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植树看图写话范文

植树看图写话精选(九篇)

植树看图写话

第1篇:植树看图写话范文

快乐的植树节

盐窝镇中心小学

二年级二班

季筱曼

每年的三月十二日都是植树节,今年的植树节到了。小美媚要去植树了。

小美媚在她家的后院里种了一棵小枣树,她先挖坑,后栽树,再培土……

小美媚用了好长的功夫,终于栽好了一棵树,小美媚看了看栽好的小树,心里像蜜一样甜。

小美媚回到家,妈妈夸她长大了。

第2篇:植树看图写话范文

利津实验二校二年级二班 宫佳豪

那一年植树节,虽然灰姑娘的妈妈没有去世,但是已经奄奄一息了。因为今天是植树节,妈妈便吃力的扭过头来,有气无力地对一直伺候在身边的女儿说:“孩子,别管我,去院子里植一棵白蜡树吧!”于是灰姑娘照做了。

灰姑娘来到院子里,几只蝴蝶翩翩起舞,小草十分嫩绿,花儿五颜六色。

可灰姑娘不是来看风景的,她找了一块儿没有花草的地方,挖了一个坑,栽上了一棵很小的树。她给树浇上水,树竟然长高了许多,长出了嫩嫩的小芽,结了花苞。刚长的花苞,很快就张开了笑脸。小蝴蝶围着它飞来飞去。小草朝它点头,野花全都开了。好像在说:“谢谢你给我们一个好伙伴,真不知道该怎么谢你!”

第3篇:植树看图写话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看图写话;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3-390-01

看图说话写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加强说话、写话训练不仅能有效地发展儿童的语言,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促进智力发展,而且能为今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操作呢?

一、明确目的,培养观察

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是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仅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且必须学会摆脱一切不相干的事物引诱,使之服从预定的教学目的。看图说话、写话教学,首先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力,但是低年级学生还缺乏观察能力,观察事物无目的、无顺序,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指导学生看图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仔细看图,判断事物发生的时间、地点,了解画面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在要求学生进行观察前,我组教师们总是先提出明确的教学目的,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本学期陈岚老师执教《离群的小鸡》是看图说话写话相结合的综合练习课。陈老师在揭题后,提出具体要求:仔细看图,理解图意。“这四幅图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首先从整体上通过观察把握了图的意思,然后教师又指导学生一幅图一副图的观察,抓住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仔细看图,再通过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最后引导,离群的小鸡这样做对吗?从而让学生明确一个道理。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一步步完成教学要求,逐步培养了他们认真观察的能力。

二、加强引导,螺旋渐进

小学生感知能力的发展是从无目的到有目的,从笼统到精细,由表面到内部的过程。所以,我们在研讨中发现,开始教看图说话时,应该从感知图的整体入手,步步深入。例如:有一次我在讲述看图写话《植树》时,我先让学生完整地观察图,理解图意。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观察能力差,掌握词语少,说话时往往词不达意或没有明确的中心。对此,我就设计了步步深入的问题,先让有过植树经验的同学讲一讲:“你平时是怎样植树的”,然后通过学生的回答板书“挖坑、种树苗、培土、浇水”等植树步骤的相关词语,同时让学生用词语或几句话完整、连贯地把图的大意讲清楚,从而培养学生概括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同时,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在表述一副图时,常常东一句、西一句,不一定能清楚、有序的说出来。这又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怎样指导学生把一段话写说完整,说清楚呢?一是要教学生恰当地用词。如教学《扫雪》时,一位学生写道:“下课了,老师带领同学们到操场扫雪,有的同学用扫帚扫雪,有的同学用铲子铲雪,有的把雪堆在大树脚下,还有的把雪倒在小推车里,运到别的地方去。”这句话中的“扫、铲、堆、倒、运”就用得非常恰当,把同学们怎样扫雪说得具体、确切。二是运用一定的句式引导学生写好一段话。有时候,学生表达事物时会在组织语言上遇到一定的困难,话说不清楚,这时,老师就是适当引导。如期末复习的试卷上有《课间十分钟》的看图写话,我是这样引导的:下课了,同学们有的在…有的在…还有的在…看,这边的小男孩在提足球,只见他…瞧,那不是最喜欢踢毽子的李同学吗?只见她…这样给学生一定的句式,二年级的学生就较顺利地把幅图意表达清楚了,语意很有条理。三是训练学生把一句话说正确、具体。如我在指导看图写话《读书》时。

