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理性经济人”的行为经济学的方法

“理性经济人”的行为经济学的方法

摘要:完全理性作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基石之一,理性经济人并未将道德、规范等非自由的假设包含在内,在现实的经济世界中存在巨大的偏差,这会对经济学的利己假设基础产生动摇。然而,行为经济学把人的社会经济行为作为其研究的基础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融入实验方法结合起来。有限自利、有限意志力和有限理性是行为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假设,通过适当放松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使其研究更结合实际,理论结果与实践经验进一步贴切。

关键词:理性经济人;行为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

一、理性经济人假设发展与反思

(一)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价值扭曲

“经济人假设”被提出的最初,自私原则虽然存在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之中,但并不构成行为人处理经济活动的首要处理原则。亚当•斯密在他的另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曾经说过,人们在处理一些社会经济问题的时候并不总是以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就如同人们会出于善心去帮助他人,而使自己付出精力或者是金钱却无法得到物资上的回报,只是看到受帮助之人感到快乐,便有足够的满足感。熊彼特在其撰写的《经济分析史》中,特别论述了“政治上的个人主义”概念设计存在明显的缺陷,并用新的另一种概念来阐述个体主义方法论并不是包含抽象的逻辑,而只是一种能被现实运用的思维手段,是研究方式中一般形式的存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同其他学科一样,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理论创新。经济学发展的过程其实有着“百家争鸣”的特点,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把争论的焦点放在“米塞斯与兰格之争”,即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哪个更胜一筹,40年代的“哈耶克与凯恩斯之争”则是聚焦在当时困扰经济学家关于资本主义所特有的商业周期和经济危机该如何应对,60年代“两个剑桥之争”,在如何有效分配资源上提出了两种主要路径,70年代由于滞涨困扰着全球经济,“滞胀之争”在货币学派、供应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之前展开论述,及至80年代如何有效的提升国家经济活力,出现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私有化运动”(董志强,2016)。新古典经济学在人性假设上不断向个体的“价值”倾向。特别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经济学的微观层面对于博弈论研究的加深,理性经济人假设所强调的利己原则更是被推到更高的一个档次。在经典博弈论中,博弈的参与者对面临的经济活动所做出的策略决定会受到其他参与者的影响,这就是概念上的“共同知识”(Commonknowledge),“理性经济人”中假设个体是绝对自利的正是“共同知识”现象存在的基础。鉴于这种共识的影响,博弈中的参与者通过这种似乎与生俱来的本能来研究和推测竞争者的策略,然后根据预期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产生了双方在某一行动上的行为交流和“纳什均衡”。正是建立在互动过程之中,新古典经济学个体主义方法论早已在实质上发生重大的转变,也就是原本只是“方法论”现在将“个体”提出出去,从此其成为理论意义上的“个体”,并且获得了某种特定假设的“个人”——在一切的活动中做出尽可能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并将它转化成为自己的行动(叶航,2016)。众所周知“节约悖论”(ParadoxofThrift)的提出,是为了研究微观中的个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可以为个人增加储蓄,可以提高人们应对风险的能力,对个人来说这真的是一件好的行为,可从整体,国家的角度来说却并不一定是有利的;这是因为当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会引起社会经济活动投资部分的减少,进而使国家的经济缺乏活力,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的地步。“节约悖论”由于新古典经济学假设存在与实际经济行为严重不符合的现象,显示了新古典经济学不单单把“个体主义方法论”同“整体主义方法论”直接对立起来,并毅然地选择前者。

(二)理性经济人假设的缺陷

1.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使经济学现实应用受到框定

阿里尔•鲁宾斯坦(1997)认为当行为主体能够掌握所有的信息并能分析,同时能在任何情况下明确自己的喜好,最终根据这些结果的反馈做出符合理论上的行为,才能界定成为“理性经济人”。这也就意味着一切事物所有的变化是不需要存在的,形成了一个静止的过程。可想而知这样的研究结果必然是与现实的社会运行大相径庭。然而,包括经济增长、创新等在内的这些社会现象都是经济运行中的动态过程,基于“理性经济”人这个假设基础来解释以上现象,便就存在明显的矛盾。

2.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并不符合稀缺性

人类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是要消耗资源的。经济学的研究正是建立在物资稀缺性的基础上,资源并不可能根据人的需要无限提供,并且人们会因为先天的能力的束缚,无法自由的获得和处理信息。一般来说,信息总是会针对特定的需要而存在。信息的传递需要通过工具来获得,有些信息还要为其支付相关的费用,那么信息就成为一件商品了,它是作为人类社会中的一种资源而存在,必定具备稀缺性。信息繁多的情况下,个人是无法来解析和分辨的,完全信息在现实中是一种无法达到的状态(赵志强,2018)。可见,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并不能够与稀缺性这一条件相符合,之间是矛盾的。

