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角色动画与实拍影像在短片中运用

角色动画与实拍影像在短片中运用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数字动画与实拍影像结合的创作手法就已经开始出现,并在20世纪飞速发展,成为全新的主流影像表现方式。动画的假定性与趣味性为传统实拍影像作品注入了新的灵魂,这种创作形式逐渐成为创新型影视作品的发展趋势。本文分析角色动画与实拍影像结合创作手法的行业运用现状,从多方面阐述二者结合的创作定位,分析动画与实拍影像在具体案例中的具体应用。

一、角色动画与实拍影像结合手法运用现状

5G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影视产业的蓬勃发展,使大量优质影视与动画作品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荧幕上,进入观众的视野。现在的观众普遍能够接收到比以往更多的信息量,这些额外的信息量摄取影响着观众的审美,推动着整个动画影视产业的发展。在新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相关调研数据显示,动画与实拍影像结合的技术逐渐成为能够吸引观众的新型创作手法,当然,这种创作类型还有许多未被完全开发的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所以,动画与实拍影像结合的创作还有很多空间等待创作者去挖掘、去改进、去创新。

(一)国外作品运用现状

作为影视动画输出强国的美国,在新技术、新形式的开发上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资源。高科技电影中集航天技术、仿真技术、生物技术、数字合成技术于一体的表现手法打破了人类所感知到的三维物理时空,使美国电影业焕发出一次又一次新活力。例如动画影视结合的第一人詹姆斯·布莱克顿于1906年制作的《滑稽脸的幽默相》,便运用了逐格拍摄、剪纸动画、真人结合拍摄等动画技术,是一部具有超越时代价值的实验短片。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国动画的制作逐渐成熟起来,迪士尼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从本质上讲,制作方法其实也属于动画影像结合的案例。导演大卫·汉德在绘制动画逐帧时,就是先拍摄真人,再按照一秒二十四帧对着真人进行绘画,最终呈现了真实的动画效果。如今的动画产业无论是绘画方式、受众群体,还是整个审美层次的变化,都很少会像当时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此类动画影片进行烦琐的制作,而是被更新的技术和影像表现手法所取代。如今二维动画的画法更加富有创造力,更富有想象力,制作起来也更方便。再比如《精灵鼠小弟》等作品,其中有的使用二维动画,以追求更搞怪和夸张的影像效果;有的使用三维动画,为了追求更加逼真、震撼的影像效果。但无论选用怎样的结合手法,它们最终都是要实现动画与实拍画面的完美融合,使观众获得身临其境的享受。

(二)国内作品运用现状

近年来,中国电影类型化发展有所提升,但仍处于电影类型发展的低端结构里,中国电影创新危机的根源在于:过于依赖明星、导演、大制作,而忽视电影创意,导致题材类型受到限制,一旦创作思维枯竭,剥去影片作为共同消费的文化外衣,便会造成严重的创意缺失。但随着我国动画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观众对于动画影视作品的需求不单单停留在二维、三维动画的层面,而这一现状也进一步加快了国产动画作品技术方面的相关变革。使用二维或三维动画角色与实拍影像结合的方式进行短片的制作就属于在新创作环境下,动画技术多元化的一种体现。现在正值全媒体发展的大环境中,在新媒体高新技术的辅助下,越来越多的本土动画团队将二维动画与实拍影像进行结合,立足本土动画角色和立意,创作出了许多深受观众欢迎的作品,如《功夫兔与菜包狗》《泡芙小姐》《老夫子》和各式广告短片等,形式多样且丰富多彩的动画与实拍结合作品仿佛一阵清风吹拂过国内观众的视野,在网络和电视上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在国内,这种结合手法已被大量地应用于各类影视作品制作中,从最初的技术支持手段到后来的艺术表现手法,彻底颠覆了传统动画或影视的固有观念,不仅加大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也将作品中的各类信息以更加准确、灵活、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在这个信息传播快如闪电的社会中,这样的形式表达也满足着人们对信息获取量的需求,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二、角色动画与实拍影像结合的创作定位

