慢递’一封来自过去的信!

不料,王曦刚说出自己的大胆设想,这帮80后朋友就一片赞成。“确实能打动人――但凡有思想有情感的人,谁不会为自己的过去感动?更何况,这也是一种减压方式,很多生活中不便直接表达的情绪,可以通过这种拉长收信时间的方式缓解寄信人的尴尬和焦虑。”小荷分析道。另一位朋友张剑虹说:“当选择了让亲友、孩子或自己等待一封未来将至的信,其实就是在呼唤‘慢生活’的美好与单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开一家呵护心灵的慢递公司肯定大有商机,我要入伙!”

年轻就是敢想敢做,慢递的创意经过一番理性讨论后,不满现状的王曦、小荷、张剑虹三人当即一拍即合:辞职创立一家“慢递邮局”,专门帮人投递寄给未来的信。

“创意邮局”走红京城

考虑到“慢递”是为人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惊喜与满足,属于文化产品概念,他们将店址锁定在了文艺氛围浓厚的北京798艺术园区,这里汇集了画廊、设计室、民俗店铺等众多的文化艺术元素,还经常举办重要的国际艺术展,是白领、大学生和老外的聚集地。

筹备到2008年元旦前夕,“蜗牛慢递公司”终于横空问世!白色的柜台,鹅黄的灯光,轻柔的音乐,一切像家一样温馨而随意,毫无普通邮局的喧嚣。“邮局”外面,是一排错落安置的写着月份的邮筒,门前挂着一个可爱的蜗牛店标,十分抢眼。

慢递的流程很简章:挑选明信片,前台付款,写好祝福话语,交给前台投递即可。店内张贴着收费标准:2008年内的信件是8元钱一封,2009年的9元,2010年的10元,2020年20元,2046年46元……也就是说,在2008年的收费基础上,每推后一年增加一元钱。

金小姐是光顾“蜗牛慢递”的第一位顾客,她挑了一款图案淡雅的明信片,在写信区的木桌上认真写道:“亲爱的自己,收到这封信时你已身在巴黎,也许此时的你正在埃菲尔铁塔下微笑,亦或许在塞纳河左岸遐想,但不管怎样,要记得当初离开时你对自己说下的话,一定要幸福!”然后轻轻合上卡片,交给王曦。小王麻利地将信件装进一个大牛皮纸信封,贴上邮票,并用一枚红色的蜗牛原子章在信封上盖下一组空格,由顾客填写上希望收到信件的日期后,投进门口标有相应时间的邮箱。此后,慢递邮局经常会接待像金小姐这样的顾客,她们在做出某一个重要决定之前,会来这里给自己或别人寄一封信,作为开启新生活的纪念。

每天,蜗牛慢递的投递员都会骑着电动车,将要发送的信件送到附近的邮局。对于所有需要寄存的“未来”信件,店里会按照投递日期,把它们暂时存放在若干个标明年份的保险柜中。

为了防止信件因若干时间后收件地址变更无法寄达,王曦他们为每位顾客准备了联络卡,详尽地记录下了信件返还的地址。新颖的创意、贴心的服务很快便吸引了一批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年轻人,开业不久,几乎来逛798园区的八成年轻顾客都尝试了这种新奇的慢递服务。

这天,一位50多岁的阿姨在把邮件递给王曦的瞬间,又突然将手缩了回来,不无担心地问:“我要把这封信寄给15年后的自己,如果在此期间你们的慢递公司倒闭了怎么办,里面可是我的个人隐私呀!”她的话提醒了店内的一群顾客,大家都对此充满了疑虑。

顾客们的担心不无道理,如何才能赢得大家的信任呢?王曦和两位搭档开始集思广益想对策。第二天,他们在店外的宣传黑板上郑重地写下了“准时投递承诺书”――我们深知这封信对您的重要性,定会认真对待每一封邮件,顾客给了蜗牛慢递这份信任,我们就要用心守护它,将来即使公司不在了,我们也要履行承诺……同时还附上了他们三人的签字及身份证信息。

