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行业聚焦范文

行业聚焦全文(5篇)

行业聚焦

第1篇:行业聚焦范文

[关键词]高职;平面设计;版式设计教学;局限性分析;教学改革对策

一、高职平面设计专业专业性质及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专业性质和学生的特点:(1)学生的基础方面,他们的绘画功底有半数较好,也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绘画功底,会对后面开展课程有一定影响;(2)每门课程学习时间上较长,一般为16~18周,开设的课程偏向职业技能的培养,相对本科在理论和创新思维上的学习培养更少,学生可以将一门课程学得较为纯熟,如技能方面。总体来说职业院校的平面设计专业课程偏向于职业技能教育,训练较多,在创新思维和学生绘画基础上与本科学生比较相对较弱,而对于当今设计的需求来说,职业教育也需要提高创新思维、实践应用能力等,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通过个人对版式设计课程的多年教学经验和对其他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反映较普遍的问题为理论无法和实践应用能力结合、创新思维能力不够,审美能力、分析能力不强、排版混乱等。

二、版式设计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较长也是一个优势,可以为学生安排更完整的教学内容,如课程可以构建“版式设计理论—版式设计理论实验—版式设计项目实践—评价”这样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在现行的版式设计教学中,对于版式设计教学目标有些模糊不清。版式设计课程与前后设计课程之间衔接不上,版式设计形式上创新性少。学生作品形式大于设计内容和功能需求,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这说明版式设计教学缺乏针对性,理论未能应用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生在设计具体的版式设计项目上无从下手,更多的是到网上去照搬照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将主题内容通过整理转换为版面形式的图形化、艺术化表达,进而符合顾客的要求。

2.课程设置上存在问题,版式设计课程衔接问题未能做到“承上启下”。版式设计课程在前后顺序的安排上存在问题,如版式设计课程需要在前期有PS、CorelDRAW等课程的基础,但是很多时候这些课程是与版式设计课程同时开课的。同时版式设计课程与后面的网页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课程衔接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

3.学生的版式设计作品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不足,未能做到“眼高手低”。学生分不清什么样的作品是好的,很大程度上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去分析优秀的版式设计作品,分析和欣赏停留在表面,而未能从深层次专业地去分析作品。同时学生不知道作品要做到什么程度,如何去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优化调整细节。

4.版式设计作品未能围绕“主题”进行图形化表达,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主次颠倒、素材堆积、杂乱无章等。版式设计是将“图形、文字、色彩”元素进行有次序的排列,第一个功能就是要使人们能更清晰明了地阅读,第二个功能是在这个基础上满足人们的视觉美感。而在教学中最多的问题还是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分不清主次,失了版面“整体性”,“形式”未能符合“内容”,显得杂乱无章,未能按照版式设计的项目需求设计视觉动线以引导受众进行阅读。

5.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内驱力”方面,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需要建立评价、激励、实验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兴趣,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规划、学习动力。

6.学生面对版式设计的具体项目实践,一上手过分依赖电脑,忽略手绘设计和设计布局,导致无从下手,难以创作好的版面效果,具体实践中存在细节设计不到位、版面品质不高的情况。

三、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与对策

根据以上版式设计课程中出现的教学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兴趣,进行版式实验探索,增加版式的偶然性尝试,融入本土文化的一些元素,提升版式的特色,应设定循序渐进的教学流程。在教学中采用手工绘制的方式,实验教学的方式,提高文化修养,加入本土文化等内容,从这些方面可以找到一些新的版面感受,形成不一样的版式设计效果。按照理论—作品讲解分析—草图设计—实验教学—电脑设计—项目设计,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通过作品讲解分析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草图设计是将基础知识的版式类型进行规范草图表现形式练习;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感受印刷出来的版面效果;电脑设计是对排版进行实践;项目设计是将理论转换为实践,不断完善作品的过程。通过这样完整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系统学习,提高兴趣和自信。

