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怎样写读后感范文

怎样写读后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怎样写读后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怎样写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作文;对策;真实;准确;感染力

好的作文同好的文学作品一样,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感。掌握优秀作品的写作特点并应用到写作当中,就能写出好的作文。分析并理解现代作家典范作品的主要特点,也就获得了写好文章的秘诀。

一、好作文的特点

1.真实。作者先有了真实的经历、体验、思想与情感,而后用文字表达这种真实,进而使读者感受到这种真情实意。这是一个“创造―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融合的过程。作者因情感的充裕而溢出文字,读者因读到充满感情的文字而生感。因此,感情的“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准确。表达“准确”的前提是语料积累的充足和语言运用的敏感。读到好文章,能够体会到好文章用词用句的妙处,从他人娴熟的语言驾驭能力中找到可以模仿的技巧。

3.富有感染力。好的文章在文字中渗透了深层的内涵,能使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

二、学生作文的难点

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调查发现,学生作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内容“空”,不真实。主要表现为内容乏味、琐碎、不深刻,属于“硬着头皮完成作业”,因此无中生有(捏造故事)或有中生无(硬性抒情),文字堆砌,毫无生机。

2.表达“生”,不准确。作文内容不真实,表达也就不自然,加上阅读不足,缺少体会、感悟,因此作文言辞散乱,难以连贯。

3.叙述“平”,缺乏感染力。行文单调,给人以呆板的印象,根本原因还在于“空”“平”,缺乏深度思考的能力。

三、探究解决的对策

针对学生作文中的主要问题,笔者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对策。

1.在材料中找到“我”。写文章的准备阶段要做到:“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要解决内容不真实的问题,需要引导学生从收集、解读和体悟材料入手,联系生活的经验来“寻求材料中的自己”。如命题作文《我的母亲》,“外在”的信息包括:中年、相貌、体态、性格、主要的生活(家里的劳动,如上灶烧菜、与人的交往、帮助相邻做事)。“内涵”的信息包括:童心、爱心、孝心。感情主题:母亲爱我,我爱母亲。写作这篇作文,教学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在平实的写作中升华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学会捕捉和记录每一个爱的细节。如我们希望孩子最应去“读”的是母亲的眼神(慈爱、严肃)――送迎我上学和归家,关照我起居饮食,探问我的学业成绩,对我勉励、教训或责备……最应从中读到的是母亲的希望。母亲的希望是“我”能够懂得求学立身。

2.用好词句表达“我”。学生作文要做到表达准确,需要细心地进行词句训练。主要做法包括:(1)词语训练。提高作文表达的准确性不仅需要学生仔细地观察,细心地体验,还必须积累丰富的词汇。句子是构成文章的单位,需要进行词汇积累。一个简要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教材归类,引导学生区分记忆。无论是描写山水的“湖光山影”、描写花草的“郁郁葱葱”、描写天气的“风和日丽”还是描写外貌的“神采奕奕”,都可以通过复习给予综合记忆。(2)句子训练。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课文是好文章中的典范,在课文教学中要注意提炼其中可以作为仿写材料的内容,来训练学生在写出通顺完整的句子基础上,仿写和提升句子的表现力。此处要表达“我”,要抓住讲授的时机,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共处的事例,根据学生的反应――微小的动作、感恩的话语等,抓住情感的峰值,写下母亲的身影,如关爱的眼神、无奈的叹息……感受爱护,感受幸福,感受母亲为了孩子而弯曲的身形。由此,孩子们会写下母亲爱的付出,写下“我”对母亲的那一点浅浅的阅读。

3.读后感中升华“我”。读了好的作品,要学习写读后感。读自己的作品,更要学会“写作”读后感。这个“写作”是指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并写到作文中去。写读后感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活动,它以读懂原文为基础,寻求一个“感”字。因此,读懂原文,需要把握对原文深刻的感受,找到好角度,提炼“深刻”的信息。主要方法包括:(1)紧扣构思,展开联想。选择典型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使道理的说明扎实、深刻。(2)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由原文寻找触发点,避免流水账或“检讨病”。(3)夹叙夹议,结合自然。防止复述,善于引证,能使所“感”有所依据。(4)注意文采,形象生动。欣赏诗文、典故、名言,体味其语言的简洁明晰,学会形象生动地用词,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如,在《我的母亲》这一命题作文中,结合自我实际,写出面对母亲的白发时的伤感,感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无限恩情。至此,学生写下的是对恩情的回味,对以往的浅浅的阅读的新的深思。

参考文献:

第2篇:怎样写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该从生活出发,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善于从生活中总结出经验与感悟。这样才能写出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与个性特征,以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一、模仿与创造

局部训练要遵循先易后难、由小到大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易于入手;模仿则应着重解决怎样写的问题。有了内容,怎样把它表现出来,这对初中生而言仍是一件难事。充分利用课本上的范文,让学生先仿写,进行“比葫芦画瓢”式的练习,是符合读写迁移的规律的,也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的。这也好比幼儿学说话,只有先学别人说,逐步积累后就渐渐会用学来的话自己说!

