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物理论文

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初中物理论文

一.实验课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优势

1.实验与兴趣相连

传统物理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学生的兴趣不足,影响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一方面,实验课开设不足,很多物理实验只能够是教师在教室里进行演示,学生只是旁观者;甚至在一些条件比较差的学校只能够纸上谈兵。随着现代化教学的发展,实验课的开设为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了平台,学生对于操作性的实验活动更加兴趣盎然,这个兴趣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前提,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

2.实验与思维互动

思维能力是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生能力的本质。实验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对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梳理,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思考,并寻找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等,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思维与探讨的过程,是个体思维与团体思维的火花被点燃的过程。

3.实验与自主相关

传统的物理课堂中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这种被动性带来了积极性的丧失、思维主动性的退化等,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实验课教学活动,是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是自主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古城,这个过程是高度自主的,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实验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创新

目前针对实验课中学生能力培养的观点较多,教师要善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舍,寻找最佳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实践,如下几种教学策略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有较好效果。

1.演示实验要与兴趣结合

物理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手段,在演示实验中如果仅仅关注实验能否验证书本定律的合法性,这样的演示效率是不够的。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还应该对实验过程进行进一步设计,关注实验过程本身的趣味性,充分利用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思维的积极性。例如:在演示“水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再如:做压强的实验时,鸡蛋握在手中,使劲握也难以破碎,但手拿鸡蛋在碗边轻轻一敲即破。激发学生思考受力面积大小与压强大小的关系。

演示实验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强演示的效果。如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不仅可以完全替代传统多媒体对实验演示的展示,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对过程的演示,而且可以回放过程,使得实验演示过程更加清晰完整。例如:在电路图的教学过程中,电子白板可以展示具体的过程,而且把电路图、实物图、数据表格和结论汇集在一个屏幕上,让师生根据需要对电路图进行修改调整等,让演示过程与板书内容在视觉上充分融合。这些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2.高度重视分组实验活动

分组实验是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学生高度自主的学习过程,是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地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这个时候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何可以一目了然。所以,分组实验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分组活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参与程度,在分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工,让每一个同学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防止学生被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排挤”在外。其次,要激发学生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实际的参与与探究活动,实现学生认识、理解、技能与态度上的实质性变化。例如:物理第一册中电学的一节课《电路的连接方法》,教师可以把这个单元的知识点由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有控开放,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得自主学习的快乐。

分组实验不仅让学生获得了自主的机会,而且有问题作为探究的“鱼饵”,学生在困难的时候有同伴与老师的点拨,这些都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思维的活动,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3.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

在物理实验课的分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学生一旦将科学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其学习将会事半功倍。探究思维的方法很多,如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等,引导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形成思维习惯与物理思想,能够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飞跃式发展。

例如:在《电路的连接方法》探究过程中。首先,利用现有的器材连接成一个电路,要求两盏灯都亮。教师从中选择几个相类似的电路,组织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相同之处进行归纳,由此得出电路的一种连接方法:串联。其次,改变电路,只让一盏灯亮,另一盏灯不亮。学生分组探究,寻找方法。这样就会有学生连接成并联电路,有同学连接成对其中一盏灯短路的电路。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电路与串联电路有区别。通过讨论与实践操作,大家发现用这两种电路都可只让一盏灯亮,另一盏灯不亮,得出电路并联和电路的短路连接方法。

4.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手是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能力的表现,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在物理实验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把物理实验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以及书本教材中的“小实验”,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以,物理教师要经常结合课堂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好课外实验活动,例如:在学习液压机前,借来油压千斤顶,利用课外活动操作给学生看并让学生自己操作;学了光学后,指导学生自制望远镜、潜望镜等等。让课内课外互相补充,让知识与生活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初中物理新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小实验,这些设计具有取材容易、贴近生活、直观明了、便于操作的特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如:《电磁铁》一节中,提供了如何自制电磁铁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制作,并要求以作品的形式加以展示。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对电磁铁特点有了深刻印象。这对于学生学习《电与磁》等内容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5.重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

实验是实践活动,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互融合的过程。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实验的过程、原理、规律等进行反思、总结,形成理性的认识,这样不仅能够让知识更加深刻,而且能够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原理公式是η=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 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 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 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 Gh/Fs=Gh/Fnh=G/nF,此时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 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深入反思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的变化,总结实验规律。例如:“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把蜡烛放在 2 倍焦距以外,观察“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蜡烛放在 1 倍焦距和 2 倍焦距之间,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把蜡烛放在焦点以内,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针对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反思总结:物体由 2 倍焦距向焦点移动过程中,像逐渐变大;物距小,像距大,像变大;2 倍焦距是成放大与缩小像的转折点,1 倍焦距是成实像与虚像、正立与倒立的分界点;等等。这些归纳过程为知识的迁移和灵活运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学能力的培养途径很多,这里仅仅列举了部分案例与做法,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校本实际以及地区实际,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开展实验活动,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