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实习小组总结范文

护士实习小组总结精选(九篇)

护士实习小组总结

第1篇:护士实习小组总结范文

护士职业行为规范是为了保证护士在工作岗位上能安全有效地完成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所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在医疗护理服务行业中,良好的护士行为规范对提高医疗护理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良好的护士行为规范是逐步养成的[1]。针对目前中职护生职业行为规范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校情况进行护生自主管理的实践研究。本着让护生的在校学习与临床实践结合,我们引入了当前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控制体系———三级质控体系,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2008级、2009级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其中初中起点14个班(785人),高中起点3个班(207人);女生960人,男生32人,平均年龄17.3岁。 1.2方法 1.2.1构建三级质控体系 为力争人人参与,我们以班级为单位,以大组—小组—组员形式进行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质量控制,即由上而下为大组长—小组长—组员的三级质控。经班级讨论后,在教师指导下拟定各级人员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的工作职责。大组长根据每次实训课的要求安排各小组学生学习训练,按照课题实施要求和评分标准,检查、评价、反馈小组长的工作情况;小组长配合大组长根据每次实训课的要求安排、指导、检查小组人员的学习训练,每次课后组织小组学生自行检查、评价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情况和操作训练效果;每位组员保证自己的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和操作训练达标,并积极配合小组长的检查、考核评价工作。 1.2.2制定质控检查标准 为保证三级质控体系中各级人员在检查和评价时有据可依,实验班级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后制定了质控检查标准———“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该表由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两部分组成。理论学习部分有学习职业行为规范细则、相关规章制度等4个项目,实践训练部分有护士的仪表规范、化妆规范、举止规范等8个项目,每一项目又有具体的评价要求和评分标准。 1.2.3评价方法 (1)根据“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进行评价。每次实训课前,护生依据“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明确自己实训课时的行为;结束时,每位组员对自己本次的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和操作训练是否达标进行自评→小组长评价→大组长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予以督导,最后给予点评,从而完成一次实训课程。“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60~79分为合格。 (2)技能操作过程考核评价。在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过程中,为达到以各项技能操作过程为考核评价内容,保证和检查三级质控的有效性,早期规范中职护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行为习惯,课题组修订了相关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包含护生职业行为规范评价标准),随机以各项技能操作过程为内容进行考核评价。技能操作考核总分100分,80分以上为优秀,70~79分为良好,60~69分为合格。 2结果 2.1“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评价结果” 本课题开展以来,实验班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有递增趋势。参与课题2个月优秀率与前1个月比较(χ2=94.204,P<0.01),3个月以后优秀率与2个月比较(χ2=106.177,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见表1)。 2.2各项技能操作过程考核评价结果 技能操作过程考核采用课题组修订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结果优秀率为85.18%,良好率为13.31%,合格率为1.51%。 3讨论 3.1三级质控体系是促进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 控制质量的首要关键是建立质量控制系统[2]。晋国蓉等认为在护理实践中,必须有健全的护理质量监控组织[3]。由于在护理工作中,每一位护理人员实际上都要进行一定的管理活动,作为医院护理队伍的接班人———护理专业学生,很有必要学习并亲身体验管理活动。采用以班级为单位,自上而下大组长—小组长—组员的质控形式,借鉴当前临床护理的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在每次护理实训课中,护生进行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时,大组长、小组长和组员都有各自的工作职责,三级质控,环环相扣,不仅保证了护生良好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提高了护生的参与意识、管理意识。护生不仅是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的具体实践者,也是良好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的具体形成者。护生参与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控制,改变了之前认为良好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只是任课教师职责的观念。三级质控体系的应用,帮助护生真正实现了理念的转变,由强制性的管理变为自觉地主动改正错误、弥补不足。 3.2制定完善的质控检查标准是保证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 当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曾说:“在能够成功地进行管理之前,人们必须确切地知道自己正在管理什么。”“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的制定,为大组长—小组长—组员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教师的督导检查、质量改进提供了可靠依据。护生不仅在实训课前明白在本次实训课中自己的职业行为规范该如何进行,而且在实训课结束时可以检查自我管理质量,进行总结分析。组员可以评估自身不足,小组长、大组长可以评估管理环节中的不足,及时发现管理中的问题,全组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扬长避短,从而促进良好护士职业行为规范的养成和提高自主管理能力。#p#分页标题#e# 3.3三级质控体系使护生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三级质控管理强化了护生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感,借助“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使得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更加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通过每位护生的自我管理、小组长和大组长的检查评价、教师的督导,形成完整的管理链。每督导检查反馈1次,质量就提高了一个层次,从而保证了护生在护理实训课中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如通过分析“护理实训课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评价表”的评价结果,发现项目一护士的仪表规范、项目二护士的化妆规范、项目三护士的举止规范在1个月内的评价表中扣分较多,而在第2个月的评价表中明显不再被扣分。同时从表1可以看到,合格率从1个月的24.80%降到9.78%,最后降到1.01%;而优秀率从第1个月的60.08%升至80.04%,3个月以后为95.26%。 3.4三级质控体系有利于护生护士职业行为规范自主管理水平的提高 实施三级质控体系,真正体现了管理的层次性,护生才是质量控制的主体,这样有利于发挥护生的创造性和管理的积极性。每名护生能从自身做起,在护理实训中互相提醒,互为监督,形成人人参与、个个尽责的良好氛围。自主管理应用三级质控体系规避了护生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或出现逆反、对抗的心理,提高了中职护生在职业行为规范方面主动学习、自觉训练、早期适应、自觉养成和领悟创新的能力。

第2篇:护士实习小组总结范文

1.1一般资料

我科NICU共有护理人员29名,其中男性2名,女性27名;护士长1名,护理组长1名,护士13名,助理护士2名,护士助理12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研究生2名,本科生10名,大专生5名,中专生12名。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固定不变。

1.2方法

1.2.1实施方法

1.2.1.1实行分组

依据护理人员的职务、能力分为6个APN护理小组,每组设有带班组长1名,责任护士1名,护士助理2名,实习护士1名,辅助护士1名。实行组间交叉分管病人,即每组主班护士与另一组责任护士共同为一个病人的责任护士,实现24h持续看护病人。

1.2.1.2带班组长评选条件及职责

6位带班组长由在NICU工作4年以上的护士公开竞选产生,主要负责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治疗,做好本小组护理工作的质控、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协助危重病人的抢救等,保证本小组护理工作安全、优质。

