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制冷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制冷技术论文

第1篇: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我国的在制冷空调行业起步较晚,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虽然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但是总体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发达国家先进的制冷空调相比较,我国的制冷空调在节能技术方面存在很大不足,大多是采用的国外先进技术,并没有自己的研发成果。瑕不掩瑜,我国的制冷企业已经充分注意到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重要性,特别是近年来大力推动了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工作,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研发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制冷空调节能技术之间的差距正在不断缩小。

2制冷空调技能技术

制冷空调节能技术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合理用能,并且降低电力高峰期的符合,现阶段主要的制冷空调节能技术主要有七种,分别是:蓄冷技术、燃气技术、太阳能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热泵技术、热声制冷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

2.1蓄冷技术

现阶段空调用电量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总耗电量中的70%左右,并且由于电力紧张以及能源紧缺现状的不断加剧,促进了制冷空调新技术的研发。蓄冷技术是在这种条件下被研发出来的,该技术就是使空调在非高峰期用电来保持最佳节能状态,此时空调系统的冷负荷由所需的潜热的形式释放冷量来满足,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空调系统冷负荷使用融冰释放的冷量来满足,蓄冷设备也就是储存冰的容器,这样的空调不仅可以提高本身的经济效率,还能够增强系统稳定性。按照我国每年新增3亿m2的商用建筑,如果均使用蓄冷空调系统,每年可为国家节电40亿元,节煤330万吨。

2.2燃气制冷技术

燃气空调的使用,不仅可以降低空调使用对于电网的负荷,也可以提高能源的一次利用率,对于减少污染,平衡冬夏季燃气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过相关部门的测算,如果燃气制冷量1×107万RT,消耗天然气约6×108m3,这些制冷量就相当于少发电3.5×107KW,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电力设备的运转利用率,还能够节约发电设备的投资。随着我国城市燃气管网的逐步完善,燃气空调必然得到快速的发展和应用,此外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燃气空调的发展,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率、缓解夏冬季用电高峰、提高能源供应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3太阳能制冷技术

目前太阳能空调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分别是通过光热转换,以热能制冷,另一种是以光电转换,利用电力制冷,而现阶段应用较多的就是热能制冷。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资源,太阳能的应用对于缓解能源供需矛盾、控制环境污染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再制冷的技术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并未取得显著地效果,一个原因是成本过高,另一个就是能源利用率较低。而利用太阳能进行光热直接驱动的空调虽然性能系数赶不上传统的机械式空调,但是由于其成本较低,并且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因此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太阳能制冷空调。虽然太阳能具有可再生的特性,但是由于其能量供应具有随机性而且能源密度也较低,给其大规模扩展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阻力。现阶段的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应用首先就要解决其可靠性、稳定性,并且相应的提高系统性能系数以及效率。最后,也可以将太阳能制冷技术与其他能源技术结合,形成一个多能源系统,充分利用废热、废气以及其他能源。

2.4热泵技术

热泵技术主要有两种,分别是水源热泵技术和土壤源热泵技术。热泵技术具有性能可靠、无污染、高效节能的优点,可以在夏季制冷、冬季制热,并提供一定数量的生活热水,此外配套的热泵系统还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高、节能效果好的优点。鉴于其明显的节能降耗优势,其已经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在我国也有了很多的应用实例,通过对比,我们总结出:虽然热泵技术的初期投入与中央空调基本持平,但是其投入运行后的使用费用远远低于传统的中央空调。据相关部门估算,我国地级以上城市每年浅层地热能可利用资源量相当于3.56亿吨标准煤,扣除消耗电量,可节约相当于2.48亿吨标准煤。

2.5热电冷联产技术

作为一种综合利用能源的系统,热电冷联产技术不仅增加了热电联产中的夏季热负荷,提高了汽轮机组的负荷率,实现了机组效率的提升,还能够提高低品位热能的利用率。燃气轮机发电是以天然气为动力源,并且将废热直接排放到吸收式冷热水机组,长生了用于制冷的冷冻水,并且将热量应用在除湿型空调上面,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增加热电冷联产的综合效率。该技术的节能效果非常显著,至少在10%以上,因此我国近年来也开展了该技术的应用,例如上海的黄浦区中心医院以及浦东国际机场都采用了燃气轮机热电冷联产系统,具有非常明显的节能效果。

2.6热声制冷技术

作为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制冷技术,热声制冷技术与传统的蒸汽压缩式制冷技术相比,取消了对于环境具有破坏作用的制冷剂,直接使用惰性气体或者惰性气体的混合物作为制冷剂,减少了对于温室效应的危害以及臭氧层的破坏。而且热声制冷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无需特殊材质,在制造成本具有非常大的优势,而且它减少了活塞、剂的使用,在维护成本上同样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此外,热声制冷技术几乎没有现阶段制冷系统的缺点,因此其可以成为未来制冷空调节能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2.7人工智能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了人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主要应用在智能控制、负荷预测以及故障检测和诊断等方面。但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冷空调中的应用仍处于初期阶段,仍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我们应将传统的方针系统与人工智能制冷技能技术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空调制冷效率的最大提升,并且实现最大化的节能效果。

3结束语

第2篇: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制冷与空调;新技术

一、天然制冷剂研发

针对于制冷剂的使用性能和环保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人们目前认为二氧化碳可能取代以往的制冷剂,成为新兴的制冷剂。考虑到二氧化碳本身的物理性质:高密度、低粘度、流动损失小、传热效果好。采用二氧化碳作为新的制冷剂可以省去对于膨胀机的应用,这样就降低了引进膨胀机的资金费用,同时也简化了制冷工艺,提高了工作效率。

目前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已经从实验的阶段前进到实践阶段。这方面的表率是日本。日本在近十年的运用二氧化碳制冷的过程中,销售了大量的CO2热泵热水器。但是由于这种新研发的技术设备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因此,对于其安装和维修等有严格的要求,厂家通常会指派技术人员上门安装和检测。在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的应用中,人们也看到了家用空调即将改革的步伐。因为从基本原理来说,热水器和空调的理论基础大致一样,那么热水器对于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的应用就可以拓展到空调的二氧化碳应用方面上,空调的制冷技术的改革指日可待。科学家和销售商对于新的技术都开始进行利用,热水器推广到家用空调,现在,人们又把视线转移到了汽车空调上,因为理论相差不多,所以研发比较方便。汽车空调制冷技术的研发走在前列的是欧盟部分国家。

