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丽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论文

丽江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论文

1基本情况

根据2008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628820hm2,占全市总面积的78.95%;非林业用地面积为434180hm2,占全市总面积的21.05%;其中有林地126160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77.46%;疏林地5108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13%;灌木林地162813.3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0%;宜林地82240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05%。全市森林覆盖率66.15%,林木绿化率72.73%。全市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0111.69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量8764.81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86.67%;疏林地蓄积量122.6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21%;散生木蓄积量1183.83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11.72%;四旁树蓄积量40.45万m3,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0.40%。

2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现状

自2000年启动退耕还林工程以来,丽江始终按照“结合实际、发展产业、注重生态、兼顾效益”的总体要求,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狠抓工程建设质量,强化项目管理,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截止2013年,丽江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6133.33hm2(退耕地还林15600hm2、荒山荒地造林26866.67hm2、封山育林3666.67hm2)。工程覆盖全市1区、4县、63个乡(镇)、5.67万农户,受益人口26.17万人,户均受益11870元,人均受益2572元。至2007年,退耕还林第一轮政策补助到期面积全市15600hm2(其中:14633.33hm2生态林,893.33hm2经济林和73.33hm2草)顺利通过国家的重点核查。丽江抓住国家实施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有利机遇,因地制宜地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通过1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古城区重点发展核桃、青梅、中药材;玉龙县重点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永胜县重点发展花椒、核桃;华坪县重点发展茶叶、核桃、芒果、花椒;宁蒗县重点发展核桃、花椒、中药材的产业发展格局。以产业促发展、以规模促效益的新型林业产业发展模式,给广大退耕农户带来了更多经济效益,使退耕还林政策更加深入人心。

3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建设

为确保退耕还林工程达到“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不返弹、能致富”的总目标,在退耕还林工程政策补助陆续到期时,国务院于2007年8月9日下发《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决定延长补助期限,继续对退耕农户给予适当补助,着力从加强基本口粮田、农村能源、后续产业、技术技能培训、补植补造5个方面的建设来达到巩固退耕成果的目的。至2013年,丽江市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业项目种植业面积16203.87hm2,其中:新增特色经济林13667.45hm2、林下种植1494.28hm2、优化树种1042.13hm2;完成技术技能培训19751人、补植补造2033.33hm2;完成农村能源建设沼气池19100口、节柴灶3853眼、太阳能11479台;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国家专项资金9605.83万元,其中林业项目资金4842.65万元。

4主要做法及经验

4.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能职责

自退耕还林工程启动以来,丽江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各工程县(区)相应的成立了以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的组织领导机构。同时,市、县(区)、乡镇、村、农户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将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山头地块,为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4.2强化管理措施,提高退耕还林质量

4.2.1作业设计关

在科学研究和外业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合理确定项目布局范围和建设重点来编制作业设计书。

4.2.2苗木质量关

对造林种苗的监督管理,严格“一签两证”制度,坚决杜绝不合格苗木上山造林。4.2.3严格整地种植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作业设计要求进行项目建设,同时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深入造林地块进行现场指导,对坑塘、种苗、种植等每个环节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4.2.4抚育管护关

为落实退耕还林地的管护责任,加强对退耕还林地的管理,各工程县(区)与丽江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目标责任状》。同时,为有效督促和指导农户对退耕还林地的日常管护,各级林业主管部门积极为退耕农户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指导退耕农户开展科学的松土、施肥、除草、嫁接和病虫害防治工作。

4.2.5检查验收关

严格按照退耕还林工程的检查验收标准对造林地块进行验收,凡抚育管护责任不落实、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地块,一律暂缓兑现政策补助并要求限期整改,直至验收合格后才进行政策兑现。通过采取多种举措,强化管理措施,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质量。

4.3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工程能力建设

为提高广大群众对工程建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工程建设期间,各级部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通过召开群众大会、贴标语、出简报、发材料、入户宣传等多种形式来宣传退耕还林的政策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广泛宣传的同时,通过技术技能培训使广大农户对退耕还林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有效提高农户参与退耕还林的意识,同时传授给广大农民科技知识,提高劳动技能,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和科学管理退耕还林地打下坚实基础。

4.4立足实际,创新机制,推动产业发展

各工程县(区)充分利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契机,结合本地实际和市场发展的前景,选择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经济收入的树种,实行林草、林药、林果间种等多种造林模式来提高造林成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鼓励公司、集体、大户等社会各界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同时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各项政策,培育一批有着良好市场发展前景和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龙头企业,为退耕还林注入新的活力,加快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建设步伐,形成“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良性发展模式,有效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发展,真正达到“国家要生态、地方求发展、农民实现增收”的建设目的。