几个80后老板的真诚,很快便换回了顾客们的信任,就在新举措实施不久,一位老先生找上门来。这是一位身患癌症的台北老人,他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无法亲眼看到外孙出世,便提笔给未出生的外孙写信一封,希望信件能在孩子出世后寄出。收到这样一份特别的重托,工作人员不敢怠慢,将信件封好后保存在一个设计了密码的“重托箱”中,并通过老先生留下来的联系方式,随时与他的女儿保持联系。2008年6月,老先生的外孙出世,王曦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将信寄了出去,几天后,有幸尚在人世的老先生收到信件后感动得老泪纵横,他亲自提笔写了一封感谢信,寄给千里之外的慢递邮局。

随着“蜗牛慢递”的口碑和知名度不断提高,开业两个月后,每天的收件量很快达到100多封,加上卖明信片、贺卡的收入,王曦他们每月的纯利润稳稳保持在万元以上!

开掘“慢商机”财富金矿

每一个到慢递邮局写信给未来的人,都会留下一串动人的文字。讲起寄件人留下的故事,王曦如数家珍:一个失恋后有些想不开的地铁歌手,坐了30多站的地铁来到这里,用一封慢递信,“递走了自己的忧伤”;有人在明亮的秋天误入这里,便开始幻想,“如果可以,能不能把我投递到每一个秋天?”有一个从香港来到北京旅游的女孩,当看到这家小店时,从小就“一心想当邮差”的她差点哭出来。

一对署名“爱你的爸爸妈妈”的年轻夫妻,给未来的孩子写道:“亲爱的宝贝,虽然你现在还在妈妈肚子里,但是你的到来使爸爸妈妈非常幸福!……明年的这个时候,让爸爸妈妈把你的小脸亲个够。”那么,到了2010年8月3日 ,这个出生的小宝宝,将收到人生中的第一张明信片。

一位在信封上写着2059年发信的周小姐说,这封信是她和刚结婚的老公,一起写给金婚时的彼此的,“那时的我们,应该是儿孙满堂了吧!当捧读起这封信,一定会觉得每段回忆都在眼前,我跟老公可以慢慢地回味50年来的风风雨雨,多浪漫啊。”

慢递邮局开业至今,已经有8万多个“寄向遥远未来”的故事,被装进信封,贴上邮票,然后托付在这里,等待着打开它们的那个特定日期的到来。已送出的邮件也高达万封,目的地则五花八门:云南丽江、台北信义街、香港九龙,美国的德伦萨小镇,还有澳大利亚的阿德莱德。

来798园区游玩的无外乎两种人,一种是外国游客,另一种是有一定知识水准与艺术修养的本土人。针对外地游客,王曦他们又增加了诸多具有特色的纪念品,比如有蜗牛慢递logo的饰品小邮筒,毛绒绒的暖色蜗牛玩偶,和一些个性十足的生活小用品,以方便游客在慢递邮局寄信后购买,留作纪念。

去年年初,王曦索性成立了一个设计部,她与招聘来的两名美院毕业的大学生,专门负责开发明信片、卡片、玩偶等原创产品。并在店铺右侧的一块空间,放置了一个名为“原创空间”的货架,架子上全是蜗牛慢递的延伸商品。由于对“蜗牛”心存好感,爱乌及乌,这些时尚小东东还颇受顾客青睐呢!不仅如此,这家在北京乃至全国独树一帜的慢递邮局,还被中外游客们评为“798品牌游览项目”。

就连附近邮局的员工,都会经常来这里逛一逛,有一个署名“邮局妹儿”的人甚至在名为留言本上哀叹:“邮局的生意哎!快木(没)有了!”据说,一家邮政支局已经在和这个“非正规军”谈合作,甚至带来更高层的领导到此考察过。

第6篇: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范文

论文摘要:移动 IP 为移动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原来通信不间断提供了实现方法,隧道技术 是移动 IP 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深入学习移动 IP 的基础知识之后,给出了移动节点的一个具体的实现,具有一定实践意义。