二、热声制冷技术

人们之所以致力于制冷技术的研发,主要是现有的制冷技术一方面费用高,另一方面污染严重,国家开始出台相应的限制政策。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可以克服传统制冷技术所有缺点的新型制冷技术——热生制冷技术。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其存在任何的不利因素。优势可以归为以下几点:一是不会产生有害气体例如氟氯烃,来破坏大气的臭氧层,增加紫外线的辐射;其二是使用方便,无需大量的配套设备和器材,节约了经济成本,操作简单方便,技术要求低;其三是无需振荡的活塞和油密封或,这样就减小了对于机器设备的损害,减少维修和替换的费用。所以,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热生制冷技术必然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上述新技术工作的理论依据是热声理论,热声理论是物理界一个复杂的概念,为了便于读者和相关人员的理解,这里简单的说明:简单的描述为在声波稠密时加入热量,在声波稀疏时排出热量,则声波得到加强;反之声波稠密时排出热量,在声波稀疏时吸入热量,则声波得到削弱。

当然,热声制冷的设计水平及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方面走在世界前沿的是美国。美国在该领域投入的资金最多,投入的人才最专业,在耗时多年的研究中,美国用巨资和大量的技术专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了世界性的突破。热声制冷机、太阳能驱动的热声制冷机、热声驱动的脉管制冷(等都是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和创新,值得其他国家的借鉴和引用。

三、太阳能空调

当前国际的能源短缺已经成为趋势,随着技术的开发和领域的拓展,人们发现太阳能的储存量大,能量来源广,能源成本低,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型高效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人们已经应用太阳能发电和驱动,现又拓展到制冷技术层面。太阳能制冷具有很好的季节匹配性,夏季,由于天气热所以人们使用空调的频率越大,而且二者成正比,换句话说就是天气越热,使用和打开的空调的数量就越多,而此时,由于太阳位于处于夏季的半球之上,由于距离近,所以产生的太阳幅射也是一年中最强烈的,提供的热能最多,相应的就提高了太阳能空调提供的冷量。冬季,由于太阳远离半球,距离拉长,所以太阳能辐射减弱。但是此时由于天气相对的凉爽,人们对于空调的使用也就有所下降,所需的制热循环水温度也就相对较低。在满足制冷工况的集热面积下,同样能满足制热负荷要求;以上的特性使得各国都致力于太阳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太阳能制冷有“光热冷”、“光电冷”、“光热电冷”等途径。

四、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水源热泵是既可供热又可供冷的高效建筑节能技术,水源中央空调系统是由末端系统,水源中央空调主机系统和水源水系统三部分组成。为用户供热时,水源中央空调系统从水源中提取低品位热能,通过电能驱动的水源中央空调主机(热泵)“泵”送到高温热源,以满足用户供热需求。为用户供冷时,水源中央空调将用户室内的余热通过水源中央空调主机(制冷)转移到水源中,以满足用户制冷需求。

水源热泵根据对水源的利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种,两种系统的工作原理不同:闭式系统需要构造地下埋管换热器或者地表水埋管换热器,形成封闭的地源水循环系统,向地下土壤或者地表水散热或者取热。开式系统的特点是抽取地下水或者地表水,在板式换热器中与机组的循环工质进行热交换,实现散热或者取热后,再回灌到地下或者河流。

水源热泵的理念刚被提出不久,因此在我国的利用区域有限,但是由于自身的良好特性和较低的局限性,我们可以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相当可观。由于各地区的技术水平不一,各地区的实际水热利用程度不同,因此水源热泵的推广也就存在地区差异,基本上华东地区运用良好,成为我国主要的示范基地,随着华东地区利用的普及成功,这种新技术的使用也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五、天然气(燃气)吸收式制冷系统

太阳能是人们发现的新型能源,而天然气与其有着同等的优点:一、环境污染小;二、储量大。天然气在近几年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目前的使用率相对较高,而且呈上升的趋势。所以人们就开始研发新型的制冷技术,主要是采用天然气。这点的突破在发达国家还不能实现,主要由发达国家进行了研发和实践的运用。天然气为能源的内燃机或燃气轮机驱动的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在制冷空调工业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该种系统不但具有节能、减少电力投资的优点,还具有延长压缩机使用寿命,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优势。

吸收式制冷是一种以“热化学压缩机”为特点的制冷循环。燃气吸收式制冷系统一般为氨水系统,水溴化锂系统。其特点是系统不需要安装辅助的设备运作系统,这就减少了磨损,在提高使用寿命的同时,又避免了维修的费用。天然气之所以被广泛的应用,还有另一个优势就是燃烧完全,燃烧能量大,品质高,这些物理特性优势有利于提高制冷循环势力系数,减少能耗,减小冷热水机组的结构。

参考文献

[1] 蒋能照,空调用热泵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2] T.Davey.Deep lake water cooling a matter of degree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Engineering,2003(9).

第3篇: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金属矿矿井;热害控制技术;探讨

1.矿井原因分析

1.1 地质地热的影响

①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看,如果井田的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且存在着较多的断层,这样一来,就会促使地幔的地热通道与之发生一定程度上的沟通,进而使得热流发生导入,岩温就会得到升高。②由于岩层结构的变化改变了热流方向,垂直层理方向的导热性能小于沿层理方向的导热性能,从而导致了井田不同地带温度场的差异。③地质散热条件差,聚热效应明显。在同一深度下相同地质条件下,其上覆的第四系低层越厚,地温也越高。

1.2 矿井生产过程中的产热影响

矿内空气绝热压缩散热,地面空气由入风井口经竖井进入井下,由于空气本身的压缩,自身放热升温。生产实践表明:在湿润的井筒中,空气每下降lO00m,气流温度升高约4~5℃ 。目前丁集矿开采到-800 m水平,并继续向深部开拓,因此空气绝热压缩散热是矿井下风流温度升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机电设备散热,随着采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机电设备散热在高温矿井热源构成中也占较大的比重。 井巷围岩放热,井巷围岩初始温度较高,不断将自身热量传递到风流中,使风流温度升高。