1.2.1.3质控小组长任职资格

由6位带班组长分别兼任仪器管理小组长、备物小组长、查费小组长、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护士培训小组长、护生教学小组长等质控小组长。

1.2.1.4质控小组长职责

(1)仪器管理小组长:·1362·护士进修杂志2013年8月第28卷第15期保证仪器性能良好,摆放有序,仪器表面清洁、标识明确,做好日常保养,参与晚夜间临床护理工作质控。每周清点、整理、维护,保证在有效期内,保证物品基数,处于备用状态,建立档案并检查使用情况;每周检查药品有效期、基数,督促班班交接清点,保证用药安全;建立维修仪器登记本,定时跟踪;

(2)备物小组长:进行预算、统筹,保证ICU常用物品、药品的基数满足临床所需,认真落实“五常法”,做好床边物品的消毒,参与晚夜间质控。每周检查物品、药品的有效期、基数,建立快过期物品药品登记本、外借物品药品登记本,保证用药安全。定时清查、签名,及时补充所用物品、药品,保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将每周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将结果记录在持续质量改进本上,督促大家查看;

(3)查费小组长:每周查看医嘱有无漏费、多收费等情况,建立查费登记本,每月进行总结,对经常漏费、多收费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帮助患者解决费用问题;负责所管病区护理人员收费培训;

(4)教学组长:认真落实实习护士的带教工作,1次/周小讲课或查房;监督带教老师认真带教;每周批改实习护生的周记及读书笔记;培训后落实考试;落实考场纪律并批改试卷;

(5)护士培训小组长:积极落实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1次/周培训学习;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的落实情况;培训后落实考试;落实考场纪律并批改试卷;

(6)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做好护士助理的管理:关心体贴护士助理,使其安稳、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认真落实护士助理的培训;培养护士助理的责任心、耐心;带领护士助理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保证患者的三洁六短、基础护理落实到位;预防院内感染;落实护士助理的排班;

(7)每周科室进行2h质控。

1.2.1.5量化考评

每月护理组长对质控组长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并落实量化考评,考评结果分为特优、优、良、可、差5个等级,每月考核特别优秀每月加9分,优秀加7分,良好加5分,可加3分,差不加分。考评结果与是否续任、年度评优及晋职称直接挂钩。

1.2.2评价方法

(1)护理质量采用我院护理部的季度检查分数(护理部每季度进行护理质量检查)来对比实施前后的差别;

(2)患者满意度和医生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在参考南方医院满意度调查表的基础上,根据预调查结果修订设计而成,患者满意度分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分别为3分、2分、1分,医生满意度分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5个等级,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0分;

(3)职业承诺量表:采用Blau(1989年)编制的职业生涯承诺量表,量表采用Likert5级计分法,其中,“非常反对”计1分,“反对”计2分,“中立”计3分,“同意”计4分,“非常同意”计5分。得分越高表明护士职业承诺越强,该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04,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68.094%[2]。为方便统计,2010年1~3月和2011年4~6月,每月按数字表随机抽取20名患者、10名医生、20名护士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满意度和职业承诺分值实施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

提高急救物品、消毒隔离、护理文书、基础护理、健康宣教、药品管理等护理质量提高。

2.2医患满意度

提高考评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4.395,P<0.01),医生满意度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23.13,P<0.01)。说明实施后,医患满意度均提高。

2.3护士职业承诺

得分提高实施前后,护士职业承诺总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t=-6.566,P<0.01),实施后护士职业承诺提高。

3讨论

3.1设置质控小组长对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设置质控小组长前,健康宣教、护理文书书写、患者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落实等无人监督,导致护理质量较差。设置质控小组长后,带班组长分别兼任仪器管理小组长、备物小组长、查费小组长、护士助理管理小组长、护士培训小组长、护生教学小组长,负责仪器、备物、查费、护士助理、护士培训、护生教学工作,检查护士落实情况并依据其工作表现打分,有效地约束了护士工作时的不自觉性及随意性,杜绝了护理无法落实到位、护理往往流于形式的现象[4]。层层落实、层层质量控制形成了一个质控网络[5],由下而上层层把关,人人参与护理管理,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杜绝安全事故发生,提高了护理安全,实现了护理工作的24h持续质量控制,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3.2医护患满意度

第3篇:护士实习小组总结范文

【关键词】 护理;带教;改进措施

作者单位: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心医院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从理论走向临床的重要学习的环节,是学生转变为执业护士必不可少的过渡时期,为了提高本院护理实习生的带教水平,使实习生能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我院制定了“护理实习生带教情况调查表”,定时向实习生发放调查,并将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及时整改。

具体做法如下。

1 调查内容

调查表调查内容涉及到实习原理的10个方面,具体内容如下:

11 入科实习时,护士长是否对你进行了入科教育?

12 在病房实习时,你是否有固定的带教老师?

13 带教老师是否向你讲解专科理论知识?

14 你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是否有带教老师跟随或交代注意事项?

15 护士长是否为实习生组织业务学习?

16 护士长是否为实习生组织护理技术操作培训?

17 在科室实习结束时,你能否掌握该科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

18 带教老师是否好相处?你们关系是否融洽?

19 在科室实习结束时,护士长是否为你进行出科考试?

110 你对实习科室的带教工作是否满意?

2 调查结果

通过对450名护理实习生进行带教质量的调查,经统计调查结果如下。

21 选择护士长进行入科教育的有411人,占总人数913%。

22 有固定带教老师的有441人,占总人数的98%。

23 带教老师讲解理论知识的有323人,占总人数的718%。

24 在实习生进行护理操作时,有281人选择带教老师跟随,占624%;有149人选择带教老师交代注意事项,未跟随占总人数331%。

25 选择护士长组织一次或以上的实习生业务学习的有366人,占813%。

26 选择护士长组织一次或以上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有276人,占62%。

27 在科室实习结束后,有410人选择能掌握该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占911%。

28 有428人选择与带教老师关系融洽,占总人数的95%。

29 有360人选择对科室带教质量满意,占总人数的80%。

210 有427人选择参加科室组织的出科考试,占总人数的948%。

3 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发现我院实习生带教工作中存在有以下问题:

31 带教老师方面存在问题

311 带教老师带教责任意识不强 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的实践启蒙者,但有些带教老师只把实习生当做帮手使用,忽略了自己的带教责任,不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指导,未对实习生的带教制定计划,实习生未能从带教老师那里获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收获欠佳。

312 带教老师自身业务水平不高 临床护士尤其是年青护士,若不注意知识学习更新,未进行知识的强化学习,影响了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无法向实习生讲解传授新的护理概念或系统的护理知识,形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实习生感觉无法获得科学系统的专科知识。

313 带教老师个人素质欠佳 由于临床护士中独生子女增多,她们的性格时常注重自我、忽略他人、易情绪化,对实习生过于严厉或随意斥责,甚至嘲笑,影响了实习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实习生方面存在问题:

321 心理应对能力缺乏 实习生在实习初期,由于环境和人群的陌生,更易紧张,胆怯。即使不懂也不敢多问,对一些突况的出现容易手忙脚乱,容易出错;实习中后期自我意识增强,产生自满心理,易独立操作;在实习末期易产生厌倦,松懈情绪[1]。

322 缺乏沟通技巧 大部分实习生不太注重患者的感受,易情绪化,对患者回答问题的态度生硬,对护士长或代教老师的批评不能正确理解,出现沟通障碍。

323 专业思想不稳定 通过实习,有些实习生感到护理工作忙、累、脏,不愿深入学习,致使产生工作不安心,缺乏职业者必备的责任感。

324 法律意识淡薄 由于在校学习中法律知识掌握不够,在工作中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由于个别实习生责任意识不强,致使护理投诉和差错增多。

325 求职愿望迫切 由于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实习生就业意识增强,在实习后期频繁请假参加各医院的招聘,影响实习计划的完成。

33 教学医院和护理专科院校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几年护理专业学生的不断扩招,护理专业学习骤然增多,起初教学医院接受实习生的能力,从而不能达到“一对一”的带教水平,出现“一带二”甚至“一带三”的情况,难以达到较理想的实习效果。

4 对策

41 加强对实习生的管理

411 进一步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巩固其专业思想,培养职业使命感,正确看待护理工作中个人的付出,激发工作主动性,同时,严格纪律管理,加强法制教育,遵守医院各项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

412 针对不同实习阶段进行针对性教育 实习初期要给予鼓励,强化制度与规范的教育,培养规范意识;实习中期要给予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讲解,更好地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掌握操作要点;实习后期要培养其慎独精神和职业的责任心,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413 培养实习生沟通能力和技巧 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是每位护士的必修课,是职业素质的组成部分,要将最基本的沟通礼仪和方法教给实习生。如:怎么称呼患者,怎样和患者交谈等。

42 提高带教老师的自身素质

421 重视带教老师的选拔培养 各科选拔业务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护士作为带教小组成员,护理部组织带教老师理论和操作考试考核,对不具备带教能力的护士取消其带教资格,并定期组织护士长和带教老师外出培训,参观,丰富带教知识,提高带教水平。

422 实施带教老师责任制 每位带教老师应把带教工作作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处处以身作则,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2]。各科室制定各科实习生带教计划,各带教老师负责对带教学习落实带教计划,护理部定期抽查科室带教情况,定期召开实习生会议,听取实习生对带教工作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带教质量。

43 从护理管理上,要对实习生人数进行控制,保持在带教能力范围内,落实好“一带一”带教模式,使实习生实习计划完善执行。

总之,通过对实习生带教情况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工作的不足之处,采取了有效对策,提高了带教水平,使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得到提高,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也得到改进,得到了实习生的好评。

参 考 文 献

第4篇:护士实习小组总结范文

1.1内容的选取和组织

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应用课程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根据临床护理岗位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才所需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参考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以护理学基本技术为核心,整合、归纳和选取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老年护理、急救及重症监护技术的重要知识点、技能点。通过设计典型临床病例,依据临床护理工作路径划分模块,采用岗位导向模式组织教学,在强化学生护理操作技能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人际沟通和解决临床工作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岗位的要求,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妊娠高血压疾病护理”是一个以病人入院到出院(经过治疗—抢救—手术前—手术—手术后护理)的时间发展为横轴划分教学模块,按病房和手术室护士(主班护士、治疗护士和责任制护士以及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岗位任务为纵轴进行情景设计的典型教学案例。本案例模块划分、岗位角色和主要工作任务详见表1。

1.2教学的条件和实施

1.2.1建设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模拟化病房

模拟病房是保证教学顺利完成的基本条件。模拟病房最好能够配置智能模拟人,利用模拟病房的空间、布局和设施,通过模拟护理工作情景,引导学生遵循护理程序,练习各种操作技能,观察病人治疗效果和病情转归,对病人进行整体护理,从而达到综合实训的目的。

1.2.2教学过程

(1)分配任务:以每班50人为例,10人为一组,共分5组,每组承担1个模块的工作任务。各组的角色任务包括编剧(写脚本)、导演(安排角色和排练)、剧务(物品准备)、病人、家属、医生、主班护士、责任护士、治疗护士等。每组选出1位组长,并配备一位指导教师。(2)资料准备:教师课前及时下发病例、相关模块材料及任务要求。学生按要求积极准备,并通过网络、图书、见习等方式解决问题、收集材料。(3)课前排练:按照模块任务和要求,各组组长组织编写脚本、分配角色、准备物品、进行排练。(4)小组展示:每个模块的情景教学均安排在模拟病房/手术室进行。每个模块平均4学时,前2学时全班集中进行小组成果展示,授课教师和其他学生观摩。(5)课堂讨论:小组组长对整个准备工作和演示过程进行说明和自评,再由教师和其他各组学生进行点评,点评内容包括学习态度、仪表着装、沟通交流、团队合作、应变能力及人文理念等方面,最后任课教师就本模块及拓展内容进行提问和总结。(6)分组练习:在展示、点评、讨论和总结后,全班学生5人为一组,分为10小组进行练习,参与本模块展示的10位学生,分别进入各小组进行指导。(7)总结汇报:每个模块教学任务完成后,学生上交实训报告,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所有文字材料交教研室存档。

1.3考核方法和形式

全部模块完成后,进入考核阶段。学生以小组(5人)为单位进行综合实训项目考核。考核前一天抽取病例,每班考核安排4学时,每组平均20分钟。考核分数按照理论提问,单项操作技能,医疗文件处理,综合职业素质(包括仪表着装、服务态度、沟通能力、临床思维、健康宣教、团队合作、应变能力及人文理念等方面)的权重进行计算。