如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学生对百草园的描写十分感兴趣,我就依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做“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的片段描写训练,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学生对此训练兴致很浓。有的描写小桥流水,有的描写小学校园,有的介绍老家的一片果园,有的介绍自己的书房。这些作文写得具体、活泼而且充满趣味。有些同学做了局部模仿之后,意犹未尽,又写了自己儿时的乐园,童年的趣事等。学生谢飞,以《钓鱼》为题,写自己第一次跟父亲去水库钓鱼的情景,写得活泼、动人,富于生活的情趣。明显看出,文章已经从单纯的模仿,走向了创造。

随着写作能力的提高,模仿的难度也要逐步加大。引导学生,由局部到全面,由形式到内容和技巧进而有所创造,灵活运用。当然,学生“比葫芦画瓢”的写作,开始难免留下模仿的痕迹,然而只要不是照抄,便能有所得,慢慢就会水到渠成,把所学的东西化为自己的。

二、注重阅读,积累素材

仅靠广泛地阅读是不够的,积累素材时还必须掌握正确有效的方法:一是选取适当的阅读材料。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感兴趣的认真研读、欣赏,使学生得到能力的培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感的陶冶。二是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如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常用的谚语,留意周围的标语、广告词并随时记录到自己的生活笔记中去。学会了品味生活,才会使生活中的语言积累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得到永久储存。三是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勤动笔往往会促进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提高思维质量。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尤其有用,能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力求有序,注重技法

某些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其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日复一日,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改变这一弊端,我尝试实施“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谓“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就是把中学作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学有所得,写有所获。

在力求作文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认真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范文引路,巩固迁移”的教学方法。所谓“范文引路”,就是师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课堂上师生一同鉴赏,赏其语言,品其技巧,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吸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巩固迁移”,就是通过一段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格式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文章来。

四、排除学生心理障碍,提高写作热情

“写作真难!”这是很多初中学生发自内心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农村初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笔者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其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怕写作文是初中学生的一种通病,很多学生害怕作文写不好,怕教师在课堂上点评,而不乐于动笔。针对这一问题,我在作文教学课中,耐心开导学生写作文的用意,写作文就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把自己经历的事情写清楚,把自己觉得感动的人物描绘出来,在写作中表露自己真实的想法就可以了。我并不需要给学生很多理论性的指导,“开头、中间、结尾”如何如何,中心怎样怎样……更不需要那些条条框框,只是要求学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中心明确,目的清楚就够了,这样学生不但会产生轻松感,而且会对作文充满信心。贪玩是初中学生的天性,抓住这一特点,我引导学生在“玩”中写,在“玩”中积累材料,在“玩”中收获。这种“玩”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条理地进行。

培养与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我们只有从各个方面不断探索与改进,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对此,我们应百倍努力。

第3篇:怎样写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激发兴趣;读诵;品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88-01

语文作为一门交际性很强的学科,其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都十分重要。同时,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又能给学生以情感震撼和精神力量,使学生享受深层的人文陶冶。而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一些偏向,如:老师讲的多,讨论对话多;学生默读的少,对课文内容及语言揣摩、品味的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没有什么感受,与作者在文中的情感无法产生共鸣。鉴于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尝试以“以读促写”的高效教学方法作为切入点,重兴趣,重阅读,注重揣摩品味,重积累,上出语文味。让学生有话想说,有感而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为写作素材加码,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课堂上经常给学生朗读与课文有关美文。教师经常在《意林》、《读者》等刊物上找到一些感人的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朗读给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运用课文标题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问学生:你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你想知道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吗?和你想象的一样吗?