2.教学内容上,版式基础教学要求尽量完整,版式课外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提升,学生用专业的眼光“读作品”应成为一种习惯,以提高欣赏水平。学生应做到“眼高手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设计展览,带着他们欣赏作品、学习公众号、分析好的作品、进行市场调研、提高眼界和创新能力。通过学校组织和校外组织的相关设计讲座进行学习交流,形成较为开放的教学。教师可推荐专业版式设计的课外书籍学习,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在上这门课之前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这门课程在所有学科的重要性和地位、意义,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3.对于课程设置和衔接存在的问题,可以在院系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上做到“承上启下”。主要从下面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关于“承上”:可以采取阶段性上课的方式,把这些课程放在同一学期,但是分出前阶段、后阶段上课,或是将需要上的前期基础课放在前一个学期完成,这样避免出现版式设计前期基础薄弱问题;二是关于“启下”,教师在课堂第一节课就要和学生介绍好版式设计以后可能会对后面的网页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广告设计等课程的关系和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给学生树立目标,另一方面通过案例教学法进行版式设计应用的实例作品分析,让学生产生兴趣,为后期开展课程打下基础。

4.出现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融合的问题,可以选择三步走——“基础理论讲解、做大量的项目化的作业练习、修改优化作业”。第一步,在前期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点的过程中,一定带着学生去做优秀的案例分析,利用案例分析法与学生一起探讨,提高学生对案例的专业分析能力,比如可以从“作品的视觉动线是如何走”“版式类型属于哪种”“版式的层次关系怎么构建”“版式的色彩搭配和细节作法”等问题进行作品分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从“专业”的设计师角度去分析,而非只停留在表面的“好看”,为后面的实践设计打下基础,同时提高眼界和审美意识。第二步,做大量的项目化的作业练习,项目化命题如老师虚拟相关命题项目;一般市场上收集的版式设计作品(如宣传单页、书籍、包装等)进行优化、改版设计;参加项目化的竞赛(如“大广赛”“学院奖”“技能赛”等),一些企业项目化命题会更接近真实接单设计,可以选择其中广告设计、网页设计等版式设计相关应用的命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展演活动需要设计册页、展板的相关项目。第三步,作品的“修改”和“优化”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学生花较多的时间,在不断的修改中,学生学到老师的经验,这也是一个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非常重要的方面,如何将学生杂乱无章的版式设计作品修改为一件优秀的作品,需要教师从版式设计知识中教会他们经验和如何应用,这与教师的设计经验和审美修养有很大关系,所以首先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设计实践能力和审美意识。

5.教学过程中,学习的阶段性问题要重视“重基础,求创新”,一般包括两个方面:基础阶段的设计问题和创新性设计阶段问题。先要解决学生“基础理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也要帮助学生解决如何进行版式的“创新设计”。需要从以下几个问题出发:(1)重视“手绘版式设计”与“电脑设计”的关系问题,面对一个项目,手绘稿在前,电脑设计稿在后。手绘在我们的版式设计过程中是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手绘能迅速地将自己的构图和安排记录下来。很多学生直接跳过手绘开始用电脑设计,结果面对电脑毫无想法,设计出来的东西也是杂乱无章的,主要是没有先通过手绘进行规划,而电脑需要复杂的操作才能做出来,注意力会被转移到软件上。所以在教学中手绘版式设计在课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一般放在理论课程结束后进行版式设计的草图训练。“版式理论知识”要与“电脑设计”建立一个链接,需要学生提前学会相关软件,版式设计教师要将“版式理论”中的知识点“如边距、版心、行距规范、注意事项”等内容如何在“电脑设计”中进行应用,都要一一讲解清楚。在以往教学的经验里,很多学生没有这部分内容的衔接,出现了“不留边距”“字体不调节行距、间距”等常见基础性错误的问题。(2)养成学生较好的持续性学习版式设计的习惯。学生可以准备一本册子,将生活中看到的优秀版式进行汇总收集,或在电脑中建立一个文件夹把平时好的电子版式作品图片进行收集、分类整理,平日可在A4打印纸上按照手绘版式的要求(课上已做过训练)画出版式构图关系,这样可以收集大量的版式构图,为后面的设计进行储备,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版式分析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分析其构图、细节设计,积累版式设计的经验,慢慢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3)如何“创新设计”,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首先需要教师传授版式设计流程知识和大量的设计经验,学生依据所学的版式设计图式、方法进行举一反三,需要从生活中吸取元素和多变的形式内容,在进行不断积累版式形式手法,不断优化设计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

