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论文中心 正文

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探析

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探析

第一篇: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

摘要:新时代,农业经济发展迎来了崭新的局面,科技进步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农业科技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对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农业经济高效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新时代下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新时代下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有效对策,希望对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时代;农业科技;农业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着社会生活生产的进步。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助力,农业科技不仅能给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也能给农业经济增长提供现代化信息平台、现代经济发展理念等,所以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1新时代下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1.1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备受关注。随着现代科技不断进步,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模式都在发生着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发展种植业为主,这样的农业活动受环境、气候、自然灾害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风险性。随着农业科技不断进步,农业逐渐朝着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农业科技进步给农业生产方式带来了质的转变。农业生产规模逐渐增大,一改以往的人工操作,引用了大量现代化机械设备,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监测保障了农业生产的质量,所以农业科技的进步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提高农业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农业科技的进步不仅仅带来了生产方式的变化,还使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传统的农业经济依靠出售农作物获取经济利益。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农作物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形成了农业产业经济链。农作物种植规模化推动了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根据市场的需求,结合农业科技,将农作物生产成市场所需的商品,能够扩大农作物的销路,提高农民收入,因此农业科技发展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1.2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

农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就是土地资源。传统农业过度使用化肥等化学物质,对土地造成了一定的损害,加剧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土地的使用寿命,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致命的打击。随着农业科技不断发展,农作物的品种发生了改变,土地利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嫁接转基因等农作物的出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使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同时,农作物品种逐渐多样化,相对于传统的水稻、玉米、高粱等农作物,草莓、无花果等作物的经济效益相对更高,因此农作物结构改变给农民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农业科技发展为农作物施肥和灌溉提供了全新的局面,减少了化学物质的使用,有效保护了土地资源。生态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增强,加之土地利用率逐渐升高,农业经济发展收益十分可观[1]。

1.3提高农业人才素质

农业科技发展对农业劳动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农民在不断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农业生产技术,还要对农作物的品种、种植方法、加工方式以及市场需求、消费方式、宣传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农业科技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民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素质,农业生产中逐渐出现了很多高素质人才,高校毕业的农业人才回归农村,给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生力量。人才素质的不断提升使农业经济发展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不仅能够很好地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更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向全球化方向发展。

1.4转变消费结构

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是对农作物进行粗加工后便投入市场销售,市场用户群体十分有限。随着农业经济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业经济不再局限于以往的销售模式,而是在市场需求的指引下对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向市场提供更多绿色健康的商品,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农业科技不断发展,使我国的农业市场更加多元化,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时候,选择机会明显增多,新鲜农产品不断涌向市场,极大地提高了消费者的幸福指数。农业科技惠及的不仅是农业农民,而是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发展[2]。常见的农业机械化设备见图1。

1.5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将农业生产推向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和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不再以最原始的状态出现在市场上,而是通过加工的方式获得了更大的附加值。“科技+农业”“公司+农业”等多种生产方式得到了推广,农业联合企业稳定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同时使企业拥有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在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了经济多元化发展。农业科技的投入延长了农业生产产业链,例如传统的养殖业可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形成集饲料、养殖、屠宰,食品于一体的产业链,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

2新时代下农业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现阶段农业科技在拉动经济增长过程中最大的阻碍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农业科技研发部门各自为政,从事农业科技研发的农业高等院校虽然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但是科研成果曝光率不高,特别是科研成果很难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进行优化,科技研发院校之间,以及研发部门与农业生产之间缺少合作,降低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除此之外,在农村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时存在一定难度。城市化不断发展导致很多农村地区劳动力流失严重,留守人员多为妇幼老弱,文化程度不高,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对此,提出了农业科技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2.1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合作,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的针对性

农业技术的发展并不是闭门造车,应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究,农业科技研发要加强合作性,这里的合作性不仅包括研发院校和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更重要的是研发与农业生产实际的合作性。加强研发机构之间的合作和农业技术研发院所的整合,特别是对于大型农业技术难题的科技研发工作,应适时发挥政府的作用,鼓励跨院校、跨学科申报,面对大型涉农项目,加强农业科技合作研发,整合优势资源,不仅能够拓展研发院校的研究领域,更能提高研发院校的科研水平,从而以更高水平的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除此之外,农业科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服务农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所以,农业科技研发要加强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合作,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在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明确科技成果的优势与不足,及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农业科技的应用价值,以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3]。

2.2重视供需主体互动连接,将农业科技落到实处

农业科技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经济效益,但想要农业科技生产真正发挥作用,就需要做好供需主体的连接工作,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掌握农业科技,推动经济发展。重视供需主体互动连接,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组织培训活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畅通农民需求和反馈渠道,加强农业科研调研,提高农业科技研发的针对性。农业科技能够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要想真正发挥农业科技的作用,需要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精准落地。应加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投资力度,设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资金,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畅通推广渠道的同时,吸引高素质推广人才,使其掌握农业科技,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真正深入农村实践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建立与农民之间的沟通桥梁,高效获取信息,促进农业科技传播。

