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新加坡高等工程教育启发

新加坡高等工程教育启发

摘要:新加坡是《华盛顿协议》的临时缔约国(预备会员),是亚洲典型的成功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国家,其高校的工程教育具有广阔的视野、生态的环境和显著的效果。分析新加坡高校工程教育的特点与实施途径,具有很强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新加坡高校;工程教育;启示

新加坡是世界闻名的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协议《华盛顿协议》的临时缔约国(预备会员)。包括新加坡理工学院(SingaporePolytechnic)、南洋理工学院(NanYangPolytechnic)、淡马锡理工学院(TemasekPolytechnic)、义安理工学院(NgeeAnnPolytechnic)、共和理工学院(RepublicPolytechnic)在内的多所高校工程类专业都拥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特别是著名的新加坡国立大学(TheNationalUniversityofSingapore,简称NUS)和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TechnologicalUniversity,简称NTU)所培养的高等工程专门人才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新加坡教育界对工程教育领域各种理论问题的学术研究是起步较早并且深入系统的。在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新加坡政府明确了培养出“一大批能够和国际接轨,并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工程人才”的目标,制定了工程教育国际化发展和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的双重战略,大力支持并推动本国开创型工程人才培养。

一新加坡高校工程教育的特点

新加坡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之后,立足于把国家经济发展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具有国际视野的外向型、开创型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就成为新加坡高等工程教育的出发点,新加坡高校由此开启了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到如今,其高等工程教育业已凸显出“国际化、多元化、个性化”的鲜明特点。

(一)国际化合作拓宽工程教育视野

早在21世纪初,新加坡政府就明确了“逐步确立全球教育服务中心”,并通过提高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R&D进步的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为此,新加坡高校不断加强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合作。其一,合作形式多样。首先,新加坡高校积极主动发展留学生教育。仅以NTU为例,工程类专业中超过约25%的学生来自包括印尼、马来西亚、中国、印度、泰国与越南等亚太地区的国家,他们在新加坡接受着一流的高等工程教育。留学生教育的高水准发展,扩大了新加坡本国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提高了国际知名度。其次,新加坡高校开展工程类专业领域的合作办学。他们通过常年聘请海外人才,进而和世界各国的顶尖大学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国际工程教育机会。在新加坡设立亚洲校区的国际知名大学有: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Digipen理工学院、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等。最后,一些国外的专门研究单位也在新加坡设立校区,或和本地的理工学院合作办学,让理工学院的学生可以在获取证书后,继续攻读相关专业的学位课程。其二,合作内容丰富。首先,工程类专业的国际化课程设置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优化了学生的工程知识结构。新加坡高校的课程设置与实施,总是能够根据世界前沿、尖端课题的研究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更新,始终实现与国际接轨。其次,合作组建高水平的国际化教师队伍,并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为了跻身国外高水准教育教学序列,新加坡高校非常注重与欧美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以及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高校开展工程教育合作。其三,合作效益明显。国际化合作为大学生提供了接受人才培养的多种选择机会。

(二)多元化协调营造工程教育环境

新加坡高校十分重视工程教育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既注重协调外部环境中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又善于处理内部环境中工程技能训练、科学技术研究与人文素质培养之间的联系。其一,与政府的协调。新加坡政府一般在宏观意义上直接参与对高校的管理,这是为了营造良好的办学环境,提供优质的办学资源,有利于理顺责、权、利三者的关系。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经费支持力度相当大,教育经费投入很多,一般可以达到政府财政总投入的五分之一以上,仅次于国防投入,高居各类财政投入第二位。政府还有对高校办学水平履行专门质量评估的职责,对董事会、校领导、管理与策略、教学、校企联系职能、校内外服务等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与考察。其二,与企业的协调。新加坡政府很早就意识到优秀的高等工程教育是保障本国经济持续发展并保持经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主动参与培养各行业的工程人才,高校则将企业真实环境引入教学环境,校企双方便能够在人才培养和企业技术效益等方面构建共同利益集合。高校教师由专项支持,保证其在企业接收进修、提升,企业则得到技术效益的有力支持。校企合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工厂”办学理念与模式,实现了校、企互利双赢。其三,与科学研究的协调。新加坡高校善于处理好工程教育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在实现大学的研究功能与教学功能有机结合的同时,也实现了科学研究与工程教育的链接,巩固了教育的根本地位。以NTU为例,该校科研实力强大,有包括高级计算与媒体研究群组、生物医学与配药工程学研究群组、环境与水技术研究群组、信息与传播研究群组、聪颖设备与系统研究群组、纳米科学与纳米科技研究群组在内的6个跨学科研究群组和33个研究院所。NTU通过优化内部环境,将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壁垒打破,使学生可以进入跨学科实验室开展研究工作,对校外学生开放科研活动,造就了“无墙”模式。其四,与人文科学教育的协调。新加坡高校深刻意识到在纯粹的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可能受个人主义、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负面影响而存在诸多缺陷。因此,新加坡十分注重“现代工程”教育,除了科学、技术和工程知识的教育,还在经济与管理、法律与政策、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人文与社会、工业生态与环境等方面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和工程素养。这些知识的传授,营造了其工程教育的优质生态环境,有效避免了人文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之间彼此割裂的现象,增强了工程人才的人文素质,提高了学生从事工程师职业的“软实力”。

