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优化对策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优化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优化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必须做到以下几点:改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规范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办法,营造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师资队伍;评价办法;文化氛围

一、改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创业教育作为一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应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体现开放性和灵活性,不能僵化、一成不变、缺乏针对性。因此,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过程[1]。通过引导学生探索,使其知识结构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使其从知识积累走向规律发现和知识创造。要把学生看作真正的教育主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常见的课堂教学方法有三种:一是问题探究式教学,即以问题为中心来开展教学过程的一种方式,它强调以复杂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来解决此问题。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来看问题,并以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多种求解途径。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了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其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十分有益。同时,问题探究式教学中生动的问题情境、平等的交流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与互动。二是案例式教学法。单纯的理论讲授往往过于枯燥,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能结合适当的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通过典型的、有特色的案例教学,能以成功者的创业方法、创业思路、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来启发和激励学生。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不仅要分析成功的案例,也要分析失败的案例,让学生从经验中学习,从教训中反思。这就要求创业教育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丰富的案例素材,并对其进行精心选择、系统整理,以加强教学案例的说服性。三是集体讨论式教学法,即在教师的主持下,以学生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的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法。集体讨论式教学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了良好条件。在集体讨论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分析问题,这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集体讨论式教学还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平台,有助于集合大家的智慧来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中获得真知[2]。需要指出的是,当今信息化时代是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时代,知识与技术的不断更新,使信息量呈现爆炸的趋势。立足于信息时代这个大的社会背景,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所做的工作必须包括信息的掌握、传播、应用及控制,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于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3]。创业教育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关键要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为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大学生创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将理论知识和创业信息灵活地转化为创业成果。通过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要使大学生能自己收集、分析、判断各种信息,提高其业务集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最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使他们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所有的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让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创业教育的效果也需要实践来检验,因此,要扎实开展好创业实践活动。政府和高校要强化创业实践的核心地位,为大学生创业搭建产学研体系、创业者联盟等实践平台。产学研体系在具体操作方面,往往需要提供场地条件、管理方式、政策支撑和经费来源等,让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其具体的平台有校办产业或校外实习基地、承包或租赁的各种商店、大学生个人或合伙创办的公司等。创业者联盟是为准备创业和已经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的交流、信息和资金平台。它是通过搭建互动平台的方式,使大学生创业者可以获得技术、培训、企业孵化、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帮助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尽快成长。大学生可以通过创业者联盟,不断学习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并获得创业资金支持。

二、培养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的实施者和责任承担者,其自身的素质、水平和经验,以及其在创业教育上投入的精力,对创业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创业教育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强、与社会的联系紧密,因而创业教育的师资不仅包括专职教师,也包括外聘的兼职教师。对于专兼职创业教育教师,可以对其分别予以培养。所谓专职教师,是指那些在教育活动中专门从事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人,如创业教育指导中心教师、商学院或经管学院的专业教师、高校有创业经历的教师等。专职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理论功底外,还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政府和高校应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培养符合需要的专职教师队伍。一方面,政府要鼓励一些高校设立创业学专业,加强创业教育课程知识培训,大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从而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另一方面,高校要为创业教育专职教师搭建各种交流平台、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以此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准。高校还可设立各种基金,奖励在创业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教师,以调动他们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除了要构建创业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外,还应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企业、工商、税务等各界专家来高校讲学,把最前沿的成果、最快捷的信息和最真实的经验传授给广大师生[4]。创业教育兼职教师的构成应尽量多元化,不局限于某一领域,可以来自教育界、商界、政府部门、民营企业等。一般来说,创业教育兼职教师应囊括创业投资家、工程技术类专家、经济管理类专家、成功的企业家、孵化器的管理专家和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等。一是创业投资家,他们清楚投资人的心态、目标和投资方向,他们的实践经历对大学生学习创业知识、提高创业技能有着重要作用;二是工程技术类专家,他们可以以技术顾问的身份参与创业发展战略的策划,帮助大学生创业者了解世界前沿的科技动态,为大学生创业者的合理决策提供帮助;三是经济管理类专家,他们可以以管理顾问的身份参与科技企业的管理,对大学生创业者进行指导,为创业者指点迷津、出谋划策;四是成功的企业家,他们往往具备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坚定的自信心,他们的创业经历能激发大学生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帮助其冲破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五是孵化器的管理专家,他们能在大学生创业者与企业孵化器之间搭建桥梁,使二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创业成功而努力;六是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他们可以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掌握方法、了解政府的各项政策和扶持措施,从而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确保企业良好的生存与发展[5]。

