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商南花灯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探析

商南花灯艺术的保护与传承探析

摘要:商南花灯集美术、器乐、民歌、舞蹈、武术为一体,是以地道本土语言为基础的民间表演艺术,具有丰富的历史、宗教、民俗文化内涵。作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商南花灯在发展中还面临档案缺失、后继无人、内部表演体系不全、保护传承措施不得力等问题。对此,政府或管理机构应积极开展系统科学调查,完善花灯档案,并积极探索有利于花灯传承、保护的有效措施;民家花灯团体、表演组织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加大传承人才培养,推进花灯表演的艺术创新;同时要积极与科研机构联系,加强花灯发展的标准体系建设和相关科学研究。

关键词:商南;花灯艺术;花灯传承

一、商南花灯艺术发展与保护、传承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商南花灯与大多数民间文化一样,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三个矛盾:一是作为经济产业与作为文化产业的矛盾;二是技术更新与“非遗”的保护、传承的矛盾;三是文化本身的发展、变迁与传统艺术的传承之间的矛盾。当前商南花灯艺术在传承与发展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档案资料严重缺失

资料归档保存是“非遗”保护中最基础的工作。调查发现,以文字记载或影像资料记录的商南花灯档案很少。在《商南县志》《商南文史资料》《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关于商南花灯的内容仅有简单的介绍。商南县文化馆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对部分档案进行了整理,但在花灯的种类和工艺制作方法、花灯音乐的乐谱和唱词、演出器乐、表演形式等方面都没有详细的文字或影像记录。因此,全面地实施抢救性记录和档案资料整理是保护商南花灯艺术的当务之急。

(二)花灯传承后继无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电脑、手机的普及和高新娱乐的发展,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呈现出多样性,有些年轻人不屑于学习花灯艺术这样的民间文化,也有很多年轻人疲于生计,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甚至不愿意看花灯演出,更谈不上传承。再加上花灯制作工艺、花灯调和器乐技艺的难度高,学习出师慢,经济收益少,年轻人参与意愿低。另外,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一些年轻人春节不回老家;而一场满架灯需要160人左右的参与,演出人员严重不足。多种原因造成了商南花灯逐渐边缘化的现象。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传承后继乏人,“人亡艺绝”的现状是制约其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内部体系不健全

商南花灯在制作工艺、表演形式、器乐伴奏、唱腔唱调、表演技巧等方面上,都未形成相对规范、行之有效的体系,也未形成可以将自身价值进行有效传承的功法。由于没有建立较为规范的内部体系,一些优秀的传统曲目在改编的过程中因融入了过多的现代元素,改编的曲目中新旧元素的搭配很不协调,影响整体的观感,而失去了原有的花灯艺术的魅力。另外,演出中往往还会受到人员、资金、时间、场地及个人喜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得舍去一些优秀的曲目和经典的演出环节。这也不利于花灯艺术的传承。

(四)保护措施不力

花灯的保护和传承离不开政府和政策环境的支持。目前,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对商南花灯的保护和传承不够重视,相关部门分工不明、责任不实,缺乏系统的保护规划,对花灯传承人的培养和保护缺乏实质性的措施,对花灯的传承和创新缺乏有效的激励、鼓励政策,也缺乏基本的财力和物力支持,没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机制和传承环境。

二、商南花灯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策

商南花灯作为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应该从组织、制度、资金和机制等方面予以支持,确保商南花灯艺术在保护、传承与发展中具备政府重视、制度保证、资金支撑、传承有人等条件。针对商南花灯艺术面临的困境,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做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