三、带着问题,训练写话

二年级学生只有七八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观察事物只停留在印象和轮廊的层面上,加之识字有限,要把句子写通顺、连贯,是不易的,所以可以先写一句话或几句话。此外,在写话中还要注意两个序:(1)看图的序。如由远到近,由近及远;由左到右,由右到左;或从上到下。(2)写图的序。写图虽然只有几句话,但也要注意把事物写清、写连贯。如在教《小猫画鱼》时,我要求学生给每幅图写一句话,要求学生在本上空两格,标点占一格,图一写出时间、地点、谁在干什么?图二要写出谁想干什么?图三要写出谁在干什么?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写,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有意注意,而且也让学生容易按教师要求写出句子。低年级小学生表现欲强,喜欢展示自己,我就采取写话后读给大家听或讲给父母听的方法鼓励他们,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写作得到肯定,也就有了兴趣,今后的学习也就有了动力。

四、大胆想象,激励创新

第4篇:植树看图写话范文

千( )百( ) ( )( )勃勃 德( )望( )

慢( )斯( ) 不( )不( ) ( )( )不吭

二、填上合适的词。9%

一( )墙 ( )的稻田 ( )地走

一( )马 ( )的乐曲 ( )地问

一( )秤 ( )的感情 ( )地看

三、选词填空。6%

感觉 发觉 察觉

1.我的心事到底还是被母亲( )了。

2.熟透的杨梅太甜了,吃起来都( )不到一点酸味了。

3.掩耳盗铃的人刚把手触到门铃,就被人( )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

1、一个人无论( ),都( ),要( )。

2、( )照在( ),没有( ),湖面( )。

五、将下列句子按正确的顺序排列。4%

( )许多行人被吸引住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拉琴。

( )有一天,他在河边练琴,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

( )聂耳拉小提琴的时候常常会入迷,忘了周围发生的事情。

( )悠扬的琴声飘荡在林间小路上,人们久久不愿离去。

六、读一读,连一连。10%

独坐幽篁里 早有蜻蜓立上头 王维

蓬头稚子学垂纶 弹琴复长啸 胡令能

平明寻白羽 侧坐莓苔草映身 卢纶

月落乌啼霜满天 没在石棱中 张继

小荷才露尖尖角 江枫渔火对愁眠 杨万里

七、阅读。29%

小老鼠赏花(14%)

春天到了,山上开满了wǔ yán liù sè()的鲜花,小老鼠哼着歌儿去赏花。

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小老鼠踩着了路旁的一朵蒲公英。“对不起!”小老鼠连忙说。

蒲公英那长长的茎都被踩弯了,可它还是摇着头说:“没关系,我不会倒下,我要坚持到花开的那一天,让更多的人来xīn  shǎnɡ( )。”

小老鼠感动了冲着太阳喊道太阳公公快让蒲公英开花吧太阳听了它的话,把温暖的阳光洒在蒲公英的身上,蒲公英开出了美丽的花儿来。

1、拼读音节,将词语写在文中的括号中。(2%)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

急忙( ) 感激( )

保持( ) 暖和( )

3、在里填入正确的标点符号。(2%)

4、“着”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在“小老鼠踩着了路旁的一朵蒲公英”这句话中应该读(zháo zhe),用“√”勾出。它还可以组成词语:( )(4%)

5、小老鼠为什么而感动呢?请用“ ”划出相关的句子。(2%)

乡间绿阴(15%)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 悟)桐树。梧桐树枝连着枝,叶盖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的柳树。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拨 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 值)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春末夏初,各种果树舒枝展叶,郁郁葱葱,一(座座 坐坐)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树阴之中。

1、把括号里错误的字划去。(4%)

2、文中描写植物长得茂盛的词语是( ) ( ),

你能再写两个描写植物的词语吗? ( ) ( )。(4%)

3、用” ”划出文中的比喻句。照样子写一写。(2+3%)

,像 。

4、短文中“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桃树,有梨树,有杏树……”句中省略号(……) 表示( )。(2%)

A、省略了其他的果树 B、省略了其他的景色 C、省略了其他的人

第5篇:植树看图写话范文

【关键词】低年级 积累 激发兴趣 模仿 引导提高

小学低年级段的写话是习作教学的启蒙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训练的如何,对小学生一生的习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深感肩上的担子之重。作为起始年级的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是我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平时,在学生的写话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句子写不通顺,言之无序 ,言之无物等,让老师非常头疼,怎样让学生有话可写,写得通顺具体,有条有理呢?结合自身教学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

