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初二地理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初二地理教学论文

第1篇:初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意见》;根据省,市教研室和县教育局2004年工作思路,围绕"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工作,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加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的工作力度,发挥指导职能,强化服务意识,为巩固我县"创强"成果,顺利实施新课程而努力工作.

二,工作要点和策略: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积极稳妥地做好新课程实验工作

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教育创新,课程改革的全过程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要结合新课程的实践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树立新型的教学观,人才观,评价观和课程资源观.

1)认真组织好第三次县级学科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调整培训模式,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培养一批课改骨干力量.努力探索与教研,科研及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新模式.

2)研究和改进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

3)召开课程改革实施工作专题研讨会,组织"走进新课程,实践新理念"的教师论坛活动.

4)试行《湖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5)积极探索和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考试内容,方式的改革和促进学生发展学业评价方案.

6)配合市,县教育局,积极做好"省课改成果巡礼"的参展准备工作.

2,加强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工作

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是实践性,指导性很强的工作.

1)完善一日集体调研制度.本学期在调研活动中将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帮助总结成功的经验,并予以推广

2)配合市教研室,加强对高中段教学的研究和指导工作.研究05年高考对策,收集,整理和研究新的高考信息及其措施,供学校,教师参考.

A)组织中学教研员对高中段学校进行集中教学调研(重点是昌硕高级中学);各科教研员根据各校学科的实际情况,经常到学校了解情况,指导,帮助高三教师搞好教学工作.

B)组织好高三"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

C)重视高一,高二年级的教学指导工作.要与各校教师一起进行探讨,切实加强对高一,高二年级的过程管理;组织好高一,高二"期末调研"考试,阅卷及分析工作,以保证高中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情况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理念,做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管理的指导工作.做好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工作.

4)加强对学科教研活动质量的管理,为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A)本学期的各学科教研活动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攻方向.通过活动切实促进教师业务提高,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

B)加强教研活动的策划和运作.活动前要有充分准备,要有目的,有计划,活动后要总结.

C)各学科教研员,要以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组织好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评议课和实验课等多形式课型的交流,促进"课堂教学模式多样化";"课堂教学内容个性化";"课堂时空拓展延伸化";"课堂教学手段现代化".

5)继续加强初,高中学科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办法的研究和改进工作;改进音乐,美术,劳技等学科的测试办法.配合督导室,基教科等科室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工作.

6)组织中,小学教导(务)主任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教学管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7)继续重视全县各校的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使教研组,备课组团结协作,较好地发挥群体效能.加强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课程开发等的研究,指导和服务工作.各学科要建立和建好学科教学基地;各校教学要逐步形成学科教学特色.

8)科研向教研落实,教研向科研提升.积极做好省,市,县三级教学教研系统课题的实施工作(申报,立项,过程管理和成果推广),在学科教学科研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服务.

9)加强对高中会考工作的领导,思想重视,操作规范,切实提高各会考学科的合格率,优良率,降低会考工作的差错率.

3,加大教师培养的工作力度

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是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加强教师教育理论,教学业务的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适应课改新形势的要求.

1)配合教育局做好"名师工程"的实施工作.

2)继续做好对新教师的业务指导和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3)对重点培养和指导对象,要按计划搞好培养,指导活动.

4)建立,健全学科教师业务档案.

5)各学科在教研活动中除要抓好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工作外,更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学理论,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组织好学科的各类评比活动.

6)继续进行各级教学明星,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送教上门等活动.

7)加强学科竞赛辅导教师的培训,加强学科竞赛的组织,辅导和研究,争取更好成绩.

4,加强教研室自身建设,提高教研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教研室不论作为一个整体,还是到学科教研员个体,都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才能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才能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

1)组织教研员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自觉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真正在学习,研究和指导服务上下力气.

2)完善教研室内部管理制度及岗位工作目标,岗位考核等办法,积极稳妥地进行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本学期要完成几个有质量的教学调研报告.

3)办好《安吉教研》安排好每期内容,职责落实到人.

4)继续关心和改善教研人员的工作条件,确保教研人员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

5)加强教研室工作作风建设,密切与基层学校的联系,强化服务意识.虚心听取意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

三,2004学年第一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八月份)

初中语文新教材培训

初中科学新教材培训

初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中学政治教师理论学习

初中政治新课改培训及调研工作

(九月份)

初,高中语文教研大组会议

高三语文高考总结分析会议

初中学校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高中数学教研组长会议

省初中数学优秀课评比

组织高中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召开初中科学,高中化学大组成员会

物理教研大组长会议,高三物理竞赛

高中(各完中)英语教研组长会议

10,中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1,高一与高二英语备课活动

12,初,高中历史与社会教研大组会议

13,各完中历史与社会教学调查

14,市初中思想政治优质课评比

15,传达省高中劳技信息

16,县中小学体育教研大组成员会议

17,布置中小学体育优质课评比事宜

18,新教师听课(职教)

19,中小学成绩统计分析表下发

20,全县教科室主任会议

21,小学高段语文大组成员活动

22,组织召开小学低段语文大组成员

23,小学低段语文"重培"组活动

24,小数(高段)教研大组活动

25,小学常识大组活动

26,县新课程备课活动(小学思品)

27,县小学思品大组会议

(十月份)

1,初中语文学科青年教师阅读能力竞赛

2,高一语文教研活动

3,初,高中语文优质课评比

4,全国高中数学竞赛

5,高一数学教师集体备课

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情况交流

高中数学优质课评比

市级初中自然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比武推荐活动

高三化学2004高考试卷分析研讨会

10,高一化学课堂教学质量评比

11,初中自然中考复习分析会

12,高一物理新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

13,高二新教材(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14,初中新课程教案评比(历史与社会)