1 移动通信中移动 IP原理分析

移动 IP 中的隧道技术有三种封装方式:IP 的 IP 封装(IP in IP Encapsulation),最小封装(Minimal Encapsulation)和通用路由封装(Generic Routing Encapsulation)。

在移动 IP 中,隧道的入口为移动节点的家乡,隧道的出口为移动节点的外地。家乡需要实现封装功能,封装后的数据包能到达外地,外地接到数据包后,进行解封装,然后将数据包路由给移动节点。数据包离开隧道入口后,在没有到达隧道出口前,可能出现路由环使它又回到了隧道入口处的情况,这样每次隧道都为它加封一个 IP 报头,而每个新的报头都有自己的生存时间域(TTL)值,这样就会出现数据包一直增大下去。为了防止这种递归封装,可采用如下机制: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就是隧道入口地址,此时假设递归封装出现;预封装的数据包的源地址与隧道入口处路由表指示的隧道出口地址相同,此时也假设递归封装出现。

同时,如果家乡要将移动节点家乡链路上的广播包送给移动节点,必须采用多重封装,这时,里面一层隧道是从家乡到移动节点的家乡地址,外面一层隧道是从家乡到移动节点的转交地址。因为,如果不采用多重封装的话,外地解封装后收到的是广播地址,它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因此,这种现象应该作为防递归封装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处理。

在解封装中,主要是将新 IP 报头去掉,使原来 IP 数据报恢复出来,因此相对较为简单。移动 IP 中,移动节点的外地已经保存了移动节点的注册信息,它能够将解封装后得到的数据报路由给移动节点。这样,就完成了从一个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一次数据的全过程。

2 移动IP节点在移动过程中通信的实现

通常情况下,按照[RFC 2002]的标准,根据 IPv4 的移动 IP 方案规定,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应该有一个外地位于隧道的出口,将从隧道发送过来的数据包转发给已经移动到该链路上的移动节点,但是随着 IPv6 即将成为事实上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协议,地址空间问题已经彻底的解决,移动 IPv6 协议中取消了外地。在本文,为了简化问题的实现,我们规定,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上的转交地址全部都是配置转交地址,即不需要外地的转发,移动节点直接位于隧道的出口,接收数据包。

2.1 移动节点的工作方式

移动节点基本工作方式有 5 个方面:

搜索:搜索是移动节点能维持正常通信的前期工作,通过搜索移动节点首先确定自己的位置。

注册: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外地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通知它自己当前的 IP 地址,即外地链路取得的转交地址,直到收到服务器的应答消息。

注销:移动节点重新回到家乡链路的时候,循环给家乡带理发送一个 UDP 包,直到收到家乡的应答消息。

接收数据包:移动节点在家乡链路接收数据包和固定节点的工作机制完全一样。

发送数据包:如果移动节点确定自己在家乡链路上,它象固定节点一样,使用 TCP/IP 协议,不需要对数据包进行额外处理,直接发送;否则,移动节点会发现要发送的数据包的源地址是当前链路的转交地址,因此,它先将发送包源地址修改为家乡地址,然后再发送。

2.2 搜索

移动节点利用搜索过程主要完成三个功能,即判定自身当前是连在家乡链路上还是外地链路上;检测自身是否已经切换了链路;如果已经处于外地链路,则取得外地链路上的转交地址。

搜索由两条简单的消息构成。

第一条消息是广播消息,家乡利用这个消息向移动节点宣布它们的功能。当一个节点在一条链路上被配置成家乡服务器的时候,它就在这条链路上广播或组播广播消息,这使得连到这条链路上的移动节点可以判定该链路上是否有存在。如果有,可以从广播消息中取得服务器的IP地址,并且判定的功能是什么。

第二条消息是请求消息,当移动节点没有耐心等待下一个周期发送的广播消息时,它可以发送请求消息。这个消息的唯一目的就是让链路上的所有立即发送一个广播消息。有些时候,移动节点快速地切换链路,而发送广播消息的频率相比而言就太慢了,这时请求消息就非常有用了。由于密钥管理上的困难,移动IP不要求对这两种消息进行确认。

