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谈高层建筑立面风格与细部设计

谈高层建筑立面风格与细部设计

摘要:高层建筑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便是它的立面,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在营造环境氛围和彰显建筑设计的风格中尤为重要,同时也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因此,应重视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使其既适应建筑物基本的功能,又显示出建筑的思想与个性,提升建筑的品味。本文主要从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风格、立面设计的原则、高层建筑的整体与细部设计等方面来论述高层建筑的立面风格与细部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有力的研究基础与保障。

关键词:高层建筑;立面风格;细部设计

1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风格

1.1折衷主义风格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高层建筑迅速发展,折衷主义的风格被广泛地应用在高层建筑中。其将钢结构框架与传统风格的建筑形式结合起来,将两者巧妙地整合成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还用了学院派的技巧将钢结构框架隐藏在哥特式等传统建筑形式之中,最终演变成为折衷主义风格。1.2装饰艺术风格一战后到1929年期间,建筑技术的进步推动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结构的高层建筑,为高层建筑的立面风格奠定了基础。建筑师在高层结构设计的基础上,对建筑立面和建筑风格进行创新,着重表现建筑外轮廓、外装饰等,形成了装饰艺术的风格。其立面的主要手法有对称后退、垂直竖线条、高耸的形体等。

1.3现代主义风格

从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之前,人们开始在立面墙体的处理、建筑色彩的搭配、建筑的比例和位置关系、建筑节点的设计和建筑构件使用等方面进行推敲。此时的建筑重视建筑物的功能,力求发挥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功用。在这个时期,钢铁与玻璃成为建筑的主要风格,建筑师开始摒弃传统的建筑样式,反对外部的包装与历史样式的使用,用铝合金玻璃盒子反映建筑的结构与材料的美学。1.4多元化风格20世纪70年代之后,电子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为更多高层建筑物的建设提供了可能性,同时,高层建筑设计呈现出更加绿色、生态、智能的趋势。建筑物的立面造型出现了复古的趋势,出现了雕塑化的造型,曲线构图代替直线构图,立面造型呈现多样化趋势。建筑师们开始重视建筑物的环境和尺度,新古典、高技派、生态观等风格并存,高层建筑设计呈现多元化。

2建筑立面设计的原则

2.1普遍性

普遍性原则,即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为大众所接受,符合大众的审美,不过度追求个人的思想独特性。建筑设计为了满足大众的使用功能要求,因此,高层建筑必须具有普遍性的要求。另外,高层建筑必须要融入其所处的建筑环境,还应考虑城市轴线、城市立面等要求,使建筑融入城市和环境,为大众所接受和采纳,展示建筑立面的美感,为城市立面增光添彩。

2.2人性化

高层建筑不被人类所接受的原因,最重要的就是建筑的高度,住户对建筑的结构以及牢固性不信任,并且会造成人压抑没有安全感,甚至会影响孩子的心理问题。所以说人作为社会和空间的主体,就要求高层建筑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提高人们的舒适感、文化性放在首要位置,提高人的使用性能。高层建筑立面设计应该把人性化放于重要地位,营造出安全舒适、公共性、舒适性的人性化建筑空间。

2.3整体性

高层建筑能够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与城市肌理呈现相一致的状态在高层建筑物的整体性设计上起着决定性作用。高层建筑物的立面设计必须遵循整体性的原则,使之与当地文化、城市文脉和自然环境相协调统一,实现建筑外观造型和城市空间的交流和融合。

2.4特色性

特色性是建筑设计的风格,展现出高层建筑的独特思想和设计方式,展现出建筑设计的风格特点,同时也展现出城市的特色与风格。因此,在高层建筑物的立面设计中,应遵循特色性的原则,合理运用建筑材料、色彩等,彰显建筑的个性和独特的美感。

2.5地域性

地域性是指对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文化特点的适应、运用与表现,主张把地方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同当代的技术有选择地结合起来。如果一个城市,所有的建筑都遵循一个原则,那么整个城市就会出现建筑的特色危机,会导致建筑文化的一致,所以,城市的地域性是建筑师需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2.6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又可称之为绿色。它们消耗世界上40%的能量,释放50%的温室气体,它们不是我们所开的车,它们是我们工作、生活和成长的建筑,建筑在设计上下意识地忽视了自然,建筑上所需的制冷制热装置,建造时用到的材料的花费,这些无疑都不利于未来的发展,所以说接受可持续性不只是进步的表现,更是生存的需要,建筑设计的可持续性,可以说是具有环保意识的经济学,在建筑中可利用带有追踪装置的太阳能收集器利用太阳能,利用水槽网收集雨水,风力涡轮机来发电等。

3高层建筑立面的细部设计与整体设计

3.1整体设计中的细部设计

通过建筑的整体性可以看到高层建筑美感的和谐性。高层建筑的整体感取决于人们对于其的印象,这些感觉来源于建筑的光影、立面造型变化等,各种建筑的细部设计带给人们综合的感受与体验。设计师通过光影变化、立面造型、手法应用等变化对细节进行处理,衬托出建筑的整体造型,并用色彩、光影等对细节进行锤炼,将建筑物的细节延伸到建筑整体造型中,进而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3.2细部设计中的整体设计

