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异常分析报告范文

异常分析报告精选(九篇)

异常分析报告

第1篇:异常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DOI:10.14163/ki.11-5547/r.2015.23.206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 following immunization, 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1]。佛冈县AEFI监测报告系统自2009年1月开始运转, 截至2014年11月, 共报告100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 为评价AEFI发生情况, 规范预防接种服务, 现将佛冈县100例AEFI监测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2009年1月~2014年11月佛冈县报告的100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分析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的个案信息, 其中男69例, 女31例。

1. 2 方法 按照《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方案》 (以下简称“监测方案”)的要求, 对每个符合报告范围的病例, 按姓名、出生日期、职业、现住址、联系电话、监护人、可疑疫苗接种情况、反应发生日期、发现、就诊日期、就诊单位、主要临床经过、初步临床诊断、是否住院、患者转归、初步分类、反应获得方式、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报告人、联系电话等20项内容进行个案调查。按照发生AEFI的性质将其分为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5类。

2 结果

2. 1 AEFI报告数及其分类 2009年1月~2014年11月佛冈县合计使用不同厂家和剂型的疫苗共35种, 其中24种疫苗发生AEFI 100例。相应期间共接种疫苗810460剂次, AEFI发生率为12.34/10万。报告的100例AEFI中, 一般反应79例, 占79.00%, 发生率为9.75/10万;异常反应16例, 占16.00%, 发生率为1.97/10万;偶合症5例, 占5.00%, 发生率为0.62/10万;无发生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心因性反应、无群体性反应、无死亡个案。

2. 2 AEFI地区分布 全县12个接种单位中, 均有AEFI病例报告。见表1。

2. 3 人群及时间分布 在100例AEFI患者中,

2. 4 报告时间分布 在报告的100例AEFI中, 发生的时间以4~9月最多, 占总报告数的69.00%, 无零报告月份。见表3。

2. 5 不同疫苗的AEFI发生情况 在报告的100例AEFI病例中, AEFI发生率居前3位的疫苗依次为23价肺炎、脊灰(灭活)和侵袭性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 报告发生率分别为52.26/10万、43.44/10万和39.98/10万。见表4。

2. 6 反应A临床表现 在报告100例AEFI中, 发热、局部红肿、局部硬结的76例, 占76.00% ;过敏性皮疹11例, 占11.00% ;血管性水肿5例, 占5.00%;偶合症5例, 5.00%。

2. 7 AEFIA转归情况 报告的100例AEFI患者全部治愈。

3 讨论

佛冈县在统计期间的AEFI发生率为12.34/10万。报告发生率低于上海青浦区2010年(91. 80/10万)[2]、杭州西湖区2009~2011年(22.18/10万)[3]和辽宁省抚顺市 2011年(13.33/10万)[4]的报道, 高于广东省高州市2011年(1.29/10万)[5]、山东省菏泽市2011年(3. 52/10万)[6]、和中国 2010年(3.86/10万)[7]的报道。

不同疫苗的AEFI报告情况不同, AEFI报告发生率最高的前3位疫苗是23价肺炎疫苗52.26/10万, 脊灰(灭活)疫苗43.44/10万, Hib疫苗39.98/10万。生产厂家不同, AEFI报告发生率有一定差异。由此可见, 疫苗的AEFI报告发生率与疫苗种类、成分等因素有关。佛冈县自开展AEFI监测以来, 没有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心因性反应和死亡病例报告, 说明佛冈县疫苗接种是安全的。但由于疫苗本身特性、环境和受种个体等因素的影响,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AEFI监测是一项系统工作, 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公众和医务人员AEFI的报告意识, 加强技能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诊断能力, 以增加AEFI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为开展疫苗安全性的流行病学调撕推兰厶峁为全面、科学的资料。

佛冈县目前各接种门诊普遍存在专业人员配备不足、素质偏低、人员不够稳定等问题, 要提高预防接种质量, 杜绝安全接种隐患, 就必须开展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建设, 规范预防接种操作, 提高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责任心, 减少预防接种实施差错的发生, 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颖. 215例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情况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旬刊, 2013, 23(6):1084-1088.

[2] 项检, 费金花, 仲文江, 等.上海市青浦区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2, 26(6):88-91.

[3] 蒋晓霞, 钱晨颖, 张丛笑, 等.西湖区2009~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结果. 浙江预防医学, 2013, 25(4):40-41.

[4] 王悦伟.抚顺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0):254-255.

[5] 蔡永荣, 林坤立, 何泳滨, 等.高州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0):171-174.

[6] 侯敏, 刘景顺, 于民, 等.菏泽市2011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数据分析.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7):115-116.

第2篇:异常分析报告范文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财务分析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财务分析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

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财务分析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

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财务分析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财务分析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财务分析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

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

“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财务分析报告在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一)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用;

(二)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定着公司的命运;

第3篇:异常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AEFI;特征分析;处置心得

       为了最经济、最有效的、更好地保护儿童健康,我国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并不断深入和扩大;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简称AEFI)也屡见不鲜,严重者可引起儿童器官功能受损,逐渐引起公众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现对我县2011年度本地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资料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和讨论,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海安县2011年度0~7岁常规免疫接种儿童、疫苗应急接种、强化免疫接种和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人群,并出现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等6类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病例。

1.2 资料来源  收集我县各预防接种门诊网点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1年度?AEFI数据资料。

1.3 统计方法  将收集的数据资料输入Excel2003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2 结果

2.1 病例报告

2.1.1 报告时效  2011年度海安县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88例AEFI中,48小时内及时报告率为92.05%,及时调查率为95.45%,AEFI个案完整率为100%。

2.1.2 报告分类  2011年度全县共报告AEFI 88例(0.0681%),其中一般反应72例(81.82%)、异常反应13例(14.77%)、偶合症1例(1.14%)、不明原因2例(2.27%),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及心因性反应病例报告。

2.1.3 疫苗分类  我县2011年度使用疫苗25种,共接种剂次129203针次;有15种疫苗报告有AEFI发生,共发生88例,其中23价肺炎、无细胞百白破、减毒乙脑、Hib、白破的发生率位于前五名。(见表一)。

       2.2 病例分析 

2.2.1 临床诊断分布  在一般反应报告中发热42例(58.33%)、接种部位红肿浸润或硬结21例(29.17%)、两者皆有为9例(12.50%);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8例(61.54%)、血管性水肿2例(15.38%)、无菌性脓肿1例(7.69%)、荨麻疹各1例、淋巴结炎1例;1例偶合症临床诊断为支气管肺炎。

