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孕产妇保健儿科临床论文

孕产妇保健儿科临床论文

1资料与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长宁县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共34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调查其在围产期婴儿死亡原因,并研究出以加强孕产妇保健质量来降低围产期婴儿死亡率。

2结果

围产儿死亡34例,占分娩总数8.32‰(全县分娩总数4083例),其中死胎14例(41.10%),7天内死亡20例(58.90%)。死胎影响因素主要为高危孕妇,包括重度妊娠子痫前期占42.85%(6/14),羊水过多、过少占28.57%(4/14),脐带因素占21.43%(3/14),妊娠期合并胆汁淤积综合征占7.14%(1/14);7天内死亡最主要死因为早产占45%(9/20),其次是新生儿窒息占25%(5/20),先天畸形是第三位死因占25%(5/20),新生儿硬肿占5%(1/20)。

2.1围产期婴儿死亡原因

2.1.1高危妊娠动态是婴儿死亡的高危因素

Edwand研究表明高危妊娠动态是婴儿死亡的高危因素。从34例围产儿死亡可以看出,高危妊娠28例占79.4%,低危6例占20.6%,围产期高危妊娠动态是婴儿死亡的高危因素。同时Denise等也认为缺乏或不适当的产前检查可能会增加早产率。

2.1.2围生期窒息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刘兰尊研究表明新生儿窒息往往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是宫内窒息胎儿娩出后的临床表现。根据34例围产儿死亡资料显示,高危孕妇由于缺乏规范的围生期保健服务,胎儿宫内窘迫不能得到及时监护和有效干预,娩出后救治措施不当,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2.1.3先天畸形是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

钟梅等研究表明先天畸形发病原因系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因素病因。在34例围产儿病例中,先天畸形占死亡率的25%。同时还表明所有孕妇产前均未作过产前筛查、产前诊断,仅1例在产前B超检查中诊断。这可得出先天畸形缺乏早期干预,增加了围产儿死亡发生率。

2.2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降低围产期婴儿死亡率的措施

2.2.1加强孕晚期保健管理

①孕晚期产检次数应每周检查一次,并询问孕妇身体有无异状,如眼花、水肿、阴道出血等情况;②测量孕产妇体重及血压,并检查尿蛋白,如出现妊高症及时治疗;③检查胎心、胎位,并对异常胎位进行纠正,同时测量子宫高度、腹围及羊水量与胎儿大小等,以防止胎儿宫内发育迟缓;④复查血红蛋白,如有贫血应及时纠正;⑤检查盆腔情况并B超复查胎儿、胎盘及羊水情况。

2.2.2加强产时保健管理

①产时保健要加强防滞产、防感染、防产伤、防新生儿产时窒息等,着力于产时监护;②在产时还应该积极向孕产妇介绍分娩过程,鼓励产妇增强信心,并指导分娩过程。

2.2.3加强产褥期保健管理

产褥期保健管理主要是加强产褥期观察指导,并访视产妇情况,同时对新生儿及产妇进行检查。

2.2.4加强产后保健管理

产后保健要及时了解母婴情况,了解产妇精神、饮食、大小便、心理状态,并测量血压,检查子宫恢复情况,并对腹部的痛感、恶露量性状进行检查,同时针对新生儿哺乳,及时对产妇乳房、乳头、乳汁进行检查,并指导产妇对新生儿进行科学护理。

2.2.5加强产后母婴健康检查

在产后42-56天内进行母婴检查,针对高危因素进行相应防范,对产妇阴道回复情况,宫颈情况,子宫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对尿蛋白,血色素检查;在新生儿保健检查中,观察呼吸、哭声等情况,全面了解新生儿营养、吃奶、发育及免疫情况,并检查有无漏诊的先天异常及并发症等。

3讨论

新生儿死亡率高危因素的增加,对孕产妇保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及政府调动大量资金开展“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消除新生儿破生风的项目”的出台,对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降低新生儿死亡率,落实优生优育及对农村孕产妇保健,预防产前、产时、产后并发症及高危因素,降低孕产妇、即产儿,提高人口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为此,要按孕产妇保健管理方法,7个流程图要求规范开展围产期保健服务,做到低危人群系统管理,定期产检、健康宣教,高危人群重点管理,落实治疗随访,开展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对严重疾病或先天畸形不适宜妊娠者及早终止妊娠,进一步降低因高危妊娠、胎儿宫内窒息、致死性先天畸形等所致围产儿死亡发生率。综上所述,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与孕产妇保健是否到位关系密切相关,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普及孕产妇保健健康教育,让更多孕产妇在产前、产时、产后接受保健管理,能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的发生。医院应建立健全孕产妇保健管理中心,做好孕产妇保健预案,产科人员及着力提高保健理论知识及专业保健技术,这些对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都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全民健康保建意识,加强孕产妇保健,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预防产后出血等妊娠并发症,对降低围产期新生儿死亡率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