建筑立面细部的处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可以是微小的,也可以是大面积的,立面细节设计应该遵循整体设计的风格,最终体现建筑的风格。建筑的立面细节设计直接影响到建筑最终整体的建筑效果。建筑立面造型的形体变化应该注重细部的设计和基本视觉单位[1]。

3.3建筑立面中的细部设计

1)窗的设计。窗户是室内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窗的设立可以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同时,通过赋予窗灵活的属性特点,可以使其在建筑立面上发挥重要作用,给人以视觉冲击和美感。窗户的设立和排布方式应该遵循其建筑环境,符合其功能与形式的要求,按照其建筑风格进行整体化处理。常见的窗的主要由平面窗、凹窗、凸窗三种[2]:平面窗主要安装在高层建筑物的客厅、厨房等位置,它的墙面细部设计应该精致;凹窗可以增加建筑立面的多样性,给建筑带来不一样的照明效果;凸窗的安装部位主要包括卧室、厨房等部位,既可以增大室内空间,又可以提升室内的光照强度。在立面造型上,合理地安装凹窗与凸窗,使建筑出现分明的凹凸感,营造出多样化、合理化、丰富化的建筑氛围。另外,还应该合理地安装窗台板等构件,使高层建筑在立面上呈现出不一样的凹凸效果和虚实变化,丰富建筑的立面造型,提升建筑的设计品味。还应通过合理地调整窗框的颜色、质感,调整玻璃的颜色、透明度等细部处理的手法,使高层建筑获得良好的立面效果。2)阳台的设计。阳台是高层建筑立面设计的一种较为活跃的因素,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在高层建筑的立面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排列与组合[3]。一方面,阳台是视觉的焦点与中心,可以通过阳台的色彩、纹理、形式、风格等方面的设计,实现阳台与整体建筑的协调与韵律感,营造出独特的建筑氛围;另一方面,阳台是室内空间的延伸,借助大面积玻璃的建立实现室内外空间的有效流动,活跃整体环境的设计氛围感。一般将阳台分为矩形、三角形、流线形等几种,通过不同的布置方式,以自由式布局、散点式构图、网格式构图等组合方式体现在高层建筑设计的立面中。层层重叠的阳台使建筑的韵律感显著加强,并通过阳台色彩、立面构图等影响建筑的立面,使建筑阳台赢得视觉的关注,点亮高层建筑的立面造型[4]。3)单元入口的设计。单元入口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成分,起着直接影响建筑立面造型的作用。单元入口与局部视觉要素密切相关,影响着高层建筑的立面。可以将其分为平入口、凹入口、凸入口等几种。单元的入口样式必须与主体建筑风格一致,还应该在一致中找寻变化,衬托建筑的立面的整体性、和谐感。4)空调板的设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逐步增长以及人们对空间的舒适度的需求越来越高,单纯靠建筑维护结构本身的热工性能已不足以满足人类的需求,所以,空调等一些制冷设备已成为每家每户的必须产品,但大部分住宅没有专门放置空调机的构件,因此,人类只是简单地把空调机放于建筑外部的简单钢架上,这种方法是简单方便安装的,但导致了建筑外墙的杂乱,并且会因为空调外机的滴水造成一些邻里问题,所以,最新的高层住宅都设置一些放置空调外机的功能构件,一般将其放于阳台附近,还设置围栏构件加强了其立面的韵律感,使其产生了一定的虚实变化,空调板设计考虑的重要因素就是其安装的位置,需要考虑其平面的合理性,又要考虑到其立面的韵律感。还需要考虑空调外机的最大尺寸,空调外机的散热位置,应避免两台机器对吹,设计时应预留好排水管的孔洞,以便于后期的安装。

结语

城市用地面积日益增加,城市用地面积日趋紧张,高层建筑成为未来主流的发展趋势和方向。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高层建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高层建筑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高层建筑立面设计也变得尤为重要,细部设计也是其中的重中之重[5]。在满足使用者功能的需求的基础上,还必须重视高层建筑的立面设计,追求更高层次的建筑整体品味。目前,高层建筑的需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建筑的高度,更在于其外部风格与内部的舒适度,人类也不再能只考虑自己对空间舒适度的需求,更应考虑到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起初设计时最先考虑的是其平面,而后平面中加入一些生态元素,其立面风格也会发生变化,也就引领了未来高层建筑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辛智勇.高层建筑立面设计探讨[J].图书情报导刊,2009,19(27):201-202.

[2]刘军明,陈易.天然采光与高层建筑立面设计[J].住宅科技,2012,32(12):13-16.

[3]张画景.高层建筑造型及立面细部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3.

[4]何辉.高层住宅建筑立面形象设计浅析[J].山西建筑,2010,36(5):8-9.

[5]张晓霞.高层住宅建筑立面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4(25):235.

作者:张瑞英 孙胜男 卓梦娇 单位:聊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