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精选(九篇)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

第1篇: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摘要】对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及其国内外研究状况进行综述,提出了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为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理专业 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研究

Study on nursing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WANG Qiu-yue,LI Ding-mei,WU Fang-ying

【Abstract】 The meaning about career planning in nursing profession and reviewe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proposed the steps about nursing students in career planning. For the career planning of nursing student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nursing profession; university student; career planning; research

护理专业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和建立期的关键阶段,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护理本科生在校期间的重要任务。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尽可能地规划未来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职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护理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订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活动,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

1 前言

1.1 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由职业生涯辅导(career guidance)演变而来,职业生涯辅导起源于职业导(vocational guidance)。1908年,美国工程师Parsons[1]在波士顿成立了职业指导局,第一次提出了职业辅导的概念。20世纪50年代,Super[2]将“职业生涯(career)”的概念引入职业辅导。职业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它统合了人的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由此表露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组型。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职业生涯辅导”逐渐取代“职业辅导”,从过去静态、单纯的就业指导,演变为动态、涉及到人一生中各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并衍生出“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1.2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护理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体计划自己在护理专业生涯中根据专业发展和个别需要,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活动,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它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种引申、一种扩展,与职业生涯规划相辅相成。

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护理管理领域,有利于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促进护士素质的提高和职业发展,对降低护士从业失败的可能性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医院广泛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加强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已成为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护士个人的自我概念、尊严和满意感[3]。同时,医院在发展过程中能随时在医院内部找到符合新增职位所需条件的人才,有利于医院的目标实现与发展[4]。如果护理管理者能最大限度地协助护士及早地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给护士指明一个有成就感的职业目标及实现途径,可以增强护士对工作压力的适应,减少离职率。

1.3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外研究现状:有关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国外开展的较多,欧美国家已经将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之中,向学生介绍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步骤,帮助学生尽早设定专业目标,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以正确的态度从事护理工作,降低其适应困难,促进专业成长。有学者在有关生涯规划及其对生涯发展影响的研究中指出,进行过生涯规划的人在薪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适应能力方面都较高[5]。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测评工具,有学者开发了生涯决定困难相关因素问卷(CDDQ),包括缺乏准备,缺乏职业相关信息,内心世界与外界矛盾的冲突等3大类因素[6]。

1.3.2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护士职业生涯规划鲜有报道。临床护理人员工作前绝大多数未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培训,对在职护理人员的职业生涯辅导尚待研究。我国职业生涯规划调查显示,目前人们对自己职业的满意率较低,仅有3%的人对自己的职业状况很满意,,14%的人对自己的职业比较满意,40%的人觉得自己的职业一般,26%的人对职业不满意,而对自己的职业很不满意的则占了7%,总体的满意度仅为26.81%[7]。王群研究表明,护士对工作的评价处于不满意的水平,工作中缺乏专业发展的机会是护士对工作不满意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多数护士认为医院、护理学院及学术团体所提供的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太少[8]。在我国专门针对执业护士的生涯规划问卷目前尚处空白。

2 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

2.1 自我评估:性格是职业选择的前提,兴趣是工作的动力;自我评估是对自己做出全面分析,主要包括对个人的需求、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的分析,以确定什么样的职业比较适合自己和自己具备哪些潜能。自我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比较常用的主要有3种:橱窗分析法、自我测试法、计算机测试法。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能百分之百地适合某项职业,但却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潜能。

2.2 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有些护理专业学生在选择护理专业时对护理职业并不了解或是了解甚少、了解得比较片面,他们的选择主要是遵从父母、亲戚、朋友的意愿或是受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全面正确地认识护理职业,调整自己以便更好地适应职业的需要和寻求职业发展。职业信息的获取是认识职业的前提条件,职业信息的获取途径有很多,如图书资料、网络媒体、咨询职业从业人员以及学校教育等。对职业的分析要客观,不仅要认识到职业发展的状况、优势、前景,还要考虑到职业压力、职业存在的问题、职业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和氛围等。只有充分了解职业和职业影响因素,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才能使个人职业规划得以发展和实现。

2.3 确立个人职业生涯目标:职业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目标可以成为追求成功的驱动力。通过对自我的评估、职业的认识、社会环境的分析,找出自己适应的职业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确定职业和职业发展的目标。目标有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和微型目标。长期目标为最终追求的结果,职业生涯目标就归为此类;中期目标一般需要1个月到1年左右的时间实现;短期目标一般需要数天到1个月的时间实现;微型目标就是在1天或某天的一段时间里所完成的目标。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设定要切合实际、要和自己的具体情况、职业发展相适应。

2.4 行动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确立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还必须要有相应的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是为了争取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各种措施。行动方案的制订主要包括职业生涯发展路线、相应的教育、培训和实践计划。行动方案的实施:大学一年级,认识自我,为自己建立档案,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职业倾向。收集职业信息,认识护理职业,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多利用见习、社会实践的机会多角度的了解护理职业;大学二年级,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设定专业发展目标,除了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了解掌握护理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大学三年级,除巩固提高护理专业知识外,还须掌握求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大学四年级,实践自己的护理专业知识,适应社会环境,完成从学生到护理职业者的转换。

2.5 护理职业生涯的评估与反馈:在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实施的过程中要经常发现、诊断问题,自觉地总结经验和教训,评估职业生涯规划,修正对自己的认识,纠正实施过程中的偏差,保证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行之有效。同时不断地评估和修正还可以增强个人实现职业目标的信心。

3 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1 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对自我的兴趣、能力、气质、爱好、优势与特长、缺点与不足等自我认识上,约有1/3的学生认为已经很了解,但半数以上的学生仍表示不确定,对此不能做出准确的评估和正确的定位。具体表现在:不确定自己的能力特长是什么,对自己未来五年的发展很茫然,对自己是否希望从事与目前所学专业一致的工作也不能清楚地回答。

3.2 职业环境认识不足: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与今后就业方向缺乏整体认识,对职业环境缺乏了解,缺乏对学业和各方面素质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调查发现,部分护理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对口就业范围仍然处于模糊的状态,不能全面而明确的描述护理专业今后从事的工作领域范围。

3.3 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虽然大多数护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但基本没有接受过学校或其他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服务。仅有不到10%的学生做过职业生涯设计书,大部分学生认为离毕业还远,不用太早规划或不知道怎样做规划。也有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意义不大,在现实情境下不具备可操作性。这说明了当前我校护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缺乏理性认识和思考,对职业生涯缺乏基本认识,生涯规划意识比较薄弱,对自己职业选择考虑较少,职业发展路径不明确。

3.4 职业目标脱离实际:调查发现,由于在校护理专业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时间短,接触社会的机会少,护理专业学生缺乏对行业、职位详细信息的了解,对真实的职业环境不具备切实体验,职业目标脱离实际,过于理想化。很多学生以薪水高低为衡量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过分关注经济利益,而不考虑职业前景与长远发展。许多护理专业学生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时,依托大量理论而缺乏联系实际,生涯规划缺乏操作性,不注重规划的整体性与现实性,生涯规划大同小异,缺乏独立性。

3.5 完善职业生涯规划的措施

3.5.1 学校建立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提供个性化的生涯辅导:学校应建立专门的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整合各方资源,从各个层面给予学生职业生涯指导。各个学院、系部的学生辅导工作人员也应加入职业生涯管理机构,收集学生的第一手信息,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对工作进行调整。此外,生涯辅导人员首先应对学生的个人特质及发展需求做个初步的了解,通过采用个性测试量表、资料收集、深度探究、面谈等各种科学化手段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加深对学生的认识并参照测量结果,结合个人特征,帮助学生深入认识自我特质及环境特征,以实施个性化的生涯辅导。

3.5.2 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丰富授课形式: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生涯辅导师资队伍。可以在学校内部选拔合适人选,也可以引进相关领域的专家。比如:心理学专家,营销学专家以及聘请各医院护理部主任、社会知名人士、人力资源专家参与。定期为大学生做讲座,扩展学生及教师的视野,把握行业最新动态,激励学生树立合理实际的职业目标。除了一般理论的讲授外,授课形式也需要改变传统模式,以教师引导,学生互动为主要形式,采用情景教学模拟某些就职环境,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5.3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的自我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产生生涯规划的强烈愿望。要强化生涯辅导意识,把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学生的必修课,作为就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将生涯辅导课程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从新生入校之日起就开始对其进行持续的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正确认识。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学校的生涯辅导教育活动,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并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积累经验、提高能力,为踏上工作岗位早做准备。

4 结语

长期以来,护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往往注重传授护理学科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较少引导学生认真考虑和分析自己的内心需要,计划自己的未来。欧美国家以及我国的台湾,已经将生涯规划的理论引入护理教育中,向学生介绍生涯规划的理论和步骤,帮助学生尽早设定专业目标,有利于学生今后以正确的态度从事护理工作,降低其适应困难,促进专业成长,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国各院校均采用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但生涯规划不是简单的思想教育,它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分析自我的方法,在分析自我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及不足,了解环境对自我专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及不利因素,正确定位,扬长避短,既不要好高鹜远,又不会低估自己的能力。若护理学生能尽早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必将有利于他们今后的专业成长以及我国护理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Parsons R. J, Fosbinder D, Murray B, Dwore R. B. Attributes of successful nurse executives: survey of nurses and their mentors[J]. J Nurs Adm. 1998, 28(7-8):10~13.

[2] Super, D. E.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s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M]. Washington, D. C. Superintendent of Documents,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45.

[3] 毛世芳,李继平.护士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04,4(4):40~41.

[4] 左月燃.卫生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及对护理管理的启示[J].护理管理杂志,2003,3(1):4~6.

[5] Aryee S, Debrah Y. A. A Cross-cultural application of a career planning model[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93,14(2):119~127.

[6] Gati I, Krausz M, Osipow S. H. A taxonomy of difficultie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J] Counsel Psychol,1996,43(4):510~526.