把奖励当作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催化剂。部分学生对讲故事、谈读后感如痴如醉,那就积极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读书感受会,让学生大量的讲故事、谈读书感受,对较好的学生给予表扬或鼓励。要想在课堂上讲出生动有趣的故事,谈出较深的读书感受,就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这就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大多数的同学来说,挑选出几篇写得较好的习作加以赞赏。给同学、老师看,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使学生有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写作兴趣。

二、注重揣摩品味

摒弃以课文内容讲解分析为主的陈旧教学模式,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涵咏、品味。

它的基本做法是:1、以分析语言为主:不但理解内容,还培养学生反复朗读、涵咏语言的习惯。2、以分析语言的特点为主:哪些词语用得好?好在哪里?换成另一种说法可以么?3、以分析语言的应用为主,形成语言迁移:这个句子可以删去么?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4、有一个充分的训练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有一个思维过程,有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5、进行有目标的训练:针对不同文体,品味语言的角度不同。记叙文侧重品味一些语言的生动形象和富有感染力,以及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说明文侧重品味语言的准确与生动,说明了事物(事理)的什么特征。议论文侧重品味语言的准确和严密,以及逻辑性。6、从集体教学为主转向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学习为主。形成三个统一,即: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统一,语言文字训练与发展思维相统一,重点训练与常规训练相统一。它的训练类别大致为: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段及重点、有特色的句子,体悟文章情感,激发学生共鸣。

三、课堂上多读、多诵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语言必要的手段,又是积累语言、训练语感、运用语言的有效手段,确立读是课堂教学的一个完整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的观念,因而教师范读时要力争做到:1、情真意切2、字正腔圆3、快慢适度4、语调生动。指导学生朗读要做到:1、保证学生读的时间: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贯彻课堂教学始终。2、培养良好朗读习惯:学生认真读书,做到字字入目,字字清晰;要学生边读边思考;要有感情地读。3、选准“多读”的内容:重点句段多读,难以理解的地方多读,有欣赏价值的片断多读。4、科学选择“读”的方式:采用自读、齐读、分角色读、范读、接力读、指名读,采用自由朗读、轻声读、默读等。

1、注重积累。平时督促学生积累,为课堂学习注入活水,为写作积累素材。要想作文写得好,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厚积才能得心应手地薄发。有道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写小练笔。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就可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积累素材,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积累。根据课文,多让学生写读后感,积累感受。

2、做摘抄。让学生精心采撷,把自己喜爱的、可借鉴的文章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规定一定的时间阅读、筛选,这个阅读的阶段正是学生潜入海底寻觅珍宝的过程,也是激发阅读兴趣的过程。

第4篇:怎样写读后感范文

一、阅读是写作源泉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它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的基本训练不行,写作能力肯定不会提高,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持续地、积极主动的专研,以提高写作文的能力。首先多读小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外,要大量、广泛地去阅读课外读物、厚积薄发,这个时侯不必要求范围,不必要求掌握了多少,完全是走量,从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的科目读起,而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建议或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所谓好的书籍是指那些有着深远意义,百读不厌的,无论是思想还是精神层面有所收获的,比如科普类、童话类、经典名著等等等,使学生对读课外书发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要求快,欲速则不达。此时,再建议学生把美好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逐渐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既对读物产生深刻的认识,又练习了文笔。

二、观察、活动是习作的有效方法

普遍感到写作困难,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如果老师不及时引导学生,那么作文教学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针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应清除学生写作文时的畏难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性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其次多观察。观察是说和写的的基础,教学生在观察中有顺序,有主次。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多带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带动孩子走进那绝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学校和家庭凝结起来,多组织学生参加游览活动,在游览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去启发学生抒情、拟人的表达手法。

学校校内课外活动的组织,每当活动结束都要求孩子去写,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都写出来,反复的看、听、写的过程中自然会得到提升。要引导学生乐于写,勤于写,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物,写自己最深、最真的感受,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因此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在写《一次有趣的游戏》这篇作文之前,我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和贴鼻子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让他们无拘无束。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三、指点习作方法,掌握作文知识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除了多读多写,还应掌握一定的作文知识。这方面的训练我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是每两周一期的手抄报。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因此我以报的形式安排了一定的作文知识,潜移默化地教会了学生。二是通过组织的阅读课借助阅读的文章向学生教授作文知识。小学生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和记人。这两类文章小学生都应掌握其写法。

(下转第41页)

(上接第40页)

于是,利用阅读课,我提供了几篇典型的记叙文,为此,结合学生的作文写作实际,开展《怎样使文章详略得当》、《怎样写典型人物》等专题供学生讨论和交流。这样一来,例文加讲解,学生作文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做好批改、讲评是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催化剂

能获得成功和荣誉是诱发习作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可以说让学生获得奖励、品尝成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习作动机的催化剂,是习作兴趣延伸的重要保障。

作文交上来后,我对每个学生的作文都进行认真地批改。在给学生批改作文时,我常用一些激励性的评语,把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挖掘出来。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如错别字、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等等,用上固定的修改符号给学生标出来,让学生自己修改,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第5篇:怎样写读后感范文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性,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注重文后的修改。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阶段;因材施教;实物写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的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小学生最忧愁和烦恼的事情。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文无定法”,作文教学亦无“定法”。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富挑战性的领域,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巧妙所在。

