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树叶贴画作品范文

树叶贴画作品精选(九篇)

树叶贴画作品

第1篇:树叶贴画作品范文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树叶拼贴出不同的造型,引导幼儿为自己的画进行添画。

2、感受自己制作带来的快乐和提高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幼儿收集各种树叶

2、图片(树叶贴画几张)

3、轻音乐一段、音乐《会跳舞的叶子》

4、纸、剪刀、双面胶、蜡笔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

师:今天的天气不错,老师准备和小朋友一起去拜访我们的好朋友(出示图片)是谁呢?

师:我们和大树妈妈打个招呼(师幼一起和大树打招呼)

师:看,大树上的树叶宝宝向我们小朋友招手,好像在邀请我们跳舞,我们和树叶们一起来跳舞《会跳舞的叶子》

二、认识各种树叶

师:你们能说出这些好朋友的名字吗?(出示香樟树叶)

师:(出示银杏树叶)这是什么树叶呢?它长得像什么?

师:(出示柳树叶)猜一猜这又是什么树叶呢?它长得是什么样子?

师:(出示松树)请小朋友说一说松树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用这些树叶来拼画。

三、欣赏树叶贴画,引导幼儿学会添画

师:(出示拼贴画)启发幼儿发现画中缺少的部分,学习添画。

(出示图片)请幼儿欣赏完整的作品并说一说拼了哪些东西,引导幼儿发现如何适当的添画。

四、幼儿利用各种树叶进行拼画

师:请幼儿想一想自己想要拼贴什么?请个别幼儿介绍。

师:幼儿进行操作活动(放上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

五、集体欣赏交流、评价

第2篇:树叶贴画作品范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习作3要求写“秋天的树叶”,建议组织一次秋游活动。带着学生外出活动自然好,但也存在目的性不强、学生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扰的现象。树叶应该是本次习作的重点,如何让这片片叶子变得有意思,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呢?

我从网上搜集了一些叶贴画。当我把这些制作成PPT播放给学生看时,学生中不时发出惊叹声。他们完全没有料到,平时司空见惯的树叶竟然有如此神奇的魅力。火候到了,我出示了习作的要求:搜集秋天的叶子,可以到田野,也可以到小区里,只要能够找到落叶就行。要辨别清楚叶子的来源,耍根据叶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用叶子创造出有意思的图画。适逢双休曰,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准备,同学们兴奋极了。

展示的日子到了。还没有上课,就已经有几位学生迫不及待地跑到办公室把他们的叶贴拿给我看,生怕我把这件事忘了似的。课堂上,我选择了一些叶贴展示给同学们,并且由创作者来介绍自己的叶贴。这会儿,惊奇的不仅是学生,连我也被雷倒了。许多的叶贴很有创意,叶子形状的选择、颜色的搭配、所创造的画面,都令人眼前一亮。

我把学生展示的叶贴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发现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是表现事物型。这类叶贴主要是以单个的事物作为表现的对象,重点突出事物某一个方面的特点。有四幅叶贴分别表现了“脸…动物”及“舞蹈的女孩”,巧妙地利用了树叶的形状特点,让事物呼之欲出,相信创作的过程一定有不少的故事。

二是展现情景型。这类叶贴作品注重事物组合形成的图画,于是叶贴本身也就具有了故事性。如《金鱼世界》,那两条金鱼一定在说着悄悄话;《春天的舞蹈》那幅,一定是在美丽的郊野,鲜花盛开,树木葱茏,蝴蝶翩跹,小女孩轻盈起舞。看来,每个学生的心里都装着许多的故事,这些叶贴就好像浓缩的胶片,把学生的内心世界完美地展现出来。

三是讲述故事型。这类作品的创意来源于一些经典的故事,用叶贴的方式加以叙述。如一位同学展示的是童话作品《皇帝的新装》,创意值得称赞。虽然写意的味道浓了一些,但还是颇有神韵的,几片红色的树叶亮成了太阳,下面的几片叶子拼成了一个个人形,想必华盖正面的那个就是光着身子的皇帝了吧。

我把这次习作训练用活动加以贯穿,让学生创作叶贴,有以下几点想法。

1.让学生有目的、有选择地去搜集树叶,避免观察和搜集对象随意化。

2.制作过程是一个活动的过程,身体力行,有体验,印象深刻。

3.创作是个性化的行为,让搜集树叶成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过程。

4.叶贴作为实物具有形象感、图画感,以连接生活的方式进行叙事,让创作的故事真切可感。

学生的叶贴作品让我真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独特的思维。当我提出把创作叶贴过程中的任一方面写下来和同学们分享的时候,教室里响起了欢呼声,这是过去命题习作时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很快,学生把习作交上来了。我兴奋地打开了习作。学生有的写出了自己创作叶贴过程中的遭遇:

回想起叶贴的制作过程,那可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啊。

星期六一大早,老妈就提醒我下去收集树叶了。我揉着蒙咙的睡眼,不耐烦地下了楼。到底深秋了,刚下楼,一股凉风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哆嗦,随便从地上拾了两片叶子就逃上了楼。妈妈看了一眼我的初步成果,简直是恼羞成怒:“就捡这两片,怎么够用?学习能这么三心二意吗?快下去!不收集几十片,你就在外面喝西北风吧!”(郭奇)