2.3 注册、注销机制

移动IP的注册过程在搜索之后。此时,移动节点已经可以判断出自己的位置,是处于家乡链路还是处于外地链路。当移动节点发现它的网络接入点从一条链路切换到另一条链路上时,它就要进行注册。另外,由于这些注册也有一定的生存时间,所以有些时候,移动节点的位置并没有移动,它也要在现有注册过期时进行重新注册。

移动IP的注册过程是:通知家乡它在外地链路取得的转交地址;使一个要过期的注册重新生效;在回到家乡链路上时要进行注销操作。

2.4 传递数据包的选路

根据移动节点的当前位置进行数据包选路的技术,这是移动IP的最主要技术之一。我们必须考虑两种情况:移动节点连接在家乡链路上时和移动节点连接在外地链路上时。后一种情况还有两种情形:移动节点采用的是转交地址还是配置转交地址。由于IPv6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事实上的标准协议,并且IPv6不存在地址空间问题,因此,在IPv6下,移动IP将没有外地。

当注册工作完成之后,移动节点无论漫游到Internet的任何地方,都会通过注册机制通知它的家乡它目前所取得的IP地址,使得家乡能够转发那些试图与它通信的网络节点给它发送的数据包,这里,我们不关心移动节点在外地链路是如何取得配置转交地址的,我们假定移动节点已经通过某种办法得到了一个外地链路上的配置转交地址,然后将这个地址通知给它的家乡。我们这里不考虑家乡如何将送往移动节点的数据包通过隧道路由给移动节点,这部分工作是另一位同学的毕业论文所涉及的内容,我们仅仅考虑移动节点需要做的处理。由于数据的通信是双向的,因此,处于外地链路上的移动节点涉及的工作就分为接收数据包和发送数据包两大部分。

3 总结

移动 IP 为移动主机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原来通信不间断提供了实现方法,隧道技术是移动 IP 的关键技术之一。当通信节点向移动节点发送数据报时,必须使用到隧道技术。本文介绍 了移动 IP 中隧道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给出了一种在 Linux 系统下实现它的方法。对于实现途径,主要是在 Linux 内核中加入程序模块,用以完成隧道技术的功能。随着当今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人们对于新的通信业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互联网及 TCP/IP 协议成功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而诞生出下一代的互联网协议 IPv6,因此,随着移动用户和设备的飞速发展,基于 IPv6 的移动 IP 协议必然会迎来更广泛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裘晓峰.等译《移动 IP》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承恕. 第3代移动通信中的卫星移动通信[J]. 中兴新通讯, 1998, (06)

第7篇: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范文

【关键词】征集 传统文化 媒体影响力

发现书信之美

在《两地书》每期特刊里,一封封书信是最大的亮点。今年春节前夕,《两地书》推出“望年”特刊。“望年”中,既有清末晋商韩荣章写给母亲的家书,也有上世纪20年代,河南人衡S屏写给胞兄衡维权的信,还有上世纪90年代,到上海出差的抚顺人庄严给还在读幼儿园的女儿画出的信。各种不同类型的书信呈现在版面上,使读者能够最直观地感受家书之美。

在报道组征集的各类家书中,庄严的那封“画信”最特别。这封信几乎全部由数字、图画构成,看上去犹如“天书”,但庄严的女儿却看懂了。如今,庄严的女儿早已成家立业,但仍仔细收藏着父亲26年前写给自己的信。很多读者被信的形式和内容打动,更为浓浓的父女情感动。征集线索让人感动

每期特刊,总有几封信令人难忘。

今年年初,在征集家书过程中,记者接到大连读者曲培松的电话。在交谈过程中,曲培松几度哽咽,她说自己家里有两封38年前她的男友、后来的丈夫丁长山在沈阳出差期间写给她的信。当时,对越自卫反击战刚刚打响,已经复员在大连工作的丁长山希望报名重返部队,为国效力。丁长山几个月前刚刚去世,曲培松希望能把丈夫的信永远保存下来。在曲培松家,记者看到那封已经泛黄的信。信中,丁长山表达了“如果战死在沙场,那也就完成了我的一生,为国捐躯,责无旁贷”的决心。这篇家书故事刊登后,报道组收到很多反馈,不少人被丁长山那一代人的爱国情怀所打动。曲培松也专门给记者发信息说:“感谢你把信中最好的、最灿烂的一面展现给读者,你们的报道在我身边引起波澜、好评、感叹、怀念!外甥说,最好的纪念方式是等到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定去给他们看看这篇报道。我很欣慰,长山永远是我的骄傲。”