[7] 张娴. 哪条道路通罗马――全国首届职业生涯规划调查[J].职业, 2006,6:36~40.

[8] 王群. 临床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593~594.

第2篇: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是美国著名的职业辅导教育家帕森1908年首次提出的[1]。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对未来发展的主客观进行分析、判断和测定,确定自我的视野奋斗目标,并制订实现这一目标的工作、教育和培训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的安排,以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环节,是护理专业学生(护生)上岗前打基础,实现理论知识与向实践转化的必要过程。实习生活的开始,就意味着护理生涯的序幕已经拉开,实习的成败对事业的成功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客观的评价自我、认真地完善自我、让自己的护理生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塑造一个优越的岗位角色,应准确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1.1 职业生涯的认识 在一名护生即将决定进入护理工作前,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一项艰辛的,高风险的职业。很多护生刚刚进入临床工作时充满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样的热情容易被平凡和琐碎的工作、严格的制度,尤其是为复杂的医患人际关系所影响,往往不能持续很久,这样会影响护理人才的发展。护生的岗前培训中首先使护生对护理职业生涯有充分了解,才会在进入护理工作之前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未来各种不如意具有一定免疫力,更好地承受来自工作中的压力。

1.2 职业心理的转变 在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应该在心理上完成从护生到护士的转变。包括工作、学习方法的改变,乃至包括素质、心理、责任等多方面的转变。在实习过程中不能够因学会一点东西而沾沾自喜,而应该经常反省自己是否具备一个合格医护人员的素质,有意识地使自己早日实现这种转变,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1.3 职业环境的适应 护生离开校园从事医院临床实习,校园的环境相对较单纯,而社会则是一个复杂的群体,这时不仅是自身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习生活的场所也发生了变化,同时人际接触的范围扩大,环境由此而变得复杂,容易产生紧张不安,盲目、胆怯的心态。这时应该多和环境里的人交往,带教老师是交往的主要对象和与患者建立治疗性关系,与其他医护人员建立团队协作关系的最好桥梁,所以首先要学会与带教老师沟通,并主动去学习环境中对自己有益的东西,以积极的态度消除这种陌生感。

2 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

2.1 热爱自己的事业 热爱自己的事业是做好工作的基本条件,是事业成功的源泉和原动力[2]。作为一名医学生,不管是自愿还是某种原因,只要选择了护士这一职业,就要自觉担当起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责任,热爱自己的事业,并为之终生奋斗。

2.2 虚心求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对于实习生必不可少。要理论联系实际,将书本上的知识拓展到身边的病例上,求学的对象不仅是带教老师和其他医护人员,还应包括患者,从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身体的症状方面将会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3 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工作态度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地结合,它研究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是一类非常神圣的学科,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错误,将带给患者无法挽回的损失,作为学生绝不能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对任何一项护理操作都必须征得老师的同意,绝不能擅自操作。

2.4 勇于吃苦的精神 医务工作是艰辛的,危重患者的抢救、大手术、值班等通常会通宵达旦,有时学生的劳动付出甚至会比教员多,要加强身体素质的培养,充分做好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

3 合理解决好几个问题

3.1 正确把握实习护士的双重身份 “实习护士”即实习生加护士。在教员眼里实习护士是一名学生,而在患者眼里实习护士又是一名护士。怎样处理这种双重身份,是实习护士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在实习过程中,“学习”应当放在首位,在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变的同时,可以主动和带教老师探讨教学模式,以便做出更好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教与学双赢的效果。同时要适应在患者眼中“护士”的角色,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言行要对患者负责。

3.2 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护理工作是一门崇高的事业,是一门艺术,但护理工作也是琐碎的,她是由无数个重复而又细致的操作组成的,而这些操作所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爱的表达。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对护理工作有着很好的憧憬,有很好的抱负,可当真正面对临床工作,容易被平凡而又琐碎的护理操作对护理工作打消其主观能动性。所以,正确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是树立正确的事业观的前提,心理才不会产生较大的反差,从而以平和的心面对自己选择的职业。

3.3 加强护士必备能力的学习 实习的目的之一就是实现学生到护士的转变,这种转变中包括对护士必备能力的学习,而且贯穿于整个实习的始终。初入临床存在着技能与知识整体运用能力较弱,易忽视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巩固,专业思想不稳定,沟通交流能力欠佳等诸多问题。而护士应必备的能力包括技术操作能力、观察力、应急力、人际交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3],这些能力的培养是日积月累的过程,要勤于操练,在实际工作中去总结、积累。最好建立一本《实习手册》,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便于知识点更加牢固的掌握,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护生职业生涯培训中,准确的把握以上要点,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不断的总结、完善自我,塑造一个优秀的职业角色,让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就会更好的投入护理工作,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蒋玉琼.护理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国护理管理,2005,5(1):54.

第3篇: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1.忽视隐性素质的培养

医院都比较重视新护士的显性素质培训,往往忽视护士隐性素质的培训,对工作中必备的责任意识、协作能力及奉献精神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培训,使得新护士对职业培养的理解产生偏颇。

2.缺乏明确的职业素养培养计划

医院没有明确的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这就失去或者弱化了新护士培训的特色和生命力,新护士也就无法获得胜任岗位所需要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素质。

3.缺乏有效的评价手段

无法准确地反映新护士职业素养情况。因此,不少新护士在显性职业素养方面能表现出很高的水平,但在隐性职业素养方面没有得到过有效的培训与考核,这就使医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实际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4.未能全面考虑新护士年龄及身心特点

新护士年龄小,世界观、人生观都没有形成,职业意识淡薄模糊、职业敏感度低。而医院在对这些新护士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新护士的年龄和身心特点,指导方法大多沿用培训高年资护士的做法,应用性较差。

5.高年资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培养能力有待提高

医院大部分带教护师都是从普通护士转变到带教护师的,未经过专门的培训,带教护师水平与能力有限,对新护士的职业素质培养质量也差强人意。

二、新护士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隐性素质培养

新护士年龄较小,好的行为习惯还没养成,因此,要让新护士明确学习目标、目的,完善对自我的再认识,把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护理职业成败联系起来。新护士素质的“水上部分”,即显性素质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比较重视的方面,它们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改变和发展,培训起来也比较容易见成效,能够立竿见影地凸现出来,但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新护士综合素质问题;新护士素质的“水下部分”是隐性的,如果不加以激发,它只能潜意识地起作用。这方面处于冰山的最下层,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经常被忽视的,也经常被新护士所忽视。因此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如果新护士的隐性素质能够得到足够的培训,那么对新护士的提升将是非常巨大的,同时对医院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全方位职业化素质培训的作用就是要“破冰”,要将新护士头脑中潜藏的意识和态度挖掘出来,将冰山水面上和水面下的部分完全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7/8水下部分的核心作用。只有重视新护士隐性素质的培训,才能够更大地提高新护士的显性素质培训的效果。护士的培养是一个前后衔接、有始有终的系统工程,启蒙于医学院校,贯穿于职业生涯全过程。是否具备职业化的意识、道德、态度和职业化的技能、知识与行为,直接决定了医院和护士自身发展的潜力和成功的可能。医院要提供更多接触社会和临床一线的机会,提倡新护士旁听医患纠纷的法庭审理等形式,增加社会实践和阅历,从而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2.规划职业生涯完善新护士职业素养培训计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雇员根据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对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特定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作为新护士,在面对所从事的护理工作时,是把它视为谋生的职业,还是终生发展的事业,这对其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职业生涯的规划,能够给护士指明一个有成就感的职业生涯途径,增强其对临床工作压力情景的适应,促进人格的成熟和平稳,增强自身潜能的发挥。建立一套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计划,是护理管理的任务之一。本院制定了新护士规范化培训标准,通过5年多的实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计划中详细列出轮岗期须了解、掌握的人文知识。列出自学部分集中培训内容、授课时间、考核方式。

3.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培养新护士正确的职业意识

对新护士进行“救死扶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刻苦钻研”等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组织学习《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及医院规章制度等法律法规,使新护士树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法律意识;良好的护患沟通是好护士的必备条件,定期培训沟通技巧,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培训全过程,通过高年资护师的言传身教、角色体验、案例分析等对新护士进行潜移默化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学会在医疗实践中做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注重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引导新护士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领悟,促进他们将献身医学、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和职业责任。

4.建立新护士的职业素质评估体系

职业素质评估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引导新护士确立成长成才的目标。针对新护士的特点,评价因子应包括专业知识、临床技能、人文素质、医德修养等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其中专业知识指标包括业务成绩、自学能力、科研能力等二级指标;临床技能指标包括书写病历的能力、护理技能、临床思维能力等二级指标;人文素质包括人文知识水平、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同情心等二级指标;医德修养包括职业价值观、纪律法规意识、责任感、诚信意识等二级指标。根据医疗卫生事业对护士的要求,确定各项评价因子的系数和权重。评价方法应遵循主观和客观、定性与定量、结果和过程相统一的原则,以保证评估体系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可行性。

5.围绕人文素质举行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开展礼仪展示,每月公告栏公布好人好事、星级护士名单和照片等,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推广全员营销服务理念,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氛围感染,使护士心领神会,培养新护士的职业素养;本院还开展新护士岗前培训,安排每一位新护士都到导诊轮岗3个月,进行护士职业素养培训、考核、鉴定合格才能到临床科室,进行礼仪培训,接受服务规范方面的系统训练;护士定期到客服轮训,在服务最前沿切身感受患者的真实需求,将优质服务形成习惯并带到此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另外,创设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通过优美的环境,培养新护士美好的情感,逐步使新护士人文素质丰厚起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新护士的综合素养。通过加强新护士管理、规范新护士日常行为,逐步在工作生活的磨练中提高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平。