有的写出了创作过程中的茅塞顿开:

到家后,我看着眼前一堆乱糟糟的叶子,毫无头绪。万般无奈之下,我随便拿起一片叶子玩弄起来。这是片银杏树的叶子,绿中透出淡淡的黄色,边缘的黄色更浓一些——咦?这不正像裙子的边儿吗?这真是个奇妙的发现,困扰我多时的难题一下子解决了。我拣出几片银杏叶在白纸上飞速地贴出几个跳舞女孩的模样,越看越觉得像,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看来,大自然的秘密有好多好多,只是它们个个深藏不露,只有用心观察,才会发现它们的美。(郭蕊)

有的见识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清晨,太阳像个红红的气球悬在高大的白杨树顶。我和曹小宇、邹以佳一起采摘叶子。银杏叶、冬青叶、竹叶、樟树叶、女贞树叶、紫薇叶、枫叶……还有一种不知名的叶子,长长的叶柄上长着很多椭圆形的成对绿叶,就好像一根绳子上挂了一串绿色的小铃铛。光是采摘叶子这一项工作就让我长了不少的见识,也发现了大自然那么多的奇妙之处。(高海博)

有的写出了自己创作叶贴的详细步骤:

说起叶贴的制作过程,那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采叶子,晒叶子,黏叶子,晒叶贴,每一道工序都需要细心和耐心。下面就跟随着我来看看制作的过程吧。记住,我的制作工序可不是轻易就告诉别人的噢。(黄果)

有的写出了自己制作叶贴成功的喜悦:

上个星期五,高老师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搜集各种树叶,做成一幅画。这可让我大伤脑筋,叶子要各种各样,麻烦;就算找好了叶子,也不一定能拼成什么像样的图案,没信心。

我的叶贴换来了老师的赞美和同学们的掌声,我笑了。我知道了,只有付出努力,才能收获成功!(徐佳慧)

这次习作教学的经历让我感慨良多。当习作一旦实现课堂与课外对接、习作和活动相连,就会打通学生表达的壁垒,拓展出丰富多彩的写作路径。

习作教学长期以来都在习作技法的指导上、语言表达的锤炼上大下功夫,然而总是收效甚微,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作”文。这里的“作”含有“制作”“做作”之意,所以言不由衷、支离破碎、生搬硬套、敷衍应付的话总是屡见不鲜。习作与生活脱离,“手”与“心”不一致,这样的习作教学自然不能真正影响并改变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也不能从根本上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表达需要和能力。

习作与生活联系建立应是习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和内容,而“图画”则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把活动视觉化,把故事视觉化,把事物视觉化,把生活用“图画”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就会拥有丰富的习作素材、广阔的习作空间,所见、所做、所思、所感,尽可以入文。

第3篇:树叶贴画作品范文

宝宝们的小手一刻不停,见什么就想抓什么,好端端的一张纸会被他“蹂躏”地“体无完肤”。搞得地上乱七八糟不说,还大大地浪费资源,真是伤脑筋。其实只要你巧妙地引导,一些没有用的广告宣传单就可以成为宝宝作画的好工具了。既然宝宝喜欢撕纸,就该好好利用他的这一“嗜好”。以往总要在查看家里信箱的同时,清理掉一些泛滥的广告纸,那么从现在开始,这些纸张可就得好好存着了。

撕纸贴画,讲究的就是随意性。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贴画的不拘一格,所以更能被这些小家伙超强的想象力接受。一张广告纸,不用裁剪,直接交给我们的小画家,任由他们撕扯。也许他们会把它撕成粗细不一的长条,也许会撕成大小不等的纸块,不管撕成什么样的形状,请保持他们的原创性,准备好胶水,和宝宝―起,把这些形状怪异的大纸块小纸条粘贴到白纸上。放手让你的宝宝自由发挥,这是他们自己的创造。父母可以在一旁试探性地问:“宝宝,这是什么啊?”“怎么那么像小蜜蜂啊?”“宝宝,你觉得它像什么呢?”等问题,来引导和启发宝宝。但是,无论宝宝的答案是什么,请尊重他的说法。因为,用撕纸创造的抽象画本身的含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宝宝亲自动手了,重要的是他给这些撕纸画赋予了丰富多彩的想象。

方法2 树叶贴画:形象生动

树叶的形状千姿百态,与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都很相似。用树叶来贴画,既经济实惠,又能提高宝宝的绘画能力和动手能力。

作为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加以引导。比如天气不错,带着宝宝去公园散散步吧。宝宝的眼光也总是被公园里美丽的东西所吸引,鲜艳的花朵,碧绿的小草,幽静的湖水,当然也包括落在地上的树叶。这时,你不妨给宝宝设下这样的疑问: “这些树叶会变戏法吗?”在解答问题的探索中,让宝宝自己发现树叶贴画的魅力。

这么多的树口十,宝宝也有他自己的审美眼光,那就让他自己来选择树叶0巴。梧桐树叶、枫叶、泡桐树叶、冬青树叶、榆树叶等,他们的形状各异,能够与很多种宝宝所熟悉的事物联系上。瞧,这片梧桐叶好像一条小鱼,那片冬青树叶有点像小船……树叶的形状为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最原始的轮廓。

