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钢铁企业发展多元产业战略思考分析

钢铁企业发展多元产业战略思考分析

摘要:面向“十四五”,钢铁企业加快多元产业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抉择,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通过分析钢铁企业发展多元产业的必要性和局限性,阐述了推进多元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并提出具体的战略方向和措施,以推动钢铁企业全力打造新的效益增长极。

关键词:钢铁企业;多元产业;非钢产业;效益

在“十三五”“十四五”转承的历史交汇期,正值我国钢铁工业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时期,面临全球疫情肆虐、贸易保护加剧、资源成本高企、产能过剩危机等诸多挑战,各大钢企多元化发展已不再是无关痛痒的局部问题、战术问题,而是事关企业生存发展的全局问题、战略方针,成为防风险、保主业、稳经营的战略抉择,如何走好多元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打造新的效益增长极,不断提升多元竞争力,是钢铁企业破瓶颈、开新局的重大课题。

一、发展多元产业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分析

1.必要性我国钢铁行业的多元化发展已经历经多年,从“精干主体、分离辅助”到“一业为主、适度多元”[1],我国各大钢铁企业越来越重视多元产业的发展,甚至将其提升到了与钢铁主业并驾齐驱的位置,特别是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围绕钢铁主业发展多元产业已经成为我国钢铁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并以此来应对钢铁行业的周期性风险。(1)大力发展多元产业是适应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需要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钢铁作为产能过剩行业,国家产业政策、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面对“高产能、高成本、低价格、低效益、严环保”的严峻挑战,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内涵是产业结构调整,这其中既包括钢铁主业结构调整,也包括非钢产业发展。因此,在巨大的生存压力面前,钢企只有抢抓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钢铁主业和非钢产业协调发展,积极开辟新兴产业,才能大幅提升非钢产业对集团的贡献率。(2)大力发展多元产业是提高主业劳动生产率的需要过去5年,钢铁行业按主业在岗职工计算的实物劳动生产率,从年人均504t增长到736t,增长率为46.03%,创十几年来的最大增幅,部分钢企也明确提出,钢铁主体劳动效率要达到人均2000t钢的目标,势必要求主业富余人员向非钢产业进行转移。因此,只有大力发展非钢产业,全力以赴开辟非钢新业态,才能改变钢铁企业职工“同吃钢铁饭”的局面,使钢铁主业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发展。(3)大力发展多元产业是提高钢铁企业经营效益的需要受铁矿石等原燃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钢铁市场跌宕起伏、复杂多变,一度陷入“冰冻期”,2015年钢铁行业亏损达654亿元,主业亏损千亿以上。随着近年来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钢铁行业在经历一轮爆发式增长后,逐步陷入微利甚至局部亏损常态,风险防范也随之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利用钢铁主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非钢产业,改变非钢企业竞争力薄弱的现状,实现企业经营效益持续好转,已成为规避经济周期、防控经营风险的普遍选择和必然选择。这不仅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而且符合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增强生存能力、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求。2.局限性近年来,钢铁企业在快速发展主业的同时,非钢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占整个钢企销售额的比例不断增大,但许多钢铁企业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多元化,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制约了多元产业高质量发展。(1)主业依存度高非钢产业主要包括资源产业、钢材深加工产业、钢铁物流产业、工程技术产业、商贸产业等,与钢铁主业有很强的关联性。非钢企业依托主业生存的观念已根深蒂固,大部分依靠钢铁主业进行自身拓展,外部市场开拓力度不大,“靠钢吃铁”思想严重。(2)市场竞争意识薄非钢企业距离独立开展市场化运营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其市场化水平不高,对内部市场依存度大[2],非关联交易程度低,向主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超出市场价格,暴露出其市场主体意识的缺乏;另一方面,非钢项目投资分散、规模较小,部分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叫得响的品牌。(3)管理体制机制僵非钢企业虽然在形式、机构等方面正逐步健全完善,但集团公司对下属非钢企业没有充分放权,具体表现为业务上管得太细、管得太死,在体制机制上限制了非钢企业开辟新产业、新业务、新业态,导致非钢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下降。(4)新兴产业开辟慢尽管随着主业生产流程的优化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装备制造、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但非钢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方面的投入,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造成新产业、新业务、新业态开辟成效不及预期。