6.发挥好高年资护师的引领作用

高年资护师的素质对新护士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她们的言行对新护士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高年资护师要有更高的素质修养,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形式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这也是提高新护士职业素养的重要保障。目前本院的方法是,确定临床导师,实行目标管理。临床导师选拔护师以上职称,富有临床经验的护理骨干,并具有良好的护士素质和高超的护理技能,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学能力及管理能力。选拔的导师对新护士进行培训,实行一对一带教。护理部制订有效的奖惩措施,把带教老师成绩记入业务档案,作为考核定级,晋升职称,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上岗前培训计划按要求按时完成。

三、总结

第4篇: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关键词】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临床带教;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07-02

试用期护士是指通过应聘方式到医院准备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还未能独立胜任护理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1]我院是一家民营医院,如何高效、快捷的进行护理教育培训,使试用期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为培养临床护理中坚力量奠定基础,已成为一项举足轻重的任务。为此在带教过程中,我们不断探索,逐步建立《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应用于临床带教,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带教对象 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共招聘新护士25名, 其中大专学历22名、中专学历2名、本科学历1名;男护士1名,女护士24名。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28岁。

1.2方法

1.2.1 设计思路 在对试用期护士的岗前培训中,我们采取院科两级的培训方式。护理部层面的培训着重于各科适用的基础理论知识、核心制度、护理病历书写、护士礼仪、护患沟通、日常护理技能、急救护理技能等的培训。此外,着眼于科室层面带教方式的改革,开院至2012年,沿用以往常规的带教模式,对试用期护士的培训有固定的带教老师和框架性各专科的带教内容,但带教的期限不够明确,教授与考核的内容不够细化,2012年底开始,我院根据新入职护士试用2个月定科室的决策,护理部设计了2个月为时限的专科化和个体化相结合的《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以下简称《手册》。

1.2.2 试用期护士培训及鉴定手册的涵盖内容 该手册包括:护士基本资料栏、培训目标、前1个月专业能力培训评分表、后1个月专业能力培训评分表、周小结、月评价、定科评价表七个方面。

1.2.2.1试用期护士个人资料栏 个人细化填写姓名、出生年月、地址、联系方式(含亲属)、特长、毕业学校、所获得的荣誉、资质等基本信息,便于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新护士进行全面了解。

1.2.2.2 试用期护士培训目标 目标:①培养新入职护士的集体归属感、荣誉感;②培养良好的服务态度、服务技能;③熟悉科室各班岗位职责;④掌握科室一般护理工作流程;⑤熟悉工作物品摆放的位置;⑥熟悉科室各类仪器的操作使用;⑦掌握科室常见的护理技术;⑧掌握科室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⑨熟悉专科急救知识技能;⑩提供患者整体性的护理。同时阐述培训的方法、专业能力评分与考核的方法。

1.2.2.3 阶段专业能力培训及评分表 护理部、护士长与带教老师结合专科和培训对象的特点设计了六大模块(主要含:病室常规、护理表单、常用护理技术、常用药物消毒剂的使用管理、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专科业务理论技能),180个左右的细化培训项目。设身处地地从新入职护士的角度出发:细到科室工作同事的认识、一件物品的摆放位置、一张张护理表单的熟悉等都逐一列为培训和考核评分的项目,记录培训考核时间,体现培训进度,由带教老师和试用期护士共同完成。

1.2.2.4周小结 对照阶段专业能力培训评分表进行周计划的设定和学习情况小结,由带教老师和试用期护士共同探讨、协商完成。

1.2.2.5月评价 对上月学习情况的评价和下一步学习的需求。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试用期护士的评价三个方面。由护士长、带教老师、试用期护士共同完成。

1.2.2.6 定科评价表 试用期护士入职2月,以2个月为试用期的带教结束所进行的总结评价。评价方式有:自我评价、带教老师和护士长对试用期护士的评价三个方面。

1.2.3 实施细则 在2个月的培训阶段,护理部统一设定为两个时段来完成。

1.2.3.1 前1个月 试用期护士入职的前1个月,本期要完成的专业能力培训项目占总项目的70%,实行一对一专人的带教方式。前期带教的主要目标是使新入职护士尽快熟悉医院及科室环境,熟悉医院及科室主要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了解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掌握本科室的常见病护理常规,掌握本科室常用药物的使用,能胜任本科室常见的基本技能操作项目。

1.2.3.2 后1个月 为护士入职的第2个月,该阶段护士已基本熟悉本科室的工作流程和各班次工作内容,能独立完成简单的护理操作技能和基础护理工作。科室开始实行跟岗位带教。此阶段的护士开始尝试跟不同的带教老师上不同的班次或接受不同的专业能力训练。更多地接受专科岗位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为独立承担各班岗位职责打下基础。

1.2.4 培训方法和评价标准 根据培训项目的不同,培训方法分为:院级讲课、科级小讲课、一对一传授、自学四种形式。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完成都有带教老师或护士长的考核评分,项目评分分四个层次:完全掌握(90-100%)3分,基本掌握(60-80%)2分,初步了解(30%-50%)1分,完全不会0分。

2 结果

类比2010年到2011年同期试用期护士的带教工作,首先依据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短式量表调查,带教双方对职业需求的满意度提升7.16%(特别是对于工作的认同感、团体归属感、工作自方面);其次,以往的带教模式下2012年新护士经过二个月的试用期培训,录用率为92%,2013年新护士的录用率为100%,新护士定科合格率提升了8%;再者,新护士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程度明显提高。

3 体会

3.1 《手册》使新护士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能自主评估学习进程和下一步的努力方向。缩短了新护士进入临床的被动与陌生时期,保证了临床教学质量。[2]激发新护士自觉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新护士接受系统化、规范化、由浅入深的教学培训,加快了新护士的成长。

3.2《手册》使带教老师更加明确了带教的目标和任务,全新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实现了教学相长 目标明确的带教方式,既发挥了新护士的主体作用,也彰显了带教老师的主导作用。全新的教学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3]采取结合临床及自身的综合评价方式,提高了新护士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临床带教老师在明确目标和任务的同时,势必提前做好相关知识技能的再学习与深入研究,带教双方在教学探讨、沟通交流中得到进一步的深化,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3.3 密切了带教双方的关系,增强新护士对集体的归属感 新护士入临床即有专门的带教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教学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和新护士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让新护士减少了对新环境的恐惧与焦虑,能更快地融入集体的怀抱。

3.4 《手册》是护士职业生涯管理的组成部分 护士职业生涯规划是护士在从事护理工作中,根据专业发展和需要,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技术,拟定需要达到的目标,最终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护士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引导护士认识自我、正视专业、计划未来,有利于护士的专业生涯发展与专业成长[4]。

4 小结

通过《试用期护士考核和鉴定手册》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我们还体会到在临床带教中还应重视试用期新护士临床带教管理中的特殊性,因人施教。新护士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医院,他们在临床经历、护理经验方面差别较大,故带教老师很难按事先设计好的带教计划进行带教,带教管理中要重视这种特殊性,注重因人施教[5]。

参考文献:

[1] 郝婷婷,闫翠萍,麻思理.浅谈新护士临床带教工作体会[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8):504-505.

[2] 尹安春,张新宇,姜丽华等.“示教病房”无缝对接培养模式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4):75-77.

[3] 张海燕,魏彦妹,周锦.重视细节管理 持续改进实习教学质量.中国护理管理,2008,8(12):72-75.

第5篇: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关键词:高校;工会;职业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26(C)-0091-02

职业生涯规划(Occupational Career Planning)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计划安排。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如何,决定了教师的生命质量和教育质量。因此,要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制定适合教师特点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更好地创造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作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高校工会必然是推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对职业生涯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从欧美传入我国。最早对职业生涯进行系统研究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施恩(Edgar shein)教授。据美国组织行为专家道格拉斯霍尔(Donglas T.Hall)的观点,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以及相关的态度、价值观等连续性变化经历的过程包括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他把人的职业分为外职业与内职业。表示职业生涯的客观特征的是“外职业生涯”,指一个人在工作时期进行的各种活动和行为的连续体(一般是具体的,包括职位、工作内容、工作环境、收人、工作地点等,侧重于职业过程的外在标记)。表示职业生涯的主观特征的是“内职业生涯”,涉及个人的价值观、态度、需要、动机、气质、能力、发展趋势等(包括观念、掌握新知识、提高心理素质、处理人际关系、职业成果和荣誉感、自我实现等,侧重于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教师的个体情况和所处的环境,结合教师与学校发展的双重需要,对决定教师职业生涯的因素进行分析,进而确定事业发展目标,并设计相应的行动计划的活动过程。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并不是直线、匀速的,而是一个成长、低潮与更新相互交替的过程。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教师职业生涯管理的核心,教师职业生涯管理能够把教师个人与学校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对教师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是实现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与学校发展双赢的重要手段。

二、目前高校教师职业发展的现状

近几年充实到高校中的教师,大多都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技能。高校教师队伍年轻化、学历化趋势显而易见。笔者近期对某高校500名教师发放了《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9%的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状况很满意”,49.4%的教师认为“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状况很一般”;74.1%的教师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很重要”,29.9%的教师“已认真规划自己未来5-10年的职业生涯,且目标明确”,63%的教师“简单考虑过自己未来5-10年的职业生涯,但目标不太明确”,3.3%的教师“还不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道路”;在对“影响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因素”选择中,“个人没有明确目标”的占18.2%,认为“工作任务繁重,无暇顾及自身发展”的占52.1%,认为“缺少发展机会和空间”的占48.7%,认为“学校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的占33.8%;最近5年,53.3%的教师没有提高业务能力的学习或进修机会,44.8%的教师没有参加过同行业学术会议或对口管理部门交流;在职业生涯方面最需要的支持是:64.3%的教师希望“有学习、进修更新知识的机会”,42.2%的教师希望“提高待遇”;32.5%的教师希望“拥有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校风”。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对自己目前的职业发展状况不是很满意,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职业目标还不明确;工作任务繁重、心理压力大、物质待遇低、缺乏学习和进修机会已经成为制约高校教师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瓶颈”。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教师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帮助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高高校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加教师的归属感;增进学校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的沟通,营造民主、自由的工作氛围和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爱护;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只有进行有效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和教师个人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发展。