2特色与创新

临床护理综合技能应用课程的病例设计独特,教学组织形式新颖。为全面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发挥了以下积极作用。(1)依据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经过治疗—抢救—手术前—手术—手术后护理的过程划分教学模块,与护士真实的工作路径结合,增强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2)按照病房/手术室护理岗位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情景,是行动导向高职教育模式在课程中的体现,通过对学科体系的解构和行动体系的重构,提高了实训教学的时效性和完整性。(3)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组织情景教学和进行综合技能考核,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对锻炼他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原有知识构建新的知识网络以及提高职业能力和素养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结语

第5篇:护士实习小组总结范文

关键词:PDCA循环;年轻护士;静脉穿刺

PDCA循环也称为戴明环或者休哈特循环,最早时候waiter shewhart在1942年提出,之后在20世纪50年代由戴明博士发表而著名。其构成要素包括:P计划(Plan)、D实施(Do)、C检查(Check)、A处理(Action)。穿刺技术现已成为临床护理工作最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由于医院低年资护士较多,她们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较少,穿刺技术仍有欠缺,所以规范的对年轻护士进行静脉穿刺培训致关重要[1]。为此,特将PDCA培训法融入到年轻护士培训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年轻护士,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1~25岁,平均年龄(23.75±4.82)岁,所选24名年轻护士均对本研究知情,并愿意参与。24名护士以抽签的形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名。观察组12名护士中,1~2年低年资护士7名、3~5年资5名。职称:护士8人、护师4人。学历:专科7人,本科5人。对照组12名护士中,1~2年低年资护士6名、3~5年资6名。职称:护士7人、护师5人。学历:专科6人,本科6人。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由2名高年资护士进行分组教学培训。两组培训时间均为3个月,每周理论和临床时间操作培训2学时。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后直接进入临床操作。对发现的问题给予纠正,每次培训后对培训内容进行总结经验。

1.2.2观察组将PDCA循环法融入到授课中,制定培训计划、实施方法、培训内容、计划目标,学习后直接进入临床操作。具体计划如下。

1.2.2.1计划阶段(P)

1.2.2.1.1分析现状:分析2014年6月~年9月161例输液情况,共发生穿次失败20例。

1.2.2.1.2分析原因:固定方法不正确,血管选择位置不适宜,未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注射针头选择有误,心理因素及其他因素占主要因素,总概括为护理人员因素、硬件因素和临床环境因素。

1.2.2.1.3制定目标和措施:重视培训管理,细化护理操作流程,发现护理流程中的小细节。进行操作知识培训,调动护士积极主动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并查找自身原因;制定针对中老年患者及过度消瘦、水肿等特殊患者的护理计划,提高穿刺水平;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流程及各项操作细节学习。根据制定的目标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认真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

1.2.2.2组织执行(D)

1.2.2.2.1建立PDCA循环小组。组员由主管护师、护师进行授课。培训人员通过自愿报名,在保证了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授课形式不限,培训人员先制定授课计划严格按照PDCA循环理论的要求结合科室特点制定由简单到复杂,内容层次不同的教学计划。

1.2.2.2.2对典型穿次失败病例进行讨论,经常出现的穿次失败的原因可组织护士进行原因总结会议,通过护士的集思广益发现更多造成穿次失败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加以总结归类。由授课责任人指出问题的关键进行分析总结。

1.2.2.2.3加强制定患者个性化方案陪训,由于老年患者皮肤较为松弛,血管弹性下降,过度消瘦患者皮下脂肪较少不宜固定、水肿患者血管不明显、癌症患者长期输液血管需进行反复穿刺等因素造成的穿刺失败。

1.2.2.2.4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穿刺工具,向科室领导汇报申请适宜材料。

1.2.2.2.5负责指导人员可实现安排几个场景由护士进行角色扮演,从表演中体会到作为患者及护士的内心想法从而练习了呼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同时增大针头和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可减轻进进针时引起的疼痛。拔针时压迫穿刺处的收发不正确会造成皮下瘀血,皮下瘀血后静脉显露不良,为下次一穿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训练正确的拔针方法时保护远端周围静脉的重要措施之一[3]。

1.2.2.3检查内容(C) 对于培训内容由培训组长对两组人员进行不定期考核,及时给予指导。在授课过程中由培训教师对护士进行随机提问,便于了解护士掌握了多少学习的知识。在学习过程当中,鼓励护士多思考问题,多参与并主动相处解决方法,适当给予鼓励对于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可协助其进行探讨,激发护士的主观学习动力。培训全部结束后同一进行考核,采取相同评分标准,并对考核成绩给予公正的分析评价。

1.2.2.4总结阶段(A) 在PDCA循环应用的这几个月内,根据效果观察的结果,将成功的经验作为规范化的标准在科室进行开展运行。对出现的问题应进行及时处理,并提出具体几解决方法,使遗留的新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一次成功穿刺率采用(%)表示,行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穿刺例数152次,一次穿刺成功率为148次,比率为97.37%;对照组穿刺例数152次,一次穿刺成功率122次,比率为80.26%(χ2检验结果=11.74,P=0.015)。

3 论

PDCA循环法培训能显著提高年轻护士的静脉穿刺成功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激发了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年轻护士在理论和技能上掌握了静脉穿刺的技巧和知识。本组研究中观察组的护士在观念上转变了过去学习的态度,认识到了一次性输液穿刺成功为科室带来的重要性和和谐的护患关系[4]。PDCA循环法通过分析现状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每一阶段结束后进行检验与评估,最后总结成果,对于遗留下的问题重新归纳到新一轮的PDCA循环中,周而复始的处理问题。PDCA循环法能够环环相连,大环套小环紧密连结,周而复始的处理问题。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提升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过程的满意度。并使静脉穿刺流程由难至易,使静脉穿刺流程更加规范化。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曹美凤.应用PDCA循环降低静脉输液护理缺陷[J].现代护理杂志,2013(12):84-85.