15,高中历史教学片段评比

16,市地理学科论文评比

17,高三生物教研活动

18,总结03年度体育健康标准实施情况和布置下届……

19,课堂教学指导(职教)

20,高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21,教科研成果推广

22,小学语文作文序列研究活动

23,小学语文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24,小学语文第二册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25,小学数学,小学常识命题竞赛

26,小学数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27,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一)

28,小学思品培养对象活动

29,1—6年级思品命题竞赛

30,小学英语听课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高二语文教研活动

高三数学教学研讨会

初中数学课改研究小组活动

召开高二化学教学指导研讨会

高三物理研讨活动,初二自然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初赛

高三英语教研活动

初中社会优质课评比

体育高考研讨会

10,体育青年教师教法培训(中,小学)

11,期中高三语文教学评价(职教)

12,初中电脑课教研活动

13,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指导)

14,小学低段语文命题竞赛版权所有

15,实践新课程的论文评比(小学低段语文)

16,小学低段数学课标交流,讨论(二)

17,一年级教师上课比赛(小学思品)

18,骨干教师外地学习(小学思品)

(十二月份)

中学数学优秀教研组评比

湖州市高二数学竞赛

初三数学竞赛

初中科学第三批培养对象会

高中综合理科复习研讨会

初中科学新教材第二次培训

高二物理研讨活动

中学生英语能力决赛

新课改评价研讨会(历史,社会)

10,高一历史教师县外教研活动

11,高二生物教研活动

12,生物优秀论文评比

13,中小学体育检查辅导

14,职教语文教师公开课

15,教科研活动一次(课题结题)

16,承办市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评比活动(小学语文)

17,小学高段语文第二批"重培"对象课堂教学汇报活动

18,小学4—6年级数学竞赛

19,小学低段数学教案评比

20,小学电脑课教研活动

(05年一月份)

做好期末考试工作(物理)

《历史与社会》教师教材教法竞赛

第2篇:初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 必要性 现状 策略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刻不容缓。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变顺应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和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了生活化教学的模式。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对初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改进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

1.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优点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优点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方面。教师在新课程标准将初中地理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要求下积极地探索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第二,学生方面。学生在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下,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地理事物的形成原理有了初步的了解,提高了对地理课堂的学习兴趣,提升了自己的实际生活能力。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地发现问题,通过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2.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现状中的缺陷

第一,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育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掌握,忽视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忽视了地理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导致地理教学生活化起到的作用不明显。

第二,教师的教学成绩深受学生成绩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成绩评价深受学生成绩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积极性。

第三,教学内容过于规范化。受到考试大纲的影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内容还是不能做到灵活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规范化的特征。

二、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到教师评价体系的影响。因此,要想激发教师的教学兴趣,就要改变教师评价体系,将教师的评价体系从学生的考试成绩中脱离出来,根据教师地理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效果和学生对生活化课堂的反应来综合评价,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课堂教学生活化

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要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将课堂内容和日常生活相结合,鼓励学生将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并讨论,丰富初中地理的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堂教学形式生活化。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方法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法将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南极和北极的地貌特点等。方法二:利用情境教学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供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地理问题的图片或者视频,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比如地震的发生及避震常识等。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方法可以用来进行初中地理的教学,本文不再一一探讨。

3.评价体系生活化

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传统的模式就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辅之以遵守纪律的情况等。在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要相应的改变。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考试模式,学生的考试内容除了需要掌握的课本基础知识之外,应该还有一部分关于生活化教学内容的考试,这一部分内容在考试中应该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其次,考试评价体系除了以考试成绩为依托外,还要根据学生在生活化教学中的表现来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调动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锻炼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现状有好有坏,针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初二英语教学;激励式课堂探讨;实践;分析

一、课堂英语式对话

课堂讨论属于一种互动教学方法,在营造活跃气氛的同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与质量。在初中英语学习中,初二是核心阶段,没有小学语言的排斥性、陌生感,更没有高年级语言的惯性。由于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并不长,还有着很浓的新鲜感,教师稍加引导,便能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很难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在课堂讨论中,英语式对话是常见形式之一,有利于学生在学完单词、语法、课文之后进行自我检查,明确自己不足的地方。多说、多练是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前提,而课堂讨论时间是说英语的最佳阶段,营造出良好的英语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英语。

二、课堂讨论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每个学生学习英语的程度、接受能力各不相同,而课堂讨论能够帮助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本堂课的相关内容为基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小组成员也可以提出自己在理解相关知识点方面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英语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及英语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对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进步,一种自我提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学生之间的探讨。简单来说,教师也需要参与到学生的探讨中去,发现班级中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不足之处,要多鼓励那些英语不好的学生融入小组探讨中,树立信心,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平等对待每位学生,也要引导小组其他学生帮助小组中英语学习较差的学生共同进步。还要倾听学生对自己教学方法的意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可见,课堂讨论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掌握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断探索适合该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

三、巧妙地把课文融入课堂教学

初二英语课文主要以对话、讲述故事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朗读一遍课文就带领学生学习新单词,其效率是非常低的,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讨厌学习英语。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解课文的主动权,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和小组伙伴进行课文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课堂讨论产生浓厚的兴趣,也能相互激励,共同成长。