三、高校工会组织的性质和职能

高校工会是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围绕学校建设目标,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促进依法治校和学校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凝聚、教育、组织和维护教职工权益的作用。高校工会的职能主要包括:维护职能。积极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为广大教职工办实事,促进学校树立良好的正气,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凝聚力,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设职能。引导和带领教职工积极投入到学校改革与发展各项事业中,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努力培养“四有”新人,促进职工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保证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参与职能。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民主办学。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保证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实现领导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教育职能。通过举办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在教职工中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全面提高教职工的素质。

四、高校工会推动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策略

第6篇: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个人职业素养提升计划范文(一)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个领域的竞争也趋于全球化。中国加入WTO以后,每一个中国人都立即融入信息时代,享受丰富的资源,但更多的是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的时代更需要新型的人才,而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就必须接受新的观念,以新的方式锻炼自己。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度里,人才的竞争显得异常激烈,尤其是高校扩招以后,大学生的就业都成了问题。由此可见要想在大学毕业后就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规划。由此,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就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对所学专业的了解:(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专业方向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中最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专业方向,为部级一类特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培养从事高压电气设备设计、制造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方向依托电气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了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和电介质工程2个二级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电力系统,为部级重点学科。同时,该专业方向设置高电压绝缘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两个专业模块。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开设公共基础课、电路、电磁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电气测试技术、电力工程基础、电介质物理、电气绝缘测试技术、高电压试验技术、电气绝缘结构设计原理与CAD、光电通信原理、电力系统过电压及保护、电缆材料与电缆工艺原理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程。

就业方向:可在电力设备制造行业从事高电压设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可在电力系统从事高压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就业于电业局,供电局,发电厂,也可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自我评估:我是一个当代本科生,性格外向、开朗、活泼,业余时间爱交友、听音乐、外出散步、聊天,还有上网。喜欢看小说、散文,尤其爱看杂志类的书籍,平时与人友好相处群众基础较好,关爱他人,喜欢创新,动手能力较强做事认真、投入,但缺乏毅力、恒心,学习还算努力,成绩良好。

职业生涯规划SWOT分析法

内部环境因素

优势因素(S)

1.勤奋刻苦

2.认真仔细

3.目标明确

4.逻辑分析能力强

5.有责任感

6.积极乐观

弱势因素(W)

1.交际能力一般

2.领导能力不够强

3.不够冷静

4冒险精神不够

机会因素(O)

1.专业好,现在市场需要电气专业的人才,就业领域广。

2.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才需求量大。

威胁因素(T)

1.我们学校电气专业不是最强的。

2.高职高专培养了大批极专业的技术人才,他们有技术上的优势。

通过SWOT分析,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明确的认识,我必须通过大学剩下的四年时间努力提高自己。

总体规划:

大一:脚踏实地学好基础课程,特别是英语和计算机。在大规划下要做小计划,坚持每天记英语单词、练习口语,并从大一开始就坚定不移地学下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是否修读双学位或辅修第二专业,并尽早做好资料准备。大一的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可适当参加社团活动,担当一定的职务,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交流技巧,为毕业求职面试练好兵。

大二:在这一年里,既要稳抓基础,又要做好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准备,并要把一些重要的高年级课程逐一浏览,以便向大三平稳过渡。这一年,手中应握有一两张有分量的英语和计算机认证书了,并适当选读其它专业的课程,使自己知识多元化。可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如下乡、义工活动,也可尝试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单位兼职,多体验不同层次的生活,培养自己的吃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大三:主动加深专业课程的学习,并把大四的课程尽量挤入大三这一学期,以便大四有相对宽松的时间求职或考研。大三是到了快要把自己抛向社会的时候,因而要多向大四的师兄师姐打听求职信息、面试技巧和职场需求情况,请教写求职信、个人简历的经验,并在假期开始为自己心目中的职业进行实践。

大四:目标既已锁定,该出手时就出手了。求职的,编写好个人求职材料,进军招聘活动,多到找工作网站和论坛转一转。现在是冲刺期,落足功夫,争取把目标拿下。在同学们为自己的前途忙得晕头转向的时候,毕业论文这一关可马虎不得,这是对大学四年学习的一个检验,要对自己负责。

总结:

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有计划的规划自己的未来,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让我更加清晰的认清了自己的发展方向,让我更加明白这条路该如何走。但是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其修订的内容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的选择;人生目标的修正;实施措施与计划的变更。

个人职业素养提升计划范文(二)

一:自我评估

自己的兴趣、爱好

就自身而言,我认为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其实是比较广泛的,具体的讲自己对电脑、以及音乐方面比较感兴趣,同时还比较关心国家的新闻。而我的爱好也是基于这些兴趣之上的喜欢玩电脑,喜欢看电视,喜欢看书,喜欢听音乐。也喜欢和别人聊天。

认识自己的职业性格

性格的态度特征:

我的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一个人上台面对下面一群人时,一句话也说不出,所以我不擅长交际,所以我不会选要交际的职业,不能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发展。

性格的情绪特征:

我的性格在情绪上是典型的北方的那种,比较容易冲动,情绪欠稳定易波动。有时候事后连自己也觉得可笑。

性格的意志特征:

我的性格在意志方面是比较果断、顽强有点倔强、坚持对一些事情不会轻易放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意志力控制方面做的不是很好,这或许是我的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在对事物的预知上是属于乐观。

性格的理智特征:

在想象方面,我是属于主动想象的类型,是那种发散型的类型,同时我认为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是现实主义与幻想主义的结合。有时也经常幻想。

二:职业选项:

我的职业我自认为自己比较适合工程师这一类的

工程师:

什么是工程师?工程师是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管理,评估能力的人员,是职业水平评定(职称评定)的一种。其下,有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等职称;其上有高级工程师,专家等职称。当然,这也只是对从事工程建设或管理人员技术水平的一种标定而已。

按职称(资格)高低,分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正高级)、高级工程师(副高级)、工程师(中级),助理工程师(初级)。

通常所说的工程师,是指中级工程师。工程师职称是要上级主管部门评定,全国通用。其中,要考中级英语职称考试和应用计算机考试。

三、确定职业目标:电气工程师

岗位职责

产品电气设计:包括电气图纸绘制、电气部件选型等;

电气外包部分供应商评估,以及外包部分技术的引进和转化;

解决技术问题并估算成本和时间;

样机试制,参加现场试验并处理电气故障,提出产品改进措施;

确定最终产品或系统,并准备生产文件、使用手册等相关文件资料;

监控产品使用以提高未来设计。

任职资格

电子、电气或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英语四级或同等读写水平;

五年左右配电产品制造行业工作经验;

熟悉电气布线、电气控制柜设计、电气部件选型;

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谦虚踏实;

能够熟练操作

四、阶段目标及其实施规划

在20XX-20XX年之间,我的主要目标是顺利在职业学校毕业,在学校期间认真学习好所有科目,同时我要了解社会对工程师需求,多看一些关于电气方面的书。

在20XX-20XX年之间,要达到助理工程师的资格。能参加现场生产试验并处理电气故障,提出相关产品维修和改进措施。

在20XX-20XX年,我要能熟练操作公司所有电气产品,达到电气工程师的要求。

为了这个目标能力吧

激励自己的话是: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搁脚的,它只是让人们的脚放上一段时间,也变让另一只脚往上登。

五、结束语

凡是挣扎过来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炼的;

任何幻灭都不能动摇他们的信仰:

因为他们一开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

而他们是不能选

选择的,只有往这条路走,别的都是死路。

这样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养成的。

你绝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岁左右的孩子。

在得到这个信念之之前,

先得受尽悲痛,流尽眼泪。

第7篇: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论文摘 要】 为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应在课内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三方面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教学。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该课程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和任务,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应重点在实践教学的形式上进行探索与尝试。

一、 组织课内实践教学,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在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课内实践教学中,可以采取三种教学形式:一是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通过举办课堂展示课,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三是通过角色扮演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一组案例提供高度拟真的情境,让学生尝试在分析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独立地作出判断和决策,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观念的感悟,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为学生自觉规范行为创造条件,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德育课教学,并落实能力本位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德育课亲和力的有效形式。案例教学通过事例,让学生自己思考、判断和分析问题,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理论得出结论,这样,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生生的知识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此外,案例教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该教学法是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为前提的,它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通过参与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同时,案例教学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案例,寻找答案,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学、探索、研究、合作和创新,它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

案例教学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关键。讨论时,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并选出各小组的发言代表在课堂上代表本组成员发言。在案例教学中,强调小组的集中交流讨论。因为如果没有小组的集中讨论,没有组内成员的相互启发、补充、分工、协作、激励和支持,个人很难分析得好。在组织学习讨论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的机会,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案例教学中,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课上的你争我辩,学生都表现得非常踊跃。他们积极思考,发言稿一改再改,力争论点突出,论据翔实,还在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竞赛。通过这一讨论过程,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其次,案例教学的书面分析报告是整个案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和写作能力。学生在结束课堂讨论后,把小组的分析以书面形式呈交教师。分析报告一般不超过2500字,可以附带图表,也可以制作成课件。

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时,除利用教材中的案例外,教师还可从网络电视上搜集有关视频案例,也可搜集一些学生身边的案例。