“致她”特刊中,阜新女警邰菲的家书故事更加震撼人心。邰菲的父亲邰德刚多年前因与歹徒搏斗光荣牺牲,其后,邰菲和姐姐邰慧每年都给父亲写信表达思念之情。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邰菲上了警校,毕业后也当上了一线刑警。给父亲的信是没有收信人地址的信,邰菲在邮编的位置写下“521521”,谐音是“我爱你”。后来,为了走出失去父亲的阴影,邰菲和姐姐在父亲墓前烧掉了所有的信,只保留了最后的一封。这最后的一封信被刊登在辽宁日报上,许多读者都被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亲情所感动。这就是家书的独特魅力,是微信等现代通信工具所无法替代的。

让更多的人拿起笔来

《两地书》策划让许多读者回归传统文化,重新拿起笔来,尝试用文字来表达亲情、友情。

丹东市环卫女工赵玉清从未写过信,但因为接受《两地书》采访,她非常认真地给丈夫写了人生中的第一封信。因为她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一直默默支持自己的丈夫功不可没。平日早班吃不上饭,丈夫上班路上特意把自行车拐到垃圾场,把暖暖的盒饭塞到她手里;除夕之夜,丈夫总是带着打扫工具,和她一起清洁爆竹垃圾……赵玉清说,她一边写信一边回想与丈夫间的点点滴滴,不知不觉就写了两页纸。写在信纸上的每一句话,既是当面很难讲出口的,也是微信的只言片语不能尽述的。这次写信的体验,让赵玉清对家书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8篇: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范文

【关键字】觉新 新旧思想 性格 影响

在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作者塑造的诸多形象中,最成功形象是代表旧势力旧思想的觉新,严格的说是代表中间思想的。他生性懦弱,为人处世常秉持双重人格。他一方面痛恨旧势力,爆发后,他如饥似渴的阅读进步报刊文籍,信服新观念和新理论。另一方面他又顺应旧环境,认为而这并不矛盾。

同样是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青年知识分子,觉明觉慧等人都积极的反对旧的势力和腐朽的制度,甚至抛弃了家庭,选择他们的“社会工作”,但,觉新却选择了代表旧势力的家庭。为了维护家庭的利益,他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做与自己思想冲突的事,以为采用他所谓的“作捐主义”和息事宁人的方针,就可以保护他们的家,使家得到安宁。但是,旧的制度旧的思想已经无法再统治这个社会了,不管他如何的向它退让,最终却无法阻止它残害年轻人的生命,无法保护他的“家”。他也为那些失去年轻了年轻的生命的人痛惜,这些人都和他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但他却找不到帮他们的办法,甚至还成为帮凶。直到最后连“作捐主义”也不能发挥作用时,他才爆发。

首先我们来看看在作品中的觉新。

巴金笔下的觉新是生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新旧文化的冲突带给他的,更多的是深入的人性的折磨,而不是自由和解放。 “他的悲剧已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是代表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巴金先生正是通过觉新这类人的悲剧向我们昭示封建制度的吃人罪恶和它的末日即将到来。任何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如果在这样的封建制度里还对它抱有幻想,那么便注定他将要葬送自己的前途和一生的幸福。”[1]