在小学阶段,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致使学生对作文生疏,在写作文时先是一筹莫展、低声叹息,随之出现抄袭作文、空洞无物、主次不分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写好作文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性。选入教材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思想性和语言艺术性都堪称典范。首先老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目的的摘抄好词、佳句,充分发挥教材在小学生写作训练方面的示范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要写好作文就要多模仿课文。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一组写春天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我及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我又鼓励学生把春天用图画描绘下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进行写话训练,然后在班级举办春天画展和“话”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我在教二年级上册《四季的脚步》一诗每个小节后,都让学生模仿写一写。文中写春天的诗句“溪水唱起了歌儿──丁冬丁冬,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学生仿写成“小鸭子唱起了歌儿──嘎嘎,嘎嘎,小青蛙和小刺猬赶来报到”;“春雨唱起了歌儿──沙沙、沙沙,小草和野花赶来报到”……其次是要正确全面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还要跟学生讲清楚,写文章时不准胡编乱造,就和说话一样,应该说实话、写实事,心里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如实地写出来,文章才会符合实际,有条理,有内容。人们都说:“对教师而言,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对学生来说,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充分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大量摄取语言营养,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广泛的材料收集。作文写什么内容,一直是小学生作文最头疼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缺少主动观察和发现,从而造成写作材料的困难,所以教师不得不把作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积累写作素材上。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表示“小W生应该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日本小学生的“生活作文”写作理念也给我们以启示,写观察作文,写调查报告,要求教师事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进行调查,为写作好充分的材料准备,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写作内容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多写读书笔记,摘抄好的词语、句子和名言,经常写日记,多读一些课外书,因为知识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选择合适的课外书,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然后让学生或仿写,或改写,或扩写,或续写,或写读后感。每次训练一个重点,慢慢地学生就能把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只有进行广泛的材料收集,才能让素材越积越多,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写作质量。作文时,学生弄清作文题目的含义,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必须先教会学生把题目的每一个词的含义都要搞清楚,分清主次。这一步,好比盖楼要先打地基一样,是决定性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个头开得好,写作起来,就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开偏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半途而废。例如《我的小朋友》一题,文中应主要叙述“小朋友”这个人和这个人的事,“我”只是对所描写人物的限制。又如《我和朋友之间的事》,题目是“我和朋友之间的事”,在文章写作中应叙述“我和朋友”的事。只有审清题意,才不会偏离中心,写作时才能突出重点。

第6篇:怎样写读后感范文

一、激发兴趣,增加阅读动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要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求知、去探索,并在学习上产生极大的愉快和积极的情感.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同时就应特别注重兴趣的培养,否则只会使课外阅读陷入举步维艰的景况。记得以前我总是对学生的读书提出各种要求,如“写上自己的感受体会”“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学学作者的写法”等等,岂知这些都如枷锁般套牢了孩子,禁锢了心灵,使课外阅读成了一种任务一种负担,这样的“书”读之还有趣吗?所以在习惯培养的初始,更多关注的是兴趣,而非急功近利的读书结果汇报。那么,该如何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呢?

二、想方设法,优化阅读环境。

为了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读书意识和兴趣,学校要注意学校环境的布置,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要布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新书推介栏等,利用宣传栏、广播站积极宣传课外阅读的益处和有关阅读的一些好做法;教室内除了张贴有关阅读的名言警句外,还应设立班级图书角,号召学生踊跃捐献图书,培养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

三、创造机会,拓展阅读天地

1、充裕的时间。学生常常面对这样的无奈:在校,一节接着一节的课,还得完成各项作业;在家,等到完成家庭作业已是华灯绽放。属子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太少了!所以,我们该为学生留下有读书的时间,让他们走进图书室,到浩瀚的书海中邀游,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充足的图书。没有图书,却要让学生大量阅读,这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首先要充实学校的图书室图书、班级的图书角,还可动员学生互换读物。添置的图书应力求作到品种齐全.结构合理。让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书可读,人人参与。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买课外书,相互交流。

四、交给方法,指明阅读方向

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课外阅读也不过如此。只有交给学生阅读方法,学生读书才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选择读物。孩子天生爱幻想,这就决定了他们爱读带有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学幻想小说等;好奇了孩子的又一天性,因此喜欢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喜欢读一些具体形象的小故事,如寓言故事等;儿童诗反映了孩子们的世界。表现了孩子们善良的童心、天真的童趣、为孩子们所喜爱: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一来文字精美,学生爱读,二来所描写或反映的是世间常景常物,人之常情常理,具有普遍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应指导学生多读;反映现实生活的时文在内容上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语言水平略高于学生,但为学生所理解所喜爱。这些读物都符合“适当”的原则、应该尽量向学生推荐。