(三)个性化培养增强工程教育实效

个性化培养的关键在于培养的个性化途径是否畅通,手段是否科学,效果是否明显。新加坡高校着重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实现高等工程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其一,灵活的课程教学领航个性化培养。新加坡高校多采用灵活的学分制和选课制,学校对工程类课程设置有明确的导向和严格的监控,倡导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和全球化思维能力的国际性课程。新加坡高校还重视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注重以合适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学都坚持课堂授课和小组研讨相结合的方法,通常以项目(project)为主要开展形式,让学生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或开展“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培养学生合作、协调、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本科生导师制护航个性化培养。本科生导师制在新加坡是常见的,本科生导师最大的优势在于保护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之同步的,是学生的智力发展、人格养成也得到了保护。本科生导师在学业辅导、学术辅导和职业规划辅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新加坡高校还重视对本科生导师的考核,其考核结果超过了高校对教师综合评价结果的50%。这样较为完善的考核制度,大多是对教师起到正向的激励作用。教师对人才培养投入,使得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因此,“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教育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个性化培养效果得以体现。其三,“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助航个性化培养。新加坡高校大力改革工程教育,在本科生中推行“在校研究计划”。学生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喜欢的领域及与专业同学不同的研究领域,参与各种研究项目。NTU全面实施“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学校每年准立超过800个研究项目(包括工程、生物科学、传播、工商管理、会计及人文学领域的研究项目)。

二新加坡高校工程教育的启示

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是高新技术产生发展的最前沿,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高等工程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工程人才,进而实现研究科研课题、开发科技产品、推动科技进步。工程人才的成长和培养,相对于经济,也有其必然规律。因此,站在“新常态”视野中的高等工程教育更应该树立一种“新常态”意识,体现一种“新常态”思维。在符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的基础上,学习新加坡高校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借鉴其发展的成功经验,改革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同时讲求有所拓展和创新。

(一)“新常态”下的高等工程教育理念

以美国为代表的《华盛顿协议》的工程教育模式和以德国、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国家工程教育模式,虽然在工程实践培养阶段上有所区别,但都十分强调大学生的工程师职业资格。2013年6月19日,在韩国首尔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华盛顿协议》全会一致通过接纳中国为该协议签约成员,中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在这样的“新常态”下,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把工程教育放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宏观视野中进行思考和研究,而不是局限在高校开展传统实践教学的狭义范畴中。其次,应该加强对工程教育理论的研究、总结和创新,从而指导高校开展工程教育的具体实践。

(二)“新常态”中的三维度高等工程教育体系

所谓三维度工程教育体系,即强调完整工程教育,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见图1)。教学目标分三层次:通过工程类课程教学和课外研学,使大学生学习并树立工程观念;通过课内基础训练,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工程技能;通过课外研学、综合实训,使大学生初步具备工程实践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分三阶段:面向一、二年级学生的主要是工程基础课程;面向二、三年级的主要是工程类专业课程与工程基本技能训练;面向三、四年级的主要是综合实践创新训练。教学形式分三模块:在课内、外的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发挥实验教学的推力作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并推动学生主动实践;发挥创新创业训练的拉力作用,使学生接受系统、规范的训练,拉动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发挥学术科技竞赛的助力作用,使学生协同合作,展示成果,助推学生成才。

(三)“新常态”中的三维度的高等工程教育合作

所谓三维度的工程教育合作,即国际校企合作,国际校校合作,国内校企合作(见图2)。实践证明,开展好国际化视野下的校、企合作教育对于推动工程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国内校企合作,通图1三维度的工程教育体系图2三维度的工程教育合作过与企业紧密结合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聘请企业导师,合理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和校企合作培养工程创新人才的新机制,增强企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企业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开展国际校校合作,通过与发达国家高校的合作办学,增加大学生国际合作交流的机会,培养大学生全球化思维、国际间交流等能力,实现人才标准的国际接轨,即“国际通用”。开展国际校企合作,通过进一步扩大校企合作领域,丰富校企合作内容,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宏珍,侯义斌等.国际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34(5):16-18.

[2] 郭华.新加坡高等教育及其特征[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4,3(3):13-16.

[3] 赵沁平.教育规律究竟有哪些[J].中国高等教育,2012,48(18):1.

作者:李鹏飞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