5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取得的成效

5.1森林资源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丽江市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首先,有林地面积从天然林停伐前的92.02万hm2增加到102.91万hm2;森林蓄积量从1.044亿m3增加到1.269亿m3;森林覆盖率由40.3%增加到52.5%;活立木蓄积由10440万m3增加到12688万m3;林分质量、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林地郁闭加速,林相逐步好转。其次,森林涵养水源、保护水土的综合生态功能不断增强,不少干枯多年的地方又变得山清水秀,溪水长流。据2006年省水利厅土壤侵蚀现状遥感调查报告显示,丽江市土壤侵蚀面积由1999年的5478.53km2减到5441.89km2。再次,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就丽江市玉龙县境内而言,据相关资料记载,拉市海湿地保护区的鸟类由原来的70多种增加到200多种,滇金丝猴的数量由原来的160多只增加到240多只,其它野生动物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最后,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增强。

5.2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国家投入丽江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资金共计15.35亿元。天然林禁伐后,林区群众失去了长期赖以生存的木材采运劳务收入来源,经济收入剧减,日常生活受到影响,给林区社会稳定带来了隐患,退耕还林的实施,恰好弥补了天然林禁伐给林区群众造成的减收因素,对丽江经济的发展和维护林区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丽江的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530万人次,实现旅游业综合收入58.24亿元,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1900万美元,地方经济实力不断加强。

5.3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中,各地结合自己的优势产业选择造林树种,为培育支柱产业打下良好的基础。解决了当地部分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提高森林覆盖率,丰富农产品市场,促进地方文化,带动林区林果产业开发和防护林体系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实行封山禁牧,舍饲养,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减少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不断培植后续产业。

6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6.1基础设施落后

绝大多数退耕还林工程区山高坡陡,林区公路、排灌系统、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已不能满足现行退耕还林工作的整体需要。

6.2工程管理水平粗放,产业优势不明显

虽然各地都根据各自优势培育、发展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但能产生经济收益的还很少。目前,全市林产业的发展主体尚未从依赖森林资源改变为有效利用林区多样性资源发展上来。另外,当前参与后续产业发展的人员多为当地农民,受农户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的制约,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广大退耕农户的管理水平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和管理阶段,加之目前全市能够进行大规模收购和“精、深、细”加工的龙头企业较少,导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优势不明显。

6.3投资补助标准低

丽江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实施,各种投资、补助标准的参考定价都源于当年的经济运行情况。如今,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投资补助标准仍然按10年前的标准实行,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时的需求。

6.4自然灾害频繁,影响工程建设成果的巩固

近年来,丽江市的退耕还林工程造林地块频繁受到干旱、冰冻、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近3年的持续干旱,影响了造林地块的保存率和苗木成活率,面对严峻的干旱形势,虽然全市各级林业部门都抽调了技术骨干、投入了大量的抗旱资金,深入到各个造林地块进行抗旱保苗,但由于退耕还林涉及工程面较广、单靠林业部门的力量很难全面有效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各区县的补植补造工作仍然十分艰巨。

6.5工作经费缺乏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不断深入,工程建设和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经费开支越来越大,资金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每年计划任务的实施具体靠各工程县(区)林业局及乡镇林业站来完成,由于国家没有配套相应的工作经费,加上丽江市的大部分工程县(区)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有限,很难再拿出更多的专项经费来支持退耕还林建设,因此,工作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丽江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及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顺利实施。

7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

7.1加强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管理力度

紧紧围绕国家在“十二五”期间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提出的“巩固成果,稳步推进,健康、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认真总结10多年来在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取得的成效和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切实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按照丽江市退耕还林“十二五”规划目标,巩固已取得的建设成果,积极为丽江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稳步发展,发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

7.2制定有效措施、加强退耕还林地抚育管护

根据各区县的自然环境、立地条件、民风民俗等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抚育管护措施,对抚育管护责任不落实、合格面积保存率和造林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管理,以确保退耕还林工程的建设质量及第一轮政策补助到期面积的退耕还林地得到有效管护,切实巩固多年来退耕还林所取得的成果。

7.3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运行安全

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大退耕还林政策的宣传和资金监管力度,按时足额地将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兑现给退耕林户,同时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经济、生态作用,使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在丽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7.4加大投资补助标准、增设专项工作经费

国家应根据当前市场物价、用工价格等综合因素,适当提高退耕还林的政策补助标准,确保退耕还林政策补助更加贴近实际,切实提高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真正实现农民实施退耕还林不返贫,从而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另外,希望国家能够给予配套退耕还林每667m2每年一定数额的工作经费,以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的工作经费保障问题,确保工程建设的稳步、健康发展。

7.5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

金沙江流经丽江市615km,全市金沙江水系面积占总面积的98%,受金沙江及其支流的强烈侵蚀而形成山高谷深,河流交错的地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据相关部门摇感测定,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5478.5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26.6%,每年平均侵蚀量2001万t,水土流失日趋严重,生态恶化明显加剧,自然灾害不断发生。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侵蚀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和治理生态的目标任重而道远。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的重点工程,生态环境建设,水土保持是国土治理的根本,鉴于丽江市地处长江中上游,其治理关系到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实际,为加快水土流失治理进程,保护生态平衡,守住长江上游的这块绿色堡垒。

作者:彭丹 单位:丽江市林业局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