2. 金属矿矿井热害控制仍需解决的问题

2.1 深度相对较小,热害尚不十分严重

我国目前深井的开采深度大多在1000m左右,井下岩温在40℃~50℃之间。其热害尚不十分严重。

2.2 通风系统复杂,管理困难

我国矿山由于机械化程度较低,因而矿场的生产能力低。为了确保生产规模,只得大量增加作业面。一些小型矿山为了各作业班组的作业计量方便,也要大量增加工作面。使得矿井通风系统十分复杂。

2.3 矿石品位低,价值不高

我国目前的深井矿山,矿石价值普遍不高,使得其经济承受能力较差,无法采用有效的集中制冷方法改善井下作业环境。

3.金属矿矿井热害控制技术

3.1 深部矿井热害预测技术

在对矿井的深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高温热害,而这一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动态系统。而深部矿井热害预测技术则是对这一复杂系统进行一定程度的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通过对矿井热害预测技术进行利用,可以实现对矿井深部采矿工程有关热环境问题的认识能力进行有效的提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

①首先,对相应的井田进行有效的实地调查,并研究与总结出影响矿井地温的主要因素,然后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定性评价与定性分析。根据评价分析结果,对井田深部开采地温场预测理论与计算方法进行系统论述。

②对影响矿井深部开采矿井热害的各个主要因素与热力特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研究矿井深部开采井巷温度场与空气的不稳定换热规律及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系统的提出矿井风流热力状态预测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这些理论与方法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总结,形成一套完善的、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深部矿井热害预测理论体系。

3.2 井下局部降温技术

一般情况下,从制冷机组蒸发器中流出来的冷水温度保持在5℃到7℃的范围之内,对冷水泵进行有效的使用,将这些低温冷水经过冷水管打入到空冷器当中。这样一来,冷水就会通过管壁对风流的热量进行一定程度的吸收,有效的降低风温。当吸收过风流热量的冷水从空冷器中流出之后,再经过管道向蒸发器内回流,并在蒸发器当中进行热量的传递。如此一来,冷水的热量又会传递给制冷剂,并使得自身的温度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最后再由水泵送到空冷器当中继续对风流进行冷却。而对于制冷剂来说,它在蒸发器中对冷水的热量进行吸收之后,再由压缩机吸入并将之压进冷凝器当中。当制冷剂进入到冷凝器当中后,又会发生热量的传递,主要是将制冷剂的热量传递给冷却水。被加热了的冷却水从冷凝器中流出后,又冷却水泵经冷水管道送入到冷水器当中。而在冷却器当中,又会发生一次热量的传递,主要是由冷却水的热量传递给回风流,这样一来,冷却水自身的温度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最后,再经过冷却水管道流回冷凝器当中,对制冷剂的热量进行继续吸收,并有效的实现了排除冷凝热的目的。

3.3 地面集中制冷降温技术

①首先,在地面制冷站从制冷机组蒸发器中流出一次载冷剂,并通过冷水泵将之有效的输送到高低压换热器当中去。然后在高低压换热器中,载冷剂会通过管壁对二次载冷剂的热量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吸收,这样一来,二次载冷剂的温度就会降低。在这一过程完成之后,一次载冷剂又会经过保温管道再次回到蒸发器当中,并在其中发生一次热量的传递,传递者和接受者分别是一次载冷剂与制冷剂,这样一来,一次载冷剂的本身温度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

②当制冷剂吸收到冷水的热量之后,就会进入到冷凝器当中去,并在其中进行热量传递,传递对象为冷却水。被加热了的冷却水从冷凝器流出后,由冷却水泵经过冷却水管道送入冷却塔。而在冷却塔中,冷却水的温度又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却水再次流回到冷凝器当中去,对制冷剂的热量进行继续吸收,并最终实现有效排除冷凝热的目的。

3.4 冰浆制冷降温技术

首先,将制冷剂投入到压缩机当中,通过冷凝机的压缩,制冷剂由固态转化为液态。然后,液态制冷剂通过膨胀阀进入到蒸发器当中去,在蒸发器当中与一次载冷剂进行热交换。当一次载冷剂不断降温并最终达到-10℃时,将其送入到冰浆制取装置的盘管中,然后由二次载冷剂与一次载冷剂进行一定程度的热交换处理,直至其温度达到-10℃。在这一系列的操作结束之后,换热管表面就会结冰,换热管内的一次载冷剂放出冷量后温度逐渐上升,并回到蒸发器当中重新进行换热降温处理。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4.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金属矿矿井热害控制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首先,对矿井热害的等级划分与原因分析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然后在此基础之上从深部矿井热害预测技术、井下局部降温技术、地面集中制冷降温技术以及冰浆制冷降温技术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金属矿矿井热害控制技术。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给读者提供参考并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 蒋瑾瑜.计算机在矿井通风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1989,10(3):1-4

第4篇: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人类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冻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了食品加工技术上,主要对冷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作阐述。

近年来,人类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日益增加,高档饮料、果汁、生物制药等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主体。推动了食品的加工技术与方法的发展,食品原料中含有的营养成分与风味物质等要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就离不开冷冻浓缩技术。

一、冷冻浓缩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

(一)国外发展概况

自上世纪50年代末学者们开始关注冷冻浓缩这一工艺以来,人类对冷冻浓缩技术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荷兰Eindhoven大学Thijssen等在70年代成功地利用奥斯特瓦尔德成熟效应设置了再结晶过程造大冰晶,并建立了冰晶生长与种晶大小及添加量的数学模型,从此冷冻浓缩技术被应用于工业化生产。依此制造的Grenco冷冻浓缩设备在食品工业中用于果汁、葡萄酒、咖啡提取物、牛奶等的浓缩,得到了高质量的产品。

之后,Shirai等为降低成本在采用悬浮结晶冷冻法时将小冰晶凝聚成为大冰晶来减小单位体积冰晶的表面积。研究者以10%(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做试料,在0.212K的过冷却度下,添加占溶液总量6%(质量分数)的种晶,经7h凝聚成直径为0.77mm~2.85mm的大冰晶。他们还将此方法用于海水淡化及烧酒废液处理等方面。MarinoRodriguez等[3]对比研究了反渗透法和冷冻浓缩法在从废水中去除戊酸中的应用,两种操作方法的经济运算结果表明冷冻浓缩法的能耗虽是反渗透的五倍,但却正好折中了反渗透中所用膜的代价。

F.A.Ramos将冷冻浓缩技术应用于一种生长于安第斯山脉的浆果,发现此技术并未改变其果肉的色泽及PH值,并明显降低了挥发性物质的损失量,且很好地保留了浆果独特的香味。

