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前滚翻教案范文

前滚翻教案精选(九篇)

前滚翻教案

第1篇:前滚翻教案范文

关键词:新教师;教学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3)12-0021-01

校教研活动是教研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各地体育教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每人一课”“每月一课”“同课异构”“老教师示范课”“新教师汇报课”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不断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打造高效课堂。

【案例】:在一节新教师汇报课上,笔者带领全体体育组成员仔细的观摩和学习了一位刚参加工作的女教师的《前滚翻》汇报课。这节课,可以说准备比较充分、认真,准备活动十分全面,特别注意到颈部运动;结束部分音乐结合瑜伽,放松身心。整节课的结构完整,时间把握得当,教师教学态度认真。但从学习的效果看,只有部分学生能完成前滚翻动作。有好多的学生用前额拱垫,身子瘫软倒在一边,不会的仍旧不会。课堂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组长从老师处领一张图解。每个小组的成员聚拢在小组长的周围一起进行探究学习。实际学习时学生并没有过多地研究老师给他们准备的图解,到练习时,被学生丢在地上,踩在脚下。笔者拣起一看,大吃一惊,这不是误导吗?想必部分学生能完成前滚翻动作一定是之前就会的。以下是该老师发给学生的图解(图1)。

【反思】:老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让学生想学并学会。前滚翻教学,教师的示范动作转瞬即逝,不容易给初次学习前滚翻的学生一个动作表象。利用图解法教学让学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十分必要且有效。教师认真准备了,准备的图解是从网上下载下来的,网络资源丰富,但要去伪存真。比如,从图1中①和②的动作来看图1是头手倒立前滚翻,但是不全面的,②和③之间缺少头手倒立停稳的片段,因此被该老师误认为是前滚翻的图解。用这个图解作前滚翻图解是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好在学生自主学习空有形式,否则自主学习认真的学生仔细钻研错误的图解,认真模仿,加以练习,不光动作学不会,还会弄伤颈脖,多危险啊。这说明教师并没有深入的钻研教材,吃透教材。为防止伤害她的自尊心,评课前笔者找她私下里交流一些问题,询问她前滚翻的技术动作要点,她能够准确的说出,后让她看看图解。指出图1中①和②二个片段后,她恍然大悟。笔者重新给了她一张图解(图2),并和她重新探讨和强调前滚翻的技术要点中前滚时,要用头的后部、颈、背、腰、臀依次触垫前滚。

同时告诉她探究性学习是在体育课堂中要学生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看图解时观察的重点,比如低头、含胸,用头的后部先触垫。防止学生探究不出门道,抓不住重点。

对于学生练习中普遍存在的错误,要进行集体纠错,并结合辅助练习。比如学生滚动缓慢,起不来。可以启发学生:一个圆球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不会自动滚动,要想滚动必须给它向前的推力,因此要双脚蹬地,也可以垫高垫子的一端,从高处向低处练习前滚翻。一个正方体和球体,哪个更容易滚动?当然是球体,因此身体团紧,翻滚圆滑,当滚到背腰时,两手迅速抱腿,上体主动向前跟进。用下颏夹着一张纸练习滚翻,学生会自然地完成低头、含胸动作,解决学生用前额拱垫的问题。对于个别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错误,要进行单个纠错。

此外,笔者建议她可以将学生以四列横队自然分成四组,把前滚翻的图解张贴在四个方向的靠牌上,并加上一些动作要领提示,这样利于学生观看和模仿。体育教学中能够尽可能的少用器材和场地,少调动队伍,能很好完成教学任务的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智慧。虽然笔者学校的器材十分充足,但是没必要每人一张体操垫。学生可以在垫子旁练习徒手操,不必要单独集中散点练习。最后还可以利于体操垫做垫上的瑜伽练习。至少两个人一张垫子,因为体操学习中,要做好保护与帮助,保护者单腿跪立于练习者的前侧方,当练习者前滚时,一手托其颈部随着换托背部,另一手托大腿后部,推背帮助起立。帮助学生完成动作,使学生有了本体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促进相互交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合理的布置器材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利于教师监控学生,利于练习内容的转换,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可以将垫子摆成一个圆形或扇形。

参考文献:

第2篇:前滚翻教案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思维训练;探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329-02