第6篇:护士实习小组总结范文

关键词:优质;护理;工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41-02

全院12个护理单元中选择了头颈肿瘤科和外1科2个病房作为首批试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分批次于2011年底全院开展“质护理服务示范病”达100%。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开展,我院取得的成效: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加强与病人的沟通; 病人的满意度及基础护理质量明显提高;2011年护士节我院头颈肿瘤科荣获了卫生厅颁发的“优秀护理示范病房”荣誉称号。头颈肿瘤科护士长获得优秀个人奖。结合重点专科建设,至今成绩显著并得到各方赞誉。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1.医院领导高度重视,首先派护理骨干到省内外学习,参观。召开全院的“优质护理动员大会”动员大会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了对护理服务质量内涵的理解,使全院医护人员认识到开展“ 示范工程”活动的重要性, 并积极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在“ 示范病房”营造浓厚的优质服务氛围。

2.通过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及护士的质量意识。只有转变、更新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及护士的质量意识,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才能调动护士长带领全科护士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

3.护士长应加强自身管理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管理观念和管理方式,可采取进修、参观学习、短期培训等方式,借鉴他人的管理经验,使护理管理步入科学化管理。在护理部安排下,先后安排护士长的到省内外参观培训学习,通过培训学习,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管理理念,学到了新的管理方法,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能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学以致用。

4.护理部制定活动计划,细化基础护理内容,并落实基础护理质量,每月各片区内组织科室护士长交叉检查护理质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分析处理,做好持续改进及提高工作,为在全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以及传帮带的目的,推动示范带全面[1]。每两个月护理部组织一次针对优质病房标准的专项检查。每季度护理部组织一次护理质量控制检查,检查的问题立即整改并总结,有争议上的问题质控会议上提出并讨论予改进。

5.强化护理层级管理 以护士的职称、技术、工龄等方面考察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并将其分为初级责任护士(N3护士)和高级责任护士(N2护士),前者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要求较低的岗位,对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护理;后者承担护理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岗位,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护理。初级责任护士应虚心接受高级责任护士的护理指导。此外,应充分发挥护士长(N1护士)的作用,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及时予以完善,同时,护士长还应熟练掌握护理质量考核标准[2]。

6.充分发挥科室护理质控小组的作用。护士长任质控组长(N1护士),高级责任护士(N2护士)任小组长。初级护理人员(N3护士)任小组成员,根据护理各项工作,将质控组分为不同的质控小组,配备小组成员,每月各质控小组组长或组员都严格按护理部内网上公布的质量标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自查、评价、问题,及时纠正,杜绝差错,保证护理安全。

7.改变护士的薪酬分配方案, 我院采用的方法是:患者级别护理的费用全部返还临床科室用于奖励优质护理发放,首先30%分给护士,剩下70%进行全科室再次分配, 建立激励制度新建示范病房基础护理细则及考评标准,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部分,护士的绩效考核以护理服务质量、数量、技术风险和患者满意度为主,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护士的收入分配、职称晋升、学习进修、奖励评优等挂钩,体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

8.定期进行考核和患者满意度调查,我院采取宣传科专职人员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并总结及追踪。考评结果与激励制度直接相关,促进基础护理工作的良性循环。通过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激励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9.根据各班工作量的大小,及时调整各班职责及工作流程对患者实行护理责任制,使每位护士对所负责的患者提供连续、全程、满意的护理服务。根据护理级别的基础护理规范要求,由护理人员认真完成各项基础护理工作,减少患者家属自聘护工承担患者生活护理的情况,拉近了患者和护士的距离,密切护患关系,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利用与患者及家属的工休座谈会、健康教育等形式,根据各科室的在病区中粘贴宣传创建活动内容,在病房放置患者留言簿,每个月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让患者及家属监督检查工作,并及时改进工作。

10.我院下一步工作计划: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士条例》,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关于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的通知》;成立静脉输液治疗小组,进一步规范静脉治疗操作技术,使之程序化、规范化、专业化,确保输液治疗护理的质量、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输液治疗,期将向贵州省护理专业委员会提交“贵州省肿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申报书;强健康宣教工作,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满意服务病人;合工作量全面落实绩效考核方案。

“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后,极大的激活了护士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与此同时通过完善工作制度、优化服务流程、创新工作模式,丰富工作内涵,加强安全管理等举措的落实,使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

参考文献

第7篇:护士实习小组总结范文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分组式管理;护士;质控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8-25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room the best metho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room,the group management mode was used, that was,quality management team,equipment management team,business learning management tea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team 4 team management were established to manage them. Results The effect of group management model was more ideal on incidence rate of aseptic package,the satisfaction of other departments to the work of the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room,the experience of nurses in the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department in 4 aspects,compared with non group management mode. Conclusion The group management model in disinfection and supply room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quality.

[Key words]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room;Group management;Nurse;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自1988年我卫生部第一次颁发《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以来,各卫生部门和医疗结构均十分重视院内消毒供应室的建设和发展,工作人员对感染控制的理念也在不断提高[1-3]。为了进一步提高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我院对全体护士采取分组式的管理模式,效果较为显著。分组式管理模式与以往的管理模式有本质的不同,如消毒供应室以往的管理模式以护士长一人管理为主,随着护理工作复杂性的提高,护士长的管理工作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而分组式管理模式与之不同,首先根据消毒供应室主要的工作情况和管理需求,分为质控管理小组和设备管理小组多个小组,再选择适宜的护士担任组长进行管理,以此分担护士的管理压力,同时提高管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2月~2017年2月,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参与参组管理模式的15名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年龄(33.6±5.6)岁。其中本科学历护士12人,专科学历护士1人,中专学历护士2人。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4人,主管护师7人,护师4人。

1.2 分组管理方法

1.2.1 质控管理小组 质控管理小组有1名组长和2名组员组成。在人员的选择上,以工作细心和年长的护士为主要人员。组员的主要工作是对护士工作进行适当的监督。因为消毒供应室具体可分为器械物品回收、分类浸泡清洗、无菌物品的发放和存贮等等。虽然以上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但由于工作内容较为复杂,需要护士长时间集中精力完成,若护士出现精神不集中等情况,很可能出现错误。因此质控管理小组组员每日对护士的完成情况进行抽查。在抽查管理过程中,为了保证监督管理效果,首先明确指控小组成员与护士是平等的协作关系,即质控管理小组的组员是为了提高护士工作质量,而开展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另外在抽查时,要求检查工作不能流于形式,发现问题要即时告知相关责任人,共同对问题加以解决。组长的工作与组员有所不同,其工作任务如下:(1)制定质控管理的规章制度;(2)以星期为单位,组织全体护士召开质控管理总结会。会议内容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根据质控管理组员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另一方面是征集护士对指控管理方面的意见,其中即包括具体的管理方法,也包括指控管理小组组员在工作时出现的不足,以提高质控管理小组的管理质量;(3)以星期为单位,到手术室和主要的临床科室进行走访,了解其他科室对本科室工作的满意程度[4-7]。