(二) 课堂展示课

课堂展示课就是把授课内容通过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当代中职生思想活跃,渴望平等,有很强的表现欲和探索欲,因此,应给予他们充分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知识的舞台上尽情表演。如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用图画的形式展示职业生涯的选择类型、通过图片资料展示成功人士的生涯发展过程等。课堂展示课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评委由学生选出,当场打分。这样,既促进了教学手段的改革,使教师与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加强互动,有助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做”的环节,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理论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也是加强中职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三) 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是一种特别形态的戏剧法,通常是指用来分析学习团体感兴趣的真实生活情况的情景短剧。角色扮演法是情景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亲身体验的角色扮演往往来不及深思熟虑,可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促使学习团体更真实地感受到问题、事件及某些情况,借此帮助学生了解及面对问题并迅速作出反应。如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求职、面试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取经验,当生活中遇见类似状况时,知道如何应用所学。而且,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观察到真实的人际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二、 组织校内实践教学,活跃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教学中,校内实践即第二课堂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阵地。为了更好地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课教学目标,应积极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具有职业特点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载体,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

在校园内,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可开展各种生动的生涯教育活动。一是举办各类讲座。请行业的人事主管到学校给学生讲解行业对员工的要求;请在职场上就业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讲述自己的就业创业历程、经验和教训,并与在校生交流座谈,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意义的认识;组织学生观看行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使学生学有榜样;在学生到单位实习期间,请以往的毕业生现场说法,使学生正确对待实习。二是开展各种竞赛、主题班会。配合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大赛,举办“心秀未来”演讲比赛、“创业之星”征文比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职业礼仪比赛、国际护士节集体授帽仪式、“心灵手巧”手工制作比赛、“环保”时装秀比赛等;定期举办“我们爱专业,明天更美好”、“树立自信,放飞梦想”、“做一个成功的未来职业人”、“校友访谈、指点迷津”等主题班会。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德育课程的内容,完善德育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激发其求知欲,提升课程的吸引力。

三、 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求实精神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实践教学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接触的人和事无疑是更生动、真实的教材。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开展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熟悉行业,拓宽视野,增强对行业的理解和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信心,是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学的社会实践功能之所在。

可组织在校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毕业生“双选会”并对毕业生就业情况展开调查,也可组织学生开展行业岗位能力需求调查,参加寻访行业人士(生涯人物访谈)、定期到社区及福利院或养老院进行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等。通过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的机会,有利于锻炼其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学会与他人协作,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强自我认识,不断完善自我, 增强提高职业能力的自觉性,从而促进中职生专业生涯的发展。

总之,社会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二者必须有机结合。开展具有职业特点的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活动证明,这种“以第一课堂为主,第二课堂及社会实践为辅”的“双课堂”教学模式,第一,可使学生制定更加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敬业爱岗、团结协作、服务社会的职业道德素养,有效缩短了“校园人”到“职业人”转变的时间;第三,可以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为学生毕业后顺利实现就业创业奠定基础;第四,进一步提高了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8篇: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和个体所处的家庭,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国际化给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一、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国际化述略

20世纪50年代后职业规划走上了国际化的舞台,不同的国家也不断丰富着各自的实践并各有特点。现以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韩国为例进行介绍。

(一)美国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特点

1.通过立法保障实施。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曾两次专门以政府法案的形式进行了职业生涯教育改革,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的《生计教育法案》以及90年代的《学校-就业法案》(STW)。1974年美国国会把生计教育定为全国重点项目,当时已有9个州通过了实施“生计教育”的法案,有42个州已经采取措施推行“生计教育”,对于促进由教育到职业的转移及学生的职业选择意义重大。而STW项目的设立意味着从职业认识到职业选择的完整职业指导体系的形成,使学生能主动地进行自我选择和未来的人生规划。

2.职业生涯指导系统完备。以大学为例,开学后,所有大学的系主任都要给新生发表讲话,首先报告其专业的就业状况,并对学生提出有关就业对策,特别重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发展愿望。学生入学后开始接受分级职业指导,作为计入学分的必修课。入学第一年,学校为学生提供前期职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对就业市场进行了解和认识。第二年帮助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的特质、专长、兴趣,引导学生参加相关活动,进而选择专业。第三年帮助学生了解企业资料及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活动,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对毕业生进行求职技巧等方面的训练。

(二)加拿大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特点

1.职业生涯指导人员专业化水平高,服务意识强。高校从事就业指导的人员专业化水平高,如咨询师要求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咨询学或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的博士学位,而且有一定工作经验,指导教师或管理员也要求具有人文科学背景的硕士学位。就业指导服务人员意识非常强。其主要的职能和任务包括:根据毕业生个人兴趣和特长,建立职业目标;对毕业生进行技能评估,发掘其潜在的技能;帮助毕业生把在专业学习和课外活动中所积累的经验转化为工作技能;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毕业生有能力不断谋求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进行求职技能培训;为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创造实习机会;搜集和提供就业信息。[1]

2.职业生涯指导实践贯穿高中和大学阶段。在高中阶段,就有文、理、工、医、商、艺等大类,学生在高中一年级就接受专业职业咨询顾问的指导,然后根据兴趣爱好选择大学的攻读方向。在大学阶段,加拿大大学与学院协会要求大学、政府与私人部门共同合作致力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如大学应该在所有的学科领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课程计划,以发展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毕业生综合技能;大学应该咨询产业、政府及行业委员会以确保将准确可靠的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给学生,从而利于学生进行职业决策。政府应该提供核心资助以使大学能继续开发所有学科领域毕业生所需要的技能组合等。

(三)英国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特点

1.颁布系列文件进行职业生涯指导。英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陆续颁布一系列的文件,要求普通中学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强调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应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普通中学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主要由学校的指导教师和校外的职业官员协作工作。指导教师的任务主要是实施职业教育计划,帮助职业官员安排学生咨询,并提供最新的职业信息。职业官员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个别和集体咨询,帮助制订职业教育计划,提供最新的职业信息,参加家长会议、举办咨询日、职业参观、职业演讲等活动。[2]

2.充分发挥各方面的共同作用。在一些相关法令中规定,相关社会各部门要为学生熟悉各种职业提供便利条件。大学校园、各企业、事业单位、工场要和学校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给学生们提供参观和就地实习,以熟悉各专业、职业和工种的机会,以利于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同时,学校也注意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定期举办家长的培训,使他们注意从小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灌输,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只靠学校单方是难以完成的,这些都保证了学校教育改革得以有序地进行。

(四)德国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特点

1.职业生涯规划目的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目的是帮助学生合理选择职业道路。首先,学校、劳动部门和信息中心加强合作,通过《现今的职业》、《阶梯》等书籍和分门别类的职业资料和影片,向学生详细介绍各种职业的性质、要求、工作范围、发展前景,以及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形势等,让学生对社会可以提供的职业有一个广泛深入的了解。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的同时,指导学生客观评估学习成绩,参加各类心理、生理自测,使学生学好理性地进行自我分析,有的放矢地进行职业选择。

2.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全面细致。首先,在指导学生正确申请职位方面。具体步骤有: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求职信的格式、内容、技巧等,增加获得面试的可能性;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修饰外表形象,练习自我介绍,把握谈话过程,过好面试关;对某些要求笔试的行业,教师还会精选一些试卷,有的放矢地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其次,还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相关法律知识。指导学生学习职业培训法、青少年劳动保护法、企业法、经济资助法、劳资合同法、及有关职业培训的规定,让学生懂法、守法,并学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五)韩国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的特点

1.建立专业指导学校实施规划。为了在短期内迅速推进学校职业指导工作,曾出资在全国46个地区建立起覆盖初中、高中和高校的“职业指导模范学校”,试图为其他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榜样和示范。此外,韩国政府于2001年将教育部更名为教育和人力资源部,表达了政府对于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进行干预的决心和态度。调查显示,2002年韩国有28.5%的四年制高校业已为学生开设了职业教育模块课程,不少高校也纷纷计划为所有学生开设为时一个学期的职业指导课程。

2.职业生涯规划终身进行。组织开发的《韩国终身职业发展国家标准》贯穿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普遍开展职业教育,大体1/3的职业教育和2/3的普通教育,学校设有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在课程教学和校外活动中普遍进行职业指导。韩国高等教育的165所四年制大学和学院中,159所高等职业学院和19所多科技术学院普遍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适应终身就业的需要,韩国也开展了面向成年人的职业指导,全国有168家公共就业中心,2002年有3592家以盈利为目的的注册私立就业指导机构。基于网络的职业指导机构发展很快,开设了网上职业能力、职业兴趣、价值观等心理测试,网上参加职业指导的会员达到52万人。[3]

二、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改革的方向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和综合化

1.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为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发达国家的大学一般都设置了完备的就业指导机构,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就业辅导中心设有:职业介绍办公室、证件办公室、辅导室、资料查询室、临时工作介绍室,为学生提供服务。同时,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一般由专家来做,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在美国、加拿大的一些大学里,专门设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以保证就业指导工作从业人员在职业化前提下的专业化。我国的现状是,部分高校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大多数是党政十部、从事学生工作同时兼做就业指导,所以我国必须在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化上下工夫。

2.职业生涯规划的综合化。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该走向综合化,即必须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综合教育机制。第一,改变目前只在应届毕业生中进行就业指导的做法,从学生进人大学就开始分阶段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第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纳人必修课程体系;第三,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专业辅导员制度;第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不断修正规划,体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动态特征。总之,职业生涯教育通过“综合性教育”和“合作制”计划,侧重于自我认识、自我接受和自我发展。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度化和法治化

1.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度化。实现制度化的最基本形式有两种[1]:一是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由专职教师或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了解职业世界,合理设计自己接受教育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除课堂教学之外,还可采取其他方式,如利用补充读物实施职业指导或利用声像资料实施职业指导,此外还有参观与访问、劳动实习等。二是将职业指导渗透入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任课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不仅传授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且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则。

2.职业生涯规划的法治化。许多国家通过立法保障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施,如1948年,英国政府通过《雇佣和训练法》,明确规定要求各所中学对所有对所有在校学生实施职业指导。1994年,美国教育部和劳动部共同发起了全国范围的教育改革运动——“从学校到就业”,其目的是使所有的高中学生都能确定一条走向职业道路的计划,能顺利实现从学校到工作的过渡。近年来,澳大利亚也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其中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因此,我国除了实现制度化还要实现法制化。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早期化和全程化