OsatoMiyawaki将管式结冰渐进式冷冻浓缩系统应用于咖啡萃取物可其溶液浓缩至30%,含果肉的番茄汁可浓缩至12.5%,而将夹带有5%果肉的冰相溶解再次经过管状结冰器浓缩后所得冰相的浓度低至0.25%,如果事先将果肉去除,则番茄汁可浓缩至40%,蔗糖水溶液可由41.8%浓缩至54.8%,且浓缩效果非常好。

(二)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由于冷冻浓缩的基本原理很简单,我国传统的老陈醋生产工艺中就曾应用过冷冻浓缩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中,并在相关理论和设备开发上取得了许多新进展。

1.酿酒业。冷冻浓缩的优势尤其可用于酿酒产业。冷冻浓缩技术最先在啤酒工业中应用,可在除去冰晶的同时除去形成混浊的多酚、丹宁酸等物质,从而减少啤酒的贮存容积,特别是对冷冻浓缩后的啤酒采用混合水技术可以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啤酒。后来,有人通过对葡萄酒进行冷冻分离试验,发现酒精和还原糖比较易于利用冷冻法在液相中进行浓缩分离,通过冷冻浓缩技术改善了干白葡萄酒的品质。

2.果汁工业。我国是生产甘蔗的大国,将糖蔗改种果蔗并加工成甘蔗汁既解决了甘蔗的销路,又满足了人们对果汁日益增长的需要。甘蔗汁的热敏性很强,对其进行普通的蒸发浓缩极容易使甘蔗汁焦糖化,丧失其特有的风味。应用冷冻浓缩工艺对甘蔗汁的处理,对浓缩前后的甘蔗汁进行了感官上的比较,发现浓缩后的甘蔗汁品质稳定,除了在颜色、气味、甜味方面感觉更加浓重外,其它基本保持了冷冻浓缩前甘蔗汁的原有风味。

3.制药业。冷冻浓缩已发展应用到制药工业,因此它为开发新产品和改良品种大开方便之门,并且通过其高效的加工节省能源。用冷冻浓缩工艺对中药水提取液进行中试规模的浓缩试验制取口服液,试验表明用冷冻浓缩工艺代替真空蒸发浓缩可免去某些口服液制造过程中的醇沉工序,从而改善口服液的口感。

由于木聚糖酶解所得到的低聚木糖溶液常常需要脱水浓缩,如采用真空蒸发浓缩,可能导致低聚木糖在加热管表面结焦变性,降低产品的质量。江华等研究了低聚木糖溶液冷冻浓缩时的冰晶生长动力学以及悬浮结晶法冷冻浓缩低聚木糖溶液过程中各因素对低聚木糖在固液两相中分配的影响,为低聚木糖冷冻浓缩过程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二、冷冻技术发展方向

食品冷冻浓缩技术与传统浓缩方法相比,其浓缩产品的质量是最好的,但仍存在某些问题。当物料粘度高时难以生成大冰晶,且由于迅速冷却而形成的微小冰晶不能彻底从母液中分离出来,难以回收附在冰晶上的可溶性固形物和一些有效成分,从而限制了它的推广与使用。

近年来有关冷冻浓缩的理论和技术又取得一些新进展。其中,将冰核细菌(IceNucleation-ActiveBacteria,简称INA细菌)用于食品冷冻浓缩中,是生物技术在食品中的一项独特应用。国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表明INA细菌可显著提高食品的过冷点,缩短冷冻时间,节省大量能源;还可促进较大冰晶的生长,使结晶操作成本降低,同时又使分离操作所需费用及因冰晶夹带所引起的溶质损失减少。

Kumeno等用X.campestrisINXC-1对蛋清冷冻浓缩后加热形成硬胶,其物理性质如起泡性、稳定性、硬度、粘弹性等均优于常规生产的产品。Minjung等用P.syringae冷冻浓缩苹果汁,加入细菌的样品在-2.2℃就出现冰核并开始结冰,而不加细菌的样品则无结冰现象。

Watanabe等用海藻酸钙包埋E.ananas制成活性胶囊,加入蛋清中做冷冻试验,发现加了细菌的约在-3℃就有冰晶析出,而没加的则在-18℃才有冰晶出现,熔化冰晶阶段无显著差异;又用E.ananas冷冻浓缩柠檬汁,浓缩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回收率高,风味营养成分保持好,GC分析和感官评定均表明与原汁无异。

三、冷冻技术的发展前景

冷冻浓缩技术现已证明优质可靠,极具市场活力。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冷冻浓缩这一低能耗、可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加工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方法除了用于浓缩,也可考虑用于有机废水的处理,活性物质的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同时,整体的冰结晶又是很好的蓄冷、降温用冷源。这些方面对于保护环境、促进资源的再利用都是很有意义的。

对食品冷冻浓缩技术来说,应在提高冰晶纯度、减少固形物损失及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加以深入研究,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冰核微生物用于食品冷冻浓缩中,属于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相结合的一项高新技术,极富应用潜力。

参考文献:

[1]詹晓北.冷冻浓缩技术在啤酒工业中的应用[J].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1996(1):14-16.

第5篇: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制冷专业;必然要求;应用策略;效果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2;G71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6-0048-01

制冷专业课程是技校的基础课程,对提升学生的维修能力至关重要。技校制冷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是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与操作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能促使学生有效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专业化技能,是一种符合技校生特点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技校制冷专业课程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1)实施一体化教学是弥补教材局限的必要手段。当前,技校制冷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的教材大多是经过压缩之后的精编版,这些教材的进步性体现在突出了实践的价值,局限性表现为只关注单项技能。受教材的影响,学生经过实践掌握的技能相互之间经常是孤立的,对知识的掌握也比较片面,导致学生的操作能力无法与实际项目的处理要求相吻合。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则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实现对知识的系统把握,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

(2)实施一体化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由于课时偏少,实践课往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再加上教学装备资源不足,教师在进行维修技术讲解的时候,往往只能利用模拟演示法,学生对于故障的理解不够清晰,教学目标无法实现。而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则可以将知识讲解融入操作实践中,有助于教育成效的优化。