6.版式设计教学要强调:在教师和学生的讨论、修改、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最后形成一件满意的作品。所以讲评和修改作品实践也是该课程的重要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眼界,碰撞出火花,根据多人的意见进行修改,自己看不到的问题可以让老师和同学提出,进而修改、完善作品。

7.新时代对版式设计的应用形式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教师紧跟时代步伐,在教学过程中灌输新的内容和风格形式。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相关培训课程进修学习,还要多进行教学交流和共享,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余洋.版式设计课程学生作业中的常见问题分析[J].艺术教育研究,2012(19).

[2]姜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版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6(16).

第2篇:行业聚焦范文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举措

引言

2018年,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政策文件,对本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出总体要求和实施方案。然而,发展与改革过程是艰难的,必定面临着诸多困难,还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1职业教育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战略部署

1.1加大农村学生扶持力度

农村学生占据高考总数的大部分比例,因此职业教育在助力乡村振兴时也应重点服务农村地区的学生。加大农村学生招生力度。通过农村招生名额配给、设置农村专项招生计划、农村地区宣传招生等方式,来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招生比例;设立农村学生奖励和扶助项目。针对贫困村、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区域等学生给予学费减免、助学金补助等专项扶持计划,减轻农村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经济压力。

1.2鼓励毕业生回村就业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9年的60.60%,城镇人口增长近4倍,在此背景下农村年轻人数越来越少,因此职业院校鼓励毕业生回农村就业对于当地乡村振兴发展至关重要。针对此情况,国家对于回到农业生产主体就业的毕业生给予享受就业培训、继续教育资格等机会,并通过设置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教师特岗计划、农技岗位计划、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方式引导高职院校毕业生回到农村基层就业,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1.3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培训

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仍有4.5亿左右的农村常住居民,其中富余劳动力数量高达1.5亿人,存在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高技能人才欠缺等问题。因此,国家近几年开始实施现代青年农场计划、建立公益性农民培养培训制度等,使当地农民掌握职业技能,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从而提高生产品质和劳动生产率。

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微观举措

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发展的政策文件越来越多,规范性条文逐渐完善,各地区服务体系也愈加健全。在此背景下,各地职业院校也在纷纷努力,加入到乡村振兴的行列当中,为当地乡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坐落于吉林省长春市,是原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的一家老牌金融类职业院校,在当地被称作是“金融界黄埔,银行家摇篮”,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金融类顶尖人才。作为长春市一家金融类职业院校,学校近些年致力于乡村事业发展,通过培训为当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2.1重点到农村地区招生

在高考毕业季,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办教师、各学院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到吉林省内各县市及省外部分县市地区的高中进行招生宣传,使当地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的学科分布、师资力量、办学规模等情况,通过现场分发小礼品的方式加强与当地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另外,学校还建立微信群或QQ群,教师在群里根据群动态进行答疑,按照招生与宣传范围分派本校就读的学姐学长对于群里的问题进行实时解答。通过线下巡回宣讲及线上解答等方式并行,来加强农村地区的宣传力度,以此扩大农村地区的招生人数,为乡村振兴培训优秀技能人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还积极响应国家高职扩招的文件精神,增加了退役军人、下岗人员、失业人士、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招生群体,在高职扩招的大背景下,通过职业教育使其拓宽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2.2定点对接帮困脱贫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是长春市知名金融类院校,肩负着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使命,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时,学校与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永茂乡新胜村建立一对一帮贫扶困体系,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当地农村事业发展。学校到当地进行村屯卫生整治,通过捐赠专项村屯环境整治资金,用于全村环境绿化、卫生清扫等工作;学校领导在暑期带领部分教师进行“三下乡”调研活动,了解当地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为当地提出发展方向及发展路径;学校围绕扶贫电商平台建设,重点打造“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模式,积极推进新胜村的花生进行产业链体系加工、品牌营销策划和互联网线上推广;学校委派自有教师在当地驻村,了解农村的发展和需求情况,基于当下农村存在的风险问题,讲解金融诈骗等扶贫知识,让教师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学校组织擅长书法、绘画的学生成立“翰墨韶华”书画社,驻村教师也会在工作之余进行书画教学,指导全村中小学生完成书画作品展示,从而提高村民素养,丰富农村生活,提升文化水平。