1.职业生涯规划早期化。许多发达国家从中学甚至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在美国和加拿大的教育体系中,到了中学阶段就开始普遍设置就业指导专职教师,开设求职简历写作课,举办求职面试辅导班。而我国在这方面却显得落后。据调查显示,只有12%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出于对专业的兴趣,且该兴趣也只是受社会舆论和家庭经验的影响,而不是受学校个性化、专业化教育的影响,这使不少大学毕业生在择业和走向社会时一片茫然。因此,大学就业指导教育的时间前移非常必要,不仅应该从高校的毕业班向低年级辐射,还要从中小学起就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现职业规划指导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

2.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职业指导应作为发展个体健全的职业自我观念而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学生的就业与此前的学业、此后的职业和事业都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系统的指导。许多国家在中学就开设职业规划教育,在社会上也有着较为普遍的职业规划社会服务机构,学生就业后出现职业上的问题,也可借助社会化的职业规划服务重新择业。以德国大学为例,[5]如慕尼黑大学,在职业规划课程的基础上,所有学生毕业前还要接受并参与专门的职业规划。专门的职业规划针对学生心理状态、人生价值、职业需求、职业技能及未来期望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给子非常详细的评分。因此,我们要尝试实施全程职业指导,有计划、分重点地在学校的不同阶段甚至设立社会服务机构,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服务。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和社会化

1.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各学校根据学生的个生特一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分析社会的职业性质,引导如何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自我评价适合的职业种类,帮助其确定就业意向和进行职业潜力开发,确立职业目标。高校就业指导机构除以讲座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职业辅导外,还着重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和辅导。学生可预约与辅导教师面谈,或通过网络把自己的求职信、履历表等资料上传给辅导老师以获得具体细致的指导,以便实施就职业规划实现就业。总之,要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完整性、科学性、实用性,真正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设计培养不同类型的合格人才。

2.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以社会为导向。[5]社会的需求在不断发展变化,只有密切关注职业的发展变化,学会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使自己职业的选择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并根据社会的变化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因为,作用于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强调个人所处的家庭与社会环境等外在因素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包括社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等。总之,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每一个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个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五)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和服务化

1.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进行职业规划指导是高校首先应担负的责任,并且要有一支专业化、专家化的队伍,但职业生涯规划的系统化即企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学生就业的引导和规划也尤其重要。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与社会的就业和职业指导应相互渗透。国外学校的职业指导已形成了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家庭网络化格局。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学校的职业指导途径可以采用网络化形式进行,即国家成立学校职业指导服务机构,学校设置专门课程,学科职业指导渗透,校内专职教师咨询,校企合作等形式。[6]政府也要加大对高校、社会职业指导机构的投入,构建完善的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及援助体系。

2.职业生涯规划的服务化。首先是政府服务。各国在实施职业生涯改革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如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总署拨款90万美元,资助各州进行“生计教育”实验;1973年又拨款1.68亿美元推广“生计教育”实验;1977年美国国会众议院还专门通过了一个“生计教育五年计划”,并拨款4亿美元支持其实施,这些拨款改善了教育教学设施、增加了人员及日常经费、开设了许多新课程,出版了各种形式的教科书及教学辅助器材。[7]其次是学校服务。就业指导部门既举办全面就业培训,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举办公务员、秘书、文书、贸易实务、会计、教师及海外留学、海外求职、到外企就业等方面的培训和各种职业资格讲座,并为学生提供各种社会学习项目,如在校期间的社会体验活动、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

参考文献:

[1]汪瑞林.加拿大高校:就业指导以服务为核心[N].中国教育报.2004-10-20.

[2]丁杰.国际职业生涯教育的经验[N].中国教育报.2007-1-3(7).

[3]窦现金.韩国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及其启示[N].学习时报.383

[4]赵宗峰.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4(12).

[5]杨淑欣,鲍德媛.中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时空,2005(10).

第9篇: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作者简介:付文科(1973-),男,四川广元人,上海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博士研究生,讲师,上海,200234。

摘要: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对孔子的思想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拟从年龄与代际的时间现象学角度出发,讨论孔子所讲“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的生涯发展思想。

关键词:孔子;时间现象学;生涯发展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4-7387(2012)02-0103-07

《论语·为政》记载“吾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随欲不逾矩”。这里,孔子基本上是按每十年一期来划分其心理变化过程,或者说孔子是大约在每十年的一段时间内,从此心理状态过渡到彼心理状态。

前人说,这段话是孔子的“一生年谱”或“一生学历”。[1]从年龄与代际的时间现象学角度来看,任何人在任何时段或年岁,无时不在界限自身生命的划定和超越之中,人作为临界之物无时不生活于年岁的标记之中。人生际会于不同的年岁,年岁的经验就是生活的经验本身;同时年龄既是界度的标志,又是风云际会的场域。笔者从时间现象学的角度来考察,以为这段话是孔子的生涯发展思想的总概括。

之所以研究孔子的生涯发展思想,原因在于:其一、今天的个体生涯发展所处时代之大转型、社会大变革时期与孔子时代(孔子奔走列国①也就是找工作)非常相似,正如余英时先生所言“春秋战国之交,随着社会组织的复杂化和官僚制度的成长,政治上的职事一天一天地由简趋繁,这种新的局面必须有大量的‘士’才能应付得了……‘士’的地位处于贵族与平民之间,在社会流动十分剧烈的时代,恰好成为上下升降的汇聚之所。”[2]其实,诸侯争霸,群雄并起,诸侯国如不想被吞并就需要各种人才的辅佐,当时“游士无宗国”,士人的自由流动与竞争,由“士”而“仕”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生涯地震”(career-quakes)[3],孔子的生涯发展思想及其求职过程留给我们很多经验教训,古今相似,非常值得研究。其二、处在深刻变动的社会之中的个体,其机会结构的变化,人与机会的时间、空间相分离最终必然导致职业的转移,而伴随职业的转移,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社会角度考察这一现象,就是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从个人角度考察这一现象,则是生涯历程(life-span)[4]的变化,而对生涯发展或历程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要领域,且有大量的成果。与国外研究成果相比,国内研究则表现为严重缺失。当我们引进西方的生涯发展理论时,我们会问:那些产生于西方的异质文化背景的理论是否适合中国大转型的人们的需要?当下我们的生涯发展建构又会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怎样的路径依赖?等等。

在本文中,笔者将“生涯发展”界定为个体在生涯之终生发展历程中,根据心智成熟变化、社会角色义务的转换及其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衍生出不同的生涯抉择与心理认知,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包含各种生活角色、工作与政治活动的综合性社会生活方式。

一、十五有志于学:孔子生涯发展的职业锚

人无志不立,十五有志于学是孔子最终成为圣人、到七十岁时能做到“从心随欲,不逾矩”的首要原因。孔子十四、五岁的志向是什么?是“学”——孔子的职业锚[5](Career anchors)。所谓职业锚,又称职业系留点。锚,是使船只停泊定位用的铁制器具。职业锚,实际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通读《论语》并考察孔子的一生,完全有理由认为“学”是理解孔子生涯思想的总枢纽,是孔子生涯发展的“锚”之所在。《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台南师范学院周群振教授说“本章列《论语》首篇之首章,义旨精神,诚足以涵盖全书综和之思形义理也不遗,大抵为孔子晚年自省生命历程之所成就,而以昭示并启迪门人者。自外观之,若有三事;揭起内蕴,实系整体一贯之展露,动发之机,则尽在‘学而时习之’一语之为因”[6]。可见“学”在孔子思想中处于何等重要之地位了。那么“学”是简单的学习吗?如钱穆先生认为:“志者,心所欲往,一心常在此目标上而向之趋赴之谓。故有志必有学,志学相因而起。孔子之所志所学,当通读本章自参之,更当通读《论语》全书细参之。能志孔子之所志,学孔子之所学,乃为读《论语》之最大宗旨。” [7]很显然,钱先生把志于学的“学”解为学习之意。笔者以为把“学”单纯解读为学习或学问并没有完整、准确地理解孔子之“学”的含义。其实此“学”首先有“学习”的之意,其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等;其次有“由士入仕”为官之意;复次还有有“行”、“思”“习”及“事”的含义,最后还有教化之意,如《尚书》中有“惟斅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8]“斅”即“学”字,即教化之意也。但“学”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主要的是“仕”为官的含义。

查《说文解字》,“仕,学也。”段注“训仕为入官,此今义也。古义宦训仕,仕训学……注云,仕:仕于朝也。以仕学分出处起于此时矣。”[9]从引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时期,仕与学是互训的、但还没有严格区分的。又如《礼记·学记》记载:“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10]这段话表明早在先秦时期,“学”的价值取向首先是为官,其次才是为“士”,因为学而优则仕!所以,笔者以为孔子十五有志于学,就是志于做官,来治理天下为己任从而使天下“有道”。这一解读是符合孔子生涯发展历程的。

孔子曾言:“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11]朱子注:“言由少贱故多能,而所能者鄙事尔,非以圣而不通也。”[12]孔子三岁丧父,孔母颜氏徵在因为不容于夫家,于是领着年幼的孔子回到娘家。孔子要养家糊口,则必须做事以资养家,李零教授说“青年时代孔子很坎坷,干过很多社会底层的工作,如看仓库,喂牲口,”[13]故朱子说“由少贱故多能,而所能者鄙事尔”。经历世事艰辛磨砺的孔子在十四五岁时,应该有比较成熟的想法:立志——学而入仕,来改变命运。孔子“少也贱”是理解其志向为学为官的关键。