(3)实施一体化教学与职校生的特点相适应。职校生与其他学生相比,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能力水平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学生的特点在于普遍不擅长文化课且在学习中不主动,甚至有不少学生都抱着混日子的想法,传统教法无法提升他们的积极性。但一体化教学却可以借助实践与理论融合的过程来简化知识,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

(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才是主体,只有保证学生参与进来,教学活动才有意义。制冷课程包含的基本知识有:制冷原理、制冷应用、制冷系统故障、制冷系统维护等。由于知识比较抽象,而职校生的理论基础又比较薄弱,加上学习积极性不强,教师就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积极调控与引导,有效促使学生掌握基本原理。首先,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时,教师要耐心地解答。如制冷问题故障,它涉及的问题比较多,学生可能会在学习过程中提出不少问题,教师一定要耐心帮助,并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的乐趣。其次,在构建一体化教学模式时,教与学是互动的,师生之间的互动应该是比较频繁的,教师可以结合某个知识的学习而开展互动。如制冷技术原理,它比较抽象,又是一切知识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开展互动,并引导学生利用多种辅助手段去理解制冷技术原理。

(2)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促进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在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现场资源,并注重教法创新。由于制冷专业涉及的知识原理比较多,加上不少理念比较抽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手段局限性比较大,而当前背景下,新兴的教学手段已全面进入校园,教师可以结合制冷专业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巧妙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师可尝试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学生进行规范操作的观摩,通过技术分析与原理讲解,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顺利联系起来。以空调制冷出现问题为例,空调制冷出现问题涉及的原因比较多,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才能在维修时快速找到解决的方法。而在课堂上,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可能是片面的,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操作尝试从网上搜索一些与维修操作有关的视频资料,通过网络视频丰富学生的维修经验。如听声音判断、线路排查、机器测试等方法,教师要合理地利用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提升维修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3)鼓励学生合作互助,促进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在一体化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自己要与学生多沟通之外,还要鼓励学生之间多进行一些合作,通过互相帮助来促进共同进步。以制冷原理的学习为例,在授课的过程中,为了使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不好的学生互相帮助,教师可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及能力水平,进行搭配分组。制冷原理里面有几个核心关键词,如压缩机、冷凝器(室外机)、气态的氟利昂、液态的氟利昂、蒸发器(室内机)、室内机的风扇等,学生如何理清这几个关键词的关系是理解制冷原理的关键。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组合将草图和理论联系起来,学生之间结合草图和理论进行分析。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解疑释惑,从而为学习后面制冷问题的排除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制冷专业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维修技能的核心课程,对学生维修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实施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教师用系统的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制冷专业的相关知识,对提升职校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抓住制冷专业的特点,结合职校生的兴趣爱好和操作技能,巧妙系统地引领学生有效参与学习,最终有效掌握制冷专业课程的知识。

参考文献:

第6篇: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农村;制冷技术与维修培训;探讨

中图分类号:F404.1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8月8日

进入新世纪,家电特别是制冷设备涌入农村消费市场,但其售后服务问题却一直被社会忽视。可以说,家电维修已成为影响广大农村地区家电消费者根本权益的大问题。破解农村家电售后服务难题,除了家电厂商加大售后投入,建设服务网络外,关键是加强农村家电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家电维修技术水平。而作为服务于社会的职业院校,应尽到自己的责任,起到培训主导的作用。

一、家电维修培训内容的选择

曾经的家电维修,是从收录机、黑白电视机开始的。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制冷设备逐渐成为家电的主流。制冷设备的逐渐普及,制冷维修又有着相对较高的收费,所以农村对精通制冷装置原理及维修的高级技术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为适应形势,应把制冷培训作为家电培训的重点,以此成为农村家电维修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制冷培训的“学习情境”课程设计

农村家电维修人员整体素质低,突出表现在文化程度低和专业技能水平低两方面,他们大多是靠学徒身份传承技术、手艺、经验,缺乏系统理论学习、培训。培训时要针对此特点,适当降低理论难度,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结合职业资格证书进行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根据最为常见的电冰箱维修、家用空调维修等真实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项目”为主线,每个制冷设备都可概括为三个情境:设备拆装、制冷设备维修与电气系统维修,这三个情境属于递进关系。

由此设计出电冰箱制冷设备拆装、电冰箱制冷系统维修、电冰箱电气系统维修、家用空调器拆装、家用空调器制冷系统维修、家用空调器电气系统维修等六个工作情景。每个工作场景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都设置详细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并对学习项目进行细化,从而可以使参加培训的人员尽可能掌握学习的内容。

三、培训教学方法设计

参加培训人员大多为成人,文化程度低和专业技能水平低,并且由于年龄较大,事务繁多,难于安心坐在教室,培训时要摈弃单纯的理论、轻实训的教学方法。要选取必要的理论知识,配上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要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参培人员积极思考,乐于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切实使参加培训人员学有所得。

1、现场教学法。以实验室或实训中心作为第一课堂,必需的原理讲过以后,紧接着把培训人员带入现场,旨在加强培训人员感性认识,解决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同时,开放式教学满足了各种水平层次的学员的实践需求,有利于动手能力的提高。比如,培训“电冰箱制冷系统连接”时,模拟工作现场,选用典型的家用电冰箱(直冷式和间冷式)为载体,教师示范与学员操作训练相结合,首先满足了没有制冷基础的学员的认识各制冷部件的要求,又使有一定维修基础的维修人员在动手焊接、试压检漏、抽真空、充注制冷剂的完整过程中,学会了系统检修,规范操作的技能。这样,各层次维修人员在培训中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项目教学法。培训教师与学员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其中,项目以工作任务的形式出现,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就得到了一个具体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比如“电冰箱制冷系统维修”,首先让学员知道,制冷故障不外乎“堵”和“漏”。“堵”根据情况又分为冰堵和脏堵,“漏”也有两种情况:严重泄漏和轻微泄露。实际培训中,教师可以根据电冰箱故障检测的方法,提出学员要做的项目:故障的现象是什么?故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确定出现的部位?如何排除故障?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学员不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维修技能也大大提高。

3、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员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培训时首先提出案例,比如“电冰箱不制冷”,引导学生思考电冰箱为什么能制冷?是电冰箱由制冷系统制冷,而通过电气系统控制制冷系统运行。如果不制冷,电冰箱制冷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都可能出现问题。怎样确定问题出在哪里?学员应该思考到问题的核心在于压缩机,它连接了两大系统。引导学生看压缩机是否工作。压缩机工作了,不制冷故障问题出在制冷系统;压缩机不工作,不制冷故障问题出在电气系统。而制冷系统,可能“堵”和“漏”;电气系统,则围绕着压缩机电动机及其控制和保护。这个过程下来,由学员进行讨论和思考,引导学员挖掘知识点,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从“要我学”为“我要学”,对案例的理论和相关技能得到深入掌握。

四、培训建议

1、针对学员知识水平的特点,培训时要多利用投影仪、课件、教学视频等教学辅助资源,帮助学员理解教学内容。

2、在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学员知识技能水平,立足于将理论知识融贯于实际操作中,加强学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着重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训过程中,创设工作情景,加强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员综合维修能力。

巨大的制冷维修市场需求,科学的制冷培训体系,相信在培训机构及家电维修人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广大的农村必将产生一批又一批的制冷维修人才,为我国的家电维修事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诸惠伟.破解农村家电售后服务难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现代营销,2011.6.

