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自我黏合剂大学教育研究

自我黏合剂大学教育研究

【摘要】文章在分析了迷茫实质基础上,给出基于内疚的引导模式,让学生自我反省,逐步自我黏合,理解自己和他人,接纳自己和他人,慢慢走出迷茫,投入生龙活虎的大学生活中去。

【关键词】内疚;自我黏合;大学教育

一、部分大二学生还处在学习、生活的迷茫期

学生对自己的迷茫和焦虑是有感知的,迷茫和焦虑的内容包括学习、人际相处和未来等几个方面。没完没了的迷茫是一种痛苦,是一场精神磨难。迷茫的极端例子是让生活失去意义,让人抑郁绝望。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认清迷茫的本质,走过迷茫,所获得的感受和经验,将是学生终生受益的宝贵财富。

二、长久迷茫的本质是一种自我分裂

美国当代卓越的心理治疗师托马斯摩尔认为迷茫是人生的一种黑夜。人们可能花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走完这段历程。要想走出迷茫首先认识迷茫的本质。

1.迷茫的心理现实性

心理现实是指内心对于事物理解的规律。长久迷茫其实是一种轻度自我分裂。任何分裂都伴随着痛感。长久迷茫的心理现实是逃避、推卸责任、抱怨别人、自己愿意处在焦虑状态下的一种心理事实。它以意识或潜意识形式存在,时时困扰人们,导致人们在迷茫中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攻击。

2.长久迷茫的自我分裂人

自我分裂人表现为对自己攻击。迷茫背后潜藏着消极认知风格,消极认知潜藏着对自己的攻击。他们总处在焦虑和恐惧状态中,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对自己满是否定。这就是对自己的攻击。另外,自我分裂人表现为对他人攻击。迷茫人常常抱怨,抱怨其实是在攻击别人,推卸责任。长久如此,就衍生成严重的消极态度,稍不留神沉湎其中,蹉跎青春,用迷茫为借口,进行自我伤害并攻击他人。

三、自我一致和自我分裂的两种成长对比

1.自我一致人成长的样子

郝景芳认为:“每个孩子身体里,与生俱来都带有对自己的自豪。家长需要做的是看见它,像一颗小小的种子一样保护起来让它发芽。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相信,他也会学着相信自己,进而期许更好的自己。”在这样的快乐教育中,家长也可批评管教,这不等于压抑和压制。带着相信和期许管教,言外之意是:“不行,你完全能比这做得更好。”“你只是偶尔这样,我相信你能更好。”“你这么棒,再做到这点,你就更棒了。”一旦孩子感受被人信任和自我进步的喜悦,他将把努力当朋友。这是他未来抵抗困境、破茧成蝶的唯一力量,也是最长久的快乐源泉。

2.自我分裂人成长的样子

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做合格父母,有的父母更多给予孩子的是物质上的满足,是随心所欲的快乐,是无人看管的自由快乐,但这种快乐一般持续不了多久就会厌倦。因为父母缺乏慧敏的眼光,看不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渴望,当孩子学习或者生活遇到困难时,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满足孩子,打发孩子。当你带着挑剔和嫌弃管教,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嫌弃,是一种无力感自我否定感。可孩子有时候又能感受到自己的潜力,事情结果又是不如意。长久如此,生活的热情难以点亮,他们就慢慢会迷茫,表现为攻击自己和他人。这就是自我分裂人的成长样子。

四、基于内疚的自我黏合剂大学教育研究

1.认识人成长的过程

不同的原生家庭会养成不同的人格结构,处事待人的风格。大致分成自我协调一致和自我冲突分裂两种风格。若自己意识不到,其风格会伴随着自己一生。但人具有自我修正和完善潜能。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省,人是可以打破惯有风格,逐步重塑积极的能激活个人潜力的风格,最终做回自己。如何打破固有的思维习惯,从自省开始。

2.内疚是一种自我粘合剂

心理学家在实验中看到,“责任感”是内疚和良知的来源。社会一直把内疚看做一种沉重的负面情绪,而忽视了它的正面意义。其实,一种情绪往往跟语境有关,嫉妒和愤怒,也在帮我们保持对不平等的敏感。所以,我们应该像重视“同情心”一样重视“内疚感”。心理学家相信,内疚可以成为当今社会的黏合剂。因为它能让人们把视角转向自身。内疚更是一种自我黏合剂,在出现任何挫折的情况下,它让人关注自己反省自己,合理正确认识自己后,逐步把自己修复成一个和谐的人。

3.自我黏合,走出迷茫

迷茫期的大二学生,认识到人成长的过程,从现在开始自我黏合,就可以走出迷茫。他们理解人成长的一般规律后,就会理解父母,也会接纳自己。能直面自己的问题,看到迷茫背后的潜藏着对自己的攻击。首先从消极话匣子或者口头禅中看到自己的消极自我暗示,自己的焦虑和恐惧状态。学会看到自己的优点,合理评价自己。逐步减少对自己的攻击。同时,能够意识到迷茫的自己,是在找借口推卸责任,是在抱怨别人是在攻击别人。逐步走出自我攻击和攻击他人的反应模式,进入自我协调自我修正的思维习惯,让整个生活面貌就逐步焕然一新。

总结

基于以上的理论,本学期第一次课堂就要求所有学生手写,完成一篇2000字的上学期总结和本学期规划。其中不少学生认真反思自己前三个学期的作息情况,责备自己上课不认真,逃课玩手机等不良行为,规划本学期目标。在后面时间,本人将继续引导学生自我关注,在关注中看到自己的可以做好却懈怠而内疚,再在丝丝内疚中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步养成自我协调一致的认知和行为。

参考文献:

[1]陈建华,高美才.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美]托马斯莫尔,赵霞译.灵魂的黑夜[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4][美]威廉哈特,台湾内观禅修基金翻译小组译.内观[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9.

作者:何秉姣 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