3结束语

农业科技对现代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农业生产中的技术指导,更多的是覆盖农业经济增长全程的现代技术,包括机械化技术、农产品知识、产业知识、加工销售知识等。农业科技不仅能给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还能提供现代化信息平台、现代化精英策略,通过前期推广和后期服务,促进农业经济整体发展。农业科技有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消费结构转变,提高农业人才素质,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从而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邓翔,王仕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J].东岳论丛,2020,41(12):109-120,192.

[2]亓纪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应用分析[J].商讯,2020(12):160.

[3]孟宪军.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研究[J].新农业,2020(6):32.

作者:曹国彩 单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十一农场

第二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

【摘要】当前社会条件下,人才是助力企事业单位效益增长的核心,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就是实现这种效益增长的重要发力点。论文结合当前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促进模型的理论基础,基于这些理论初步分析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希望通过提升员工能力素质和保障条件来最终实现企业的增产与增效。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社会保障;经济发展与增长

1引言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大规模建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投入资源的种类和数量是决定最终建设效果的关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建设成果的全民共享,因此,在我国进行经济建设,必然要在遵循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人才的核心推动作用,以期投入最少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有研究指出,人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可以用指数量级来表示。企业只有获得了合适的人才,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最终实现弯道超车并占据市场主体地位。当前,很多企事业单位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不仅加大了对人才的招聘与管理力度,更是做好各方面工作、为人才提供全面的保障,争取“拴心留人”,让人才更好地为本单位的发展服务。如果说人才是助力企事业单位效益增长的核心,那么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就是实现这种效益增长的重要发力点。

2当前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基本情况

2.1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社会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在2020年对某企事业单位系统2990名员工进行基本情况分析[1],可以得出表1所示的数据。由表1可知,该系统单位共有员工2990名,属于大型企事业单位。在该单位中,男性比例占了79.93%,远高于女性比例;该单位中,员工年龄普遍集中在26~40岁,其中以26~30岁员工数量为最多,这反映出了企业中青年员工依然是主力,如何留住这些青年员工是重点,同时,如何保障好大龄和退休员工的权益是难题;当前,随着国民基础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拥有本科学历,反映在表1中是该单位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人员占比为43.85%,远高于其他学历人员,同时,硕士学历人员的比例也不低;在该单位中,生产和技术人员占据绝对数量上的优势,占比分别为33.48%和32.31%,这些人员构成了企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企业最应该依赖的人才,同时,不能忽视管理、销售、后勤等人员对企业发展的贡献,他们的付出对企业发展效益发挥着“倍增器”的作用。根据表1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动了人才水平的提升,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需要分门别类采用灵活的制度进行管理,从而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进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同时,需要对不同类型的人群提供不同的社会保障,这样才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

2.2社会保障基本情况分析

随着我国政治体制的逐步完善,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企事业单位员工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以满足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需要。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中,主要可以为单位员工提供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其中对于一个企事业单位来说,关系全体员工福祉的是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2项。图1表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由图1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国家法律规定了必须为员工办理基本社会保障。一般来说,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健全,为员工购买的保障齐全,同时数额也较大,私营单位往往只为员工购买国家强制规定的保险险种,让员工无法得到有效的权益保障。相比之下,很多劳动密集型的人力资源管理单位对于员工只购买最基本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其他社会保障都落实不到位,在员工出现意外事故时经常引发纷争,需要诉诸法律进行解决,这种做法不仅为员工的基本权益带来损害,也不利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推广和完善。

3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促进模型的基础理论

为研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需要依据宏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建立经济增长基本模型。一般来说,建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模型,需要遵循以下基本理论。

3.1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完善的,大概经历了如图2所示的一个过程。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经济规模和影响因素的增加,经济增长理论涉及的要素越来越多,相应地计算复杂度也逐渐增加。当前的经济增长模型,一般涉及3个主要要素,即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水平,其中资本又分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2个方面。在进行经济增长模型建立时,需要考虑到这些资本要素对经济规模和发展水平的综合影响。

3.2人力资本形成理论

在经济增长主要影响要素,即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劳动力和技术水平中,人力资本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首先取决于其身体健康状况,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够以最佳状态投入工作中,才能为单位发展作出贡献,但是身体健康需要卫生保健投资,这不作为本文的研究范畴;其次取决于其工作技能,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岗位技能才能圆满完成工作,而工作技能的取得离不开职业教育和培训,因此,在进行经济增长规模测评时,需要考虑到企事业单位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投入。一般来说,一个劳动者所包含的人力资源成本数量等于国家对劳动者所受教育的教育经费投入,一个部门的人力资源成本等于该部门内所有劳动者所受教育程度的经费投入总量。