作者是通过觉新的爱情悲剧和个人人生生活悲剧来体现觉新如何从一个积极热情的年轻人变得毫无朝气而萎靡的傀儡,在他的心灰意冷中透露出对这个社会的失望和痛恨。他曾经与他的梅表妹真情相爱,但因为两家大人的一次小的吵架而赌气,便断送了两个年轻人的爱情。“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封建家长的专横霸道,人为的使两个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并还强迫他们接受新的‘爱人’,也不管他们会怎么想,还美其名曰用封建伪学家眼中的名誉、学识来称道,无视一个热血沸腾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的情感。”[2]这是作品中封建腐朽制度给他的第一重打击。不得志的爱情给人的身心带来的损害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觉新的第二重打击也很快来了;他渐渐地看着他深爱的梅香消玉殒却无能为力,而且他的心也正被狠狠的啃噬着。当他想要把他的心交给他的妻子瑞珏,想在小家庭中求得一点点安慰时,封建迷信的思想又来害人了,是它和它的奴隶害死了瑞珏,夺去了他唯一的爱人。 “长期的封建思想的影响,对封建文化的盲目信从,相信西医不可治疗内科的断言,使得他没有让患急症的海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痛失了海儿。当他的生活中又出现了新的希望和曙光,但那微弱的光芒也被重重的黑幔遮去了,而他,还是帮凶之一!他是多么的自责,几乎也要痛骂那些封建伪道学家了。”[3]表妹惠和他,两个苦命人之间的一点心灵的关照和人情的温暖,给他死灰般的生活又带了点热量与光明,但他却没有把握住她。他已没有勇气去追求新的爱情,还得亲手把这个爱人送到一个明知不能给她幸福的封建畸形虫郑国光身边。他最后的爱人就葬送在了这场封建遗毒所燃起的大火里了,是他把她送进了火坑,也不能给她任何有意义的帮助了。 “郑家家长和惠的丈夫的专制,不但剥夺了惠生活的快乐,还夺去了她的健康的生命。觉新本来想任他们胡作非为就这样苟活下去,但是都不可能了,眼睁睁的看着那颗善良的受折磨的心慢慢枯萎,她正用了求助的眼光望着他,而他,最多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给那个封建制度的寄生虫伪道学家郑国光主持场面,也没有勇气违背封建礼教,去给这个可怜的人一些真正的帮助。”[4]

和觉慧、觉民这些热血青年比起来,觉新并不

理想,也不乏才智。“本来他是个可以有所作为的青年的,只因为他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长子,他的人生和幸福在这个家规森严的封建制度下是首当其冲受其迫害的,他的人生和幸福都得服从这个大家庭,他的所谓反抗也实在太弱小,太势单力薄了。他的懦弱、顺从、谦卑、内向都是拜这个封建大家庭所赐。”[5] “觉新的这种反抗与觉慧、觉民相比,尽管还显得非常微弱,但却是难能可贵的,这微弱的反抗,不仅反映了觉新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而且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后继无人!”

现在我们来看看假设后的觉新。

在整个故事中,觉新做了很多他所不愿意的做的事。在上面我们已经知道了。现在我们看如果他早点爆发,结果会怎么样呢?

首先当两家大人因为之间的矛盾要拆散他和梅的时候,他奋起反抗了,那么他就不会和瑞玉结婚,瑞玉就不会惨死,就不会发生那么多的悲剧,他心爱的人就不会一个个的离去。其次,当海臣、梅、枚得病后,他极力主张请西医,他们就不会死,从而还会使他们老一辈的人能够了解到一些新的东西,有助于新思想的传播。第三,他的弟弟觉慧也不会离家出走。最后,当他的叔叔要卖掉高公馆的时候,他会用新思想来反对,反对他们的霸权,保护他们的“家”。

所以,不管觉新的思想是否和觉明觉慧等一样,他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心爱的人一个个的离去,却无能为力,无法挽救他们,最后无法挽救他们的“家”。“一个时代最重要的社会、道德和灵魂的矛盾在典型里交织成一个活生生的统一体”[6]觉新这一人物其实代表了中国现代“五四”之后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当时个别知识分子可能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而成为新人,成为新型知识分子,但对于觉新及更广大的中国知识分子迈向新世纪只是理想奢望。几千年的封建思想重负使他们无法摆脱旧羁绊而轻装前进。在历史转折时期,他们比之前一代不过多感觉到一点新的气息,他们虽然看到了传统的弊端,也看到了新的希望,但只是在黑暗中眺望光明。他们在新旧两个阵地里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都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个人的独立人格和价值,成为“站在中间的人”。