在制作的过程,也完全可以让宝宝自己来完成。选择一片树叶,让宝宝说出它像什么,然后由宝宝自己来把它摆放到白纸上,再用胶水贴上,可以适当地用彩笔或是彩纸给我们的原形添上些细节,让它变得更加形象。

方法3 布贴画:立体真实

布贴画是民间美术艺术的一种形式,是用各种布料通过剪贴而制成的一种画,它做法新颖,趣味性强,能在平面中显出立体感。如果你的宝宝动手能力够强,不妨与他一同走进布贴画的美妙世界。

美丽鲜艳的小布头有很多,该选什么样的,我们的小宝宝也许会挑花了眼。那么在我们挑选材料前,不如先给我们的小作品定一个主题吧。围绕主题,选择布料就更为明确了。例如,制作夏天内容的布贴画,应选用质地较薄的布,这样才能显示夏天的特征;制作小动物就需要选用质地厚的面料,如毛呢料子;再如树干,可用青绿或咖啡色纹理最好是直竖的线条的布料。

接着就是绘形了,可以由爸爸妈妈动手在白纸上画上具体的图形,也可以由我们的“小画家”自己动手涂鸦。然后,把画好的图形剪下来,正面蘸上浆糊,贴在布的反面,用剪刀沿图形的轮廓线剪下来,粘在底板上。好了,一个简单的布贴形象就完成了,如果想让画面变得更丰富,可以在画面上设计一些情节。但是情节的设计首先要让我们的宝宝明白,毕竟,他才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完成的布贴画,可以让宝宝用手摸一摸,亲自感受一下它的立体性,也可以说说与其他的图画有什么不一样,让宝宝充分明白布贴画的特点。

小秘

1在制作贴画时,要充分考虑到材料的质地,适合做什么样的主题。

2充分利用材料的形状、特点,发挥宝宝无穷的想象力。

3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如果宝宝色彩观不强,可以教宝宝按实际物体的本来颜色拼贴;如果宝宝色彩观念较强,可以让他自由搭配。

第4篇:树叶贴画作品范文

星期六的早晨,我邀请爸爸和我一起做贴画。

分工完成后,我的任务是动手做贴画,而爸爸则在旁边指导。经过我和爸爸的讨论 ,决定做梅花。于是,准备底纸以后,我并把一片树叶剪成一个小圆片作梅花的花蕊,还剪了五个小半圆片作梅花的花瓣,并把它们分别粘贴在适当的位置上。接着用另一片树叶剪成一堆小草粘贴在梅花旁边作陪衬。我以为大功告成了,可在一旁的爸爸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空洞!”我疑惑不解地望着爸爸。爸爸蹲下身子耐心地对我说:“你能把画面的天空部分贴点东西就好了!”一句话又把我的热情激发出来了。于是我又用一片树叶剪了一个大圆片作太阳,在剪九个小长方形作太阳的光线,还剪了两个多边形作天上的白云,接着再配上两只掉队的大雁。做完这一切我舒了一口气,回头望了望爸爸,见爸爸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第5篇:树叶贴画作品范文

目标:

1.尝试用捏、团等方法制作球形“果子”插在树枝上,感知彩泥柔软、易变形的特点。

2.增强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

1.捡取枯树枝,将它插在有花泥(或泥土)的花盆(或奶粉罐、纸盒)里。

2.将绿、红、黄、橙色的彩泥或超轻粘土分块装在小盒里。

3.在树枝上插几个做好的“果子”,供幼儿观察模仿。

玩法说明:

将小块彩泥放在手心里运用捏、团等方法制作成球状“果子”,并将“果子”插在树枝上(见图)。

指导要点:

1.了解幼儿团彩泥的已有经验,观察幼儿的动作发展情况,通过“做个圆圆的果子”等语言提示幼儿尽量将彩泥捏圆或团圆。

2.观察幼儿在树枝上插“果子”的方法,引导幼儿寻找树枝上的空位置,耐心操作。

3.引导幼儿说说树上长的是什么颜色的果子,哪些大、哪些小。

小班活动2 秋天的树叶

目标:

1.尝试用卷纸芯之类的物品蘸颜料在“树干”上印画树叶,观察颜料在纸上留下的印迹。

2.学习用“我印的是××色的树叶”“这是××色的树叶”等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操作结果,提升交流能力。

准备:

1.在美工区墙面上布置“秋天的大树”背景画面,上画高低错落的树干,并留有供幼儿印画的空间。

2.幼儿收集牙签盒、卷纸芯、海绵等印画材料,教师可适当作些加工(见图)。

3.绿、黄、红、橙色水粉颜料。

玩法说明:

取一种印画材料蘸上颜料,在画有树干的背景画面上印画“树叶”。可重复蘸色,反复操作。

指导要点:

1.观察幼儿的印画方式。幼儿可能会在同一个位置反复、重叠印画,也可能会有目的地找不同的位置印画。只要幼儿是在有兴趣地、主动地操作,教师就不必介入。

2.观察幼儿与同伴交换材料的情况。如,能否主动说“我们换一换好吗”,是否愿意接纳同伴交换材料的请求。

3.了解幼儿与同伴进行语言交流的水平。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说一说树叶有什么颜色,哪些树叶是自己印的,还可以引导幼儿说一说其他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树叶长在哪里了?是一片还是许多片在一起?

