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采矿工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采矿工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国际间的合作交流逐渐扩大,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是当前采矿工业发展的新需求。基于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针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从完善专业培养目标、建设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企业实践五个方面入手,探索采矿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1+2+1”培养模式,以期推动采矿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使人才培养过程与社会、企业需求相适应。

关键词: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

一、概述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宗商品的需求量及价格波动明显,尤其以有色金属、石油以及煤炭等最为突出,国内的矿产资源和能源开发效益急剧下滑,很多企业都以维持产能为目标,再加上国家对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使得大多企业都处于亏损的边缘,从而不可避免地引起对传统专业人才需求量的急剧下滑,据统计,2014~2016年国内矿山企业对采矿工程的普通本科毕业生需求量几近腰斩。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我国很多矿山企业向境外进行业务拓展,尤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逐渐活跃,现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际合作发展趋势,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如何加快推进采矿工程专业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培养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是国家战略实施的需要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是在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相互协调,硬实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外交实力等,而软实力主要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和人才等,其中人才是软实力中重要的影响因素。采矿业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关系着国家资源和能源安全,是国家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企业都在境外投资开发矿产资源,他们对国际化采矿人才的需求缺口巨大。由此可见,对高等教育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培养采矿国际化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培养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是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的根本价值是促进学生发展,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同时,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学生对自我成长的经历、个人发展的前景都有了较高的期待和憧憬,渴望接受到更优质和更高层次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

(三)培养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是提高办学层次的需要

随着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与国际接轨、能够胜任涉及国外工作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专业人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三个面向”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促进高等教育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关键之所在。目前,国内经济正在进行经济结构改革,采矿业发展步入慢车道,采矿专业人才已成饱和态势,导致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去矿山企业就业的比例逐年下降,其连锁反应为采矿工程专业招生将面临窘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境外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正处于经济的快递发展期,正迎来了矿产资源开发的高峰期,急需大量的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这为我国转变采矿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契机,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也符合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

三、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完善

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为了满足当前经济条件下市场对人才层次的需求。目前,几乎所有设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的采矿工程专业大都以培养基础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现代矿山技术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具备在固体矿床开采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设计及科研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而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必须具有的国际视野、语言沟通、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力度不够。需对现有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明确采矿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指导方针和具体落实措施。

(二)师资队伍力量有待提高

国际化教学课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得专业知识,还要用英文进行授课,因此,高素质师资队伍是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至关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受历史因素和学校相关政策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缺乏专业的英语教学训练,不能进行全英文授课或双语教学;另一方面,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虽然具有较好的英语读写能力,但是英语听说能力相对较弱,而且教学经验良莠不齐,不能保证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学生的国际视角和思维方式。

(三)专业英文教材短缺

专业教材是教学大纲及教案编排的基础,亦是教学的根本;专业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求专业教材不仅内容新颖而且质量过硬。现有专业教材基本上都是中文教材,英文专业教材非常少见,而国外现有的采矿工程英文专业教材都比较陈旧,大都是20世纪90年代记以前出版的教材,导致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国外采矿工程专业的最新动向,跟不上国际社会的发展步伐,阻碍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双语交流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

(四)缺乏国际实践教学

目前,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是采用课堂学习和课外实践两个部分相结合的模式,但课外实践仅仅局限于国内的相关矿山,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国外矿山企业,一方面不能了解和学习其好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另一方面,不能与国外矿山企业人员面对面交流,无法知晓矿山的需求。同时,学生整体外语水平有待提高,阻碍了查阅外文文献书籍、观看外文视频等方式去了解国外采矿工程技术发展和矿山企业存在的技术问题,就更谈不上站在国外同行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相应的问题,这就导致其很难真正地融入到采矿国际化氛围。

四、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完善专业培养目标

为满足当前国内外市场经济条件下矿山企业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在借鉴和学习国内外高校先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之上,结合采矿工程专业鲜明特色,对采矿工程专业现有培养目标补充完善,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环节不断改革,使学生不仅具备在矿床开采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管理、设计及科研能力,同时还需具有宽阔的国际视野、语言沟通能力和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力,使学生充分了解采矿工程专业国际发展趋势,成为集专业、管理和开拓创新于一体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