2.3加大贫困学生补助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学生顺利毕业,才能有效地完成人才的孕育过程,未来才可以为国家贡献力量。因此,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非常关注贫困学生的生活情况,并通过一系列方法来减轻贫困家庭的负担,让其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贫困助学金。由学校学工处组织并建立具体细则标准,带班辅导员通过进行材料评审、贫困排序、小组商议等方式,每年认定一批贫困生助学金;学校统计建档立卡和贫困户学生获得助学金的详细情况,了解未获得的原因,确保主动申请的贫困生可以实现助学金全覆盖。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对申请贫困助学金的学生进行成绩认定,择优给予国家励志奖学金的奖励。分发生活必需品。根据季节的调整,学校给每个班级配给一定的名额,分发棉衣、羽绒服、购书卡等,在生活上帮助贫困学生减轻家庭负担。学校根据现实情况不同,不定期给予一些额外补助,如边远山区特殊补贴、疫情期间无收入困难家庭补贴、少数民族专项补贴等。

2.4贫困学生创业培训

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多贫困学生存在不了解社会形势、不熟悉未来就业背景、未掌握就业创业知识及技能等问题。针对此,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组织部分贫困生免费进入专业机构组织的就业培训营,让其熟悉社会需求情况,丰富求职经验,为未来顺利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学校招生就业办还不定期联系学校内部专业教师和校外知名机构,组织就业、创业相关的培训和专题讲座。另外,学校在近些年还与当地银行合作建立对口班级———励志班,采取学校和银行联合培养的方式,毕业后根据学生意愿和银行双方需求,分配到各地银行机构,在为学生解决就业的同时,也为地方输送了金融类专业人才,通过学生的专业知识服务金融机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5组织教师支教服务

众所周知,中西部是我国教育较落后的地区,为缓解中西部地区师资力量匮乏,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教中西部地区的文件和政策。作为长春市一家老牌学校,在振兴中西部发展过程中,学校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了响应国家号召,近2a学校先后有2名专业教师奔赴新疆开展教学援建工作,在特殊时期用自己的专业教学特长,到贫困地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通过支教的方式不仅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学校争光,更重要的是能够为边远贫困地区贡献自己的力量,用教育来实现贫困地区的乡村振兴。

3结论

农村地区环境与产业的差异化明显,导致地区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成长能力也存在不协调、不平衡情况,西部地区的教师规模少、教育资源稀缺等问题严重,是当下国家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基于此,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依托当地政府的扶持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肩负着振兴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一系列手段来为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做贡献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各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如加大农村招生力度、给予贫困金补助和返乡创业支持等,依靠专业优势服务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然而,目前的举措还较局限,需要不同地区政府和学校共同努力,探索新的路径,最终完成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张祥.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政策支持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6):75-77.