参考文献:

[1]刘复生.《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4年

[2]李存光. 《巴金研究资料》[m].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1985年

[3]巴金.《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7

[4]王小平 罗颖瑜. 激流三部曲中觉新性格的审美价值[j].文学教育(上),2007年第10期

第9篇:给大一新生的一封信范文

认识我的信虫朋友很多,有人说我是大虫。我却称呼自己是小虫,以前是,现在还是。

从1999年收到第一封回信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十年的变化太大了,很多人退出了,也有很多人加入了。写这篇文章是为纪念一下十年的信虫生涯,因为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十年。

1999年零的突破

寒假很快就过去了,对于曼联的回信,早没了当初的热情,心里慢慢承认这是一件不靠谱的事,也不好意思跟同桌再提了。

忘了具体的日期,后来被我定为3月1日。下午第一节是语文课,班主任进教室的时候拿了两个封信,其中一个是牛皮纸的大号信封,我坐在第一排,抬头瞄了一眼,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信封上赫然出现了“MANCHESTER”这个单词。紧张、激动、兴奋……我终于体会到了!站起来对大家喊:曼联给我回信啦!收到回信太让人激动了,全班男生都跑过来围着看。

这下我成牛人了,喜欢足球的物理老师找我聊天,英语老师更是主动要求帮助我,我却一本正经地说,这周认真复习,不弄跟足球有关的东西。后来我看了邮戳,其实1998年底信就到了,但老师一直没给我。害我想它想了一个多月。曼联当时回的那封打印信好像很多那个时代的信虫都收到过:一张有全队签名的复印纸、一张曼联博物馆的宣传单、一个赛程表、一张加入球迷协会的注册表和一张加里・内维尔的白卡。

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不管做什么,只要第一次成功了,之后绝对信心爆棚,失败多少次都不怕。因为第一次给国外俱乐部写信就有了回信,所以随即计划再写几封。当时的国际邮费好像是6元,可以买两本足球杂志了。那时候,《足球俱乐部》举办了一个“时机信虫评选”,我一直等着收到回信时去参加活动,可等到千禧年,还是一封都没收到,不过总感觉有戏。

2000年全面启动

是哪天来着?又给忘了,下午放学前,班主任(换人了,这个比较好)告诉我,有我两封信,叫我一会儿过去取。当时给我激动的,屁颠屁颠地跑去办公室,结果没人,在办公室外急得我直挠头。过了几分钟,老师终于来了,她问我老外给寄了啥?这时我心里乐开了花,肯定是球队给我回信了,装作不在乎地说:“这个没准,也就是球衣、队旗什么的吧。”可老师的一句话就把我的美梦给唤醒了。她说,这就薄薄的一个信封而已……

进了办公室,老师拿出那两封信,信封上写着KNVB和AJAX,是荷兰足协和阿贾克斯的回信。颤抖地拆开信封,这可是我第一次自己拆开国外寄来的信,上一次被那个没礼貌的老师给先拆了。哇!里杰卡尔德、范巴斯滕、古利特……这也第一次见到球星的亲笔签名,信封里还有一封信和一张荷兰队的全家福。阿贾克斯也回了一张1999-2000赛季的全家福,当年是阿贾克斯建队百年,同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足球博览会,他们也来参展了,我和俱乐部的官员说起了这事,他便送了我一枚建队百年的纪念章。

走出办公室,我把回信的事告诉了所有我认识的同学,回到家,又拿起电话通知所有的外校好友及亲戚。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一会儿拿起阿贾克斯的全家福看看有几个认识的球星,一会儿叉拿起里杰卡尔德的签名看看笔迹……但是没想到的是,这是我的第一封荷兰足协回信,也是最后一封,后来我又写了数次,可再也没有回应了。初中毕业那天,我又收到了德国足协寄的白卡、全家福和世界杯贴纸。后来德国战胜英格兰获得了2006年世界杯的主办权,我还对同学说,看到没,这就是英格兰足总不给我回信的下场,哈哈!

2000年9月,我上高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