第7篇: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制冷与空调;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制冷与空调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制冷空调产品制造消费大国,中国制冷空调行业是全球同行业内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市场,制冷空调行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服务了科技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制冷专业人才需求的扩大。为此,各职业学校纷纷开设了制冷与空调专业或在电类专业中开设制冷与空调课程。我校从1999年开始也增设了制冷与空调课程。制冷与空调学科教育越来越受到中职学校的重视,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第一线的调研和探索的结果,分析了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一、制冷与空调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老化。

传统的授课方法基本上是“板书+讲解”,制冷与空调课程是灵活性、实践性、综合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对于这种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来说,如果没有直观、清晰的演示,内容就会枯燥、乏味,学生听课昏昏欲睡,渐渐丧失学习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差。在有些中职学校,制冷与空调学科教学仍然是跟普通课程一样,大部分时间还是教师在长篇大论的讲述,甚至连应用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都没有,有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对学生来说却显得十分陌生,学生不懂得教师讲课的内容。

2.教材选择不恰当、欠合理。

众所周知,中职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进入制冷与空调课程学习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初中阶段物理课程中热学方面的学习不足甚至没学过。第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冰箱、空调的感性认识不足。许多学校没能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选择过于随意,过难的教材会让学生接受不了,学生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另外,随着制冷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许多学校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教材和实习设备得不到及时的更新,无疑会让教学与时展脱节。

3.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

制冷与空调主要培养掌握制冷原理和空调技术理论和应用能力以及从事制冷和空调设备的制造、运行及维修的应用型人才,其中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目前许多学校的实践教学效果却每况愈下,不少学生理论没学好,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够,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学校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学需求。

制冷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而学校制冷与空调学科的教学设施、设备等由于资金不足不能及时配备,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轨,这种情况在山区中职学校尤为严重。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只进行教学实验,仅配合理论教学开出各种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而随着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和目标越来越高,实践环节已不仅停留在具有直观性、启发性等方面,而是更应具备操作性、探索性等,显然,实验室的建设没有跟上教学要求。

(2)实践教学模式单一。

传统实践教学形式由专业认识实习(学校参观模型室、实训室和看电教录相)、生产实习(到制冷空调生产企业实习)和顶岗实习、实验以及一些社会实践(学生暑期打工或课余时间做兼职)等形式组成。实践教学基本上都是为理论课程的学习服务,这种模式下的实践教学并没有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习停留在感性参观阶段。实验则是教师事先设计好步骤,学生按着步骤做,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也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所谓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却属于纸上谈兵,与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相去甚远。

(3)实习指导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是学生实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专业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实习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在实习中指导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然而我校现有的教师普遍缺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经历,难以指导好学生。

二、改革的思路及措施

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而引起学生在专业能力上的薄弱,许多学生既不能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又不能独立解决实际的技术性问题,我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

1.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决定教学计划完成质量好与坏的重要手段。目前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不能完全照搬,故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年龄特征、个性特长、知识智力、班级状况,等等,做到因材施教,措施灵活。

对于专业课程来说,理论知识应以讲授法配合多媒体教学,因为专业课程和理论知识涉及的知识面较宽,并且与实际结合较为密切,这就要求用图片、课件、影片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增加知识量。将多媒体引入教学,能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联系在一起,降低了学习难度,使一些难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从而使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学好制冷与空调课程的信心。

2.及时更新、充实教材。

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制冷技术也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并涌现出大量以高、精、尖技术为特征的新产品、新技术。制冷技术行业的这种变化和挑战,对具有教学主导作用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具有敏锐的科技触觉,及时吸收和更新专业新元素。而且,当代的制冷专业技术工的就业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小家电生产维修,还涉及到中小型冷库的安装、维护及汽车空调养护等方面,这些都已远远超出了原有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教师必须精通专业基本知识,对教材做到懂、透、化的基础上,精选教材,更新教学知识点,在教学中及时充实教材内容。

3.校内外实习基地相结合。

切实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搞好实习的关键和重要保证,实习基地包括校内实习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基地包括两个方面的基地:(1)制冷与空调设备制造基地。以设备生产厂家为基地,使学生从中了解各种设备和生产过程,深化对工作原理的理解。(2)制冷与空调系统运行管理基地。以冷库、具有中央空调系统的商场、旅馆、办公楼等建筑为实习基地,学生参与各系统和运行管理,有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故障,在分析故障、排除故障的过程中, 增加一些实践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校可以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的同时进行校内实习基地建设,以冰箱或空调器为对象,对厂家实际的生产过程进行调整,简化改进,最终设计、加工、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和环境,此环境具备了完成备料、加工、检验等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能力。这样,学生的校内实训过程更能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体现企业生产工艺规范性及岗位针对性。

4.实施“双证型”教学。

“双证型”培养模式把制冷中(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贯穿于整个学历教学体系和教学计划中,把制冷职业技能鉴定的技能考核模块作为实践教学部分,重新构建完整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以实践教学为主线解析制冷技术。实施理论与实践交替互进式教学,大大改善了实践教学效果,使毕业生具备职业性的制冷知识、技术应用能力、管理经验,适合比较多的基层岗位,就业面比较广,从而可充实和提升学历证书的内涵,保证人才鲜明的区域性和职业性。

当然,在实施“双证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取得证书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应积极主动联系企业,积极吸纳企业的先进技术工艺,不断充实和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并本着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的意识,启发和引导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职业发展潜力。