总而言之,在初二英语教学中,进行激励式课堂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课堂探讨属于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它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转变师生在教学中扮演的角色,为学生创造更多说英语的机会,使学生融入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充分展现他们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它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对英语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英语学习中发现乐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更好地成长。此外,它符合新课标的客观要求,使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4篇:初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材;知识点;生态学;中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274-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人炸、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危机等生态学问题愈来愈重视,在教育领域加强生态教育已形成共识[1-2]。近百年来,我国主流生物教材中生态内容逐渐增加,教材中的生态学内容越来越丰富,知识点逐渐增多[3]。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中学生物教材内容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设计教学内容的做法,构建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加深了中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理解,强化了生态观教育[4-5]。目前,我国初中、高中阶段的新课标教材中生态知识点灵活多变,各章节生态内容多而散,生物教材中究竟有多少生态内容缺乏量化数据。笔者团队结合中学教育实践,对初中、高中现行教材的生态内容进行了统计,为准确掌握生态学基础教育现状、提高中学生物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参考资料。

一、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统计方法

(一)调查方法

1.教材样本及调查地点。教材样本均为国内现行广泛使用的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为人教新课标版高中生物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分必修一、必修二和必修三3个部分。数据调查地点为德庆香山中学。

初中生物教材使用苏教版生物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分初中七年级上、下册和八年级上、下册。数据调查地点分别为肇庆第一中学和罗定黎少中学。

2.知识内容统计方法。采用段落法、版面法按章节分别统计生态知识点,并对涉及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实践教学按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知识拓展等知识内容进行分类。

(二)教材中生态内容分类统计

1.段落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段落数/总段落数)×100%。

2.版面法。生态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版面/总版面)×100%。

3.重点、难点统计。生态知识重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重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知识难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难点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4.理论、应用内容统计。生态理论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理论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生态应用知识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点数/总知识点数)×100%。

5.图表内容统计。生态内容图解百分率=(生态内容的图解数/图解总数)×100%;

生态内容表格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表格数/表格总数)×100%。

6.实践教学统计。实践教学内容包括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以及知识拓展5个部分,生态内容实践教学统计方法如下:

探究实验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探究实验个数/探究实验总数)×100%;

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技能训练个数/技能训练总数)×100%;

讨论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讨论个数/讨论总数)×100%;

社会实况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社会实况个数/社会实况总数)×100%;

知识拓展生态内容百分率=(生态内容的知识拓展个数/知识拓展总数)×100%。

二、中学教材中生态内容的分析

(一)高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高中人教版生物教材涉及生态学的知识相对集中:高中一年级生物教材的必修一和必修二部分很少涉及生态内容,生态内容集中于高中二年级的必修三,全书共六章内容,均涉及生态内容。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如表1),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分别为51.46%和53.85%,生态内容占生物教学的一半以上。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生态内容分别占37.9%和47.06%,难点比例高于重点内容,表明在生物教材中生态学内容更难掌握。图表有助于学生掌握理解复杂的生物教学内容,生态知识图表分别达到58.82%和27.27%,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占全书的一半以上。生态内容的理论部分为58.7%,低于应用部分的75%,表明教材十分注重生态内容的应用知识的教学,旨在加强生物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

高中生物实践教学生态内容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除知识拓展板块外(43.48%),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和社会实况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一半以上。其中,探究实验板块生态内容最高,达80%。探究实验和技能训练生态内容的高比例体现了教材对高中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力度。

(二)初中生物教材生态内容分析

初中一年级(七年级)和初中二年级(八年级)生物教材生态内容统计如表3。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分别为57.66%和59.14%,表明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高于初中一年级,其生态内容均在50%以上。

从教材的重点难点角度看,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重点难点均高于初中一年级,增幅分别为46.54%和22.49%,重点内容增多,难点内容减少。从图表使用情况看,初中二年级的生态内容图表分别占49.79%和72.86%,在生态内容教学中使用图解和表格约占教材的一半。其中,初中二年级表格的使用是初中一年级的8.75倍。从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来看,初中一年级生态内容的应用部分为62.2%,略高于理论部分的50.67%;初中二年级生态内容的理论和应用比例较为接近,分别为57.14%和56.7%。

初中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分为探究、观察、讨论、实验、阅读5个类型(表4)。初中一年级生物教材实践教学板块安排数量较少,均涉及生态内容,各个类型生态内容所占百分率均为100%。初中一年级生态知识简单且分散,生态内容的实践教学比例未能体现出各个实践教学板块的差异。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中,除实验板块外(20%),探究、观察讨论和阅读板块的生态内容均超过58%以上。其中,讨论、探究、阅读板块生态内容较多,而实验板块生态内容较少。

三、讨论

从生态知识点的统计看,高中一年级教材未涉及生态内容;段落法和版面法统计的高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1.46%和53.85%(如表1);初中一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20.11%和22.8%,初中二年级教材生态内容百分率分别为57.66%和59.14%(如表3),版面法统计的生态内容百分率均高于段落法,表明版面法知识点统计值偏高,可能与教材的版面设计、排版特点有关(如为排版美观使用的版面留白)。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生态内容的统计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充分使用图表很好地解决了生态教学难点问题。探究实验、技能训练、讨论、社会实况和知识拓展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相比理论教学,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分量在50%以上,体现了对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培养意图。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生态知识比较分散,仅有少量章节生态内容比较集中,如初中二年级教材的第十八、第十九和第二十章几乎全部为生态学的内容。初中生物教材的知识点比较注重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践教学中的生态内容较多,其中初中一年级的课后训练板块均与生态学知识相关。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生态学知识具有名词概念多、涉及学科庞杂、交叉渗透知识多、教学内容抽象、不易理解等特点,生态学教学过程需要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结合[6]。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的生物教材一般将生态内容安排在生物教材的最后部分,有利于学生对生态教学内容的把握,将课本知识密切联系社会生活与生产实际。一般来说,高中的软硬条件建设多优于初中,初中条件较差(如生物实验室建设、生物仪器设备配置等),开展实践教学能力初中阶段存在更多困难。现行生物教材的实践教学,初中阶段主要体现在应用拓展方面,如观察、讨论、阅读。高中阶段加强了实践实训方面的教学,如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学生动手能力大为提高。