1 加强积累、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

1.1 积累词句,增强信心学写话。学写话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知道写好话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进步的过程。让学生树立写话的信心。我是这样做的:每天让学生摘抄十个好词,五个好句和一段精彩文章片段。每天早晨学生用十分钟的时间,读和背这些词句。为学生写话准备好材料。

1.2 加强阅读,增加能力学写话。我不仅让学生读和背文本中的儿歌、童话、诗歌 ,还把学生手中都有的新课标注音版书推荐给他们读,如《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上写五千年》,《儿童童话世界》,《白雪公主》等。每天读一两篇文章,读完后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吸取什么样的教训等。通过这些活动,逐渐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也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经验,为下一步写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运用多种练习形式,培养写话能力

2.1 从拼音教学入手,由字扩展词,进而扩展为一句话。

例如:在教学汉语拼音“x”时,学生结合图片说出“西瓜”这个词,再用“西瓜”这个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我喜欢吃西瓜。”“昨天,我爸爸买了一个大西瓜。”然后把这个句子写出来并加以修改。

2.2 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文本作用,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新课程中的每篇课文都浅显易懂,贴近生活。有童话、诗歌、童谣等。学生以美的享受,也为他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文本,享受成功的喜悦。学生有了高涨的情绪,教师这时可引导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我和学生所处的家乡到处是山。例如:学了《水乡歌》后,我让学生仿写《山乡歌》,“山乡什么多,山多,东一座,西一座,青山一座连一座 。”“山乡什么多,花多,千朵花,万朵花,花儿朵朵增色彩。”

3 激发兴趣,培养学说话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说、爱说、敢说。而以往低年级的写话训练,大部分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画面,往往只是老师示范说,学生跟着说和写。学生照葫芦画瓢,简单地重复训练。刚开始还可以,但时间久了,便乏味了。不能激发学生写话的热情和兴趣。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所写出的话就成了一个模式,导致忽略了其他线索和信息。我认为应该把写话训练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仔细观察真实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在学写《植树》写话时,我先让学生认真的观察图,理解图意。然后我根据图画设计了一些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问题。例如:“图中画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植树的时间、地点及参加的人,大家都在干什么?”“具体是怎样做的,运用上表示顺序或时间的词,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去写。”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把图画中的情景写具体。

4 创造机会,体会成功的快乐

低年级学生很容易从成功习作中品尝到劳动的快乐。根据这一特点,我想方设法满足学生的写作欲,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必胜的信心。我的做法是:

⑴ 因人而异,多鼓励。

根据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选择写话内容。要设计到每个学生都要有话说,有内容可写。让学生都能够享受成功。评改时,多用鼓励性评语。针对习作中的发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集体学习。

⑵ 树立榜样,带动全体。

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亮点,把优秀作品展示给大家,并把写得好的作品推荐给媒体。这样既鼓励了好的学生,也为一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⑶ 进行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学生对自己的进步与否并不清楚。这时,我收集学生的写话和摘抄的“积累本”。拿出来让他们自己评议,让他们不仅看自己的,也看别人的。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也看到别人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树立起学生更强的写话自信心。这样通过相互学习,会启迪和诱发自己的灵感,并从中受益。

总之,要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开始。首先,要培养兴趣。其次,加强积累、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再次就是多写勤写,养成良好的写话习惯,为整个小学阶段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只要学生在一、二年级的写话训练扎实了,那么他们的水平也就提高了。

第6篇:植树看图写话范文

■以谜启智,开启思维之门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猜一猜,看谁反应快?“两颗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谁知道?

生:是我们的双手。

师: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5指张开,认真观察,从左手上除了能找到5还能找到几?

生:还能找到4,每两个手指中间有一个空,5个手指中间就有4个空。

师:每两个手指中间这个空我们在数学上把它叫做间隔,那么5个手指中间就有几个间隔?

生:4个。

师: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这样的间隔?开动脑筋!