3.3社会公正与资源再分配博弈理论

关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目前最普遍应用的是一种社会公正与资源再分配博弈理论。具体来说,就是基于社会公正的社会保障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政府权力部门对社会财富分配的过程中如果做到了公平公正,社会成员普遍对财富分配方式感到满意,就会有更多的动力投入社会财富的再创造中去,从而源源不断地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资源再分配过程中,政府部门的介入和干预有可能与社会成员之间产生一种委托-模式,这种委托-模式主要是针对社会资源的分配而言的,政府部门作为权力机构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也存在不合理或者失效的情况,全社会过度消费造成的巨额债务将会导致政府的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最终影响到社会保障水平,导致社会保障水平下降,波及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因此,基于社会资源公正分配的社会保障模式有利于经济增长,在社会资源再分配过程中如果政府控制不好因为社会保障带来的资源超支将会影响到经济增长,这既是一个悖论,也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寻求平衡的调整策略。

4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障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

4.1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

为了分析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根据经济增长理论和人力资本形成理论,可以推断出经济增长水平主要受到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以下因素的影响,如图3所示。令每年的教育培训经费支出增加10%,根据之前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2],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增加1%左右,明显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具有累积效应的,早期投入可能不会在一年之内显示出效果,一般教育培训经费的投入会在3~5年后显示出明显的效果,这时熟练员工可以满足多种工作任务的需求,既可以节省相关工作的投入成本,也可以取得超出预期的效益。有文献指出[3],为了达到国内生产总值增加1%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增加3%~5%,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没有教育培训经费的支出明显,并且固定资产投资的累积效应不明显,一般都是当年投资、当年见到效益,一旦减少投资,经济增长状态马上下滑。对员工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当前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但是随着持续时间的增长,员工职业技能逐渐提升,会弥补教育经费投入对现金流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逐渐显现出来,当3~5年后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促进作用会持续加强,相应地为了维持这种增长,需要持续进行投入。

4.2社会保障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析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社会保险覆盖了越来越多的员工,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社会保险覆盖情况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保险覆盖人群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表面我国社会保障力度在逐年加大。相应地,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具体如图5所示。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劳动者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危机,其中,养老、医疗、工伤以及失业等都并非完全由个人行为导致,也无法完全由个人来承担,因此,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般来说,社会保障支出的增加,必然会提振社会全体员工的信心,员工可以更加无后顾之忧地投入社会生产中,最终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

5结论

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保障是满足员工福利的2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社会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任何用工企事业单位都应该重视满足员工的基本社会保障需求,对招聘的员工持续进行教育培训投入,通过员工综合职业技能的提升来促进本单位生产产值的增加。另外,对于入职和在职的员工,需要根据国家法律规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持续做好全面社会保障的跟进,只有做好了员工的基本生活和工作保障,才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鹏飞,仇雨临.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与中国经济增长率[J].上海经济研究,2019(11):108-119.

【2】王云多.老龄化对公共养老金、公共教育支出及经济增长的影响[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4):66-73.

【3】贾玉娇.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变迁逻辑———一项基于劳动贡献率的理论研究[J].江淮论坛,2019(3):141-147.

作者:施展 单位:苏州大学

第三篇: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探究

摘要: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经济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党中央给予农业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促进农业生产模式不断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然而,新的变革必然会产生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对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基于此,结合农业经济现状展开分析,深入研究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几点可持续发展措施,希望能够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农业经济;影响因素;可持续发展

0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速度不断加快,促进农业经济随之增长。但在环境制约下,农业经济普遍存在增长缓慢的问题。另外,农业生产规模的逐渐扩大,使得农村地区土地资源日渐匮乏、环境污染问题愈加严重,进一步阻碍了农村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想要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增长目标,就要全面掌握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优化和改革,从而在促进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带动国民经济稳定上涨[1]。

1农业经济现状

我国国民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始终呈现持续、快速上涨趋势。但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分支——农业经济,其发展速度却不尽人意。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逐渐由传统粗放式、分散式生产模式转变为集约式、精确式生产模式。但受农民综合素质参差不齐、传统农业生产习惯根深蒂固等因素影响,导致生产模式转变过程十分缓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稳定增长。另外,我国农业生产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在生产技术、生产效率、生产质量等方面均呈现落后状态,使得我国农业在国际竞争市场中的占有率较低,这也是影响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党中央给予农业发展高度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包括绿色生产技术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充足保障。在这一发展背景下,农业经济想要实现持续增长目标[2],就要将物资、耕地、劳动、财政补贴以及科学技术有机融合,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2制约农业经济增长的常见原因

