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肉羊养殖环境治理的应对措施

肉羊养殖环境治理的应对措施

1唐县肉羊育肥产业现状

唐县畜牧生产以肉羊养育肥为主,现存栏约200万只。该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发展,肉羊育肥已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1.1养殖总量庞大

2018年全县肉羊出栏数量约700余万只,成为全国最为集中、养殖规模最大的肉羊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肉羊之乡”,享有京津冀区域羊肉定价权,并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饲料、兽药、养殖设备、外购羔羊、育肥、屠宰、销售的产业链。目前全县存栏已达到200万只,覆盖全县20个乡镇,仅唐县城西的仁厚镇、都亭乡、南店头乡、北罗镇、罗庄乡、雹水乡等6个乡镇存栏约100万只。

1.2产业链条完整

该县育肥出栏的羊直接进入屠宰场,没有贩运环节,屠宰之后胴体、羊蹄、羊头、上水、下水等分别进入不同渠道销售。唐县生产的鲜羊肉、羊肉坯、羊肉卷、羊排等27个品种,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10多个省市,羊绒、肠衣还远销日本、意大利等国家。

1.3成为主导产业

整个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老百姓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农民年增收约20亿元,解决了5万多人就业。

1.4环境恶化突出

近年来由于养殖量激增,导致环境过载,粪便产量大增。此外,一些羊粪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大多建于省道京赞线两侧附近,有的采用封闭或半封闭的形式,有的露天生产,在粉碎加工和装卸过程中产生恶臭异味,环境质量恶劣,唐县形象受到影响。

2肉羊养殖环境治理建议

近年来,由于养殖规模激增,养殖环境严重恶化,目前环境治理改善工作尤为迫切。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2.1加强组织协调领导

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肉羊育肥产业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同时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办事机构和专家组。在当前严峻形势下,没有统一坚强的组织领导,就无法协调各种有效治理资源形成治理合力,也无法落实好相关技术措施,改善臭气弥漫的意愿就无法实现,同时也防止了“上热下冷”的局面。

2.2增强产业链条意识

必须树立肉羊育肥全产业链整体意识。臭气虽然产生在屠宰环节之前,但是臭气的治理必须统筹考虑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要形成有效地利益联结机制。一是要出台产业发展规划,规范产业发展的区域、方式和方向;二是要充分利用肉羊和羊肉集中产地的资源优势,让高利润的屠宰加工等环节同臭气治理进行利益绑定,促使产业利益相协调共同发展;三是要区域同步进行。环境质量是净投入,没有个体效益,因此必须在区域内同步进行,实行治理成本均担,防止出现因为治理成本分担不平衡,导致产业发展受损的情况发生。。

2.3政府引导技术支撑

总体思路是“控制增量、降低存量”,控制增量分为控制养殖规模和减少个体粪污产生,降低存量主要是对产生的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具体为:一是对水源地、湿地附近的养殖场实施关停、搬迁;二是控制养殖规模增量,引导适度分散养殖,根据养殖用地指定养殖量指标,减少环境过载量;三是推广同位发酵床,在不改变现有羊舍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增高护栏及抬高食槽、水槽高度,清理羊舍内现有粪便,浆砌防水墙、悬挂防雨帘、填充40~50厘米用锯末、稻壳、菌种按一定比例配制好的发酵垫料即可,通过,定期翻刨和日常维护,保持垫料湿度均匀,促使益生菌繁殖发酵,达到降解肉羊粪便、抑制异味产生的目的。四是粪污集中处理,可采用集中有机肥加工厂,对产生的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

2.4短期应急措施

短期应急治理主要是采用发酵床养殖减少增量,利用喷洒制剂等方法,降低空气中的氨气浓度降低存量。在落实产业规划的前提下,一是在城镇周边、高速公路两侧及其他敏感区域,建议尝试推行发酵床方式;二是对羊粪集中产地,如唐发养殖小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做到日产日清,集中快速连续发酵处理;三是对一般性区域,通过试验对比筛选确定方案,进行无差别的全域喷洒除臭粉(水)型菌剂。肉羊产业发展的产业死角需要疏通,治理原则需要明确。希望通过治理,能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有一个明媚的天空,清新的空气

作者:付艳芳 杨丹 王健诚 高玉红 陈晓勇 单位:河北省畜牧总站 河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