(一)系统科学调查,完善花灯档案,筑牢保护基础

开展系统的调查,科学、真实、全面地实施抢救性记录和资料归档保存,是保护商南花灯最基础、最迫切的工作。一是全面搜集过去形成的有关文字和音像资料,通过整理获得的各种记录商南花灯真实面貌的资料,建立起商南花灯音像档案和资料数据库,为保护与传承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对现存的灯会组织、花灯制作艺人、花灯调演唱艺人、花灯器乐人进行摸底、登记、建档,为后期的影像资料制作、花灯艺人培养、师资库的建立打下基础。三是对所有的花灯种类进行调查,详细记录每种花灯的制作工艺、材料、尺寸,并建立电子照片档案,最好能以视频记录整个制作过程。四是对花灯调乐曲进行登记。由于大部分花灯调歌曲都是口口传唱,没有乐谱和歌词记录,因此必须要请农村演唱艺人特别是著名艺人现场演唱,详细记录歌名、歌词,全程录像录音;同一首曲目应请多名艺人演唱比对核准,请专业音乐人根据艺人唱调制作乐谱并归档。五是对花灯器乐进行调查,通过视频、音频全面记录不同演出场面的器乐协奏,请专业人员制作器乐乐谱。六是对各村有代表性的演出组织全程拍照、录像,以电子资料整理归档。同时要动员和走访各类演职人员,对重要角色的脸谱、服装、表演技艺、唱腔和各种乐器、乐谱以及舞台布置、演出仪式等进行梳理,尽力找回丢失的传统元素,努力恢复花灯艺术的原貌。

(二)发挥主体作用,强化人才培养,传承独特元素

商南花灯在传承方面面临最重要的问题是人才匮乏。要重视传承人的培养和管理,健全传承体系。一是充分发挥当地群众的主体作用。商南花灯传承了几百年,靠的是地方的人民群众,要继续传承下去则必须要依靠本地人,要特别重视对传承人的兴趣和传承能力的培养,实现他们的文化自觉,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内心里热爱花灯艺术并付诸行动,从而培养出更多的民间花灯传承人。二是激发地方剧团的传承活力,将花灯表演、制作引入剧团。当前群众性艺术事业迅猛发展,如在商洛这样的贫困山区里,县级剧团基本都近百号人,其中25岁以下的占到一半以上。商南花灯是融舞蹈、武术、民歌、文学、美术、器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作为县剧团,既有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责任,又有花灯艺术传承人才和技术方面的优势,剧团的集体传承特征还有利于保持花灯艺术的完整性。三是继续抓好传统师传方式,通过老艺人传帮带、家族传承和灯班传承等多种途径造就接班人,建立花灯新一代培养体系。四是举办交流活动,最好确定地方花灯节,定时举办花灯汇演,促进艺人之间相互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艺,进而促进花灯艺术的发展。

(三)推进创新发展,激发艺术活力,增强花灯艺术的生命力

21世纪是个文化大变迁的时代,商南花灯处在日新月异的文化环境和以现代科技为主导的大背景中,面临着文化的更新与保护、传承之间的矛盾。这样的现状导致传统的花灯艺术发展趋于衰微。因此,在保护中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既要保证其优秀元素的稳定传承,又要结合新时代的流行文化元素进行创新,使商南花灯在内容和形式上融合时代的特征,更加贴近当代人们的现实生活,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商南花灯艺术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是演出形式要有所创新。不能仅限于元宵节前演出,仅限于本村演出。要组织优秀灯会积极参加各类展演和比赛活动,扩大商南花灯的知名度。要开展相互交流演出,临近的乡镇村社应多进行友谊演出,相互促进,取长补短。二是破除封建迷信,将花灯作为一项民俗艺术、一种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载体进行传承。传承过程中,既要保留商南花灯的特色、特点,又要剔除其迷信色彩,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文明的进步。三是优化、创新设计。利用现代声、光元素和新材料、新工艺优化花灯设计,使其更好看、更轻便、更安全、更经济,特别是在传承盘龙、舞狮、跑船等重头戏的精华时,要优化化妆、编舞、武术、灯光设计及场景布置,使其更加适应观众的口味。四是推进花灯音乐的革新,保留经典花灯调,淘汰花灯表演中的“酸歌”(不雅的歌曲),充分利用陕南民歌资源创作好听的歌曲,使花灯的音乐特色更加突出,百听不厌,百唱不俗,能够打动人心、深入人心。当然,在创新时还要注意传承优秀独特的元素。商南花灯传承的最低要求就是不能遗失其优秀的元素,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花灯工艺的制作,商南花灯是传统手工艺制作,是经过漫长的发展凝练而成的,绝不能失传;其次是唱腔唱调,商南花灯的唱腔唱调是口口相传下来的,是典型的“南腔北调”,既有江南小调的特色,又有眉户和关中道情类小调的风味,还有与河南宛梆近似的音调,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四)深化理论研究,建立标准体系,融合传承与发展