2.1资源条件不足

农业生产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撑,资源条件好坏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农业经济增长速度和发展情况。具体来说,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资源可以归纳为人力资源、资金资源以及环境资源。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广阔,自然资源丰富。但受环境、气候等因素影响,使得各地区资源分布状况不尽相同,这也导致部分地区存在地形不良、土壤贫瘠、耕地面积不足等问题,无法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另外,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逐渐向老龄化趋势发展,年轻劳动力严重不足,无法充分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和改革创新需求,从而制约了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3]。除此之外,资金投入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情况下,农业生产资金来源越广,农业经济增长速度越快。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商业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越来越高,为了降低自身风险,银行不断提高农业贷款利率,导致农业贷款难度随之增加,为农业经济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2粮食消费不合理

消费对于农业发展而言,既有推动作用,也有制约作用。具体来说,新时期背景下,我国人口基数逐渐增加,促进经济市场粮食需求量随之提升,由于一些粮食作物生产具有季节性特点,所以反季销售市场存在供应不足情况,这也为一些不法分子囤积粮食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些不法分子通过哄抬粮食价格获取经济利益,导致粮食市场混乱,给广大群众正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另外,粮食价格的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们收入,由于农民消费意识淡薄,习惯将生产所获资金存入银行,使得经济市场消费链断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稳定发展。与此同时,人们收入的增加,促进其需求不断上升,导致市场经济发展不协调,区域问题愈加严重,重新分配农业资源迫在眉睫。

2.3农业出口贸易不科学

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国际间的贸易往来日渐频繁,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近年来在农业出口贸易方面获取了大量资金,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简单来说,就是我国在农业出口贸易方面,过于依赖国际市场对粮食的需求量,导致农产品出口单一。想要进一步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目标,需要改善依赖他国的不良局面。

2.4制度不完善

虽然近年来,我国党中央给予农业经济建设高度重视,并出台了农民免税、财政补贴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业生产模式,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但农业改革的同时必然会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矛盾,由于相关制度并没有涉及到这些问题,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4]。

3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3.1改善资源条件不足问题

上文提到,受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及资金资源等因素制约,导致农业经济发展缓慢。针对这一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解决:第一,针对自然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前提,只有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才能够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新时期,我国农业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农村污染问题愈加严峻,导致耕地面积严重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广大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积极使用现代化农业技术和农机设备,同时推行生物肥料、低残留农药和绿色病虫害防范技术,为改善农村自然环境奠定基础,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第二,针对人力资源。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激励政策,引导农村青壮年留在农村开展经济建设,或者大力推广现代化农机设备,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代替传统人力生产方式,弥补农村劳动力不足现象[5]。第三,针对资金资源。需要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在给予农民相应财政补贴基础上,结合季节变化为农民提供一些肥料、种子补助。同时,还应强化农村基础工程建设水平,为农业生产奠定基础。

3.2引导农民合理消费

由于农民群众消费意识不强,所以习惯将客观收入存入银行。虽然这种方式对增加农民个人收入而言有积极意义,但从总体角度来看,因综合消费水平过低,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落后状态。这就需要转变农民消费思想,在满足农民增收需求的同时切实解决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想要满足这一需求,需要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采取措施干预农村资源分布不均问题,从而为农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3加大农产品贸易出口量

为了满足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求,我国需要改善农产品出口单一、依赖他国等问题。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可以在贸易出口过程中增加一些经过加工的农副产品,要保证这些农副产品具有中国特色,如此能够进一步增加中国农作物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有利于增加国际间的贸易交流,使我国与其他国家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为促进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奠定良好基础。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使农业市场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状态。另外,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增加数量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这也是吸引更多国家进口国内农产品的重要保障。

3.4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农民是农业生产执行者,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主体,想要实现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目标,就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知识水平。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农业知识宣讲会、农业生产交流会等方式,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使农民群众了解新时期农业生产技术和工艺,并应用到农业生产活动中,从而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农村当地建立图书馆,为农民群众丰富头脑、开拓视野提供平台。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等方式,定时向农民群众推送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关信息,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想道德素养,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6]。

3.5实施机械化生产

现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先进农业生产设备应运而生。例如:在农作物播种过程中,采用机械化播种机不仅能够提高播种效率,还能够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同时作物播种深度和密度也可以得到合理控制,这对于提高农作物质量、产量以及经济效益而言具有积极意义。但现阶段,仍然有很多地区受经济等因素制约,沿用传统耕作方式,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地区生产需求,推广与当地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机设备,并为农民群众提供正确指导,如此才能够在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同时促进农业经济不断增长。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受农民群众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农业资源不足等因素影响,导致农业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措施,希望为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作者:孙惠 单位:南阳市镇平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