1.2.2 设备管理小组 消毒供应室内有大量的设备。随着设备运转时间的增加,故障率逐年递增。因此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小组,小组由1名成员组成。主要工作为:(1)以星期为单位,定时检查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和即时排查安全隐患[8];(2)整理各种设备的院内器械科维修人员和院外厂家的联系方式,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与相关人员沟通;(3)与护士长和科室主任共同探讨现有设备的剔旧和新设备的引进计划。

1.2.3 业务学习管理小组 消毒供应室的日常工作虽然以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为主,但其工作效率和质量将会对全院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科室护士的工作能力,成立业务学习小组。小组由1名成员组成。在人员的选择上,选拨业务能力最好的护士担任。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以月为单位,在科室内选择各类操作优秀的护士单位培训教师的角色,向全体护士介绍工作经验和方法,并采取演示法,进行具体的教学指导[9-10];(2)与指控管理小组组长联系和沟通,根据指控管理小组在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由针对性的开展专项教育[11-12];(3)负责科室护士外出培训的相关工作。培训工作可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培训2种。主动式培训就是业务学习管理小组定时征集护士护理工作方面的培训需求,然后积极的与院内外相关单位进行联系和沟通,为护士的培训学习搭建桥梁。被动式培训工作就是广泛收集院内外的培训信息,在科室内,根据护士的表现和能力,选择适宜人员参与培训。

1.2.4 科研管理小组 在护士群体中,科研工作可以说一个薄弱环节。这主要是由于护士的学历较低造成的。如与医生比较,护士的学历主要为本科和专科为主,而医生以研究生为主。二者不仅仅在学习时间和知识量有所差别,更主要的是医生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导师会对其科研能力进行培养,因此当医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科研基础。而在护士在专科或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该项能力的培养几乎为空白。科研能力对护士临床工作具有指导的意义和价值,因为需要采取成立科研管理小组,对护士的科研能力进行培训。在科研小组成员的组成上,由4名副主任护师组长,按着每名组长负责2~3名护士的比例,分别成了4个科研小组。各小组共同探讨科研工作的计划[13-14]。当计划制定完成后,组长定时检查组员科研工作的完成情况,遇到问题即时加以纠正。

1.3 观察标准

实施分组管理前后,分别从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和护士科研能力四方面进行评价。在无菌器械包缺陷方面,主要包括包缺物品、包装装掉帖、外包装松散和湿包等;在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满意度方面,选择手术室等科室37名护士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种,总满意率为前两者之和[15];在对管理模式的体会方面,结果分为好、较好和一般3种,总满意率为前两者之和[11];在科研能力方面,分为具有科研工作思路和开展科研工作情况两个方面,每项均包括良好、中和差3个等级,良好率为前2项之和[16]。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分组管理前后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比较结果

在采取分组管理模式前后,消毒供应室无菌器械包的缺陷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采取分M管理模式前后,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调查结果

在采取分组管理模式前后,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调查结果在满意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4 护士科研能力调查结果

在采取分组管理模式前后,护士在具有科研工作思路和开展科研工作情况两方面的良好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以往消毒供应室采取的管理方法以护士长管理为主,近年来,由于消毒供应室的工作内容日益复杂,工作质量要求逐渐提高,使这种管理方法的瓶颈凸显。采取分组式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如根据消毒供应室具体的工作需求,分为质控管理小组、设备管理小组、业务学习管理小组和科研管理小组4个小组。每组分工明确,提高了工作和管理效率[17]。

在分组式管理模式实际的应用效果方面,如以本次管理实践为例,分别从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管理模式的体会和护士科研能力4方面进行比较,采取分组式管理后,均取得了更为理想的效果。如在无菌器械包的缺陷发生率方面,在未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前,缺陷发生率为1.13%。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后,缺陷率降低为0.07%,进一步为其他科室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保障;在其他科室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方面,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前后,满意度分别为72.97%和97.30%,有效树立了消毒供应室良好的服务形象。另外护士普遍反应对分组式管理模式为护士提供了较为良好的管理和工作环境,科研能力也得到有效提高。可见在消毒供应室开展分组式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值得其他医院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香娥.加强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446.

[2] 惠玲.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4):111,113.

[3] 陈碧红.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2):214-216.

[4] 马丽明.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对职业危害认知及防护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8):169-170.

[5] 冉秀云.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吉林医学,2013,34(11):2164-2165.

[6] 徐艳梅.基层医院供应室人员个性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35.

[7] 陈红.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全科护理,2011,9(2):537-538.

[8] 素珍.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对手术室器械清洗包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3,1(6):113-114.

[9] 李秋玲.试析消毒供应室潜在的风险与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36):120-121.

[10] 石晓萍.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105-106.

[11] 陈柳琴.细节护理在医院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36):130-131.

[12] 沈秀珍.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工作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19):100-101.

[13] 曾月莲.县级医院供应室开展科研的现状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3):33-34.

[14] 杨红叶.护理科研管理流程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内科,2008,3(1):121-123.

[15] 王香莲.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问题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16):182-183.

[16] 张凤娜.细节管理引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19):42-43.

第8篇:护士实习小组总结范文

1培训内容

1.1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专科急救仪器及专科操作的培训;科内常见急重症抢救程序;抢救病人时的医护配合;院内危重患者的安全转运;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演练。

1.2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包括准确接听出诊电话;保持出诊箱、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和药品的完好并熟练使用;现场处理危重患者医护1对1时的抢救配合;院前危重患者安全转运。

1.3急救理论知识的培训:包括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各种应急预案、其它与急救相关的知识培训。

2培训方法

2.1评选科内培训员及护理小组长:由护士投票评选出来的有高度责任心,业务能力较强的护士担任,专门负责科内护理人员业务技术的培训,并定期参加护理部的培训及考核。

2.2院内急救技能的培训

2.2.1总结近年的抢救病例、常用急救仪器、专科操作和医生的建议,制定各级各类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培训表,要求掌握的急救技术操作首先集中由培训员示范讲解要点、难点,分组由护理小组长负责指导完成练习,对一些不规范、不合格操作及时指出并讲解。