2、选用方法。《课标》要求: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边读边想。当学生读书已成为一种习惯时,就应该让他们明白:读书不单为了休闲娱乐,更重要的是从书中能获得一点什么,这跟求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这也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要指导学生阅读时应专心致志;一边读一边想;考虑文章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同时提出疑难问题。

4、勤做笔记。单纯的阅读,对提高语文水平是很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包括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编写提纲,写读后感等。课外读物如果是自己的,还可用笔把感触较深的地方围圈画画,也可以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以批注,使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语言积累,培养思辨能力。

第7篇:怎样写读后感范文

1. 营造氛围,催生学生的阅读兴趣。良好的环境,能够充分激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学校围绕“书香校园”活动的开展,把学生带进图书馆、阅览室参观阅读,感受氛围;各班用手抄报、读书心得装点“文化墙”;开展“亲子阅读”、师生共读一本书等系列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广泛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学期学习的课文只有20多篇,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量是很有限的,与《课标》要求的阅读量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要广开阅读门路,为学生拓展课外阅读时空,多渠道为他们创设阅读的机会。一方面,可以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选择与课文的作者、历史背景相关的故事,与课文内容、形式、写法相关的其他文章等。如:学习《猴王出世》《草船借箭》《景阳冈》等课文后,推荐学生课外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学完《匆匆》后,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散文精选》;结合《冬阳・童年・骆驼队》的学习,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在结合教材进行推介的同时,还可以结合学生年龄、性别、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推介。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发展的课外读物。通过小说、诗歌、故事、童话、科普作品等大量的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3. 指导方法,变阅读积累为写作素材。① 诵读,就是熟读成诵。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背诵,是一种储蓄式的积累,通过精读背诵,可以将大量的词汇和布局谋篇的章法储存脑际,逐步形成各种各样的优秀写作范型。下笔时,一旦触发灵感,就可呼之即来,意到笔随,妙语连珠。② 摘抄。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摘录优美、精彩的词句、片断,或整篇摘录,或摘要,或缩写。精选摘抄内容熟读背诵,在写作中加以运用。③ 感悟。在阅读实践中,可以让学生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旁边加上批注。要求学生及时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写思想短评,让同学们在阅读中得到写作的锻炼。

二、 生活积累是写作素材之根

1. 引导学生感知生活,广泛积累素材。写作素材来源于日常生活,写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现实,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一些能够以小见大、能触动内心的小事,从一花一草一世界中感受生命的情趣,从朋友亲人那里感受情意深重,从同学老师的关怀中体会关爱,这些都将成为习作源源不断的素材。如随着季节流转,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观察美景;放学路上、公交车上的美丽邂逅;超市、商场里的有趣故事;和邻家伙伴一起经历的刺激探险……关注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培养学生在参与活动和感受事物时养成写话、习作的自觉,那么生活中的写作素材就无处不在。

2. 聚焦班级生活。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内容丰富的课程,风格各异的老师,活泼可爱的同学,以及多姿多彩的课内外活动,都是小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好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投入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多彩的校园生活。 “迎元旦”“庆六一”的文艺节目,运动会上的拔河比赛、接力赛,踢毽子、跳绳、打沙包等竞技活动,兴趣小组上的有趣活动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素材。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观察老师同学的动作、神态,倾听他们的语言、心声,感受大家的情感、变化……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同学们培养了能力,找到了乐趣,更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三、 观察积累是素材汇聚之途

1. 依据课文插图,想象写话。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的插图,教师要善于将各种插图作为观察的对象,通过指导学生看图,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单幅图,重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顺序;连续的图片,要在了解图片表达内容的同时,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与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变化,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加进自己的想象说一说、写一写,自然就解决了写话素材的问题。如《雪孩子》一课,课文中的最后一张图,是小白兔和她的妈妈仰望着天空,凝望着雪孩子变成的那朵白云。这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小白兔会说些什么,再写下来。通过看图写话,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积累写话素材。

2. 拓展课外途径,丰富写话。① 依托绘本。绘本画面生动,故事有趣,同时语言又非常精炼,为学生看图写话提供了发挥的空间。鼓励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或几幅图,通过仔细的观察,再加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来描述图片的内容。② 依托画面。电视上、街道上、杂志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的宣传画、漫画。教师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从平时这些生活中易见的素材入手,说一说,写一写,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又帮助学生积累了写话素材。③ 定格生活。四季的变迁,校园的变化,同学之间的嬉笑玩耍,上学路上的所见所闻等,都可以引导学生像照相一样,把镜头定格后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用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积累,那种“腹中空空,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改善。