二、发展多元产业的基本原则

与钢铁主业相比,非钢涉及面更广,发展的复杂性更高,因此更需要明确多元产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协调好钢铁主业和非钢产业的发展关系,推进非钢产业加速向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发展转变。1.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钢铁主业是企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的基础,关键要围绕钢铁产业链做文章,切不可盲目扩张,避免涉足行业过多,导致顾此失彼,使主业和多元产业都受到损害。必须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统筹规划、系统优化、扶优扶强,以市场化作为优胜劣汰的评判标准,建立企业内的淘汰机制,坚决放手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低的一般性业务,重点发展技术高起点、生产规模化的优势产业项目,朝着高附加值、高效益业务转型发展,不断开辟新的效益增长点。2.坚持市场化和“四自经营”原则在多元产业成长之初,钢铁企业主要通过提供内部市场保护培育市场竞争能力,对非钢产业的发展壮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非钢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大市场化改革,充分开放内部市场,引入外部竞争,取消行政性定价机制,建立完全市场化的价格机制,形成“依靠主业,但不依赖钢铁”的发展格局,引导子分公司在搏击市场中做大做强,由依赖内部市场生存的“内向型”企业向“外向型”企业转变,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四自经营”主体。3.坚持“走出去”“推墙入海”的原则发展多元产业,必须放开视野、眼睛向外,坚定不移“走出去”发展,借力引智,借梯登高,大胆进行“产权多元化”“放开经营”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广开非钢产业多种发展门路,加快由单一所有制向多种所有制形式的转变,加快由内部保产为主向外拓市场创效转变,全力开辟非钢产业新市场、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发展前景好的优势产业链,促进非钢产业在市场化竞争中发展壮大。

三、发展多元产业的战略方向和举措

2020年以来,受疫情冲击影响,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受阻,中国经济恢复面临不少挑战,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加迫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就要求钢铁行业持续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在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到强的同时,谋篇布局多元产业发展,朝着并肩主业、甚至超越主业的目标奋进,为国民经济平稳发展提供强力支撑。1.实施集团化管控,创新多元产业发展模式钢铁主业与非钢产业属于不同行业,虽有联系,但在经营和管理方式方面存在较大区别,需要进一步创新完善现代企业管控模式。明晰集团总部与非钢企业的“放”“管”边界,建立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制度,按照分级授权、分级负责的原则,分工负责,履职尽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治理体系现代化,确保非钢企业运行效率;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以各级法人为主体、战略决策集中、经营决策分权的运营机制,构建财务、投资、审计、法律、经营五大管控体系,组成集团公司综合管控系统,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还原非钢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彻底让非钢企业走向市场,真正在搏击风雨、对外开拓中发展壮大。2.实施规范化管理,激发多元产业经营活力非钢产业背靠钢铁主业,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有用好绩效考核的指挥棒,才能把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在管理机制上,建立非钢产业经营改善分析、重大事项月度报告等机制,制定有针对性的转型发展举措,退出低端、低效业务,发展高端、高效产业,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做成品牌,跳出“什么都干、干了就亏”的怪圈。从考核机制上,建立以效益为主要指标的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外部创效”考核,加大外营考核占比,探索承包经营、分红提成、超额利润分享等多种激励机制,引导非钢企业把开拓新产业、新业务、对外闯市场作为第一要务,最大限度地调动非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3.实施市场化运作,提升多元产业竞争力非钢产业是以钢铁主业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各非钢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存在关联交易,看似是一种市场经济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以行政手段为基础的不公平竞争。对此,钢铁企业应站位谋求非钢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实行政策引领与政策倒逼相结合,促进非钢企业从“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对集团公司内部市场关联交易定价进行总体管控,取消内部市场交易行政性定价方式,用契约化手段明确非钢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培育市场化经营环境,搭建内部企业与外部企业同场竞争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充分竞争。同时,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建立更加科学、更加适应市场竞争的定价机制,通过实施价格分类管理、对标市场价格等手段,实现定价机制和定价依据市场化,让市场成为内部资源配置的唯一标准,使非钢企业在外闯市场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企业竞争力。4.实施多元化混改,打造多元产业合作平台审视非钢产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竞争状况,产权多元化混改不仅可以引入资源,缓解非钢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优化机制、提高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对钢铁企业发展非钢产业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对此,应通过股权混改引入优质资本、专业团队,积极进行产权制度变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借船出海、借鸡生蛋”,拓宽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路径;系统分析产业优劣态势,以技术、管理、市场、资金等方面为重点,借助与产业一流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推动产业技术水平升级,培育企业发展新优势,促进产业规模扩张,实现以效益为中心的合作共赢。5.实施专业化整合,形成多元产业集聚效应新动能来自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成长,同时,也来自于对企业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改造升级。应充分发挥钢铁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将相似资源进行专业化整合,在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建立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全力推进钢材深加工业务,嵌入用户企业的工序链条,更好地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积极参与社会专业化分工和经济结构大调整,引导非钢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围绕拉长做厚产业链条,统筹谋划新形势下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要抢抓发展机遇,依托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大力发展“钢铁+智能”“钢铁+金融”等模式,积极布局智能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实力。

四、结束语

身处微利时代的钢铁行业,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发展模式和单一产业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必须紧跟国家大势,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站位转型升级的高度,系统谋划产业发展方向,积极开辟非钢产业新境界,实现非钢产业同钢铁主业比翼齐飞。

参考文献:

[1]王庆丽.中国钢铁企业多元化战略浅析[J].中国钢铁业,2011(8).

[2]吕洪彬.钢铁行业非钢产业发展浅析[J].河南冶金,2010,18(5).

作者:梁斐 李鹏 杨辉 单位: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