延伸活动:

可以用水粉颜料开展其他形式的添画树叶活动,如用油画笔蘸颜料点画树叶。

小贴士:

此活动可结合小班上学期的“秋天”主题开展,重在鼓励幼儿大胆运用材料,感受印画效果,不必强调造型和布局。

小班活动3 一罐小圆糖

目标:

1.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将正方形绉纸制作成“小圆糖”,并通过观察和探索将“小圆糖”塞进糖果罐里。

2.学习耐心地做完一罐“小圆糖”,培养坚持性。

准备:

1.将粉色、红色等绉纸裁成正方形,放入小筐。

2.透明的塑料“糖果罐”(此处用的是小毛巾包装盒,也可用其他瓶罐替代,并用彩色绉纸剪出花边装饰在“糖果罐”两端)。

3.范例一份,供幼儿观察模仿。

玩法说明:

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糖果”,如用抓、捏、团等方法做“糖果”,将“糖果”放进与其花边颜色相对应的塑料“糖果罐”中。

指导要点:

1.观察幼儿是用什么方法(如捏、团等)把正方形绉纸变成“小圆糖”的,尊重幼儿间的差异。如果幼儿制作有困难,可引导幼儿相互观察模仿,或用“试试抓一抓、捏一捏的方法”等语言加以指导。

2.运用“把糖果罐装满哦”“看看哪罐小圆糖装得最多”等语言鼓励幼儿耐心地做完一罐“小圆糖”。

延伸活动:

提供不同材料(如鲜花包装纸、超轻粘土等)让幼儿继续制作“小圆糖”。

中班活动1 蛋托毛毛虫

目标:

1.学习用小排刷蘸颜料在蛋托上均匀涂色,尝试用穿孔拧绕毛根、粘贴等方法制作毛毛虫。

2.学习有计划地开展工作,有始有终地完成任务。

准备:

1.开展“虫虫总动员”主题活动,幼儿通过捉虫、画虫、用彩泥捏虫等活动,对毛毛虫的造型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2.收集纸质蛋托(可请幼儿收集),由教师将其剪成不同的长条,用打孔器在蛋托两侧、两端等部位打上小洞。

3.颜料、排刷、毛根、剪刀等。

4.墙面上贴有各种颜色、姿态的毛毛虫图片。

玩法说明:

用排刷蘸颜料给蛋托上色,晾干后,用毛根穿过小洞做出毛毛虫的脚和触角。最后,选取合适的材料作进一步加工,如为毛毛虫添画上眼睛、粘贴上刺(刚毛)等。

指导要点:

1.询问幼儿对制作步骤的考虑,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分步制作。

2.观察幼儿涂色的过程,引导幼儿细心地将蛋托每个部分都涂上颜色。

3.提醒幼儿将上色后的蛋托放在“未完成”展示区晾干。

4.观察幼儿在继续操作时能否关注蛋托两侧和两端打好的洞,鼓励幼儿探索用穿孔拧绕毛根的方法制作毛毛虫的脚和触角。如果幼儿有困难,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学习同伴的策略和方法。

延伸活动:

幼儿可将自己的大头照贴在“毛毛虫”头部(见图),并用这样的头像毛毛虫开展相应的故事创编和表演活动,或将它们悬挂展示在活动室里的“大树”上。

小贴士:

本活动至少需要两次才能完成。第一次刷好颜料后幼儿要给自己尚未完成的作品做上标志(如写上名字、贴上自己的照片等),便于第二次准确找到自己未完成的作品。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边观察水仙花边绘画,关注水仙花直立、弯曲、垂首等不同姿态并加以表现。

2.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如用点按方法画水仙花瓣、花蕊。

3.观察幼儿的绘画过程,巩固幼儿洗笔、换色、换水等作画常规。

4.集中交流时,可引导幼儿对照水仙花实物互相欣赏作品,并可请部分幼儿介绍自己的绘画经验。

延伸活动:

用水粉颜料画其他花卉,作品可用来装饰环境,或互相欣赏交流。

小贴士:

油画笔和毛笔的质感不同,幼儿都可以尝试。

大班活动3 青花瓶

目标:

1.尝试用白色餐巾纸、饮料瓶、蓝色水彩笔制作“青花瓶”。

2.发展创造性。

准备:

1.开展“青花瓷”主题活动,使幼儿对青花的纹样、寓意有所了解。

2.在区域里摆放青花瓷瓶、罐、碗、盘等,或在墙上贴各种青花瓷图案等。

3.各种塑料瓶(可请幼儿收集)、白色餐巾纸(或白色卷纸)、水盆、抹布、蓝色水彩笔、姓名贴等。

4.白胚纸瓶,已完成的作品范例。

5.在桌上展示部分青花纹样图案。

玩法说明:

将白色餐巾纸蘸水打湿,一层层均匀地裹到塑料瓶身上,做成白胚纸瓶。将白胚纸瓶放到太阳下晒干后,用蓝色水彩笔在瓶身上绘制青花图案,完成青花瓶的制作。

指导要点:

1.在制作前,引导幼儿看图示了解制作方法及步骤。在制作中,引导幼儿用双手拍打的方法将餐巾纸均匀地裹到瓶身上,注意不要出现纸片翘起的情况。提醒幼儿在瓶子合适的部位(如盖顶、瓶底)贴上姓名贴,以便晒干后认领。