如何使学生达到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她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第3篇:前滚翻教案范文

一、巧解“错误”皆生成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预料之中的答案往往是满意的,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惊喜的,但是对出现的“错误”往往重视不够,甚至心有不悦,弃置不顾,或者大声加以指责,使学生心生畏惧。其实,课堂中学生或者教师的“错误”,也是一种“动态生成”的资源,如果教师艺术处理,充分挖掘“错误”中潜在的资源,就能使得“纠错”增值。

1.将错就错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往往不可能会十全十美,甚至会产生一定的“错误”,此时教师要选准突破口,将错就错,灵活地调整教学预案,使之成为教学的新亮点,引出新的精彩。

如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教学中,我在示范时没有准确地把球投入篮框,此时,我将错就错,请学生讨论:教师在示范时技术上存在着哪些错误?这时学生的兴致高涨,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老师在投篮的时候,手腕力量太大了”,“老师的动作太僵硬了”,“老师的动作不够协调”,“……”。“同学们看得真准啊!老师再来示范一个。我又示范一个下肢不发力,只用上肢发力的投篮技术,球还是没投进,“同学们,再帮老师找一找投不进出的原因好吗?”学生们讨论的激情比原先更为热烈,错误找得也更正确了,“老师,你的腿怎么不蹬伸啊”,“对!老师刚才的两个动作,一个是屈腕拨球不到位,一个是没有蹬伸,这两点是我们投篮技术的要点。”学生在纠错的过程中掌握了投篮的技术关键。

2.顺错改错

对学生活动中出现的错误,我们不要急于指正,可以采用顺错改错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正确动作的认识。

如,在教学肩肘倒立时,我要求学生在倒立时,肩与肘应成三角平面,倒立成功后,重心在两肘之间,身体应与地面成垂直。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对我的动作要领提出了质疑,“老师,肩与肘不一定成三角平面也可以倒立,你看××同学,他立起来了”,说完,请××同学示范,“老师、老师,你来看”,又有一位同学发现了“新大陆”,“老师,重心不一定要在两肘之间也可以倒立“,他指着他们组正在练习的同学大声地说出他的发现,这些发现显然与我讲得正确动作不同。这时我把学生召集过来,请上这二位同学,又找了一位与他们体质相当,能顺利而正确地完成动作的学生,用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作出哪一种方法更好的判断。最后达成一致意见:重心在两肘之间最好,它易于控制重心,维持身体的平衡。而肩与肘不成三角平面的方法支撑时间不长,重心不稳,且易造成颈部损伤。由于我意识到三种方法所折射出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及时利用、挖掘,所以收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二、巧化“疑点”成亮点

“学贵有疑”,疑是汲取知识的动力,有疑惑才有探求,才有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新课程指出:问题是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问题的出现就意识着学生可以学到新的知识。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探究,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地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如:教学“后滚翻”时,复习前滚翻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这时,学生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我顺势提出问题:同样是滚翻,为什么有的同学会在原地打转,有的会偏离“轨道”?谁来说说这两种技术的动作有什么不同?我先让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然后说说原因,我再适时地加以指导,并讲解示范动作,最后让学生在实践中懂得后滚翻在关键在于蹬地、团身、推手;明白原地打转是因为没有团紧身;偏离“轨道”是因为推手时用力不均匀。

三、巧设“引导”出创新

课堂生成只有立足预设的文本,才能朝着合理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对在教学实践中捕捉到的即时生成的生动情境和充满智慧的问题及学生们的反馈信息进行有价值地引导。关注生成,贵在价值引导,引导学生在多元价值方面做出正确的,合理的选择。

第4篇:前滚翻教案范文

组合单元练习教学在水平教学和课时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能够细化分解水平教学的计划,也能够制定课时教学的计划,那么单元构建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体育上课的过程中,如果不构建单元计划,那么体育课程内容的课时就会变得随意且散漫,所以树立并且重视单元构建意识,能够提高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及教学内容的把握能力及认知,从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操作性和规范性。