2.2.2抢救时医护配合很重要,护长总结抢救病例时医护间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该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措施进行培训,使下次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院内转运时曾出现的问题(氧管未固定脱落、尿管脱出、输液管接头脱离未发现、改变后至病情变化等)集中学习,大家共同探讨改进措施,提高院内患者的安全转运。

2.2.3为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每月进行1次模拟突发事件的演练,制定演练方案,计划性指派高年资护师进行急救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示,力求将语言记忆上升到形象记忆,突破了在理论学习中的局限性。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对存在问题及时指出,使护士加深印象,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

2.2.4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每年举行2次以小组为单位的急救技能比赛。由小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并设立奖励。这样大大提高了护士的积极性,同时又鼓励和培养了护士间的团队协作精神。

2.2.5新护士包括见习期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由年资高的护士跟班带教,进行有意识、有针对性、理论联系实际式的讲解,让新护士带着问题看书、看示教。2.3院前急救技能的培训

2.3.1出诊电话接听很重要,地址及病情清楚明了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如模糊不清导致时间花在找地点上,医疗纠纷就会发生.护长专门为如何接听出诊电话设立课题培训,使护士接听出诊电话时更有条理。

2.3.2保证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的物品及药品的齐全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前题,护长对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及救护车上的氧气瓶实行封条管理,并实行小组负责制,小组长负责组员的培训并共同完成物品的管理,保证物品齐全无过期,并记录在册,护士长不定期抽查物品的完好率、护士对救护车上的仪器掌握的程度。

2.3.3现场危重患者抢救时医护1对1的情况下,对护士的要求更高,根据医生的反馈及翻阅出诊单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抓重点地培训,例如抢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应以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BLS)、适当的气道管理为主,而非先使用药物[1]。通过培训使护士懂得如何与医生进行沟通配合以形成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流程,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对需长时间转运的患者特别是山区道路转运危重病人时更要做好转运前、转动中对策的培训[2],使患者安全转运,减少医疗纠纷。

2.4急救知识的培训: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2次和护理查房1次;由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进行讲课,内容要求与工作密切相关,平时容易犯错及要注意的问题,常见急病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所学内容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认真复习,并作为次月的晨会提问内容。这样可加深记忆。对常见急危重病人的抢救程序贴于抢救室,护士随时可学,并定期集中护士进行培训学习。对抢救车内的急救药品的剂量、作用及用途要求熟练掌握。小组长督促本组护士学习,护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来提高护士的记忆。积极参加护理部举办的急救知识学习班,为做好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5培训后考核:抽查护土抢救车、出诊箱、气管插管箱内物品的取物时间要求在5-10s内完成。急救知识的考核:护士长利用晨会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当月制定好次月提问的内容,包括急救药品知识、急救知识和相关保健知识、应急预案,合格分>90分。每2月进行一次笔试考核,合格分>90分。见习期护士每月急救护理常规理论考试1次,合格分>90分。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徒手心肺复苏术每年考核2次,要求合格率100%。护士长每个月指定抽考1-2项急救技术操作,每半年对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洗胃机,呼吸机,除颤机,电动吸引器等考核一次,合格分>90分。成绩列入护士考评表。考试不合格与质控挂钩,并补考至达标。

3体会

3.1规范的专业培训计划有助于护士又快又安全地获得专业训练,但在实施中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可PCDA循环动态调整,以保证培训计划工作圆满完成。例如在培训的操作及业务学习可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不足进行选题;当月的学习内容制定为次月的提问及考核的内容,以加深护士的记忆。

3.2培训计划及考核记录让每一位护士对自己的护理工作有了正确评估,了解工作中的不足、差距及需要改进的方面,从而提高整个急诊科的护理管理工作。2009年至2010年没有出现抢救患者时因技术过失而引起的投诉和差错。医生对护士急救技能及抢救配合的认可率为95%,未发生因接电话不详或转运过程的不安全因素而导致的医疗纠纷。

3.3通过对突发事件的演练让护士在抢救及处理突发事件时能分清轻、重、急、缓,并快速、准确地执行各项抢救治疗护理措施,保证抢救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急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突遇病情变化,医生未到达之前的宝贵时间内能积极做出反应,给予急救措施。

3.4实行小组长负责制,小组长做好对本组护士的引导工作,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在护理工作中融会贯通,使护士有计划,有目标地去学习,培养了一批集多专业护理技能于一身,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能,应变能力强的急诊科护士,同时提高我院的急救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9篇:护士实习小组总结范文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ICU护士,护士人文执业能力,人文关怀

体验式教学是学习者在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反思、讨论、总结、分享,从所学知识中获得新感知,产生新情感及行为,并将其应用在实践活动中,以指导后续行为的过程,它包括体验实施、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实践4个环节。目前,医院教学培训多集中在专科实践训练中,关于人文关怀、人文执业培训的报道鲜见。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是护士在人文知识运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技巧,区别于临床治疗护理技能,是护士人文素养的外在体现[1]。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患者多处于卧床不能言语状态,沟通能力低,护士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沟通,关怀效能偏低,人文执业能力处于中等水平[2]。研究显示,ICU护士需要通过培训来增强护理技能与关怀技巧[3]。因此,笔者所在医院在层级培训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立体验式学习方案,运用在ICU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的培训中,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10月~12月珠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191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急诊ICU和综合ICU为试验组(98人),内科ICU、外科ICU、新生儿科ICU为对照组(93人)。纳入标准:持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在岗在业;在ICU连续工作6个月及以上;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排除标准:在院进修人员;病事假超过1个月的护士;其他不能全程参与的人员。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学习周期3个月,学习主题5个,按院内培训计划,参加层级培训和院内人文关怀相关课程及活动。试验组以“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概念框架[4]作为理论模型,学习心理调适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人文关怀实践能力、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5个维度主题,设定各学习主题的重点内容,引导其在特定情境中识别患者所需的关怀内容,促使其在工作中理性思考,从而增强其对人文执业的理解能力。培训周期为3个月,培训形式分为理论学习和情境体验学习两部分。每次时间40分钟~60分钟,授课者采用问题引导或案例引导两种方式,授课者在课程前会将问题或案例发放在微信群中,让学习者预习,授课者在课堂中会引导大家思考,并解答大家的疑问。见表1。授课者以各理论主题为基础,按照学习重点,以ICU的真实案例为脚本,设计情境。护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8人~10人,护士通过情境模拟及角色扮演,思考问题及处理方式。情境模拟时,授课者会在旁观察、记录,结束时予以点评。见表2。在理论学习和情境体验过程时,建立微信群,将学习方案提前,护士可以提前预习并思考相关内容,设网上咨询答疑环节,护士可以随时在微信群中交流所得经验。每个主题结束,研究者会以问卷星形式发放学习质量报告表让每位学习者填写。