2.2.2 发病时间分布  从接种疫苗至发病的间隔时间按24h内、2~3d、4~7d、8~14d、15d以上划分,分别占82.95%、4.54%、3.41%、3.41%、9.10%。

2.2.3 年龄性别分布  在88例中0~、1~、2~、3~、4~、5~、6~、7~岁组分别为34、27、12、6、3、3、2、1例;其中0~、1~岁病例最多,占69.31%,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男54例,女34例,男女比例1.59∶1。

2.3.4 时间地区分布  全县11个区、镇、场均有AEFI病例报告;全年各月都有病例报告,其中7~8月报告数较多,为30例(占全年病例总数的34.09%)。

3 分析讨论

3.1 研究宗旨  儿童免疫预防接种是密切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涉及到千家万户的预防保健工作,是预防控制儿童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实施免疫规划项目和开展预防接种,全球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控制成就举世瞩目【1】。由于疫苗种类、接种针次、受种人群、接种方法等因素,偶尔会出现AEFI,处理不当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江苏省海安县地处苏中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高,群众对健康的需要较高。为了保证预防接种的安全实施,改善其服务质量,了解我县AEFI系统的运转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发生的AEFI,故对我县2011年AEFI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和讨论。

3.2 反应特点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过程中或接种后发生的可能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且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按其发生原因分为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实施差错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和不明原因反应等6类。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发展和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种类、接种针次、受种人群都在不断增加,AEFI受到了公众、社会和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我县2011年度的AEFI报告率为0.86/10万,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大多为一般反应,无疫苗质量事故和接种事故及心因性反应报告,23价肺炎、无细胞百白破、减毒乙脑、Hib、白破的发生率位于前五名,与陈万庚报道的基本一致【2】;大部分AEFI病例在接种后24h内发生,其中0~、1~岁病例最多,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全县11个区、镇、场均有AEFI病例报告,全年各月都有病例报告,其中7~8月报告数较多。

3.3 处置心得  为了降低AEFI发病率和减少负面影响,应该做好以下几点:①高度重视:各级疾控和接种单位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从疫苗的采购、流通、储存、使用各个环节层层严格把关;加强接种门诊的硬件设施建设和规范化建设;②培训学习:各级单位的业务人员应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有关预防接种和AEFI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加人员配备、提高接种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业务素质和责任心;③宣教告知:在实施操作前应仔细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既往接种情况和接种禁忌症,向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告知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④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三查七对”工作;并履行接种前知情同意和接种后留观制度;万一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恰当处置和做好耐心解释工作;⑤规范报告:发生AEFI后应及时、规范、正确进行网络直报,提高AEFI病例的及时报告率、网络及时上报率、及时调查率、报告单位覆盖率等,不断完善AEFI国家信息管理监测报告系统;尽快制定AEFI鉴定程序及补偿办法,以便于基层在应对和处理时有充足的依据【3】。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免疫接种质量,降低AEFI发病率和负面影响,要高度重

视AEFI的防控,提高疫苗质量、加强业务培训、宣教告知、精心操作、及时报告、规范处置,常会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韩一楠,杨月,肖丹. 2009年大连市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资料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1,5(1):20-22.

[2]陈万庚,周爱庆,马永法.盐城市盐都区2007-2008年预防接种副反应分析[J].

第4篇:异常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反洗钱;可疑交易报告;应对策略;分析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10-0067-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10.18

一、引言

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是反洗钱义务主体在与客户开展金融交易过程中,按照反洗钱法律法规要求,识别和发现存有洗钱及相关犯罪嫌疑的异常交易的过程。总体上说,世界各国的反洗钱制度大多数都以可疑交易或者可疑行为报告制度为中心,要求金融机构报送有洗钱迹象和可能的交易行为的有关信息。可疑交易报告是国家反洗钱工作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情报来源基础,有效的可疑交易线索为司法机关启动洗钱案件调查和侦查程序提供信息支持。

从本质上讲,可疑交易是与涉嫌洗钱等犯罪相关度较高的资金交易。伴随着金融创新的多样化和电子化,洗钱分子通过金融机构实施洗钱犯罪的手段日趋复杂、转移犯罪所得的方式更加便捷。特别是随着反洗钱制度与机制的建立以及金融机构反洗钱意识与合规水平的逐步提高,洗钱者为掩饰其洗钱动机和行为,必然会不断设计和实施更加多样、复杂的洗钱手段,从而形成了一个动态的、具有自主学习和自我调适功能的自组织系统。可以说,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是金融机构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最特殊环节,其有效性最终决定了金融机构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的质量。

一般而言,金融机构报告可疑交易行为的有效性取决于四个因素:可疑交易的固有特征、报告规则、识别方法以及金融机构的报告意愿。可疑交易形式的多样性、过程的隐蔽性、手段的专业性、判别的主观性等特征属性,要求金融机构在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还应自觉适应反洗钱形势发展需要,采取先动哲学的可疑交易报告态度,主动开展洗钱类型特征、洗钱活动规律、洗钱风险演变趋势等的研究,不断优化和创新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策略与方法,有效改变目前可疑交易报告数量庞大而情报价值较低的被动局面。

二、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基本策略

(一)现状分析

洗钱是一种有规律的犯罪活动,并具有一些相似的异常特征。《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2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分别要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应当将共计48种交易或者行为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在反洗钱工作的起步阶段,监管当局制定的这些列举式识别模式有助于经验不足的金融机构更容易识别和报告可疑交易。金融机构通常将管理办法所列举的可疑交易报告标准予以量化、编码,由识别系统根据客户业务发生的时间、次数、金额等交易数据,自动提取并直接通过“总对总”方式上报。例如,某商业银行将第十一条第一款“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者集中转入、分散转出,与客户身份、财务状况、经营业务明显不符”的报告标准模型化为如表1所示的8条识别规则。