5.加强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因而,学校应该要求担任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针对大部分专业课教师大学毕业即从事教学工作,无实践动手经验的情况,安排有关教师到企业实习,创造条件让他们参加“制冷与空调”技能岗位培训,通过实践锻炼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取得专业上岗证。与此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制冷空调实验室建设,让教师在参与设备购置、安装、调试工作的同时,对实践教学各环节有更全面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实践教学的任务。

总而言之,笔者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原有的制冷与空调学科教学计划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目前教学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才能使制冷与空调学科的教学顺利有效地开展。

(作者单位:四会中等专业学校)

第8篇: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空调制冷技术;制冷剂;发展前景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与此相应的人民生活水平也稳步提升。再这样的形势下,人们自然对生活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繁荣的市场经济也在各方面努力,以尽量满足人们的需要。在工业化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层出不断,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为了获得更加舒爽的生活环境,对空调的依赖性也越来越高。而不可否认的是,空调在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方面的确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据有关研究,夏天使用空调的人更多,这使得空调制冷技术成为空调销售环节中的关键。除此之外,空调还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诸如餐饮行业、医学、微电子技术等领域对空调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如何能研发出更持续、更有效地进行制冷而又不对环境造成危害的空调成了业界研究的重点。空调制冷技术的进步的确对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对空调制冷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探究。

1. 我国空调制冷技术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的核心科学技术落后的居民在空调制冷技术方面并没有得到解脱。与国内很多电子科技企业依赖于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发展一样,空调生产企业也不能彻底摆脱国外的影响。一方面,这种借鉴的模式使得我国空调制冷技术能够在一穷二白的情况快速得到一定规模的发展。而另一方面,这种“照猫画虎”的“拿来主义”并不能彻底解决我国空调制冷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真正核心的技术并不容易从国外拿来,很多技术都属于国外已经过时的甚至经过实际应用被证明效用不大从而遭到摒弃的。因此,我国很长时间内制造的空调无论从产品技术还是使用性能方面来说都不能同国外先进的空调产品一较高下。在全球化经济的条件下,这种劣势使得我国企业在同国外企业竞争的时候吃了很多亏。

然而关于我国自主空调制冷核心技术的研究近年来也一直没停过,在研究人员不懈的努力下终于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举例来说,华中科技大学在十数年间一直在进行空调热声制冷技术的研究,不但成为我国自然科学研究领域第一个获得国家资助资金的项目,而且在我国空调制冷研究领域也得到很多专家的认可。与此同时,天津大学通过积极的争取也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资助资金,在此支持下,其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技术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因此,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空调制冷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自主产权。在这方面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然而在我国空调技术发展中,这已经不是主要问题。与之相比,如何通过活跃的市场经济实现我国空调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成为了空调技术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困境。

空调制冷技术发展的核心是空调制冷剂的研究。可以说,空调制冷技术发展的历史就是空调制冷剂发展的历史。在空调制冷技术发展的早期,空调制冷剂都是自然物质,然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一些人工合成物质。最后随着人们环保观念的提升,自然物质以其无公害的特性再一次得到了空调制造者的青睐。最早的自然制冷剂诸如乙醚、二氧化碳等最大的优点就是在自然界中可以很容易进行提取,然而使用这种制冷剂制造出来的空调一般情况下体积较大且制冷效率较低。在市场经济讲求成本最小化以及效益最大化的今天显然会被淘汰。因此,氟利昂作为人工合成的制冷剂进入了市场,以其热力性能强的特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空调制造企业纷纷采用氟利昂作为空调制制冷剂。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氟利昂被发现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这一因素促使氟利昂作为优越的空调制冷剂的历史已经走到了尽头。国外的视点又回归到自然制冷剂上面,试图通过开发一些天然制冷剂以达到空调使用无公害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氨、丙烷以及一些烃的混合物得到了重视,他们也成为了替代氟利昂的主要希冀品。

2. 空调制冷技术发展的前景

根据空调制冷技术发展现状,笔者对空调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笔者认为,最有可能取得突破的方面无疑是城市制冷供热中空气源热泵技术、冰蓄冷技术以及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三方面,以下对其进行展望。

2.1城市制冷供热中空气源热泵技术发展前景

空气源热泵技术是建立在卡诺循环原理上的。空气源热泵技术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主要指其能够适应的外界环境范围广,上至零上四十度,下至零下四十度,空气源热泵技术都可以发挥其作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并不受异常天气的影响,诸如阴天雨雪等反常气候都不能使其中断。而最重要的是,空气源热泵技术具有环保特性,这在如今注重科学发展的今天尤为重要。空气源热泵技术不但能够将所获取的自然能充分利用,而且能够将其整个系统进行高效整合,从而提供制热功能,为居民取暖以及热水等需要服务。因此,我们可以预见,空气源热泵技术的发展是空调制冷技术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主题目标。

2.2冰蓄冷技术的发展前景

冰蓄冷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空调制冷系统的能源消耗,这对于如今提倡节能减排的社会来说无疑是很适合的。在空调大规模应用到居民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的生产过程中时,空调耗电量很高也成为了社会能源供应的头疼问题。据有关统计,高层建筑中空调系统的耗电量甚至占到了整个高层建筑耗电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我国面临人口激增以及能源消耗快的背景下,这样的能源消耗速率显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因此,冰蓄冷技术的出现使节能空调的出现成为了可能。冰蓄冷技术正是为了解决空调能源消耗过高的问题才被发明的。冰蓄冷技术能够将空调运行过程中积累的余热利用,并在电能使用非峰值的时间段将制冷剂维持在最好的节能状态中,从而不但节约了能源,而且使得空调工作状态更加稳定,不会在电能使用峰值以及非峰值出现很大的波动情况。

2.3太阳能制冷技术的发展前景

在强调环境保护的现代社会,太阳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能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从理论上说,太阳能作为上天赐予人类的一种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也正因为这个特点,太阳能使得人类在有限的自然资源被使用几乎殆尽的情况下看到了希望。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的发展不但能够使得降低人类对煤炭、石油等资源的以来,而且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当今我国使用的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主要是吸收式太阳能制冷空调,此系统是通过空调器内部溶液的浓度变化来获得冷量,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项技术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因此,通过观察太阳能空调制冷技术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预言,太阳能孔空调制冷技术将来拥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3. 小结

本文立足于空调制冷技术发展的现状,对包括空气源热泵技术、冰蓄冷技术以及太阳能空调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析。空调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诚然,空调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舒适的生活,然而随着人们环境观念的进步,空调制冷技术向着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并且在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重空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总体来说就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整个生态系统效能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瑶. 空调制冷技术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9:300.

