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微电影创作的大众化趋势下影视课程实践

微电影创作的大众化趋势下影视课程实践

摘要:随着网络平台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短剧微视频层出不穷,更多的年轻人对微电影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高校影视专业的学生更应该把微电影的创作作为自身进入社会的敲门砖。微电影创作不再是小众人所拥有的故事情节表现形式,它已经在高等院校的课程中乃至整个社会发展中承担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微电影创作大众化的角度出发,充分分析大众化趋势对高校影视专业的影响。

关键词:微电影;大众化;高校课程;网络化

一、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即微型电影,它是在传统电影的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小型影片。它通常主要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播出,与传统电影相比,其播出时间长短不一,多则30-60分钟,少则30秒到1分钟,其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多样的题材,内容包含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

二、微电影的特点

相对于传统电影来说,微电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观看时间短微电影最基本的特点就是播放时间短,大多数的微电影时间都在1分钟到30分钟左右,有的时长还不到1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让观众看完一个完整的故事,这也是吸引更多人在闲暇的时间里去欣赏它的原因。2.成本投入少与传统的大制作电影相比,微电影的制作拍摄对场地、演员、道具、拍摄设备的要求不是过于严格,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的投入。3.视频传播广微电影借助比较大的网络平台去播放,可以让观众随时随地的在移动设备上去观看,同时还可以实时的关注或评论该影片,这极大的为微电影的传播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三、微电影创作的大众化趋势发展现状

现如今,微电影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电影行业的一个重要指向标。随着移动设备的不断更新,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拥有了一台功能完善的智能收手机,同时爱奇艺、腾讯等网络视频播放平台的不断优化和发展,4G网络系统不断完善,这直接推动了短视频微电影的发展。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需求已经不再被大多数人所追求,然而人们更多的开始向往精神需求。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满足了大众的拍摄制作需求,人们可以随手拍摄自己喜欢的视频风格,发送到朋友圈,供自己的圈内朋友赏析。同时,各种功能不一的拍摄软件和剪辑软件不断被开发,在简单学习这些技术之后,人们可以在移动设备上对自己拍摄的视频进行编辑,整合成一部主题突出、情节动人的视频短片。社会的进步给人们带来工作上的巨大压力,时间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宝贵财富。在日益繁忙的工作中,加班加点成为人们的家常便饭,闲暇的休息时间显得较为珍贵,这使得人们不能用大块的时间去观看一部传统意义上的长篇电影。然而微电影的到来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它时间短、剧情完整、主题突出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大众碎片化时间的观赏需求,使人们可以在短暂的时间内享受微电影视频所带来的乐趣。

四、微电影创作的大众趋势对高校影视专业课程的影响

微电影发展的大众化趋势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很多企业为了达到自己的宣传目的,需要创作大量不同形式的广告、短视频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带动企业的发展。因此,市场对影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高校影像专业的学生成为了这些需求的主力军,这就要求高校的影视专业教学团队要培养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等影视专业人才。1.微电影创作在高校影视专业中的现状分析从当前的高校影视专业教学课程来看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学生知识零储备,学生不能自主创作剧本、自主学习拍摄及剪辑技法,对微电影创作的认识层面还尚未专业,这就对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二方面在课程课时量安排上,一般一门核心课程都要安排在120学时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够掌握微电影制作流程的基本创作思路和技术本领。2.高校影视专业课程需要与企业项目和竞赛项目相结合高校影视专业的课程需要与时展相接轨,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培养相应人才。当前,微电影在市场中受到青睐,被很多企业广泛运用。课程的调整需要与企业相结合,将更多的项目带入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实际项目中提升自身的本领。竞赛是高校提升学科教育水平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例如,学院奖、大广赛、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等竞赛都设置了微电影单元环节,这样企业可以把不同的项目作为竞赛的命题,让学生依据命题制作微电影短视频进行参赛,评选出的优秀作品可以作为企业的宣传片。一方面提升了企业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优秀的学生有机会可以进入企业实习工作。这种“校企结合,企业命题”的教学模式,即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又让学生走出课堂更快的适应社会。

五、总结

微电影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媒介传播形式,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它制作成本低,播出平台多样,使微电影的创作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那些想成为导演的优秀青年提供良好的机会。同时,它的大众化发展趋势对高校而言提出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的影视专业课程需要积极的把市场需求纳入教学当中,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微电影作品,推动中国微电影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阮青.新媒体时代与微电影来袭[J].电影评价,2013(9).

[2]崔兆倩.浅析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2(04).

[3]李有兵.作为一种当代大众文化形式的微电影特征分析[J].当代电影,2017(12).

作者:王书浩 单位:北京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