事实上,管理办法所列举的可疑交易报告标准通常包括客观条件和主观分析两部分内容。另外,第十四条还规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发现其他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等有异常情形,经分析认为涉嫌洗钱的也应当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报告。由表1的模型定义可见,这些筛选规则将标准中的“短期”设定为10个自然日,将“集中与分散”的可疑特征描述为借贷方账户数的显著差异以及借贷方发生额的基本平衡。由于模型参数的刚性,以及模型定义中较少考虑客户的经营性质、经营特点、资金往来等因素,可疑交易的错误否定(将可疑交易误认定为正常交易)和错误肯定(将正常交易误认定为可疑交易)问题不可避免。显然,金融机构这种基于客观标准而导致的机械性、粗放性、防卫性报送行为违背了可疑交易报告制度设计的初衷。

(二)应对策略

从洗钱犯罪的操作手法和异常资金的归集路径看,可疑交易可能存在于金融机构的各项金融业务以及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由于非法交易常常与合法交易交织在一起,特别是那些看似合法交易的非法交易更具有欺骗性,要求监管机构制定一个绝对而完备的可疑交易判断标准、期望金融机构识别和发现所有的可疑交易既不现实也不经济。

因此,金融机构在制定反洗钱策略时,需要合理保证与统筹兼顾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针对性、完备性和准确性。其中,针对性是在洗钱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合理调配资源,有效发现与特定严重犯罪有关的洗钱活动;完备性是金融交易监测范围应覆盖金融机构各项金融业务的各个环节,最大限度地降低错误否定的风险;准确性是在提交报告前应尽可能多地排除错误肯定,即以最少的可疑交易报告量包含尽量多的涉嫌洗钱交易。

1.实施风险管理,增强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针对性。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采用的交易方式与支付手段、面对的交易客户等多种多样,对应着高低不一的洗钱风险。在可疑交易监测分析过程中如果不从内部控制上来管理洗钱风险,不辨主次地平均用力,则金融机构既会增加合规成本支出,又不利于其报告质量的整体提高。为此,金融机构首先要加强反洗钱风险管理理念与方法的教育和培训,减少执行风险为本反洗钱监管与实践的认知障碍,提高反洗钱人员的风险意识、法律政策水平和可疑交易识别能力。其次是将风险识别和评估贯穿于金融机构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以及开展交易的全过程,并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洗钱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第三是对所有可能面临洗钱风险的业务环节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这些业务既包括传统的柜面金融业务,也包括非面对面的网上金融业务、基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结算业务等。

2.完善方法体系,保障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完备性。金融机构应根据所监测分析领域的业务特点,优化、扩展“基于规则”识别方法,综合考虑识别手段、识别模式、识别对象、识别流程等因素,探索交易主体导向和交易行为导向的分析方法,形成多样有效的可疑交易识别方法体系。在识别手段方面,不断完善系统自动监测功能,同时强化以客户为基础的人工分析。在识别模式方面,除了将规律性规则用于交易数据过滤与识别外,还要根据对交易主体自身的行为规律特征及其周围同行的规律特征的综合比较来发现异常或排除误报。在识别对象方面,按照交易、账户、客户、组织的层次关系,构建金融交易信息的多维数据立方体,从不同的概括层次上把握可疑交易的特征。在识别流程方面,强化信息共享与分工协作,形成自下往上情报汇集和自顶向下证据确认相结合、条线式分散识别与各条线关联分析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3.整合信息资源,提高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准确性。基于新的反洗钱监管理念,金融机构不仅需要关注法规体系中规定的可疑交易特征描述,更需要深刻领会自主识别报告制度的实质,即在充分开展客户尽职调查的基础上判断交易的真实性与合理性。因此,金融机构一是整合在各种业务往来中获取的客户身份、资金交易、财产关系等信息资源,充分剔除由一线人员发现或由信息系统筛选但有足够理由排除的可疑交易。二是建立面向反洗钱的信息共享与信息整合机制,为识别、分辨可疑交易线索提供多渠道的信息资源,同时降低在报送跨行可疑交易时获取交易对手信息的难度。三是发挥金融行业信息管理优势,逐步实现可疑交易监测系统与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或其他业务系统的功能集成与数据共享,并及时更新与补充新的洗钱交易特征、黑名单客户、高风险客户、洗钱特殊地区等信息。

三、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技术方法

(一)方法综述

能够在众多交易信息中迅速发现、判断、认定一笔“重大涉嫌洗钱可疑交易”是反洗钱的核心工作。汤俊(2008)将反洗钱智能数据分析归结为基于场景检测和基于异常检测两类[1]。场景检测主要针对过往发生案件的一些特征进行统计,并将所得到的规律性规则用于对交易数据的过滤与识别,只要达到量化标准的上限,即认为洗钱行为“重现”而加以报警。异常检测是将客户交易放到一个交易发生的上下文环境中进行分析,其主要研究思路是通过数理统计、聚类分析、小波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描述用户行为模式轮廓,以此作为正常行为和异常行为的判断依据。

上述反洗钱智能数据分析方式以金融交易主体为核心,其识别与分析的依据是交易特征及历史交易特征等。关于交易主体,高增安(2007)将机构账户按照交易层、账户层、组织层、链接层进行分类[2]。类似地,张成虎、赵小虎(2009)将金融交易信息分为交易层、账户层、客户层、机构层等四种类型[3]。交易层信息是整个交易信息的基础,每笔交易记录包含交易主体、账户、时间、交易性质等丰富信息,本层面主要分析的是单条交易记录的可疑性。以账户为主体,将交易层信息进行归并,构成账户层,本层面分析的是账户所涉及到的全部交易。按照家族树(或机构结构树)来整合、聚集个人客户(或单位客户)所有账户的交易记录,形成客户层(或组织层、机构层)的交易信息。

此外,银行洗钱“黑名单”中所包含的有洗钱嫌疑账户往往彼此关联,隐蔽形成洗钱犯罪网络。在金融交易网络中,结点通常代表交易主体,带有方向及权重的边体现了交易主体之间的联系及强度。Goldberg等(2005)通过在现实世界实体层面上重构交易数据来支持FAIS系统进行复杂交易网络的分析[4]。Jedrzejek等(2009)针对贸易洗钱等金融犯罪的分析而提出了用于表示资金流动、发票单据、商品或服务的链形图[5]。针对金融交易网络分析,Xu、Chen(2004)提出了改进的最短路径算法来识别洗钱犯罪网络中的最强关联路径[6]。薛耀文等(2006)提出了在复杂金融网络中基于成本约束的效用最大化条件下智能节点洗钱路径的计算方法[7]。杨冬梅等(2007)建立并分析了金融网络中洗钱资金转移路径的可疑模型,以期分离出洗钱可疑路径集合并从中找出洗钱关键直接路径[8]。张成虎等(2009)通过图形遍历方式和金融交易权重分析策略的组合来发现交易关系异常特征[9]。