第9篇:制冷技术论文范文

近年来,社会对技能人才需求越来越大,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习专业技术,掌握技术技能,成为技能人才,正成为越来越多学生和家长的共识,选择进入技工院校就读的学生人数正逐年递增。以学校为例,近几年报读的学生每年都在2500人以上,且每年都有10%以上的增长。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技校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课程中普遍存在“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技能证难考”的“三难”局面,导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能按时毕业,影响就业,对技校的声誉也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要彻底改变这种尴尬局面,对专业技术课程推行一体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本文以“制冷设备维修工”课程为例,探讨技校专业技术课程如何实施一体化教学。

一、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

专业技术课程由于其专业性、技术性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越来越无法适应教学要求。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厌学、懒散、不自信,学习缺乏积极性及主动性,对纯粹的理论知识很大程度上有抵触情绪。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专业理论与生产实习分开施教,这种方式带来的后果是:1)专业理论课很多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听,教学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很差;2)生产实习课学生开始有点兴趣,但由于理论知识浅薄,学习过程中很快觉得学习难度大,跟不上,然后慢慢放弃;3)理论课教师和实习课教师对各章节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往往不一致,对某些问题看法的差异,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扰;4)往往出现理论课与实习课间隔时间过长导致理论与实习未能很好结合起来,或实习教学先于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脱节,不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导致实习起来很费劲,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推行一体化教学,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开始接触课程阶段理论结合实习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其次,一体化教师兼任理论实习教学,有利于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有机衔接,保持一致性及连续性,使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再有就是技校学生综合素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好,但动手能力较差;有的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不好,但实操能力强……面对这些差异,一体化教学老师可通过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特长和弱点,有针对性地分类教学,引导学生扬长补短,使学生整体专业技能得以提高。一体化教学是专业技术课程的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二、一体化教学的开展

一体化教学不是简单地将理论与实习结合教学,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其内涵很丰富,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及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要做好专业技术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两个方面:教学内容的选取及教学方法的运用

1. 教学内容选取

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围绕需要,结合每个学校教学实习设备的实际情况去选取,重点考虑中、高级工技能考核内容,专业理论知识要为专业技能服务,突出专业技能训练,课程内容遵循“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避免过多、过繁、过深。以“制冷设备维修工”教学为例,目前采用的教材涉及的理论内容知识面较多、范围较广,单是基础知识部分就包括电工知识及电子技术知识、热工知识等,多而繁杂;制冷原理所涉及的内容更包括有液体过冷、吸气过热、回热循环、实际循环、压焓图等知识,理论性太强,往往令初入门的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望而生畏,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因此,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从强化培养操作技能、掌握制冷设备维修工实用技术的角度出发,对某些章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一下,或直接省略;重点选择制冷设备维修工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管道加工、检漏、抽真空、充注制冷剂及电路系统的检测,家用冰箱及空调器一般故障的检修等。

2. 教学方法的运用方面

一体化教学要使教师从“单一讲授型”向“学生行为的引导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模仿型”转向“手脑并用的主动实践型”,要求教师的教学手段多样化,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应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教学手段须灵活,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1)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技术自进入课堂后,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用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扩展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综合能力。一体化教学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的作用,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制冷设备维修工”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平台给学生播放一些制冷设备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制冷设备生产企业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还可以在学校网站的教学平台上传相关的课件及视频教学资料,鼓励学生通过WIFI接入学校网站的学习频道,根据自己的接受程度及爱好,自行选择章节学习,使学生能多渠道接受课程学习。

(2)实例举证法。作为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在生活及教学实践中应对本门课程积累大量丰富而具体的实例,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将课程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例子联系起来,使教学贴近现实生活,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展开。使学生觉得专业技术是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及学习兴趣。例如,在“制冷设备维修”教学中,当进行到制冷系统的检修章节时,列举现实生活中制冷系统维修、维护服务的所有项目,向学生介绍每一种服务的市场价格及成本构成,还有当前市场上制冷维修耗材及供应商等资料,使学生了解当前制冷设备维修行业的概况。列举一些本校毕业生通过创办空调冰箱修理店取得成功的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制冷设备维修行业有广阔前景。学生了解这些情况后,会有信心和决心学好技能。

(3)分组教学法,在一体化教学中,应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每个项目的实操实验过程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实操实验结束后将本组的成果展示出来,并推选代表上讲台具体分析实操实验的得与失,其他组人员有疑问之处可发问,被提问小组要作出答复。通过学习小组之间的竞技及互动,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还可使学生对课程的难点快速掌握,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在对制冷系统进行管道加工时,在割管、扩管、焊管实操项目中,要求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加工项目,各组代表现场评分,选出最好的工件及最差的工件,然后由相关的代表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原因。

(4)角色交换法,在分组实操实验中,小组内人员各有分工,包括组织者、操作者、数据记录者等。人员的角色不断互换,每个学员都有机会扮演各种角色,让大家明白实操不是某个人的事,是一个团队的事,要求每个人都要很快融入角色中,否则有可能会因为自己一个人的疏忽大意而导致全队失败。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能促使某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同学因为怕影响团队的成绩而不得不去学习。例如,在冰箱充注制冷剂的实验中,要求每组要做四次以上的实验,组长制订实验方案,确定组员的分工,然后指挥组员去实施,得出结果后记录下来。做完一次后再由新的组长重新组织,重新分工进行,最后比较不同情况下的差异。这种教学法可以把同学间互相促进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5)开放式教学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实践教学模式,尽可能通过学校的校企合作部门联系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本地及国内知名的企业进行多渠道校企合作,使学生与企业及早对接,更早融入社会。这样,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会更积极、更主动、更有针对性。例如,学校与格力空调、海信空调长期合作,还与市区大中型的冷气设备经销商、电冰箱空调器维修店建立合作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商场、维修店参观及见习,让学生了解制冷设备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及售后服务过程等,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及眼界。还邀请企业一些技术人员及维修点的师傅来到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企业氛围。学校还创办“海信空调冠名班”,直接进行订单式培训,满足企业需求及保障学生就业。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