2.绘制青花瓶时,可引导幼儿观察图案或实物,在瓶口、瓶颈、瓶肚等不同部位绘制青花纹样。

延伸活动:

1.用深蓝、浅蓝色颜料或超轻粘土等在卷纸芯上创作青花纹。

2.在纸扇、纸盘、纸碗上创作青花纹。

小贴士:

本活动操作步骤较多,每一步都需间隔一定时间,所以需分几次进行。每次可引导幼儿先回顾、检查前一步骤的完成情况再继续操作,以便前后衔接。

大班活动4 丹顶鹤

目标:

1.尝试用绉纸做丹顶鹤的身体,用油画笔表现丹顶鹤的动态。

2.巩固作画常规。

准备:

1.开展集体性的科学活动,让幼儿对丹顶鹤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有所了解。

2.在美术区的桌面上摆放各种姿态的丹顶鹤图片(见图)。

3.幼儿已在美术区用玉米棒滚画或海绵压印的方式画好背景图,并写上自己的姓名。

4.抽取式面纸巾、水粉颜料(白色、黑色、红色)、油画笔、洗笔桶、抹布等。

5.动动眼睛(购买的成品)、胶棒、乳胶、剪刀等。

玩法说明:

先撕碎面纸巾,将其团、捏成一定形状,然后粘贴在背景画面上,制作出丹顶鹤的身体。再用油画笔蘸色画出丹顶鹤的其他部位,最后画上或贴上眼睛。

指导要点:

1.引导幼儿观察范例,重点思考该怎么做出丹顶鹤身上羽毛的感觉,说说制作方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2.观察幼儿的作画步骤,引导幼儿边观察丹顶鹤图片边调整画面,尝试表现丹顶鹤喝水、昂头、曲颈、休憩、飞翔等不同姿态。

3.观察幼儿使用油画笔的习惯,适时提醒个别幼儿遵循洗笔、换色、换水的作画常规。

大班活动5 海底世界

目标:

1.尝试将超轻粘土通过团、搓、捏、组合等方式塑形,制作出不同的海洋生物。

2通过图片和图书丰富有关海洋生物造型的技能技巧。

准备:

1.开展“海底世界”主题活动,让幼儿对海洋生物有所了解。

2.各种颜色的超轻粘土,泥工板。

3.各种造型的塑料或玻璃鱼缸、广口瓶等。

4.提供超轻粘土制作方面的图书,桌面上贴有各种海洋生物图片。

玩法说明:

将超轻粘土通过捏、搓、团等方式做成所需的海洋生物。将已做好的各种海洋生物粘贴到鱼缸、广口瓶内侧,并适当制作一些其他相关物品,如水草、贝壳、礁石等加以丰富。

指导要点:

1.通过提问“你想做什么样的海洋动物”,鼓励幼儿有目的地制作。

2.鼓励对造型没有把握的幼儿阅读海洋生物方面的图书和超轻粘土制作方面的图书,尝试制作鲸鱼、海龟、海星、章鱼等。

3.观察幼儿的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海洋生物身体的各部分按紧、粘牢。

第6篇:树叶贴画作品范文

一、美术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传统的幼儿美术是以训练技能技巧为主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幼儿开动脑筋,只要求他们机械化地临摹范画。我们尝试一改过去的传统教育方式,探索一条能够激发幼儿美术兴趣、发展想象力为主的新的教育形式:使美术能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在幼儿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审美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并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情绪上的兴奋。这样,他们的身心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才能激发出作画的兴趣。如在幼儿了解家乡凤阳的基础上,边听歌曲《凤阳花鼓》边进行听想画。幼儿画出凤阳的鼓楼、小岗村,画出凤凰、花鼓女,画出花园湖水边的绿草、螃蟹、小岗村的葡萄……幼儿利用这些画剪贴在教室外墙上组成一幅主题画——《可爱的家乡凤阳》。

二、美术在资源的整合中对主题活动的影响

《纲要》要求我们应该综合开发、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条件,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我们的主题内容大部分来源于自然、文化、社会。因此,各种资源的整合是幼儿发挥想象的根源,更是幼儿美术的实质。平时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我们请家长配合与幼儿一同收集相关活动的图书、图片、相片、挂历、碟片等材料,这对幼儿美术有很大的帮助。如中班《秋天来了》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要求家长带孩子秋游,走进自然,感受秋天。孩子对秋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相互谈论。在幼儿了解秋天特征的基础上,让幼儿了解落叶的形成,捡各种落叶。这一过程中,幼儿的兴趣点达到了高潮,于是我们抓住契机,让幼儿用树叶拼贴和拓印图画,设计了美工活动《树叶拼贴画》,内容符合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幼儿通过已有经验和感知,利用丰富的想象,自主选择内容,拼贴出各种各样的树叶拼贴画造型。可见,只有幼儿在做有兴趣的事情时,才会有探索,老师提供持续不断的机会和支持幼儿自主的发现与探索的机会,美术活动才能使主题探索不断拓展下去。

