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中英双语播音主持分类及人才培养

中英双语播音主持分类及人才培养

摘要:双语播音主持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有声语言艺术传播形式。中国媒体在国际媒体双语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双语主持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和推广的领域,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双语主持一般可以分为大型晚会、音乐欣赏、新闻广播、教育教学类、旅游信息。本文将对我国双语播音的类别及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双语播音主持;分类;人才培养;现状;走向

随着语境下的大众媒介的全球化,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记者所从事的是一种新的跨文化和跨境形式的工作,肩负起新形势下的任务。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众媒体是一个前沿领域,也是国家之间的竞争立足点。在文化交融、碰撞、相遇、科技与内容的性质上,在全球化的传播上,双语播音主持凭借其固有的语言优势,锻造了一种媒介话语权、新闻广播、国际采访节目或大型春晚。优秀的双语主持人在实时性和准确性上的优势,是无与伦比的同声传译。

一、双语播音主持的发展历程

我国最早的双语广播节目从双语教学计划开始。目前,广播主持节目在中央电视台-1、CCTV4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地方电视台越来越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的认可,所涉及的范围和内容越来越广泛。2000年,北京电视台双语脱口秀“国际双向街”开播。而“双语晚会”开始于央视2003届新年晚会,同样也有2005双语央视的中秋晚会。由于目前网络发达的网络双语方案和策划,以自频道形式播出的双语电视节目出现了。

二、节目分类

中英双语播报主持指广播和电视,通过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交替使用中文和英文规范的系列声音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是一种新的声音语言艺术的传播。基本分类为大型晚会类、音乐欣赏类、新闻广播、教育教学、旅游信息。我们的国家的一个独特的方式表现为英语和中文双语教学、双语新闻、采访等。

(一)大型晚会类

大型的国际音乐节、晚会的双语主持。

(二)音乐欣赏类

如中央广播电台国际《金歌调频》音乐节目和央视网节目《双语麦克风》,客观要求广播和双语音乐节目的主持人的音乐修养、文学语言,特别是对中西文化和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要接近西方音乐文化。

(三)新闻播报类

“两会”期间,央视特别节目《两会接力站》首次采用双语播音主持模式,全面覆盖“两会”,体现策划人以开放的国际化视角探索实时报道,大大增加了“两会”的信息和透明度。

(四)教育教学类

我国的教育教学类双语节目和广播电视主持,教授知识是其主要功能。双语一般都是播音主持类的主持人同时作为外语教师。例如,央视英语频道的《轻松愉快地学英语》,主持由加拿大人“大山”担当,同时他还担当英语教师,教授英语。主持人的英语语音流畅,教学形式轻松自然、幽默风趣,深受观众的广泛好评。中央电视台的双语教育教学节目《希望英语》做出了有益并具突破性的尝试。中央六套CCTV的《动感英语》则提取出当今最流行的电影元素,并剪辑国外的时髦用语,配有有着丰富海外经历的主持人的言简意赅的汉语解释,在短暂的半小时内寓教于乐,让学生们可以将知识充分地运用到生活当中。

(五)旅游信息类

旅游信息节目刚开始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场景片段,简单的解说和字幕翻译,带有音乐。形式相对单一,容易让观众更无聊,收视率不高。然而,现在的旅游节目已经从原来单纯的风景美、简单独白的解说到现在主持人担当导游的节目,成为一种融合了山水、休闲、娱乐、文化知识的高端节目。

三、国内双语播音的培养及走向

人才的培养。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的新闻学、传播学、语言学、中国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专业知识,在广播、电视、电影和电视中心,在英汉双语播音与主持、外国新闻编写有一定的对外交沟通能力的媒体从业人员,以及在旅游、会展、翻译、外事等行业从事英语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他们主要是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各级有关文化机构从事英汉新闻采集、英汉双语播音与主持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传媒工作者在“媒介传播高度全球化”的形势下,所从事的是一种没有任何国界限制,蕴含着多种不同文化的丰富传播类工作。这一过程不仅仅是一种全球化的信息类互动,而且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了标准并且优美的汉语普通话,并不断加大了汉语的规范度和推广度。大批量的外国友人开始热爱汉语,这深刻地体现出国际交融的必要性。语言的交流也必带动着文化的交流,双语播音正在以一种语言传播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带动着无限的生机。我国双语节目的出现和发展同步于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对广播电视专业双语人才的培养将着眼于未来的发展,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上跟上时代的步伐。主持人应具备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自身的意识,并在培养双语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播音和主持。只有良好的外语能力是不够的,真正合格的双语工作者体现双语主持人的“实力”。节目中除了主持人的焦点地位,传达的信息是第一。在这其中,特别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节目类型,如商务类、体育类,需要相对专业的英语。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积累,有效地将专业词汇纳入提问环节当中,或将语言转化为受访者或观众(听众)能够接受的语言。培养双语人才,融合广播和主持学校的专业教育教学和在职培训及自学,这样精密的流程才能确保人才的高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赵琳.论全球化背景下汉英双语播音的价值[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2]李丹丹.汉、英双语播音主持刍议[J].今传媒,2009(2).

[3]张桂珍.中国对外传播[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34-36.

[4]林海春.英语节目主持人概论[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47-51.

作者:王懿蕊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