一、浅析组合单元练习

组合单元练习教学指的是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一个集合,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将一组或者一次的体育内容分解为几个有机的联系部分,然后对这些内容进行反复的学习和练习,以达到预期制定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组合单元练习的重要内容就是将一组内容如何分解。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制定单元计划的时候,都要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两种形式,其一,使用行为动词区分体育课程中的课时内容,比如初步学会某种体育技能、基本学会某种体育技能等等;其二,根据技术结构进行课程的划分,比如跳远这个技能可以分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环节。这两种分解形式都有着一个相似之处:具有明确的技术线,也就是具有明确的教材思路。第二种形式比第一种形式的教学目标层次要更加清晰,所以第二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某个制定的技术环节硌裣嘤Φ姆绞浇行教学。第一种形式会出现以下现象:在一堂课中,会涉及整个单元的内容,而且练习方式及手段较多,这就导致上课时间不够用,之后的几节课的目标不明确,出现教学手段重复的现象,这是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就是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其主要问题就在于教师构建单元时的思路不广阔。

基于此,就要使用一系列的科学的手段,在保障完成体育运动技术传授的基础上,完善组合单元联系,提高体育课的效率,从而出现了全新单元构建的思维方式“技术、体能、运用”思想。

二、技能运动视角下组合练习的设计

1.确定理论依据

技能运动视角下组合练习的理论依据是以教材、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础上研究得到的,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概念之间没有唯一的确定和解释,但是这并不影响人们对事情的判断。比如教师在问到上课的教材是什么的时候,教师会回答“篮球双手胸前传送球”,在问到上课的内容是什么的时候,教师还会回答“篮球双手胸前传送球”,结果是相同的,但是一个是教材,一个是内容。教材和内容的理解在某种程度中就变得较为狭隘,要想改变这种思维模式,可以将一些比较宏观的运动项目,比如跳、跑、投等看作教材,将一些具有技术含量的运动项目,比如蹲踞式跳远、蹲踞式起跑及篮球看作教材内容,然后进行思考。

2.同一个教材练习的设计

在进行同一教材练习设计的时候,要设计不同的练习类型,比较教学条件、学生个性、心理基础,然后进行教材的开发。比如在对女生进行800m教学的时候,要消除学生对耐久跑的恐惧心理,所以就要有效设计教材练习。可以为学生设计耐久跑趣味练习,比如为学生设计50m距离的往返跑游戏,使学生通过小组分工进行。还可以为学生设计小组的图案跑,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及心肺功能。最后教师再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放松练习,使学生3.不同教材的练习设计

比如在进行“后滚翻跪撑平衡”教学的时候,首先在上课之间使学生观察模拟动作,然后使学生进行回忆性练习,热身主要包括坐姿练习―仰姿练习―侧姿―跪坐,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就可以设计练习,然后根据课堂常规的队列自然分散,并且对这个部分的学习类型进行联系设计;之后进行教学反思,为学生准备一定的自由学习时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练习形式、难度,以此进行练习,这样能够因材施教,并且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最后制定课堂策略,自主式联系并不是自由的,要在课堂上为学生制定一定的要求。

三、技能运动视角下组合练习的应用

1.简单构建单元体系

比如在设计《鱼跃前滚翻》教学内容的时候,要以学生的体能发展为基础进行设计。将整个单元分为5个课时:

第1课时:(1)复习前滚翻和远撑前滚翻;(2)掌握鱼跃式前滚翻;(3)推小车和立卧撑;

第2课时:(1)将掌握的鱼跃式前滚翻进行复习;(2)练习跳接式前滚翻组合动作;(3)练习俯卧撑和仰卧起坐;

第3课时:(1)将掌握的连续性鱼跃式前滚翻进行复习;(2)助跑后―鱼跃前滚翻;(3)进行平板支撑、仰卧和举腿;

第4课时:(1)立卧撑―鱼跃前滚翻;(2)鱼跃前滚翻―挺身跳;(3)进行俯卧撑、收腹跳、蹲起跳和跨步跳;

第5课时;(1)创建教学情境,通过鱼跃式前滚翻越过障碍;(2)练习前滚翻、鱼跃前滚翻和挺身组合;(3)练习两头起、全蹲跳和蛙跳。

其中第1课时的安排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技术为主要目的,包括鱼跃前滚翻的技术动作;第2课时到第4课时是以学生的体能发展为主要目的,使学生能够巩固鱼跃前滚翻的动作,发展其中所需要的各项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第5课时主要是以学生的技术使用为主要目的,拓展学生的鱼跃前滚翻技术,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使用鱼跃前滚翻技术。

