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纺织工程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方法

谈纺织工程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方法

[摘要]根据纺织工程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培养方案,结合非计算机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分析了纺织工程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关键词]纺织工程;计算机语言;教学方法

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民生产业、支柱产业。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2015年5月,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提出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目标,通过两化融合发展来实现这一目标,要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法。这为纺织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性的指导,也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计算机语言课程是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在各个领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大力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大批计算机应用人才,推动各个领域中的信息化[1]。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给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主要讲授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知识和程序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语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初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编程技能与上机调试能力,并尝试通过编程解决一些示例性的应用问题。本校纺织工程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的目标在于为学生讲授一门计算机编程语言的同时,让学生在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过程中,深入了解计算机程序运行的流程、机理和常规信息化处理的抽象模式,从而培养工程类学科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理性的思考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密程度,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模型化抽象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任课教师对于计算机语言课程对纺织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支撑角度和意义理解不够到位,难以有效地把握课程目标,设计教学过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对语法的掌握,考核的知识点也偏重语法细节,对问题建模、系统设计、系统测试提及甚少或完全忽略,往往导致学生误认为软件开发等同于写代码,不利于学生理解系统开发的实际过程。

2.缺乏面向纺织工程专业的计算机语言教材、教学案例,缺乏对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纺织行业实际问题的引导,无法与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产生合力。

3.学生往往凭直觉认为学习计算机语言就是为了写程序,觉得自己没有意愿、没有能力成为程序员,不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该课程,对学习缺乏动力,不愿付出努力,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二、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任课教师自身首先要深刻理解在国家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所培养的纺织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相关知识与能力的必要性和意义,以及本届学生培养方案中需要依托计算机语言课程达到的教学目标。如果任课教师对于为国家为纺织行业培养既具备纺织专业知识,又熟悉信息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有着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具备饱满的教学热情和明确的教学目标,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程实验以及考核方式、考核标准,那么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有了基本保障。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如果学生能认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价值将会提高他们的内在学业动机,具有内在学业动机的学生对学习充满好奇心和持久性,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2]。要让学生理解计算机语言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案例教学法,即以纺织行业的实际应用为背景精心设计规模适当的课堂教学案例,将课程教学内容中应掌握的知识点分解到案例。课堂教学过程由案例引入,首先介绍问题背景和传统的人工处理方法,引入用于替代该人工处理的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通过演示和讲解部分功能模块的具体实现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示范测试用例的设计,通过对测试用例及测试结果的分析强调系统中对边界情况和异常情况的处理。计算机语言课程通常面向大一学生开设,因此案例的背景不宜太过复杂也不宜涉及尚未讲授的专业知识,采用一个问题背景由简单到复杂进行迭代,每次迭代引入一些新的知识点效果相对较好。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校开展计算机基础教育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早已过了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就能开发系统的时代了。面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行业信息化需求,纺织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多地应当要提高学生使用信息化手段改造本行业传统工作方式、工作流程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对本行业领域业务建模的能力,理解信息系统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到部署运维的整个生命周期,有能力与专业开发团队进行高效顺畅的沟通与合作。相应地,面向纺织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语言的课程教学也应更多地重视问题建模、设计方案、测试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应引导学生从总体了解系统开发运行的方式和流程,不必过分强调语法细节和程序调试能力,可以用功能设计、流程设计、测试方案设计的练习代替程序改错、手写程序运行结果的练习。由于班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本科入学前接受过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已掌握的计算机知识、已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各不相同。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即在承认学生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知识能力与水平,来设计教学过程,制定科学的评估体系,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胜任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佳发展[3]。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仅从开发者的角度来分析案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而应当同时引导学生从使用该系统的企业的所有者、各级管理者、一线工人的角度讨论系统的实施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和挑战,以及企业中系统生命周期管理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代入相应的角色,多方位多角度参与课堂活动。课程考核以分组完成统一课题的方式进行,课题设置规定功能要求并允许加入扩展功能,学生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系统的设计开发和对规定功能的测试用例的设计,并在小组间进行交叉测试,以小组成果及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学生本课程成绩的评价依据。

三、结语

本文针对目前纺织工程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纺织工程专业计算机语言课程培养方案,结合非计算机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本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如何更好地将计算机技术与本专业相结合,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谭浩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的新阶段[J].计算机教育,2003(1):27-28.

[2]LisaBohlin,L.教育心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3]向伟.大学计算机基础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0,20(2):119-121.

作者:李岳阳 罗海驰 张琦 单位:江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