生1:我们教室里桌子和桌子之间有这样的间隔。

生2:马路上斑马线与斑马线之间有这样的间隔。

生3:在我们的小区里楼与楼之间也有这样的间隔。

…………

■“两颗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温老师首先以猜谜导入,瞬间即抓住了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调动起孩子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随即发问催答“请大家伸出你们的左手,5指张开,认真观察,从在左手上除了能找到5还能找到几?”“还能找到4。”一个看似简单的对话过程,既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手指头和指空的个数相差1,又自然地渗透了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植,棵数与间隔数相差1。接着又发问促思:“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你见到过这样的间隔?开动脑筋!”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植树问题的模型也就随之在孩子们的大脑中初步建立。

■化繁为简,打通思维之路

师:西关小学的同学们为了让学校变得更加美丽,来到校门口植树,可是他们遇到一个难题,大家愿意帮忙吗?

大屏幕显示:同学们在学校门口一条500米长的小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生1:500÷5=100(棵)

生2:101棵。

生3:99棵。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哪种结果对呢?遇到这么复杂的问题,咱们该怎么办?

生1:可以画图。

生2:画图?500米不方便。

师:这道题画图方便吗?

生:(全班齐声)不方便!

师:请看大屏幕,咱们可以从500米中截取一段,比如截取15米的路来研究。每隔5米栽一棵,这段路可以分成几段?

生:三段。

…………

■正当学生思维之门敞开时,教师顺势抛出问题:“西关小学的同学们为了让学校变得更加美丽,来到校门口植树,可是他们遇到了难题,大家愿意帮忙吗?” 就在老师这一句的问话下,处在少年时期的孩童们,极具表现欲,无不全身投入,跃跃欲试。生1一马当先:500÷5=100(棵),其他孩子也不甘示弱:有答“101棵”的,也有答 、“99棵”的。“哪种结果对呢?”面对三种答案不能确定,该怎么办呢?有的说:画图,有的反驳:500米画图不方便!是呀,500米得画多长呀!学生们陷入困境,一筹莫展,就在大家束手无策时,老师发话了:请看大屏幕,咱们可以从500米中截取一段,比如截取15米来研究。孩子们顿时眼睛发亮了,可以!将大数改成小数,将500米改成15米,那么“15米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多少棵树苗”就一目了然了。这样,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数学基本思想得到了较好地渗透。

■数形结合,扬思维之帆

师:如果路更长一些,棵数是不是仍然比间隔数多1呢?老师准备了模拟的小树和小路,现在由组长负责,一位同学操作,一位同学记录,其他同学观察,然后小组讨论,完成记录单。

小组汇报。

生1:我们发现两端都植,间隔数比棵数少1。

生2:我们发现两端都植,棵数比间隔数多1。

师:这两种说法哪种对?

生:都对。

师:也就是说,大家发现了两端都植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不会变化,谁愿意把这个关系说一说。

生:两端都植时,棵数=间隔数+1。

…………

■研究完15米小路两端都栽的情况后,教师趁热打铁:“如果路更长一些,棵数是不是仍然比间隔数多1呢?”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研究20米、25米等不同长度小路两端都植的情况,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记录单,并进行分析、比较、归纳,不仅得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且明白了当需要得出一个结论时,并非只凭一个具体的个例,往往需要利用统计图表呈现一组相关数据,再加以分析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出结论。同时也渗透了数学中另一种重要的基本思想――数形结合。通过对不同长度小路植树情况的研究,再次验证了:两端都植时,棵数仍然比间隔数多1。小路长度变了,植树的规律没有变,这样让变中有不变的哲学思想也得到了渗透。

■推理归纳,助思维远航

师:想想,在植树的过程当中除了出现这种两端都植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哪种情况?

生1:还可能出现两端都不植的情况。

生2:还可能出现只植一端的情况。

师:那么在这两种情况下,植树的棵数又和间隔数有什么样的关系呢?想一想,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只植一端时,棵数等于间隔数。

师: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刚才两端都植,棵数比间隔数多1,现在一端不植,棵数和间隔数相等。

师:大家听明白没有?

师:如果两端都不植呢?

生:两端不植时,棵数等于间隔数减1。

生说师板书: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两端不植,棵数=间隔数-1

师:全班齐读一遍。

师:我发现咱们班同学真是特别会学习,会总结。实际上这里无形中又运用到一种特别好的方法――推理,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咱们还会学到它。

第7篇:植树看图写话范文

不了解植物,怎么写“我喜爱的植物”?

“我喜爱的植物”这个题目,小学生通常信心满满:“我已经想好了。”我问:“那你准备写什么植物呢?”答:“松树”“梅花”……

世界上难道只有这几种植物吗?

世界上难道有什么植物是不讨人喜欢的吗?