2.通过组合发展体能

技能运动视角构建的单元教学是以技术教学为主,注重学生的体能发展,那么就要求学生能够对教材进行组合设计,以创建体育教学体系。主要包括:

其一,在教材的基础上叠加动作。也就是在某个体育动作做完之后重复前一个动作,以此类推;其二,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动作。也就是在学完某一个动作之后,做一个能够提高此动作技术的联系,比如在进行鱼跃式翻滚练习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做鸭子走练习;其三,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动作。也就是将某个动作或者某几个动作与教材动作相结合,并且对其进行拓展。比如在设计原地收腹抱膝跳之后在练习鱼跃前滚翻练习,拓展跳和跃两个动作,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使学生灵活运用教材;其四,在教材的基础上融合动作,也就是使教材中的动作学习与游戏相结合。比如在进行鱼跃前滚翻教学之后,可以设计鱼跃的远程分值比较游戏,使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四、结束语

第5篇:前滚翻教案范文

一、有效交流巧沟通

案例:三年级耐久跑课,很是吸引笔者的眼球。在上课之前,执教老师来到班级,巡视班级学生后问:我听说三(2)班的同学都非常勇敢,你们勇敢吗?是真的吗?学生迟疑了一下,只有几个学生回应:勇敢。老师见状说:怎么对自己这样没有信心,这样胆小,接着教师再一次问:你们勇敢吗?全班齐声:勇敢!师:好!那你们说说,在这堂体育课上,同学们怎样表现才能算勇敢呢?学生们各抒己见。

评析:在体育教学中,“借班上课”最大的问题在于师生之间的陌生,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就像一道屏风树立在两者之间,所以课前的沟通互动是减轻学生紧张感的一剂良药。对于学生来说,面对陌生的老师,他们或许期待、或许挑剔。有经验的体育教师往往会积极寻求对策,精心设计谈话内容,或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或让学生熟悉身边环境,集中学生注意;或渗透教学常规与重难点,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这样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又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感。

二、巧妙调动要有序

案例:三年级前滚翻一课,执教老师为了使师生交流有一个最佳的位置,采用的是扇形队形。在完成主教材后,进入障碍接力游戏时,学生要从扇形队形转移到另外一个放置好各种障碍物的场地,并排成四路纵队。如果采用常规的口令指挥,既费时又费力。基于以上考虑,这位老师在课前给各队学生分发了四色袖套,并在往返跑起点以同样的颜色标开,然后利用袖套让学生快速找到本队的出发点以一路纵队集合,看哪一队最快完成。教师巧妙地调动,既省时又合理,提高了教学时间的利用率。

评析:在体育教学中,“借班上课”教学组织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也是完成整节课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陌生因素,就已经给师生沟通生成了障碍,如果有一个调动不合理的话,浪费时间不说,一下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进而影响课堂秩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要周密考虑,从教学内容、组织要求、场地、学生情况多方面考虑,组织的过程要简明地向学生交代清楚,最好要画出路线图,要尽量使教学组织简单,变化要自然、易接受。另外,“借班上课”前,器材摆放要在老师的视野内,以便及时调控。同时安全问题教师也要高度重视,这是课堂教学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保证。

三、精讲巧练重质量

案例:在一节县级前滚翻公开课中,教师观察到有一部分学生在滚动时动作不规范,造成翻滚不过的技术性错误。于是教师找来一个篮球和一块长方形木块,分别用力推篮球和木块,组织学生观察结果,让学生明白做前滚翻动作时身体要团紧,像球一样滚动,而且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针对那些滚动困难的学生,该教师还将垫子的一头垫高,形成一个坡度,使学生顺利地体会了像球一样滚动的感觉,为学生完成动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评析:在体育教学“借班上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相比与自己的学生沟通更难,而且还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技术动作,这就要求教师要精讲,言简意赅,采用一些恰当的辅助教具,让要点更清晰、更形象地被学生掌握。此外,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地加以有效的辅助教具和辅助练习,更会大大提高练习效果。