1.3评价工具

1.3.1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由颜海萍[1]以华生的人性照护理论为理论基础编制,适用于临床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的评价,包括人文关怀实践能力(10个条目)、心理调适能力(4个条目)、人际沟通能力(6个条目)、自我管理能力(3个条目)、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3个条目)5个维度,共26个条目,问卷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分~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一般、比较符合、非常符合,量表总分26分~13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士人文执业能力越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Cronbach'sAlpha为0.913,效度指数为0.908。本研究利用此量表来评价ICU护士人文执业能力。1.3.2学习质量报告表由研究者自行设计,内容包括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效果4个方面,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1分~5分分别表示非常不适用、不适用、一般、比较适用、非常适用。

1.4资料收集与统计学方法

采用《护士人文执业能力量表》测评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每个主题后发放学习质量报告表,监测学习质量。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一般资料采用频数和率描述,应用卡方检验分析;量表得分、学习质量报告表计分等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分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2.1一般资料描述

本研究纳入191人全程参与研究,对照组93人,试验组98人。参与培训的护士年龄在18岁~49岁,平均年龄为(28.02±6.1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3。

2.2护士人文执业能力得分比较

学习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士进行“护士人文执业能力”的测评,结果显示:试验组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总均分及人文关怀实践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3学习质量评价情况

2.3.1总体情况不同学习主题下,试验组护士学习质量总分优于对照组,且学习各环节得分均优于对照组。见表5~表6。2.3.2护士反应体验式学习效果较好第一,人文执业概念及行为更清晰。护士在报告表中提到:人文执业概念比较抽象,通过具象化分解为常见的核心能力,目标更明确,能体会到其内涵。第二,更能引发共情心理。护士在报告表中提到:“每一个主题都会设置引导式问题,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受此启发,更能发现临床问题,引发共情心理。之前工作中知道要实行人文关怀,但是不知如何下手,通过体验式培训,能够找到突破点。”

3讨论

3.1体验式教学能提升ICU护士人文执业能力

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是护士在执业过程中除治疗性护理服务外,还需为患者提供精神和情感照护服务。研究显示,医护人员良好的人文关怀能力能提升患者医从性与满意度,同时提升医护人员的执业幸福感[4]。人文关怀是ICU护理教育和管理的必要元素,必须加入同理心、人文关怀等教学内容,以培养护士的关怀能力。学习者在体验式教学中,通过角色进入、观点采择、换位思考、反思评价等过程实现角色转换,达到认知与情感上的共情,最终促使自身形成相应的实践行为。护士对患者产生共情行为,就能真切体会到患者的痛苦与悲伤,从而产生符合患者需求的关怀行为[5-6]。ICU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使护士主要精力集中在治疗和护理操作上,缺乏与患者或家属的有效沟通[7]。本次学习将抽象的人文概念分解为5个具体的学习项目,根据每个主题的特征性,提出合理的学习要求,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人文理念在临床护理行为中的表达。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便于护士理解人文执业内涵,也促使护士有目的地去思考如何体现人文执业内涵。国外研究显示,ICU在开展人文关怀疗法时,需要对护士进行特定情境的护理培训,以达到执业过程中的精准关怀[8]。因此,体验式教学对抽象性学习内容是可以提升学习效果的。

3.2体验式教学能提升护士关怀素养

研究显示,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一方面是患者自身的素质和意识问题,另一方面医护人员自身在沟通、情绪管理等人文素养方面的问题会加速患者愤怒情绪的产生。本研究中,护士人文关怀实践能力、心理调适能力与人际沟通能力均有所提升,分析如下:(1)人文关怀实践能力倾向于临床工作中关怀行为的体验和表达,护士只有换位思考,才能感同身受,设身处地去感知患者的情绪及舒适程度,有效的感知能影响护理行为的表达。(2)沟通能力是指护士采取合适的方式有效表达观点并使对方准确理解的能力。ICU的特殊环境要求护士经常使用非语言沟通方式与患者沟通。护士主动放慢速度,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患者沟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程度。(3)心理调适能力是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保证自身和患者健康心理状态的能力。ICU护士需要时刻保持同理心,感受患者的不舒适,并不断缓解患者的焦虑,这对自身的精力也是一种消耗。何种工作模式能增加ICU护士的心理弹性,也是护理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本研究倡导的“组团式合作”模式受到大家的认可。综上,在体验式教学中,护士亲身经历并不断反思,对人文素养的提升是有效的。

4结语

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概念抽象,护士在理解学习过程中相对困难。本研究将概念分解成不同主题,并且在情境模拟中予以思考提示,能促进护士深入理解其内涵,同时也引导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寻求人文关怀行为的表达方式。在本研究中,两组学习者自我管理能力、伦理与法律实践能力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如下:(1)自我管理能力强调了工作之余的继续教育提升,护士缺乏对自身的长期规划;(2)伦理与法律是医院一直重点强调的职业规范,耳熟能详,学习过程中体会不深刻。此外,部分护士反映此次学习内容可操作性强,但是内涵深度不足,因此下一步将在学习内容的深度及评价方法中做进一步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颜海萍.护士人文执业能力测评工具的构建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6.

[2]杨宝义,汪蓉,李亚玲,等.重症监护室护士心理资本和人文执业能力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6):1-4.

[3]LIMBUS,KONGSUWANW,YODCHAIK.Livedexperiencesofintensivecarenursesincaringforcriticallyillpatients[J].NursCritCare,2019,24(1):9-14.

[4]张静,朱琳.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7,30(8):44-46.

[5]刘蔚,付瑶,罗樱樱,等.情境模拟训练在提高医学生共情能力中的应用研究[J].医学与哲学,2021,42(3):56-59.

[6]邓文华,胡蓉.心灵哲学的医学人文关怀:共情说的回归[J].医学与哲学,2017,38(11A):36-40.

[7]杨海兰,宋长青.治疗性沟通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S1):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