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作课程实施方案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创作课程实施方案

摘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联合创作课程作为这项能力培养的载体,在其实施的过程中要注重综合性的把控。本文从联合创作课程的实质、联合创作课程综合性的注重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等角度出发,探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教学的如何更好的进行。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综合性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内容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是一门涉及媒介运营、影视艺术、媒介宣传、影视策划等多方向的专业综合教学实践类课程,无论是对学生自身专业技能的培养还是学院教学计划的完成都是至关重要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这门课程最核心的要素是实习实训,而在实训中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综合性。这种综合性是将基础理论作为支撑,以实际的设备操作能力作为例证,把所学的知识有机的、综合的与学生在专业联合创作实践中的职能分配相结合。实现广播电视艺术的功能性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的核心脉络,既实现技术功能层的传播功能特征,同时也要实现其艺术功能特征;既要是一个能够传播的、有高度完整性的作品,也要有娱乐、教化、认知的功能。[1]

2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综合性的体现

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课程体系大多数涵盖范围较广,涉及多领域的知识内容,但在整个课程构建以及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尚未打破各门课程之间的界限,综合性不强。所以,抓住综合性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能否真正拥有核心价值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中综合性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团队的综合性和个人的综合性。综合性可以理解为把系统的各部分各方面和各种因素联系起来,考察其中的共同性和规律性。首先,团队的综合性就是每一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小组的组织构架的合理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小组中的组织架构是每个学生对广播电视编导职业方向进行的实践模拟尝试。这样的实践模拟尝试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中不同工种的工作有切身的体验,对专业概念和理论知识能够进行“知行合一”式的融合理解。因此根据学生的兴趣程度以及教师对学生能力的掌握,来进行合理的分组和职能工种安排,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合理分组需要从两个方向进行构建: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积极性心态下才能够真正的发现自己在整个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实践中最感兴趣、最想去尝试的职位。实践是一个需要学生不断依靠自身的积极性来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启发的过程,兴趣是最好指引因素;二是教师有预见性的对学生进行启发、疏导和建设工作。我们要知道,当代的大学生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和极强的自尊心,因此在组建团队过程中非常容易出现同一工种多人或一个工种无人问津的情况,团队合作也是关键问题。所以需要教师根据对学生的了解,提前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中最适合自己的工种和岗位,并且根据学生之间能力与性格互补的因素,组建相对完美和合理的联合创作课程小组。其次就是个人的综合性。尽管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中存在各工种的不同分配和不同侧重,并且各个工种间也有相互配合的互补性,但是对于在各个不同工种职位上的学生而言需要调动自己之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综合地应用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样才能够在整体的小组里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实践部分。同时,这种综合性是更加广义上的综合,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上的综合,还应该体现在综合素质上,作为每个小组中的不同工种,除了需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会涉及和其他工种间的沟通与合作,从狭义的课本知识综合扩充到广义上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尤为重要的。

3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的实施过程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不仅仅是停留在影片创作本身,其中还包括影片的宣传和,在创作结束之后,还会提供给学生展映的平台,在影院小范围上映,并举行展映礼,在举办的过程中,所有的操作都是由学生完成,模拟院线影片的运作模式,从资金引入、冠名赞助、出品宣传、展映节目、主持、展映现场的采编播全线流程,都由学生独立承担并完成,教师起到的只是引导辅助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与教师的沟通、与学校的沟通、与社会的沟通,而且这种沟通是可以触摸到并见到成效的,因此实现了学生的价值感、存在感。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是一种模范和标杆,也是“学、产、研”的一个重要实践手段。可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计划中原有的、核心的计划内容是可以继续保留并加以完善的。这种完善主要就是针对上述当中提到的综合性进行完善,同时也是针对几次联合创作之后发现的问题进行完善。那么针对现在联合创作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适当适时地进行调整就显得尤为重要。