四、意外事件巧处理

案例:四年级弯道跑展示课,执教老师在操场上画了两个圆,让学生平拿装有水的矿泉水瓶(水占三分之二)围绕圆圈跑,目的是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左边的水多,右边水少”。当学生集合回答问题时却发生了“意外”,几乎所有的同学都说左边的水多,右边水少。唯独有一名学生不服气,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于是教师让学生把矿泉水瓶平放在地上观察水的变化,不管瓶嘴放在哪一边里面的水都是一样的。这时,老师再让学生持瓶绕圈练习,得出正确的答案。

评析:在体育教学中,“借班上课”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时候并不是教师课前所想的,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处理突如其来的问题,是对教师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小组合作练习,学生不配合怎么办?如何应对课堂纪律,出现冷场状况,注意力分配问题等。作为体育教师,平时多积累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如,网络学习、报纸杂志的阅读等。在“借班上课”教学中,不但需要体育教师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经验的积累,更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巧妙设计好每个环节,自然而然课堂教学就会水到渠成。

第6篇:前滚翻教案范文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继续推进,让体育回归生活,让体育与生活密切结合的呼声,以其准确的价值取向,正在成为当前课改形式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热点。“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产物,对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要求尤为迫切。

关键词 体育 生活 结合

一、创设生活化的情景

新课程标准极力倡导体育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内容贴近生活,所教内容尽量是他们平时熟悉的、喜欢的。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上,可针对性的创设一些“生活情景”,使学生置于生活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学习乐起来、玩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外动起来,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是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创设的生活情景进行耐久跑教学的案例。

(一)案例:《耐久跑》教学片断

1.“登峙山”。峙山是我市有名的一座山,学生对它非常熟悉。我在上耐久跑时,在操场上画出峙山的部分山峰,虽然是平面的,但在学生的视觉中却是立体的高山。让学生通过想象,模仿登山的动作练习,也可规定上山时用高抬腿跑,下山时用小步跑。这种方法场地简单,跑的形式多样,很受学生喜欢。

2.“慈溪一日”游。慈溪的景点包括上林湖、生态农庄、峙山公园及目前在建的“跨海大桥”,特别跨海大桥,它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它的南端就在慈溪。在上耐久跑时,我利用学校的地形,设置几处路标,把这些景点的名称写在路标上,让学生自由组合,按路标的指引进行跑步练习。通过练习,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识别路标的知识,同时在强烈的目标驱动下,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也就轻松自然地完成了耐久跑的任务。

(二)案例分析

建构主义教学原则明确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在案例中,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再现到耐久教学中,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活化。这样的巧妙安排,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贴近了学生的生活,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了耐久跑的任务。

二、设计生活化的练习

新课程强调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更多地考虑学习运动技术对健康的促进作用,更多考虑如何使这种运动技术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

(一)案例

1.在各种姿势起跑教学中,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技术后,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汶川大地震的生活事件,设计了一个练习:紧急疏散。方法:将学生等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分别躺在四个“宿舍”内。当教师喊地震了,四组学生迅速有秩序地撤离教室,最后看哪一组先逃出。

2.在小学蹲踞式跳远空中动作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难点放在“团身”这个动作上,从生活实际中越过一定高度或远度的障碍来开始自己的教学,采用“越过小河、小溪”、“越过矮墙”、“穿过窗框”等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团身”技术。

(二)案例分析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更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亲切感,更乐意参与。这样教学手段对于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也符合新课程标准有关“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材选取要求,因而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妙用生活化的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人新课,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生活中的题材引人到体育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

(一)案例

在上后滚翻时,我首先做一个示范:在向后退时,不小心拌了放在脚下的垫子,顺势做了一个后滚翻,稳稳地站起来。接着,我就刚才的示范再结合几个案例讲解后滚翻在生活、运动中的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我问:“看了刚才的示范,听了老师的讲解,你们想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后滚翻”。

(二)案例分析

这种导入新课的方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且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伏笔。可以想象,当学生明白了后滚翻在生活中的价值后,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会很自觉地学习。

第7篇:前滚翻教案范文

情境教学与情境教育不是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而是站在人活动和环境的和谐统一的哲学高度来审视情境、创设情境。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来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化和个性发展,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接受体育教育。所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合理运用情境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体育教学情境创设,我们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情境创设的趣味性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可将一些游戏融入课堂来诱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上耐久跑课中,单一的长跑是比较枯燥的,学生也有厌烦情绪,那我们运用初中学过的课文在“四渡赤水”“过草地”的场景中编排游戏,一方面学生扮演红军的角色,在“长征”的情境中能获得学习的兴趣,产生内驱动力;另一方面练习过程中体验前进的困难,更能激励学生团结合作,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情境创设的启发性