三、丰富的美术材料,使主题活动更有效

第7篇:树叶贴画作品范文

银杏树是我班班树,幼儿在活动时发现了被风吹落的银杏叶和银杏果,他们争论着:“这是白果吗?不对,白果有硬硬的壳,这个果子摸上去很软呀!这叶子飘下来就像蝴蝶在跳舞。”面对孩子们求知的眼睛,我灵机一动,银杏树是我园的宝树,我可以利用本园优势探索银杏呀!我利用“心心雨”栏目,请家长参与,于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参与探索银杏奥秘的主题活动形成了。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银杏是个宝。

目标:(1)通过查资料,了解银杏树的用途。(2)探索收获银杏的方法,采摘银杏果。

准备:家长与孩子共同查资料,获得信息。

过程:

(1)谈银杏。①教师和幼儿观察银杏,谈谈银杏。②提问:银杏树还有其他名字吗?银杏树又叫公孙树,即第一代人栽树,第三代人采果;还叫白果树,白果,就是百年结果,长大后树干很高,很壮。③提问:银杏树有什么用途?白果树是个宝,白果可做成白果粉、入菜等。银杏叶可做茶叶、做成中药能治疗脑血栓等疾病,白果树是高级材料能雕刻名贵物品。树干可做砧板,白果树浑身都是宝。

(2)探究收获银杏方法。①提问:银杏用处这么大,怎样收获呢?幼儿:有的建议在阳台上去摘,有的主张用棍子敲,有的请阿姨用梯子爬上去采,有的已迫不急待用手摇起大树,最后商量用棍子敲省事省力。②请阿姨用棍子敲打,小朋友捡。③捡白果时,一名小朋友戴手套,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孩子告诉我:当医生的奶奶告诉他银杏果的表皮会腐蚀皮肤。这可怎么办?其他孩子没有手套呀,有幼儿说,我用银杏叶夹住银杏果,再捡到篮子里就不伤手了!我表扬了他们,孩子纷纷效仿,一会儿工夫,捡叶子的捡叶子,拾果子的拾果子,硕果累累啊!

评析:

整个活动以“银杏”这条主线串联起来,充满趣味性。幼儿通过观看、谈话等,对银杏有了更深了解;教师让孩子从自身经验出发探索、发现,对银杏有了正确认识,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捡银杏叶时,有孩子说:“这么漂亮的叶子,我们做叶贴画吧?”有的问:“白果皮对皮肤有伤害怎样去皮呢?”带着问题,我请孩子和家长一起探索去皮方法。

活动二:银杏真有趣。

目标:(1)幼儿探索银杏退皮方法。(2)幼儿展开想象,用银杏叶、银杏果贴画.

准备:银杏果(已经退皮)、银杏叶等.

过程:

(1)展示已蜕皮的银杏果,把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将“给银杏退皮”的文字贴在黑板上。

(2)谈退皮方法。孩子们探究摸索出退皮方法:方法一:①银杏泡在水中两天,待皮肉松软再剥去表皮。②戴上手套用剪刀剪表皮。③把银杏在石块上磨,洗净即可。方法二:①将白果泡在水中。②皮软后,在硬地上用脚踩去皮。③洗净晾晒。方法三:①将白果放入石灰水浸泡。②戴上手套,轻轻搓揉可达到目的。③洗干净晾晒。

(3)银杏叶银杏果贴画。自选活动时,他们把银杏叶贴成小鱼、花儿朵朵、孔雀开屏、小甲虫。在探索过程中,孩子们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用灵巧的手把白果拼成了花和蝴蝶、小荷才露尖尖角、珍珠项链、英文数字,有的孩子还联想到:星星是宇宙的果实,孩子是爸爸妈妈的果实呢!

效果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喜欢“银杏”,爱上了“银杏”,对它的探究一发不可收拾,教师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帮助并推动孩子从一个水平向更高一个水平发展,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幼儿看着作品交流着,在轻松的氛围中对银杏有了进一步认识。

活动三:银杏果真好吃。

目标:(1)孩子们通过实践,摸索银杏去壳方法。(2)人人动手,探究食用方法。

准备:幼儿与家人参与白果食品制作。

过程:

(1)探索白果去壳方法。①李睿怡:“有个问题想问您,蜕皮的白果像鸡蛋,我摇它时里面直响,像有个小肉肉。”借机我鼓励幼儿动手给白果去壳。②提问:怎样去壳呢?孩子们忙开了,十分钟后孩子们汇报了探索过程,有的说:“我用牙咬,白果就咧开了嘴。”有的说:“我用小椅子腿压。”有的说:“我用老虎钳子夹的。”有的说:“我把白果放在窗户上用力拉窗户,白果就开了。”

(2)制作白果食品并带入园交流。①刁心雨说:“我和妈妈用红枣、莲子、冰糖、白果、做了一道食品。取名叫八宝营养品。”②周晨说:“我和妈妈用胡萝卜、白果、橘子做了一道冷盘,叫星星点点。”③李睿怡说:“我和奶奶将白果放在微波炉里烤,一会儿就听见噼里啪啦声音,我吓了一跳,还以为爆炸了呢。”④王兆芊说:“我和妈妈将白果与水一起煮,再炒成菜,名字叫丰收果”⑤品尝白果时,李睿怡身边多了一袋白糖,就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觉得白果特别苦用白糖蘸着吃。”王兆芊也说白果苦,张文韬说:“不对,白果不苦还甜呢!”刁沁雨也说甜。双方坚持不下,我请孩子观察张文韬、刁沁雨的食品,孩子们发现,他们的食品里都有红枣,红枣是甜的,甜汤渗进白果,白果也甜了。