答案是:世界上已知的植物有38万多种,人对几乎所有植物都是充满感情的。

植物的世界,比人的世界要丰富多了:“豆蔻”“含羞草”“丁香”都是花中少女;“垂丝海棠”“流苏”“玉竹”……听起来很古典,是仕女;“湘妃竹”“虞美人”是有历史有传奇的美女。

“榆树”是饱经沧桑的老者,“南天竹”则是志向高远的君子;“七叶一枝花”“雪地一枝蒿”等中草药个个身怀绝技,一物降一物;“蒲公英”“忘忧草”等平凡而不凡;“凌霄”“紫藤”等野心勃勃,借他者之力,攀援上升。

――我最初感兴趣的是植物的名字,然后是这些植物的样子,再就是这些植物的秉性,最后是这些植物的故事……从一种植物看到另一种植物,欲罢不能。

回到写作文的话题,学生们发现不是没有什么植物可写,而是被太多的植物晃花了眼,不知道写哪一种好了。(如果孩子对植物有兴趣,可买一些彩色植物图谱来看看。)

我问学生:“你们想写什么植物呢?”

“风信子!”(因为花型美艳)“紫藤!”(因为花型特别)“绣球!”(因为花型怪趣)

我说:“你喜欢这种花的样子,和写成好的作文是两回事。咱们还是要写自己见过的植物,它们可能不漂亮,但是和你自己的生活有联系。比如紫薇――襄阳市的市花;比如康乃馨,母亲节你买过,送给你妈妈;比如薰衣草,你买过它的草籽做的香包;比如仙人掌,你家阳台上就种着……”

如果是我,我会写“艾草”,它是很有中国味的植物:新生儿出生后用它煮的水“受洗”。以艾作灸,是中国人日常的保健手段。现在,一到端午节,人们还会买来一把,插在门上驱蚊辟邪,艾草汁做的“青团子”,让人最直接地感受植物的颜色和清香味道……

一些孩子选择了“蒲公英”。的确,蒲公英很常见,而且是一种很“孩子气”的植物:

第8篇:植树看图写话范文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课内容。本节从具体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断裂后会造成连锁反应,思考人类破坏自然界食物关系的严重后果。并为下一课“生态平衡”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找、画食物链。

教学准备:动物卡片、挂图、PPT课件等。

二、教学设想

本课我先用猜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之后我又通过视频、挂图继续强化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探究食物链遭受破坏的影响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先展开小组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并交流想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食物链上的每个生物都是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过程与方法:

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会辨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小增强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初步了解食物链

1.谜语导入: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猜两个小谜语。﹝出示谜语: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然后来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名称)﹞

2.学生回答,揭示谜底:草莓

杨梅。

谈话:谜语是说谁把谁吃了(生:羊把草吃了,狼把羊吃了。),

怎样用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贴卡片,并用箭头表示出来。

教师根据板书:草羊狼,提问:

这三种生物是因为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呢?(生:因为食物。)谁是谁的食物?(生:草是羊的食物,羊是狼的食物。)

讲述:它们这三种生物是因为食物而联系在一起,生物学家把这种像链条一样的食物联系称之为食物链。(板书课题:有趣食物链)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食物链。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以前就知道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有所了解,用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到本课情境中来。】

(二)认识食物链的构成

1.大家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吗?谁能简要介绍一下这个成语说的是什么?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这样几种生物——(板书:蝉

螳螂

黄雀)

这三种生物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结合学生汇报,师板书箭头)

那谁又知道蝉吃什么?黄雀会被什么吃呢?蛇呢?

结合学生回答,完整板书:树叶蝉螳螂黄雀老鹰

现在,这个食物链就比较完整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普遍存在的。】

2.小结:在大自然中,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都是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形成食物链的。像这样的食物链还存在好多条,看看你能写出多少条。(出示挂图)

小组同学边研究边写。指名板演

3、谈话:老师看同学们写出了好多条食物链,看看黑板有没有什么问题?(生:观察改正)观察一下我们写的这些食物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师提示:一条一条地看,再竖着看)每一条食物链的源头都是自然界的哪一类生物?终点又是些什么动物?(生回答,师补充:每一条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结合回答,出示食物链的特点﹞

4.生物学家还给食物链上的这些不同生物分了类,各起了名字呢。你看(指板书)位于食物链源头的这些绿色植物就是属于生产者,其他的都是消费者。﹝出示生产者、消费者视频﹞

5.位于食物链源头的绿色植物的营养是从哪里来的,谁知道?那么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怎样形成的?生回答后师补充:大自然中除了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种生物的存在,叫分解者。

这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排泄物,同时留下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像屎壳郎、蚯蚓、霉菌、蘑菇等都属于分解者。﹝出示分解者的视频﹞

6.现在老师又找来一种小生物,再请你看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在凶猛的食肉动物。并且懂得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8、观察所写的食物链,和老鹰相连的有几条,这些食物链纵横交错交叉在一起,你们觉得像什么?﹝出示食物网概念﹞

(三)了解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其中一种生物对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影响有多大呢?