通过金融交易网络的关联分析来识别可疑及欺诈行为、发现隐藏组织结构或关联群体、模仿团队行为及预测洗钱行为等。FAIS系统中应用称为NetMap的关联分析工具来辅助发现洗钱线索。Kovalerchuk、Vityaev(2002)提出了称为混合证据关联技术,可将贸易交易数据中的多项事实证据以及领域背景知识等关联起来,以自动发现可疑的洗钱或欺诈模式[10]。

(二)方法建模

可疑交易监测分析的主要内容是金融机构以反洗钱法律法规为依据,以信息分析技术为手段,对监测范围内的金融交易实施可疑交易的在线监测与人工分析。其中,监测范围应覆盖金融机构所有可能面临洗钱风险的业务环节。在线监测指金融机构应根据所监控的业务领域和金融产品特点,实现和优化可疑交易自动识别功能。人工分析指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可疑交易人工甄别流程,特别是对于利用技术手段筛查出的异常交易数据,须结合客户身份识别、行业特点分析及相关交易背景进行人工分析、审核和判断后才能报出,提高可疑交易报告的情报价值。

基于前文分析,可将可疑交易监测分析任务归纳为四个要素,即识别方法、交易特征、交易背景、异常交易模式。其中,识别方法有场景检测、异常检测、关联分析等三种;交易特征揭示了交易的金额、频率、流向、性质及用途;交易背景包括交易主体类型、层次结构、所在行业等背景资料及历史交易统计信息;异常交易模式刻画了不同洗钱行为的可疑交易特征,可来自于领域专家的经验总结或智能系统的自动归纳发现。可见,可疑交易监测分析就是基于交易特征与交易背景并应用特定识别方法来判断交易是否异常或可疑的过程。

为描述方便,以P::=+表示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模式。其中,“::=”为定义符号;“+”为可疑交易模式的并列;字母P、M、C、B分别对应了异常交易模式、识别方法、交易特征、交易背景等四个要素。各要素的典型特征值分别为:M={s-场景检测, u-异常检测, l-关联分析},C={m-金额, f-频率, d-流向,p-性质, u-用途},B={t-交易期间,b-背景资料, s-历史交易统计信息}。

表2的左列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作为可疑交易进行报告的18种交易或者行为,右列是对应的可疑交易识别模式。实际上,这些分析模式是对可疑交易描述的高度抽象,如p1101的第一部分可解释为“利用场景检测法筛选出短期内交易主体在金额、频率、流向等方面呈现异常的交易”,表1的识别规则可视为该模式的实现模型;第二部分则可解释为“对于筛选出的可疑交易,利用异常检测法,综合考虑交易性质与用途、客户背景与交易历史等因素,判断其是否可疑”。

本文所提出的可疑交易监测分析模式将有助于可疑交易模型的分析、构建、实现与评价。但需要指出的是,表2给出的模式存在着表达上的模糊性和语义上的歧义性等问题。另外,尽管许多交易模型在全球都会被认定可疑,但由于各国监管要求不同,各银行的业务领域和产品不同,可疑交易模型的数量、高发领域及组合也会具有不同特点[11]。因此,下一步将重点集中在进一步拓展和细化交易特征及交易背景的要素特征上。

参考文献:

[1]汤俊.国际反洗钱智能数据分析技术综述[J].华南金融电脑,2008(8):79-82.

[2]高增安.基于交易的可疑洗钱行为模式与反洗钱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3]张成虎,赵小虎. 基于链接分析的洗钱交易识别研究[J].上海金融,2009 (8):78-83.

[4]H.G.Goldberg,R.W.H.Wong. Restructuring Transactional Data for Link Analysis in the FinCEN AI System[J]. IEEE Computer Society,2005(5):81-85.

[5]C.Jedrzejek, J.Bak. M.Falkowski. Graph Mining for Detection of a Large Class of Financial Crimes[D].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ceptual Structures, Moscow, Russia, July 2009:26-31.

[6]J.J.Xu,H.Chen.Fighting Organized Crimes: Using Shortest-path Algorithms to Identify Associations in Criminal Network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2004(38):473-487.

[7]薛耀文,张朋柱,范静.基于成本约束的智能洗钱效用与路径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6(S1): 1165-1171.

[8]杨冬梅,吴冲锋等.金融网络中洗钱资金转移路径的可疑模型—概率视角[J].上海管理科学,2007(6):42-46.

[9]张成虎,赵小虎. 基于数据挖掘的洗钱交易识别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19):123-126.

第5篇:异常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肝功能异常 分析

阿托伐他汀具有显著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是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处方药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该药引起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的报道较多[2]。为此,笔者收集我院医生、护士、药师上报的59例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ADR报告表并进行分析,以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1 数据与方法

收集我院医生、护士、药师上报的59例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ADR报告表,利用Excel建立相关表格并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用药开始到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时间、用药数量、用药途径、原患疾病、治疗措施与转归等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构成比[1]。

2 结果

2.1一般情况 59例肝功能异常ADR报告中男性41例(占69.5%),女性18例(占30.5%),从比例上看男性高于女性;患者年龄最小39岁,最大84岁,60岁以上患者36例;既往药品不良反应情况:有:2例,无:41例,不详:16例;59例患者中,原患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5例,脑梗塞40例,后循环缺血2例,急性左心衰、冠心病、慢性肾功能不全1例,全面遗忘综合征1例,右侧股外神经病1例,紧张性头痛1例,痛风性关节炎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其他均为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具体发生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见表1。