四、结论

段落法和版面法均适合教材的生态内容知识点统计。中学生物教材的生态教学内容主要在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阶段,生态内容百分率均在51%以上。

从重点、难点、图表、理论和应用角度统计的生态内容结果看,高中的生态内容教学较为集中,初中生态知识比较分散。在实践教学板块的安排上,高中阶段的探究实验、技能训练等板块生态内容比例高,初中阶段生态内容偏少,实验板块仅为20%,缺乏动手能力训练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赵占良.生物学教育引入生态文化内涵的思考[J].裸程・教材・教法,2007,27(11):74-77.

[2]张英泽.新形势下中学生生态观教育之我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106-107.

[3]范薇.我国中学生物教科书中生态学内容的变迁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37-38.

[4]陈小美.中学生物学新教材生态学思想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6):133-135.

第5篇:初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初中语文教师应认真研读《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以新课标为原则分年级制定具体的作文教学目标。比如初一阶段的学生可以加强写作手法中记叙、描写表达方式的训练,初二阶段的学生应加强抒情、说明等表达手法的训练,初三阶段的学生应以议论表达为主,并综合训练学生各项表达手法及文体的应用,使学生在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写作手法与本领。

二、分专题进行集中式训练

1.加题专题教学,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教师根据制定的作文训练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根据不同学期的教学计划制定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明确的作文分步教学中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比如关于议论文教学,就可以细化为论点、论据、论证、论述过程等四步教学过程,由此构成了作文训练的专题教学内容。

2.专题教学三步走:

(1)理论详解。

教师应根据每课时的专题教学目标精心备课,把系统的作文教学知识进行分解到具体的教学点,并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与掌握。教师应注意在理论讲授中要结合一定的作文实例,一是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二是学生在实例示范中学会理论技巧的应用。只有讲清了作文理论知识,学生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才能有理可循;只有提供了足够的实例示范,学生在具体的训练中才能有例可循。

(2)多主体、全方位的作文批阅。

传统的作文批阅主体是教师,不仅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容易使作文评价过于狭隘、流于形式。作文评阅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又一途径,教师可通过设置学生自评、学生间的互评等,让学生把自己所学习的写作理论用于作文批阅中,一方面既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在检查别人的错误中警醒自己。最后再由教师批阅。教师批阅应该变传统的单方面批阅,及作文后面点评的模式,而能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作文总结写作中的优缺点,和学生当面讨论、指点,使学生能有提问与质疑进而获得答疑的机会。

(3)对学生作品讲评后进行再练。

在批阅阶段后,要把原文章发给学生,使学生能根据教师讲评及时修正文章,通过这种方式有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作文错误进行二次修改,不仅能使学生印象深刻,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选出优秀的文章作品进行展示,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也起到激励示范作用。

三、从实践中来,到生活中去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没有生活,作文即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即使是再好的作文,也失去了生命力,因此写作强调学生要有感而发,表达真情实感,不能生编硬造。因而作文教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培养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习惯,比如通过日记、周记等的方式,让学生能定期总结自己的生活所看、所思、所想;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环节,根据作文教学专题有意识地创造教学与实践情境,从而弥补学生在一些方面的生活经验的空白。比如学生写一些见闻类的作品,教师可提供学生实际观察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践进行创作。此外,教师应尽量提供给学生自由的创作环境,因材施教地进行作文教学,尽量用话题作文取代命题作文,对写作文体也不应过于限制,让学生在自由的写作环境中抒发感情。

四、结语

第6篇:初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为了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注重将生活中的事物融入到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成绩。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策略。

【关键词】

陶行知理念 生活教育理论 初中语文教学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融入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并且,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平。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教学与生活联系不够紧密

初中语文教学基本以学习教材中课文内容为主,而没有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使教学显得比较空洞。并且,课本中的许多内容与学生平时的生活差距甚远,学生理解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二)学生缺乏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而许多初中学生认为语文课程比较枯燥,阅读、写作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从而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的学生虽然在语文科目上所花的时间比较多,但其并不是因为兴趣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其实并不是很高。此外,是否具备学好语文的信心也是影响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有足够的信心能学好语文,那么学习兴趣自然也会逐渐的积累起来。反之,学习兴趣则会降低。

(三)教学中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的分析、讲解为主,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占据了教学的主体地位。但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被重视起来。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才能使其自学能力得到提升,并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锻炼。