2.谈话:在这个食物网中,如果有一条食物链断了,会发生什么情况?现在我们还是以“草羊狼”这条食物链为例进行分析一下,我在羊的身上打了一个X,表示生物圈中的羊全部消失,那么我们试想,这样会带来什么后果呢?(生:小草就会疯狂的生长,那么狼肯定会被饿死。)

3.提问:这种影响仅仅体现在这条食物链上吗?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又会是怎样的?你说食物链断了,食物网还存在吗?

4.谈话:再想想看,如果我们向地里喷洒了过多的农药,会给生活在那里的生物带来怎样的后果呢?(生:像蚯蚓等就会死掉,没有了分解者,植物缺少营养就会枯萎、死亡,就会影响到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网,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谈话: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各种野生动植物,保护好我们周围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完整。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设计意图: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意识。】

(四)总结拓展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

2、延伸。

试画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网。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与实际生活,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板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

草羊狼

第9篇:植树看图写话范文

日前,我听了一节“植树问题”的研究课,有一些感悟。

课始,教师结合教材提问:路长12米,每隔3米栽1棵,要栽几棵树?教师提示学生用画线段图或者是示意图的方式来帮助思考,学生展示了三种植树方案:(1)两端都栽,有5棵;(2)只栽一端,有4棵;(3)两端都不栽,有3棵。此时,教师指出:本节课主要研究第一种情况,并提出问题:12里面有几个3?可以栽几棵?板书:12÷3=4,总长÷间隔长=间隔数。两端都栽可以栽 5棵。接着,教师让学生填写表格。

教师设计这一数学活动的目的,不仅让学生要把间隔数和栽树的棵数对应起来,还要能自己探索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而这节课中,教师板书完“总长÷间隔长=间隔数”后,就让学生填写表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填写间隔数,而教师在前面并未引导学生建立起间隔数与栽树棵数的联系,学生没有任何经验支撑,独立填表难度较大。那么,在教学时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发现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呢?对这一环节,笔者尝试做了一些改进。

提出问题:路长12米,每3米栽1棵,直接用除法算式12÷3=4,算出的结果和我们从直观图上看出的5棵树一致吗?很自然地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这中间有什么奥秘呢?引导学生观察:如果把一条线段平均分,这其中每一份的长度,我们称为间隔长。假如这条线段就是一条小路,平均分成4份后,出现了几个间隔?如果像这样,两端都要栽的话,数一数,共可以栽几棵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还是这条12米长的路,如果每6米栽一棵,可以栽几棵?每2米栽一棵呢?教师随后出示表格,学生自己选取总长与间隔长,小组合作尝试画图,并填写出间隔数和棵数。在集体汇报交流环节,教师提出问题:仔细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总长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这一环节的关键,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建构数学模型。教学时,虽然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简单,但是如果直接抽象地去概括、归纳,学生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我们需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那么利用直观图形来扫除思维障碍就是最佳的选择。因此,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利用线段图操作,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思考,降低了学习难度,在画图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多1少1的原因,很容易让学生建立起间隔、间隔数及间隔数和栽树棵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形成深刻、完整的表象,提炼出植树问题内在的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基于这样的指导意义,笔者以为搞好课本中“数学广角”课例的教学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已有经验,有效组织活动

综观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数学广角”的内容都是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中渗透了有关数学思想。如在服装搭配中渗透了排列组合思想,在邮政编码与身份证号码中渗透了编码思想,在“找次品”活动中渗透了优化的思想方法等,这就使原来比较抽象、深奥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活已有的认知经验,帮助他们建构模型、加深理解。

二、经历探索过程,理解思想方法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但解决问题并不等同于解答习题。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活动的过程,逐步增加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和能力,体会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自主建构模型,形成一些基本的解题策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注重直观操作,锻炼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