评析:

这次活动,孩子们积极参与,家长十分关注,当活动展示出来,吸引了许多家长及同行,他们纷纷前来观看。我觉得:活动结果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成长过程获得广泛的知识,培养各种能力包括获得信息能力、表现的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实质所在。这次活动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是孩子自发生成,他们个个参与、个个动手,都在探索中学习。他们用原汁原味的表现方式展示自己,教师只是参与者、合作者、支持者。这次活动,激发孩子了解自然的兴趣,孩子的创造力、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家长的话:

刁沁雨小朋友参加了认识银杏树的活动,这次活动,他倾注了极大热情,积累了知识,获得了劳动的乐趣。在老师指导下他们认识银杏树,从树干到树叶,从树叶到果实,对银杏树能进行全面描述。尽管他用词很稚嫩,描述不那么准确,但他那认识大自然界的热情却感动了我。银杏果带回家的那天,我看到他用力地刷,一边用水冲,干得特别欢。当老师要求把银杏果做成食品时,他就拿出银杏果找来扳手,我和他一起去果壳。我找出有关保健食品的书,据书上介绍,将白果仁去皮,去掉果仁的心,然后与红枣、花生米和莲子加水煮熟,加入冰糖,做成了一道保健食品。我告诉他,白果是银杏树的果实,果仁是白果种子,果仁外面的皮是种皮,果仁内的心是种子的胚,我们食用部分是种子的胚乳,种子的胚可发育成银杏树根和芽,芽长大就成银杏树。在探索银杏树的活动中,既培养了他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又激发了他了解自然的热情,让他学到了有关果实的知识,同时还融入了我们母子间的浓浓的感情。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让他在快乐中学,使他受益匪浅。(刁沁雨家长)

第8篇:树叶贴画作品范文

本学期,自己积极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同事们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班级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课教学

按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玩具。

二、坚持学玩结合

在工作中,自己努力增强上课技能,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深入浅出。在活动中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动静结合,寓学于玩,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三、谦虚虚心请教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教学中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 教育教学工作

1、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虽然本学期我们的教室场地较小,但我们还是精心布置教室环境,利用有限的场地着力创设了数学区、美术区、识字区等各区角。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主题开展设计了一些与主题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添活动材料,引导幼儿积极认识参与区域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针对幼儿个别差异、兴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2、结合主题教育内容,师生共同收集大量的资料布置主题墙饰,我们收集了各种挂饰、拉花、等,师幼一起进行迎新年节日布置,渲染迎新年气氛,制作一些灯笼,窗花等迎新年的到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心情。

3、 做了一些幼小衔接特色工作,如看图学成语、学会倾听故事、每天一练、提高幼儿讲述和理解能力,,充分利用餐前、离园前这段时间加强了幼儿阅读、识字、数数、讲故事、等各方面的培养,提前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五、根据幼儿发展情况,正确实施教育

我班的小朋友属于新生,他们还很小,不懂事。别说自理能力了,就连一点的纪律概念都没有,可以说是很乱。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我们班的纪律及自立能力要一起抓、同时抓。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班小朋友可以说进步很快,家长反映也不错。自立能力方面:我们坚持正面教育,对幼儿以表扬为主,强化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改变他们的依赖思想。对幼儿好的行为或表现给予肯定,赞赏和鼓励,使幼儿能够更信心,更积极地做好事情,完成任务。而我们老师做到适时帮助,以提高幼儿的自立能力,并及时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配合。就纪律方面:对少部分幼儿出现的不良行为,我采取的是及时分析原因,该批评的批评,并给予适度的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慢慢的做到遵守纪律。

六、研读幼儿、支持幼儿的活动

第9篇:树叶贴画作品范文

辉煌灿烂的中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光中,与中国传统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茶”在我国绘画中的运用也历史悠久,据考古证明,早在西汉时,中国古代就已经开始出现了以茶为题材的绘画。茶与中国传统绘画都具有清雅、质朴、自然的特点,这应该也是两者千秋之缘的基础所在。茶在绘画中的运用,使得众多爱茶人得到了更多的艺术享受。所以,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茶”在装饰绘画中的运用都有着其必然性和必要性。

二、“茶”在古代传统装饰绘画中的运用

“茶”在古代传统装饰绘画的运用,主要体现在“意”和“象”上。所谓“意”是指将茶文化作为整幅绘画的表现主题;而“象”相对于“意”来讲,是将茶或与茶有关的具体事物作为绘画的主体内容;而并不一定表现多么深的茶文化。所以说,“茶”在在古代传统装饰绘画中的运用又可以说是在绘画的主题或主体上的运用。

中国古代以茶为题材的绘画历史源远流长,千百年来,中国历代的很多画家创作了极为丰富的与茶有关的绘画,并且以表现茶文化为主题的绘画也是举不胜数。其中最早的应该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图》,这幅画上有6个平民装束的人物,似三人为一组,各自身旁放着自己带来的茶具、茶炉及茶叶,左边三人中一人正在炉上煎茶,一卷袖人正持盏提壶将茶汤注入盏中,另一人手提茶壶似在夸耀自己茶叶的优异。整个画面生动地描绘了唐代民间斗茶的情景,表现了中国茶文化中的斗茶文化。再如南宋刘松年的《撵茶图》。