二、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一)将学生的实际生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将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最有效的方式之一,这也是陶行知理论所推崇的。语文课本内容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是对生活中的一些理论、道理的升华。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否则语文教学就会失去原有的意义。比如,《秋天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之前不理解母亲的懊悔之情。而生活中,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也许并不是那么和谐,也存在学生不理解父母的情况。在教学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自己与父母的生活细节联系起来,想想自己是否也有不理解父母,让父母伤心的地方,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能够对父母多一份理解,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活场景重现于课堂之上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其优点很多,比如能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将抽象的事物变得形象,能将生活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上等。比如,朱自清的《春》,其中有许多关于春天美景的描述,在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这些美丽的景色呈现出来。早上初升的太阳、刚发芽的嫩绿的小草、各种果树盛开的花朵、飞舞在花朵间的蝴蝶、在田野中嬉戏的孩子等等,都表现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而这些景象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其搬到课堂上来,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春的另一番滋味,从而体会出作者对自由的向往之情。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基本限于课堂上,而交流的内容也仅限于文化知识。而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我的老师》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学生时代遇到的各位老师是怎么样的,自己对这些教师的感情是怎样的。然后,再请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的,加强课堂上的互动,从而增强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与学生打成一片,与学生做朋友。而情景教学模式能使严肃的课堂气氛得到缓解,使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从而对教学效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结 语】

综上所述,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理论与生活实际缺乏紧密的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等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学,将语文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加强师生交流等方式,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能蛴行У母纳平萄效果,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田林奎.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8)

第7篇:初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对于我们今天研究明代哲学史和明代道教哲学思想史具有重要意义。从义理述谓的形式上来讲,张宇初道教哲学立足于明初中期中国哲学传统经典的全体,深入三教哲学理论的内核,通过创造性的批判重构和哲学诠释,寻索和开拓道教哲学发展的可能性空间;从学理内容上讲,张宇初哲学传承老庄、特别是老子的虚无和无为思想。正如卿希泰先生所论:“张宇初的修道思想,是以他的‘天人一致’的宇宙观为基础的。他以老子的虚无思想为核心,结合了儒家的有关论述,从宇宙观的意义阐述了‘天人一致’的万物生成理论。”[3]值得注意的是,上文卿希泰先生所提到的,张宇初这一取得重大成就的“阐述”工作在义理架构上值得今天的学者进行深入挖掘。这对于我们从理论内部考量张宇初道教哲学的思想序列及其指导下的宗教实践意义重大。简言之,无论从其义理述谓的模式,还是哲学思想的内容上来讲,张宇初道教哲学思想的特质名之为张宇初哲学诠释学都是恰当和富有研究意义的。