表1 发生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年龄与性别分布

2.2肝功能异常发生时间 出现肝功能异常时间最短的是3天,最长的是19天;用药数量分别是10mg、20mg、40mg。

2.3引发ADR的给药途径 口服54例,静脉注射5例。

2.4治疗措施与转归 引发功能异常后所有患者均停用阿托他汀,部分患者加用肝太乐或五脂胶囊等护肝治疗。57例好转,2例治愈。具体情况见表2。

表2 发生肝功能异常后的治疗与转归

3 讨论

表1所示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男性明显比女性多,60岁以上的患者明显比60岁以下的多。本组资料有限,不能确定其意义,但老年患者由于生理机能逐渐退化,多种疾病并存,往往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治疗,由此产生的药物相互作用及ADR所带来的用药风险随之增加[3]。可见对老年患者用药尤其是联合用药应更加慎重,并加强ADR监测。本组资料中,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发生肝功能异常的有11例(占18.64%),服用20mg的有47例(占79.66%);不良反应发生在3周以内,最快的在用药3天后,最慢的发生在用药19天后,多数患者出现在2周内;多数患者采用口服;停药或加护肝治疗后即好转或治愈。近年来有关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报道较多,因此在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前、治疗开始1至2周后及剂量增加后要检查肝功能,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如每半年)复查肝功能,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即停药或加护肝治疗直至恢复正常。服用剂量应从小开始,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药数量或停止用药。阿托伐他汀慎用于曾有肝脏疾病史患者。活动性肝病或原因不明的转氨酶持续升高应禁用阿托伐他汀。

参 考 文 献

[1]王维忠,魏润新,钱南萍,姜海龙.我院92例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0年第10卷第2期第181页.

第6篇:异常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症状和体征;人群监测;疾病爆发流行;学生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8.2 R 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12-1107-02

症状监测是指不依赖于特定诊断,对指定人群殊临床症状(发热、呼吸道症状、腹泻等)的发生频率进行监测的一种疾病监测方法[1],是近年来为应对生物及化学恐怖袭击或者其他严重公共卫生事件而发展起来的研究热点[2]。 我国从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后,在许多城市的医院也建立了症状监测系统,其目的就是考虑到一些疾病确诊困难,为争取就诊与确诊之间的时间,从而更早地发现疫情[3]。辽宁省自2007年9月起,在鞍山市主要城区建立了一部分监测学校,开展了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工作。该工作开始不久,铁东区某监测学校即发生水痘疫情。现结合传染病报告资料,对学校症状监测系统进行实例评价。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来源于2007年9月3日至10月19日鞍山市铁东区10所监测小学症状监测资料(共6学周)。该监测资料依据学校每天的晨检记录和校医对因病缺课情况的记载,共收集11种症状,与水痘相关的主要症状有发热、出疹、头痛、咽痛。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每天收集各校资料,每周末汇总,并于下周一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收集同期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该10所监测小学发生的传染病病例资料。

1.2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症状监测资料和传染病报告资料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症状监测在传染病预警方面的实际应用。

2 结果

2.1 报告病例和报告症状的基本情况 2007年9月3日至10月19日(6个学周)传染病报告系统共报告水痘病例41例(同期无其他传染病流行)。症状监测系统共报告发热症状394人次,出疹症状271人次,头痛症状117人次,咽痛症状50人次。国庆节学生放假,无监测报告。见表1。

2.2 流行病学分析 对比传染病报告进行时序分析,将通过症状监测系统探测的整个流行过程分为发生、潜伏传播、爆发3个阶段。

2.2.1 发生阶段 监测学校在第2周发热症状人数急剧上升,虽然缺乏基线资料对比,但在如此短的时差内(1周)发生近1倍的变化可能属异常情况;此外,出疹症状、头痛症状、咽痛症状也有相应增加,故初步推断10所学校中有部分学校存在疾病流行,同时未见任何传染病报告异常情况。

2.2.2 潜伏传播阶段(或引入期) 第3~4周,发热症状报告人数下降,恢复到第1周的水平,较为特异性症状“出疹”迅速上升,同时传染病报告反映水痘的散在少量发生,但仍达不到爆发标准。结合其他症状平稳的表现推测为水痘,此期间应为引入期。即第2周发生的部分病例在发热症状平稳后,返校上课传播疾病的时期,因发热缺课报告减少、出疹缺课增加,整个人群呈潜伏状态。

2.2.3 爆发阶段 经引入期的广泛传播,疾病终于爆发。第5周传染病报告水痘达31例,均为同一哨点学校,发病时间多为国庆假期(第4,5周之间的国庆长假),同时症状监测系统也大量报告缺课症状。

3 讨论

通过实例分析,学生因病缺课症状监测系统可以更早、也更容易地发现学校中传染病的流行。传统疾病监测系统收集的爆发资料都是逐步上升,最后出现高峰,这就需要监测人员在数据上升的过程中对比基线发现疫情,作出反应。但由于多种原因,学校传染病在报告上往往呈现突发,没有较好、较完整的上升期,通常是发现病例即已经是爆发(即全或无),根本无法提前采取措施。研究发现,学校疫情的非特异症状(发热)曲线是呈“双症状高峰”出现的,在没有疾病报告的第1症状高峰甚至更早的上升阶段即可发现疫情,时间上较早,作出结论相对容易,图形直观。当然,如果该疾病有相对较为特异的症状(如爆发水痘的出疹症状),结合特异症状的快速上升(仍提前于报告爆发)还能更准确地验证判断。

另外,该系统可以全面了解疾病流行过程,提示最佳的控制时机。结合本例疫情分析,目前水痘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是首批病人出现后未隔离、未报告疫情、未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丧失了控制续发病例的最佳时机,使病例与易感儿童密切接触,增加了传播的机会,从而使疫情不断扩散[4]。以往的监测通常无法发现传播期,只有爆发后才能采取隔离措施。在此次研究中2个“非特异症状峰”之间出现症状平稳回落的表现,结合学生集中放假在家相对独立发病(即在此前被感染),以及水痘儿童应在10~12 d有水痘接触史可以说明第3到第4周应为爆发的接触传播期(或引入期),在此时间为控制的最佳阶段;如能在此期(第3或第4周)采取隔离控制,后来的疫情(第5周)就不会发生。当然,症状监测是对人群进行“诊断”的复杂技术,收集和分析整体人群“病情”的方法是这一技术的核心,本研究只是一次简单的尝试,还有许多有待探讨的地方。在收集“病情”方面,本系统将10所学校作为1个观察单位,以“周”为报告周期,都增加了数据的稳定性,提高了特异度,但相应降低了灵敏度。到底以几所学校作为1个观察单位,采取周报是否科学,都应结合成本效益进一步探讨。另外,在分析“病情”方面,不同季节不同疾病的症状种类和表现程度千差万别,非特异症状是否都会出现双峰图,单峰的情况如何分析,多种症状如何综合分析,特异症状是否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各疾病的最敏感症状的选取,警戒线和基线的确定,也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 REINGOLD A.If syndromic surveillance is the answer,what is thequestion. Biosecur Bioterror,2003,1:77-81.