人的思维源于问题,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不但能从情感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体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启发指导学生,要使学生从中感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如在前滚翻教学中,我们可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什么时候我们可能会运用到翻滚呢?”这时候学生就会思考、寻找答案,让学生认识学会翻滚的重要意义。然后在学技术动作时选择几种不同形状木块在地上作滚翻对比实验,并提出滚翻动作特征问题。学生很快从实验中找到答案——圆形滚得最好,并知道翻滚中要团身和快速。这样的体育教学问题创设既扣紧教学目标,又适合学生的趣味,能让学生学有所得、乐在其中。

三、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教学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教师为了追求高效、实用、自然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为了花哨和观赏。有效的学习情境应该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基本的思维能力并获得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技能。教师创设的情境,目的要明确,不能游离于目标之外,要将其应用到课堂中去,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听过一节《接力跑》的课,本课着重通过教学掌握立棒式传棒、接棒技术,来培养学生之间相互配合的能力。执教者一开始就拿出接力棒并上举问学生像什么,可能接力棒与火炬的样子相差太大,过了两三分钟才有学生说是自由女神,老师的反应还不挺快,问自由女神举的什么,学生回答是火炬。而这位老师又接上话为学生介绍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一些情况,甚至还介绍了火炬的来历等,又过去了五分钟,听到这儿,我在想:这样情境创设,对这节课有多大意义吗?这节课虽然很热闹,但课的性质好像变了,学生静静站在原地七八分钟,已经违背体育课程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本质。其实我可以直接进入主题说:“伦敦奥运火炬正在全世界传递,今天在我们学校也进行传递。”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就可以了,创设情境不能图表面热闹,更不能让过多的非身体锻炼因素干扰和弱化身体锻炼的本质,所以教学情境创设应该直接有效。

四、情境创设的活动性

情境的创设立足于学生活动的需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讨论、争论、辩论,为学生创造更为开放的思维碰撞的交换环境。比如在跳绳的教学中,设计几个问题,一是跳绳的方法有多少种?学生会根据自己了解的知识来回答。二是跳绳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讨论。经过讨论、研究归纳出手脚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三是你最喜爱的跳绳动作是什么?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和练习的体会自由发表意见,然后说出理由,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答,学生能在课堂中“动”起来,从而可以帮助学生对跳绳运动有一个全面和整体的了解。

第8篇:前滚翻教案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言语激励; 快乐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9-163-001

一、案例背景

本课是一节田径课,主要内容为障碍跑,教学对象是初一的学生,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协调性,提高学生奔跑能力。本课的教学中,利用小体操垫,大体操垫、体操棒、跨栏架、凳子,引导学生跑、跨、滚翻等动作进行练习,同时课堂中注重学生自由创作,小团体合作创造不同形式的器材摆放,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展示成果。在本节课中学生的表现很积极,各小组都积极进行创意,也就形成了在本节课中得到的意外收获。

二、案例描述

本节内容的设计是依据初一学生的教学目标而定,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课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创新。课的流程:一、学生学习团身前滚翻导入,掌握技术动作;二、学生在障碍跑过程中,按照课上所提供的器材自主摆放进行练习;三、进入课堂的高潮——障碍跑比赛。在障碍跑比赛这一环节中,学生玩得很有创意,也是本课的亮点。学生通过器材自由摆放,形式多样,造型独特,如下是课堂中展出的亮点: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按小组进行比赛,在这个篮球场地中放着不同的器材,现在就发挥同学们的创造力进行各小组的器材摆放!”

以小组为单位,各组学生在小组长的指挥下,分工明确、有序地领器材,有的安排小组人员位置,有的在观察其他组的动向,场面非常热闹,在这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这时,某一小组的小鹏(化名)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们这组这样摆放,可以吗?”