3. 抓住人物的特点,使文章更生动。观察人物要抓住人物的一言一行。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对人物的一言一行都摸得很准,了解得很深,特点就抓住了,文章的素材就有了。如在我校有个特别的群体――特教班的智障学生,实验班的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不定期地和特教班的学生一起游戏。在游戏中,特教班的学生会表现出和其他正常学生不同的言行举止,如在表示友好时、得不到重视时、被激怒时,他们都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同。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在情感上,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学会了关爱,同时,也学会了怎样更加准确地把握人物的特点。

4. 抓住物体的特征,使文章更具体。

(1) 对物的观察要有顺序。先写哪儿都可以,但绝不能忽上忽下,忽前忽后,那样就会使文章条理不清。如有位同学写《我的照片》,既可以先总的介绍一下所有的照片,然后再重点写其中的几张,也可以反过来,先写某几张照片,再总述所有的照片。怎样写更好,完全取决于这位同学对照片的感觉和对文章的安排。

(2) 状物要“活”。就是要把所描摹的物体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在教室中布置一块生物角,让学生在花盆中种上各种植物,由专人负责,浇水施肥;或买个金鱼缸,养只小乌龟,养两条金鱼,定时喂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成长都有着细微的变化,学生兴致盎然,再辅以观察方法的指导,每天进行观察记录,长此以往,学生的素材就越来越丰富。

第8篇:怎样写读后感范文

作文教学是Z文教学的难点。以往,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凌驾于学生之上,以教师指导为主,把学生游离于评价之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提高作文评改的有效性呢?

一、注重激励讲评,解决共性问题

评讲是检验教师阅读教学的平台,也是学生作文再提高的契机。通过教师的多评讲,多反馈,学生才会发现自己作文中的所得所失;也会建立和谐交流的师生氛围,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1.认同进步,上好评讲课

上好作文讲评课,就要根据作文教学计划了解学生写作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面向大多数学生,触及学生写作的得失,作文讲评才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如:怎样写好作文的开头?如何选用素材?解决一两个写作问题,学生获得共识、受到启发,写作训练才会逐步有效地推进。

2.抓住时机,善说鼓励话

教师评讲时不可把批改中的问题作为重点。而要尽可能地包容学生的不足,抓住时机,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给他们以鼓励性的评价:“这次书写比上次工整”“你是个上进的好孩子。”一位学生作文《爱,也是一种伤害》,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赞美母亲,我在学生作文中写道:“当一切看透之后,顿时觉得:朴实美丽的,何必伪装呢?平凡是真实的,何必虚伪呢?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让学生在虚伪和满足中感受教师的亲切关怀和心灵沟通。

3.共性问题,师生共修改

多写多练是写作的硬道理。这样,教师便于总结归纳学生习作中的共性问题,让学生动脑、动手和老师一起修改。如:“在那里,有许多水生植物:鸢尾、美人蕉……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总让我想数也数不清。”若把“总让我想数也数不清”改为“色彩缤纷,让我看了眼花缭乱,一下子就陶醉在花丛中,大呼道:‘太美了,太美了!’”师生经过加工润色,不但把句子改得优美了,而且有了小作者触景生情的感触。

二、拓展写作思路,重在引导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兴趣。

1.依靠教师自身魅力来吸引学生

教师以渊博的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艺术形式,赢得学生的青睐。不妨和学生一起写读后感、课堂小练笔、学后记,和学生进行写作比赛,师生相互点评出的可取之处,老师有时向学生示弱,让学生品尝到“我比老师写得还要好”的骄傲与激动的甜头。学生在比对中发现自己习作中的不足,找出差距,燃起修改习作的兴趣。或利用课文教学的时机,分析课文“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再者,教师用喜悦的心情赞美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学生,“好的,写得真棒!”“不错,说得真好。”久而久之,学生在老师的牵引下就能提升自己写作的素养。

2.依靠知识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教师和学生一道写作、改作外,还要与学生一起赏析古今中外文学家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习作问题的能力。如,贾岛初入京城参加科考,一日骑驴吟咏,得到了“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一联,又想改“推”为“敲”,举棋不定,在驴背上用手作推敲之势,无意中冲撞了京兆尹韩愈。韩愈问其故,贾岛以实相告。韩愈沉思良久,说:“‘敲’字好。”两人并缰而行,终成“布衣之交”。让学生感受到好文章是写完后反复修改出来的,不但体会写作的愉悦,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

3.依靠学生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在肯定学生优点的同时,用委婉的语言指出不足之处,以评促改,反复修改,不断地自我完善。通过作文园地展览优秀作品,让更多人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写作信心。还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作文竞赛,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动机,感受写作的快乐。学生在互批互改中,真诚地讨论、交流,提升写作的质量。