[2] CDC.Biological and chemical terrorism:strategic plan fo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recommendations of the CDC strategicplanning workgroup.MMWR,2000,49:1-14.

[3] BUEBIER JW,BERKELMAN RL,HARTLEY DM,et a1.Syndromic surveillance and bioterrorism related epidemics.Emerg Infect Dis,2002,9:1 197-1 204.

第7篇:异常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收购公司; 股票; 绩效

一、前言

长期以来,公司之间的并购从未停止过,据Mitchell&Stafford(1998)统计,1961年至1993年间,美国的并购案件有2 767起,而近十年来,中国公司的并购案例也频频发生。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在并购后的绩效问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学者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股票市场的反应,二是公司在合并后的盈利能力问题(Andrade,2001)。关于收购公司在股票市场上的反应,研究者们一般从两方面进行讨论(Agrawal,1999):一是围绕收购公司在并购宣告日前后若干天内的股票异常报酬率来研究收购公司的短期股票绩效;二是研究收购公司在并购后几年内的长期股票绩效。本文将以中国上市公司间的并购为样本,研究收购公司的短期与长期股票绩效。

二、文献回顾

关于收购公司股票绩效问题,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发现公司合并后,收购公司的股东能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率。如Eckbo(2000)收集了1964—1983年加拿大收购公司的资料,研究发现,在股票宣告日前12个月至股票宣告日后12个月期间,收购公司的股东获得了显著为正的股票异常报酬率。John D. Leeth(2000)收集了发生在1919—1930年的美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案件,研究发现,收购公司股东获得了大量收益,并且持续至20世纪70—80年代,股票异常报酬率超过15%。Dodd和ruback(1977),kummer和hoffmeister(1978),Jarrell和bradley(1980)等也研究发现收购公司股东获得了显著为正的异常报酬。二是发现公司合并后,收购公司获得了显著为负的超额收益率。如Paul Andre(2004)收集了1980—2000年加拿大收购公司共267个样本,运用法玛模型,对收购公司合并后三年的长期绩效做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收购公司在合并后的三年获得了显著为负的异常报酬率。Andrade(2001)收集了1973—1998年美国上市公司合并的经验证据,发现在公司合并事件中,收购公司在股票宣告日[-1,+1]时期,获得了显著为负的异常报酬率。Schipper and Thompson(1981)发现,并购公司股东存在负的异常报酬率。Agrawal(1992)收集了美国1955—1987年合并公司的资料,采用异常报酬率的计算方法,得出结论,认为并购公司在合并后五年遭遇了10%左右的损失。Loughran(1997)以947家公司合并为样本,研究发现,对于merger方式下的并购,并购的股票回报率低于配对的控制样本,收购公司在合并后的五年内获得了-24.2%的异常报酬率。三是收购公司在公司并购后,获得了或正或负的异常报酬率,但并不显著。如Mara Faccio(2006)收集了1996—2001年17个欧洲国家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证据,结果研究发现,作为上市公司的收购公司获得了-0.38%的异常报酬率,但并不显著,而没有上市的收购公司获得了1.48%的股票异常报酬率,并且显著。Mandelker(1974),langetieg(1978),asquith(1983)也研究发现,并购公司股东在并购后获得了收益,但并不显著。

三、研究假设

理论上讲,公司并购能够增长价值,带来股东财富的增长。Servaes(1991)认为,一家经营有方的公司收购管理上低效率的目标公司,通过适当的并购整合,将增加目标公司的价值,实现并购协同收益。Myers(1984)认为,当有大量内部现金流和少量投资机会的企业与有投资机会但缺乏内部资金的企业进行合并时,集团企业会获得较低的内部资本成本优势,从而降低筹资成本,提高效率。同时,当公司合并后,会带来一些重复性的固定支出的减少,导致单位产量的下降,从而产生规模经济(Roll,2006)。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公司之间的合并,会导致研发支出(R&D)的增加。Bradley(1988)研究了1963年至1984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与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的并购案,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平均产生的协同效应为117百万美元,意味着目标公司与收购公司股东财富增长了7.4%。因而,当公司合并事件对外宣布时,市场会对收购公司具有良好预期,从而对收购公司具有正的积极反应,使得收购公司能获得正的超额回报率,因而,笔者提出假设一。

假设一:公司合并事件宣告后,短期内收购公司的股东能获得显著为正的股票绩效。

Paul Asquith(1983)认为,公司合并具有时间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合并事件的反应程度会渐渐下降,这种正的股票绩效会消失。Anup Agrawal(1992)研究认为,从长期来看,收购公司在合并后五年的股票绩效显著为负,这一观点在Paul Andre随后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赞同。Paul Andre(2004)以1980年至2000年加拿大进行并购的267家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在并购事件发生后的三年,收购公司取得了显著为负的异常报酬率。事实上,从长期来看,许多公司合并后,公司的实际表现并不如预期。一些公司在合并后,公司的财务业绩甚至发生了显著下滑,再加上市场对宣告日后收购公司正的股票绩效的调整,长期来看,收购公司不能获得显著为正的异常报酬率。因此,笔者提出假设二。

假设二:长期来看,收购公司的股东不能获得显著为正的异常报酬率。

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公司间的横向合并,能够显著提高公司的市场力量。如Akhavein,Berger and Humphrey(1997)发现,进行横向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后市场力量得到显著增强。Singal(1996)通过研究航空公司之间的横向并购发现,并购后的航空公司显著提高了市场力量与经营效率,飞机票价也有显著提高。Prager and Hannan(1998)通过观察银行业间的相互合并,发现银行的横向合并显著提高了合并后银行的市场集中度,同时银行的存款利息率显著下降。除此之外,企业间的横向合并还会增强与卖方讨价还价的能力,从而增强买方力量。Fee and Thomas(2004)发现,当下游企业合并后,供货方的经营业绩显著下降。Bhattacharyya(2009)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结论,他收集了1984—2003年的证据,检查下游企业合并后对供货方的影响,研究发现,当下游企业合并后,供货方的边际利润平均下降了3%,销售价格平均下降了3.6%。因而,提出假设三。