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思想解析

对张宇初哲学诠释学思想进行解析,有必要首先把张宇初哲学诠释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哲学概念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勘定,这将构成解析工作的牢固基础。而张宇初哲学诠释学思想范例解析从“理解”维度看张宇初哲学诠释学运思径路、从“诠释”维度看张宇初哲学诠释学意义旨趣,以及从“实践”维度看张宇初哲学诠释学理论结构,将构成解析的主体部分。(一)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概念基础张宇初哲学诠释学这一概念首先是对张宇初道教哲学的概念回溯和认肯。张宇初哲学诠释学这一提法并非牵强附会现代哲学诠释学和带有研究的随意性,原因在于:无论从哲学义理表现方式上,还是从其道教哲学义理蕴含上讲,张宇初道教哲学都自觉注重通过对自身立足于其中的文化传统资源进行文化定位和生命体贴,而不是仅仅将传统哲学作为生命外在的研究对象。而这与其作为“集领袖与学者于一身的道教天师”[4]主张和身体力行道教向善修行的宗教实践的逻辑一脉相承。在处理儒释道三教义理之间的关系上,张宇初没有过多囿于义理宗旨之间的差异和矛盾,而是将传统经典作为一个有机结构的整体,与自身立足其中的哲学境遇相比较,从主体的历史性和存在性两个视域营建新的哲学论域。正如本体论诠释学的建构者海德格尔所说的,“我们本身向来所是的存在者在存在论上是最远的”[5]355。在张宇初道教哲学中,“我们本身向来所是的存在者”指向静时态中时代性的道教研究者,这些研究者在明初中期主要有学院式理论研究的人,以及隐入民间的宗教实践的人。而此处的“存在论”是主体的存在境遇,但这个主体不是上述具体的个人,而是明初中期哲学思潮前沿的实践意识主体。这个实践意识主体不可能脱离具体的人而独立存在,但是却有不受具体主体有限性的制约。因为,归根结底在实践意识主体看来,“传统按其本质就是保存,尽管在历史的一切变迁中它一直是积极活动的。但是,保存是一种理性活动,当然也是这样一种难以觉察的不显眼的理性活动”[6]398-399。这可以用来表现张宇初对于经典的态度,而无疑,张宇初可以充当明初中期道教哲学意识主体的代言人。(二)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思想范例解析正如张学智在阐述明代道教哲学时所说:“中唐以后经宋元到明代长时间的互相浸润,儒释道早已在共同的文化背景里混合生长。”[1]662只是这种“混合生长”有其内在的逻辑解构次第。无论从道教学术化进路,还是从道教民间化进路来讲,三教哲学思想融合发展,在明初中期道教哲学这两个维度表现都很明显。在此文化背景下,在张宇初诸多著作文本中,撷取既能反映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思想特质,又能从中透射到明代初中期道教哲学思想发展的内在脉络的文本是一件极其重要而且具有难度的事。1.从“理解”维度看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运思径路在现代哲学诠释学视域中,理解、诠释(或曰解释或释义)和实践(或曰应用)不表现为历时态的先后关系,而是理解、解释与实践从时空上来讲始终处于共时态的。理解一经发生,诠释和实践就已作为尚未发用于外的思想和行为包含其中。之所以作这三层之分来考察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是出于文本和语言分析的需要,以求从分析到综合,最终还原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的精神全貌。知人须论世,考察一个人的哲学思想,不能撇开其时代环境和人生阅历。张宇初在自述其求学问道的经历时说:“余年未冠,知嗜学,有志先儒君子之言,凡诗书六艺之文,悉尝记诵之。甫长,自撰于文章家未之尽究,凡通都大邑以学行著于时谓之先生长者,又从之游。于是经史子氏之书,逮老释之文,皮置日众,然后会其指归,反身而诚,乃知皆备于我也。于道德性命之说,自孔孟而下,周程张邵朱吕焉;文辞篇章之有,左氏而下,班马韩柳欧苏焉。越周程诸子而言学,则不足谓之学;违班马诸儒而言文,则不足谓之文。是以非载道之文,虽工不取焉。”(《岘泉集》卷五《书室铭•有序》)从哲学诠释学之“理解”维度来看,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张宇初对三教传统哲学经典,特别是儒家“诗书六艺之文”是“悉尝记诵之”,即他掌握了三家哲学的精神梗概。于是始有其经过诠释之后的“会其指归,反身而诚,乃知皆备于我”的理论效果。这其实是一种哲学教化的结果,而“在教化概念里最明显地使人感到的,乃是一种极其深刻的精神转变”[6]19。二是在张宇初看来,传统哲学经典并非可以不分辨阅读和接受的次第,而是有“道德性命之说”与“文辞篇章之有”之别。这绝不仅仅是内容与形式的区别,而是二者在精神旨趣上就大相径庭。因为,在张宇初看来,“文辞篇章”在学人理解时,要寻找能够在德行上起到从历史关照现实、重塑现实的应然作用。正像让•格朗丹对于文本的理解:“理解一个来自过去的文本意味着将它转换到我们的处境中,在它里面倾听一种对于我们时代的问题的回答。”[7]185这正是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对于传统的“理解”。2.从“诠释”维度看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的意义旨趣在研究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时,有两个递进的理论层次需要明晰:一是张宇初对于经典,尤其是道教经典有其自己的挑选标准;二是张宇初在挑选自己重视的哲学经典之后,有其独到的诠释向度。经由其深入具体问题背景下的思维方式的哲学诠释之后,道教哲学经典具有了全新的演进空间和问答诉求。宋元以降,尤其是明初以来,道教世俗化进程加快,也由此为道教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戒律弛散,道团、道士生活浮靡。“张宇初针对明初道教生活世俗化,戒律松弛,修行废堕,道教理论混杂于巫术神异等现象,提出清整道规,重新确立教制教仪”[1]663。张宇初自己在其《道门十规》开篇即申明:“念吾道自近代以来,玄纲日坠,道化莫敷,实丧名存,领丧裘委,常怀振迪之思,莫遂激扬之志。”为了在学理上抬高道教地位,张宇初从道统观出发,将道教的创始人继续追溯到传说中黄帝曾问道与之的广成子,其后有集大成者之老子。但是,我们需注意,张宇初在此无意于梳理道教的发展源流,而是为他的哲学诠释学做理论铺垫和支撑。首先,与传统学者不同,张宇初将《老子》道学诠释的重点从修身养性转移到儒家擅长的修齐治平、经世济民上。他说:“自秦汉以来,方士竞出,若文成、五利之以金石草木,徒杀身取祸,遂世称方术矣。外而施之,则有祷祈祠祝之事。自寇、杜、葛、陆之徒,其说方盛,由后之师匠增损夸诞,奔竞声利,而世曰异端矣。然二者,太上之初所未彰显,后之不究其本、不探其源者,流而忘返,眩异失同,则去太上立教之本,虚无清静、无为不言之妙日远矣。凡习吾道者,必根据经书探索源流,务归于正,勿为邪说淫辞之所汩。”(《道门十规》)体会张宇初此一文本时需注意,“太上立教之本,虚无清静无为不言之妙”者是其预设的境界和效果。但是,在处理儒道哲学义理的关系上,张宇初更加倾向于道体儒用论,即道家清静无欲境界的获致须经由儒家存敬修为的实在路径,即在达到此境界前“应当斋戒,洗心涤虑,存神默诵,反对非毁经典和念诵时不存诚敬”[1]663-664;反之亦然,即儒家平治之功所达到的境界必然是道家清静无欲的效果。伽达默尔在阐述其效果历史原则时说道:“历史高于有限人类意识的力量正在于:凡在人们由于信仰方法而否认自己的历史性的地方,效果历史就在那里得到认可。”[6]426张宇初所指出的研习道教哲学之“不究其本、不探其源者,流而忘返,眩异失同”者即为伽达默尔“由于信仰方法而否认自己的历史性”的人,这种人认为可以径直悟取本心而达致全德之仁。其次,与对待其他哲学经典一样的诠释态度,张宇初对于儒家经典的诠释也是有其自身特质的。他对六经诠释道:“圣贤远矣,而其道俱在者,六经焉。夫《易》以著阴阳,推造化之变通也。《诗》以道性情,别风雅之正变也。《书》以纪政事,序号令之因革也。《春秋》以示赏罚,明尊王抑霸之统也。《礼》以谨节文,明上下等级之分也。《乐》以致气运,达天地之和也。凡圣贤传心授道之要于是乎具,蔑有加也!”(《岘泉集》卷一《慎本》)张宇初主要想表明的是道不是儒家一家之得。相反,他认为“黄老在儒家之先”。故经过诠释树立道教自信,“立黄老为道教本源,自可给予道教徒道先于儒、道高于儒的精神支柱,便于在儒学排挤下争得道教的文化地位”[2]452。张宇初如此诠释的合理性仅仅在于他将三教哲学汇归于一,汇归于道,为道教研习者扫除了宗门派系的纷繁干扰而直入道庭。但是,“历史意识实际上必须考虑自己的历史性”[6]510,显然,张宇初汇合三教哲学于道教一家之言的历史意识没能将历史意识贯穿彻底。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张宇初在诠释传统哲学经典时,并非如王学左派的任意解经,他把其哲学诠释的合法性建立在哲学思想史演进的合规律性之中。这其实可以从其诸如“凡习吾道者,必根据经书探索源流,务归于正,勿为邪说淫辞之所汩”之类的话语中分析出来。3.从“实践”维度看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理论结构从哲学诠释学实践观点看,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的理论结构在于:以道家哲学为基点,以儒佛义理为两翼;以持敬致知为先,以身体力行为重;以继承传统为先,以发展传统为重。首先,无论是从儒佛的义理内容还是经典承传文本形式来讲,张宇初都给予了充分的认肯。但是,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张宇初宗主老庄的立场没有变。在赞扬上古时期政治清明时,他说:“三代之世,道在唐虞,后之言道者,必曰是焉。盖道明者三皇,德著者五帝,法备者三王。以尧舜禹汤文武之为君,尽君道也;皋陶伊傅周召之为臣,尽臣道也;孔子颜曾思孟之为师,尽师道也。千万世之所法,未之有改也。”(《岘泉集》卷一《慎本》)这是对儒学的肯定,也是对儒学为之立言的道统的肯定。尽管如此,张宇初还认为,“学必有本焉,经世出世之谓也。故学非所当务,则不足志也矣。其所当务者,经世之学,则圣贤之道也。……必求乎出世之道焉,则吾老庄之谓是也。”(《岘泉集》卷一《慎本》)这样,通过实践性理解和诠释,张宇初寻求道教哲学诠释学的普遍性,尽管这一普遍性的彻底性仍可商榷。伽达默尔在论述作为诠释学任务的重构和综合时说:“对于一部流传下来的作品借以实现其原本规定的诸种条件的重建,对理解来说,无疑是一种根本性的辅助工程。”[6]244重建也即张宇初道教哲学的基本方法论。重建与理解、诠释是一个过程的两面,他们共同构成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的实践。其次,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实践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还在于:从修行观上厘定其道教综合式修行功夫。他主张性命双修时称:“近世以禅为性宗,道为命宗,全真为性命双修,正一则惟习科教。孰知学道之本非性命二事而何?虽科教之设,亦惟性命之学而已。”(《道门十规》)通过此诠释实践,他重建了道教哲学新的修行观。但这并没有摒弃其道教哲学旨趣的主导基础。如张宇初论道:“道不行则退而独善,以全其进退于用舍之间而已矣。故高举远引之士,将欲超脱幻化,凌厉氛垢,必求夫出世之道焉,则吾老庄之谓也。”(《岘泉集》卷一《慎本》)在张宇初道教哲学诠释学中,“出世”是一种最高的精神境界,人在这种境界中超越自己本身的有限性而与无限的宇宙生命融为一体,这也可谓一种新的超越观。卿希泰先生论及张宇初的哲学思想时,认为“张宇初的天人一致的宇宙观和修道思想,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是切中肯綮的。伽达默尔在论述诠释学的应用问题时说:“理解的奇迹其实在于这一事实,为了知识传承物里的真正意思和本来的意义,根本不需要同质性。”[6]440在此,张宇初通过哲学诠释重建新的道教理论,并将其作为安身立命之本,身体力行,通过更新和发展传统来维护传统的权威,以对历史性的自觉追溯历史性之后的同一性,即与伽达默尔不通过“同质性”而深入把握“知识传承物里的真正意思和本来的意义”旨趣一致。