3.1三权分立的导演、制片、监制体系

一方面,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实践过程中,制片人这个职位往往体现不出其岗位本身的价值,虽然许多传媒院系没有单独设立影视管理这个专业,但是可以开设相关的课程,充实制片人自身的知识储备。既然学生选择了制片岗位就应当负起制片人的责任,不仅仅是负责整体的生活,更应该起到控制预算、与导演互相制衡的作用。这样既能避免全组走上导演“一言堂”这样毫无创意和活力的局面,也能够使得学生对真正的创作过程有更加综合和立体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中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往往只有几名同学,剩下大多数同学的参与度低,更像是“蓝领”阶层。针对这种现象,笔者认为除了要发挥教师的提前干预和引导作用,还应该设立学生监制这一岗位。联创分组确定各个学生的分工后,每名学生就应该列出自己在联创中每一天的工作计划。学生监制负责收集每一名学生每一天的工作报告,整理出每名同学每天是否按照工作计划进行了自己的工作,完后进度如何等信息,提高每位学生的参与度,不让学生“打酱油”更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这样就能够在以学生自主兴趣为主,制度监督为辅的情况下,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保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的质量。

3.2联创费用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中会适当的组织学生上交一定的费用,作为实践过程中相关费用的支出,而这个费用比例应该适当分担。根据目前已有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预算来看,很大一部分预算被学生花在了设备租用上,那么实际拍摄中,真的需要吗?在课程的前期安排中,已经采取了分组分时间段的方式来保证每组联创可以借到学院的设备,但是很多学生导演认为学院的设备不足以支撑他们的联创,这种想法其实取法合理性。众所周知,设备的质量确实对整体影片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摄像机后面的那个头比前面的头”更重要这样一个道理。所以笔者认为,导演的设备清单需要教师通过该组的剧本以及分镜头稿的情况来进行把关,不需要租赁的设备坚决不租赁,能不租赁的设备就不租赁。联合创作的重点是学生们的创作能力,不是“高精尖”设备的使用能力,更何况今后进入工作岗位或者自主创业的时候没有“高精尖”的设备是否就不能进行创作了。笔者相信这不是各院校希望培养的人才类型。同时,当下是一个设备更新换代非常急速的时代,我们要培养的是有拍摄技术的人才而不是只搞设备竞赛的“发烧友”,要引导学生区别专业领域中真正起到作用的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而不是一门心思陷入“发烧友”循环里无法自拔。

3.3后期制作以及展映阶段

进行到联合创作的后期阶段,应减少后期制作中不必要的开销。例如提前统计或规定每组需要录制多少套、什么规格的光盘影集,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后期制作以及宣传费用要通过指导教师和制片人的严格把关。同时严格规定制片人在整体预算与花销过程中的作用,让制片人对花销进行严格把控。展映是非常必要的环节,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仪式,因为展映是一个加强学生荣誉感、归属感的绝佳途径。例如各大电影节,如每一个电影从业者的朝圣之旅一般。所以笔者认为联创的展映应当做到经典和传承而非场面和奢华。例如,展映的场地没必要一定放在影院。制作方面,我们确实要以院线放映标准来要求制作质量,但是在母校放映并不会比在影院放映要“差劲”。在母校放映就会让学生心理产生落差这种想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应该引导学生认为使自己的作品在母校的师生间成为经典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情。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的展映环节应该打造成学生的精神寄托、精神圣殿,是学院向心力的体现,在母校展映,哪怕是广场上的露天放映,只要氛围够、风气正,这就是具有价值和值得去做的事情。而且可以选择不在同一天展映,分批展映,打造历年传媒文化周。比较何时展映全校师生来的多,这对联创学生的创作热情一定是极大的激励。而且也会让他们更主动更热情的宣传自己的作品,不再单纯的是几张海报、一段花絮;更会让他们利用起微信、微博等新媒体,采用主创去各学院地宣、不同版本的炒片视频等多重手段来为自己的作品“站台”。

4总结

以上就是笔者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实施方案所进行的探究和思考。通过对团队和个人两方面的综合性的提升,并解决现阶段在联创中发现的问题,相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联合创作课程将是传媒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张凤涛,胡妙德,关玲.中国当代广播电视文艺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5.

作者:于跃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