第3篇:行业聚焦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 教育培训行业 应用

一、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教育培训行业分工越来越明晰,其中包含很多类目,有K12课外辅导类、学前幼儿早教类、语言学习类、职业技能类设计培训类、IT培训类、文艺体育类、学历教育类、管理培训类、留学移民类等等。其中K12课外辅导类主要包含了小学、初中、高中、一对一、班课、夏令营、特长竞赛班、寒暑假冲刺衔接班等若干品类。就K12课外辅导类来说,目前我国的这类教育培训行业已经准备脱离刚开始的粗放、疯狂的发展阶段,教育机构的总的数量已经连续几年呈下降态势,行业实际门槛变高,没有特色、特长的中小机构生存越来越艰难,并逐步退出市场。究其原因,消费者越来越趋于成熟,选择会更理性,中小机构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区分度,共同造成了目前的形势,当然这也是行业成长的必经阶段。接下来,我们就大数据在K12课外辅导中一对一的授课形式中的应用略作分析。

二、云数据系统在教育培训行业应用的现状

就笔者接触的很多选择一对一形式课外辅导的家长来说,一对一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做到一人一方案,从章节内容讲解到例题习题练习分析,再到学情考情分析,都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力做到因材施教。笔者也了解很多长年从事一对一教学的一线教师,他们为了要实现这种因材施教的模式,除了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之外,还要能对学生的学情考情及性格喜好进行分析,便于有的放矢地个性化讲授。另一方面还要在大量刷题的基础上总结归纳,整理出自己的题库,并对应基础、提高、拔尖等至少三类典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教案编写,并配以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例题习题,供学生课上实践与课后巩固、检测。目前一对一教育机构中云数据系统的使用主要体现在题库的统一购买、使用上,解决了一线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建题库慢的问题。一线教师可以在授课用的平板电脑中通过在系统的章节题库里勾选课程对应知识点相关的适合难度系数的题目,逐步组成教案或试卷。也能在系统中查看到所选题目的被选用频次,便于进行进一步高要求的筛选。

三、大数据运用在当前云数据系统中的实现

这类一对一培训机构专用的云数据系统也分为几种模式:1,是类似猿题库和学科网的纯题库,主要提供单向的选题、组卷等功能,直接导出成Word文件。即使能保存教师的选题、组卷数据,也没办法与教师本人各方面的学科情况挂钩,选题、组卷数据难以利用,更难以进行有价值的数据深层挖掘。2,是类似学而思内部云数据系统的带反向数据搜集能力的交互式云题库,这种云系统的一大特点就是封闭性,仅供自己体系内的校区和加盟校区使用,在内部进行数据的更新与完善。3,是类似高思所开发的云数据系统,与学而思系统最大的区别在于开放性。该系统目前已经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推广,目前仅笔者所了解的浙北和苏南地区,就有很多的中小机构,甚至是上亿规模的较大机构已经购买使用了高思云数据系统。其中,后两类系统中的反向数据搜集功能值得引起注意,在该云数据教学系统中,每位一线教师所做的每一份教案、试卷均被保存在云端服务器上,以至于所有修改必须在该云系统中进行,包括将自己原有题库中的题目加入自己的教案或试卷。因为该类云数据系统的无纸化特性,使得这个反向数据搜集功能可以有效地搜集每位一线老师所做的100%真实的教案及试卷,并且可以跟教师本人的背景、级别挂钩,甚至能跟学生使用该教案的接受情况、使用该试卷的检测反馈挂钩。有了这些全方位的数据,加之每周几千上万的教案和试卷数量,公司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聚类形成本公司甚至各地区的行业大数据,其中深藏的正是各章知识点的需求、各校各地区的教学进度、学校以及班级的教学质量统计、各地区统计、行业状况、学生及家长需求、教学方法反馈等大量的信息可供发掘。

四、大数据在创新教育培训行业中的前景

虽然云数据系统在当前我国的一对一K12教育培训行业中的运用已初显,但系统定位和开放性的竞争还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仍远没有决出谁胜谁负。大数据在设置良好的云数据系统中的运用,将极大助力所属机构在市场需求把握、招生策略尝试、教学质量监督、教学方法效果反馈,以及各地区、各学校教学情况跟踪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BigData:ARevolutionThatWillTransformHowWeLive,Work,andThink.HoughtonMifflinHarcourt,2013.