生涯结构取向②理论家,安妮·罗伊(Roe)强调“对早期童年经验和个人需要的理解,并且依据对个人需要可能充分满足的程度来看待职业”[14]。同时罗伊认为“个体继承了一种遗传倾向,使其以特定的方式释放能量。这种释放心理能量的先天方式,加上各种童年经历,铸就了个体满足其需要的基本类型。这些类型对于生涯行为有着特定的、重要的影响”[15]。我们可以想象,出身于家境贫寒的孔子,少年时期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我想当然是富与贵。正如孔子所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16]。结合孔子当时的社会生活背景,孔子此时最主要的想法是通过学习各种知识,以应聘王侯,通过为仕的途径改变人生境况。只有在政治上获得权力才能复周礼以使“天下有道”。正如李零教授所讲“读书做官是孔夫子的理想和遗产”[17]。孔氏祖上曾是贵族,至他这一辈已穷困潦倒沦为士人,或更确切的说应是庶人。先祖的荣耀与现实贫困形成巨大反差,于是孔子立志谋求官职、侧身贵族就成为其支配性动机,只有入仕做官一途为其生涯选择之上选。这一方面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复周礼、以治理天下为己任;另一方面,孔子的身份,是“士”,应有一定的经济地位。不过此时可能由“士”而“庶”了。通读《论语》,知道孔子是不愿意劳作、鄙视农作的。所以只有为官才能光宗耀祖,这就是孔子当时实际的想法。正如孔子所说“学也,禄在其中矣”。

当时士的流动性很大,也给孔子提供了入仕的机会。恰如余英时先生所说“这时社会上出现了大批有学问有知识的士人,他们以‘仕’为专业,然而社会却并没有固定的职位在等待着他们。在这种情形之下,于是便有了所谓‘仕’的问题。‘仕’的问题并不是单纯的就业问题”[18]。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孔子一生中何以“累累若丧家之狗”[19],两次奔走列国求仕的漫长经历了。其实孔子也是普通人,笔者在这里试图“还原”(reconstruction)历史中实际的孔子,还原他是如何找工作求职应聘的,而非“神化了的孔子”。

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生涯发展内外标准的紧张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立易,而不惑难。而立时评价标准在外,量化而明确,不惑时抉择标准在内心,抽象而多样。

社会是客观的,它对人的评价并不因循三十、四十的差异而变更,所以循社会的足迹,可能在一定的历史周期内,会存在三十而立,四十再立,五十又立的生存轨迹,却不再深究不惑之年有无必要。但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在三十岁左右,进入成年期,此时血气方刚,在前期的探索与学习之基础上,对未来的生涯将进行选择性的决策规划。个体的自我意识和生涯探索是连续性、同时性的,外在的立于社会与内在的评判选择标准就形成了一种紧张与痛苦。舒伯的生涯彩虹图清晰地表明,成人期是生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种内外标准形成的张力也正如萨拉森与考登的研究所证实“生涯选择的过程主要遇到的是年龄这个因素,因为人们选择时心怀期望,这个选择会决定人生剩余时间将怎样度过……个体在某个领域内开始他的职业生涯,如果这个职业是它第二、第三甚至更后的选择,这对个体而言是十分糟糕的,因为这极大地冲击了个体自我价值感”[20]。我想,这也正是孔子的所立与所惑的真正原因所在吧。

通观孔子的思想,笔者以为孔子所立为“立于礼”也。他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21]。在对自己儿子鲤的教育中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22]。孔子自十五岁志于学始,经历十五年的学习思考,对社会的认识应该能达到一个理性的高度。在孔子看来,欲治理天下,使天下归于和谐有序,要在“复周礼”。除了明确“立于礼”的政治主张外,“而立”还有立于专业的特长,以技之长做很多事情;同时“而立”还有立于社会的信任,人到三十,经过十五年左右的学习做事,人们对他产生了信任。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晚期,他探究过夏、商、周代因革的历史,得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周因于殷礼,所损益”[23]的结论。他非常崇拜周公的政治,主张“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于出”,“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24]。美化周公“甚矣吾衰矣,吾久不梦见周公”,“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5]。孔子的政治社会理想是西周初百年的兴盛,以周公为代表的“圣人”之治。孔子将历史中的战争、流血、帝国式的统一、使一姓一族作为绝对统治者的手段抽象掉,使人只见到天下歌舞升平。孔子从未对西周的历史有所昭示、有所质疑,周初的一切成了一言以蔽之的“仁”。

在孔子看来,社会动乱的根本原因是“秩序出了问题”,病因为“犯上作乱”;而当时的墨子则认为社会的动乱决非是“秩序的崩溃”,而秩序本身是“万恶之源”。所以孔子认为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所谓“正名”,就是以“周礼”为准则,正定名分,即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自己的本分,不越位,不僭礼。孔子之“正名”思想其主要目的无外乎两点,一是要恢复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二是为了减轻百姓的痛苦,而非挽救奴隶制。怎样实现“正名”呢?孔子认为不能单靠政治手段,在“政”、“刑”之外必须借助“德”、“礼”,而且把“德”、“礼”视为首要的统治手段,即“德主刑辅”。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6]。在孔子看来,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就犹如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所以,孔子是希望用法先王、行德治的方法,让当时动乱的社会恢复稳定,人民所受的痛苦得以减轻。

孔子认为,要实现“德治”(礼治),必须提倡“仁”学,即通过个人内心修养,形成“仁”这个无美不备的德性。我们知道,周朝维系社会稳定的三根支柱是封建制度、礼乐制度及宗法制(社会制度),在孔子时代,封建与礼乐制度已崩坏,只有宗法制还维系,这正是孔子的希望所在——“亲亲之爱”,即作为人就要有孝与悌,孝即敬爱父母,这是纵向之爱;悌即友爱兄弟,这是横向之爱,二者合起来即“仁爱”。中国传统社会是家国同构,这一现象源于当时孔子以家庭伦理为基础的社会结构的重建理想——以仁爱齐家即可治国。所以“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孔于提倡“仁”的终极目的还在于“克己复礼”。他说:“克己复礼为仁”[27]。“克已复礼”的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动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做到这一步,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就可以得到缓和,人民也因受统治阶级的所谓恩惠而消解其反抗的斗志。所以孔子倡导的“仁”学,是以调整阶级关系为出发点的。他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由此而形成的伦理政治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孔子三十而立——立于礼,即追随周公。但实际的问题还是深深地困扰着他,他矛盾、斗争了十年。一般而言,人的三十至四十岁这一阶段,是体力、智力的最高峰,也是人功成名就的时期;在思想意识形态上是深思熟虑、人格定型的时候,但一惑达十年之久还是证明了定型的艰难。其实,孔子这十年所惑,正是生涯发展理论家戈隆别夫斯基所提出的“中年期的生涯转换”理论所阐述的内容。[28]用戈隆别夫斯基的理论来理解孔子的惑与不惑,我认为比较恰当。孔子以十年的功夫说自己“惑”,此惑不可不谓之大矣。那么孔子所“惑”的是什么呢?达到“不惑”的途径或手段又是什么呢?

笔者以为如果不了解孔子之“惑”就不可能了解他的哲学与思想。观孔子的生涯发展历程,他所惑的就是周道。所谓周道就是周公在西周封建制度下订立的礼乐和社会秩序治理文化的流播。孔子一面深信周道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面盛容饰、繁登降之礼,崇丧厚葬等等,但他对这一切是有疑惑的:这一套制度究竟有没有道理?在今天到底行得通否?此其惑一也。另考孔子年谱,据何新先生推断,孔子在29-33岁这几年间,孔子第一次奔走列国。[29]求仕无所获,始开堂授学,其生涯由欲入仕暂时转换为师授徒,这恰是生涯发展理论中一个常见的生涯决策犹豫(career indecision)问题,此其惑二也。

不惑是难的,与我们一路的成长经历有关,读书时用考试选高低,工作时以业绩决雌雄,所有的竞争都因对手而存在,可是不惑却在内心。与内心的对抗很难,可是,但凡选择了四十不惑的宿命,这样的对抗又很难避免。有两种追求,一者来源于社会认同,一者来源于兴趣本身,前者有赖于某方面的能力,后者是因缘际会或天性使然。两者集于一身的,基本成名成家;只取其一的,或者苍白无力,或者偏执坚韧;各取一部分的,大约才是生活本身。

三、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对生涯发展挫败的自我慰藉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是随“四十而不惑”而来的。孔子三十而立立于礼,四十不惑于周道的价值观的建立,直接影响孔子的生涯发展价值取向。在这些价值观建立之前是不可能直接与“天命”发生“知”与“不知”的问题。从四十岁到五十岁这一阶段,孔子基本上是在鲁讲学授徒,不为鲁君所用。考孔子年谱,四十七岁至五十岁,孔子主修诗书礼乐,同时“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30]。正如何新先生所言“孔子晚年喜《易》,读《易》韦编三绝。作《易传》。《易》以变通为道。孔子本年学术政治思想,乃入一新境界”[31]。所以孔子在修诗书礼乐及学《易》的过程中,提出知天命的思想,乃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孔子所谓的“天命”, ③就是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命运。如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32]这句话中,子夏只不过是把“命”、“天”单独讲而已,实际上表达的就是“天命”之意。“天命”即今天所讲的命运,因为命运里包含着很多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一个人的行为和这种行为的结果往往并不一致。人世间这种行为与结果的矛盾,使人们对各自的命运都难以把握,于是就把自己一生遭遇的富贵贫贱或命运多舛归结为人们无法捉摸的上天与命运。孔子一生以治理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虽给后人留下了不遗余力的进取精神,然而事实是他到处碰壁;他的弟子中,品质最高尚的颜回英年早逝(仅活40岁),深受孔子所爱的冉耕却得了恶疾(据说是得了麻风病而死),没有犯罪的公冶长却坐了牢(孔子认为他很无辜,所以把女儿嫁给他),等等。这一切所历见的事实都证明个人的德行与个人的际遇之间存在着极大地差别。所以孔子在无可奈何时,多次用命运思想来进行自我安慰而已。所以余秋雨先生说“所谓孔子的天命,就是不断地领会现实对自己的容忍程度,也就是探索自己能够在现实中的发挥程度。这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生命行为的‘边界触摸’。触摸的结果,知了自己,也知道了‘天’的意思,因此也知道了‘命’”[33]。不过孔子并不真正相信天命,否则他就不会在生涯发展的历程中汲汲以求了。