三、改进传统评改,采用自我评改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让学生养成自我修改的能力,这是终生受用的。”

1.全体参与,互改互助

教师从埋头苦批中解放出来,让位给学生互改,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字体是否美观、端正,书面是否干净、整洁,标点符号使用是否规范。既提高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学生基础知识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何乐而不为呢?在互评互改中,学生拿别人的作文跟自己的作文对照,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再者,促使那些不愿意露丑的学生,也会绞尽脑汁地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从而能引起他们对写作的足够重视。

2.抛砖引玉,以评促改

教师可通过评语给学生以必要的引导、示范、点拨,使学生有所依靠:改什么、怎么改、为什么这样改。正像叶圣陶所言:“教师只要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每个学生通过评语发现不足,在揣摩和辨析中,学会互相帮助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欣赏他人,欣赏自己。也让学生认识到“好文章三分靠写,七分靠改”的道理,最终达到“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境界,从而让老师的评改工作落到实处。

3.春风化雨,自我评改

教师评语应该是一面镜子,以散文诗的语言,含蓄幽默地诠释学生习作。学生不但爱看,还能受到熏陶。如:“恶臭、肮脏的运输车永远碾压不了清洁工勤劳的双手,在记叙中所思所想,犹如你那清新、俊美的双眸中绽放着智慧的火花。”以生动形象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或以幽默、疑问式的评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顿悟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习作中发现,你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而写作需要自己认真观察、独立思考,你说呢?”学生受到尊重的同时,提高了写作水平。

总之,作文评改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但本着以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有效的评改方法,求实求活,不断总结。这样,我们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会在修改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红梅.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5(27).

第9篇:怎样写读后感范文

关键词:言语生命意识;言语表达;自我实现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56

当语文学科被视作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时,教师便按部就班地传授给学生语文的“工具”;当语文从实用和世俗的目标出发,使应需、应试成为语文最大化的现实利益时,学生变得功利,语文教师变得理性;当学生一年级时举手此起彼伏,三年级时对习作跃跃欲试,到了高段学生没了激情和冲动,不想说也不想写。师生言语生命的枯萎,使学生成为毫无生命气息的“工具”,广大学生对语文学科避而远之。

语文教学应当重视言语生命的养护,注重言语动机和人格的养育,关注每个个体的天性和个性,激发言语生命潜能,引领学生获得言语上的自我实现,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

言语表达包括说和写。说的能力有助于写的能力的迁移。言语生命即“写作生命”,在习作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以说促写呢?笔者谈谈言语生命意识养护的有效策略。

一、生命化选题:心灵独白体习作

先生说:“学生平日做的笔记,杂志文章,长篇通信,都可以代替课艺。教员应该极力鼓励学生写长信,做有系统的笔记,自由发表意见。”先生的主张就是要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从学生本位出发,进行有效的练笔。因此,教师应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和情感需求,让学生进行自由而多样的习作实践。

1. 日记式习作

魏书生说:“写作一旦成为一种心理需要,常常能达到欲罢不能的程度。把日记比作自己的良师、伙伴、最知心的朋友、心理咨询教师。日记和他们一起同学习、同生活。有了欢乐告诉日记,欢乐便增加了一倍。有了苦恼向日记倾诉,日记劝说自己,心中便没有了苦恼。日记促成了学生的自悟。”

笔者鼓励学生写日记,文体不限、题材自定、灵活多变。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可以是生活琐事,可以是灵光一现,可以是滔滔言论。同时,笔者把自己的日记与学生利用QQ空间和微信进行交流,教他们对笔者的日记进行评论,同时教导他们应该怎样关注生活、记录事件。

【案例一】

温州创卫之际,在学校的组织下,我们去清扫马路,回到教室,笔者当即为学生念了一首打油诗。那日有许多学生也用诗为自己的日记做总结,师生间的言语互动起到了感染作用。

【案例二】

去年我们举行了精彩的足球比赛,球员勇猛拼搏,拉拉队呐喊助威,全班情绪激昂,当天我们都写了日记,并且师生互评,习作亦是精彩纷呈。

2. 书信式习作

书信最大的好处在于它有比其他文体的写作更为明确的读者对象。每一封信的读者对象都很明确,而且,每一封信的读者都不一样,这对培养习作者的读者意识尤为有益。笔者让学生多写信给自己或他人,可以是内心独白、建议、倾述、求助或呼吁。

五年级下册第一组习作要求给西部结对的朋友写一封信,笔者借此展开了关于信的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信的价值和怎样写信,特地给学生上《亲爱的汉修先生》这本书的导读课,然后与学生共读,并交流读后体会。

【案例三】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封面。对于封面上出现的这些文字,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说这本《亲爱的汉修先生》胜过所有的作文书?