假设三:对于横向合并的公司而言,合并后公司能取得显著为正的股票绩效。

四、研究方法与样本描述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事件研究法研究收购公司的股票绩效。所谓事件研究法,是通过观察收购公司一定时期内的股价表现,分析股东是否获得超常收益来研究其股票绩效。首先研究了收购公司在并购宣告日前后若干天内的短期股票绩效。在选择宣告日前后若干天内的时间上,有研究者选择了并购宣告日前后[-10,+10]天内,如Bradley(1982);有些选择了并购宣告日前后[-5,+5]日内,如Jarrell(1989)、Bradley(1988)、Lang(1989)等。笔者选取的时间为宣告日前后[-10,+10]、[-3,+3]、[0,10]以及[0,+3]日,若股东在这些若干天内能获得累计超常收益,则表明具有短期股票绩效,否则便没有绩效。而长期股票绩效的研究,选择的期间有宣告日后的60个月的数据,如Dodd&Ruback(1977)、Barnes(1984)、Firth(1980)等;宣告日后的36个月的数据,如Mitchell&Stafford(1998),Rau&Vermaelen(1998),Franks(1991)等;还有宣告日后的24个月的数据,如Franks(1988)等。本文参照了Firth(1980)的做法,选取了宣告日后36个月的数据来测量收购公司的长期超常收益。若股东在长期内能获得超常收益,则表明收购公司具有长期股票绩效。超常收益的计算,本文采用了Paul Asquith(1983)在“the gains to bidding firms from merger”一文中的超常收益的计算模型。其模型计算公式如下:

Rit=αt+βi*Rmt+εit (1)

其中,Rit:t日内第i种股票的日收益率;Rmt:t日内股票的市场收益率。

本文采用了收购公司股票宣告日前40日至前10日的Rit与Rmt,其中Rmt采用了上证180指数进行测量,利用回归模型计算求得αt与βi。

其中:XRit:第i种股票在第t日内的异常报酬率;CERi,K,L:第i种股票第K日至第L日股票的异常报酬率合计;CERK,L:所有股票第K日至第L日股票异常报酬率合计。

同时,Anup Agrawal(1992)研究了长期股票绩效与短期股票绩效的相关性,长期股票绩效与短期股票绩效的模型如下:

CERci=b0+b1CERAi+εi (7)

(二)样本描述

本文采用了zephyr数据库系统,选取了并购宣告日为2003年至2010年的上市公司的数据,其中并购公司与被并购公司均为在中国上市的上市公司。选取的并购方式仅为“merger”与“acquisition”。总样本31家。在这31家样本中,属于垂直合并的6家,占总样本的19.35%;横向合并的25家,占总样本的80.65%。样本涉及电力、房地产、钢铁、航空、汽车等19个行业领域。在这些样本中,宣告日股价最低的是中国银行,仅为2.62元/股,宣告日股价最高的是泛海建设,股价为66.01元/股。各样本所属行业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五、研究结果

(一)收购公司短期股票绩效分析

笔者对收购公司并购宣告日前后[-10,+10]、[-3,+3]、[0,+10]、[0,+3]的若干天内的累计股票异常报酬率进行了收集,如表2所示。在并购宣告日前后的[-10,+10]日内,累计异常报酬率的最小值为-0.3,最大值为0.443,均值为0.0261。累计异常报酬率为正的公司有17家,占总样本的55%;累计为负的公司有14家,占总样本的45%。在股票宣告日前后的[-3,+3]日内,累计异常报酬率的最小值为-0.46,最大值为0.294,均值为-0.00861。累计异常报酬率为正的公司有13家,占总样本的42%;累计为负的公司有18家,占总样本的58%。而在并购宣告日后的[0,+10]日与[0,+3]日后,累计异常报酬率的最小值分别为-0.64与-0.404,最大值分别为0.33与0.186,均值分别为-0.00539与0.00129。

表3是对收购公司股票宣告日前后[-10,+10]、[-3,+3]、[0,+10]、[0,+3]天内的累计异常报酬率进行的统计分析。从表中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以上四种均没有通过统计检验。股票宣告日前后[-10,+10]日内,累计异常报酬率的t检验值为0.911,[-3,+3]日的t检验值仅为-0.407,均没有通过统计检验。这说明收购公司在并购宣告日前后的若干天内的短期股票绩效并不显著。

(二)收购公司长期股票绩效分析

本文对收购公司宣告日后的若干月内的长期股票异常报酬率进行了分析,如表4所示。在宣告日后第12个月内,异常报酬率的最小值为-1.780,最大值为1.543,异常报酬率为正的公司所占比例为48.38%。在宣告日后的第24个月内,异常报酬率的最小值为-1.273,最大值为1.86,均值为0.17084,异常报酬率为正的公司所占的比重为54.84%。在宣告日后的第36个月内,异常报酬率的最小值为-1.873,最大值为1.570,均值为0.17361,异常报酬率为正的公司所占的比重也为54.84%。

表5是对收购公司宣告日后若干月内异常报酬率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除了在并购宣告日后的第13个月至第24个月的期间内,异常报酬率的t值为2.243,p值为0.032,通过t值显著性检验(显著性水平为5%)外,其他的均未通过t值的显著性检验。如在宣告日后的第1至第36个月内,异常报酬率的t值仅为1.174,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其他的在第12个月内,第25至36个月内检验结果也都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一结论与Firth(1980)、Franks(1991)、Loderer&Martin(1992)等的研究结论一致。

(三)对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绩效的检验

在本文研究的31家样本中,有6家属于垂直合并,其他25家均属于收购公司的横向合并,这里笔者剔除了这6家属于垂直合并的公司,研究进行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的绩效,如表6所示。从短期来看,在股票宣告日前后的[-3,+3]与[-10,+10]日内,均没有通过t检验,其t值分别为0.611与-0.365。而从长期来看,在宣告日后的第1—36个月内,即在公司宣告日后的三年后,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获得了显著为正的股票绩效,通过t值的显著性检验,t值为1.762(显著性水平为10%)。

六、结论

通过对收购公司宣告日后若干日期内股价变化的分析,发现在收购公司宣告日前后的[-10,+10]、[-3,+3]以及[0,+10]、[0,+3]天内,收购公司的股票异常率没有出现显著为正的情况。本文又研究了在收购公司合并事件宣告日后的36个月内的股价变化,与Firth(1980)研究一致,没有发现收购公司的股东获得显著的异常报酬率,但是,当剔除了垂直合并公司的数据,仅对横向合并公司的股票绩效进行研究时,本文发现,横向合并的收购公司股东在合并事件宣告日后的36个月内,获得了显著为正的异常报酬率。这说明横向合并能够提高公司业绩。这一结论验证了前面的假设。

【参考文献】

[1] Gugler,Klaus. The effects of mergers: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3(21):688-712.