3.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抛开了市场和竞争的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为了证明市场在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护市场的绝对地位,确立自由市场制度,通过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构造完全竞争市场理论,认为政府的作用会使市场的作用减弱。然而,在完全竞争市场假设条件之下,理性经济人具备了现实世界中个体所不拥有的四种能力,他们知道市场供求之下运行的最佳点。为此他们可以不去了解别人的产能信息就能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生产量。所以,整个社会的运行都在理性人的计划之内,那么市场和计划的分配方式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因此,以完全理性假设的角度来思考,资源是可以通过计划的方式来达到最佳配置的,也就是不需要市场的作用。

二、行为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比较

理性的经济主体这一假设始终存在于传统新古典经济学之中,通常称“经济人”或“理性人”假设,这样就刻画出一个简化而又便于描述其行为的经济主体,基于此进一步解释社会经济运行当中特有的现象。在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便是被错误使用。最为常见的非合理运用,就是为了将复杂的现实问题通过理论来说明进行标准化,导致的与“理性”相背离情形,比如,起初新古典经济学对小农行为的分析和劳动力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描述。随着学者对经济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实这些问题的出现是源于理性行为的假设缺乏全面的约束导致的。这些问题也从侧面说明:对于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只是简单地将“理性”行为作为所有经济现象研究的出发点,要结合所分析问题的经济主体行为的特有约束条件进行合理的“理性”行为假设。从某种程度上说,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得益于随着学科研究的深入,使得学科基础假设的约束条件得到放松。完全理性经济人假设在理论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在现实社会经济的运行过程中,若想通过理论来描述,则会遇到种种困难。正是基于实践的差异,经济学家所做出的解释一般基于这样的理由:首先,理性的论述是抽象化的概括,又或是经济主体行为上的平均,并不与现实中经济主体的行为存在牢固的联系;其次,弗里德曼在某种程度上认为理论假定的存在并不都是把现实因素包括在内,理性人假定与现实的不符,并不会影响根据这个理论所推导出来符合结论的结果。正是由于该假设的缺陷,赫伯特•西蒙始终认为理性人“完全理性”假定是不能简单的接收,应该采用“有限理性”进行替代,但是,“有限理性”并非一些经济学家简单的认为约束条件下的完全理性,而应作为具有特定解释含义的理论。心理学作为研究经济主体个体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挖掘一些行为人对待经济活动的偏好、认知和策略,而这些正是被理性经济人假设所忽略的重要事实。行为经济学的这一学科通过将心理学和经济学实验方法有机结合,其实也是对理性人假定发出挑战,从而奠定了其作为经济学的又一重要分支。基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跨领域的学科合作,往往会被认为是对新古典经济学颠覆,但马修•拉宾(2004)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行为经济学的研究结论不应形成新的一套研究体系,而是基于已有的研究理论的框架对其进行改造和丰富。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立足于已有的主流假设,特别理性假设。虽然行为经济学无法完全接收完全理性假设,但并不就等同于认为经济主体始终是非理性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理性假设存在是有着一定的现实依据的,亦是包含了必不可少科学实践的成分,并且符合个体经济行为的重要表现,经济主体在很多的场合下都是利己的,在经济活动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如果否认这一点,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将受到巨大冲击,研究意义将变得的黯淡无光(陈茁,2018)。对经济主体行为研究的成果表明,经济主体在所谓的“理性”指引下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总是会受到认知及系统性的对完全理性的偏差。

三、结语

新古典经济学是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奠基石,不管经济学如何发展都无法脱离原先的假设依据,为此所有的经济学逻辑来源一套系统的演绎。而逻辑的存在必须依赖于个体主义方法论来体现“理性经济人”假设。但从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中,逻辑自洽是通过运用符合实际的科学理论不断丰富而得出,但是科学理论的推导并不能由逻辑自洽来证明,科学理论的成立则是依据为其所设立的假设而得到的,所得到的成果必须经受的住实践的检验和符合现实的规律。人类在总结事物的规律中前进,学科的丰富完善是会随时代的前进而调整的,甚至是被超越和代替,正是这样的进步,推动着人们更好的去发现和运用经济规律,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前进。根据SendhilMullainathan和RichardThale对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总结,行为经济学可以认为是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体,并且行为经济学也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即有限自利、有限意志力和有限理性,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其中包括基本决策理论、跨期决策理论以及概率推断理论等相关不符合实际之处。有限自利、有限意志力和有限理性是行为经济学的三个主要假设,通过适当放松新古典经济学理性人假设使其研究更结合实际,理论结果与实践经验进一步贴切。

参考文献:

[1]董志强.纯粹利己主义反思与经济学方法论的二重性[J].学术月刊,2006(8):81-85.

[2]叶航.个体主义方法论的偏误[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6(3):4-16+125.

作者:黄杰威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