(二)建设高素质专业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水平直接影响着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在进一步强化教师师德教育的同时,全面提高教师适用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专业素养。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从“专业型”向“全面型”转变,积极申报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强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英文水平,为从事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做准备;另一方面,从国外高校或企业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授为学生授课,让学生了解国外采矿工程专业最新研究成果,在交流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术语,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建立一套与国际接轨的教师考核方案,促使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

(三)整合课程教学资源,更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科平台课程的基础上围绕矿业工程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建立采矿工程专业重点课程及平台课程体系,并且在内容上立足于专业发展特色,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内容,保持知识内容的整体性和相关性,对采矿工程专业发展方向的课程进行优化和针对性建设。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作为培养高素质工科类专业人才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新常态下创新实践教学手段与方式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贯穿和拓展。围绕采矿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目标,全方位培养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1)“1+2+1”培养模式以采矿工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标准为指导,制定“1+2+1”的培养模式。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集中进行英语学习,重点是听说读写的专门训练,尤其注重听说能力的提升;第二、三年主要进行采矿工程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以及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最后一年进行集中实践学习,实践学习主要包括专业综合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矿山认识实习、矿山顶岗实习等。(2)境外企业实践通过与国外大型矿山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每年派遣学生去相关企业进行锻炼实践,学习国外企业生产流程和管理经验,同时,运用鲜活的实例和课程试验,让学生结合实践学习理论知识。一方面,将矿山顶岗实习安排在境外矿山企业进行,让学生了解境外矿山生产的整个流程以及矿山采矿各工艺环节设备、矿山安全问题及对策、矿山环保问题及对策等;同时,通过现场与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的交流,提升语言交流能力和熟悉境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另一方面,邀请境外企业的管理及技术人员来校交流,通过鲜活的矿山开采案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化采矿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四)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1)不断地完善质量检测和控制的途径与方法,及时对质量改进的效果进行评价,不断地总结经验,提高专业的教学质量。加大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在教师绩效考核、职称晋升中的所占比重,增强教学管理的执行力。健全和落实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依法治教,进一步增强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2)及时跟进采矿工程专业发展动态,建立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及质量持续改进体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传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会日益突出。建立采矿工程专业建设水平评估及质量持续改进体系,组织采矿工程专业教师进行专业调研,学习兄弟院校以及国外高校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的优化理念和做法,调研用人单位、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方案、毕业要求、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持续优化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3)边实践,边改进,边完善。通过教学例会反馈、督导反馈、领导反馈、学生反馈、会议调控、政策调控等信息反馈与调控手段,实时收集专业建设动态信息,准确地掌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调控和解决问题,从而使专业建设质量得到保障。通过对学生培养水平、课程建设评估、专业评估,肯定成绩,发现问题。对评估反映出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诊断、纠正和消除,从而促进专业建设各环节质量的稳步提升。

(五)加强国际交流

一方面,通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使学生及时掌握专业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与国外学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学习最新研究成果,形成良好学风;另一方面,通过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让学生走出国门,置身于国际化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中,感受国际化大学的学术氛围,同时,提高自身的科研条件和生活环境,让更多留学生前来深造,创造本校学生与留学生交流接触的机会,让学生相互了解,既扩大国际视野,又锻炼本校学生的英文听说能力。五、结束语武汉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在秉承几十年专业建设的深厚积淀基础上,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采矿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的重任。目前,采矿工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仍不完善,我们将抓住“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契机,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积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经验,为全球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根顺,王辉.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国际化的探索与实践[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4):32-37.

[2]李志义,朱泓,刘志军,等.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130-134.

[3]郭明辉,胡建鹏.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山西建筑,2013(22):229-230.

[4]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2(10):3-9.

[5]陈其慎,于汶加,张艳飞,等.矿业发展周期理论与中国矿业发展趋势[J].资源科学,2015(5):891-899.

[6]刘晓云.基于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特点的教育管理模式构建[J].中国冶金教育,2014(6):70-72.

[7]叶方,李一兵,张琳,等.基于多平台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5(18):30-31.

作者:李宁 叶海旺 吴浩 雷涛 王其洲 陈东方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