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保护与传承、创新与发展就缺乏理论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花灯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和发展。因此,要积极与高技部门、科研院所联系,寻求学术与理论支持,同时要凝聚市县两级政协、文化馆、群艺馆的技术力量,邀请有关专家共同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观看演出、查阅资料、走访群众等多种途径,对商南花灯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的阐释和总结、归纳。一是对花灯制作、表演形式、表演仪程、器乐伴奏、唱腔唱调等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个相对规范的体系。二是对盘龙、舞狮、跑船、杂耍等各种表演技巧进行提炼,形成可以传承的功法。三是对开场、圆场、谢场等表演套路以及喝彩、唱腔、锣鼓点、文场、武场等不同层面的音乐表达方式进行提炼美化,使其规范化。四是开展与其他花灯的比较研究,揭示商南花灯的独特性,客观分析需要传承、发扬的和需要剔除改善的,为商南花灯的传承和发展找准方向。

(五)制定地方法规,落实保护措施,健全长效机制

201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已正式实施,2014年5月1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在国家和省级相关法律法规的允许范围内,商南县人民政府可以结合商南花灯艺术自身的特点,制定对其保护的地方性规章,将其传承与发展事项纳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繁荣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划之中,使商南花灯的保护与传承在法律法规层面得到保障。此外,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把握时代方向,以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参与为辅的方针,充分将社会各界的力量融入到商南花灯的保护和传承中来。一是政府要高度重视花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落实宣传、文化、教育、财政等相关部门及其人员在花灯保护和传承中的职责,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该项事业。二是加大花灯保护和传承的资金支持。地方财政要确保必要的调研、建档、保护、传承和创新的经费,要加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经费的监管,充分发挥项目资金效益,确保用到实处。三是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花灯传承人面临的最大压力是经济问题。政府应在经济上以各种奖励的形式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助,以直接关怀的方式保障传承人的物质生活,让他们保持传承花灯的热情,更好地传承花灯艺术。对在花灯艺术传承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应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充分调动花灯传承人的内在积极性,吸引更多当地青年群众参与花灯的传承事业,并以此建立良好的传承氛围。四是在旅游开发中把景点建设与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结合起来,通过移植来保护、传承商南花灯。把商南花灯移植到景区,既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又将其向大众做出了实时实地的普及,也不失为一种别样的保护和传承途径。2019年春节,商南在金丝峡太吉古镇举办了首届丹江灯会,将灯光与建筑、观灯与游乐结合起来,用灯光演绎了历史文化神韵,有效提升了商南旅游品牌的知名度,促进了多业态的共赢发展,不足的是与商南花灯艺术的结合不够紧密。

三、结语

商南花灯距今至少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是一项集工艺美术、器乐、舞蹈、武术、民歌为一体的古老的综合性、群众性和民俗性的民间文化艺术活动,内容丰富,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蕴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追求,寄托着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具有不可多得的艺术价值、民俗价值和学术价值。在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保护日盛的今天,除了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外,其自身必须要不断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才能发扬光大,最大程度地向世人展示其魅力所在。因此,对其进行重新审视,积极探索其发展的新模式、新途径,实现商南花灯艺术更高层次的发展已经势在必行。也唯有找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途径,才是地方民间传统文化有效保护与传承的明智之道。希望商南花灯能经得起各种挑战和考验,真正成为艺术百花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希望社会各界对商南花灯艺术有更多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促进其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思怀,王海青,陈道久.商洛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M].西安:陕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12:132.

[2]王炘.商南县志[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3:630-632.

[3]罗岚.秀山花灯历史源流初探[J].电影评介,2012(22):111-112.

[4]彭福荣.重庆秀山花灯的历史起源、艺术内涵及文化价值[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2):88-92.

作者:李亚青 单位:商洛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