该画描绘了宋代从磨茶到烹点的具体过程、用具和点茶场面。画中左前方一仆设坐在矮几上,正在转动碾磨磨茶,桌上有筛茶的茶罗、贮茶的茶盒等。另一人伫立桌边,提着汤瓶点茶(泡茶),他左手边是煮水的炉、壶和茶巾,右手边是贮水瓮,桌上是茶筅、茶盏和盏托。画面右侧有三人,一僧伏案执笔作书,一人相对而坐,似在观赏,另一人坐其旁,正展卷欣赏。画面充分展示了贵族官宦之家讲究品茶的生动场面,是宋代茶叶品饮的真实写照。还有元代大画家赵孟频的《斗茶图》画面上四茶贩在树荫下作“茗战”(斗茶)。人人身边备有茶炉、茶壶、茶碗和茶盏等饮茶用具,轻便的挑担有圆有方,随时随地可烹茶比试。左前一人手持茶杯、一手提茶桶,意态自若,其身后一人手持一杯,一手提壶。作将壶中茶水倾入杯中之态,另两人站立在一旁注视。斗茶者把自制的茶叶拿出来比试,展现了宋代民间茶叶买卖和斗茶文化。

相比我国古代以表现茶文化为主题的绘画将茶或与茶有关的具体事物作为绘画主体内容的画也不在少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唐代的《调琴啜茗图卷》和清代薛怀的《山窗洪供》。《调琴啜茗图卷》中有五个人物,一个坐而调琴,一人侧坐面向调琴者,一个端坐凝神倾听琴音,一个仆人一旁站立,另一仆人送来茶茗。画中的妇女丰颊曲眉,浓丽多姿,整个画面表现出唐代贵族妇女悠闲自得的情态。《山窗洪供》画中有大小茶壶及茶盏各一,清远透逸,别具一格。我们发现两幅画中虽然有茶或茶具的出现,但只作为整幅画主体或主体之一出现,所以和之前将的“意”的表现明显不同。

三、“茶”在现代装饰绘画中的运用

“茶”在现代装饰绘画中的运用相比古代更加广泛,主要概括为,“茶”作为表现内容,在现代装饰绘画中的运用和“茶”作为装饰绘画材料,在现代装饰绘画中的运用这两点。

首先说,“茶”作为表现内容,在现代装饰绘画中的运用。现代绘画在古代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将“意”和“象”结合起来,画面要么以带有茶一些简单的与茶有共同品质的简单事物为主体,以写意的小品的形式来表现茶的品质。要么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表现茶文化中的茶经内容。前者如,齐白石的《梅花茶具图》和《煮茶图》,后者如《茶说》。

其次,就是“茶”作为装饰绘画材料,在现代装饰绘画中的运用。将“茶”作为装饰绘画材料来绘画,这是现代装饰绘画中比较有发展前景但同时又比较欠缺的装饰画。其中大家比较熟知的就是粘贴画,拿土家粘贴画为例,就是采用树根、树枝、树叶、树皮以及砂石、草苔、布片等作为原料粘贴成人物、风景、动物、花草和各种不同内容的画幅,不论是茶叶、茶根还是茶枝都可以作为粘贴画的原料入画。当然这种“茶”在装饰画的运用特点不是很明显,因为茶知识粘贴画众多原材料中的一种,不足以体现其特色。但是对于茶在装饰绘画中的运用我们一直在探索。茶水画就是探索中的一种。

所谓茶水画,就是用茶水作为天然颜料在宣纸上画出来的画。由于茶叶的品种极多,绿茶,红茶,黄茶,黑茶,乌龙茶,普洱茶均可作为颜料。红茶色泽最浓,普洱、铁观音也有不错的染色感,绿茶则可产生较淡的晕染效果,不同茶的交互运用,时淡时浓的渐层,虽然色彩没有其他绘画颜料色彩多样艳丽,但是它古朴、素雅、不争奇斗艳的特性,更耐人寻味。体现了茶本身恬安淡泊、无为无欲的本质,这也恰恰就是茶水画的价值所在。英国艺术家Carne Griffiths就曾运用墨水与茶相结合所完成的绘出类似茶水画的装饰画。

另外说到茶水画,还有一种与茶水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有关茶的创新运用,即茶染艺术,它是属于植物染色(草木染)工艺中的一种。使用中国传统的茶叶作为染料,对纺织品、服装、家纺、服饰品进行染色的艺术。随着这种技术的逐渐成熟,将茶染出来的各种布料作为布艺装饰画的主要原材料,做出茶染布装饰画也未尝不是一种“茶”在装饰绘画中的完美运用啊。

结 语

将“茶”在装饰绘画中运用是中华茶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为茶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茶”在装饰绘画中运用对装饰画价值的提升,对装饰绘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总结我“茶”在我国已有装饰绘画中的运用,研究和创新出跟多运用“茶”元素,体现茶文化的装饰绘画是文化与艺术相结合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庞薰琹.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杨钢.现代装饰绘画技法.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