[2]于永昌.大数据时代的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第4篇:行业聚焦范文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育改革行动导向教学法

1.当前中职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现状

当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由教师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然后再进行实训课程,最后进入制造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培养出的学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是实践经验不足,难以适应以后的岗位需求[1]。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很大区别,最大的不同在于行动导向教学法采用的是一种逆向的教学思路:这种教学法是根据该专业岗位的职业要求确定教育目标,然后再设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在确立课程体系后明确核心课程和工作任务后,再进行以行动导向为主的教学活动。

3.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般课程设计流程

(1)岗位需求调研阶段根据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思路,中职学校在开设该课程时,首先应该对用人单位进行模具专业人才需求的调研活动,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对这一行业进行岗位分析,得出模具行业一般可以从事的职业:①大中型数控设备操作岗:主要是利用各种数控机床加工各种模具零件,使用加工机床制造各种塑料制品[2]。②模具设计岗:主要是从事模具加工和装备的设计、生产设备的调试和技术工作。③模具维修岗:一般是对模具设备和组装和故障进行维修工作。④CAD技术岗:主要用CAD等设计软件进行模具的造型设计和编程,实现复杂零件的加工工作。⑤其他岗位:企业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一般从事模具的生产和组织工作。或者模具设备的销售、售后服务等工作。(2)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对模具行业的调研分析和岗位工作需要,可以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数控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CAM/CAD设计、机械加工实习、模具技能实训等课程。(3)明确工作任务中职学校在明确工作任务时,应该根据模具行业要求和岗位需要,结合当前用人单位的生产实际。设立工作任务时应该表现出该任务在本专业的工作技能和职业素质要求,又能概括其他课程;还要能将该任务融入到实训环节中,与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相联系,明确以上要求,院校就可以确定工作任务了。(4)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第一,明确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将模具零件的设计和分析、加工与调配涵盖其中。第二,优化教学环境,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一边生产一边学习,不断调整教学内容。第三,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班级人数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组,通常一组6-8人,在组员的分配和组长的选择上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优化小组成员,提高学习效率。第四,在学习过程中将工作任务下发给学生,可以利用任务卡片等形式。第五,学生根据任务卡搜集相关资料和信息,并且进行小组讨论,制定执行计划。第六,按照小组制定好的计划开始执行任务,并且安排相关组员进行任务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学生身边进行实时的指导,这里的教师应该包括理论老师和实训老师。理论老师的任务是为学生提供理论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创新,而实训老师则在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时予以帮助,保证学生的加工质量。任务结束后教师会选择学生进行相互点评和自我评价,再由教师进行教学总结,提出相关建议和重点环节演示,最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评。中职学校通过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让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让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相适应,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陈庆焦,吴中雷.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初探[J].职业,2013(26):163-164.

第5篇:行业聚焦范文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会计专业;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一直以来,高职数学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它不仅直接影响着专业课的质量,而且为学生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时具备较强的运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近几年,大数据在财务行业的不断渗透,带动了企业财务工作的变化,企业需要会计不仅掌握会计相关知识,而且掌握大数据分析等相关知识.与此同时,一些高职会计专业也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相对发生了变化.笔者注意到有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课程体系中增加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和财务大数据分析、数字化经济基础、数字化审计会计等会计与大数据相结合的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基础均为数学,因此,在这个时候提出会计专业开设数学课程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意在让高职院校重新提起对数学的重视,促进数学教学改革.

1高等数学及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

统计学与数学息息相关,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及规律性,自然离不开数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可以说没有数学就没有统计学的发展.因此,某种意义上我们认为,高职数学包括高等数学和统计学.高等数学一般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从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考虑到学生学习困难,再加上有高等数学在会计培养中“无用论”的错误认识,致使高等数学几年前在有些高职院校就已经退出了会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统计学基础主要阐述如何通过统计、调查、搜集和整理统计资料进行统计研究分析.作为数据分析的一种有效工具,统计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主要内容包括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综合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推断、相关与回归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用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具有大量、高速、多样性、低价值密度、真实性的特征.它没有统计学中的抽样方法,只是观察和追踪发生的事情.