第8篇:初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合作探究 初中语文 阅读 应用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主体,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不能以教师的讲解来代替学生的感悟。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探究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组织并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更好地通过文学作品的导读,让学生获得体验。

一、合作探究模式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的意义

合作探究模式彻底打破了传统阅读教学讲授的模式,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以问题而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这种决定教学模式不仅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可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阅读活动过程中,获得对文本的理解,丰富其阅读体验。

(一)突出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兴趣

农村初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中的兴趣不高,而传统教学应用的是讲授模式,故而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体现。实施自主合作模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如《童年的朋友》的阅读中,对高尔基简介、背景、作品内容等,需要提前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去完成。同时,在自主合作模式的应用中,极力强调要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促进学生合作交流,丰富学生体验

阅读教学重在让学生获得体验,在农村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合作交流,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在实践中要注重自主和合作相互契合。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先问学生作者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从哪些方面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此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通过交流而理解原因。结合学生的讨论情况,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如进化观点、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学生可根据课文而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也就摒弃了教师单纯讲解的方式,整个课堂会更加活跃,学生在讨论中也能获得更好地理解。

(三)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教师更多的是要做的是让学生从从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中汲取精神营养。同时,提倡自主合作模式,学生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要和同伴合作而完成阅读任务,学生的合作精神得到了较好地培养,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二、合作探究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中的应用实践

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阅读模式,要把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机的整合起来,且要充分整合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要让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同时,也要整合课堂实际,发挥好教师在整个阅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一)加强课前预习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阅读模式强调的是要把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故而在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前,要根据目标而布置相应的任务,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环节,要通过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去完成,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在要求上有所区别,不能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