三、规范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办法

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与创业教育目标相一致,而不是采取单一的评价标准。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创业教育的结构、内容及方法的特点,来设计创业教育的评价指标,选择创业教育的评价方法。同时,创业教育评价体系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家庭背景,学校的创业环境等因素。只有这样,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才能做到评价理念创新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系统化,从而取得理想的评价效果。在具体的创业教育评价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评价内容要全面化。对其他课程的评价主要采取行政评价,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评价,即由上级评定课程的有效性。但创业教育课程的评价与其他课程不同,由于创业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评价应更讲究多元分析、多主体协商,采取双向或多向的评价渠道[6]。在对创业教育课程进行评价时,应着眼于调整课程设置和提升课程质量,力求提高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创业教育课程评价应包括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的全面评价,要着重看课程的效果和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等。第二,评价方式要系统化。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不应仅将教师简单评级(如优、良、中、差的等级评价),而应更注重量化指标。可采取上级评价、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等多元化方式,以素质、能力、绩效等为评价主线,形成“三位一体”的系统评价机制。在运用定量评价时,还应采取灵活的调研方式,如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也能为教师提供改进创业教育质量的信息、咨询和建议。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应仅将学生的优劣以成绩高低排序,而应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发掘学生潜力,并采取一定措施发展其优势,弥补其劣势。可引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和企业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主动完善自身的创业素质。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注重考核方式的系统化,不仅采取考试的形式,还应采取课外实践形式来考察学生。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评价,还要注意挖掘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根据其潜力的大小、特点,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引导。第三,评价标准要科学化。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组织机构、活动方式、运作流程都极其复杂,这使得任何单一的评价方法都不能对其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因此,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评价方法上,应注重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分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模糊评价与精确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7]。为了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准确性,应从效能、职责和素质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评价。其中,效能标准包括效果标准和效率标准;职责标准主要评价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素质标准主要评价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情况。第四,评价工作要制度化。保证创业教育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对于改进评价活动、提高评价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评价工作的准确性、合理性,还应注重大学生创业教育评价的制度化,这主要包括:一是要重视评价的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政策,实现评价的规范化、常态化;二是要重视评价主体的专业化建设,通过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评价人员的整体素质,并逐步建立评价人员专家库和评价专家资格的认证制度;三是要及时向教师和学生反馈信息,使他们了解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创业教育;四是要广泛应用新科技,不断提高评价手段的现代化水平。

四、营造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文化氛围

要在大学校园内营造出有利于创业教育的环境,重点是依靠高校、社会、政府部门进行全方位的创业教育宣传,以及各种学生社团的倡导。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方面:第一,营造校园创业文化的情景氛围。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和时空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对人们素质培养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一种教育力量,它以某种特定的潜在作用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理念[8]。要营造合理的创业文化情景氛围,就是要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寓于校园环境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外显化、物质化、行为化,从而将其落实在每个大学生具体、微观的日常行为中,让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创业教育理念,在浓郁的创业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第二,营造校园创业文化的教学氛围。目前,我国高校中创业教育开展得非常活跃的还不多,因此,我们要在高校师生中广泛宣传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可以组织大学生观看与创业相关的影视片和创业者传记,或组织大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让他们认识和了解创业的过程,以激发其创业热情与动力;二是可以请成功创业者讲述自己的创业历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些成功者对激励大学生创业有着很强的感召力和示范作用;三是可以组织大学生写创业计划书,让他们把自己的创业理想、激情和思想火花变成可行的创业方案,增强他们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和认同。第三,营造校园创业文化的团队氛围。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好汉三个帮”。由于单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总是有限的,因而创业往往是以团队的方式来进行。彼得•圣吉在1990年出版的《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理论。他认为,随着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任何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和发展,就要运用组织中每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因为人人都有热爱学习的天性,都能成为学习者。他指出,要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以下五个方面的努力:一是自我超越,包括提高境界、系统思考、勇于创新和敢于挑战极限;二是改善心智模式,要改造旧心性,创造新心性;三是建立共同愿景,确立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四是团队学习,其具体方法是从更高层次上取得共识;五是系统思考,就是站在历史的、全局的、发展的高度分析问题。从学习型组织理论出发,为了使高校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就需要把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促使创业团队不断学习,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要求。只要团队成员努力做到目标一致、思想统一、规则严谨、行动协同,在强调集体主义的同时也发挥个体的创新性,就能实现创业管理的系统化和高效化。在构建大学生创业团队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团队的组成要以大学生自愿为原则,每个人都能认真对待创业实践,愿意在创业实践中锻炼自己,使自己的知识和素质有所提升;二是在创业团队中一般需要配备一名指导老师,负责在创业实践中及时与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实践的过程和进度,并引导整个团队创业目标和创业行为的规范性、有效性,在团队成员遇到困难时,还要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9]。总之,要想真正改进与优化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还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进行改进与优化,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高校教育者及社会上一切关心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只有认真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改进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可行性方案,才能真正使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激励创新和培养创业人才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商应美.高校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6):136-140.

[2]许正宏,蒋德勤.抓好高校创业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J].中国高等教育,2013(11):8-10.

[3]王左丹.“金字塔”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4(5):163-167.

[4]施永川.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5):214-217.

[5]向辉,雷家骕.大学生创业教育对其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2):120-124.

[6]张丽,赵田.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0):169-170.

[7]王子刚.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教育的要素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5):55-59.

[8]张务农.我国学校创业教育发展———形态、问题及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9-55.

[9]赵丽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0):124-125.

作者:吴恺 袁芳逸 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汉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