(一)影像与动画的表现形式

想要完成一部优秀的独立短片,需要对角色动画和实拍影像的表现形式进行彻底的剖析,熟悉两种方式的创作脉络,优秀的结合作品能够给予短片更加绚烂的第二次生命。比如电影与小说,两者都能讲故事,小说是用优美的文字让你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画面;电影是用画面来感受文字,也可以说让观众提炼文字,声音能让观众沉浸在故事中,调动情绪。而动画与电影一样,都是通过视听与语言表述故事,在电影诞生之初,就已经预示了未来动画的出现,因为它们的成像原理趋于一致,都是通过视觉残留来辅助形成连续的画面,从而达到观影的目的。电影是一种使用光学原理来记录影像的形式,需要真人去表演,需要真实的场景布置。为了追求更加真实的观影效果,导演和演员需要大量的生活经验积累才能够将表演很好地杂糅进真实的生活当中,真实到让观众感同身受,身临其境般地被带入主人公的世界中,这也是为什么观众在观看电影时,更能够代入角色的身份,仿佛在主人公面前,同主角一起体验人情冷暖。这种沉浸式的真实感,是其他形式无法相比的。动画与传统电影相比,更具有童话、夸张的特点,动画导演比普通导演更容易跳出现实的蓝本,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我们之所以离不开动画,正是因为它脱离生活的表达形式和表演方式。除此之外,还因为绘画不受人物、场景、设备所限制,反而更加依赖导演的影像控制能力和作画人员的运动表现力,好的动画可以引领观众进入不同的幻想世界。很多人认为动画是面向低幼年龄层的,这和很多动画本身受众群体就是未成年人有关,还有部分原因是人们的思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缺乏对未知的幻想。动画绘制的事物虽然没有电影实拍表现的真实,但却更加富有奇思妙想和奇幻魅力。拿国内观众熟知的《盗梦空间》和《红辣椒》为例,两部片子都是讲述梦境故事的优秀电影。《盗梦空间》整体故事线叙述更为真实;而《红辣椒》则充满了童话和隐喻意味,夸张的变形效果和用二维手法表现出的绚丽时空转换特效,无一不让观众叹为观止。在形式上,前者更注重电影对三维空间深度的营造;后者更注重二维动画的特点和奇幻世界观的营造,在二维世界中体现别样的三维世界。而影像作为动画的一种艺术形式载体,不仅给动画片提供了影片结构上和表达手段上的广袤空间,也赋予了动画片更多样的存在价值和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独立短片的创作中,对电影视听语言的把握以及创新性手法的运用就成为决定一部动画片成败的关键所在。

(二)独立短片的多样化创新

扎根于本土的我国独立短片创作应在多元文化中寻求个性化表达,从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丰富的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对中国故事进行加工,让其在新时代散发新的文化特点。另一方面,将人类共同的理想、审美情感以及时代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融入作品之中,更能和观众共情。动画与实拍影像结合同样属于影视上的创新。电脑制作技术的日渐发达,三维动画更加重视后期渲染给人们带来华丽与细腻的视觉享受。这种创新源自观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正如冯小刚导演所言:“影视创作一定要拍摄出其不意,有创造性的东西才能够吸引观众。”纵观动画与实拍影像结合作品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受技术设备的影响,但也能寻找出属于自己的道路,发展自己的特色,寻求出新颖的表现手法,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理解设计感的镜头语言,这才是结合手法创新的根本。