2大数据时代数学课程遇到的挑战

(1)大数据与统计学思维方式不同统计学研究事物总体的数量特征,主要以抽样调查为主,抽样调查是在资源匮乏时代的一种方法,由于样本有限,无法反映出事物之间普遍性的关系.大数据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能够搜集海量的数据,更注重数据的全面性,用全面数据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可以带来更全面的认识,发现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更加全面、立体、系统地认识事物的总体状况.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大数据与统计学在思维方式方面不同,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大数据作为新兴事物,实现了数据的有效管理、数据分析和应用,紧跟时展,受到了广泛欢迎.(2)大数据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更侧重于大数据大数据的发展、财务的变革,致使学者们纷纷开始研究会计专业新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王小红、徐焕章在《大数据时代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提到,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挖掘能力需求、分析及处理能力需求、复合能力需求、管理分析能力需求的变化,促使会计人才的能力培养目标发生改变,需要在会计实践中融入大数据的平台及软件系统的操作,在提高会计人才的复合能力、管理分析能力的同时,培养数据挖掘、分析和处理能力[1].因此,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应该具备复合能力、管理分析能力、数据挖掘、分析和处理能力.具体解释见表1[1].夏菁、周婉怡在《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思考》一文中,通过对会计人员需要掌握的原始数据采集、分析、清洗能力和数据挖掘建模分析能力进行详细剖析,提出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全新培养课程除了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等相关传统课程外,还包括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信息系统操作等创新课程[2].据此可以看出,大数据相关课程在大数据时代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非常重要,这一思想也成为目前高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改革的主流思想,因此,高职会计专业在课程体系改革时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财务大数据分析等课程,但同时受课时数量限制、数学难等因素的影响,数学课程成为了被舍弃的对象.(3)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缓慢,没有与时俱进高职数学课程在课程安排、教材选取及师资选择中在不同专业、不同院系及不同层次上针对性改革不够充分.在教学上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岗位对接不密切,因此,让学生误认为现阶段的数学教学与会计职业关联不强,学与不学都不重要.因此数学在会计中的作用容易被忽略.综上所述,数学学科在大数据时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我们也应该充分地认识到大数据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比如采集数据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数据也不是越多越好,数据的量越大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就会增加在数据中寻找规律的难度.大数据作为新事物,受到人们的追捧是正常的,但是为了避免我们患上新事物狂热症,不妨我们先冷静下来,回归到会计的起源,去发现数学与会计的紧密联系.

3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开设数学课程的必要性

(1)会计起源于数学早在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正是数学方程的平衡原理.意大利数学家吉罗拉莫·卡尔达诺的《使用算术》和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的《传统数学》中的会计知识都是以数学的面目出现的.著名会计学家顾准提出:“复式记账法是一种纯粹的数学方法.”只有从纯数学的角度才能对复式记账法做出确切的解释.[3](2)会计发展依赖于数学目前对数学与会计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数理会计学,另一种是数学知识在会计中的应用.数理会计就是用数理的语言和方法构造会计理论和会计分析工具,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的解读,是数字化会计的依据和技术基础.1998年袁明哲出版了《数理会计学》[4]一书,之后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马冀教授也一直致力于数理会计学的研究,构建了数理会计的结构体系[3],为会计学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在数学知识于会计中的应用方面,很多学者力求能够找到数学知识在会计的某一知识点中的对应关系,比如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运用了等差数列,成本会计中代数分配法运用了多元一次方程组,会计电算化中需要自定义公式等,也找了回归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需求分析法等在会计中的具体案例.事实证明,数学知识应用于会计理论中的方方面面,同时这些研究为数学教学积累了大量的数学与会计相结合的资料和素材.两种研究方向虽然不相同,但可以看出数学在会计中无处不在,数学在会计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即便是大数据时代,会计的基本理论没有变,数学在会计中的作用就不会变.(3)数学逻辑思维在会计中作用不可或缺数学理论来自于实验和观察,具有极其严密的逻辑性,对数学严格地、系统地学习和训练,可以培养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帮助人们对会计理论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数学不仅是会计理论的基础,而且对会计人员所需要的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良好的培养作用,是会计逻辑思维的基础.要充分认识到数学在某一学科的重要性不单纯在于它知识点的运用,更重要的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会计是一门逻辑思维很强的学科,从复式记账法、试算平衡,会计核算、成本计算、税费计算、审计、报表合并等可以看出,逻辑思维无处不在,没有了逻辑的会计就成了语言学,没有了内在联系.无论是过去的会计,还是大数据时代的会计都是“数”,数学也是“数”,他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数学支撑的会计就如同空中楼阁,没有根基,因此,不能有了大数据课程就舍弃数学课程,高职会计专业应该开设一定数量的数学课程,以满足学生逻辑思维的养成,以达到为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课程服务的目的.在数学教学时,要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把教学目的定位在数学逻辑思维培养和服务专业上,加快数学教学的改革,使之与会计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保持同步,才能凸显数学在大数据时代的重要价值.