孔子自认为他的文与道必定有存在的价值,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夺去,但大道之行与不行,不是人力所能强求的。一个人要明白自己的人生使命是很难的,所以生涯发展理论认为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首先要认识自己与社会,因为这里交错着“应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两个相互制约的命题。从个体自身来看,“应该”做的事很多,但有很大部分由于社会的限制使自己“不能够”;社会“能够”让个体做的事也很多,但很大部分限于自己的状况而“不应该”。这两者的交汇处,便是“天命”。孔子的知天命是惑天命而来的,孔子的惑天命是为何自己看不到天命,而天命在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身上却可以看到。他不知道看不到天命也是天命,从不知到知天命,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五十岁的年龄是第二次成熟的年龄,第一次成熟于“三十而立”——对于历史的规律和历史的无规律的接受。从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处于五十至六十这一年龄段,职业成熟度可能增加也可能下降,但个体这时要考虑“如何应对个人资源的日益减少?如何应对个人的物质财富和责任的增加?珠穆朗玛峰现象(它应该被攀登多少次?);由于精力和能力的降低,个体的年龄对机体的影响以及随后对生产率和满意度的影响等等”[34]。然而孔子五十至六十岁这一阶段,却是孔子生涯发展中最为精彩的一段。五十一岁时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35]。一年官职三级跳,可谓官运亨通。“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36]齐人闻而惧,“於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於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37]。随后四年,孔子往来于卫、陈之间,终不得用,只好“归乎归乎……”思归了,那时已六十出头了。这是孔子讲六十而耳顺的大致背景。

“耳顺”,是相对于“逆耳”而言的。“逆耳”是听了不同意见或批评意见,感到不舒畅;另外是说对非道听不进去,就是说不能了解为什么人们会说逆于道的话,会逆于道而行。“耳顺”就是无论听到任何话语,都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而不会感到生气与刺耳,这正是一位年事已高、道德修养较好者的表现。“耳顺”是接受天命、认识天命的一个最佳效果:尽了人力,自己在政治实践中得到很大的成功,但最终不为所用。往来卫、陈之间达四年之久,无所事事,这样的经历应该是认识天命的时候了。所有的棱角都被磨圆滑了,对这一切都安然接受。从此渐入耳顺之境。

四、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生涯发展思想的若干启示

孔子这里所讲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朱熹在《论语集注》曰:“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此时内心自由之极致,纵己心之所至,无不合于仁德之规矩。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自由、心灵的解放等涵义。正因为心是自由的,可以“随”而欲,是心欲而不是欲心。这种欲是人们能接受的,也是科学能接受的。人类、科学也许永远无法接受一个无欲的人,反之就不是人。不是人,何从言随心随欲?

人生的情感、精力在不同的生涯发展阶段上有所不同,古今中西相似,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生理和心理成长(growth)、探索(exploration)、建立(establishment)、维持(maintenance)、衰退(decline)五个发展阶段。从儿童期至老年期到死,各个阶段的感悟也都有所不同,各有使命。要想跳过一个或多个阶段的心理期是违反自然的,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都是一种罪或病。孔子从十五志于学到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所经历了“志于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阶段,这些阶段中并未有“食色”的成分,孔子并非是一个压抑欲望的人,对于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唯酒无量,不及乱”;“不撤姜食,不多食”[38];也从不认为“好色”是件坏事,只是希望更“好德”。那么孔子的“食色”哪里去了?转移了!孔子把对食色的需要与精力转移到与食色不同的目标上——对复周道的追求了,这种转移会达到提升(Sublimation),即是食色的变异而非食色变相的扩张。

孔子的生涯发展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对我们今天的生涯发展研究与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孔子生涯发展的至始至终都重视自身“仁德”的修养。前已述及孔子的仁德思想,孔子在实践仁的过程中使自己成为“仁者”,“仁者”为达到最高道德境界的理想人格。④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39]。子思也引孔子语“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40]。这里孔子把“仁者”与“寿”联系起来即“仁者寿”。“仁者寿”揭示了道德修养与养生之间的密切关系,强调道德高尚、涵养功夫好的仁者,由于内心充实,身心经常处于和谐的状态,自然就能够长寿。反观今天人们的生涯发展历程,很多人已经丧失了基本的“仁德”理念与人文关怀,处于道德的亚健康之中。

其次,孔子认识社会的实践精神对我们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很重要。生涯发展理论告诉我们个体在规划自己生涯时首要的是要认识社会与自我。认识社会不是在书斋里完成的,也不是在网络中认识的。孔子在年岁已高的时候花了十四年奔走列国,直到六十八岁回家,这充分显示了他认识社会的强大生命力。正如顾炎武先生所说“仲尼,一旅人也”。孔子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种亲身实践探索精神,是我们今天的学生所严重缺失的。

第三,在人格方面,贯穿孔子整个生涯发展历程的是培塑君子人格(personality)⑤,反对“小人”人格。人格的培塑对个体的生涯发展具有很大的作用,正如燕国材先生所说“人格对人的生活、学习、工作与事业的影响是很大的,有时还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41]。君子是与小人相对的。贤人、圣人对于一般人而言是难以达到的,而君子,大多数人都可以通过修炼而达到。“君子-小人”二分式人格划分的精神内核至今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对于当今个体的生涯发展规划中,重塑“君子”型人格与剔除“小人” 型人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最后,孔子政治生涯之所以失败,我觉得从生涯发展理论来分析,其原因大致有如下三点:其一、对社会环境认知不合时宜。孔子的理想是“周公之梦”,然而这个社会却是上下陵替,叛变成风,诸侯间征伐兼并不绝,“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无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42]。这样的社会如何救?所以周公之梦是乌托邦。其二、路径选择失误。孔子求仕的途径主要的是奔走列国游说君王,在先秦,游说之风很盛行,在当时的情景下,我想没有比游说更好的办法来求仕了。然而对孔子而言这种路径未必是很好的途径。当时昏庸之君很多,以孔子为首的集团为何不取而代之来推行仁政恢复周道呢?张松辉教授讲“孔子出游列国时带着庞大的车队与随从,不仅有弟子,而且一些较有地位的富裕弟子,自己也带有数量或多或少的车队和仆从,而这些弟子中有一些还善于作战……孔子集团的战斗力是相当强的”[43]。孔子不是不知道,“有夏多罪,天命殛之”[44];“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45],这些所谓的天命之道。孔子率领的这些“文臣武将”为何不自己创业立国推行仁政来实现国家的统一呢?其三、生涯设计调整没及时跟进。生涯设计调整是指不断依据环境变化和自身条件变化作出匹配性的职业规划,为达到自己内心的理想目标不断向更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角度进行调整。孔子奔走列国游说诸君,处处碰壁,当然精神可嘉,实则是理性之生涯发展之不可取。也许,孔子的伟大就在于他政治生涯的失败、最终没有做成大官,所以余秋雨先生说“我赞成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理想投入一定程度的实践体验,却又不主张被权力吸引,把官一直做下去”[46]。

注释:

①传统的提法是孔子周游列国,匡亚明先生在《孔子评传》中认为不妥,应为孔子“访问列国诸侯”(第63页),其实无论是“周游”还是“访问”,都没有贴切的描述孔子当年四处求职的状态,笔者觉得用“奔走”似更恰当。

②目前生涯选择和发展的理论可以分为两类:结构取向理论和过程取向理论。

③关于“天命”,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观点有:如钱穆先生说“天命指人生一切当然之道义与职责”;李零教授说“‘天命’是什么?就是出来做官”;杨伯峻先生说“孔子讲的‘天命’,指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张允熠教授说“天命的内涵主要集中强调的是一种不可避免、不可抗拒的必然性”。等等。

④理想人格是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是思想家设想出来为人民奉为楷模的人格。

⑤中国古代没有人格这个概念,但却有丰富的人格思想。人格是人的知、情、意、行等心理活动的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它一经形成,又会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程树德:《论语集释》(第一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79、78页。

[2][18]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8、15页。

[3][14] Reardon·Lenz·Sampon·Peterson著,侯志瑾等译:《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5、16页。

[4] Super提出的生涯彩虹图,付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页。

[5]职业锚理论是美国学者埃德加·H·施恩(Edgar. H. Schein)教授提出的。付文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指导》,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35页。

[6]周群振:《论语分类义释》,《鹅湖》2002年第6期。

[7]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22页。

[8]《尚书·说命下》篇。

[9]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经韵楼藏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66页。

[10]《礼记·学记》篇。

[11]《论语·子罕》篇。

[12]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126页。

[13][17]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修订版),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9、53页。

[15][20][28][34]塞缪尔H奥西普等著,顾雪英等译:《生涯发展理论》(第四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2、104、105、110页。

[16]《论语·里仁》篇。

[19][35][36][37][42]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21]《论语·泰伯》篇。

[22][24]《论语·季氏》篇。

[23][26]《论语·为政》篇。

[25]《论语·八佾》篇。

[27][32]《论语·颜渊》篇。

[29][31]何新:《孔子年谱》,时事出版社2007年版,第23、53页。

[30]《论语·述而》篇。

[33][46]余秋雨:《问学余秋雨》,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80、76页。

[38]《论语·乡党》篇。

[39]《论语·雍也》篇。

[40]子思《中庸》篇。

[41]燕国材:《中外心理学比较思想史》(第一卷),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版,第499页。

[43]张松辉、周晓露:《〈论语〉〈孟子〉疑义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271-272页。

[44]《尚书·商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