[2] Kaplan,Steven.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A Financial Economics Perspective[J].Antitrust Modernization Commission,2006(10):265-287.

[3] Andrade,Gregor. New evidence and perspectives on mergers[J].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2001(15):103-120.

[4] Chatterjee,Sayan. Types of Synergy and Economic Value:The Impact of Acquisitions on Merging Rival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6(7):119-139.

[5] Farrell,Joseph. Scale Economies and Synergies in Horizontal Merger Analysis[J].working paper,2000(5):112-128.

[6] Agrawal,Anup. the post-merger performance puzzle[J].1999.

[7] J.Harold Mulherin,Audra L.Boone. comparing acquisitions and divestitures[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0(6):117-139.

[8] B.Espen Eckbo,Karin S. Thorburn. Gains to bidder firms revisited:domestic and foreign acquisitions in Canada[J].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2003(35):135-150.

[9] Mark L. Mitchel ,Erik Stafford. Managerial Decisions and Long-Term Stock Price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Business,2000(73):287-329.

[10] Paul Asquith,Robert F.Bruner. The gains to bidding firms from merger[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3(11):121-139.

[11] Paul Andre,Maher Kooli. The long-run performance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Evidence from the Canadian stock market[J].Financial Management,2004(33):27-45.

[12] Agrawal,Anup,the post-merger performance of acquiring firms[J].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2(7):1601-1618.

[13] Loughran,Tim,Vijh,Anand M,Do Long-Term Shareholders Benefit From Corporate Acquisitio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1997(52):1765-1790.

[14] Bradley,Michael,synergistic gains from corporate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1):3-40.

[15] Craig Peters.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merger simulation:evidence from the u.s. airline industry[J]. working paper,2003(1):15-28.

[16] Andrei Shleifer,Robert w. vishny. stock market driven acquisition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70):295-311.

[17] Bhattacharyya,Sugato. Horizontal Acquisitions and Buying Power:A Product Market Analysi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25):1635-1655.

第8篇:异常分析报告范文

【关键词】 预防接种;AEFI;监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51-01

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和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疫苗种类、接种针次、受种人群都在不断增加,社会上更多的人们对AEFI有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为了提高接种的质量保证接种的安全,需要对我市的AEFI运行的基本情况有个基本的了解,通过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对AEFI做出及时的处理,将具体的报告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对象 全市1-6岁常规免疫儿童、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和第二类疫苗预防接种人群。

1.2 报告类型 不良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偶合症、心因性反应五类。

1.3 资料来源 临江市各预防接种门诊(点)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2010-20102AEFI数据。

1.4 统计方法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病例报告

2.1.1 AEFI报告和分类 三年报告AEFI44例,2010年、2011年、2012年分别报告11例、11例和22例。其中一般反应37例,异常反应7例,分别占报告总数的84.09%、15.9%。无疫苗质量事故、接种事故、心因性反应等病例报告。

2.1.2 AEFI报告发生率 2010――2012年全市使用疫苗14种,有8种疫苗接到AEFI报告,8种疫苗累计接种43239针次,报告发生率为10.18/万。报告发生率居前二位的疫苗依次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麻疹减毒疫苗。

2.1.3 报告与调查的及时性 2010年――2012临江市AEFI监测系统报告的44例病例中,48小时内及时报告率97.73%,48小时内及时调查率100%,AEFI个案完整率100%。

2.2 病例特征及时间分布

2.2.1 地区及时间分布 临江市辖7个镇、6个街道,均有AEFI病例报告。全年各月都报告有病例,9-10月报告病例数(18例)较多,占病例总数的40.91%

2.2.2 年龄分布 0-岁、1-岁病例最多,占病例总数的81.82%,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报告病例数下降。

2.2.3 发病时间间隔分布 接种疫苗至发病时间间隔按0-1d、2-3d、4-7d、8-14d、15d划分,分别占报告总数的56.82%、22.73%、11.36%、6.82%、2.27%。

2.2.4 疫苗分布 AEFI发生数居前二位的疫苗为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和麻疹减毒疫苗,分别为27例、5例,各占AEFI报告总数的61.36%、11.36%。

2.2.5 临床诊断分布 37例儿童出现发热的情况,占总数的64.86%,其次是红肿硬结,有7例儿童出现异常反应,过敏性皮疹6例(85.71%)、无菌性脓肿1例(14.29%)。

3 结 论

国家通过对AEFI的监管和管理各种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通过对AEFI的工作检测,通过对AEFI接种时出现的各种异常的反应,通过对病例的及时的调查和报告,并且对报告单位的覆盖率的全覆盖有利于接种质量的提高,同时促进接种更加规范化。

第9篇:异常分析报告范文

财务分析报告(本文主要指内部管理报告)是对企业经营状况、资金运作的综合概括 和高度反映。然而要写出一份高质量的财务分析报告并非易事。笔者认为,撰写财务报告以 下六点值得注意: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 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 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 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 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 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 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 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 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 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 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 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 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 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

“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

“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 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

“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

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 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 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

“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 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 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

“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 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 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 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 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 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 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 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 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 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 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 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 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 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 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 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1.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 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 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 华。

2.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 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 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 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 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 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 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 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 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 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3.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 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 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 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 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 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 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 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 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

六、分析过程中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1.对公司政策尤其是近期来公司大的方针政策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在吃透公司政策精神 的前提下,在分析中还应尽可能地立足当前,瞄准未来,以使分析报告发挥“导航器”作 用;

2.财务人员在平时的工作当中,应多一点了解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尽可能捕捉、搜 集同行业竞争对手资料。因为,公司最终面对地是复杂多变的市场,在这个大市场里,任何 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或行业竞争对手政策的改变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公司的竞争力甚至决 定着公司的命运;

3.勿轻意下结论。财务分析人员在报告中的所有结论性词语对报告阅读者的影响相当之 大,如果财务人员在分析中草率地下结论,很可能形成误导。如目前在国内许多公司里核算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