(三)角色动画与实拍影像自由性与真实性的融合

1.角色动画的自由性

二维角色动画的表演更多时候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和变形,无论是造型还是运动的表现都少了真实世界条条框框的制约,艺术感染力更加直接和富有冲击力。早期迪士尼的动画师在作画前,都需要在镜子里提前进行演绎,在此基础上进行动画化的创作,于是一系列生动活泼的形象跃然于观众的眼前。总的来说,角色动画的自由性可表现为角色设定的自由性、角色动作的自由性、角色情感表现的自由性三个方面。首先,角色设定方面,动画手法可以创作出世界上不存在的形象并赋予其生命与灵性,如米老鼠、汤姆和杰瑞等,而现实中动物的夸张拟人塑造却很难,动画版的《狮子王》和三维影院版的《狮子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其次,角色动作方面,动画中的角色活动可以不受重力、引力的影响,可以更加自由地在荧幕中驰骋。实拍角色则更多地受到环境、地点、设施的客观约束。最后,角色动画在情感表现上相较于实拍影像也有较为自由的空间,更浅显地说,实拍影像中的情绪和情感更多取决于真人演员的现场酝酿和表演技巧,而动画角色则取决于创作者的动画构想和绘画水平。两者相结合的创作手法所带来的自由性也极大地丰富了实拍影像的情绪表现方式。

2.实拍影像的真实性

实拍影像无须去证明其画面的真实性,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摄像机传达给我们的就是未经处理的现实世界。反观动画作品的画面设计中,创作者如果想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获得真实感和逼真感,就不像实拍作品那般轻松了。但实拍影像在动画中的融入,极大地增强了动画作品的现实感和真实性,使广大观众能够更加沉浸到导演创造的虚拟世界中。

三、角色动画与实拍影像相结合的表现形式

(一)以角色动画作为叙事主体

该种表现形式具体体现为以动画角色作为主题活动对象,但却以真实人物的生活状态在现实场景中进行表演。其中,动画角色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定格动画角色,也就是“欧动画”,如1933年发行的《金刚》;二是平面动画角色,也就是“二维”角色,此类动画作品是基于生活而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动画形态,往往可以拥有更为夸张的视觉张力,如1996年发行的《空中大灌篮》;第三类是三维动画角色,当想要表现更加虚幻奇异的景象而又不想让观众产生视觉割裂时,三维角色就是最佳的选择和最优的方式。如《变形金刚》系列电影等,既保留了动画角色的夸张、变形等艺术特征,又赋予了整个作品强烈的真实传达效果。无论是哪种角色类型,在二者结合创作中,都要根据实拍背景的位置来处理动画角色的动态,保持运动节奏和画面质感的和谐统一,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传递绝佳的观看体验。

(二)以实拍作为核心片段切入手法

还有一类影像,主要以实拍为主,动画为辅。这个类型的作品有很多被观众熟知的成功案例,如某经典影片中,大部分篇幅为实拍叙事,演员与场景都是真实的,但到了充满回忆的段落,画面切换到了二维动画表现形式。导演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表现手法,是为了追求更夸张的视觉冲击力,借助动画独一无二的张力,将主人公的童年过往渲染得更加惊悚且充满悲剧色彩,也更好地塑造了她独特的性格特征。此类型结合方式能够帮助电影生动且多维度塑造人物的优点,画风强烈独特,缺点为,容易使观众产生次元割裂,且结合相对不够紧密。

(三)动画角色与实拍角色的紧密互动

相较于以上两种表现形式,动画角色与实拍角色互动的结合方式则给观众带来更有趣的观看体验,于2001年上映的《老夫子2001》就是很好的结合案例。而此时,动画与实拍结合的技术手法已经趋于成熟,即便是激烈的打斗镜头也能够使动画角色和真人角色较为完美地融合。与前两种结合方式相比,动画角色与实拍角色共同表演的结合方式可以使创作者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无限创意,将动画融入现实的世界。当然,这种创作形式往往也需要更加精湛的后期合成技术和更加苛刻的真人表演,耗费较大的人力与财力。

四、结语

角色动画与实拍影像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在影视动画行业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具有灵动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而独立短片作品相较于长篇影视作品,更便于广大动画从业者和学习者进行创作,在如今蓬勃发展的广告业和综艺业,这种创作手法正逐渐占据主流,受到广泛的关注和欢迎。所有的影像形式都是为更好地传达剧情信息服务的,正确认识且有深度地进行尝试,挖掘独立短片多样化的表达形式,使作品承载更加丰富的情感、思想与内涵,从根本上提高作品的质量,是现在乃至未来所有影视从业者都需要去努力的方向。

作者:璩书予 单位:郑州轻工业大学易斯顿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