师:“好的!非常合理。”

小鹏(化名):“嘿嘿……”

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生:“好啦。”

师:“预备,嘟……”

这时比赛开始了,“加油,加油……”各组的喊声越来越激烈,学生们的竞争也随之激烈,第一轮比赛结束了。

师:“第三组第一,第二组第二,第四组第三,第一组第四。”

小明(化名):“老师,小东(化名)前滚翻动作没做到位,就开始跑了。”

师:“这你也看的出来呀?那不如请你为小东(化名)做个前滚翻示范,好吗?”

生:“好噢,啪啪……掌声响起。”

看着小明(化名)前滚翻动作顺利完成,当场就表扬。

师:“好,前滚翻的低头、含胸、团身、蹬腿都非常到位。”

生“啪啪……又是一片掌声。”

师:“请小明(化名)归队。”

师:“同学们,为什么第三小组会第一,原因在哪里?知道吗?”

小强(化名):“老师,我知道,他们有几个同学跑的很快。”

师:“嗯,这是其中的一种因素,但你们再注意观察一下,看看,第三小组的器材摆放和你们的各组一样吗?”

学生们互相观察。

师:“嗯!他们的摆放非常合理,而且很有创意,有利于跑、跨,钻等动作的衔接。”

第三组的学生都兴奋地说:“耶……”

师:“但是,他们的摆放也不是唯一的形式,只要你们注意一下器材之间距离和各动作的衔接,再发挥一下你们的创造力,你们一定能摆出更加合理的顺序。”

在接下来的障碍跑过程中,各小组注重器材运用的合理性,摆放很有创意。

第二轮比赛结束了,各组的名次发生了变化,小明(化名)跑到我跟前,问道:“老师,刚才我们的器材摆放合理吗?”我肯定地回答到:“很好!”小明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开心地与组员们欢快庆祝了。

在课堂小结中,同学们谈了各组的经验,教师也积极表扬今天上课同学们的表现,并对课堂中各小组有不同创意进行集体表扬,小明(化名)成为本节课最活跃的同学,看着同学们脸上灿烂的笑容,我的内心也是欣喜的。

三、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切实体会到教师的一句表扬与肯定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评价语的魅力是无穷的:

1.教师语言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激发

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所以激发动机就成为体育教学的关键,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特点适当运用激励语言。

对于初一的学生,他们更多地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心里产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如在学习前滚翻时,有些女同学始终不能将动作完成到位,出现了不乐意参与而且躲避的现象。这时,教师不要批评她们,而应该用期待的语言激励她们:“前滚翻的低头、含胸、团身、蹬腿动作要领,你只要好好掌握方法,你就会成功。”而如果一个只顾“教学”的教师,不考虑教学内容和客观因素的存在,也就是把学生仅仅看成学生,两者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在师生的关系上,两者的交流不是心灵上的,而且在学生尚未成功或者进步时,教师对学生采用不合时宜的语言激励,对学生的鼓励不及时、不适当,那么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也会像教师一样不能全身心投入,师生之间不能产生共鸣。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住课堂中学生的心理,适时对他们进行表扬与鼓励。

2.注重课堂生成,捕捉教育契机,适时运用激励语言

教育契机的捕捉是一门艺术,抓住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激励语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发展中不仅要成为促进者和引导者,更应该是学生成长中的放大镜,耐心细致地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适时运用激励语言,让“强者更强、弱者进步”。例如,学生想展示自我但又束手束脚时,教师适时运用语言激励,会让学生充满自信地去展示,而且教师的适时激励有时会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大转折。

3.激励语言,应面向全体,注意个别差异

教师运用激励语言要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对“点”和“面”的语言激励能起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作用。在这节课中,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关注还不明显。如课中出现了一些小组不能合理摆放器材,这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能在其他小组的基础上创新,效果可能就会更好。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快乐,适时地表扬与鼓励,让他们自己多尝试、多体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慢慢地养成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自己的创意与实践空间。

第9篇:前滚翻教案范文

如何使学生达到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目标,发展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认为高中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智力与动作技能的基础。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要注意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努力提高学生掌握动作的能力,才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1:

前滚翻分腿起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的动作,然后就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进行示范和讲解。接下来让学生进行几次练习,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感到完成动作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结束时,不是站不起来,就是站起来两腿有弯曲。于是我就请学生思考和比较:前滚翻和前滚翻分腿起两个动作完成难易的关键在什么地方。我再借助动作的图解,让学生找出在做两个动作时,身体重心的变化。结果学生发现:前滚翻时,人的身体重心起伏不大,而前滚翻分腿起,人的身体重心有较大的起伏,尤其是在结束姿势时,重心有较明显的提高。然后我再请学生想一想,怎样用已学过的力学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学生的议论,我因势利导地给她们指出两点:一是如何增加一个动力,帮助提高身体重心;二是如何在动作结束时有一个适当降低身体重心的姿势。动力的获得可通过两个方面:一是在动作开始时增加两腿向前蹬地的力量,使身体有较快的向前滚翻的速度;二是在滚翻至身体坐垫时,两手及时靠近胯前推垫获得。两手推垫的时机和位置一定要恰到好处。如果两手推垫过早或位置离身体较远,推垫的结果不是动力,而是一个向后的阻力。如何适当降低动作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就要求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做好折体,并加强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经过启发式的讲解,学生对动作的要领加深了理解。然后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肌肉的感受。通过学生间相互观摩指正,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完成前滚翻分腿起的动作。

案例2:

在进行单杠支撑后回环的教学时,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不好动作。这中间除了一些心理上的恐惧感外,主要还是对动作的技术原理不清楚,我就启发学生的思维,想一想物理课中学过的力偶原理。我就用力偶转动的原理来分析支撑后回环的动作原理。两腿积极前摆和上体的主动倒肩是力偶中的一对方向相反的力。腹部贴杠是身体在回环的过程中有一个支撑点。在动作练习时,如回环力量不够,就必须做好两腿经后摆后的有力前摆和上体的积极主动的倒肩。如在回环时,身体落下,就必须掌握两腿经向后预摆后腹部要及时贴杠。然后在学生练习时,要求他们先想一想教师的示范动作和动作的要领,再接下来做动作。我加强对学生练习的保护与帮助,并及时用简短的语言提醒形学生,如“摆、贴、倒、抬、翻”。这样学生在学习中能较快掌握动作要领,并且进一步改进动作。原来一些存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看到其他学生能顺利完成动作,对他本人也是一种促进,我就及时鼓励他们大胆去做,特别注意要做好保护和帮助。在他们动作完成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勇敢果断的品质。

案例3:

在进行原地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以下简称投实心球)时,发现不少学生存在着实心球飞行的抛物线太平、不能运用全身的力量进行投掷等现象。针对高中学生的实际,在理论课的教学中讲解斜抛运动原理。根据斜抛运动的远度公式决定实心球投掷远度的主要因素是投出手的初速度和出手的角度。我首先请学生思考一下,从持球的预备姿势开始到球出手这一段工作距离内,影响出手的初速度的因素是哪几个方面。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得出的结论:必须给实心球一个最大的作用力,产生一个最大的加速度。而加速度又受工作距离和工作时间的影响,它与工作距离成正比,与工作时间的平方成反比。由于人的生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作距离,这就告诉我们,在身体充分做好持球预备姿势(超越器械)后,一定要加快挥臂的速度,只有充分运用自下而上的发力,缩短用力时间,才能提高投实心球的初速度。其次我给学生简要讲述投实心球的出手角度问题。根据斜抛运动的远度公式看,出手角度α为45º;时,投掷远度S最大,但出手点和落点必须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在实心球投掷中,实心球的出手点高而落点低,出手点与落点的连线与水平线之间有一个夹角β,通常叫地斜角,它与投掷的远度成反比。因此,实际上实心球投掷的出手角度不是45º;,而是45º;-1/2β。当学生了解这些道理之后,在实践课时我就要求他们动脑筋做练习,譬如投掷前身体要形成反弓、手臂尽量伸直、蹬地收腹挥臂要快、目视前上方、向前上方投掷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在学生练习时加强个别辅导,提醒他们投掷前颈部要放松等。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出手角度和时机,根据他们的身高,在投掷线的前上方设置一条两边有高低的绳子,帮助他们形成较好的投掷角度和时机。在教学实践中我经常针对学生的实际分别要求他们加强力量、柔韧、协调性的练习,进一步体会和提高动作。通过教学学生普遍感到练习时心中有数,效果好。同时也为进行其他的投掷项目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案例4: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