……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这本书一章是鲍雷伊给作家汉修先生的信,另一章是鲍雷伊以信的形式写给作家汉修先生的日记,并且都是这样贯穿起来的。

师:全书都以书信的方式安排故事。如果你也像鲍雷伊一样用书信体写日记,把汉修先生换成自己的爸爸、妈妈、教师、同学或者自己,试着给他们写信,记录自己成长之路上的烦恼、快乐、奇思妙想……你也会觉得写日记很容易,坚持下去一定会受益匪浅,或许也能成为一本书呢!

3. 发表式习作

叶圣陶曾经说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其实,每个人都有对发表的渴望。因此,我们班创办了半月刊班刊《小荷尖尖》,设有新闻快报、本期新星、我们的声音、诗语花露、美文鉴赏、精题集萃等栏目。首先设计了特需的作文纸,设有编辑部意见、家长园地和学习园地栏目,倡议学生向班刊投稿。

采取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小孩管小孩”的思想进行管理,让学生自我管理组织,自我编排,全体成员参与出刊的形式出版。首先由编辑部向全班同学约稿,再由班里的几位写作小能手担任编辑筛选稿件并修改,接着排版、校对、打印、发行等都由孩子自行完成。学生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

二、生活化选题:以说促写类习作

语文即生活,应提倡“生活化”习作,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空论。在教学中,应根据写作实践的需要设计必要的情境,使教学情境逼真于实际写作的情境,使学生不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次无谓的练习,而是一次真正的有意义的写作。

1. 札记式习作

“本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怎样做到课内外联系,把书本读厚呢?那就是“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它可以作为增进学识的必不可少的预备,这是对己的,无须给什么人看的,只言片语、一得之见都可以,无所谓成不成文;也可以写成正式的文章公之于众,把自己读书的感悟与思考和读者分享,与读者交换看法,这就要写得很认真,既对自己所读的书及其作者负责,也对读自己所写的文章的读者负责。

【案例四】

五年级上册第一组以读书为主题,开学初笔者就和学生到图书馆一起为班级图书角选书,开展“以书为侣”读书比赛,要求一边读一边与书交谈,也就是写读书“札记”。读毕,根据读书札记与教师“聊书”,向教师介绍这本书,共同探讨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在此基础上写成读后感悟,上台介绍书。这便是以读促悟,以说促写,说写结合。孩子的阅读动力既是为了获得读书冠军,又是为了向教师和同学推荐这本书做好准备,无形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2. 辩论式习作

众所周知,苏格拉底经常和人辩论,他通过在辩论中以问答形式使对方纠正或放弃错误观念,同时帮助人产生新思想。教师应随时随地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现象为教材,并结合他们的经验和环境开展辩论。辩论前要预设论证观点,并做好记录。辩论后要记叙,这都是习作的绝佳机会和素材。

【案例五】

在教五年级上册第一组课文时,我们开展“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

主持人:我们班现在有一些同学沉迷于漫画和低俗文学,他们不但平时看,上课也看,严重影响了学习,请正方和反方同学就这个问题来讨论一下“开卷是否有益”。

正方生1:我认为开卷有益,我们不能只读一类书,我们要打开阅读视野,读科学、地理、历史有关的漫画书也没什么不好,可以引起我们的兴趣吸取各方面的营养,才能做一个博学的人。

反方生1:那你在开卷的同时读到了有关暴力、低俗方面的书,如果让你沉迷,那不是要腐蚀你的思想,你也会变得暴力和低俗。

……

主持人:通过今天这场辩论最后许多同学都领悟到开卷要有度,要多看书,但要有选择地看书。

辩论时不断地进行思辨和文字推敲,其实也是为下一步更好地“说”,最终能更好地“写”做准备。

3. 演讲式习作

在小学阶段,我们最常用的一种内心展示方式是说或读给别人听,要让学生明白“文”和“话”不同的,说要让别人明白,使人喜欢,甚至要富有感染力。演讲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演讲前要写好稿子,演讲中要脱稿,注意肢体的表达,以及和观众的沟通、互动。

4. 剧本式习作

课本剧是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从课文到课本剧关键是剧本,首先要让学生体会到课本剧的特点,课文中的神态和动作都转换成了提示语,要靠演员来演绎,这些都是对学生习作能力的考验。表演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对阅读的领悟。教授五年级下册剧本《半截蜡烛》后,让学生改编剧本《晏子使楚》,进行班级展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