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互联网+”思维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互联网+”思维公共文化服务研究

摘要:在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今天,为了满足社会大众持续增加的文化需求持续,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时代的潮流,所以如何才能借力“互联网+”的东风,探索一条全新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之路是当前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重点。本文以公共文化服务为研究对象,着重就其在“互联网+”下的发展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此为鉴。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发展

近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缩短了人们的时空间距,提升了信息传递的速率,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各类社会文化资源的共享度。在网络时代下,大多数社会群众均纷纷“触网”,但是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却以“网下”服务为主,那么相应的服务也自然不是非常理想。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互联网+”同公共文化服务的融合,借助“互联网+”这一思维方式来使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是当前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首要任务。

1“互联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实际上就是一种服务社会大众,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公益措施,具体主要涵盖了青少年宫、艺术馆、图书馆、京剧院、大剧院、群众艺术馆和博物馆等,群众可以免费或者花费少量的资金既可以享受到文化教育。特别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就势必要进一步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虽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社会大众可以在家便捷地借助电脑来浏览相关的文化服务信息。但是在“互联网+”的新形势下,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等智能移动终端已经得到了广泛地推广、普及和运用,所以如果可以充分结合这些智能终端设备来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则可以进一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实现“质”的提升。

2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互联网化程度低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均或多或少地引入了“互联网”模式,并且均取得了一些优异的成就,比如电商的强势崛起,借助相应的智能终端APP即可完成线上下单。但是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却还没有完全接轨“互联网”,以至于社会大众无法有效地接受公共文化服务,从而影响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2.2服务平台不完善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各类行业大都重点发展“线上”经营活动,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的快速发展,用户只需要借助相关的App即可完成线上订单。但是当前的公共文化服务却还没有充分接轨互联网,相应的服务平台也大都局限于“线下”活动,所以无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2.3服务模式不合理

我国现阶段公共文化服务所用的服务模式大都局限于“线下”服务,即需要用户亲身到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中方可体验到有关的文化服务,以至于许多平时没有时间的社会大众无法享受到更好地服务,所以加大“线上”服务是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有效措施。

3“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策略

3.1加大互联网平台建设

在“互联网+”观念快速推广和普及的今天,公共文化服务必须要努力搭上“互联网+”这一时代快车。而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结合各类公共文化服务的具体内容来建立专门的互联网操作平台。比如,同淘宝购物一样,社会大众只需要在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站或者特定的智能终端App上点点鼠标下单,文化单位、演出团体就会将文艺演出、电影等文化产品送上门来;想去就近的文化场馆、实体书店,想看文博展览、文化演出等,只要通过相关的旅游微信公众号就能了解具体详情。如此一来,社会大众体验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机会将大大提升。

3.2创新服务管理模式

为了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得以顺利实施和运行,就必须要做好日常和平时的监督管理工作,所以必须要借助“互联网+”模式的基础上配合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从而为后续的文化服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可以满足社会大众的文化需求。比如,可以在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中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责任机制来管理日常和平时的公共文化服务,对于那些在“互联网+”模式下表现优异的公共文化服务进行鼓励和宣扬,以全面调动相关责任人和管理者工作的积极性。

3.3引入“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作为现阶段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具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所以公共文化服务必须加快接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图书”、“互联网+歌剧院院”、“互联网+少年宫”以及“互联网+戏剧院”等公共文化服务的“互联网+”化来提升社会大众接受相关文化服务的便捷性。比如,读者以前借书需要亲自到图书馆去,有的读者因交通不便、工作繁忙等原因,只得放弃到图书馆借书。为解决读者借书难、读书难的问题,相应的图书馆需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采用“互联网+图书”这一新型运营方式,创新利用第三方团购网络平台提供借阅服务,比如,当前美团网正式上线图书馆借书证和图书配送业务,在全国率先推出“外卖式”快递送书上门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总之,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依托“互联网+”的思维来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满足社会大众对数字文化的多样化需求,使数字文化建设成果可以切实融入社会群众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真正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广覆盖、高效能,真正做到文化引领、文化惠民、以文化人。

参考文献

[1]庄芸.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J].中国产业.2012,11(9):42-43.

[2]李,陈亦晓等.浅谈江西“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J].当代青年.2015,15(5):17-18.

[3]王媛媛.利用互联网推动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J].辽宁经济.2010,23(7):42-43.

[4]周敏.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18(27):165-166.

作者:纪锋亚 单位:河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