4大数据背景下数学教学改革措施

数学教学改革应该服务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以数学应用为目的,加强数学思维培养为重点,从教师、教材、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面的改革.(1)数学教师实行“数学+会计双教研室”管理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教学成功与否,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数学教学改革应该先从教师着手.数学教学与会计专业脱离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数学教师与会计专业脱离.在数学教师所在教研室划分上,有的高职院校把数学教师组成一个教研团队成立单独的教研室,有的高职院校即便把数学教师编入会计教研室,但学科不同,很难融入教研团队中.因此,在教师管理上可采取“数学+会计双教研室”管理,主导教研室(第一教研室)是数学教研室,通过数学教研室研讨,确定改革方向和改革办法、督导管理等;辅助教研室(第二教研室)是会计教研室,要求数学教师定期参与会计专业教研活动,掌握会计专业发展动态,获取数学与会计的结合点,使得教学内容与专业配套.同时要求数学教师要具备会计“双师”素质,取得与会计相关的证书,比如会计职称证书(中级)、注册会计师证等,积极参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实践指导工作,培养“双师”能力.(2)选择或开发合适的数学教材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数学教材偏重于纯数学,专业针对性不强,因此,应当选择与会计专业深度融合的教材,比如广东科技学院基础部教学团队编写的《财会数学》[5],此教材在不打破传统高等数学整体结构框架基础上,对高等数学内容进行了删减、补充、重新编排,本着“必需、够用”、服务专业的原则,引入会计相关的数学案例,问题驱动,淡化理论推导与演绎,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的而编写教材.目前可选择的这类教材少,数学教师应当积极进行研究,编写出更适合大数据时代会计专业的教材.(3)以专业课教学改革带动数学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方面,相对于专业课来说,由于受学科特点、结合专业不够,改革成果不明显等因素影响,数学教学改革不受学校重视,教师积极性不高.因此,为了加快数学教学改革,数学教师要与会计专业教师一起组成课改团队,进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或参加教学技能大赛等,及时掌握先进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并积极将这些理念运用到数学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来,以专业课教学改革带动数学教学改革.总之,在大数据时代,数学对会计专业课程学习和人才培养仍然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但不能摒弃和忘记它,而且要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使得数学教学跟上高职教学改革和会计职业发展的步伐,增加数学教育与会计职业的契合度,以达到数学教育为会计专业服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小红,徐焕章.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J].会计之友,2021(16):119-125.

[2]夏菁,周婉怡.大数据背景下会计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思考[J].财会月刊,2018(1):124-128.

[3]马冀.会计的数理属性与数理会计的结构体系[J].财会月刊,2016(4):7-12.

[4]袁明哲.数理会计学:定量会计理论[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1-3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