合作阅读模式的实施,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是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自主学习和目标,以问题、任务形式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

(三)发挥教师作用,及时进行点拨指导

学生在教师问题和活动的导向下展开阅读,而学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等尚不成熟,阅读中也就会遇到诸多问题,那么,教师就需要结合学生活动中所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相应的点拨和指导。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讨论情况进行归纳,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对菲利普夫妇在盼于勒、躲于勒的过程中的形象,就需要引导学生根据其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而进行总结归纳。其次,要结合学生的阅读讨论情况进行点拨。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阅读效果才会更好。

三、在农村初中语文阅读中实施合作探究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来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自主合作阅读模式,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自主性变得更高,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变得更为积极。但要更好地发挥自主合作阅读模式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自主学习中要注意给予学生指导

在探究前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中因学生知识、经验、理解能力等有限,要给予相应的指导。二是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反馈,给予学生相应的评价,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中的问题。

(二)合作要留够时间,要注重围绕文章进行

在合作探究环节,一是要预留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展开交流活动。尤其是在问题的探究中,当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给出答案,而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阅读,在阅读的基础上相互交流,获得一致性结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二是在交流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展开发言。

(三)加强实践练习,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在阅读中,为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要注重加强课后实践活动。如表演活动,如小说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对话表演、角色表演;如《范进中举》的教学中对范进发疯时的动作,在教学中就可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如写景类作品阅读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观察活动。如《囚绿记》的教学后引导学生对常春藤进行观察,也可组织学生种常春藤,从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一直不佳,这一方面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二是在模式上也较为陈旧,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只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提倡合作探究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过程中,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郑永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与实践[J],新课程学习:上,2010年第12期181-182页。

[2]成谆:农村初中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年第8期149-150页。

第9篇:初二地理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 初三政治 教学

几年来,我在初三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力求在课堂教学中引进、落实研究性学习,采用以课内学习为主,以课外研究为辅的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教师应以“问题解决”统领课堂,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设计过程中开展主动学习

例如初三教材第五课第二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主要讲述如何正确解决,早日完成统一大业。课前,我要求同学们做好预习工作,并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列出四个专题:

(一)为什么说“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二)对于,海峡两岸和世界上有哪些不同态度?(三)怎样正确解决?你有什么好方案?(四)我们每一个青少年能为祖国统一做哪些实事?

通过这些问题,从台湾的历史、现状、我国政府在解决上的原则、立场以及同学们的历史责任等角度,将教材内容有机地组织在了一起。同时,我将班上的学生分成四组,各由一位同学负责,分别选取一个专题,要求大家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报纸等各种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原本我认为同学们或许会像完成笔头作业那样交差了事,没想到他们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以创造性的认知展示了对各个“问题”的理解。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阅读报纸、上网搜索、图书馆借阅书刊等多种渠道,查找了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进行精心筛选,在广泛摄取信息的基础上,各组同学各显神通。

第一组的同学用详尽的图片、文字资料从地理学角度、历史发展角度分析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第二组的同学则另辟蹊径,不但将岛内、外以及国际上对的看法一一罗列分析透彻,而且通过采访同年级台湾籍学生,了解台湾同胞对的真实看法,还联系所学过的语文课文编了课本剧:“向中国人脱帽”。第三组的同学们大胆开拓思路,不拘泥于原有政治课教学形式,组织了小小辩论赛,通过“主战、主和”的辩论,最终推出解决的正确方法。第四组的同学们以情动人,从有台湾亲属的任课教师处借来了分隔多年后骨肉团聚时相拥而泣的相片作背景,配上优美的“思乡曲”,由女生朗诵台湾诗人于光中的作品“乡愁”……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辅之以象、配之以声,围绕主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与深刻的思考。

二、运用时政热点透析法,创设时政热点情境,在师生、生生交互讨论中自主学习

时政热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很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也愿意接受。时政热点本身又包含了新知识、新信息和新问题,将之引入课堂,不仅对课程、学生、教师等方面会产生重要积极的作用,而且充实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弥补了教材内容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使课堂显现出时代的活力,在实现时效性、实效性的背景下,在一个一个具体的时政热点情境中,强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求知的动机。

三、把握科学的质疑解答,以作业的形式落实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实现学生的自觉学习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作业囿于书本,拘于抄抄写写,既体现不了思想政治课的思想教育性和人文性,更适应不了知识技能、方法、情感多方面整合的教育发展趋势。所以,必须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作业进行改革,鼓励学生通过科学地质疑,将所学知识学懂学透。一是鼓励学生对“课本质疑”。对课本知识和教师在讲课中涉及到的理论与观点有疑惑的地方可设问。二是鼓励学生对“热点质疑”。即鼓励学生对国内外大事、典型的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质疑,而且所提之“疑”通常与课本知识或学生实际有一定的联系。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一课,我布置的作业就是引用总理在纽约会见华侨华人时的一句话“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请同学们分析为什么我们坚持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同学在答题过程中,钻研教材,摆事实、讲道理,旁征博引,既提高了思辩能力,也培养了创新意识。

通过多次尝试,我发现研究性学习在初三毕业班的思想政治课同样是可行的。当然,研究性学习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很多困难。如有些学生受指挥棒的影响,对这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表现冷淡,这需要教师事先做许多准备工作。另外教师本身教学观念的滞后,以及理论水平的欠缺,也限制了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这需要教师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和政治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积极探索和尝试。

总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和增强,都必须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实践行动,教师是无法替代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