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目标为导向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

目标为导向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

摘要:基于目标为导向的高校预算管理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是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以目标为导向的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突出预算实施过程,实现了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文章结合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剖析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阐述目标为导向在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应用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构建基于目标为导向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目标为导向;高校;预算绩效考核;效益

2018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2019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目标不仅要包括产出、成本,还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服务对象满意等绩效指标。”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也是维持高校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如何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模式成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一、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通过建立一定的指标体系及标准,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高校预算管理范围内的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为了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水平,提升风险防范能力,民办高校加大了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管理工作:一是加大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为了适应新形势高校预算管理工作的要求,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开展预算绩效教育培训,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素质。二是高校加大了对二级学院的管理,提高了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效率。但是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取得巨大成效的同时,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高校预算绩效考核缺乏事前评估,导致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仍然是以事后评价为主,失去预算绩效评价的意义。目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仍然是以对预算资金使用情况后的评价为主要目的,没有将绩效评价与预算使用前的评估工作相结合,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效性失去了意义。例如,高校在对基建预算资金进行绩效评价时,往往是对基建预算资金的使用后的情况进行评价,而没有将绩效评价与预算执行相结合,导致预算评价的实效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二是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奖罚机制不健全。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是提高预算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高校在预算绩效奖罚机制建设上存在两个问题:第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赋予形式。例如,高校在预算评价时往往是按照上级部门的表格要求填写相关的内容或者总结报告,而没有结合具体工作岗位进行深入的分析。第二,预算绩效奖罚机制不完善,尤其是缺乏相应的惩罚机制。目前,对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整改工作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现象。第三,预算绩效评价目标设置脱离实际。目前高校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置主要是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尤其是当前高校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置主要是从成本方面考虑,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方面的因素,结果导致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置不符合高校实际业务的发展要求。

二、构建以目标为导向预算绩效管理的原因

基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所存在的忽视绩效评价过程,过度重视绩效评价结果的问题,高校必须要严格按照教育部等部门要求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其原因如下:

(一)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适应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尤其是“双一流”高校建设目标的推进,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是高校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预算绩效管理是高校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能够将预算绩效评价关口前移,这样能够有效优化预算编制的水平,从而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例如,在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上,长期以来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是按照“学生人数+科研数量”的模式进行评价,结果造成高校科研工作出现了“唯论文论”的现象,没有产生实质性效益。而通过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则可以有效改变此种问题,突出了对科研预算资金社会效益的考核。

(二)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举措虽然当前高校加强了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但是通过调查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预算绩效管理没有充分体现教育行业的规律和经费使用特点、绩效管理的深度有待拓展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给高校的财务工作带来影响,尤其是会增加高校财务风险。例如,由于预算绩效评价忽视对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考核,结果导致预算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挪为他用的现象。而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则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

(三)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近些年,高校贷款比例的不断增加,导致高校负债率越来越高,为此国家加大了对高校负债率的监管。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有利于高校内部管理和战略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满足政府对高校监管的要求,尤其是促进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长期以来高校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突出,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而通过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则可以将资源效应的最大化实现,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以此推动高校资源之间的优化配置。

三、构建基于目标为导向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

构建基于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在要求,结合实践调查,构建基于目标为导向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构建全员参与的氛围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离不开高校所有教职工的参与,尤其需要财务人员的支撑。面对日益严格的预算管理工作要求,高校在构建目标为导向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时必须要以提升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作为切入口: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于高校财务人员而言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必然会对其个人工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工作人员要适应新预算绩效管理模式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从事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高校要定期组织财务人员接受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他们的岗位业务能力。例如,基于教育部印发的预算绩效管理规定的要求,高校要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掌握文件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在高校内部开展动员工作,提高教职工参与以目标为导向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需要全员参与,针对部分教职工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属于财务部门工作的错误观念,高校要利用校内网站、工作群等载体开展宣传,让广发教职工认识到目标为导向预算绩效管理离不开全员的参与,增强教职工主动参与预算绩效管理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

(二)强化预算绩效实施监督,加强预算绩效结果运用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必须要突出预算绩效实施过程的监督及对绩效结果的合理运用:一是高校要加强对预算绩效评价过程的监督。长期以来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主要是以事后评价为主,缺乏对预算绩效实施过程的结合,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高校要强化对预算绩效考核过程的监督;二是要强化对预算绩效结果的运用。预算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促进高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运用预算绩效评价结果是高校预算管理的重点,需要高校从两个方面着手构建:第一要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结果的分析运用

。高校要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施效果进行自评,结合绩效目标作出准确合理的绩效评价报告。第二要对绩效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将问题整改落到实处。(三)明确预算绩效管理目标,合理设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预算绩效评价目标是预算绩效评价的关键因素,高校在预算评价目标的设置上,必须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深入到二级学院中充分了解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及科研效益等因素,因此构建符合高校教育规律的预算绩效目标。需要注意的是高校在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置上,必须要改变以往侧重成本管理而忽视高质量发展因素的模式,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可持续影响等作为绩效目标设置的重要因素;另外还要合理设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高校在构建以目标为导向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时,必须要突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尤其是要重点结合教育行业的特点构建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共建共享的绩效评价指标。例如,高校进行绩效评价时需要根据高校各二级学院评价结果和财务管理情况测算分配,设立包括成本系数、奖惩系数、进步激励系数在内的绩效调整系数。

(四)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在预算管理体系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协调不同利益部门的需求,而且还提高预算决策的有效性。所以高校在构建以目标为导向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时必须要发挥大数据技术的优势,构建信息管理系统,以此实现预算数据资源的共享:一是高校要构建“全面预算绩效+大数据”管理系统。高校预算资金使用途径比较多,所产生的财务数据比较复杂,通过构建“全面预算绩效+大数据”则可以实现纵向的宏观数据与微观主体数据信息汇总,这样便于及时对预算资金的使用过程进行动态监督;二是要加强对财务数据的安全管理。高校要加强对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防止数据丢失或者被破坏。例如,高校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加快5G网络的建设力度,以此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运行速度。

四、结束语

总之,做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对提升高校预算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基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所存在的各种问题,高校必须要构建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以此引导高校由量的扩张向质的优化转型,实现高校高质量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莹,刘琼,丁喜妹.以目标为导向的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3):70-71.

[2]郭敏.国外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经验与启示[J].教育财会研究,2019(2):68-72.

作者:李秀芹 单位: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